《中國旅游文化》課件-中國旅游文化-課件 -()_第1頁
《中國旅游文化》課件-中國旅游文化-課件 -()_第2頁
《中國旅游文化》課件-中國旅游文化-課件 -()_第3頁
《中國旅游文化》課件-中國旅游文化-課件 -()_第4頁
《中國旅游文化》課件-中國旅游文化-課件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古典園林二、園林風格(一)自然美1、園林中的山水本于自然而有高于自然。中國的造園藝術從一開始就視自然為師為友。自然界的高山流水,郁木繁花,明晦的變化,空間的開合,無不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描摹對象。

(1)山的作用從海淀到香山成為一體疊石假山:陰陽結合的美(1)湖石假山揚州個園真假難辨增添情趣(2)黃石假山疊山原則:做假為真、以假亂真。靈璧石:“三奇、五怪”。三奇即色奇、聲奇、質奇,五怪即瘦、透、漏、皺、丑(靈璧石瘦者鐵骨錚錚,透者跌宕,漏者遒邐,皺者江河行也,丑者藏美丑而不丑。靈璧石可謂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形態大氣,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虛實實,神美貌麗。

)。

雞血石:“血”的紅色,以其鮮、凝、厚為佳

(2)水的作用形姿:遼闊的水域——心胸坦蕩2、園林中的建筑(1)亭

亭在造園藝術中的廣泛應用,標志著園林建筑在空間上的突破,或立山巔,或枕清流,或臨澗壑,或傍巖壁,或處平野,或藏幽林,空間上獨立自在,布局上靈活多變。

(2)廊

廊在園林中不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觀賞的作用。另外還起到移步換形增添景色,又擴大了園林的空間的作用。

(3)橋園林中的橋,一般采用拱橋、平橋、廊橋、曲橋等類型,有石制的,有竹制的,有木制的,十分富有民族特色。它不但有增添景色的作用,而且用以隔景,在視覺上產生擴大空間的作用。同時過了一橋又一橋,也頗增游客游興。

3、園林中的花卉園林著意表現自然美,對花木的選擇標準,一講姿美,樹冠的形態、樹技的疏密曲直,都追求自然優美;二講色美,樹葉、樹干、花都要求有各種自然的色彩美,如紅色的楓葉,青翠的竹葉、白皮松,斑駁的糧榆,白色廣玉蘭,紫色的紫薇等;三講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有綠,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臘梅最為淡雅、蘭花最為清幽。花木對園林山石景觀起襯托作用,又往往和園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關。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氣節高尚,松柏象征堅強和長壽,蓮花象征潔凈無暇,蘭花象征幽居隱士,玉蘭、牡丹、桂花象征榮華富貴,石榴象征多子多孫,紫薇象征高官厚祿等。

4、園林中的楹聯和匾額

不論是匾額楹聯還是刻石,不僅能夠陶冶情操,抒發胸臆,也能夠起到點景的作用,為園中景點增加詩意,拓寬意境。

蘇州網師園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莽莽朝朝。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三)藝術美景觀的分隔與互借1、隔景——隔景的作用,使園林移步換景、漸入佳境,以小見大,又使園林顯得自然、淡泊、恬靜、含蓄。

(1)實隔(2)虛隔2、框景3、借景4、景觀的藏露和開合“景有盡而意無窮”

——感觀上產生一種意境如:“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說的是梅花的香味。

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俄國克里姆林宮第6章中國旅游宗教文化教學目的:讓學生了解我國宗教文化發展歷程,掌握宗教信仰與宗教感情、宗教思想、宗教活動、宗教節日、宗教建筑及繪畫雕塑等藝術的特征,使學生能夠比較系統全面地學習有關宗教文化知識。教學要求:為讓學生更好的掌握中國旅游宗教文化知識,教師除了必要的課堂講授、圖片展示、視頻播放等教學手段外,還應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讓學生更好更深刻的掌握相關宗教文化知識。關鍵詞匯中國、宗教、文化概述

宗教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發揮著作用,而且對社會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產生了影響。宗教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浩繁的書籍、繪畫、建筑等寶貴財產。它們跨越歷史的時空,傳承著深厚的宗教文化傳統。宗教文化,也是旅游文化和重要組成部分。旅游與宗教的關系十分密切,隨著21世紀文化旅游活動日趨廣泛深入,宗教文化與旅游更加顯示出一種相互促進的態勢,從而使旅游與宗教更加密不可分,并構成旅游文化生活中富有極大吸引力的部分。6.1我國宗教文化概述

6.1.1宗教的定義總的來說,每個已知的文化中都包含了或多或少的宗教信仰,它們或明了或令人疑惑得試圖完美解釋這個世界。當某些行為典范在特定的一個文化中得到確立時,它就將在這個文化中打下深深的歷史烙印。即便宗教在形式、完整度、可信度等等都應不同文化而不同,但人在社會中還是不可避免要受到宗教影響。6.1.2中國宗教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6.1.3宗教文化的旅游功能宗教是一種意識形態,亦是社會實體。宗教不僅是人類信仰和追隨的對象,也是人類好奇和探求的對象。可以說宗教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歷史文化的吸引力,宗教景觀能夠激發人們求奇、求知、求美的旅游動機,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要。透過宗教文化遺產,使廣大的旅游愛好者獲得大量的宗教知識。除此之外,還可以了解一些國家或地區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社會、經濟、文化等的發展面貌,從而滿足自身的求知欲望。宗教與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少宗教文化遺產同時又是寶貴的藝術文化遺產,其飽含和散發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6.2佛教文化與旅游6.2.1佛教文化概況6.2.2佛教在中國的發展

