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教學設計七年級下冊++第15課+明朝的對外關系+教學設計_第1頁
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教學設計七年級下冊++第15課+明朝的對外關系+教學設計_第2頁
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教學設計七年級下冊++第15課+明朝的對外關系+教學設計_第3頁
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教學設計七年級下冊++第15課+明朝的對外關系+教學設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下第三單元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第15課明朝的對外關系一、【備課標】1、【課標要求】了解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知道戚繼光的抗倭斗爭2、【核心概念】了解、知道、理解【備教學重難點】:1、教材分析:明朝是我國古代史的晚期,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衰落和危機階段。與此同時,西方正經歷著文藝復興資本主義興起。明初休養生息政策的實行和君權的加強有利于恢復生產發展,所以鄭和能下西洋開展主動外交。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資本主義的強大,明朝中后期開始一直演繹著被動外交的局面,所以本課是一個轉折點,承上啟下,地位非常重要。

本課的主題是明朝的對外關系,我對教材進行整理,分成兩段:一是和平友好的主動積極的外交,鄭和下西洋;二是:受外來侵略的消極被動外交,戚繼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由此說明明朝對外交往的特點是:友好交往和對外沖突并存2、【重點難點】:重點: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引導學生綜合評價戚繼光為民族英雄,學生提高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難點:本課涉及的時空概念較多,古今地名有差異,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便。通過多媒體教學課件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活動,并把歷史事件與時間、空間緊密地聯系起來,從而使學生形成準確的時空概念。 三、【備學情】(1)基礎知識:85%以上學生能夠掌握(2)重點知識:80%學生能夠掌握(3)難點知識:70%學生能夠掌握本課涉及的時空概念較多,古今地名有差異,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便。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借助歷史地圖等感性材料來學習歷史。與此同時注意指導學生將優秀人物的品質內化為自己的素養。四、【備教學目標】1、知識和能力:了解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等基本史實,掌握明朝對外關系的概況。學生的識圖能力、觀察和分析圖片及史料的能力得到培養。引導學生綜合評價戚繼光為民族英雄,學生提高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以問題帶動學生思考,通過解決一個個問題完成本課的學習。通過分析圖表,培養學生從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對于疑難問題,通過分組討論和合作,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和與他人協作學習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鄭和遠航的盛況所體現的我國古代造船業、航海技術在世界的先進地位,以及鄭和遠航增進我國同亞非各國的友誼這些史實,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通過對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等事件的學習,使學生感受鄭和、戚繼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健全的人格。五、【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構建動場、問題生成)導入:圖片展示“奧運會開幕式”中的一個場景:眾多演員手持船槳,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它演繹了歷史上有名的鄭和下西洋,展示了我國古代中外交往的成就,同學們想知道當時的情景嗎?我們一起來學習15課《明朝的對外關系》。學習新課:(一)、傳遞和平的使者——鄭和下西洋自主學習:學生閱讀書本P70的正文和人物掃描部分,對鄭和作大致了解。合作探究:思考問題:明成祖為什么會將遠航的重任交給鄭和?過渡:正是由于這些原因,明成祖才會把下西洋的重任托付給鄭和。那么鄭和下西洋的具體情況怎樣呢?下面我們通過一組活動詳細了解。活動設計——探尋鄭和的足跡活動目的:通過探究鄭和的足跡,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活動,并把歷史事件與時間、空間緊密地聯系起來,從而使學生形成準確的時空概念。活動程序:1、播放鄭和下西洋視頻,結合材料探討鄭和下西洋的目的2、概況:師:動畫演示鄭和下西洋路線,重點注意起始點和最遠到達地點。劉家港東海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非洲東岸→紅海沿岸學生填寫鄭和下西洋盛況表多媒體出示“中外對比”,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得出:鄭和下西洋比歐洲航海家時間早、次數多、規模大、范圍廣,世界航海歷史的壯舉。3、條件師:梁啟超先生曾這樣評價過鄭和下西洋“繼張班立功異域,開哥麥探險先河。”所以說它是世界航海歷史的壯舉。明朝時,為什么能成功實現下西洋這一壯舉呢?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發表看法。1)明朝前期國力強盛;2)造船業發達,航海技術進步;3)鄭和具備的優秀素質。4)天文、歷法、地理知識的進步等4、意義:(多媒體出示1985年鄭和下西洋580周年紀念郵票)教師:通過剛才我們對鄭和下西洋經過的學習了解,你覺得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鄭和仍值得我們紀念?大家一起說說鄭和下西洋的意義。學生總結: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活動策略:啟發與引導、合作與交流活動評價:教師的口頭表揚和認可,并指出存在的問題。過渡:在明朝對外交往中既有下西洋這樣的偉大壯舉,也有遭受侵略的悲歌。面對侵略,我們的前輩們又是咱們做的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內容。(二)、抵御侵略的英雄——戚繼光抗倭1、背景多媒體出示圖片,簡要介紹當時把什么人叫作“倭寇”呢?是不是把所有日本人都叫作“倭寇”?多媒體出示史料,加深學生對倭寇為患的理解。歷史放映廳,播放戚繼光抗倭視頻,了解戚繼光2、經過多媒體出示戚繼光抗倭形勢圖,講述經過:讀詩學史,多媒體出示:“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和什么樣的高尚品德?學生討論交流:英勇善戰。不記個人安危,不追求名利。少有大志,把國家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合作探究:3、戚繼光抗倭為什么能勝利?探討戚繼光抗倭成功的原因。組織學生討論原因,培養學生綜合評人評事的能力,在愛國主義情境中使重點突出。教師明確:1)、這是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2)、戚繼光卓越的軍事和指揮才能;3)、戚家軍紀律嚴明,作戰英勇;4)、戚家軍與其他愛國軍民配合;4、如何評價戚繼光?(民族英雄)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教師:戚繼光抗倭雖取得勝利,但他希望的海波平并沒有實現。因為,倭寇雖滅,其他的侵略者卻接踵而至。你聽,祖國母親的兒子在呼喚媽媽了。(三)、葡萄牙攫取澳門播放《七子之歌》音頻組織學生自學,結合地圖講述葡萄牙攫取在澳門居住權的過程。思考:這里的“攫取”“居住權”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說葡萄牙人奪取了澳門的居住權?或葡萄牙人把澳門占為己有?學生交流葡萄牙人是通過賄賂、欺騙的方式,堂而皇之地住下來。他們用的是不正當的手段,所以叫“攫取”。他們只擁有“居住權”,澳門的主權仍屬中國。播放“澳門回歸”的紀實片片段,拉近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增強民族自信心。(綜合建模):多媒體出示圖示明朝前期是世界最發達國家之一,鄭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