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專題練:從圈層作用看地貌與土壤(含答案)_第1頁
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專題練:從圈層作用看地貌與土壤(含答案)_第2頁
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專題練:從圈層作用看地貌與土壤(含答案)_第3頁
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專題練:從圈層作用看地貌與土壤(含答案)_第4頁
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專題練:從圈層作用看地貌與土壤(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專題練:從圈層作用看地貌與土壤

一、單選題深切曲流通常早期存在彎曲河道,由于后期地殼上升,導致河流下切,若深切河曲在下切過程中同時進行較強的側蝕,使河曲不斷發展,河曲頸部的寬度逐漸變窄,也會發生自然裁彎。被廢棄曲流環繞的基巖被孤立在凸岸一側,成為離堆山。圖示意太行山區某段深切曲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最可能發育成離堆山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在河流強烈的流水作用下,M處容易發生()A.地震 B.滑坡 C.泥石流 D.泥沙堆積3.推測太行山區深切曲流的形成過程()①冰川侵蝕②地殼隆起③側蝕④斷裂下陷⑤下切侵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②⑤下表示意甘肅省南部某山地土壤有機質含量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坡向有機質含量/(g/kg)2420m處2640m處3580m處4050m處半陰坡4124120半陽坡2362陰坡181陽坡20904.海拔4050m半陽坡的有機質含量可能為()A.60 B.75 C.105 D.1255.與陽坡相比,陰坡()A.溫度高、降水多,土壤有機質含量高B.溫度低、降水少,土壤有機質含量低C.溫度高、蒸發強,土壤有機質分解作用強D.溫度低、蒸發弱,土壤有機質分解作用弱臺田是華北平原東部地區一種廣泛應用于鹽堿地區的耕作方式。修筑臺田時,先在底部鋪塑膜,塑膜上鋪暗管(暗管通向溝渠),然后堆土成臺田用于耕作,挖溝為渠,放養水生生物。圖甲為臺田示意圖,圖乙為圖甲中虛線部分剖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華北鹽堿地分布區表層土壤鹽分最高的季節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7.塑膜、暗管、溝渠、臺田的作用是()A.堆土成臺主要是為了便于設施埋放 B.塑膜主要起到防滲保水的作用C.暗管主要是為土壤排水、排鹽 D.溝渠主要是為臺田灌溉曲流是一種極為秀美壯麗的地質奇觀,大多發育在平原地區,但在山地的深邃峽谷中,也會形成宛轉的曲流,地質學家稱這種曲流峽谷為“曲峽”。曲峽自然裁彎取直后,原先凸岸的基巖殘丘成為離堆山。調查發現,嘉陵江中游曲峽與離堆山地貌景觀壯美,而長江下游的沖積平原卻難覓曲流景觀。如圖示意嘉陵江中游曲峽及離堆山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圖中天離堆山的成因是()A.風力搬運堆積形成 B.流水搬運堆積形成C.冰川搬運堆積形成 D.巖石物理風化形成9.有利于長江下游沖積平原曲流景觀發育的是A.建防洪大堤 B.人工裁彎取直 C.建壩蓄水發電 D.水土流失加劇百歲蘭是一種多年生的裸子植物,可活100年以上,是遠古時代留下來的植物“活化石”,被列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其特征是莖短、根深;只長兩片葉,葉片長、寬、厚,葉上多氣孔且有革質層,夜間張開。其原產于近海的非洲納米布沙漠,沿海有寒流流經,會形成大量的海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百歲蘭極度興盛的時期是()A.早古生代 B.中生代 C.晚古生代 D.新生代11.該時期生物進化的主要特點是()A.海洋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B.蕨類植物繁盛,形成茂密森林C.聯合古陸解體,各陸塊向現在的位置漂移D.大量的新物種出現,加強物種多樣性12.某些植物的葉會變異成刺或者白毛,而百歲蘭的葉片巨大主要是因為()A.生長需要的光照更多 B.百歲蘭的根系更發達C.