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統編版九下歷史第3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02練基礎(解析版)_第1頁
解析:統編版九下歷史第3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02練基礎(解析版)_第2頁
解析:統編版九下歷史第3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02練基礎(解析版)_第3頁
解析:統編版九下歷史第3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02練基礎(解析版)_第4頁
解析:統編版九下歷史第3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02練基礎(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02練基礎(2022·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學九年級期中)1.20世紀初期的地中海地區頻發的危機和連年不斷的局部戰爭,預示著大戰即將到來。這是以英、德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爭奪世界霸權的必然結果。這兩大軍事集團是指()A.“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B.軸心國集團和反法西斯同盟C.北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 D.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未20世紀初,主要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后起的國家要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殖民地;帝國主義列強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的愈演愈烈,出現了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侵略集團,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因此,這兩大軍事集團是指“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A項正確;“軸心國集團和反法西斯同盟”存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排除B項;冷戰時期形成了北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排除C項;“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2022·廣東·深圳市龍崗區南芳學校九年級階段練習)2.恩格斯曾預言:“未來的戰爭是世界戰爭,規模空前、破壞巨大,將長達3-4年,將有800萬-1000萬士兵互相殘殺,把整個歐洲吃個干凈,導致歐洲貧困普遍化。”最先驗證這一說法的戰爭是()A.第一次世界大戰 B.第二次世界大戰 C.拿破侖戰爭 D.普法戰爭【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題干信息“長達3--4年、整個歐洲吃個干凈,導致歐洲貧困普遍化”,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的戰場主要在歐洲,造成歐洲貧困普遍化,A項正確;第二次世界大戰從1939年--1945年,與題干“最先”不符,排除B項;拿破侖戰爭是法國大革命戰爭的延續,并未把整個歐洲吃個干凈,排除C項;普法戰爭是1870~1871年普魯士同法國之間的戰爭,并未把整個歐洲吃個干凈,排除D項。故選A項。(2021·湖南·長沙市開福區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九年級階段練習)3.整理歷史事件,分析因果關系,歸納知識線索,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下列各項搭配正確的一組是()A.工業革命→“三角貿易”→廢除農奴制改革B.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新航路的開辟→“日不落”帝國C.工業革命→彼得一世改革→開啟近代化D.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建立→薩拉熱窩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帝國主義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英,法,沙皇俄國與意大利,德國,奧匈帝國因為利益沖突分別成立了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成立之后開始進行擴軍備戰,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和妻子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槍殺。協約國和同盟國集團利用這一突發事件推波助瀾,導致國際局勢迅速惡化,薩拉熱窩事件后來被認為是一戰的導火索。D項正確;三角貿易為歐洲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為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農奴制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所以才會發生廢除農奴制改革。順序應該是“三角貿易”——工業革命——廢除農奴制改革,排除A項;新航路開辟之后英國開始進行殖民掠奪,促進了英國的資本原始積累。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方式,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英國于1763年成為日不落帝國。排除B項;彼得一是改革與工業革命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排除C項。故選D項。(2022·河南·扶溝縣第一初級中學九年級階段練習)4.斯大林說:我們不得不鞭策我們的國家,因為它落后了一百年,并因為落后而面臨滅亡的危險.....否則我們會在用新技術武裝起來的資本主義包圍中處于手無寸鐵的狀況。為此,斯大林采取的措施是()A.實施新經濟政策 B.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C.制定五年計劃的發展戰略 D.提出“科技強軍”的口號【答案】C【解析】【詳解】由材料“我們會在用新技術武裝起來的資本主義包圍中處于手無寸鐵的狀況”及所學知識可知,斯大林上臺后蘇聯仍處于帝國主義國家的包圍和戰爭威脅之中,為了增強國防力量以維護民族獨立,斯大林時期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1928——1937年,蘇聯通過兩個五年計劃,迅速實現工業化,蘇聯成為工業強國,C項正確;實行新經濟政策是在列寧執政時期,1921年開始實施,1924年斯大林上臺后新經濟政策逐漸取消,因此與題干中斯大林采取的措施不符,排除A項;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在列寧執政時期,1918年開始實施,1921年被新經濟政策取代,因此與題干中斯大林采取的措施不符,排除B項;“科技強軍”的口號是中國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提出的,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2022·河北秦皇島·九年級階段練習)5.截止1920年,“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經引起了農民的憤懣。