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專練:走進化學世界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高頻考點_第1頁
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專練:走進化學世界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高頻考點_第2頁
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專練:走進化學世界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高頻考點_第3頁
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專練:走進化學世界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高頻考點_第4頁
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專練:走進化學世界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高頻考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走進化學世界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高頻考點專題練

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備考

一、選擇題

1.下列歸納總結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燃燒的條件B.化學家與貢獻

①物質本身是可燃物①侯德榜一制取純堿

②與氧氣(或空氣)充分接觸②盧瑟福——發現原子核

③溫度達到100℃③門捷列夫一元素周期表

C.化學之最D.元素與健康

①汞——熔點最低的金屬①缺氟----齒離齒

②碳——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②缺鈣——佝僂病

③金剛石——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質③缺碘——貧血

A.AB.BC.CD.D

2.2023年5月10日,我國搭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成功點火發射,這是我

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次飛行任務。下列相關內容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A.研制火箭燃料B.確定飛船運行軌道C.制造飛船芯片D.研制火箭外層涂料

3.下列歸納和總結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化學與健康B.化學與生活

①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可以改善食品的品

①用硝酸鏤固體和水制作冷敷袋

質、外觀和營養價值

②聚乙烯能做食品包裝袋

②氟、鐵、鈣-人體所需微量元素

③病人輸入葡萄糖溶液能及時補充能量

③均衡膳食有利于身體健康

C.化學與資源、材料D.化學與發現

①波義耳發現酸堿指示劑

①廢舊金屬的回收利用,可以節約金屬資源,

②拉瓦錫發現空氣的組成和把天平引入實

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驗,進行定量研究

②電木屬于熱塑性塑料

③道爾頓和門捷列夫研究得出原子論和分

③淬火后的鋼再經回火后,其韌性可部分恢復

子學說

A.AB.BC.CD.D

4.2022年春季,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

下列勞動實踐.包含化學變化是

A.挑水砍柴B.生火做飯C.打掃庭院D.整理房間

5.下列物質的用途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質的是

A.酒精用作燃料B.生石灰用作干燥劑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氧氣用于醫療急救

6.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廚房中發生的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榨取果汁B.燃氣燃燒

C.饅頭發霉D.用食醋清洗水垢

7.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語、詩詞和諺語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道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黃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

B.“人要實,火要虛”中“火要虛”指氧氣濃度越高,可燃物燃燒得越旺

C.“釜底抽薪”應用的滅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百煉成鋼”與“鐵杵磨成針”蘊含的科學原理不同

8.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成年人每日碘攝入量為0.15?0.3mg。某品牌“碘鹽”標簽如右圖,下列說法不

正確的是

碘鹽

配料:氯化鈉、碘酸鉀(KIC)3)

含碘量:(20-30)mg/kg

食用方法:勿長時間燉炒

貯藏指南:避光、避熱、防潮

保質期:五年

A.該碘鹽屬于混合物

B.每日食用5g該碘鹽會造成碘攝入量超標

C.碘酸鉀受熱可能易分解

D.缺碘會引起甲狀腺腫大

9.推理是化學學習過程中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CO2使飽和石灰水變渾濁是化學變化,所以升溫使飽和石灰水變渾濁也是化學變化

B.物質燃燒時發光發熱,所以有發光發熱現象的都是燃燒

C.酸和堿中都含氫元素,所以含氫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和堿

D.堿性溶液能使酚酉太試液變紅,所以能使酚St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堿性溶液

10.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與其化學性質有關的是

A.金剛石用來切割玻璃B.氮氣用于制造氮肥

C.鐵用來制造廚房炊具D.干冰用于制冷保鮮

11.下列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的2023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的4項,與化學研究范疇

關聯密切的是

A.人工智能大模型為精準天氣預報帶來新突破

B.玻色編碼糾錯延長量子比特壽命

C.發現鋰硫電池界面電荷存儲聚集反應新機制

D.“拉索”發現史上最亮伽馬暴的極窄噴流和十萬億電子伏特光子

12.歸納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表各組對某一主題的知識歸納中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物質類型與組成B.化學與生活

