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深圳市七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期中聯考試卷姓名: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題號一二三四總分評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今天,我們召開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座談會之前,我先后參觀了新建成的中國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歷史研究院的考古博物館,很有收獲。成立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國家版本館,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這次參觀考察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國家版本館,我更加深切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具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文化關乎國本、國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決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決定了中國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與政治體制強加于人,決定了中國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決不搞“黨同伐異”的小圈子。(摘編自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材料二:今天的中國是由昨天的中國延續而來的。要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知曉我們民族過往的歷史,以及在漫長歷史中所形成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特色。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首先要對我們民族悠久而輝煌的歷史進行系統梳理。這需要站在時代高度、運用新的科技手段,一方面對久遠歷史的缺失處和模糊處認真考索,拾遺補闕,使中華文明的歷史更加完整清晰,另一方面對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尋訪搜求,網羅打撈,使歷經滄桑而流傳下來的古籍得以妥善保管和傳承。近些年來,國家啟動開展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對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早期脈絡,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和演化的漫長旅程,在廓清一些迷霧和偏頗的同時,獲得了越來越明晰的認識。而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和西安、杭州、廣州分館建設,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實施的國家古籍整理出版中長期規劃等,則對不同歷史時期珍貴典籍資料的搜集整理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為中華文明的永續傳承發展奠定了厚實的史學根基。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不僅需要對歷史家底進行摸排清點和保護展示,還要對浩瀚歷史的意義與價值進行深入發掘和現代闡釋。我們賡續中華文明,并不是為著發思古之幽情,翻箱底、曬老賬,說明過去如何闊綽,而是在摸清和了解過往歷史進程的同時,著重探索和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做到以史為鏡和知往鑒今。唐代思想家和史學家魏征說:“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清代思想家和史論家龔自珍也說:“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這些論述都是在申述一個不易之理,即明大道、知得失非讀史學史不可。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目的是在新的起點上,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如何實現這一文化強國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走好這條必由之路,關鍵在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雙創”觀點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論述并在這次講話中再次重申的重要思想。它在解答近代以來的時代之問,即“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的問題上,既超越了簡單反傳統的文化激進主義,又超越了盲目抵制外來思想的文化保守主義,在古與今、中與西的碰撞和交流中,為如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指明了具體可行的路徑。這一論斷,既內蘊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的站位和信念,又包含與時俱進吸收消化人類文明積極成果,建設新時代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執著追求。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是一個需要久久為功,鍥而不舍努力的宏大目標,又是一個需要只爭朝夕,扎實奮力推進的緊迫任務。