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本溪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遼寧省本溪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遼寧省本溪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遼寧省本溪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遼寧省本溪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遼寧省本溪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4小題,共28分。1.考古學家在北京人遺址發現了近10萬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狀器、石錘等。這些石器從早期到晚期有明顯變化,打制技術逐步提高。這表明北京人()A.會制作工具 B.有愛美意識 C.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磨光技術2.2023年央視春晚上,三門峽文物元素“廟底溝彩陶花紋”驚艷亮相舞臺,該創意取材于黃河中游地區,以種植粟為主,制陶業則以彩陶最為著名的遺址。該遺址是()A.元謀人遺址 B.山頂洞人遺址 C.半坡人遺址 D.良渚遺址3.如表是大汶口文化遺址部分墓葬出土的隨葬品情況,材料可以反映出()墓葬號數隨葬品數量61號只有一件陶骨和一塊礪石70號合葬墓,總共只有一件石鏟10號80余件精致漂亮的陶器,象牙梳、象牙雕筒、玉質臂環等A.商業交換頻繁 B.社會生活奢侈 C.性別差異突出 D.出現貧富分化4.提取關鍵詞是歷史學習的主要方法之一。關鍵詞“經濟發展、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所反映的課題是()A.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B.夏商周王朝的更替

C.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 D.戰國時期社會變革5.哈雷彗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是76年。我國關于這顆彗星的最早記載出現于下列哪部著作中()A.《黃帝內經》 B.《道德經》 C.《春秋》 D.《詩經》6.秦朝為維護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利,在皇帝之下設立了“三公九卿”模式的權力結構。其中掌管“軍事”的官職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7.秦朝末年,人民紛紛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殘暴統治。下列屬于秦末農民起義范疇的歷史事件有()

①陳勝、吳廣起義

②項羽領導的起義

③劉邦領導的起義

④楚漢之爭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8.學習歷史,首先要注意時間概念,懂得計算年代,現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紀年,公元紀年把每100年叫做一個“世紀”。習慣上每個世紀頭20年叫某世紀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紀末。據此劉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時間上應該表述為()A.公元前3世紀初 B.公元前3世紀末 C.公元前2世紀初 D.公元前2世紀末9.“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分別是西漢和東漢時期出現的盛世局面,他們本質上的共同點是()A.中央集權制度削弱并逐漸僵化 B.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徹底解決

C.調整統治政策實現穩定與發展 D.民族隔閡完全消解趨于穩定10.下列組圖展示了我國一項偉大發明的部分工藝流程。這項發明()

A.改變了歐洲社會傳統作戰方式 B.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

C.推動了世界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D.加強了秦朝與西域的了解與往來11.我國許多優秀文化成就被列為世界級文化遺產。下列文化遺產中(如圖),帶有中外文明交匯融合特征的是()A.都江堰

B.秦始皇陵兵馬俑

C.云岡石窟

D.長城12.古人評論隋朝大運河:“天下轉漕,仰此一渠。”這主要是肯定大運河()A.便利人們游玩江南 B.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C.加快了隋朝的滅亡 D.促進南北經濟交流13.某校同學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整理了相關筆記(如表)。據此判斷,他在學習中國古代史的()西周秦朝漢朝隋唐分封制郡縣制刺史制度三省六部制A.民族政策 B.文學藝術 C.科技成就 D.政治制度14.據史書記載,唐都長安的崇仁坊多修造樂器的商店;延壽坊有出售金銀珠寶店;勝業坊有“以小車推蒸餅賣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這一記載表明當時()A.農業生產發展 B.商業經濟繁榮 C.對外貿易活躍 D.經濟重心南移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15.在中國歷史發展的星河中,有無數閃耀著民族智慧和創新精神的杰出人物,他們譜寫了一曲曲壯麗輝煌的時代篇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思想圣哲】

圖一孔子像材料一: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學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學勃興,諸子百家紛紛涌現,學術思想領域非?;钴S,形成了不同的學派。

——摘自部編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1)請寫出圖一中人物的核心思想。他的哪一舉措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對教育的壟斷?(2)你知道材料一中諸子百家的其他學派嗎?(一例即可)寫出這一時期呈現的思想文化繁榮局面的影響。

【交流使者】材料二: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

——《漢書》

圖二絲綢之路示意圖(3)材料二中“然騫鑿空”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這一歷史事件與圖二的開通有何關系?圖二對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變革名人】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期年之后,道不拾,民不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戰國策》材料四鮮卑姓改為漢姓鮮卑姓改為漢姓拓跋元步六孤陸拔拔長孫賀蘭賀達奚奚獨孤劉(4)根據材料三寫出“商君治秦”中最能觸及貴族利益的一項措施。材料四中的改革措施與哪一位皇帝有關?結合所學寫出此次改革所產生的影響。(5)請你從以上材料中任意選擇一個人物,結合所學,談談從他的身上你學到了什么?16.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有助于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的提升。請你運用所掌握的歷史知識與方法,回答下面的問題。

【對比法】

材料一:

(1)對比圖一、圖二,西漢時期將西部哪一地區納入中央管轄?并設置什么機構(官職)對這一地區進行有效管理?秦漢時期共同受到北方哪一民族襲擾?西漢初年和漢武帝時分別采用了什么對策?