據估計,當時農民耕種的土地少于1914年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二。加上嚴重的旱災和運輸癱瘓,發生了一場大饑荒,有成百萬人餓死。世界大戰、革命、國內戰爭和恐怖饑荒等連續八年的破壞,使國家瀕于崩潰……列寧由此得出結論,社會主義化進行的太快了。他公開提出同資本主義妥協,這是一個戰略退卻。”這一論述意在()A.解釋粉碎外國武裝干涉的原因 B.解釋實行新經濟政策的原因C.強調推動工業化全面展開的必要性 D.闡明推行蘇聯模式的必然性【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可知,“‘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經引起了農民的憤懣”“國家瀕于崩潰”“社會主義化進行的太快了。他公開提出同資本主義妥協,這是一個戰略退卻”表明列寧推行新經濟政策的原因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采取新經濟政策是一種戰略退卻,并不是正的要發展資本主義。所以,題干論述解釋的是實行列寧新經濟政策的原因,B項正確;粉碎外國的武裝干涉是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原因,排除A項;“同資本主義妥協”不是推動工業化,排除C項;蘇聯模式是斯大林時期形成的,排除D項。故選B項。(2022·河北秦皇島·九年級階段練習)6.毛澤東曾高度評價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不只是開創了俄國歷史的新紀元,而且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從這一角度看,十月革命勝利的意義是()A.促使蘇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B.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C.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D.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即“開創了俄國歷史的新紀元,而且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這主要是因為十月革命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C項正確;雖然俄國的確是在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戰,但是材料意在強調十月革命后建立起來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排除A項;1917年3月,俄國發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而非十月革命后建立,排除B項;十月革命雖然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但是材料意在強調十月革命后建立起來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排除D項。故選C項。(2022·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學九年級期中)7.由下圖可知,十月革命的勝利表明社會主義()A.由理想變成現實 B.從暴力走向和平C.從專制走向民主 D.從人治走向法治【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十月革命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取得了勝利,使社會主義由理想變成了現實。A項正確;十月革命是暴力革命,排除B項;《權利法案》的頒布是人類社會開始由專制走向民主,人治走向法治的標志,排除CD項。故選A項。(2022·河北秦皇島·九年級階段練習)8.瞿秋白在其文章《無恥的美國帝國主義者!》中指出:“帝國主義者在一九二一年所舉行的華盛頓會議,召集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美國要來參加東方的侵略。”這次會議使中國恢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這次會議最大的獲益者是()A.法國 B.日本 C.英國 D.美國【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中的“無恥的美國帝國主義者”“華盛頓會議”等內容,結合所學可知,華盛頓會議和《九國公約》實現了美國長期追求的讓中國“門戶開放”等目的,使美國成為最大的獲益者,D項正確;法國和英國在華盛頓會議不是最大的獲益者,排除AC兩項;華盛頓會議上簽署的《九國公約》使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未能實現,讓日本的利益受損,排除B項。故選D項。(2022·河北秦皇島·九年級階段練習)9.“在它簽訂初期,協約國就存在疑慮。在條約臨簽字前幾個星期,勞合?喬治就不得不做出姿態,要求對條約作某些修改。這是因為在1919年,英國的輿論已經從對德國的恐懼基本轉為對布爾什維主義的恐懼了。”“它”指的是()A.《開羅宣言》 B.《凡爾賽條約》 C.《九國公約》 D.《波茨坦公告》【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中的“協約國”“1919年”“對德國的恐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會議,討論對德和約及戰后安排,這就是巴黎和會,蘇維埃俄國未被邀請,德國等戰敗國被排斥在和會之外,和會一直持續了5個多月,最后,協約國與德國簽訂了《協約及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條約》,B項正確;《開羅宣言》是二戰期間,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的首腦在開羅會晤,并于12月初發表《開羅宣言》,排除A項;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國等9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九國公約》等條約,排除C項;1945年7月,美、英、蘇三國的首腦在波茨坦召開會議,會議以中、美、英三國的名義發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排除D項。故選B項。(2022·河北秦皇島·九年級階段練習)10.1919年1月,27個國家的代表在巴黎集會。可是,正式會議或者全體代表出席的會議是無關緊要的。許多事情都已由四巨頭(即威爾遜本人、英國的勞合?喬治、法國的克里蒙梭、意大利的奧蘭多)的會議決定了。材料強調巴黎和會()A.是一次分贓會議 B.被大國強權操縱 C.對德國進行嚴懲 D.使各國矛盾激化【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在出席和會的國家中,英美法日意五國各有5名全權代表,可以出席一切會議;其他國家只有1~3名全權代表,只能出席與他們有關的會議,這說明,巴黎和會為英、美、法等大國所操縱,B項正確;是一次分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性質,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對德國進行嚴懲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使各國矛盾激化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B項。(2022·廣東·九年級單元測試)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17年11月6日晚到7日清晨,包括革命士兵、赤衛隊員等在內的約20萬起義者占領了彼得格勒的鐵路、銀行、中央發電站、電話局等戰略要地。