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家國情懷滲透策略研究_第1頁
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家國情懷滲透策略研究_第2頁
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家國情懷滲透策略研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明確指出“家國情懷是諸素養中價值追求的目標?!盵1]并進一步闡述了家國情懷的內涵,將其上升為對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情感。從課程標準對家國情懷的定位和定義可知該素養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從考、學、教三方面對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進行研究,以期達到立德樹人的要求。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家國情懷學生的家國情懷通俗理解為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旨在使學生將來能更好地為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服務。雖然目前高中課堂教學中對核心素養的培育較為重視,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家國情懷的培育或流于形式,或淺嘗輒止,對學生內心的觸動極為有限。從考、學、教三方面有針對性地入手,可以更好地使家國情懷落地生根。一、高中歷史核心素養之家國情懷高中歷史核心素養需要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優良的品德。而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是對國家的認同、歸屬、依賴,也是對人民幸福、國家富強的不懈追求。從古至今對家國情懷的理解都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即《禮記》中的“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高中歷史教科書是中國與世界重要事件的載體,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事件,學生要能從歷史事件中吸取寶貴的經驗,了解歷史的發展規律,更要從歷史課本中認識國家,認同國家,為國家而奮斗。二、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家國情懷的考、學、教1.家國情懷之考“考”主要是新高考中與家國情懷有關的知識考點,考題中融合了傳統文化、民族危機及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等知識點,從不同的角度考查學生的家國情懷。全國卷高考真題側重于從中國傳統文化、優秀思想方面滲透家國情懷和民族自信。比如2016年高考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歷史)卷第24題從儒家五部經典入手,論證了儒學思想植根于久遠的歷史傳統。新課標全國Ⅱ卷文綜(歷史)卷第24題以三國曹魏《三體石經》殘片中的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種字體作為切入點,考查我國漢字演變的歷史過程。第41題是開放型題目,讓考生解讀玄奘西行和鑒真東渡的路線圖及文字材料,提煉觀點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史實加以論證,考生只要對材料加以分析,不難得出觀點:古代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做出卓越貢獻。再如2017年高考新課標全國I卷文綜(歷史)卷第47題選考材料題“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中以《史記》中記錄的吳國公子季札為切入點,以他出使各國,在文化融合方面做出的貢獻為探討點,考查學生對歷史人物季札的認識,分析季札被尊稱為“賢人”的原因和他所做的貢獻。學生通過分析材料、提取信息,了解季札帶動儒家思想的傳播,有利于黃河與長江流域的文化認同。這些高考真題都是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讓廣大考生意識到我國文明的源遠流長,激發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全國卷高考真題還側重從民族危機、民族精神等層面滲透家國情懷。2017年高考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歷史)卷第30題展示了陜甘寧邊區政府一份文件中的部分內容,考查陜甘寧邊區政府的抗日政策,該政策的目的是調動各個階層的抗日積極性,適應抗日形勢的需要。第41題對近代中國的民族主義和近代法國的民族主義進行考查,兩則材料分別取自李宏圖的《西歐近代民族主義思潮研究》和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該題目通過與近代法國民族主義作對比,得出我國近代民族主義的內涵,從而強調了在當時的背景下我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主權的重要性。2019年高考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歷史)卷第30題從毛澤東的一篇文章切入,考查他在抗日戰爭時期對中國革命性質的正確分析。這一系列考題都是以抗日戰爭為知識點,再現了民族危難之際中國軍民為救亡圖存所做的不懈努力,讓青年學子認識到當今和平局面的來之不易,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懷。這一系列考題有利于加強學生對中國近代史的認知,讓學生意識到社會各個階層為了民族獨立、人民主權做出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追求,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信,引導學生繼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是全國高考卷的常考知識點,也是落實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很好的培育點。比如2019年高考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歷史)卷第41題材料題,考題摘錄了《1949-1984中國工業的發展統計資料》和《中國統計年鑒》數據,材料一對美國、日本、蘇聯、中國四個國家的鋼產量總體發展趨勢做了分析;材料二對20世紀80年代我國鋼產量做了描述,至2002年,我國的鋼產量已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學生通過分析材料,可以得出新中國成立后鋼鐵業發展的主要原因:從實際出發制定了正確的工業化戰略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經濟奇跡的取得得益于前輩們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不斷探索。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和作答題目,定能感受前輩們為了發展國民經濟水平、提高科技水平而做出的巨大努力,感悟他們拼搏奮進、不懈追求的精神與力量,從而激發學生為國努力、為國奮斗、為國建設的豪情和斗志。2.家國情懷之學“學”需要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歷史知識,明確家國情懷的精神和內涵。