為根部遮陰可減少蒸發 D.可以更好吸收空氣中水分紅壤發育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下,剖面呈均勻的土紅色,質地黏重,肥力較低。我國長江流域和華南一帶,廣泛的分布著深灰色的水稻土。根據材料完成下面小題。13.紅壤有機質含量較低的原因是()A.氣溫較高 B.降水稀少 C.地形崎嶇 D.植被稀少14.影響我國南方地區水稻土形成的主要因素()A.氣候 B.生物 C.成土母質 D.人類活動黑土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北地區。近年來該地黑土退化嚴重,為此當地部分農民在收種時盡量不翻動表層土壤,在收割農作物后,留下作物的根、莖、葉等覆蓋在土壤表層,這種保護性耕作方式被稱為“免耕”。圖為“免耕播種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在我國東部季風區,東北黑土廣布,主要因()A.地形平坦,侵蝕速度較慢 B.年均溫低,有機質積累多C.降水較少,礦物質流失少 D.森林廣布,枯枝落葉量大16.“免耕”主要是為了增加土壤中的()A.有機質 B.水分 C.礦物質 D.空氣17.熱帶云霧林是熱帶森林中一種特殊的植被類型,主要分布在亞洲、美洲和非洲熱帶地區一定海拔高度的山頂或山脊,林中特有物種豐富。林木多矮小、彎曲,附生植物發達。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熱帶云霧林的生存空間發生了很大變化。熱帶云霧林特有物種豐富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熱量 B.降水 C.地形 D.人類活動研究者通過比較不同時期地表反射率的差異,獲取我國某區域植被生長狀況,從而了解數十年來該地植被生長季始期與末期的變化。圖示意該區域的氣候資料。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8.該區域的植被類型主要是()A.落葉闊葉林 B.針闊混交林 C.荒漠草原 D.高山草甸19.研究者發現該區域近十年來植被生長季的年際變化較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春季氣溫偏低,生長季始期將提前 B.夏季降水增多,生長季始期將推遲C.秋季氣溫偏低,生長季末期將提前 D.冬季降水增多,生長季末期將推遲20.該區域土壤突出特點是()A.酸性較強 B.堿性較強 C.富含有機質 D.淋溶層厚度大讀某曲流河段多年來的河道變化情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1.圖示時間段,該曲流裁彎取直的次數至少為()A.1次 B.2次 C.3次 D.4次22.與其他河段比,ab段變化小的原因最可能是()A.地形起伏較大,側蝕作用增強 B.兩岸巖性堅硬,地形束縛明顯C.地轉偏向力小,河水不易偏轉 D.河流泥沙減少,下蝕作用減弱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碳庫.其碳儲量的空間分布差異顯著。左圖示意我國某山地植被隨海拔的分布格局,右圖為該山地不同森林類型不同深度土壤層碳密度統計圖。據此完成下題。23.該山地最可能是()A.武夷山 B.橫斷螺 C.太行山 D.阿爾泰山24.該山地()A.雪線位于海拔3100米 B.針葉林土壤碳密度最高C.山麓地帶水資源豐富 D.高山草甸分布面積最廣25.影響該山地土壤層碳密度分布差異的直接因素是()A.坡向 B.海拔 C.水熱 D.植被河流襲奪是指分水嶺一側的河流襲奪了另一側河流,導致河流改道或向后倒流,注入另一河流的現象。圖1示意我國某區域未發生襲奪現象前的河流流向,圖2示意襲奪現象發生后的河流流向。完成下面小題。26.圖中最利于河流襲奪現象發生的條件是()A.兩河間山脈隆起 B.古沂河的河谷下沉C.古沂河某段倒淌 D.古柴汶河河谷隆起27.據圖可知河流襲奪現象發生后()A.古沂河消失不見 B.古沂河襲奪古柴汶河C.柴汶河流速變快 D.沂河的源頭逐漸上移28.圖中河流襲奪現象發生之初在河流的某段形成一瀑布,該瀑布最可能位于()A.a處 B.b處 C.c處 D.d處河流階地記錄了區域地貌演化中的構造抬升、氣候變化及古水文等諸多信息。河流階地年齡測定可構建階地形成的年代序列,更提供了區域河流下切時代、侵蝕速率以及古河流沉積速率等重要演化信息。下圖為黔北高原綏陽盆地洋川河階地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9.理論上能夠準確指示階地形成初期河流下切時間的是()A.階地頂部巖層年齡 B.階地底部巖層年齡C.階地巖層平均年齡 D.階地中間巖層年齡30.圖示T2階地中礫石層指示了其形成時期氣候、古河流水文特征是()A.干旱少雨,侵蝕為主 B.溫暖濕潤,堆積為主C.干旱少雨,堆積為主 D.