7日晚,起義者包圍了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以“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為信號,起義者突破防線,沖進冬宮,逮捕了臨時政府主要領導人,臨時政府被推翻。——部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1)材料一中起義爆發的地點是哪里?這次起義標志著哪一重要歷史事件的發生?據材料指出這次起義的革命對象。這次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材料二:十月革命勝利的當天,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大會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布“代表大會已經把政權掌握在自己手里”。從此蘇維埃成為俄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部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2)據材料二指出十月革命后俄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什么?該政權的性質是什么?材料三:為了模仿布爾什維克革命,柏林、漢堡和布達佩斯都建立了蘇維埃。倫敦、巴黎和羅馬街頭也舉行了示威游行。威爾遜的密友豪斯上校在1919年3月22日的日記,“不滿的呼聲每天都有,人民需要和平。布爾什維主義正越來越為各地的人們所接受。——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3)據材料三,布爾什維主義為各地人們所接受是在什么戰爭之后?人們接受布爾什維主義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四: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4)綜上所述,分析十月革命歷史意義?【答案】(1)彼得格勒,十月革命,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馬克思主義。(2)蘇維埃,社會主義(3)第一次世界大戰,人民需要和平,俄國革命后退出一戰,符合人民渴望和平的要求。(4)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起義者占領了彼得格勒的鐵路、銀行、中央發電站、電話局等戰略要地”表明起義的發生地是彼得格勒,因為起義發生在俄歷十月,所以稱這次革命為“十月革命”,因此這次起義標志著十月革命的發生。“逮捕了臨時政府主要領導人,臨時政府被推翻”說明革命對象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十月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馬克思主義誕生后成為國際工人運動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小問2詳解】根據材料二可知,“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從此蘇維埃成為俄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說明十月革命后俄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工兵代表蘇維埃。【小問3詳解】根據所學可知,“為了模仿布爾什維克革命,柏林、漢堡和布達佩斯都建立了蘇維埃。倫敦、巴黎和羅馬街頭也舉行了示威游行。”說明十月革命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十月革命發生在一戰期間,所以布爾什維主義為各地人們所接受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后。“人民需要和平”且十月革命勝利后俄國宣布退出一戰,符合人民渴望和平的要求。【小問4詳解】根據材料上述材料和問題可知,十月革命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統治,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十月革命被模仿說明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同時也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2022?河北廊坊?二模)12.“這次戰爭是兩個強盜般的大國集團為了瓜分殖民地,為了奴役其他民族,為了爭奪國際市場上的有利地位和特權而進行的戰爭……英國和法國現在進行的戰爭是為了掠奪德國,奪取德國的殖民地……德國進行戰爭是為了奪取英國、比利時、法國的殖民地。俄國沙皇進行戰爭是為了奪取土耳其的土地……”材料著重指出了這次戰爭爆發的()A.背景 B.過程 C.結果 D.影響【答案】A【解析】【詳解】背景是指對事態的發生、發展、變化起重要作用的客觀情況,如:時代背景、政治背景等,背景從時間上看早于將要發生的事件,題干主要敘述各帝國主義國家參戰的原因,屬于背景類,A項正確;過程是指事情進行或事物發展所經過的程序,是事件前后關聯的一系列活動,顯然題干不是戰爭的過程,排除B項;結果是指某個階段事物發展到最后時的情形、狀態,題干沒有體現戰爭的結果,排除C項;影響是指對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題干材料沒有涉及戰爭對人或事物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A項。(2022·四川廣元·二模)13.20世紀初,歐洲列強對殖民地的爭奪推動了相互沖突的聯盟體系的形成,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戰爭的到來。“相互沖突的聯盟體系”指()A.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B.軸心國集團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三國協約與反法聯盟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后半期,法國與德國之間、俄國與奧匈帝國之間、英國與德國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1882年,由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正式成立,20世紀初,英國分別與法國、俄國締約,建立起三國協約,這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沖突不斷,A項符合題意,A項正確;軸心國集團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戰中的兩大集團,與題干時間“20世紀初”不符,排除B項;反法聯盟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C項;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是二戰后冷戰在軍事上的表現,與題干時間“20世紀初”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2022·遼寧沈陽·模擬預測)14.1921年,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列寧對到訪的美國商人阿曼德·哈默說:“現在我們必須從頭做起……重新發掘我們的經濟潛能。”為了“發掘經濟潛能”,蘇俄()A.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提出實現國家工業化的設想C.恢復貨幣流通和商品交換 D.用行政手段加快農業集體化進程【答案】C【解析】【詳解】1921年,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該政策通過恢復貨幣流通和商品交換來建設社會主義,C項正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1918年實行,排除A項;新經濟政策為工業化奠定基礎,排除B項;農業集體化是斯大林統治時期實行的農業政策,排除D項。