①純堿、燒堿都是堿①小蘇打可以治療胃酸過多癥

②干冰、可燃冰都是冰②汽油清洗油污利用了溶解原理

C.化學史話D.化學與健康

①道爾頓編制了元素周期表①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產品保鮮

②張青蓮測定了相對原子質量②霉變大米用水清洗后就可以食用了

A.AB.BC.CD.D

二、實驗題

13.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根據下列裝置回答問題。

(1)寫出儀器a的名稱o

⑵實驗室用裝置B制取氧氣,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若用裝置D進行“排空氣法”收集氧氣,

氧氣應從(填“b”或"c”)端通入。

(3)與裝置B相比,裝置C的優點是o

(4)堿式碳酸銅是一種綠色粉末,受熱時會分解成三種氧化物,若用實驗證明加熱堿式碳酸銅有新物

質生成,應在裝置____(填字母)中進行反應。

⑸CO2與NaQz(過氧化鈉)反應制取氧氣

Na?。?是常用的供氧劑,其供氧原理是Na?。?與人體呼出的C0?反應生成氧氣。興趣小組用下圖裝置

探究CO?與NaQ?反應原理。

己知:Na?。?是淡黃色固體,氯化鈣干燥劑用于吸收水蒸氣。從吹氣口緩緩向三支試管里持續通入潮

濕的CO?氣體,觀察到試管A內固體由淡黃色逐新變為白色,且帶火星的木條在試管A內復燃;試

管B內脫脂棉劇烈燃燒,產生黃色火焰;試管C內固體仍為淡黃色,且帶火星的木條在試管C內不

復燃。

①試管A內發生化學反應的證據是o

②從安全角度說明保存NazO2的使用注意事項。

三、科學探究題

14.酸奶是廣受歡迎的乳制品。實驗小組對影響酸奶發酵效果的因素進行了探究。

【進行實驗】

實驗1:探究影響酸奶穩定狀態的因素

將儀器進行滅菌處理,添加適量乳酸菌粉和純牛奶,密封發酵。實驗記錄如下:

實驗序

1-11-21-31-41-51-61-71-81-9

發酵溫

36363638X38404040

度rc

發酵時

678678678

間/h

乳清析

大量大量較多大量較多少量較多少量無

粗糙粗糙細膩粗糙細膩細膩細膩細膩

組織狀細膩

不穩不穩不穩不穩不穩較穩不穩較穩

態穩定

定定定定定定定定

效果得

546170657285758896

注:效果得分越高,酸奶穩定狀態越好。

實驗2:探究影響酸奶口感的因素

將儀器進行滅菌處理,添加乳酸菌粉、白砂糖和純牛奶,密封發酵。實驗記錄如下:

實驗序號2-12-22-32-42-5

乳酸菌接種量/%6661014

白砂糖添加量/%281488

效果得分6199777252

注:效果得分越高,酸奶口感越好。

【解釋與結論】

(1)牛奶發酵制酸奶屬于(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2)1-5中x為o

(3)探究發酵溫度對酸奶穩定狀態影響的實驗是(填序號)。

(4)依據1-7、1-8、1-9得出的結論是o

(5)2-1中口感較差的主要表現可能是(填“偏酸”或“偏甜”)。

(6)由上述實驗,制作酸奶最好選擇6%的乳酸菌接種量、8%的白砂糖添加量和o

【反思與評價】

(7)依據實驗數據,能否得出“乳酸菌接種量相同時,在實驗研究范圍內,白砂糖添加量越大,酸奶口

感越好”的結論,說明理由:。

四、綜合應用題

15.某小組以“氣體制備”為主題展開項目式學習。請回答下列問題:

(一)基礎實驗

實驗室中現有高鎰酸鉀、大理石和稀鹽酸,以及下列儀器。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儀器a的名稱為

(2)小深選用裝置A制備氧氣,化學方程式為。欲收集一瓶濕潤的氧氣,收集裝置最好選用

(填序號)

(3)小圳選用裝置C制備二氧化碳,裝置C與裝置B相比,優點是。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化學

方程式為

(二)學科實踐

【資料】目前工業上制取氧氣也可以利用分子篩技術,分子篩技術的核心是只允許分子直徑較小的氧

氣通過,從而獲得較高濃度的氧氣。其原理示意圖如圖G。

【推測】

(4)兩種氣體分子體積的大小:N202(填"/或。

(5)分子篩技術的本質為(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五、填空與簡答

16.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List曾用有機催化劑脯氨酸(C5H9NO2)研究催化反應,其結構模

