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長期我國教育發展形勢和政策方向張力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一、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背景與現狀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教育改革發展新要求本PPT的基本觀點和資料僅供內部參閱,未經事先本人允許,請不要公開引用轉送,本次講演內容暫不供媒體發表,請見諒!有問題請來函:zhl@一、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背景與現狀新中國教育60年的輝煌成就新中國成立時,文盲占全國人口80%以上,現在不到10%,1949年全國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只有20%左右,其他階段教育入學率低得不好統計,2008年全國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高中、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9.54%、98.5%、74%和23.3%。如果從每一萬人口中的在校生看,1949年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學生分別是450人、15人、8人和2人,到了2008年,這些指標增加到782人、423人、344人和204人。新中國教育事業三大歷史性轉變
第一,從制度建設上,摧毀舊中國教育制度,構建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體系;第二,從基本任務上,改革開放以來堅持立足基本國情,確立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第三,從發展階段上,世紀之交從人口大國初步轉變為人力資源大國,正朝著人力資源強國目標邁進。改革開放30年:教育從恢復到跨越
1978-2008年間,全國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從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學率從20%達到98.5%;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從不到10%提高到74%;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不到1%提高到23.3%;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從很低水平起步,達到47.3%。在UNESCO全民教育監測報告中,我國處于前三分之一的位次,近年來躋身全球義務教育免費水平較高國家;在UNDP關于以各級教育入學率、成人識字率為核心指標的人類發展指數(HDI)測評中,我國這一指數從20世紀80年代處于典型低收入國家行列,整體提高15%而步入中下等收入國家行列。因此,國際比較分析也顯示我國人力資源開發達到發展中國家較好水平。《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發布15年來的跨越式發展1993年2008年2008年比1993年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4599提高54個百分點小學學齡人口入學率(%)97.799.5提高1.8個百分點初中毛入學率(%)73.198.5提高25.4個百分點二、高中階段教育發展普通高中在校生(萬人)656.92478.3增長2.77倍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萬人)762.42056.7增長1.7倍高中階段毛入學率(%)28.474提高45.6個百分點三、高等教育擴招研究生招生數(萬人)4.2244.6增長9.6倍普通本專科招生數(萬人)92.4607.7增長5.6倍高等教育在學人數(萬人)5002907增長4.8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23.3提高18.3個百分點2005年各國教育毛入學率對比三級綜合(學前除外)學前小學初中高中高教北美和西歐93801021049870中東歐8260104918757拉美和加勒比海81621181017430中亞7528101947726東亞和太平洋7143110935524中國(2008)~7547.310698.57423.3中國(2005)~6941.41079552.721阿拉伯國家661796825522西南亞5836110634010撒哈拉以南非洲50139538245世界范圍全民教育(EducationforAll)兩大階段1990-2000年2001-2015年世界全民教育的2015年六項奮斗目標UNESCO《達喀爾行動綱領》(2000年4月):
1、擴大和改善幼兒,尤其是最脆弱和條件最差的幼兒的全面保育與教育;2、確保在2015年以前所有的兒童,尤其是女童、各方面條件較差的兒童和少數民族兒童,都能接受和完成免費的和高質量的義務初等教育;3、確保通過公平獲得必要的學習機會,學習各種生活技能,來滿足所有青年人和成年人的學習需求;4、2015年以前使成人脫盲人數,尤其是婦女脫盲人數增加50%,所有的成年人都有接受基礎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平等的機會;5、在2005年以前消除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男女生人數不平衡的現象,并在2015年以前實現教育方面的男女平等,重點是確保女青少年有充分和平等的機會接受和完成高質量的基礎教育;6、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確保人人都能學好,在讀、寫、算和基本生活技能方面都能達到一定的標準。后全民教育(EducationforAll)政策選擇
——有質量的全民教育(QualityEducationforAll),2003年90多國教育部長共識:關鍵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保障全民的基本技能(EnsureBasicSkillforAll),世界銀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
——全民終身教育(LifelongEducationforAll)”,OECD20世紀90年代以來政策分析報告:發達國家教育發展政策標志,需要很強的經濟實力和完善的公共財政制度。
——更強的全民教育(StrongEducationforAll),OECD2008年報告:強調搶占國際人才競爭先機和制高點。