故選C項。(2022·遼寧沈陽·模擬預測)15.在古羅馬神話里,“阿芙樂爾”是司晨的女神,她喚醒人們,送走黑暗,迎來光明。1917年11月7日,“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迎來的光明是()A.簽署《獨立宣言》 B.農奴獲得自由 C.發表《共產黨宣言》 D.十月革命勝利【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是1917年十月革命中進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老巢冬宮的信號,因此,“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迎來的光明是十月革命的勝利,D項正確;《獨立宣言》是美國的,排除A項;農奴獲得自由實在1861年改革后,排除B項;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排除C項。故選D項。(2022?甘肅蘭州?模擬預測)16.1920年,蘇俄農民中流傳這樣的說法:“土地屬于我們,面包卻屬于你們;水屬于我們,魚卻屬于你們;森林屬于我們,木材卻屬于你們”,這反映的是()A.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C.新經濟政策 D.斯大林模式【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關鍵信息是“1920年,蘇俄農民”和“士地屬于我們,面包卻屬于你們”,可以看出,農民擁有生產生活資料,但是卻不完全擁有勞動成果。結合所學,俄國十月革命后,蘇俄在1918~1920年國內戰爭時期采取了一系列經濟政策。它是蘇俄早期為鞏固政權而實施的特殊政策,在戰爭年代具有特殊意義;它違背了生產力的發展規律,直接提升到“共產主義”模式下,超越了當時的發展水平,所以引起農民的不滿,B項正確;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新經濟政策內容是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允許使用雇傭勞動力和出租土地,農民可以自由買賣納稅后的剩余產品,實行自由貿易;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意義是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排除C項;1936年,公布新憲法。宣告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新憲法也標志著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排除D項。故選B項。(2022·甘肅蘭州·模擬預測)17.列寧曾說:“我們計劃(說我們計劃欠周地設想也許較確切)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材料中“錯了”指的是()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 C.農業集體化 D.斯大林模式【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蘇俄在戰爭結束后企圖直接使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過渡到社會主義階段,但現實情況證明這樣的做法損害了人民的利益,最終是失敗了。所以“錯了”指的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A項正確;新經濟政策是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失敗后實行的新政策,排除B項;農業集體化和斯大林模式都出現于新經濟政策以后,排除BCD項。故選A項。(2022·福建福州·二模)18.下圖反映了蘇聯工業化的特點是()A.忽視了重工業 B.經濟均衡發展 C.實現高速發展 D.依賴外國投資【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圖片信息可知,蘇聯利用兩個五年計劃,將落后的農業國發展為強大的工業國,而美國實現這一步用了50——100年。這說明蘇聯的工業化實現了高速發展,C項正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優先發展重工業,排除AB項;依賴外國投資,題干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C項。(2022?安徽?模擬預測)19.《九國公約》規定:“尊重中國之主權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種之權勢,以期切實設立并維持各國在中國全境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條約真實意圖是()A.維護中國主權不受侵犯 B.實現日本獨霸中國局勢C.確立歐洲戰后統治秩序 D.保障各國在華共同權益【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尊重中國之主權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種之權勢,以期切實設立并維持各國在中國全境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結合所學可知,《九國公約》使中國回到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局面,D項正確;維護中國主權不受侵犯、實現日本獨霸中國局勢、確立歐洲戰后統治秩序,表述錯誤,排除ABC項。故選D項。(2022?河南?模擬預測)20.有學者指出:人類政治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實踐之一,是在國際政治層面,通過讓出部分國家主權進行國家間的聯合,使得戰爭能夠得以有效控制。這一政治實踐最不成功的是()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B.聯合國成立C.成立北約 D.歐洲一體化進程【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所學,一戰后新國際秩序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通過戰后的兩次會議基礎上建立的。其實質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新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確立了戰后帝國主義的新秩序,但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不能長期維持下去。最終因矛盾激化而爆發了二戰,A項符合題意,選擇A項;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北約雖然是政治軍事集團,但處于冷戰時期,因此并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歐洲一體化有利于歐洲的聯合,成為一股新興的力量,避免戰爭的爆發,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

(2022?黑龍江大慶?模擬預測)21.1922年美國召集的華盛頓九國會議簽訂了一個公約,又使中國回復到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這一公約是()A.《凡爾賽條約》 B.《四國條約》 C.《辛丑條約》 D.《九國公約》【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22年,美國召集的華盛頓九國會議簽訂了《九國公約》,又使中國回復到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D項正確;《凡爾賽條約》是在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