型如圖。脯氨酸是一種天然存在的氨基酸,常溫下為柱狀晶體,加熱到215℃-220℃迅速分解。它微

具甜味,能溶于熱水和乙醇。

(1)脯氨酸屬于(填“無機化合物”或“有機化合物”)。

(2)寫出脯氨酸的物理性質(寫出一條即可)。

(3)脯氨酸中由種元素組成,其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o

17.2024年3月2日,東航第五架C919大飛機交付入列,彰顯了中國從“大國制造”向“強國創造”

轉變的堅定決心和實力。鋼是制造C919飛機必不可少的材料,如圖是我國工業煉供煉鋼和軋制鋼材

的主要流程。

鐵礦石、焦炭和石灰石純氧

高爐氣體

鋼錠軋制>鋼板

熱空氣

爐渣

(1)用赤鐵礦石煉鐵的反應原理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向煉鐵高爐中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煉鐵的固體原料需經過粉碎,其目的是

(3)熱空氣和高爐氣體的主要成分都是(填化學式)。

(4)將鋼錠軋制成鋼板屬于變化。

18.地球是一個美麗的“水球”,表面約71%被水覆蓋,淡水僅占總水量的2.5%,其余是海水或咸水。

海水淡化是解決人類淡水資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如圖甲所示。海水淡化技術主要

有熱分離法和膜分離法。熱分離法利用蒸發和冷凝分離水與非揮發性物質,能耗大、成本高;膜分離

法利用薄膜的選擇透過性實現海水淡化,但現有薄膜的水通量低,應用受到限制。有科學家提出,給

石墨烯“打上”許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單層納米孔二維薄膜,可進行海水淡化。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

作原理如圖乙所示。

旅避業2%

灌溉2%]漫他2%

工業供水磔(^繆供水已%tP水分子

◎鈉離子

◎氯離子

甲乙

依據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1)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排在首位的是。

(2)熱分離法中,水發生了(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許通過。

(4)石墨烯、金剛石和C60均屬于碳單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字母)。

a.都由碳元素組成b.都由碳原子構成c.物理性質相似

(5)提出愛護水資源的一條建議:。

參考答案

1.B

A、燃燒條件:①可燃物②與氧氣(或空氣)充分接觸,③溫度達到可燃物著火點,故選項不完全正

確;

B、①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在工業制純堿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作出重要貢獻,正確;②盧瑟福通

過a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發現了原子核,正確;③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元

素周期律并編制元素周期表,正確;故選項完全正確;

C、①汞是熔點最低的金屬,正確;②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不是碳元素,錯誤;③金剛

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質,正確;故選項不完全正確;

D、①缺氟易患踽齒,正確;②青少年缺鈣易患佝僂病,正確;③缺碘易患甲狀腺腫大,錯誤;故選

項不完全正確。

故選:B?

2.B

A、研制運載火箭所需要的燃料,屬于研究、制取新燃料,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故選項錯誤;

B、確定飛船的運行軌道,屬于物理學領域研究的內容,不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故選項正確;

C、飛船芯片的制造,屬于研究、制取新材料,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故選項錯誤;

D、研制運載火箭外層的耐高溫涂料,屬于研究、制取新材料,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故選項錯誤。

故選:B?

3.B

A、①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質、外觀和營養價值,正確;

②氟、鐵、是人體所需微量元素,鈣是人體所需常量元素,錯誤;

③均衡膳食有利于身體健康,正確;

歸納和總結不完全正確,不符合題意;

B、①硝酸鏤溶于水吸熱,用硝酸鍍固體和水制作冷敷袋聚,正確;

②聚乙烯無毒,能做食品包裝袋,正確;

③葡萄糖在人體中可提供能量,病人輸入葡萄糖溶液能及時補充能量,正確;

歸納和總結完全正確,符合題意;

C、①廢舊金屬的回收利用,可以節約金屬資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正確;

②電木屬于熱固性塑料,錯誤

③淬火后的鋼再經回火后,其韌性可部分恢復,正確;

歸納和總結不完全正確,不符合題意;

D、①波義耳發現酸堿指示劑,正確;

②拉瓦錫發現空氣的組成和把天平引入實驗,進行定量研究,正確;

③道爾頓和阿伏伽德羅得出的原子論和分子學說,錯誤。

歸納和總結不完全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4.B

A、挑水淋菜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誤;

