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經典常談》內容梳理+專題探究_第1頁
八下《經典常談》內容梳理+專題探究_第2頁
八下《經典常談》內容梳理+專題探究_第3頁
八下《經典常談》內容梳理+專題探究_第4頁
八下《經典常談》內容梳理+專題探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下《經典常談》內容梳理+專題探究作者簡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中國散文家、詩人、古典文學學者。早期詩作表現對黑暗現實的憂憤和對光明與美的憧憬;散文風格素樸縝密、清雋沉郁,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主要作品有詩集《雪朝》,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等。主要內容《經典常談》是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文化經典的著作。朱自清在書中不厭其煩地介紹我國文化遺產中的經典作品,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與歷史脈絡。全書對經典的梳理與講解,不僅知識上簡潔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話文通俗易懂的典范,是讀者概覽中國古典文學的不二之選。《經典常談》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等十三部分。創作背景在寫作《經典常談》的1938至1942年間,朱自清不僅同時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與其師范學院國文系任教,而且還自1934年開始即參與到國民政府國防設計委員會主持的中小學國文教科書的編寫工作中,并在其間發揮了重要作用。1937年10月,負責統籌這一工作的楊振聲建議朱自清“可自己寫一些有關中國文化的課文”,這成為了他在日后寫作《經典常談》的直接緣起。而朱自清在寫作過程中,自覺遵循的標準也是完成一部“一般的讀物”而非“考據的著作”。可見在他的自我期待中,相比于追求學術與文學層面上的價值,此書的主要功能乃是實現對于傳統經典的教育普及。藝術特色1.見解精辟,文筆優美。2.提綱挈領,通俗易懂。閱讀方法1.根據興趣來選擇2.根據問題來選擇3.根據目的來選擇4.根據方法來選擇各章介紹序本書所談經典的內容:“小學”(文字學),經史子集。本書目的重點:啟發人們的興題,引他們到經典的大路上去。1.《〈說文解字〉第一》東漢和帝時,有個許慎,作了一部《說文解字》。這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經典和別的字書里的字,他都搜羅在他的書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魯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書”及張倉所獻《春秋左氏傳》的字體,大概是晚周民間的別體字。許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將九千字分屬五百四十部首。書中每字都有說解,用周人作的《爾雅》,揚雄的《方言》,以及經典的注文的體例。這部書意在幫助人通讀古書,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漢的字書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讓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現在我們要認識商周文字,探尋漢以來字體演變的軌跡,都得憑這部書。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義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義的,以前叫“小學”,現在叫文字學。從前學問限于經典,所以說研究學問必須從小學入手;現在學問的范圍是廣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還得從文字學入手。《說文解字》是文字學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門徑。2.《〈周易〉第二》從卦爻辭里的歷史故事和風俗制度看,我們知道這些是西周初葉的紀錄,紀錄里好些是不連貫的,大概是幾次筮辭并列在一起的緣故。那時卜筮官將這些卦爻辭按著卦爻的順序編輯起來,便成了《周易》這部書。“易”是“簡易”的意思,是說筮法比卜法簡易的意思。本來呢,卦數既然是一定的,每卦每爻的辭又是一定的,檢查起來,引申推論起來,自然就“簡易”了。不過這只在當時的卜筮官如此。他們熟習當時的背景,卦爻辭雖“簡”,他們卻覺得“易”。到了后世就不然了,筮法久已失傳,有些卦爻辭簡直就看不懂了。《周易》原只是當時一部切用的筮書。3.《〈尚書》第三》《尚書》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號令,就是向大眾宣布的話,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話。也有記事的;可是照近人的說數,那記事的幾篇,大都是戰國末年人的制作,應該分別的看。那些號令多稱為“誓”或“誥”,后人便用“誓”“誥”的名字來代表這一類。平時的號令叫“誥”,有關軍事的叫"誓”君告臣的話多稱為“命”;臣告君的話卻似乎并無定名,偶然有稱為“謨"的那時候這些檔案留存著的更少了,也更古了。