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一地理下學期期中試題(含解析)第一部分選擇題(共5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每題2分,共50分)左圖為“甲、乙、丙、丁四個國家2005年0~14歲、15~64歲、65歲及以上三個年齡段人口比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關于甲、乙、丙、丁四個國家的敘述,正確的是()A.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可能是甲B.勞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是丙C.勞動力短缺、社會保障負擔較重的是乙D.社會經濟和生態壓力最小的是丁2.右圖為“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變化示意圖”,下列關于圖a、圖b對應情況判斷合理的是()A.甲國處于B年份 B.乙國處于A年份C.丙國處于C年份 D.丁國處于D年份【答案】1.A2.C【解析】本題組考查人口的數量變化、人口結構、等值線圖的判讀。【1題詳解】經濟越發達,社會福利保障越健全,生育率越低,老齡化越嚴重,“甲、乙、丙、丁四個國家2005年0~14歲、15~64歲、65歲及以上三個年齡段的人口比例中,0~14歲年齡段甲國比例最小、65歲及以上年齡段甲國比例最大,表明甲國出生率低、老齡化最嚴重,符合發達國家人口特點;勞動力資源不但和勞動力人口比例有關,也和總人口有關;經濟越落后,人口增長速度越快,社會經濟和生態壓力越大,所以丁的社會經濟和生態壓力較大。選項A正確。【2題詳解】經濟越發達老齡化越嚴重,人口自然增長率越低,甲國人口老齡化最嚴重,所以甲國屬于D年份;乙丙丁屬于C年份,丙國0~14歲比例最大,人口自然增長率高。所以選C。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全國總人口為13.7億,當前我國面臨人口雙重壓力,人口問題日漸突出,我國人口專家翟振武教授表示,計劃生育政策調整的時候已經到了。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3.依據材料和圖示分析我國面臨的人口雙重壓力主要是指A.嬰幼兒人口比重過大和人口素質過低B.人口數量過大和人口老齡化C.勞動力人口比重過大和人口素質偏低D.自然增長率過高和人口老齡化4.翟振武教授認為“計劃生育政策調整的時候已經到了”,圖中可以作為主要依據是A.我國人口數量龐大 B.0~14歲人口比重不斷上升C.15~64歲人口比重平穩 D.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及變化【答案】3.B4.D【解析】【3題詳解】讀圖可以看到,我國嬰幼兒人口比重在下降,不會是人口問題壓力突出的主要原因,A錯。我國的人口總量在持續增加,老齡人口占的比重不斷增大,使我國面臨人口老齡和人口總量過多雙重壓力,B對。圖中數據不能顯示出人口素質高低,C錯。嬰幼兒比重下降,自然增長率不會過高,我國人口增長模式已經是“三低”模式,D錯。故選B。【4題詳解】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0~14歲的人口比重不斷下降,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不斷上升,表明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因此我國為應對人口增長趨緩、老齡化趨于嚴重的人口情況需要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調整了。故選D。下圖為不同氣候區世界人口容量測算柱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測算主要考慮的是A.社會經濟 B.地形C.生產技術 D.生物資源6.按表格推算下列氣候類型所在地區,遠沒有達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亞熱帶季風氣候 B.地中海氣候C.熱帶雨林氣候 D.沙漠氣候7.2011年日本的人口密度達到335人/平方千米,遠超過該國的環境承載力,但其居民生活水平高,原因是該國A.居民消費水平低 B.科技發達,資源利用率高C.礦產資源豐富 D.位于季風氣候區,人口容量大【答案】5.D6.C7.B【解析】【5題詳解】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測算主要考慮的是自然因素,表格中以氣候類型進行測算,水熱條件好的地區,生物量大,人口合理容量、合理密度大,D對。社會經濟、地形、生物資源與氣候類型沒有必然聯系,ABC錯。故選D。【6題詳解】根據表格是數據可知,熱帶雨林氣候區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最大,目前的熱帶雨林氣候區人口密度很小,實際人口密度和數量都遠低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區,所以可知遠沒有達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熱帶雨林氣候,C對。