B、生火做飯包含著物質的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B正確;

C、打掃庭院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

D、整理房間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誤。

故選B。

5.C

A、酒精用作燃料,是因為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

不符合題意;

B、生石灰用作干燥劑,是因為氧化鈣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

利用的是其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為干冰升華吸熱,能使周圍溫度降低,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

來,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質,符合題意;

D、氧氣用于醫療急救,是因為氧氣具有氧化性,能供給呼吸,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利

用的是其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

故選C。

6.A

A、榨取果汁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正確;

B、燃氣燃燒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屬于化學變化,錯誤;

C、饅頭發霉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錯誤;

D、用食醋清洗水垢,是醋酸能與水垢中的不溶性的鈣、鎂鹽反應,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鹽,屬于化學

變化,錯誤。

故選A?

7.B

A、“真金不怕火煉”是說黃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即使在高溫環境下也不與氧氣反應,選項正確,

不符合題意;

B、“人要實,火要虛”是指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可燃物燃燒更旺,選項錯誤,符合題意;

C、“釜底抽薪”是指拿掉柴火使火熄滅,滅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D、“百煉成鋼”是生鐵經過高溫處理后變成鋼,是化學變化,“鐵杵磨成針”是利用打磨改變物體的大

小、形狀,是物理變化,二者的科學原理不同,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8.B

A.碘鹽中含有氯化鈉和碘酸鉀兩種物質,屬于混合物,故A正確;

B.該碘鹽中的含碘量為(20-30)mg/kg,則每日食用5g,補充碘的最小量為:5gx^^=0.1mg,

最大量為:5gx而充=015〃?g,即5g該碘鹽中含有碘元素的質量在O.lmg?0.15mg之間,每日碘

攝入量不足,故B錯誤;

C.氯化鈉的化學性質很穩定,熱穩定強,由圖可知,該碘鹽應避熱,說明碘酸鉀受熱可能會分解,故

C正確;

D.人體缺碘會引起甲狀腺腫大,故D正確。

故選:Bo

9.D

A、二氧化碳能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使石灰水變渾濁的過

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升高溫度,使飽和石

灰水變渾濁過程中,有氫氧化鈣析出,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

B、燃燒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化學反應,物質燃燒時發光發熱,但有發光、放熱的現象不一定是

燃燒,例如燈泡發光放熱,屬于物理變化,不是燃燒,錯誤;

C、酸是指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H+)的化合物,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

根離子(OH-)的化合物,酸和堿中都含氫元素,但含氫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和堿,例如水中含有

氫元素,既不是酸也不是堿,錯誤;

D、堿性溶液能使酚酸試液變紅,所以能使酚酰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呈堿性,正確。

故選D。

10.B

A.金剛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剛石的硬度大,屬于物理性質,故不符合題意;

B.氮氣用于制造氮肥是利用氮氣的化學性質,故符合題意;

C.鐵用來制造廚房炊具是利用金屬鐵的良好導熱性,屬于物理性質,故不符合題意;

D.干冰用于制冷保鮮是利用干冰升華吸熱,使周圍溫度降低,屬于物理性質,故不符合題意,故選B。

11.C

A、“人工智能”屬于計算機研究范疇,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B、“玻色編碼糾錯延長量子比特壽命”屬于物理研究范疇,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C、“發現鋰硫電池界面電荷存儲聚集反應新機制”屬于化學研究范疇,該選項符合題意;

D、“拉索”發現史上最亮伽馬暴的極窄噴流和十萬億電子伏特光子,這一項屬于物理研究范疇,該選

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Co

12.B

A.①純堿是碳酸鈉的俗稱,屬于鹽,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屬于堿。不正確;②干冰是二氧化碳

固體,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干冰、可燃冰都不是冰。不正確,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B.①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顯堿性,可以治療胃酸過多癥;②汽油清洗油污利用了溶解原理。

完全正確,此選項符合題意;

C.①門捷列夫編制了元素周期表;②張青蓮測定了相對原子質量。不完全正確,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D.①甲醛的水溶液能使蛋白質變性,不能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產品保鮮;②霉變大米即使用水清

