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復習二輪-文言文斷句公開課_第1頁
高中語文復習二輪-文言文斷句公開課_第2頁
高中語文復習二輪-文言文斷句公開課_第3頁
高中語文復習二輪-文言文斷句公開課_第4頁
高中語文復習二輪-文言文斷句公開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復習專題文言文斷句

□什么叫斷句

韓愈在《師說》中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習其句讀”,就是教學生斷句。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都是一個漢字挨著一個漢字地寫下來的,所以前人讀書都要自己斷句,常常在一句話的末了用“。”斷開,叫“句”;在一句之內語氣停頓的地方用“、”斷開,叫“讀”(dòu)。給古書斷句也叫斷句讀。

斷句趣談

闊少年斷錯句娶錯妻

以前,有一位闊少爺,常希望找個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來的提親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樣貌﹕“腳不大好頭發沒有麻子”。闊少爺認為自己將會娶到一位“腳不大,好頭發,沒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興。拜堂之日,闊少爺發現其妻屬丑女,便找媒人算帳。媒人說﹕“我沒有說謊,早就告訴你,這女子:

是你自己斷錯句,怎可怪我呢?”腳不大好,頭發沒有,麻子。斷句舉例:

標點留客

一位潦倒書生,到友人家中作客。剛巧連日下大雨,書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幾天。其友人想趕他走,就寫了一張字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條本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書生看后,腦筋一轉,在字條上加了兩個標點,使之變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其友人見狀,便無可奈何讓書生繼續住下去。斷句比較:斷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斷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還可以斷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一詩多斷

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有一首膾炙人口的絕句《清明》,詩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謠指杏花村。杜牧絕對想不到,在他之后,會有許許多多形形色色而妙趣橫生的《清明》出現!

△傳說,在1078年清明這天,大文豪蘇軾登云龍山放鶴亭拜見張山人,吟誦了這首詩。恰巧張山人興致很高,知蘇軾才華橫溢,便有意一試,要求蘇軾將該詩變其形,而不失其意。蘇軾欣然答應,脫口而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僅變幾處標點,竟成了一首絕妙小令。△有人將《清明》改為三言詩:“清明節,雨紛紛。路上人,欲斷魂。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指,杏花村。”

△也有人改為四言詩的:“清明時節,行人斷魂。酒家何處?指杏花村。”△有人改成為《南鄉子》:“清明時節,雨落紛紛。斷魂人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不遠杏花村。”也有創新精神。高考9.斷句(2007年廣東高考題)(1)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斷句。(3分)【原文】: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答案: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葉公之余習/狃(niǔ)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解讀】:本題考查對文言文的斷句的能力的考查。教學目標:1、了解斷句的重要性,掌握斷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斷句能力。2、通過練習文言斷句,總結歸納斷句的方法,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斷句步驟第一步:通讀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漸進,先易后難。第三步:抓住標志,巧妙斷句。第四步:通讀全文,進行檢查。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探究一:下列語段斷句有什么特點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

微觀其意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閱讀中,要隨時標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詞,特別是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國名、器物名、動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職名等。這些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在它們的前后往往要進行斷句。規律一:找名詞(或代詞),定句讀。當堂練習: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書而讀之。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書而讀之。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探究二:下列語段斷句有什么特點1、文言文中常見放在句首的發語詞、表敬副詞有:

2、放在句尾的語氣詞有:等夫、惟、蓋、凡、竊、敬、請、茍、若、豈等;者、也、矣、焉、乎、哉、與(歟)、耶、耳3、還有一些放在句首的復音虛詞(包括一些復句中的關聯詞)也是我們的好“幫手”。

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雖然、且夫、向使、縱使、然而、然則等等。4、時間詞如:頃之、未幾、已而、既而、俄而等;5、嘆詞如嗟夫、嗚呼等會構成獨詞句,前后都可斷。規律二:找虛詞,定句讀。

特殊情況:1、“者”,在作“……的人”或者表示間斷停頓(如:古之學者必有師),或“者也”連用時(非無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其后不能斷句。2、也”也常用在句間,表句間語氣舒緩,誦讀時不能停頓(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其后不能斷句。3、“乎”有時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詞(如:生乎吾前),其后不能斷句。當堂練習: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探究三:下列語段斷句有什么特點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規律三:對話、引文定句讀

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當堂練習: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

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皇上經常從容地和韓信議論將軍們的高下,認為各有長短。皇上問韓信:"像我的才能能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皇上說:"你怎么樣?"回答說:"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著說:"您越多越好,為什么還被我俘虜了?"韓信說:"陛下不能帶兵,卻善于駕馭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俘虜的原因。探究四:下列語段斷句有什么特點1、具告沛公沛公

大驚。具告沛公/沛公大驚。2、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

奉璧奏秦王秦王

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

皆呼萬歲。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頂真2、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1、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食埃土/下飲黃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對偶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反復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排比文言文是比較講究修辭技法的,對偶、排比、頂真、反復等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古人行文注重對稱,一般句式較整齊,且四六句居多。利用好這兩大特點,我們也就可以比較順利地斷句了。規律四:依修辭,定句讀當堂練習: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探究五:下列語段斷句有什么特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亦……乎”是古代一種比較委婉的反問(含有探問)句式。句式中的“亦”字是副詞,可譯為“也”;“乎”字是疑問語氣詞,可譯作“嗎”。“乎”字與前面的“不亦”呼應,構成反問句式“不亦……乎”,可以用現代漢語“不也……嗎”或“豈不也是……嗎”對譯。規律五:特殊句式斷句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熟悉這些固定句式,對文言斷句很有幫助。判斷句式:…者…也、……者也反問句式:不亦…乎、何…為、豈…哉安…哉(也)、孰與……乎被動句式:為……所……、受……于……其它固定句式:況……乎;奈……何;如(若)……何;得無(無乃)……乎;

何以……為;與其……,孰若……當堂練習: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孫子兵法·謀攻篇》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探究六:下列語段斷句有什么特點規律六:依總分斷句文言文中,也往往有總分、分總的形式,我們自然可以據此進行斷句。當堂練習:老而無妻曰鰥guān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也。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

老而無子曰獨/

幼而無父曰孤

/此四者

/

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也。第一步:通讀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漸進先易后難第三步:抓住標志巧妙斷句第四步:通讀全文進行檢查課堂小結六、依總分斷句

五、特殊句式斷句

四、修辭斷句

三、憑對話、引文斷句

二、虛詞斷句一、名詞或代詞斷句

高考真題演練(2012北京卷)醫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而君一舉而亡國矣。醫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而君一舉而亡國矣。參考譯文:君子的話少而真實,小人的話多而虛假。君子的學習,傳入耳中,記在心里,從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從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開始,最終使人不能趕上。衡量斷句正確與否的方法

斷句加標點后,還應該作些檢查。那么,如何衡量斷句的正確與否呢?下面兩條方法可供參考。

(1)斷句后,內容是否合理。

(2)斷句后,意思是否講得通。

例如《師說》中的幾句話,有人這樣標斷: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頓的“也”誤為現代漢語中得副詞“也”了。錯斷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還勉強說的過去的話,“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講不通了

斷句口訣做前:古文斷句莫畏難,仔細琢磨只等閑。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內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聯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做中:詞性詞義要精研,句法結構幫助判。緊抓“曰”“云”“言”,對話標志易發現。常用虛詞是標志,更有規律供參看。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

做后:

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要求細檢驗。打牢基礎看課本,培養語感讀經典;操千曲,觀千劍,斷句也要常實踐。方法在手心不慌,靈活運用把分賺!課堂專題精煉1.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