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與地球儀知識點梳理_第1頁
地球與地球儀知識點梳理_第2頁
地球與地球儀知識點梳理_第3頁
地球與地球儀知識點梳理_第4頁
地球與地球儀知識點梳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球與地球儀知識點梳理演講人:日期:目錄地球概述地球儀的基本概念地球儀上的地理要素表示使用地球儀進行地理學習地球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總結與展望01地球概述地球表面積地球的總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約為1.49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約為3.61億平方千米。地球形狀地球是一個橢球體,由于其自轉效應,地球在赤道處略微鼓起,而在兩極處略微扁平,這種形狀被稱為“地球扁率”。地球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徑為6378.137千米,極半徑為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為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地球的形狀與大小地球的自轉與公轉自轉地球繞自身軸線旋轉,自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天(24小時),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和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公轉自轉與公轉的關系地球繞太陽軌道運動,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365.24天),公轉形成了四季交替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是同時進行的,它們共同決定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四季變化和日月星辰的運動規律。經緯線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的半圓弧線,緯線是平行于赤道的圓弧線,經線和緯線交織成網狀,確定了地球表面任意一點的位置。地球的地理坐標系統經緯度經度表示東西位置,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向東為東經,向西為西經,經度范圍為0°至180°;緯度表示南北位置,以赤道為基準,向北為北緯,向南為南緯,緯度范圍為0°至90°。地理坐標系的應用地理坐標系被廣泛應用于地圖制作、地理定位、氣象預報、地球科學研究等領域。地球的內部結構簡介地殼地殼是地球最外層的堅硬外殼,平均厚度約為30千米,主要由巖石和礦物組成,分為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兩種。地幔地幔位于地殼之下,是地球的中間層,主要由固態的巖石和部分熔融的巖漿組成,溫度較高,壓力巨大,是地球內部物質循環的重要區域。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最內層,主要由鐵和鎳等金屬元素組成,密度極高,溫度極高,是地球磁場的主要來源。地核分為外核和內核,外核是液態的,內核是固態的。02地球儀的基本概念地球儀的定義地球儀是為了仿照地球的形狀,并按照一定比例縮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地球儀的作用地球儀可以展示地球的全貌,幫助我們了解地球的形狀、大小、地理位置等,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地球儀的定義與作用根據用途和制作材料的不同,地球儀可分為教學地球儀、裝飾地球儀、特殊地球儀等。地球儀的種類地球儀通常具有精確的經緯線、地理坐標,以及表示地球形狀的球體特征;同時,地球儀上的顏色、符號和文字等也可以幫助我們識別不同的地理區域和特征。地球儀的特點地球儀的種類與特點地球儀的制作原理地球儀的制作基于地理坐標系統和投影方法,將地球表面的地理信息投影到一個平面上,然后再將這個平面卷曲成一個球體。地球儀的制作方法地球儀的制作原理及方法主要包括制作球體模型、繪制經緯線、標注地理坐標、著色和符號等步驟。制作過程中需要保證投影的準確性和地理信息的完整性。0102地球儀與地圖的聯系地球儀是地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地圖的立體化和全球化展示。地圖是地球儀的平面化表示,可以更詳細地展示某一區域的地理特征。地球儀與地圖的區別地球儀是一個三維的球體模型,可以展示地球的全貌和立體形狀;而地圖是一個二維的平面圖形,只能展示地球表面的某一區域。同時,地球儀上的地理坐標和地圖上的地理坐標也存在一定的轉換關系。地球儀與地圖的關系03地球儀上的地理要素表示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也稱子午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垂直于地軸,并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用以指示東西方向,不同緯度的緯線長度不等。