洗后也不可以食用。完全錯誤,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3.⑴試管

MnOo

(2)2H2O2^=2H2O+O2Tb

(3)能控制反應的進行和停止

⑷A

(5)固體由淡黃色變為白色,生成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說明反應有新物質生成遠

離可燃物

(1)儀器a的名稱試管;

(2)裝置B是固體與液體混合不需加熱的發生裝置,制氧氣所用藥品是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錦,過氧

Mn0o

化氫在二氧化鎬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T;氧

氣的密度大于空氣,若用裝置D進行“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氧氣應從b端通入;

(3)在裝置C中,固體藥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體藥品從長頸漏斗中加入。反應開始后,關閉開關

時,試管中的氣體增多,壓強增大,把液體壓入長頸漏斗,固體和液體分離,反應停止,打開開關時,

氣體導出,試管中的氣體減少,壓強減小,液體和固體混合,反應進行。與裝置B相比,裝置C的

優點是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

(4)堿式碳酸銅是一種綠色粉末,受熱時會分解成三種氧化物,該反應的反應物是固體,反應條件

是加熱,屬于固體加熱型,若用實驗證明加熱堿式碳酸銅有新物質生成,應在裝置A中進行反應;

(5)①通入潮濕的CO2氣體,觀察到試管A內固體由淡黃色逐漸變為白色,且帶火星的木條在試管

A內復燃,其是原過氧化鈉不具備的性質,說明生成了新物質,表明發生了化學變化;

②NazCh作供氧劑,易于物質反應生成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故其應該遠離火源,以保證安全。

14.(1)化學變化

(2)38

(3)1-1、1-4、1-7(或1-2、1-5、1-8,或1-3、1-6、1-9)

(4)在發酵溫度等條件相同時,當發酵時間在6?8h范圍內時,發酵時間越長,酸奶穩定狀態越好

(5)偏酸

⑹發酵溫度40℃、發酵時間8h

(7)不能。對比2-2和2-3,2-3中白砂糖添加量較大,但口感效果得分較低,即口感比2-2差

(1)牛奶發酵制成酸奶,酸奶中有乳酸,和牛奶是是不同的物質,有新物質生成,故屬于化學變化。

(2)根據實驗1的表可知發酵溫度相同的實驗需要做3組,即發酵時間分別為6、7、8小時,實驗

1-5的發酵時間為7小時,故溫度應該是38℃,故填38

(3)探究發酵溫度對酸奶穩定狀態的影響,故變量為發酵溫度,其他因素都應該相同,發酵溫度不

同的,發酵時間相同的實驗組有1-1,1-4,1-7或1-2,1-5,1-8或1-3,1-6,1-9,故填1-1,1-4,1-7或1-2,1-5,1-8

(4)實驗1-7、1-8、1-9,在6-8h內,可以看出隨著發酵時間的延長,發酵效果越好,發酵效果越好,

酸奶的穩定狀態越好,故填在發酵溫度等條件相同時,當發酵時間在6?8h范圍內時,發酵時間越長,

酸奶穩定狀態越好。

(5)實驗2-1中添加白砂糖為2%,故應該填偏酸。

(6)根據實驗1可知發酵效果好,酸奶穩狀態好的是發酵溫度40。。發酵時間8h

根據實驗2,的數據,效果分越高,酸奶口感越好,故應選實驗2-2,乳酸菌接種量為6%、白砂糖添

加量為8%,故填發酵溫度40℃、發酵時間8h。o

(7)根據實驗2中的2-2和2-3可以看出二組實驗是乳酸菌的接種量相同,實驗2-3比實驗2-2的白

砂糖加入量大,效果得分反而更低,故得不出來得出“乳酸菌接種量相同時,在實驗研究范圍內,白

砂糖添加量越大,酸奶口感越好”的結論,理由填對比2-2和2-3,2-3中白砂糖添加量較大,但口感

效果得分較低,即口感比2-2差。

15.(1)集氣瓶

MnO2

(2)2KC1O3^^2KC1+3O2TF

A

(3)控制反應速率CaCO3+2HCl=CaCl2+H2O+CO2T

(4)>

⑸物理

(1)由圖可知,儀器a為集氣瓶。

(2)A裝置為加熱固體的裝置,且試管口沒有塞棉花,適用于氯酸鉀制取氧氣,氯酸鉀在二氧化錦

MnO2

催化并加熱條件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C1O.^^2KC1+3O2T;

A

若想收集濕潤的氧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