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教師可將家國情懷精神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在生活中理解家國情懷的含義,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新課程的改革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了顛覆性變化,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和簡單背誦記憶等學習方式已經不適應新高考形勢發展的需要,因此,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新型方式應運而生。當前的歷史課程學習側重過去發生的事情,年代久遠,學生很難感同身受。這些新型學習方式突出了學習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強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把學習歷史的過程變成理解歷史、感悟歷史的過程。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落實尤其需要這些新型的學習方式。角色互動是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一種有效方法。在歷史課堂中,讓學生化身為歷史事件的主人公,使其置身于當時的歷史環境,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沉悶的愛國說教變得靈動,教學效果更為顯著。在學習岳麓版教材歷史必修一政治文明歷程第16課《五四愛國運動》時,大多數學生最常規的學習方法就是從背景、過程和評價三個角度了解事件,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內容,但是對五四運動的主旋律——愛國主義精神的感悟卻只停留在表面。這時不妨換一種學習方式,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一個角色互動環節:“如果時光倒流回1919年5月份,你是當時北大的學生,面對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你會參加當時的游行示威嗎?如果不參加,你會以什么的方式表達你對北洋軍閥政府出賣國家利益的憤懣之情?”以討論、角色體驗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思考、分析,然后由學生代表分享自己的看法。為了加強學生的認知,教師還可借助多媒體搜集1919年五四運動的相關影像資料,刺激學生的感官,引導學生大膽思考、發散思維,將自己融入當時的情景,不斷發問自己還有何種方式表達國家利益被出賣后的憤懣之情。在討論與情感共鳴中激發學生的家國榮譽感。這種方式既鞏固了基礎知識,又能使愛國教育深入人心,既育人,又育魂。同樣,在學習第20課《新民主主義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站在1927年7月中共領導人的身份角度思考,并拋出一系列問題:“面對國民黨右派的大肆捕殺,你會放棄對民主革命的追求嗎?如果不放棄,你會采取哪些措施應對?”為了增強學生的體驗,教師還可分派小組展開辯論。正方觀點是:不放棄,為了追求民主革命甘于犧牲;反方觀點是:放棄,識時務者為俊杰。教師可先給予學生8~10分鐘的時間進行思考、搜集資料、確定觀點等。在正反兩方展開辯論時,讓學生站在領導人的角度思考“我為什么不放棄、我能為民主革命做什么、我該如何應對”等等?;卮鹆诉@些問題后,學生就可以理解當時中國共產黨在惡劣環境下所做的艱難抉擇,充分體會中國共產黨為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所凝聚的堅定不移、堅忍不拔的磅礴力量。這種力量會深深地感染每一位學生,從而內化為學生的實際行動。除了轉變課堂的學習方式之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翻閱史書、查找資料,明白如今的和平來之不易,更要明白中華民族的發展是由偉大的中國人民書寫的,從而激發學生內心深處對國家的熱愛和對民族的擔當,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學生亦可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的時間前往紅色景點,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等,實地感受革命先烈為保家衛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大無畏精神和大我情懷,更有利于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總的來說,家國情懷的“學”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借助討論、小組合作、辯論、實地參觀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參與、體驗、實踐”中真切地領悟家國情懷的精神和內涵。3.家國情懷之教“教”主要在于教師的引導與教學,主導人是歷史教師,需要教師首先能正確認識到家國情懷的意義和精髓,在自身具備歷史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展開教學,達到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精神和歷史核心素養的目的。其次,教師的教學方式也需要適當轉變,歷史教學中傳統的灌輸式的家國情懷教育很難使學生產生共鳴,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理解家國情懷的真正含義。因此,找到一種能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在歷史課堂中創設歷史情境,再現當時的歷史情景,拉近現實與歷史的距離,可以讓枯燥的歷史課堂鮮活起來,使學生產生共鳴,是有效落實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重要方法之一。創設歷史情境的一種重要手段就是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在執教岳麓版教材歷史必修一政治文明歷程第15課《辛亥革命》時,通過播放央視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特別制作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辛亥革命》的相關片段,展現辛亥革命百年風云,追尋辛亥志士足跡。此紀錄片眾多歷史影像首次公開,大批文史資料集中展示,既拓寬了學生的歷史視野,又使學生在課堂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辛亥志士胸懷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大我情懷。在執教第23課《祖國統一的歷史潮流》時也可以采用創設歷史情境的方式,播放中宣部等攝制的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的第11集《統一大業》,通過影片播放,學生不但掌握了“一國兩制”等知識點,還直觀地展現了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港澳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機遇。學生透過國家領導人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深刻意識到祖國統一大業必將實現,使家國情懷的培育水到渠成。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創設歷史情境所用的視頻、音頻、文獻、圖片等資料一定要有權威性。當然,歷史核心素養家國情懷的培養不僅僅局限于歷史課堂,實地參觀歷史古跡和文物展覽亦是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素材。利用假期參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