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人口密度大,沙漠氣候區合理人口容量較小,A、B、D錯。故選C。【7題詳解】日本為發達國家,科技發達,資源利用率高,環境人口容量大,B正確;居民消費水平高,A錯誤;礦產資源貧乏,C錯誤;氣候對人口容量的影響小,D錯誤。故選B。8.下圖是“某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隨時間變化示意圖”對該國不同時期人口特征敘述正確的是A.①時期人口出生率最高B.④時期人口變化幅度最小,人口總數穩定C.②到③期間,人口總數不斷增加D.③與⑤時期相比,人口總數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詳解】讀圖,該國①時期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不能判斷人口出生率最高,A錯。④時期人口自然增長率是負值,人口總數減少,人口變化幅度不是最小,B錯。②到③期間,人口自然增長率大于0,人口總數不斷增加,C對。③與⑤時期相比,③時期人口總數較多,D錯。故選C。9.聚落的建筑風格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下列地區和當地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A.陜北延安——窯洞 B.西雙版納——竹樓C.云貴高原——蒙古包 D.江南地區——尖頂屋【答案】C【解析】【詳解】延安氣候干旱,立土結構,主要以-窯洞為主;西雙版納氣候濕熱,主要以竹樓為主;江南屬于亞熱帶地區,尖頂樓是降水豐沛地區的典型民居,故選項ABD不符合題意。蒙古包為內蒙古高原的民居風格,地區和當地民居搭配不相符,故C符合題意。故選C。10.下列城市中分別以石油、煤礦和鐵礦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城市是A.玉門、匹茲堡、伯明翰 B.匹茲堡、大冶、包頭C.阿伯丁、鶴崗、平頂山 D.大慶、撫順、攀枝花【答案】D【解析】【詳解】大慶、玉門、阿伯丁為石油城市;匹茲堡、鶴崗、平頂山、撫順附近煤炭資源豐富;伯明翰、大冶、包頭、攀枝花以鋼鐵工業為主;D正確。故選D。11.下列首都屬于以政治職能為主的城市是A.華盛頓 B.東京C.巴黎 D.倫敦【答案】A【解析】【詳解】華盛頓屬于以政治職能為主的城市,A正確,東京、巴黎、倫敦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經濟中心。故選A。12.以下各組城市的排序,符合交通一宗教一資源原因而形成的順序的是A.株洲→大慶→拉薩 B.伯明翰→鄭州→麥加C.石家莊→麥加→克拉瑪依 D.寶雞→大同→洛陽【答案】C【解析】【詳解】株洲、鄭州、石家莊、寶雞是在交通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城市,大慶、伯明翰、克拉瑪依、大同是在豐富資源基礎上形成的城市,麥地那、麥加、拉薩是宗教城市,洛陽是政治因素影響下發展的城市。排序符合交通、宗教、資源順序的是石家莊、麥地那、克拉瑪依,C對。A、B、D錯。故選C。13.下圖是“某四個地區的城市(實線)和鄉村(虛線)人口增長趨勢圖”。表示城市化進程速度最快的是A.甲 B.乙C.丙 D.丁【答案】A【解析】【詳解】城市人口增長速度超過鄉村人口增長速度,則城市進程加快,可知表示城市化進程速度最快的是城市人口增長速度超過鄉村人口增長速度最大的A項。故選A。甲、乙、丙是三個不同地區。讀下圖,回答下列小題。14.有關甲、乙、丙三地區人口遷移的說法,符合實際的是()A.屬國際人口遷移B.遷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農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遷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遷往乙、丙兩地15.近幾年,由于上述人口遷移帶來問題,說法錯誤的是()A.加大了鐵路等交通運輸的壓力 B.擴大了遷出地、遷入地的經濟發展差距C.緩解了遷出地的人地矛盾 D.給遷入地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答案】14.D15.B【解析】【14題詳解】根據圖中經緯度可以知道,甲乙丙都屬于中國,所以屬于國內遷移,A錯誤。我國的人口遷移主要是由農村到城市,B錯誤。人口主要由甲地遷往乙、丙兩地,C錯誤、D正確。故選D。【15題詳解】人口遷移加大了鐵路等交通運輸的壓力,A正確。人口遷移可以縮小遷出地、遷入地的經濟發展差距,B錯誤。緩解了遷出地的人地矛盾,C正確。給遷入地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D正確。本題要求選擇不正確的,B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人口遷移對環境的影響:對遷出地:有利影響:①有利于加強與外界的經濟、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聯系。②緩解當地人地矛盾。③增加經濟收入。不利影響:①造成勞動力和人才的流失。②家庭不穩定。對遷入地:有利影響:①彌補勞動力不足,促進資源開發與社會經濟發展。②引進先進的技術和人才。③推動城市化發展。