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中語文一輪復習學案26 鑒賞詩歌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含答案)_第1頁
2025屆高中語文一輪復習學案26 鑒賞詩歌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含答案)_第2頁
2025屆高中語文一輪復習學案26 鑒賞詩歌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含答案)_第3頁
2025屆高中語文一輪復習學案26 鑒賞詩歌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含答案)_第4頁
2025屆高中語文一輪復習學案26 鑒賞詩歌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案26鑒賞詩歌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品象悟境,分析內涵復習目標1.找準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2.掌握鑒賞詩歌意象和意境的方法。鏈接高考卷別篇名題干表述設題角度命題特點2022北京卷《病柏》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別說明這些意象有何意蘊。(6分)意象意蘊①意象、意境為常考點,以意象為重點,多考查對其內涵及作用的理解。②意境內容復雜,很少直接命題考查,以考查景象、畫面、氛圍特點為主。2020新高考Ⅰ卷《贈別鄭煉赴襄陽》詩的頸聯寫到峨眉、峴首兩座山,對表達離情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意象作用2018全國Ⅱ卷《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節選)》詩中前后兩次出現“酒”,各有什么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意象作用考向一分析意象含義(內涵)及作用意象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即熔鑄了詩人主觀思想感情的客觀事物,是作者內在的思想情感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分析理解意象的含義和作用是詩歌鑒賞中一種重要的考查形式,這類題型命題方式單一,要求指出詩中某種意象的含義(內涵),然后簡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或考查其中一項)。詩人對意象的選取與描繪,正是其主觀情感的流露,“月”“雁”“笛”“落花”等傳統意象更是因沉淀了特定的文化內涵而顯得意蘊豐富。簡單地說:(1)意象=物象+情思;(2)意境=意象+氛圍。1.分析意象含義的方法及步驟(1)研讀詩歌,確定意象,分析表層屬性。通讀詩歌,確定合乎題干要求的意象,注意采用名詞或名詞化答法;揣摩并把握意象的特點。要抓住描述該意象的關鍵性詞語,把握其外在特征,特別是其時令色彩和冷暖色調。(2)聯想舊知,把握意象含義,探求深層含義。理解意象的含義,需要聯想平時積累的意象含義,再抓住關鍵性詞語,找到“物”與“志”“情”的契合點,把握特定語境中的深層含義,挖掘其內在的品質特征;理解意象特定的意義和內涵。有些意象有其特定的意義和內涵,必須結合詩人的具體處境和特定心境具體分析。2.分析意象作用的步驟和角度(1)描述意象,并指出意象的特點。(2)分析作用點出效果。①渲染氣氛、奠定基調等營造意境方面的作用;②塑造環境或背景的作用;③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襯托人物節操或性格的作用,多在詠物詩中;④結構上的線索作用。[教考銜接]1.《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中,暗含題中“秋”字的最直接的意象有哪些?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邊練邊悟]1.(2022·北京卷)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后面題目。病柏①杜甫有柏生崇岡,童童狀車蓋。偃蹇龍虎姿,主當風云會。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豈知千年根,中路顏色壞②。出非不得地③,蟠據亦高大。歲寒忽無憑,日夜柯葉改。丹鳳領九雛,哀鳴翔其外。鴟鸮志意滿④,養子穿穴內。客從何鄉來,佇立久吁怪。靜求元精理⑤,浩蕩難倚賴。【注】①此詩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時居成都草堂。②中路:中途。③出:生長。④鴟鸮:貓頭鷹。⑤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詠物詩注重通過意象表達主題,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別說明這些意象有何意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二鑒賞意境特點及作用意境指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其特點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單個景物形象,也有由多個景物形象組合成的意境。命題者常常考查對景物形象特點的整體把握,或者對某種意境的描述能力。要注意的是,詩中的景物作為意象,已融入作者的情感;詩中多個意象的組合,已營造出某種意境。因而,對詩中景物形象的賞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態等外部特征上,還應揭示出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即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高考對古代詩歌畫面和意境的考查有六個角度:(1)概括畫面內容;(2)賞析畫面特色;(3)體會畫面氛圍;(4)體悟情景關系;(5)概括詩歌意境;(6)分析意境意義等。一般考查的方式是主觀題。1.感受意境氛圍解題步驟:(1)整體描繪畫面,采用“一幅+修飾語(包括時間、地點、景物特點等)+畫面”的格式,用自己的語言再現詩歌畫面。