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12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文化culture廣義:
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狹義:
語言、文學、藝術、制度、組織及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德)馬克思選必2意識形態+政治制度選必3選必1信息革命與人類文化共享012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有哪些文化?文化之間如何交流?如何傳承與保護?第一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第二單元
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第三單元
人口遷徙、文化交流與認同第四單元
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第五單元
戰爭與文化交流第六單元
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活動課
信息革命與人類文化共享多樣性交互性傳承性第一單元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中國西方制度形成與演變歷代變法與改革(第4課)古代至近代政治制度演變(第2課)古代(第1課)近代至當代(第3課)第一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發展歷程內涵特點與價值異國他邦的文化向外輻射、傳播吸收
第1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特點中華傳統文化:
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的中華文化。在長期歷史積淀中逐漸形成的、為全民族大多數人所認同的思想和行為方式上的難以移除的心理和行為習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代表中華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體現中華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觀念。階段時期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概況緣起遠古時期①中華文明多元起源;②以華夏族為核心;奠基先秦①形成華夏認同;②百家爭鳴形成與繁盛秦漢①秦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推崇法家;②漢武帝時,儒家確立了正統地位,文化主流魏晉到隋唐①儒、佛、道交匯融通(魏晉玄學、唐朝佛學繁榮);②傳統儒學被挑戰,也促進了儒學的創新與發展;③文化燦爛宋元①程朱理學豐富了中華文化的理論思維;②科技、史學、文學、藝術高度繁榮。傳承與轉折明中期陸王心學,提出以“致良知”為核心的理論。明清之際提倡個性自由,批判理學,抨擊專制,經世致用康乾盛世君主專制高度發展、文字獄,思想鉗制沖擊與復興鴉片戰爭向西方學習以救亡圖存成為主流新文化運動抨擊封建思想,追求科學與民主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與中國實際結合,推動中華文化的進步一、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一、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
一、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緣起:遠古時期問題1:遠古時代的中華文化呈現出怎樣的階段特征?中國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和文化遺存分布示意圖
材料:一時,中華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滿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考古學家蘇秉琦
《中國文明起源新探》地域分布:多元起源趨勢:多元一體中原華夏族率先成為核心,推動著多元一體中華文化的形成。(從中原核心向四周輻射)一、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奠基:先秦思考2:春秋戰國時期的中華文化呈現出怎樣的階段特征?①華夏認同初步形成②“百家爭鳴”一、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奠基:先秦(1)背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出現大變革。溫故知新:百家爭鳴的背景、概況(2)概況:①春秋時期,孔子對西周禮樂文明進行闡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②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成為后世思想文化發展的源頭。主要學派代表人物主要觀點儒家孔子①政治思想(“仁”和“禮”,為政以德、以禮治國);②天命思想(敬鬼神而遠之);③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孟子①政治思想(仁政);②人性論(人性本善);③義利觀(重義輕利)荀子①天人觀(“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人性論(人性本惡);③政治思想(禮法并用、“君舟民水”)道家老子①哲學思想(“道”、樸素辯證法);②政治思想(無為而治)莊子①哲學思想(齊物);②人生態度(逍遙);③天人觀(天與人“不相勝”)法家韓非子①法、術、勢相結合,建立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②變法革新。墨家墨子兼愛、非攻、節儉、尚賢
一、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形成:秦漢思考3:請結合史實說明秦漢時期中華文化的階段特征?秦朝漢朝推崇法家尊崇儒術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董仲舒①“春秋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②“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③“三綱五常”---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加強、限制君權的需要---穩定統治秩序的需要——儒學主流文化定型一、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發展:魏晉隋唐魏晉隋唐思考4:請結合史實說明魏晉至隋唐時期中華文化的階段特征?佛教傳入(兩漢之際)道教興起(東漢末)三教交匯融通玄學盛行文化輝煌燦爛儒學受挑戰,也創新發展《虎溪三笑圖》名詞解釋:魏晉玄學魏晉時期主要哲學思潮。主要用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以代替衰微的兩漢經學。具有高度抽象的思辨形式。玄學家大都是所謂名士。——文化發展與創新一、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繁榮:宋元——文化高度繁榮(1)宋代,儒、佛、道學說相互滲透;(2)理學形成,豐富了中華文化的理論思維,但它所宣揚的封建禮教,嚴重束縛了人們的精神世界。(3)科技、史學、文學、藝術高度繁榮理學是一種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運,又繼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國家的新儒學。道、佛儒(根本)(目的)變化哲學化思辨化世俗化社會化一、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繁榮:宋元——文化高度繁榮項目程朱理學(二程、朱熹)陸王心學(南宋:陸九淵