不利影響:①加劇生態環境問題。②給城市造成巨大的壓力,帶來就業困難、交通擁擠、居住困難等問題。下圖甲中M點表示我國某縣2010年農產品產值構成(其中a表示花卉,b表示蔬菜、水果,c表示糧食);圖乙為該縣“十二五”農業土地規劃。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6.影響該縣2010年農業生產的主要區位因素是A.土壤和水源 B.地形和氣候C.政策和勞動力 D.市場和交通17.該縣今后土地利用的發展方向是A.花卉種植用地比重上升 B.糧食種植用地面積增加C.蔬菜、水果種植用地面積增加 D.凍結城市建設用地【答案】16.D17.A【解析】【16題詳解】三軸坐標的讀圖需要以每條橫坐標的原點位置確定縱坐標,以與縱坐標平行的原則讀各條橫坐標的數值。故讀出M點的農產品構成為花卉占20%,蔬菜、水果占60%,糧食占20%,說明該地區的主要農產品為蔬菜、水果,而蔬菜水果和花卉的保質期較短,不適宜長距離運輸,故影響該地農業生產的主要區位因素為市場和交通,其他因素影響較小。故選D。【17題詳解】比較該縣2010年的農業生產比重和圖乙“十二五”期間的土地利用規劃,反映該地的糧食種植面積和蔬菜水果的種植比重有所縮小,而花卉的種植比重明顯上升,A對,B、C錯;城市建設用地占4%,并沒有凍結,D錯;故選A。影響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體現在距離市中心遠近和交通通達度兩個方面。結合下圖完成以下兩題。18.圖中曲線能表示城市地租由市中心向外變化特點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9.近年來,一些城市的大型綜合商場從市中心向二環路以外遷移,主要原因是()A.二環路以外地租上升 B.二環路以外人流量更大C.市中心人口不斷減少 D.城市交通網絡不斷完善【答案】18.C19.D【解析】【18題詳解】影響地價高低的因素有距市中心的距離和交通的便捷程度。所以總的趨勢是距市中心距離的增加地租下降,但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地租也出現一個次高值。所以C項正確。【19題詳解】二環路以外地租水平比市中心低,隨著交通網絡不斷完善,大型商場從市中心向二環路以外遷移。故答案選D項。下圖為某城鎮多年平均風頻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20.該城鎮可能位于A.我國東南沿海 B.印度半島境內C.我國西南地區 D.西歐平原上21.如果在該城市布局一個火電廠,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應該布局在該城市的A.西北 B.東南C.東北 D.西南【答案】20.A21.C【解析】【20題詳解】根據風向玫瑰圖可知,該地常年盛行東南-西北風,屬于季風氣候,該風向與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盛行風向相同,A正確。但與印度的盛行風向不同,印度盛行風為東北-西南風,B錯誤。我國西南地區,盛行風為東北-西南風,C錯誤。西歐平原常年盛行西南風,D錯誤。故選A。【21題詳解】火電廠會造成大氣污染,為盡量避免污染,應布局在區域最大風頻的下風向、最小風頻的上風向、或與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地區。讀圖可知,該區域盛行東南和西北風,最小風頻為東北風,所以火電廠應布局在該城市的東北部,故選C。下圖中甲、乙、丙反映了三類工廠的投入構成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2.按主導因素劃分,甲類工廠代表的工業類型是A.市場指向型 B.勞動力指向型C.原料指向型 D.動力指向型23.乙類工廠運費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產品科技含量高、運量小C.以海洋運輸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費市場24.現階段,丙類工廠適宜布局在我國A.環渤海地區 B.長江三角洲地區C.珠江三角洲地區 D.中、西部地區【答案】22.C23.D24.D【解析】【22題詳解】根據表格中各因素所占投入構成比重,按主導因素劃分,甲類工廠原料占比重最大,代表的工業類型是原料指向型,C對。市場、勞動力、動力因素占比重較小,A、B、D錯。故選C。23題詳解】從圖中可看出乙類工廠科技投入的比例最高,說明產品科技含量高,產品可能以航空運輸為主,產品面向世界市場,不可能靠近消費市場;原料和燃料費的投入比例較低,說明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不可能靠近原料地;運費低不可能因為靠近原料地和消費市場,D正確。故選D。【24題詳解】丙類工廠工資投入占比重最大,應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現階段,我國沿海地區產業升級,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內陸地區轉移,丙類工廠適宜布局在我國中、西部地區,D對。A、B、C錯。故選D。25.下圖“潘帕斯草原示意圖”關于大牧場放牧業的敘述正確的是A.商品化、粗放型的農業地域類型B.主要分布在西歐、中歐、北美五大湖周圍地區C.