更稀罕了;漢人便將它們編輯起來,改稱(尚書》“尚”,“上”也;《尚書》據說就是“上古帝王的書”“書”上加一“尚”字,無疑的是表示著尊信的意味。至于《書》稱為“經”,始于《荀子》,不過也是到漢代才普遍罷了。4.《<詩經>第四》詩的源頭是歌謠。上古時候,沒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謠,沒有寫的詩。一個人高興的時候或悲哀的時候,常愿意將自己的心情訴說出來,給別人或自己聽。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便用歌唱;一唱三嘆的叫別人回腸蕩氣。唱嘆再不夠的話,便手也舞起來了,腳也蹈起來了,反正要將勁兒使到了家。碰到節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樂,唱歌的機會更多。或一唱眾和,或彼此競勝。傳說葛天氏的樂八章,三個人唱,拿著牛尾,踏著腳,似乎就是描寫這種光景的。歌謠越唱越多,雖沒有書,卻存在人的記憶里。有了現成的歌兒,就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隨時揀一支合適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悶。若沒有完全合適的,盡可刪一些改一些,到稱意為止。流行的歌謠中往往不同的詞句并行不悖,就是為此。可也有經過眾人修飾,成為定本的。歌謠真可說是“一人的機鋒,多人的智慧”了。5.《“三禮”第五》從來禮樂并稱,但樂實在是禮的一部分;樂附屬于禮,用來補助儀文的不足。樂包括歌和舞,是“人情之所必不免”的。不但是“人情之所必不免”,而且樂聲的綿延和融和也象征著天地萬物的“流而不息,合同而化”。這便是樂本。樂教人平心靜氣,互相和愛,教人聯合起來,成為一整個兒。人人能夠平心靜氣,互相和愛,自然沒有貪欲、搗亂、欺詐等事,天下就治了。樂有改善人心、移風易俗的功用,所以與政治是相通的。6.《“春秋三傳”第六(國語附)》《春秋》可是一部信史,里面所記的魯國日食,有三十次和西方科學家所推算的相合,這決不是偶然的。不過書中殘闕、零亂和后人增改的地方,都很不少。書起于隱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西元前七二二至前四八一);后世稱這二百四十二年為春秋時代。書中紀事按年月日,這叫作編年。編年在史學上是個大發明:這教歷史系統化,并增加了它的確實性“春秋”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編年史書中雖用魯國紀元,所記的卻是各國的事,所以也是我們第一部通史。所記的齊桓公,晉文公的霸跡最多:后來說“尊王攘夷”是《春秋》大義,便是從這里著眼7.《“四書”第七》“四書五經”到現在還是我們口頭上一句熟語。“五經”是《易》《書》《詩》《禮》《春秋》;“四書”按照普通的順序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前二者又簡稱《學》《庸》,后二者又簡稱《論》《孟》;有了簡稱,可見這些書是用得很熟的。本來呢,從前私塾里,學生入學,是從“四書”讀起的。這是那些時代的小學教科書;而且是統一的標準的小學教科書,因為沒有不用的。8.《〈戰國策>第八》記載那些說辭的書叫《戰國策》,是漢代劉向編定的,書名也是他提議的。但在他以前,漢初著名的說客蒯通,大約已經加以整理和潤飾,所以各篇如出一手。《漢書》本傳里記著他“論戰國時說士權變,亦自序其說,凡八十一篇,號曰《雋永》”。大約就是劉向所根據的底本了。蒯通那枝筆是很有力量的。鋪陳的偉麗,叱咤的雄豪,固然傳達出來了;而那些曲折微妙的聲口,也絲絲入扣,千載如生。讀這部書,真是如聞其語,如見其人。漢以來批評這部書的都用儒家的眼光。劉向的序里說戰國時代“捐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茍以取強而已矣”,可以代表。但他又說這些是“高才秀士”的“奇策異智”,“亦可喜,皆可觀”。這便是文辭的作用了。9.《〈史記〉漢書〉第九》他在《報任安書》里說他的書“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史記·自序》里說,“罔(網)羅天下放佚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王跡所興”,始終盛衰,便是“古今之變”,也便是“天人之際”。“天人之際”只是天道對于人事的影響;這和所謂“始終盛衰"都是陰陽家言。陰陽家倡“五德終始說”,以為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德,互相克勝,終始運行,循環不息。當運者盛,王跡所興;運去則衰。西漢此說大行,與“今文經學”合而為一。司馬遷是請教過董仲舒的,董就是今文派的大師:他也許受了董的影響。“五德終始說”原是一種歷史哲學;實際的教訓只是讓人君順時修德。10.《諸子第十》春秋末年,封建制度開始崩壞,貴族的統治權,漸漸維持不住。社會上的階級,有了紊亂的現象。到了戰國,更看見農奴解放,商人抬頭。這時候一切政治的社會的經濟的制度,都起了根本的變化。大家平等自由,形成了一個大解放的時代。在這個大變動當中,一些才智之士對于當前的情勢,有種種的看法,有種種的主張;他們都想收拾那動亂的局面,讓它穩定下來。有些傾向于守舊的,便起來擁護舊文化、舊制度;向當世的君主和一般人申述他們擁護的理由,給舊文化、舊制度找出理論上的根據。也有些人起來批評或反對舊文化、舊制度;又有些人要修正那些。還有人要建立新文化、新制度來代替舊的;還有人壓根兒反對一切文化和制度。這些人也都根據他們自己的見解各說各的,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這便是諸子之學,大部分可以稱為哲學。