——面向全民的全納教育(InclusiveEducationforAll),UNESCO2008年世界教育大會:尊重學生和社區的需求、能力、特點、預期的多樣性,消除一切形式的歧視。我國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后的宏觀趨勢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切實落實政府責任,強化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義務教育學校收費管理,治理教育亂收費加強政府統籌,解決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
全球范圍義務教育并非單一模式:歐洲福利模式——日本韓國平準化模式——美國學區和私立學校模式——發展中國家模式(印度、巴西、墨西哥、埃及)關于義務教育年限的延長問題(專家建議,地方嘗試)優化資源促進公平加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劉延東國務委員在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2009年11月6日)一、提高認識,把推進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性任務第一,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第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實施義務教育法的重要舉措。第三,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堅持以人為本、辦人民滿意教育的迫切需要。第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新形勢下教育事業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第五,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二、加強關鍵環節,確保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第一,以內涵發展為導向,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重視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第二,加大對困難地區和困難群體的支持力度,不斷縮小區域間發展差距。——進一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水平。——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的發展。——保障特殊群體學生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第三,推動區域內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推動硬件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加強薄弱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根據城鎮化趨勢合理調整和科學規劃學校布局。第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長遠保障。——形成城鄉和地區義務教育共同發展機制。——創新教育管理運行機制。——完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和督導制度。三、各級政府要切實承擔責任,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第一,牢固樹立均衡發展的指導思想。第二,強化政府投入責任。第三,堅持政府和學校“兩條腿走路”。第四,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我國學前教育發展路徑需要厘清學前教育與幼兒早期開發的關系,國際社會和國外教育界討論的變化概況,衡量入園狀況的統計指標,義務教育向前延伸的概率。涉及我國學前教育的復雜問題:國家宏觀政策思路與基層實踐差異;政府部門與教育系統認識差異;城鄉不同地區外部期望差異;不同收入人群需求差異(收費與質量,小學化傾向);政府責任作用與多元辦學體制;小學資源用于學前教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與完善培養培訓體系。我國普通高中招生連續出現負增長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普通高中招生數(萬人)752.1821.5877.7871.2840.2837比上年增長(%)11.29.26.8-0.7-3.6-0.42006-2008年,全國普通高中招生連續比上年下降,在校生增速明顯放緩。一是高中階段學齡人口剛剛度過一個高峰期;二是國家促進高中段普職招生均衡的相關政策發揮了作用,其中貧困學生資助體系進一步健全,每年中職教育有1600萬人受到國家財政資助,占中職學生的90%。我國高中階段普職招生比例明顯縮小
2002-2008年,普職招生比例從58.9:41.1縮小到50.84:49.16;在校生從58.6:41.4縮小到54.75:45.25。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比20082008素質教育:逐步納入國家政策范疇
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1999年《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
1999年《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世紀之交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進展,與近年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直接相關。
2004年《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
2004年教師節,胡錦濤主席在會見優秀教師代表重申素質教育。
2005年,教育部組織了聲勢浩大的素質教育大討論。實施素質教育的意義和任務
1、作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的重要環節之一。
2、進入國家推進、重點突破、全面展開的過程,是全社會共同的事業。
3、打造更高質量的教育,高質量教育的關鍵在高素質的教師。
4、需要同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構建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聯系起來部署。素質教育與教育質量:國際共識