明朝:王守仁)不同點世界本原方法論道德觀相同點實質影響對比: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點理是萬物本原(客觀唯心)心是萬物本原(主觀唯心)“格物致知”反省內心、“致良知”存天理,滅人欲主張應以“內心”的自修、自省達到良知以儒家的綱常倫紀來約束社會,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維護專制統治。豐富了中華文化的理論思維,但它所宣揚的封建禮教,嚴重束縛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一、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傳承與轉折:明清(1)明中期以后,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2)明清之際,提倡個性自由的思想出現,進步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學,抨擊封建專制,倡導經世致用。李贄:人之是非,初無定質……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藏書》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兒。——《初潭集·夫婦篇》人皆有私,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焚書》黃宗羲:緣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明夷待訪錄》顧炎武: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王夫之: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根源:商品經濟的發展一、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傳承與轉折:明清(1)明中期以后,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2)明清之際,提倡個性自由的思想出現,進步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學,抨擊封建專制,倡導經世致用。根源:商品經濟的發展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從儒家民本思想出發,批判君主專制商品經濟發展,新的生產關系出現心學空疏,倡導經世致用的實學李贄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3)康雍乾時期,君主專制高度發展,文字獄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鉗制,也禁錮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君主專制高度發展,文字獄束縛思想乾嘉漢學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進入總結階段一、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衰落與復興:近代(1)鴉片戰爭后,救亡圖存成為近代中華文化的主流。(2)新文化運動,抨擊封建思想,追求科學與民主。代表人物林則徐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陳獨秀毛澤東史實思想層面——自主性開眼看世界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戊戌維新君主立憲制,開國會辛亥革命三民主義,民主共和新文化運動民主與科學新民主主義革命毛澤東思想器物制度文化走他人的道路走自己的道路(3)五四運動以后,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土地革命時期,井岡山-瑞金,“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長征與抗戰時期,延安,1938《論持久戰》,1940《新民主主義論》,1945《論聯合政府》,中共七大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解放戰爭時期,西柏坡-北京,七屆二中全會(黨工作重心轉移),《論人民民主專政》《論十大關系》改革開放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發展誕生成熟發展一、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衰落與復興:近代階段時期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概況緣起遠古時期①中華文明多元起源;②以華夏族為核心;奠基先秦①形成華夏認同;②百家爭鳴形成與繁盛秦漢①秦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推崇法家;②漢武帝時,儒家確立了正統地位,文化主流魏晉到隋唐①儒、佛、道交匯融通(魏晉玄學、唐朝佛學繁榮);②傳統儒學被挑戰,也促進了儒學的創新與發展;③文化燦爛宋元①程朱理學豐富了中華文化的理論思維;②科技、史學、文學、藝術高度繁榮。傳承與轉折明中期陸王心學,提出以“致良知”為核心的理論。明清之際提倡個性自由,批判理學,抨擊專制,經世致用康乾盛世君主專制高度發展、文字獄,思想鉗制沖擊與復興鴉片戰爭向西方學習以救亡圖存成為主流新文化運動抨擊封建思想,追求科學與民主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與中國實際結合,推動中華文化的進步一、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一、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一、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思考】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相對封閉孤立的地理區位,造成了外來同級別文化的沖擊較少……同時中國長期相對于西方具有明顯的人口優勢,文化存在的群體較大,具有更強的抗沖擊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國文明具有強大的兼容力,在和外界民族文化的交往中,可以汲取其優秀部分為己所用……
——余春華《淺論中華文化傳承的特征》(1)政治:中央集權體制,國家統一,書院制、科舉制等教育機構的完備(2)經濟:高度發達的農耕文明,為中華文化提供了物質基礎(3)思想文化:統一的文化政策、儒家思想主導地位的確立(4)民族關系: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5)對外關系:兼收并蓄的對外文化交流(6)杰出人物:先進人士對中華文化的改造與弘揚(7)地理:相對封閉和較廣闊的地理環境,為中華文明獨立連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一、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感悟高考1.(2023·全國甲卷)明代很多熟讀儒經而從事商業活動的人,秉持“雖終日做買賣,不害其為圣為賢”的信條,盡心于實踐“圣人之學”。與這種社會行為最契合的思想是()A.“百姓日用即道”B.“心外無物”C.“存天理,滅人欲”D.“工商皆本”2.(2022·北京高考)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國字山發現了戰國中期的大型墓葬。該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時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與中原墓葬有相似之處。此考古發現()A.印證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點C.證明中原率先成為中華文明核心D.說明了統一多民族國家已經建立3.(2023·全國高考新課標卷·25)荀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儒家學者,他的學生韓非、李斯則是法家學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國方略上共同主張的是()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B.“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D.“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ABA(2022.1·浙江高考·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唐代中期以來,儒學的研習和傳播面臨新的嚴峻挑戰。傳統經學若不脫胎換骨,其發展便會遭遇很大困難。為此,有學者大聲疾呼:復興儒學,直接孔孟“道統”。自宋初開始,眾多儒家學者致力于儒學經典的重新詮釋。他們在排拒佛、道的同時,融合佛、道思想,將儒家的倫理、政治學說提升到哲學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問題展開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創成一個以“理”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備的新儒學體系——理學。——摘編自王家范《大學中國史》特點:融合佛、道思想;將儒家的倫理、政治學說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思想體系精致完備。集大成者:朱熹。(1)根據材料一,概括“理學”的主要特點。結合所學,寫出南宋時期理學的集大成者。(5分)材料二《新青年》宣傳的對象是男女青年。1916年,陳獨秀在《新青年》刊文勸勉女子不要以被征服者自居,應各自奮斗,脫離附屬品的地位,恢復自主的人格,特別指出“夫為妻綱”之不當。他反對婦女從父、從夫、從子的“三從”,主張婦女參政,夫死可以再嫁、交際自由、生活獨立。1917年《新青年》特辟女子專欄,刊登女子教育、婚姻、職業、權利的文字,希望順應世界潮流。——摘編自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2)根據材料二,概括陳獨秀重點批判的封建倫理道德的核心。結合所學,從“《新青年》特辟女子專欄”的角度,簡述新文化運動的意義。(5分)批判:三綱五常。意義:對封建思想發起進攻,推動女性解放(思想解放);喚起女性對國家政治事務的關心,促進民眾覺醒;深刻影響中國的思想、倫理、觀念,推進文化轉型。中國文化,表現在中國以往全部歷史過程中,除卻歷史,無從談文化。