我們要秉持開放包容的精神,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這一過程中,重點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尤其是從億萬中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事業中汲取靈感和營養,講好中國故事,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形成富有魅力和影響力的中國話語,從而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摘編自錢念孫《傳承歷史文脈,建設文化強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指出成立中國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歷史研究院是國家的重大決策,它們的建成對國人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有重大意義。B.材料一概括了中華文明五大突出特性,它們是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的,影響著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涉及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強調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歷史的重要性,并指明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歷史的途徑。D.材料二第二段主要從考古和古籍搜集整理兩個方面,列舉了我國近年來在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歷史上所取得的重大成績。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習近平主席參觀了中國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歷史研究院的考古博物館,對中華文明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因此決定召開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B.材料一提到了“人類史”“文化史”“文明史”三個不同的概念,文中所說的中華文明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文明史,而不是人類史或文化史。C.面對“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的時代之問,中國人曾經用文化激進主義和文化保守主義來解答這一問題,但都沒有取得成功。D.當代中國人民如果要講好中國故事,總結好中國經驗,構建出中國理論,形成具有影響力的中國話語,必須首先在精神上實現自主自強。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習近平主席從自己切身體會出發,來談論中華文明悠久歷史,具體真實,有說服力。B.材料一使用五個“從根本上”來論述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對民族發展的重要作用,語意明確,態度鮮明。C.材料二站在今天的角度,論述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這一話題,具有明確的現實指向性。D.材料二按“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順序展開,并在每段開頭點明分論點,思路清晰,層次分明。4.如何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請結合材料二簡要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材料二指出中國要創造新時代的新文化,這個新文化會是怎樣的?請結合兩則材料,談談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摘橘子沈從文蘿卜溪滕家橘子園,大清早就有十來個男男女女,爬在樹椏間坐定,或用長竹梯靠樹,大家摘橘子。人人各把小籮小筐懸掛在樹枝上,一面談笑一面工作。人稱“黑中俏”的夭夭不歡喜上樹,便想新主意,自出心裁找了枝長竹桿子,桿端縛了個小小撈魚網兜,站在樹下去搜尋,專揀選樹尖上大個頭,發現了時,把網兜貼近橘子,搖一兩下,橘子便落網了,于是再把網兜中橘子倒進竹筐中去。眾人都是照規矩動手,在樹椏間爬來轉去很費事,且大大小小都得摘。夭夭卻從從容容,舉著那枝長竹桿子,隨心所欲地在樹下走來走去,選擇中意的橘子。且間或還用竹桿子去撩撥樹上的嫂嫂和姐姐,驚擾她們的工作。選取的橘子又大又完整,所以一個人見得特別高興。有些樹尖上的偏枝的果實,更非得她來辦不可。因之這里那里各處走動,倒似乎比別人忙碌了些。可是一時間看見遠處飛來了一只碧眼藍身大蜻蜓,就不顧工作,拿了那個網兜如飛跑去追捕蜻蜓,又似乎閑適從容之至。嫂嫂姐姐笑著同聲喊叫:“夭夭,夭夭,不能跑,不許跑!”夭夭一面跑一面卻回答說:“我不跑,蜻蜓飛了。你同我打賭,摘大的,看誰摘得最多。那些尖子貨全不會飛,不會跑,等我回來收拾它!”總之,夭夭既不上樹,離開樹下的機會自然就格外多。一只蚱蜢的振翅,或一只小羊的叫聲,都有理由遠遠的跑去。她不能把工作當工作,只因為生命中儲蓄的能力太多,太需要活動,單只一件固定工作羈絆不住她。她一面摘橘子還一面撿拾樹根邊的蟬蛻。直到后來跑得腳上兩只鞋都被露水濕透,褲腳鞋幫還膠上許多黃泥,走路已覺得重重的時候,才選了一株最大最高的橘子樹,脫了鞋襪,光著兩個白腳,猴兒精一般快快地爬到樹頂上去,和家中人從數量上競賽快慢。橘子園主人長順,手中拈著一支長長的軟軟的紫竹鞭煙桿,在冬青籬笆邊看家中人摘橘子。有時又走到一株樹下去,指點指點。見小女兒夭夭已上了樹,有個竹筐放在樹下,滿是特大號火紅一般的橘子。長順仰頭向樹枝高處的夭夭招呼:“夭夭,你摘橘子不能單揀大的摘,不能單揀好的摘,要一視同仁,不可稍存私心。都是樹上生長的,同氣連理,不許偏愛。”另外較遠一株樹上,一個老長工正爬下樹來,搭口說:“子樹上厚皮大個頭,好看不中吃。到了十二月都成繡花枕頭,金鑲玉,瓤子同棉花籽差不多,干癟癟的,外面光,不成材。”夭夭說:“松富滿滿,你說的話有道理。可是我不信!我選好看的就好吃,你不信,我同你打賭試試看。”長順正將走過老伴那邊去,聽到夭夭的話語,回過頭來說:“夭夭,你趕場常看人賭博,人也學壞了。近來動不動就說要賭點什么。一個姑娘家,有什么可賭的?”夭夭被爹教訓后不以為意,一時回答不出,卻咕嘰咕嘰地笑。過一會,看爹爹走過去遠了,于是輕輕地說:“辰溪縣巖鷹洞有個聚寶盆,一條烏黑大蟒蛇守定洞門口,閑人免入,誰也進不去。