許多國家都在致力于改革教育結構、體制和方法,從新的發展概念來重新認識教育的作用。中國素質教育Qualityorientededucation向國際推介,形成一定契合點。
2003年第32屆UNESCO大會教育部長圓桌會議:“有質量的教育Qualityeducation“;2004年APEC在智利召開第三屆教育部長會議。
2005年UNESCO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全民教育提高質量勢在必行》。
2008年UNESCO世界教育大會:全納教育——未來之路,廣泛討論了公共教育政策兩大基點:公平與質量。東西方教學體系的課程交匯點(2004年APEC教育部長會議)“東方”“西方”強調核心知識強調個性化21世紀的有用的知識/技能東西方教師專業發展的交匯點(2004年APEC教育部長會議)教師備課注重的要點“東方”“西方”核心知識/分解教學/教授法偏重核心知識+兼顧問題解決,交流國際范圍基礎教育的挑戰和應對策略
2009年7月7日,中、美、澳、加、瑞典、新加坡、中國香港教育部高層官員聚會新加坡。會議認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全球化和信息化深入發展,對21世紀人才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在全球化時代,教育改革必須與時代同步,要為未來培養新一代公民。教育要從培養少量精英向全民高標準的教育方向轉變。大多數工作需要有創造性,絕不能僅僅局限于基礎教育,而是需要某種中學后的教育與培訓。因此,要為全民提供多樣化的高質量的教育方式。未來的學生要繼續打下扎實的基礎知識,還有具備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創造性和信息溝通與應用能力。他們應能跨地域的工作,從不同來源分析和獲取信息,多視角地處理和解決問題。。
麥卡錫公司代表、英國前首相布萊爾首席教育顧問麥克爾·巴伯爵士:(1)教育的質量不能超越教師的質量;(2)改進結果的唯一途徑是改進教學;(3)高水平的質量要求每一個孩子都取得成功;(4)學校的領導水平是獲取成功的關鍵因素。而成功的改革取決于調整好三大核心角色——公民、政府和專業人員的相互關系。
關于部分國家(地區)普通高中文理科目設置方式的初步比較
——部分國家(地區)普通高中科目設置方式與我國文理分科含義很不相同
——普通高中課程設置方式與高校招生考試制度存在一定聯系并非對應關系
——普通高中學生對選課和考試均有較大選擇權并非分科被動應試初步結論:幾乎沒有國家(地區)的普通高中單純以文理科為界進行劃分,很少像我國這樣為直接應對高校入學統考而分科教學。我國高考制度改革的前景思考高考制度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高等教育一般性競爭不會緩解,結構性競爭加劇,高等學校多樣化發展,高中課程結構需要改革,人才選拔要求科學和公平。高考制度的改革前景: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探索考生多元評價,改革考試科目內容,試行本專(高職)科分考、研究性大學聯考、多批次考試等,完善自學考試制度,彈性注冊學習,健全學歷文憑與職業資格證書銜接制度,改變分數唯一錄取標準做法。國內競爭傳遞與緩解前景社會就業競爭學歷競爭升學競爭考試競爭治標:課程改革/教師素質/考試評價制度治本: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社會用人制度理性化/去金字塔/網格/扁平化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教育改革發展新要求中長期教育發展戰略目標2020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這段時期也是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十六大目標(涉及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006年8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34次集體學習,胡錦濤總書記主持學習,就教育問題發表了重要講話。2007年8月31日上午,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對教育工作和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關教育論述的基礎上,重申優先發展教育,明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歷史性任務。黨的十七大報告八、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一)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
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規范教育收費,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注:本節闡述了教育定位、教育方針、教育結構、教學改革、教育公平、教師素質等重要舉措共六個政策要點和前進方向,為制定2020年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定下了基調。)教育“十一五”規劃數量目標與”十五”增量對比
2000年2005年2005年比2000年2010年2010年比2005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37.741.4+3.7個百分點55+13.6個百分點初中毛入學率(%)88.695+6.4個百分點98+3個百分點初中三年保留率(%)90.192.8+2.7個百分點95+2.2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毛入學率(%)42.852.7+9.9個百分點80+27.3個百分點在校生(萬人)25184031+15134510+479其中:普通高中12012409+12082410持平中等職業教育12841600+3162100+50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12.521+8.5個百分點25+4個百分點在學總規模(萬人)12302300+10703000+700其中:普通本專科5561562+10062000+438研究生3098+68130+32成人本專科354436+82600+164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88.5+0,59+0.5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910+111+1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2.582.81+0.23個百分點4(?)+1.19個百分點世界銀行評估中國“十一五”規劃中期教育