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D.我國新疆、內蒙古等西北地區高度發達【答案】C【解析】【詳解】大牧場放牧業是商品化、集約型的農業地域類型,A錯誤;主要分布在美國、澳大利業、阿根延、南非等國,B錯誤;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C正確;我國新疆、內蒙古等西北地區以游牧業為主,D錯誤。故選C。第二部分綜合題二、綜合題(共5小題,共50分)26.人口遷移差額率=(人口遷入數-人口遷出數)/人口總數*1000‰。甲圖某城市A~I各地區2004年人口變動示意圖,乙圖為城市A~I各地區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據圖說出該市城市化進程具體表現。(2)分析城市化過程可能帶來的影響。(3)分別指出A—I各城區中人口數量增長最快和基本不變的城區。(4)A是該城的中心商務區,丙圖中abcd四條曲線能反映A區人口日變化特點的曲線是。【答案】(1)表現:城市用地規模擴大;城市人口數量增加。(2)積極影響:城市文明影響著傳統的生活習慣和勞作方式;改變了城市交通;促進了城鄉交流;縮小了城鄉差別,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不利影響:城市出現“熱島”效應;破壞了原有的河網系統;生物棲息地被城市的“鋼筋水泥”所改變,生物多樣性減少;下滲減少,地下水減少;加重環境污染;易發生內澇;就業困難;交通擁堵;社會治安等社會問題。(3)I;B;(4)d【解析】【分析】本題以某城市A~I各地區2004年人口變動示意圖和城市A~I各地區分布圖為背景材料,考查了城市化的相關知識,主要考查了考生獲取解讀地理信息、調動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詳解】(1)從圖中位于郊區的各地人口遷入量大,說明該市城市化進程的具體表現是城市用地規模擴大,城市人口數量增加。(2)城市化過程積極影響:非農人口與農業人口的生活習慣和勞作方式不同,城市文明影響著傳統的生活習慣和勞作方式;城市化的基礎建設,改變了城市交通;農業人口轉變為城市鎮人口,促進了城鄉交流;縮小了城鄉差別,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自然環境分析,城市規模擴大,出現“熱島”效應。城市建設,破壞了原有的河網系統。生物棲息地被城市的“鋼筋水泥”所改變,生物多樣性減少。地表硬化,下滲減少,地下水減少,地表徑流增大,易發生內澇。工業生產及生活排放廢棄物增多,加重環境污染。從社會環境分析,城市規模過大,會造成就業困難,交通擁堵,社會治安等社會問題。(3)由圖可知,I點的自然增長率為16‰,人口遷移差額率為9‰,人口數量增長最快;B點的自然增長率為5‰,人口遷移差額率為-5‰,人口總數基本不變。(4)中心商務區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很大,白天來這里購物和辦事的人員很多,到夜間,人流明顯減少,d曲線符合。27.閱讀材料并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材料二:甲圖為“我國江南丘陵地區某城市平面圖”,乙圖為“美國農業帶分布圖”(1)材料一中“大河”兩岸的農業地域類型是什么?并分析此地區農業單產量高但商品率低的原因是什么?(2)甲圖中城市周圍A、B、C、D四個地區計劃安排花卉業、果園、乳牛業、糧食生產,應如何對應布局?花卉業________;果園_________;乳牛業_________;糧食___________。(3)乙圖中②④和橫線區域部分的農業帶所表示的農業地域類型是______________。美國農業帶分布圖顯示了美國農業生產______________化的特點。【答案】(1)水稻種植業(季風水田農業)、水熱條件好,土壤肥沃,人口眾多。(2)A乳牛業、B花卉業、C糧食、D果園。(3)商品谷物農業、地區專門化【解析】【分析】本題以我國江南丘陵地區某城市平面圖和美國農業帶分布圖為背景材料,考查了農業地域類型的相關知識,主要考查了考生獲取解讀地理信息、調動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詳解】(1)大河兩岸種植水稻,為我國南方地區,其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為水稻種植業,我國的水稻種植業主要分布在南方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好,土壤肥沃,單產量高,人口眾多,商品率低。(2)花卉業應選擇在接近市場且水源較為充足的地域,據圖選B;果園應在低山丘陵區種植,據圖選D;乳牛業需鄰近城市且遠離噪音,據此選A;糧食或經濟作物應布局在地價低廉且地廣人稀的位置,據圖,C合乎要求。(3)乙圖中②④和橫線區域部分是商品谷物農業,圖中種植作物類型及規模都有明顯的區域差別,反映了美國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28.下圖為某城市內部結構及周邊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1)請在城市的a、b、c、d四個地塊中選擇一處建設高級住宅區,并說明你選擇的理由。(2)該市計劃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選擇一處建設鋼鐵廠,你認為最合適的廠址應位于哪處?