我哪天爬到洞里去把它偷了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只要我會想,就一定有萬千好東西從盆里取出來。金子銀元寶滿箱滿柜,要多少有多少,還怕和你們打賭?”另外一個嫂嫂說:“聚寶盆又不是醬油罐,你哪能得到?就算你夭夭有本領,當真得到了它,不會念咒語,盆還是空的,寶物不會來的!”夭夭說:“我先去齊梁橋齊梁洞,求老師父傳誦咒語,給他磕一百零八個響頭,拜他做師父,他會教給我念咒語。”嫂嫂說:“好容易的事!做老君徒弟要蹲在煉丹爐灶邊,拿芭蕉扇扇三年火,不許動,不許胖眼睛,你個猴兒精做得到?”夭夭說:“邪嗨,唐三藏取經大徒弟是什么人?花果山水簾洞猴子王,孫悟空!”“可是那是一只真正有本領的猴子。”“我也會爬樹,爬得很高!”“老師父又不要你偷人參果,會爬樹有什么用?”“我敢和你打賭。只要我去,他鑒定我一番志誠心,一定會收我做個徒弟。”父親在另外一株樹下聽到幾個人說笑辯嘴,仰頭對樹上的夭夭說:“夭夭,你又要打賭,聚寶盆還得不到,拿什么東西輸給人?我就敢和你打賭,我猜你得不到聚寶盆。且待明天得到了,帶回家來看看,再和別人打賭不遲!”把大家都說笑了。各人都在樹上高處笑著,搖動了樹枝,這里那里都有赤紅如火的橘子從枝頭下落。長順一面撿拾樹下的橘子,一面說:“上回省里委員過路,說我們這里橘子像搖錢樹。夭夭得不到聚寶盆,倒先上了搖錢樹。”夭夭說:“爹爹,這水泡泡東西值什么錢?”長順說:“聽人說北京橘子兩毛錢一個,上海一塊錢兩斤:真是樹上長錢!若賣到這個價錢,我們今年就發大財了。”“我們園里多的是,怎么不裝兩船到上海去賣?”“夭夭,去上海有多遠路,你知道不知道?兩個月船還撐不到,一路上要有三百二十道稅關,每道關上都有個稽查,伸手要錢。我們有多少本錢做這個蠢事情。”夭夭很認真的神氣說:“爹爹,那你就試裝一船,帶我到武昌去看看也好。我看什么人買它,怎么吃它,我總不相信!”老水手說:“這東西帶到武昌去,會賠本的。關卡太多了,一路上稅,一路打麻煩。”夭夭抬頭看了看天:“我要回家去看看早飯燒好了沒有。等等沒有吃,爹爹又要說我。”過了半晌,夭夭從家中跑了來,遠遠的站在一個土堆子上,拍手高聲叫喊:“吃飯了!吃飯了!菜都擺好了,你們快快來!”老水手到得飯桌邊時,看看桌上的早飯菜,不特有干魚,還有鮮魚燒豆腐,紅蝦米炒韭菜。老水手說笑話:“夭夭,凡是水里生長的東西,全上了桌子,只差水爬蟲不上桌子。”站在桌邊點著數目分配碗筷的夭夭,帶笑說:“滿滿,還有咧,你等等看吧。你信不信,大水爬蟲也快上桌子了?”說得大家笑個不止。吃過飯后一家人依然去園里摘橘子。(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滕家橘子園里,人們一邊摘橘子,一邊說說笑笑,工作有條不紊,氛圍輕松自在。B.“不能跑,不許跑”,嫂嫂姐姐的話既表達對夭夭的關心,又亮出了她倆作為尊長的身份。C.長順教訓夭夭,夭夭雖不以為意,但直到父親走遠才敢輕聲抱怨,可見夭夭忌憚父親。D.長順家和長工等人同桌吃飯,反映了和諧的主雇關系,是桃花源式生活的一個側面。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夭夭被冠以“黑中俏”的綽號,文章通過人們對夭夭的這個評價,以簡略的筆墨勾勒出一個皮膚黝黑而容顏俊俏的鄉村少女形象。B.文中人物有老長工、老水手等老年人,也有夭夭、嫂嫂、姐姐等年輕人,老年人的鄉村生活經驗豐富,能提出有見地的看法,年輕人充滿活力。C.本文通過夭夭和嫂嫂的對話,提到了聚寶盆和孫悟空的故事,在行文中融入神話傳說,豐富了小說的敘事內容,展現了鄉土社會淳樸自然的風貌。D.“河流”在本文和沈從文《邊城》中都是重要物象,河流將夭夭和翠翠隔離在遠離繁華的鄉村之中,從而使她們保有著善良純粹的品格。8.本文是從哪些角度塑造夭夭天真無邪的人物形象的?請結合全文簡要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文多次提到北京、上海、武昌等大城市,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天寶中,皇祖下詔,征就金馬,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謂曰:“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置于金鑾殿,出入翰林中,問以國政,潛草詔誥,人無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跡縱酒,以自昏穢。詠歌之際,屢稱東山。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賜金歸之。遂就從祖陳留采訪大使彥允,請北海高天師授道箓于齊州紫極宮。將東歸蓬萊,仍羽人駕丹丘耳。陽冰試弦歌于當涂,心非所好,公遐不棄我,扁舟而相歡。臨當掛冠,公又疾殛。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余為序。論《關雎》之義,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辭,終慚杜預。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當時著述,十喪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節選自李陽冰《草堂集序》)材料二: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于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照夜車,太真妃以步輦從。詔選梨園弟子中尤者,得樂一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辭焉?”遽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供奉李白,立進《清平調詞》三章,白欣然承詔旨。由若宿酲未解,因授筆賦之。龜年以歌辭進,上命梨園弟子略約調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之。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于諸學士。會高力士終以脫靴為深恥。異日太真妃重吟前辭,力士曰:“始為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翻拳拳如是耶?”太真妃因驚曰:“何翰林學士能欲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飛燕指妃子,賤之甚矣。”太真妃頗深然之。上嘗三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捍而止。(節選自樂史《李翰林別集序》)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李龜年以歌A擅B一時之名C手捧D擅板E押F眾樂前G將H欲歌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歸,指使回去,與《蘇武傳》中“盡歸漢使路充國等”的“歸”用法相同。