【主要成果】“十一五”規劃中確定的重點發展領域,即義務教育和中等教育,已經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同時其他任務的實施也已經步入正軌。許多新的政策、法規以及計劃已頒布實施。政府的政治承諾和社會對于教育強有力支持推動了教育的發展。全國免費義務教育的目標,以及擴大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規模的目標將會提前得以實現。盡管很難對提高教育系統的質量取得的進展進行評估,但很清楚的一點是許多措施已經開始實行。公共教育的提供也變得更加公平。一個公共財政體系已經建立以滿足弱勢群體的教育需求。城鄉和區域差距在某種程度上被縮小。這些都是中國教育發展的重要的里程碑。【主要挑戰】
與規模擴大和體系發展相比,區域發展和質量改進是整個改革中的薄弱環節。各個領域的教育質量都需要加以提高;農村教育質量仍然落后于城市;與發展目標和國際標準相比教育投入仍然不足;體制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政策研究不足導致了這些薄弱環節的產生。之前規劃的一些重點研究如生均成本和辦學基準,還有一些基礎性工作包括建立數據庫和更新教師資格標準等,都還沒有開始進行。這類政策研究和基礎性工作對于質量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其他一些基礎工作,例如更新課程和教學方法,教師職業發展以及學校管理等則都需要長期的努力。對于所有這些措施和任務,都沒有建立一個系統的監督和評估體系。因此,缺乏足夠的數據來監測和評估許多計劃和改革的進展情況。這會阻礙在五年計劃執行的后期對政策進行調整。現有的教育統計系統也無法提供及時有效的數據和一些可供比較的指標。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學齡人口狀況StatusofSchoolAgedPopulationinChina(2004-2020年)萬人in10000Primary
JuniorSec.
SeniorSec.
Tertiary我國教育進入后“普及”階段拐點——有質量與均衡發展的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時間表——面向就業和市場需求的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發展模式和體制創新——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推進步驟教育結構重組PyramidReconstruction高等教育Tertiary高中教育SeniorSec.初中教育JuniorSec.普通小學Primary2002年2007年2020年社會投入財政投入我國政府和社會各向教育投多少?國際上看,教育經費超過GDP6%才能支撐教育現代化。2007年我國財政教育投入占GDP3.22%,社會投入占1.5%,合計為4.72%。
2008年財政教育投入占GDP3.48%,提高0.26個百分點,但社會投入占1.35%,減少0.15個百分點,合計為4.83%。20世紀90年代世界平均水平2012?我國政府和社會的教育經費投入結構年份199120002007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84.5%66.6%68.2%1.預算內教育經費62.9%54.2%63%2.教育稅費7.4%3.企業辦學校經費3.5%4.校辦企業、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收入1.5%非財政性教育經費15.5%33.4%31.8%1.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辦學經費2.2%0.7%2.社會捐、集資辦學經費8.6%2.9%0.8%其中:農村0.7%3.學費、雜費4.4%15.5%17.5%4.其他收入(含事業收入)2.5%12.8%12.9%1996-2008年民辦教育機構在學人數2008年全國高等教育2907萬;中等教育1.02億;小學1.03億。民辦教育所占同級教育比例分別為13.8%、9.4%、4.6%。萬人區域間教育資源配置很不平衡近年來,全國各級各類教育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呈現逐年提高的良好態勢。但是在中央財政不斷加大支持中西部力度的情況下,地方財政能力差距依然很大,2008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這一指標繼續呈現很大差異(請見下表)。
而且,2002-2008年間,全國分別有7、17、19、23、18、6、15個省級區劃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比上年下降。2008年普通小學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職學校普通高校全國平均(元)2757.533543.253208.843811.347577.71最大值(元)13016.1415473.6214964.9811127.124380.4最小值(元)1640.032310.831857.391778.833713.46最大值
最小值7.946.708.066.266.57
胡錦濤總書記:以更大的決心、更多的財力支持教育事業,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要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要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
近年來我國促進教育公平政策要點
——重視數量發展,擴展教育機會,起點機會公平問題
——調整結構比例,增強外部適應性,縮小發展差距,發展過程公平問題
——增加經費投入,支撐基本質量,資源有限與使用效率,配置規則公平問題
——深化體制改革,克服制度障礙,提高制度普惠性,公眾選擇公平問題促進教育公平的漸進過程國外教育公平的第一步:讓盡可能多人受盡可能多的教育;第二步:讓所有人受基本教育,讓更多人受更多教育;第三步:讓所有人受盡可能多的教育。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育政策的基本價值取向,政府擔負著促進教育公平的重大責任。政府會拿出更多的錢支持教育事業。但是公民一生多樣化的學習選擇,不可能全由政府包攬,政府既不能推卸法定責任,又要避免承諾沒有足夠能力保障的教育公平。義務教育上學不難不貴有望實現
——義務教育作為基本公共服務,政府承擔義務教育全部責任,優先保證就學機會公平。從農村地區優先做起,盡快做到不難不貴。城鎮地區不難不貴,主要策略是區域內所有公辦校達到辦學條件基準,消除薄弱學校,定期校際輪換一定比例校長與骨干教師,學生就近免試入學,公辦校不再擇校,不分設重點和非重點校,不分設重點和非重點班。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如何切實保證?