——錢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以人為本和而不同自強不息崇德尚賢家國情懷天人合一思考:閱讀P4-5,請概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人與自然人與自身人與國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二、博大精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二、博大精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1.倫理觀和政治觀:以人為本(1)倫理觀:①人本含義:關注人與社會,關注現實生活,主張積極入世。(2)政治觀:①民本含義:是人本思想在政治倫理上的體現;中國古代的明君、賢臣為維護和鞏固其統治而提出的一種統治觀,表現為以民為本,愛惜民力,體恤百姓。②意義:后世儒學思想家依據“以人為本”建立起一套規范社會關系的倫理體系。②意義:一定程度上轉化為政治實踐,成為中華傳統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對推動中國歷史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人本思想(相對神本,實用主義)
周公“敬天保民”孔子“仁者愛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士可殺不可辱民本思想(相對君本、官本)
尚書: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孟子:“仁政”“民貴君輕”荀子:“君舟民水”周公孟子二、博大精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二、博大精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2.自然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1)內涵:將天、地、人視為一個整體,認為人類利用自然應該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自然,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系。夏商時期:人們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春秋時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戰國時期: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第四十一章(2)意義:以樸素的唯物觀解釋自然,摒棄了天命的絕對權威;有利于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系。3.家國觀:提倡愛國,追求家國情懷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意義:以天下為己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責任感、使命感,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為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富裕貢獻力量。二、博大精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二、博大精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4.價值觀:崇德尚賢,天下為公意義:①春秋戰國時期在各國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變革。②對歷史上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5.人生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意義:不斷挑戰自我,追求更大的進步,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以國家人民的利益為己任,體現中華民族精神境界。①西周統治者主張“明德”“敬德”②孔子:“為政以德”,主張以德治國③墨子:“賢者舉而上之,富而貴之,以為官長”。④孟子:“尊賢使能,俊杰在位”。⑤《禮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二、博大精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6.處世觀:和而不同太史伯:“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和”,才能產生新事物。孔、孟:視“和”為人性中應有的美德,提出了“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意義:“和”的思想作為人們認識與處理事情的方法,對中華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1.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晉國內部紛爭中失敗,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犧牲不肥美且齋戒不敬,太祝則認為中行寅不修德義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國詛之,一祝不勝萬詛,國亡不亦宜乎!”太祝的觀點()A.反映了民本思想傾向 B.質疑了祭祀功用C.強調了宗法倫理關系 D.否定了君權神授2.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主火炬的巨型“雪花”設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元素。大雪花由標有參賽各國名稱的“小雪花”組成,寓意世界大同,和諧包容。這一設計蘊含的傳統理念是(
)A.無為而治
B.民貴君輕
C.和而不同
D.法不阿貴牛刀小試AC思考:中國在此次抗疫偉大斗爭中,體現了哪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價值。材料1:“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責任,疫情就是命令。”“不計報酬,無論生死。”“與時間賽跑,同病毒競速。
材料2: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著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材料3:新冠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唯有團結協作,攜手應對,國際社會才能戰勝疫情。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政府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態度,毫無保留地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分享防控、治療經驗,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堅決維護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堅決維護世界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家國情懷,責任擔當。以民為本,生命至上。和諧大同,命運共同。三、綿延至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探究:請分析下列成果所反映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身的特質?本土性多樣性包容性連續性凝聚性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代中國發展的歷史意義何在?①中華民族發展的內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②倫理道德和價值標準影響中國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③維護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逃學保證協議書
- 租大客車協議書
- 墊付培訓叉車證協議書
- 租賃公司協議書
- 肥料采購協議書
- 站點合租協議書
- 糧食代賣協議書
- 美體項目協議書
- 資料代做協議書
- 崇川區股權架構協議書
-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全冊10套試卷(附答案)
- 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年產14000噸高性能碳纖維及配套原絲建設項目環評報告
- 礦山采掘計劃終稿
- 電磁場與電磁波電磁波的輻射
- 四羊方尊專題知識
- 【教案】 電源與電流 教學設計 -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冊
- GB/T 40805-2021鑄鋼件交貨驗收通用技術條件
- GB 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
- 《科研創新實踐》課程教學大綱
- 報價單模板及范文(通用十二篇)
- 開發票申請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