B.就,指擔任,與《〈論語〉十二章》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意思相同。C.會,指恰逢,與《孔雀東南飛》中“于今無會因”的“會”意思不同。D.顧,指看待,與《屈原列傳》中“使于齊,顧反”的“顧”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玄宗曾征召李白到宮中,并用隆重的禮節招待他,把他安置在金鑾殿,讓他可以自由出入翰林院,向他征詢治國方略,暗中讓他撰寫詔書。B.李陽冰在當涂任職,李白欣然前往,與李陽冰同舟歡游,后來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書稿給李陽冰,讓他作序。C.唐玄宗和楊貴妃夜賞牡丹,讓李龜年請李白創作歌詞,李白于是痛飲美酒,趁著醉意一揮而就,創作三首《清平調詞》。D.高力士曾為李白脫靴,并深以為恥,他聽到楊貴妃吟誦李白的詩作,就向楊貴妃進讒言,指出李白用趙飛燕來指稱楊貴妃是在諷刺她。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太真妃頗深然之。上嘗三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捍而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兩則材料都敘述了李白的事跡,材料一敘事簡略,材料二敘事詳細,這樣敘事各有何好處?請簡要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①黃庭堅中年畏病不舉酒,孤負東來數百觴。喚客煎茶山店遠,看人獲稻午風涼。但知家里俱無恙,不用書來細作行。一百八盤攜手上,至今猶夢繞羊腸。【注】①本詩作于崇寧元年詩人省家后,赴任途經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道中。詩人昔日遭貶謫,其兄黃元明曾親自將他送至黔州貶所,此次復職東歸兩人才得再聚,別后復寄此詩。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新喻道中”點明寫作地點,“寄元明”交代寄贈對象,“用觴字韻”標明用韻。B.詩人此次回家略有遺憾,他中年以來因病戒酒,而不能與兄長暢飲“數百觴”。C.頷聯中“喚”“看”刻畫了詩人在路途中招呼店家煎茶、看人獲稻的閑適之態。D.尾聯寫回憶和夢境,把思緒引到前往黔州的途中,擴大了詩歌描繪的時空范圍。16.錢鐘書《宋詩選注》中評“這首是黃庭堅的比較樸質輕快的詩”,本詩的“樸質輕快”體現在哪里?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離騷(節選)》第三段中“,”兩句用“佩帶”來比喻詩人高潔的品格。(2)柳永《望海潮》中“,”兩句選取了夏秋季節兩種典型景物,寫出了杭州的風景之美。(3)陸機《為顧彥先贈婦》有“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縮”兩句,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兩句反其意而用之。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此時,我正站在內蒙古準格爾旗龍口鎮準格爾丹霞地質公園的觀景臺上,如癡如醉地聽著民歌《黃河船夫曲》。歌手的聲音①,仿佛猛虎呼嘯于山谷一般,他的目光里蕩漾著一層濕漉漉的水霧。我的腳下就是②的黃河,它宛若一匹駿馬奔馳在內蒙古高原上。此刻的黃河是靈性的,她智慧地改變了天下黃河向東流的步伐,逆流而行,自東向西,流出了一段奪人眼目的傳奇。黃河,③,就是黃泥沙多的河。但誰能想到此刻的黃河之水會是碧藍一頃?她像一面微傾的鏡子,映照著兩岸風光,映照著藍天白云。她用智慧的腳步,丈量出一道壯觀的峽谷景觀,又怎能不讓我心旌搖蕩?河岸邊水清見底,游鱗可見,誰又會想到黃河也會有如此俏麗的身影?準格爾總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黃河在這里卻出現了“天下黃河向東流,龍口回頭朝西走”的奇觀。這里山脈如龍,河邊的龍口小鎮因地得名。黃河水似不甘被拘束在狹長的晉陜大峽谷中,從龍壕峽谷中傾瀉而出,于河中央留下了兩片不小的灘涂,仿若兩個金元寶,浮在水中。18.下列選項中,與畫橫處的句子句間關系相同的一項是()A.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B.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C.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D.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19.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0.畫波浪線的兩個句子分別用“我”“誰”兩個代詞,各有何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水體富營養化是指水體中氮、磷等營養鹽含量過多而引起的水質污染現象,①,進而又會產生大量的藻類毒素,給人類和動物帶來嚴重的威脅。更令人擔憂的是,水體富營養化可能與其他環境變化相互作用,對陸地系統產生影響。例如,水生藻類進入空氣中形成氣溶膠,我們即使不喝被藻類污染的湖水,不吃被藻類污染的水產品,②。藻類及其產生的藻毒素,可以通過風力驅動、動物或人類活動,③。停留在空氣中的藻類被動物和人類吸入時會沉積在呼吸系統之中,從而對其健康造成危害。空氣中藻毒素會對動物和人類健康構成更嚴重的威脅。研究發現,吸入藻毒素的小鼠,會出現呼吸道上皮細胞壞死、肝臟出血、腎臟和腸道損傷等癥狀。對人類來說,吸入空氣中藻類毒素可能導致過敏性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等。近幾十年來,水體中的藻類在種類、頻率、規模和地理范圍上都有所增加,這意味著空氣中的藻類來源變得更加豐富。另外,氣候變暖會提高光照強度,人類的夜間燈光會增加光照時間,會促進空氣中藻類的形成、傳播,空氣中藻類毒素濃度會增大。目前還沒有關于營養物質和空氣中藻類生長的相關性的研究尚未開展,但是,大氣中不斷增加的氮、磷等污染物對空氣中藻類和藻毒素的生長有何影響,仍是一個亟待解決。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增刪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現代文閱讀Ⅰ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論述,體現出了強烈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從學習古代詩詞中體悟的文化自信。