——社會上的擇校及其他特殊學習的需求,原則上由民辦學校滿足。但是,如何考慮選擇性公共教育服務?歷史形成的重點校如何辦?非義務教育說不難不貴容易嗎?
——政府重視保障非義務教育階段的選擇機會公平,堅持財政投入為主,繼續完善成本分擔和多渠道籌資機制。非義務教育是選擇性很強的教育,呈現出多樣化形態,如果學生和家長覺得不難不貴了,要么僅是低成本支撐的教育,要么是財政或其他方面有更多投入。不同階段的非義務教育成本差異很大,采取分擔方式是各國普遍的做法。我們要堅持并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成本分擔和多渠道籌資的非義務教育投入體制。
非義務教育上學怎么辦?
——今后政策的關鍵點:一是政府繼續加大財政投入;二是完善成本核定標準,穩定合理的收費水平;三是堅持禁止亂收費;四是強化對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
——非義務教育公辦學校不可能完全滿足多樣化的社會需求,應由民辦學校提供擇校及其他特殊服務。能否實現非義務教育公共服務提供方式的多樣化?能否試行非貧困家庭學費個人所得稅減免或商業性教育貸款利息優惠政策?政府能否監管和保證規則公平及良性運行狀態,維護辦學者、學校或教育機構、教師、學習者的合法權益?能否引起第三部門評估和社區參與監督的機制?關于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思考中央明確要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首先需要政府擔負主要責任,公辦學校發揮骨干作用,也需要社會理解、參與和支持。今后,可能要區分以下三類教育服務,據此再判斷政府責任到位狀況和社會參與的空間。
——基本公共教育服務讓所有人尤其是低收入者階層滿意;
——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務讓有分擔成本能力的階層滿意;對具備必要資格條件的低收入者階層資助救助并讓其基本滿意;
——非公共教育服務則讓有特別選擇需求并有充分支付能力的階層滿意。
研制2020年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2008年8月29日,溫總理主持召開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聽取教育部關于制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情況的匯報,審議并原則通過規劃綱要制訂工作方案(2009年1月4日在各大報刊摘要發表)。2009年1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溫總理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重要文章,前些時候又發表《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的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國務院對教育工作全局的宏觀思考和對研制教育規劃綱要的總體要求。
領導小組——工作小組(特聘高層次專家)——工作小組辦公室——戰略專題組(專家)——委托、平行調研實際上,前期調研在2004-06年間就已開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甘肅靖遠縣高三數學試卷
- 高校聯盟數學試卷
- 方城縣中學二模數學試卷
- 關于千克方面的數學試卷
- 2025年甘肅中醫藥大學招聘41人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2025至2030船體清潔機器人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前景趨勢與投資報告
- 贛州高考二模數學試卷
- 二年級畢業題數學試卷
- 高一集合數學試卷
- 體育賽事官方藝術家合作項目的社區參與度分析考核試卷
- 2025-2030中國物理氣相沉積(PVD)涂層系統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團社會招聘169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英語期末模擬測試卷(含答案)
- 兵團開放大學2025年春季《公共關系學》終結考試答案
- 電線電纜出入庫管理制度
- 供應蒸汽服務合同協議書
- T/CADCC 003-2024汽車漆面保護膜施工技術規程
- 中國機器人工程市場調研報告2025
- 2025年金融科技企業估值方法與投資策略在金融科技企業并購中的應用案例報告
- 福建省廈門市雙十中學2025屆七年級生物第二學期期末聯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小學】新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暑假每日一練(02):計算題-應用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