這是一個思想解放的時代,也是一個思想發達的時代,在中國學術史里是稀有的。11.《辭賦第十一》屈原是我國歷史里永被紀念著的一個人。舊歷五月五日端午節,相傳便是他的忌日;他是投水死的,競渡據說原來是表示救他的,粽子原來是祭他的。現在定五月五日為詩人節,也是為了紀念的緣故。他是個忠臣,而且是個纏綿悱惻的忠臣;他是個節士,而且是個浮游塵外、清白不污的節士。“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他的身世是一出悲劇。可是他永生在我們的敬意尤其是我們的同情里。12.《詩第十二》但是真正繼往開來的詩人是杜甫。他是河南鞏縣人。安祿山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他從長安逃到靈武,做了“左拾遺”的官,因為諫救房琯,被放了出去。那時很亂,又是荒年,他輾轉流落到成都,依靠故人嚴武,做到“檢校工部員外郎”,所以后來稱為杜工部。仙在發中。他在蜀中住了很久。嚴武死后,他避難到湖南,就死在那里。他是儒家的信徒;“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他的素志。又身經亂離,親見了民間疾苦。他的詩努力描寫當時的情形,發抒自己的感想。唐代以詩取士,詩原是應試的玩意兒;詩又是供給樂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宮廷及責人的玩意兒。李白用來抒寫自己的生活,杜甫用來抒寫那個大時代,詩的領域擴大了,價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寫“民間的實在痛苦,社會的實在問題,國家的實在狀況,人生的實在希望與恐懼”,更給詩開辟了新世界。13《文第十三》現存的中國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辭。這只算是些句子,很少有一章一節的。后來《周易》卦爻辭和《魯春秋》也是如此,不過經卜官和史官按著卦爻與年月的順序編纂起來,比卜辭顯得整齊些罷了。便是這樣,王安石還說(魯春秋》是“斷爛朝報”。所謂“斷”,正是不成片段,不成章節的意思。卜辭的簡略大概是工具的緣故;在脆而狹的甲骨上用刀筆刻字,自然不得不如此。專題探究一:和朱自清一起“談”經典示例《經典常談》讀書報告何謂經典?朱自清先生言,經典就是我國的傳統文化遺產由中國文字記載下來的東西。朱自清先生用夾敘夾議的行文,以清雋沉郁的文風、洗練秀麗的文筆,從十三種書籍的作者、產生原因、內容及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等方面娓娓道來,簡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經典學史。這本書既可看作散文集,亦可看作教科書,完全是讀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門指南。《經典常談》,在這樣一部厚重的學術著作中,朱自清先生以大智慧,在平和的幽默中將歷史典故信手拈來,妙趣橫生處是其簡練質樸的文筆。《經典常談》,可以引起一般人親近經典的興趣,將其引到經典的大路上,使年輕一代了解整個傳統文化,造就通才。讀完此書后,我對于“經典”也有了新的認識:經典之美,美在氣勢雄壯,字、詞、句、段、章無不綻放出別樣的華彩;經典之美,美在靈動秀麗,詩詞歌賦中都在吟哦著悲歡離合的傳奇;經典之美,美在它既見證了歷史,又升華了歷史;經典之美,還美在它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經典之美,美不勝收!專題二:我向大家介紹經典示例:《經典常談》中第一篇便介紹了《說文解字》。《說文解字》為東漢許慎所做。這是中國最早的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語文辭書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九千多個。在第一篇里,朱自清介紹了文字的起源。據說,我們的文字,是黃帝的史官,一個叫倉頡的人造出來的。在沒有文字的遠古時代,人們結繩記事,確實很不方便。后來,倉頡在看到獸蹄、鳥爪的印跡后,突發靈感,便仿照這些,記錄為文字。這或許就是最早的象形文字吧。有了文字,人們自然可以借此表達心意、記載事物。這也讓人類的文明,朝前邁進了一大步。讀完該書第一篇對《說文解字》的介紹后,我對文字的產生、發展、構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搜集了各種相關資料,并認真閱讀了《說文解字》一書,深入了解了有關文字的知識。專題三:讀經典的意義示例:讀經典的意義經典是不可被重復的,它也永遠不會重復自己以前的經典。經典永遠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拒絕相互重復帶來的審美疲勞,給人以永久的新鮮感。文學作品,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因此,經典閱讀的另一個方法,應是對語言的感悟。真正的文學大師的語言,是具有生命的靈性的;它有聲,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與質感。經典更像是對人生、對自己、對社會的探討,看得越多,對這個社會就了解得越清楚、透徹。閱讀經典,幫助我們開闊視野。知識的海洋十分浩瀚,我們通過閱讀,走進經典中的大千世界。在讀經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視野越來越寬廣,了解歷史,通達知識。閱讀經典,幫助我們提高表達能力。對經典的每一遍閱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