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C3.D4.①站在時代高度,運用新科技手段,厘清中華文明悠久歷史的脈絡,搜集整理保護展示傳承中華文明歷史相關的文物。②對中華文明歷史的意義和價值進行深入發掘和現代闡釋,把握歷史發展規律,以史為鑒,知往鑒今。5.①中華民族新時代的新文化是從過去的中華文化中延伸發展而來的,必然帶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彰顯著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②中華民族新時代的新文化是現代化的文化,吸收了全人類的先進文化成果。③中華民族新時代的新文化的一個立足點是中國人民的當代實踐,所以它一定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文化。【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文本信息的篩選與整合能力。這類題選項往往是對原文的內容進行一定的改動(或刪或添或調或漏或拼),注意將選項轉述內容與原文內容逐一相對。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后關系不能顛倒。同時還要注意選項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注意敘述角度和表達方式的轉換。分辨可能與必然、必然與或然、未然與已然、全稱與特稱。
(2)本題考查對文本信息的推斷能力,四個選項所涉及的內容或觀點,并非直接出自文本,而是命題人依據文本所做的“推斷”性表述,大多以前提與結論的方式組合,構成一個簡單復句,形成假設關系、條件關系、因果關系、順承關系。需要透徹地理解了文本的內涵,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觀點態度,才能正確地作出正誤判斷。注意推斷不夸大不縮小,不無中生有。
(3)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首先整體閱讀,肢解文本。針對論述類文本八大常見設誤類型,在閱讀論述類文本的時候可以勾畫一些重點詞語或句子,如表地位、下定義、寫特點的句子;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表示時間和程度的詞句;觀點及其主語等。其次比對閱讀,破解選項。從論述類文本題干和選項的設置規律來說,在閱讀題目的過程中,可以勾畫題干的中心語和判斷詞。
(4)本道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并篩選信息。這類主觀簡答題,一定注意結合題干,對文本進行概括分類梳理,分條作答。
(5)本題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做這種題,要在熟讀文本的基礎上,根據題干要求鎖定答題區域,找到關于這一問題的相關語句,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再聯系實際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切忌脫離文本,自己發揮。1.C項“并指明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歷史的途徑”理解錯誤,材料一沒有“指明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歷史的途徑”。
故答案為:C2.本題需要排除三個錯誤選項:
A項,因果關系錯誤,習近平主席參觀中國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歷史研究院的考古博物館,雖然發生在座談會之前,但不構成因果關系。
B項,“文中所說的中華文明的歷史是指中華民族的文明史,而不是人類史或文化史”錯,雖然“人類史”“文化史”“文明史”三個概念不同,但材料一提到“中華民族具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表明中華文明的歷史包括了這三個“史”。
D項,“必須首先在精神上實現自主自強”錯,根據材料二末段可知,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自立自強,不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總結中國經驗,構建中國理論,形成中國話語”的前提,而是其結果。
故答案為:C3.D項“材料二按‘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順序展開”分析錯誤。材料二第一段明確觀點,屬于“是什么”,但是第二、三兩段論述的是“怎么辦”,第四段論述“為什么”,選項的順序錯誤。
故答案為:D4.本題注意結合材料二相關句子進行分析概括:
①由材料二第二段“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首先要對我們民族悠久而輝煌的歷史進行系統梳理。這需要站在時代高度、運用新的科技手段,一方面……,另一方面對……”,據此可以概括:站在時代高度,運用新科技手段,厘清中華文明悠久歷史的脈絡,搜集整理保護展示傳承中華文明歷史相關的文物。
②由材料二第三段“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不僅需要對歷史家底進行摸排清點和保護展示,還要對浩瀚歷史的意義與價值進行深入發掘和現代闡釋……做到以史為鏡和知往鑒今”,據此可以概括:對中華文明歷史的意義和價值進行深入發掘和現代闡釋,把握歷史發展規律,以史為鑒,知往鑒今。
故答案為:①站在時代高度,運用新科技手段,厘清中華文明悠久歷史的脈絡,搜集整理保護展示傳承中華文明歷史相關的文物。②對中華文明歷史的意義和價值進行深入發掘和現代闡釋,把握歷史發展規律,以史為鑒,知往鑒今。5.本題要求談談“這個新文化會是怎樣的”,仍然需要回歸文本,篩選相關句子整合作答:
①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可知:中華民族新時代的新文化是從過去的中華文化中延伸發展而來的,必然帶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彰顯著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