6.2.3佛教建筑文化俗諺說“天下名山僧占多”,山因佛寺而揚名,寺因居山而興盛。山西五臺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和安徽九華山,聲譽日隆,成為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6.2.3.1佛寺佛寺是中國宗教建筑的主要類型,是供奉佛像、舉行佛教禮儀、居住僧侶的地方。6.2.3.2塔幢塔是一種古老的佛教建筑物。古印度的塔最早是供養釋迦牟尼“舍利”(佛身焚化后形成的顆粒)的“堵坡”(梵文stupa),作為佛的象征供信徒們膜拜。西安大雁塔

最早的塔以木結構為主,由于木結構不易長久保存,到南北朝時期發展出磚石塔,唐宋以后又有了銅鐵塔,宋代以后更出現了琉璃塔,還有瓷器做的塔等。中國現存的數以千計的古塔,大都是磚石塔。現在留存下來最古的木塔是山西應縣的佛宮寺釋迦塔。山西應縣的佛宮寺釋迦塔河南開封佑國寺鐵塔北京天寧寺塔北海白塔內蒙古呼和浩特金剛寶座塔6.2.3.3石窟中國的石窟源自印度的石窟寺,約在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國,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遺產,到魏晉至唐這一階段進入鼎盛時期。

中國著名的“四大石窟”——甘肅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云岡石窟20窟釋迦牟尼坐像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敦煌3窟元代千手觀音麥積山石窟6.2.4佛教藝術文化6.2.4.1雕塑藝術——佛教的雕塑作品,展現諸佛菩薩的莊嚴圣潔,留下當代佛教信仰的虔誠恭敬,加上具有宗教淑世教化的功能,因此保留了人類智慧、文化及藝術上的成就,尤其是佛教雕塑家的藝術創作,涵蓋對佛法的體征與宗教情操的投入。于外,表達生活中的真、善、美;于內,是人格的超越與莊嚴,使雕塑藝術成為弘傳佛法的另一種方便法門。6.2.4.2西藏唐卡——唐卡類似于漢族地區的卷軸畫,多畫于布或紙上,然后用綢緞縫制裝裱,上端橫軸有細繩便于懸掛,下軸兩端飾有精美軸頭。畫面上覆有薄絲絹及雙條彩帶。西藏唐卡

6.2.5佛教活動與節日

6.2.5.1佛誕節

紀念釋迦牟尼的生日,根據佛誕生時有九龍香水沐浴其身的傳說,故又稱浴佛節或潑水節。6.2.5.2佛成道節即臘八節,公元前530年農歷十二月初八,悉達多夜睹明星,豁然成道,這一天即為紀念釋迦牟尼成佛的節日。6.2.5.3佛涅槃日釋迦牟尼逝世紀念日,佛教傳說,佛成道后,傳教45年,80歲那年二月十五日中夜去世,佛教稱為涅架。6.2.5.4盂蘭盆節佛教徒追薦祖先的節日,又稱“中元節”或“鬼節”。盂蘭是梵語,意思是倒懸,盆是漢語,是盛放供品的器皿,意思是這供具可以解先亡倒懸之苦。6.3道教文化與旅游6.3.1道教文化概述6.3.1.1山6.3.1.2醫6.3.1.3命6.3.1.4相6.3.1.5卜6.3.2道教建筑文化

道教的宮觀建筑是從古代中國傳統的宮殿、神廟、祭壇建筑發展而來的,是道教徒祭神禮拜的場所,也是他們隱居、修煉之處所。岱廟

6.3.3道教藝術文化6.3.3.1道教音樂藝術6.3.3.2道教繪畫藝術6.3.4道教活動與節日6.3.4.1三元和三元日6.3.4.2戊日

道教音樂會6.4基督教文化與旅游

6.4.1基督教文化概述6.4.2基督教建筑文化

基督教的主要建筑是教堂,教堂亦稱“禮拜堂”,意為“主的居所”,是基督教舉行宗教儀式專用的最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建筑。歐洲建筑多以教堂建筑為代表。主要有:1、古羅馬巴西利卡式教堂2、羅馬式教堂3、拜占庭式教堂4、哥特式教堂5、文藝復興式教堂6、巴洛克式教堂1、建于公元380年的意大利圣保羅大教堂上海松江佘山圣母大教堂2、意大利比薩教堂3、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亞大教堂4、巴黎圣母院、德國科隆大教堂。5、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6、彼得·保羅大教堂

6.4.3基督教藝術文化6.4.3.1繪畫藝術6.4.3.2雕塑藝術米開朗基羅哀悼基督6.4.4基督教活動及節日6.4.4.1圣誕節——每年12月25日,紀念耶穌誕生。由于基督教的廣泛傳播,目前圣誕節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節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