并分析該地布局鋼鐵的有利條件。(3)該城市周邊地區因地制宜發展了乳牛業、果林業和谷物農業。①、②、③三地中適宜發展谷物農業的是,并分析理由。【答案】(1)d,在城區上風向,且離工業區較遠,空氣清新;位于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水源清潔;背靠山坡,且背北朝南,陽光充足,環境好;靠近文化區;交通便利。(2)乙,鋼鐵工業是大氣污染嚴重的工業交通便利,應遠離城區;地價較低;附近有鐵礦;位于城區的下風向,產生的廢氣對城區影響小;位于城市河段的下游,產生的廢水不影響城區水質。(3)③;谷物種植需面積大,地形平坦,且由于單位面積產值不高,要離市區較遠的地塊。【解析】【分析】本題以某城市內部結構及周邊示意圖為背景材料,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區的相關知識,主要考查了考生獲取解讀地理信息、調動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詳解】(1)高級住宅區要求環境優美,污染小。d位于盛行風的上風向,河流上游,大氣污染、水污染都較少,又靠近文化區,適宜建高級住宅區。a、b處靠近鐵路,環境較差。c處位于盛行風下風向,大氣污染嚴重。所以只有d最適宜。(2)鋼鐵工業基地有大氣污染、水污染,因此要建在河流下游、下風向位置,圖中乙地位于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地帶;位于河流下游;靠近鐵礦資源;有鐵路、公路經過,交通便利;水源豐富。據此,鋼鐵工業基地最適合建在乙地。(3)①位于丘陵地帶,適合發展果林業,②位于城市區附近,靠近交通線,適合發展乳牛業,谷物種植需面積大,地形平坦,且由于單位面積產值不高,要離市區較遠的地塊,③適宜發展谷物農業。29.讀下圖“河流與城市區位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乙、丙、丁四城市形成的共同區位因素是________。(2)若以長江沿岸特大城市為例,與丙市形成原因類似的有________,________。(3)上海市區的城市區位與圖中________城市相似。【答案】(1).靠近河流、水源(2).武漢(3).重慶(4).丁【解析】【分析】本題以河流與城市區位示意圖為背景材料,考查了城市區位的相關知識,主要考查了考生獲取解讀地理信息、調動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詳解】(1)結合圖例,讀圖可知:甲、乙、丙、丁四城市都是靠近河流,水運便利,水源充足。(2)丙城市位于河流干、支流交匯處,具有三方面的水運優勢,武漢位于長江和漢江的交匯處,重慶處在嘉陵江和長江的交匯處。(3)上海位于河流入海口處,河海聯運,即使河港、又是海港,與圖中丁城市相似。30.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東風汽車公司以十堰基地為依托,優化布局的“三級跳”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流涎機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流行性感冒行業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
- 鄉村教育數字轉型的關鍵因素與發展方向
- 2025至2030中國空氣過濾口罩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
- 稀土礦開采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年鋰礦資源開發與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民營口腔醫院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溴乙酸乙酯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
- 水質凈化廠項目工程建設方案
- 公路水運三類人員考試試題庫
- DB32T 1661-2010 足球場草坪建植與養護技術規程
- 《電力電子技術(第二版) 》 課件 項目五 交流調壓電路-調試電風扇無級調速器
- 【碳足跡報告】新鄉市錦源化工對位脂產品碳足跡報告
- 2022下半年四川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行政執法卷)
- 《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技術規范》jgj1332001-2021112401384
- 海南省海口市(2024年-2025年小學四年級語文)人教版期末考試((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護理質量控制中心經費管理辦法
- MFP無機硅聲能凝膠施工方案
- GB/T 150.1-2024壓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 籃球課程思政課程設計
- 2024年質量知識競賽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