②由“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可知:中華民族新時代的新文化是現代化的文化,吸收了全人類的先進文化成果。
③由“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這一過程中,重點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可知:中華民族新時代的新文化的一個立足點是中國人民的當代實踐,所以它一定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文化。
故答案為:①中華民族新時代的新文化是從過去的中華文化中延伸發展而來的,必然帶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彰顯著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②中華民族新時代的新文化是現代化的文化,吸收了全人類的先進文化成果。③中華民族新時代的新文化的一個立足點是中國人民的當代實踐,所以它一定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文化。【答案】6.C7.D8.①從夭夭的行為:夭夭拿著網兜摘橘子、抓蝴蝶,爬到樹上邊摘橘子邊撿蟬蛻,這些行為展現出夭夭的天真無邪。②從夭夭的語言:夭夭與大家談笑,與眾人打賭,說要去取聚寶盆,要去拜師學藝等等,這些話語中流露了夭夭的天真無邪。9.①長順談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橘子價格昂貴,引出夭夭的運橘子賣到大城市的提議,激發了她對大城市強烈的好奇心。②長順、老水手談到運船到上海、武昌等大城市,會遇到重重稅關,遭到一路盤剝,反映了當時社會黑暗,統治者野蠻剝削的現實。③長順等人對北京、上海、武昌等大城市情況的了解,依靠他人言傳,表明鄉村社會的封閉,這使得這里民風善良淳樸,也使得這里落后貧困。【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等;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
(2)本題考查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本題綜合性強,既涉及全篇,又側重局部;既有對線索主旨結構的探究,也有對語言特色的分析,還有選材及人物的分析理解,這需要多方面去鑒賞小說。
(3)本題考查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概括小說人物形象的特點,首先要關注小說中對人物的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的細節。另外,還要重視小說中的人物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素,結合故事情節、跟文中其他人物的對比、小說要表現的主題、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等進行綜合分析。
(4)本題考查物象的作用。解答這種題一般從四個角度思考:①從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襯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應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點從哪些方面對主要人物作了映襯;②從情節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組織和推動情節發展的線索物件,物象反復出現,串起相關情節,從而成為全文的線索,兼有使結構更加嚴謹的作用;③從環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對時代特色氛圍作了怎樣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對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的作用;④從主題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襯托或象征意義,有揭示和深化主題的作用。6.C項“但直到父親走遠才敢輕聲抱怨,可見夭夭忌憚父親”理解錯誤,夭夭沒有抱怨父親,“夭夭被爹教訓后不以為意,一時回答不出,卻咕嘰咕嘰地笑”表明天夭并不忌憚父親。
故答案為:C7.D項“河流將夭夭和翠翠隔離在遠離繁華的鄉村之中,從而使她們保有著善良純粹的品格”賞析錯誤,兩篇小說中,河流都是人們前往繁華都市的重要通道,并沒有將她們隔離在鄉村之中,另外,兩個鄉村少女保有善良純粹的品格,也不僅僅是自然環境造成的。
故答案為:D8.本題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從人物言行兩個方面進行概括分析:
①行為上:由“夭夭不歡喜上樹,便想新主意,自出心裁找了枝長竹桿子,桿端縛了個小小撈魚網兜,站在樹下去搜尋,專揀選樹尖上大個頭,發現了時,把網兜貼近橘子,搖一兩下,橘子便落網了”“夭夭卻從從容容,舉著那枝長竹桿子,隨心所欲地在樹下走來走去,選擇中意的橘子”“她一面摘橘子還一面撿拾樹根邊的蟬蛻”可知,夭夭拿著網兜摘橘子、抓蝴蝶,爬到樹上邊摘橘子邊撿蟬蛻,這些行為展現出夭夭的天真無邪。
②語言上:由“我不跑,蜻蜓飛了。你同我打賭,摘大的,看誰摘得最多。那些尖子貨全不會飛,不會跑,等我回來收拾它!”“松富滿滿,你說的話有道理。可是我不信!我選好看的就好吃,你不信,我同你打賭試試看”“我先去齊梁橋齊梁洞,求老師父傳誦咒語,給他磕一百零八個響頭,拜他做師父,他會教給我念咒語”可知,與大家談笑,與眾人打賭,說要去取聚寶盆,要去拜師學藝等等,這些話語中流露了夭夭的天真無邪。
故答案為:
①從夭夭的行為:夭夭拿著網兜摘橘子、抓蝴蝶,爬到樹上邊摘橘子邊撿蟬蛻,這些行為展現出夭夭的天真無邪。
②從夭夭的語言:夭夭與大家談笑,與眾人打賭,說要去取聚寶盆,要去拜師學藝等等,這些話語中流露了夭夭的天真無邪。9.本題作答注意梳理談到北京、上海、武昌等大城市的相關句子進行分析概括其作用:
①由“聽人說北京橘子兩毛錢一個,上海一塊錢兩斤:真是樹上長錢!若賣到這個價錢,我們今年就發大財了”“爹爹,那你就試裝一船,帶我到武昌去看看也好。我看什么人買它,怎么吃它,我總不相信!”可知,長順談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橘子價格昂貴,引出夭夭的運橘子賣到大城市的提議,激發了她對大城市強烈的好奇心。
②由“夭夭,去上海有多遠路,你知道不知道?兩個月船還撐不到,一路上要有三百二十道稅關,每道關上都有個稽查,伸手要錢。我們有多少本錢做這個蠢事情。”可知,談到運船到上海、武昌等大城市,會遇到重重稅關,遭到一路盤剝,反映了當時社會黑暗,統治者野蠻剝削的現實。