【歸納法】

材料二:戰爭交戰雙方戰爭特點結果意義官渡之戰①②曹操獲勝為曹操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赤壁之戰曹操與孫劉聯軍曹操戰敗③④東晉、前秦東晉獲勝北方再度分裂混戰(2)結合所學知識,將表格補充完整。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研讀法】材料三: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無積聚而多貧。

——《史記.貨殖列傳》材料四: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棉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3)根據材料三和材料四,寫出《史記》與《宋書》中對江南地區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結合所學寫出發生這一變化的原因有哪些?(兩點即可)(4)識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讀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時,有“蔣干盜書”“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等情節。但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卻不見于史書記載,你如何看待這種不同?說說你的想法。17.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國家統一”“制度創新”和“對外交流”是亙古不變的主題。請你幫助七年級歷史學習小組完成以下主題的學習任務清單。

【任務一梳理線索認識國家統一】

材料一

(1)請你依據材料一,寫出①②兩個政權的名稱并寫出西晉后完成統一的朝代名稱。(2)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流,統一是歷史的進步。那么從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你認為它是進步還是倒退?說說你的理由。

【任務二閱讀材料體會制度創新】材料二在當時(隋唐時期)的條件下,這是一大發明。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我國的這一制度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有人稱它為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3)寫出材料二中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的制度名稱。這一制度正式確立的標志是什么?唐朝對這一制度有怎樣的發展?

【任務三識讀地圖感悟文化交流】

(4)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為什么把唐招提寺及寺內的鑒真像定為一國寶?你從玄奘西行和鑒真東渡中,感悟到他們身上具有哪些優秀的品質?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考古學家在北京人遺址發現了近10萬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狀器、石錘等。這些石器從早期到晚期有明顯變化,打制技術逐步提高。這表明北京人會制作工具。山頂洞人有愛美意識,懂得人工取火,掌握磨光技術。排除BCD。

故選:A。

本題考查北京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北京人,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答案】C【解析】A.元謀人遺址位于云南元謀縣,距今約170萬年左右,屬于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排除A。

B.山頂洞人遺址位于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屬于舊石器時代的遺址,排除B。

C.據材料“該創意取材于黃河中游地區,以種植粟為主,制陶業則以彩陶最為著名的遺址”可知,描述的是陜西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信息,故C正確。

D.良渚遺址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屬于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排除D。

故選:C。

本題考查半坡人遺址的相關內容,掌握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識記半坡人遺址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3.【答案】D【解析】據題干可知,墓葬隨葬品數量有很大的差異,反映當時貧富分化明顯。故D正確;隨葬品數量的差異,無關說明當時商品交換頻繁,排除A;社會生活奢侈與“只有一件陶骨和一塊礪石”“合葬墓,總共只有一件石鏟”不符,排除B;隨葬品數量的多少,沒有提到性別,排除C。

故選:D。

本題考查大汶口原始居民,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大汶口原始居民,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說明出現貧富分化。4.【答案】C【解析】春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經濟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導致周王室衰微,出現諸侯爭霸。故C符合題意;春秋時期沒有中央集權,排除A;春秋時期諸侯相互征伐,社會混亂,人民飽受戰爭之苦,排除BD。

故選:C。

本題考查春秋爭霸,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春秋爭霸,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關鍵詞“經濟發展、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所反映的課題是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5.【答案】C【解析】《黃帝內經》是一部綜合性的醫書,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之一,被譽為“醫家之宗”?,成書于戰國至秦漢時期,排除A項;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道家的經典,排除B項;

根據所學可知,《春秋》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所作,記載了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間的歷史事件?!洞呵铩分杏涊d了公元前613年一顆彗星掃過北斗,有研究認為,這顆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C項正確;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古代的《春秋》,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古代的《春秋》。6.【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其中掌握軍事的是太尉,B項正確;丞相在三公九卿制中,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并非掌管軍事,A項錯誤;御史大夫主要職責是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并負責監察百官,不掌管軍事,C項錯誤;郡守是地方行政長官,主要負責地方事務的管理,與掌管軍事無關,D項錯誤。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秦朝的中央官制,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三公九卿制,考查調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7.【答案】B【解析】①陳勝、吳廣起義、②項羽領導的起義和③劉邦領導的起義都是秦末農民起義。楚漢之爭是封建統治者相互爭奪帝位的戰爭。秦朝滅亡后,原來的農民反秦領袖劉邦和項羽為爭奪統治權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

故選:B。

本題考查秦末農民起義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屬于秦末農民大起義范疇的歷史事件”。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秦末農民戰爭的原因、經過和結果。8.【答案】B【解析】據“公元紀年把每100年叫做一個‘世紀’。習慣上每個世紀頭20年叫某世紀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紀末。”據此劉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時間上應該表述為公元前3世紀末。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紀年方法和年代換算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紀年方法和年代換算的相關史實。9.【答案】C【解析】A.文景之治是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光武中興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這兩場盛世局面出現的時期,中央集權制度并未被削弱和逐漸僵化,故A項錯誤;