(2)分析氛圍特點,重點分析詩中意象、表達技巧,并運用恰當的術語概括,準確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3)分析思想感情,不僅說出借助圖景表達的情感,還要答出情感產生的原因。2.體悟情景關系情和景有以下幾種關系:①以樂景抒樂情;②以哀景抒哀情;③以樂景抒哀情;④以哀景抒樂情。從景與情之間的距離(即二者的密切度)來分析,有如下表現形式: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可以說,“寓情于景”這種關系,情與景之間是零距離,真正說得上是情景交融。體悟情與景的關系,實質上是在感受意境的基礎上,理解作者寫景的目的,這是意境分析的延伸。解題步驟:(1)審題。一般從“畫面”“情感”兩方面提要求。(2)描繪畫面的特點。①意境的特點大都可以用一兩個雙音節詞或四字短語來概括。②營造意境的方式:a.觸景生情。情隨境生:詩人遇到某種物境時,突有所悟,借著物境的描寫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出來,多是先寫景后抒情。b.融情入境:詩人本來就帶著強烈的主觀情感,當接觸外界物境時,就會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c.其他方面:景物描寫(季節、時令、地域等),場面描寫(農事、戰爭、狩獵、離別等),色彩描寫(明暗、冷暖、濃淡等)。(3)體悟思想情感(寄情、寓理、顯志)。3.分析寫景作用寫景的作用與詩歌所要表達的主旨密不可分,這一點是分析寫景作用的根本。但面對具體的詩歌、特定的要求,一定要指出其作用的獨特性,不可面面俱到或牽強附會。(1)分析題干,把握題干的關鍵詞,明確答題的方向。(2)指出詩中景物描寫的具體作用。①交代事件發生的時令、地點;②渲染氣氛,營造氛圍;③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④在結構中的作用:a.開篇,引出下文,為下文鋪墊,奠定情感基調,渲染氣氛,起興(先言他物,領起下文)。b.中間,承上啟下,過渡、照應、對比、反襯等。c.結尾,照應開頭,使結構更加完整,以景結情,含蓄蘊藉,回味無窮。(3)結合詩句分析這一作用的價值和意義。[教考銜接]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使至塞上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本詩第三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寫了哪些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邊練邊悟]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早秋夜作韋莊翠簟初清暑半銷,撇簾松韻送輕飆。莎庭露永琴書潤,山郭月明砧杵遙。傍砌綠苔鳴蟋蟀,繞檐紅樹織蟏蛸①。不須更作悲秋賦②,王粲③辭家鬢已凋。【注】①蟏蛸:蜘蛛的一種,腳很長,俗稱“蟢子”。②悲秋賦:語本《楚辭·九辯》中的“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泛指抒發悲秋之情的詩文。③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依附曹操,一生感嘆自己懷才不遇。頸聯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什么效果?請簡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案26鑒賞詩歌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教考銜接1.解析回答第一問比較簡單,“枯藤、老樹、西風”等表現秋天的景物毫不費力就可找出。回答第二問,要從全詩出發,才能準確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答案第一問:枯藤老樹西風。第二問:游子(天涯淪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鄉的情感。邊練邊悟1.解析這首詩主要運用了病柏、丹鳳、鴟鸮三種意象。“病柏”:“有柏生崇岡,童童狀車蓋。偃蹙龍虎姿,主當風云會。”這幾句寫柏之盛時,詩人用四句即生動地刻畫出柏樹的不凡。柏樹的形象象征著強盛時的唐王朝。“豈知千年根,中路顏色壞”來了個“突轉”,誰又能料到這植根深厚而悠遠的古柏,卻半道變了“顏色”呢?于“王朝”而言就是衰落了。“歲寒忽無憑,日夜柯葉改”形容衰時之柏枝枯葉燥,了無生機。柏從繁盛到干枯象征唐朝從強盛到衰落。“丹鳳”:“丹鳳領九雛,哀鳴翔其外。”因為大樹將枯,“將九雛”的鳳凰無枝可憩,只能上下盤旋,哀哀其鳴。丹鳳哀鳴,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擯斥在外。“鴟鸮”:“鴟鸮志意滿,養子穿穴內。”對于惡鳥鴟鸮而言,則正中下懷,它們志得意滿地率領眾子孫穿穴打洞,立身其中。鴟鸮意滿,象征了奸佞小人盤踞于朝中。這首詠物詩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有著強烈的象征色彩:它把國家比作一棵原本枝繁葉茂、現已病入膏肓的柏樹,把能臣志士比作“哀翔其外”的鳳凰,又把宵小之輩比作穿穴而居的惡鳥鴟鸮。答案①這首詩主要運用了病柏、丹鳳、鴟鸮三種意象。②病柏由盛而衰的變化,象征了唐朝從強盛到衰落的滄桑巨變;丹鳳哀鳴,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擯斥在外;鴟鸮意滿,象征了奸佞小人盤踞于朝中。詩人借助這些意象表達了對國運時局的憂慮。教考銜接2.第一步:營造了蒼茫(或“空曠”“曠遠”“遼闊”“廣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特點)第二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只有長河落日,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畫面)第三步:表現了詩人孤寂的情感。(情感)邊練邊悟2.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鑒賞詩歌意境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審清題干要求,列舉出詩詞中出現的意象,描繪詩詞中展現的畫面,概括景物營造的氛圍特點,再分析效果。“傍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