③由“聽人說北京橘子兩毛錢一個,上海一塊錢兩斤:真是樹上長錢!”農村信息閉塞,信息依靠他人言傳,這使得這里民風善良淳樸,也使得這里落后貧困。
故答案為:
①長順談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橘子價格昂貴,引出夭夭的運橘子賣到大城市的提議,激發了她對大城市強烈的好奇心。
②長順、老水手談到運船到上海、武昌等大城市,會遇到重重稅關,遭到一路盤剝,反映了當時社會黑暗,統治者野蠻剝削的現實。
③長順等人對北京、上海、武昌等大城市情況的了解,依靠他人言傳,表明鄉村社會的封閉,這使得這里民風善良淳樸,也使得這里落后貧困。【答案】10.CEG11.B12.C13.①你是平民,名聲(竟)被我知道了,不是平日積累道義的話怎么會這樣?②太真妃對此很贊同。皇上曾經多次想要任命李白官職,最終被宮中的人阻撓而停止。14.①材料一敘事簡略,能將李白從被召入宮到賜金放還的過程完整地交代出來。(如答“突出李白仕途不順”等也可給分)②材料二較為詳細地敘述李白酒后為楊貴妃寫歌詞的前后事件,故事性強,能讓人對李白在宮中的遭際有更直觀的認識。(如答“直觀展示李白被高力士陷害的經過”“使李白的形象更具體鮮明”等也可給分)【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通讀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為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注意主語常省略。其次找動詞,動詞通常作謂語。借助句子成分,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構關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此外,文言虛詞和特殊句式對文言文句讀有很大的輔助作用。
(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實詞的語境意義,可以先從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語境搭配,進而判斷實詞的詞性作用,是帶雙賓語的動詞還是使動詞還是普通及物動詞等等。
(3)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信息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題要求把選項涉及的內容與文本表述一一對應起來,然后逐一認真比對作出正誤判斷,還要注意這類題常見設題陷阱,如時序錯亂、強加因果、偷梁換柱等。
(4)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譯要注意把握“增、刪、調、改、并、留”六字訣,記清兩原則,一是直譯為主,字字落實。不可憑大意去翻譯,要將文言語句中的每個詞都落實到譯文中去。二是意譯為輔,文句通順。在難以直譯或直譯后難以表達原文意蘊的時候,酌情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力求文句通順。
(5)本題考查篩選、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要求;然后翻譯并理解文章內容,根據題目要求找出關鍵語句;最后組織語言,概括答案。【參考譯文】材料一:李白,字太白,是隴西成紀人。天寶年間,祖皇帝下詔,征招李白到宮廷中,皇帝親自下階迎接。用七寶床來賜食,皇帝親手調和羹湯來給李白吃,對李白說:“你是平民,名聲(竟)被我知道了,不是平日積累道義的話怎么會這樣?”把李白安置在全鑾殿,可以自由出入翰林院,并向他征詢治國方略,暗中讓他撰寫宮廷詔書,別人并不知道這事。奸邪小人與剛正之人同朝為官,(奸邪小人)嫉妒能臣,誹謗他們,可以作為準則的言論不被采納,皇帝因此疏遠了他。李白于是就放浪舉止飲酒無度,以此來掩飾自己。撰寫的詩歌,多次聲稱要隱居。天子知道李白不能夠留下來做官了,就賞賜他許多財寶讓他走了。于是到從祖時任陳留采訪大使的李彥允那里去,請北海高天師在齊州紫極宮給李白授道箓。打算東歸蓬萊,跟隨神仙一起在丹丘駕車云游而已。我李陽冰在當涂任職,當官不是我內心所喜歡的,李白不以我處在偏僻之地而忘記我,來與我同舟歡游。正準備卸任時,李白卻患了重病。他寫有書稿上萬卷,還沒有好好編輯。在病榻上把書稿給我,讓我給他寫篇序言。我想:評論《詩經》的精義,我比不上卜商;闡明《春秋》的微言大義,我慚愧比不上杜預。自從中原發生戰事,李白逃避戰亂達八年之久;當時所寫的文章,十分之九都遺失了,現在保留下來的,都是從別人那兒收集來的。材料二:開元年間,皇宮中剛剛開始看重木芍藥,就是現今的牡丹。(宮中)得到四株牡丹,有紅色、紫色、淺紅色、純白色。皇上于是把它們移栽到興慶池東面的沉香亭前。正趕上此花剛剛盛開,皇上乘著照夜車,太真妃乘坐著步輦跟從。皇上下旨招選梨園弟子中特別出色的,得到各色樂辭一十六種。李龜年因擅長歌唱演奏而聞名當時,他當場手拿檀板樂器,帶領眾位樂手上前,剛要演奏歌唱。皇上說:“觀賞名花,面對寵妃,在這里怎么可以用舊樂辭呢?”于是命李龜年拿著金花箋去詔請李白進宮,命其立即進獻《清平調詞》三首,李白高興地秉承圣意。由于他昨晚喝多了酒,醉意還沒有過,于是只好命人把筆遞給他,于是一揮而就,寫成《清平樂》新詞三章。李龜年把這三首歌辭進獻給皇上,圣上叫梨園弟子略微給管弦樂器定定調,于是催促李龜年唱這三首新詞。皇上從此看重李白,這在眾學生中特別突出。正趕上高力士始終把為李白脫靴作為奇恥大辱。有一天,太真妃重新吟誦那三首詩,高力士故作戲言說:“(為這些歪詞)娘娘你應該怨恨李白深入骨髓,怎么還念念不忘呢?”太真妃驚異不解地問:“你怎么能說李翰林用詩侮辱我呢?”高力士道:“用趙飛燕暗指貴妃娘娘,將您作賤得非常重啊!”太真妃對此很贊同。皇上曾經多次想要任命李白官職,最終被宮中的人阻撓而停止。10.本題斷句注意結合句子語法結構特點:首先看整個句子“李龜年”為主語,“以歌擅一時之名”為狀語,引出后面三個聯動式的四字謂語句“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欲歌之”,因而在CEG三處停頓。
故答案為:CEG11.B項解說錯誤,材料一中的“就”指到那里去,與《論語》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意思相同。
故答案為:B12.C項“李白于是痛飲美酒”概述錯誤,李龜年找到李白,李白當時已經處于酒醉未清醒的狀態,并非是為了寫歌詞,而故意飲酒至醉。
故答案為:C13.本題注意關鍵字詞和特殊句式的準確理解和翻譯:①“名為朕知”,被動句;“素”,平日;“蓄”,積累;②“然”,認為……是對的,贊同;“卒”,最終;“捍”,阻擾、阻止。
故答案為:
①你是平民,名聲(竟)被我知道了,不是平日積累道義的話怎么會這樣?