B.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不可能徹底解決,該表述不符合史實,故B項錯誤;

C.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都是在王朝建立之初,統治者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實現穩定與發展,故C項正確;

D.“民族隔閡完全消解”的表述太過絕對,故D項錯誤。

故選:C。

本題考查了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以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0.【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組圖可知,材料展示的是造紙的過程,反映的是中國古代的造紙術。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造紙術促進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故C項正確;火藥的發明和傳播,改變了歐洲社會傳統作戰方式,排除A;指南針的發明與外傳,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發展,排除B項;秦朝與西域并無直接聯系,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古代的造紙術以及影響等知識,注意區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影響。

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古代的造紙術以及影響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1.【答案】C【解析】佛教是從古印度傳入我國的,云岡石窟體現了佛教文化與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融合。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它宣揚生死輪回,因果報應,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難,虔誠信佛,來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有利于對人民的統治,受到封建統治者的提供和扶植。

故選:C。

本題考查了佛教建筑。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12.【答案】D【解析】“天下轉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運河的運輸功能,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

故選:D。

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識記隋朝大運河開通的重大意義。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隋朝大運河的作用。13.【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實行分封制;秦朝推行郡縣制;漢武帝時設立刺史制度;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唐朝時期,三省六部制不斷完善。故“分封制”“郡縣制”“刺史制度”“三省六部制”均反映的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D項正確;民族政策主要涉及周邊的民族的相關政策,排除A項;文學藝術與詩歌、書法、繪畫等有關,排除B項;科技成就體現在科技著作、發明等方面,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演進。14.【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內容中有“商店”、“出售”、“賣之”幾個詞語,可以判斷史料說明的是商業的繁榮。

故選:B。

此題根據題干中史料所包含的“商店”、“出售”等詞語分析解答。

這道題考查了唐朝商業的繁榮局面,分析史料內容,找到關鍵詞是解題的關鍵。15.【答案】【小題1】仁;創辦私學、廣收門徒?!拘☆}2】道家、法家、墨家、兵家(任意一家)。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成為我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小題3】張騫通西域。張騫通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拘☆}4】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孝文帝;改善和鞏固了鮮卑拓跋部與漢人的關系,促進了民族交融。【小題5】選擇孔子,學習孔子的仁愛、虛心向學等品質;選擇,張騫,學習張騫不辱使命、勇于探索和開拓的精神等;選擇商鞅,學習商鞅不畏強權,公平無私,嚴格執法的精神品質等。(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題以文字、圖示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核心思想與教育貢獻、百家爭鳴以及影響、張騫通西域與絲綢之路的開辟、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變法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孔子的核心思想與教育貢獻、百家爭鳴以及影響、張騫通西域與絲綢之路的開辟、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變法等知識。16.【答案】【小題1】曹操和袁紹【小題2】以少勝多【小題3】為三國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小題4】淝水之戰【解析】(1)對比圖一“清楚形勢圖”和圖二“西漢形勢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將西部西域地區納入中央管轄,并設置西域都護府對這一地區進行有效管理;秦漢時期共同受到北方匈奴族襲擾;西漢初年和漢武帝時分別采用的對策是漢初年,國力不強,采取和親政策;漢武帝時,國力強盛,北擊匈奴。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200年,袁紹和曹操在官渡進行大戰,曹操偷襲烏巢,曹操用計火燒袁軍糧草,以少勝多,大敗袁紹。曹操打敗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奠定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之后曹操率軍北渡黃河,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曹操為乘勝消滅孫權和依附荊州勢力的劉備,統一全國發動赤壁之戰。208年,孫權和劉備聯合對抗曹操,在赤壁進行大戰,劉備采用了諸葛亮的建議,聯合江東的孫權,孫劉聯軍用火攻的辦法,以少勝多,大敗曹軍。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383年,苻堅率軍浩浩蕩蕩南下,企圖滅亡東晉,統一中國,東晉團結一致,從容應對,以8萬精兵應戰,在淝水與前秦軍前鋒隔岸對峙,最終東晉獲勝。淝水之戰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這三場戰役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3)根據材料三“楚越之地,地廣人希(?。埖靖~,或火耕而水耨……無積聚而多貧。”和材料四“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棉布帛之饒,覆衣天下?!笨芍?,《史記》中江南地區尚未開發,地廣人稀,生產水平落后;《宋書》中江南物產豐富,手工業發達;結合所學可知,發生這一變化的原因有北方戰亂,人口南遷為江南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江南地區社會比較安定;統治者重視經濟發展;江南自然條件優越。

(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國演義》是小說,會適當的進行文學創作有虛構的成分。通過小說我們也可以了解某些歷史,但是要區分文學創作和真正的史實。(意思正確即可)

故答案為:

(1)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