經線與緯線的表示方法大陸地球上大塊的陸地,通常被劃分為不同的大洲,如亞洲、非洲、歐洲等。海洋地球上連成廣大一片的水域,包括各大洋和海,覆蓋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大陸與海洋的表示方法地圖上國家之間的分界線,表明主權國家的領土范圍。國家界線地圖上對各個地區、城市、山脈、河流等地理實體的名稱標注,便于識別和定位。地區名稱標注國家與地區的界線及名稱標注地形地貌在地球儀上的體現山地海拔較高,地勢陡峭的區域,用棕色或褐色表示。平原海拔較低,地勢平坦的區域,用綠色或淺綠色表示。高原海拔高,但相對平坦的區域,通常呈現較大面積的塊狀分布。盆地地勢較低,四周被高地或山地環繞的區域,常呈碗狀凹陷。04使用地球儀進行地理學習地球儀上的國家與地區地球儀上展示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邊界和位置,有助于了解世界政治地圖。地球儀的經緯線通過地球儀上的經緯線,可以準確地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從而認識世界地理格局。地球儀上的大洲大洋地球儀上標注了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可以直觀地展示世界各地之間的相對關系。利用地球儀認識世界地理格局通過地球儀了解氣候類型分布熱帶氣候地球儀上標注了熱帶氣候的分布區域,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等,可以了解這些氣候類型的特點和分布。溫帶氣候寒帶氣候地球儀上標注了溫帶氣候的分布區域,包括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等,可以了解這些氣候類型的特征和分布。地球儀上標注了寒帶氣候的分布區域,包括極地氣候、冰原氣候等,可以了解這些氣候類型的特征和分布。地球儀上展示了世界人口的分布情況,可以探究人口分布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世界人口分布通過地球儀上的人口密度圖,可以了解不同地區的人口密度差異,進一步探究人口分布的原因。人口密度地球儀上可以展示人口遷移的路線和趨勢,有助于了解人口遷移的規律和影響。人口遷移借助地球儀探究人口分布規律經濟發展水平通過地球儀上的產業結構圖,可以了解不同地區的經濟結構特點和優勢產業。經濟結構經濟聯系地球儀上可以展示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有助于了解全球經濟的互動和依存關系。地球儀上標注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可以直觀地展示世界經濟的分布情況。結合地球儀分析經濟發展狀況05地球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飛行員通過地球儀了解航線,進行飛行定位。航空領域地球儀是地圖繪制的基礎,為地圖提供準確的地理坐標。地圖繪制01020304利用地球儀確定經緯度,輔助航行方向。航海領域如定向越野等運動,利用地球儀確定方向,提高運動技能。定向運動導航定位功能的應用場景時區換算功能的實際應用日常生活了解不同國家的時間,合理安排國際電話、會議等。商務出差根據時區差異,調整商務行程,避免時間沖突。旅行規劃根據目的地時間,提前調整生物鐘,減少時差影響。跨時區工作掌握時間換算,確保跨時區團隊成員協同工作。利用地球儀規劃旅行路線,了解沿途地理位置。確定旅行路線輔助旅行規劃的作用體現根據地球儀上的景點分布,選擇適合的旅游目的地。景點推薦了解目的地的氣候、文化等信息,做好旅行準備。旅行準備了解目的地地理位置,預防自然災害等安全風險。旅行安全地理知識普及地球儀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幫助學生理解地理概念。地球科學探索地球儀展示地球全貌,激發學生對地球科學的興趣。太陽系模擬通過地球儀了解太陽系其他行星的運行規律,拓寬知識視野。環境保護教育地球儀展示地球生態,增強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科普教育中的重要作用06總結與展望回顧本次知識點梳理內容地球的基本構造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內部結構、地殼的組成等。地球的運動特征地球的自轉、公轉、地軸傾斜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地球儀的構造與使用地球儀的組成部分、如何準確地找到地理位置、如何利用地球儀進行距離測量等。地球的地理坐標系統經緯度、地圖投影及地理坐標系的基本概念和應用。更直觀地理解地理概念、模擬地球運動、分析地理現象等。利用地球儀輔助學習地理知識旅行規劃、方向定位、地圖閱讀等。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地球儀通過觀察地球儀,提高空間感知和想象能力。借助地球儀培養空間想象能力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地球儀進行學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