②太真妃對此很贊同。皇上曾經多次想要任命李白官職,最終被宮中的人阻撓而停止。14.本題要求分析材料一敘事簡略,材料二敘事詳細,這樣敘事的好處,可以結合文本進行分析:
①材料一“天寶中,皇祖下詔,征就金馬,降輦步迎”“丑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跡縱酒,以自昏穢”“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賜金歸之”可知,側重突出李白仕途不順;
②材料二“遽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供奉李白,立進《清平調詞》三章,白欣然承詔旨。由若宿酲未解,因授筆賦之”“異日太真妃重吟前辭”,比較為詳細地敘述李白酒后為楊貴妃寫歌詞的前后事件。
故答案為:①材料一敘事簡略,能將李白從被召入宮到賜金放還的過程完整地交代出來。(如答“突出李白仕途不順”等也可給分)②材料二較為詳細地敘述李白酒后為楊貴妃寫歌詞的前后事件,故事性強,能讓人對李白在宮中的遭際有更直觀的認識。【答案】15.C16.①在內容上,本詩寫的是生活中瑣碎之事,日常之景,樸質而親切。②在語言上,平白如話,不刻意求工,文從字順,清新明快。③在感情上,詩人向兄長表示不能暢飲的遺憾,叮囑兄長不必頻繁寫信,回憶與兄長攜手上一百八盤的往事,書寫兄弟之間深厚的手足之情,輕松明快。【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古詩詞的綜合鑒賞與評價能力。這類題往往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一般錯在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
(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語言風格的能力。古代詩歌語言的風格特色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樸;有的詩絢麗多彩,有的詩卻質樸無華;有的詩語言明朗,有的卻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詩平易近人,有的卻險怪奇特。體會其風格特色,就是要體會語言的美,體會其內蘊。15.C項“招呼店家煎茶”賞析錯誤,“喚”是山店的行為,遠處的山店招呼旅客來喝茶,并不是詩人招呼山店煎茶。
故答案為:C16.本題注意結合具體詩句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①內容上,由“喚客煎茶山店遠,看人獲稻午風涼”可知,寫的是生活中瑣碎之事,日常之景,樸質而親切。
②語言上,由“但知家里俱無恙,不用書來細作行”“攜手上”“至今猶夢”等用語平白如話,不刻意求工,文從字順,清新明快。
③感情上,由“中年畏病不舉酒,孤負東來數百觴”可知,詩人向兄長表示不能暢飲的原由,病深表遺憾;“一百八盤攜手上,至今猶夢繞羊腸”,兩句回憶與兄長攜手上一百八盤的往事,書寫兄弟之間深厚的手足之情,輕松明快。
故答案為:①在內容上,本詩寫的是生活中瑣碎之事,日常之景,樸質而親切。②在語言上,平白如話,不刻意求工,文從字順,清新明快。③在感情上,詩人向兄長表示不能暢飲的遺憾,叮囑兄長不必頻繁寫信,回憶與兄長攜手上一百八盤的往事,書寫兄弟之間深厚的手足之情,輕松明快。17.【答案】(1)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攬茝(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3)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解析】【分析】本題注意準確分析題干的情境提示語,然后結合所背誦的文本確定應填語句,同時注意關鍵字詞的準確書寫,如替、蕙、攬茝、猶。故答案為:(1)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攬茝(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點評】本題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寫能力,屬于情境理解型默寫,難度比直接填上下句的題型要大,所以要求做到三點:一是熟練背誦,二是能理解文句,三是能準確書寫。只有同時做到這三點才能真正不丟分。【答案】18.B19.①穿云裂石②浩浩蕩蕩③顧名思義20.①前一句用人稱代詞“我”,表達“我”在欣賞黃河的峽谷景觀時的心旌搖蕩的感受,突出了景色的壯觀。②后一句用疑問代詞“誰”,表達黃河水清見底讓所有人都出乎意料之意,突出了黃河水清的特點。【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詩句句間關系的分析能力。按分句關系分:①并列關系:分句之間,不分主次,彼此平行;②順承關系:幾個分句是連續動作或先后發生的事,分句次序一般不能隨意改動;③遞進關系:分句間有一層進一層的關系(程度更深,數量更大,范圍更廣);④選擇關系:分句表示從兩件事中選擇一件.(分句可以不止兩個);⑤轉折關系:表意思的轉折.⑥因果關系:表句子間的因果關系。
(2)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分析成語的結構特點,把握成語大意,切忌望文生義;第二,體會成語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語的使用范圍、搭配對象;第四,盡可能找出句中與之相關聯的信息。總之,要正確理解成語的整體意義,要注意語境與搭配情況。
(3)本題綜合考查詞語運用效果分析能力。這類題要求先分析用詞的精妙之處,進而對應著分析表達效果,可從內容、情感、意境等方面進行分析。除了答個別的,要答出對整個句子的效果及作者的情感態度。18.本題作答首先注意文中畫橫線處的句子與B項的句間關系都是轉折關系。A項,并列關系;C項,順承關系;D項,假設關系。
故答案為: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