溫暖濕潤,侵蝕為主二、材料分析題3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礦較多,多呈帶狀分布并與斷裂的空間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積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圖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簡述圖示區域河流多沿斷裂分布的原因。(2)說明圖示區域金礦石出露較多的原因。3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高一學生在北京某山地開展實踐活動,探究土壤特征與形成,考察前提出假設,并通過實踐進行驗證。提出假設:不同地點的土壤特征不同,與地形、植被、人類活動等因素關系密切。選點采樣:同學們選取四個采樣點,進行土壤采樣,并記錄土壤特征。編號位置顆粒大小土層厚度/cm土壤表層顏色采樣點1山麓小50棕色采樣點2山前古河道小35棕色采樣點3山坡大17淺棕色采樣點4山頂大25淺棕色(1)依據表格材料,概括并闡釋地形對土壤厚度影響的結論。實驗探究:(2)同學們將采樣點1和采樣點3的土樣帶回實驗室進行特征分析。實驗結果顯示,采樣點3的土壤有機質含量較低,結合表格說明原因。(3)為了進一步驗證同學們提出的假設,還可以如何進行研究,提出你的建議。(至少2點建議,6分)3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西藏米林的爬升沙丘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雅魯藏布江旁。該地區夏季降水豐富,冬春季節降水少,多大風天氣,大風經過江面容易形成渦旋上升氣流。下圖為米林爬升沙丘剖面圖。(1)分析米林爬升沙丘沙子的來源。(2)說明米林爬升沙丘從底部到頂部沙子顆粒大小如何變化,并分析原因。

參考答案1.答案:A解析:離堆山又稱曲流環繞島,指被廢棄河曲所環繞的孤立山嘴,稱離堆山。它是深切河曲未裁彎前的凸岸山嘴,在易溶性巖石地區(如石灰巖區),也可由地下水對地頸溶蝕而成天然橋,天然橋崩塌形成離堆山。甲位于河流凸岸,易形成離堆山,A正確;乙.丙、丁位于河流凹岸,不易形成離堆山,BCD錯誤。故選A。2.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M處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流的流速較快,流水侵蝕作用強,容易發生崩塌、滑坡,B正確,CD錯誤;地震的發生受地殼運動影響,與流水作用關系不大,A錯誤。故選B。3.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深切曲流通常早期存在彎曲河道,由于后期地殼上升,導致河流下切,若深切河曲在下切過程中同時進行較強的惻蝕,使河曲不斷發展。故太行山區深切曲流的形成過程是:側蝕一地殼隆起一下切侵蝕,③②⑤正確:與冰川侵蝕,斷裂下陷關系不大,①④錯誤,D正確,ABC錯誤。故選D。4.答案:C解析:半陽坡的有機質含量介于半陰坡與陽坡之間,因此從表格中的信息可以推測海拔4050m半陽坡有機質含量為90~120g/kg,結合選項可以判斷可能為105g/kg,C項正確。5.答案:D解析:與陽坡相比,陰坡溫度低、蒸發弱,土壤有機質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機質含量高,D項正確。6.答案:A解析:華北地區是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多,豐富的降水將表層土壤中的鹽分淋溶,表層土壤鹽分最低,B錯誤;華北地區春季氣溫回升,蒸發旺盛,降水較少,故表層土壤鹽分最高,A正確;秋季氣溫開始下降,蒸發減弱,表層土壤中的鹽分相對春季低,冬季蒸發最弱,表層土壤鹽分較低,CD錯誤。所以選A。7.答案:C解析:由材料“修筑臺田時,先在底部鋪塑膜,塑膜上鋪暗管(暗管通向溝渠),然后堆土成臺田用于耕作,挖溝為渠,放養水生生物”可知,堆土成臺主要是為了耕作,A錯誤;塑膜主要阻擋鹽分在旱季和雨季上下移動,緩解田地鹽堿化,B錯誤;暗管主要是為土壤排水、排鹽,C正確;溝渠主要是為了放養水生生物,D錯誤。所以選C。8.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河道廢棄前,位于嘉陵江的凸岸,以流水堆積作用為主,流水不斷搬運泥沙堆積而形成,B正確;風力堆積一般出現在干旱半干旱的地區,A錯誤;冰川作用一般出現在高海拔和高緯度地區,C錯誤:巖石風化會讓巖石破碎,體積逐漸變小,D錯誤。故選B。9.答案:D解析:建防洪大堤,束縛水流,抑制了曲流進一步發育;人工裁彎取直、開挖入海新河等改造措施,破壞原有的河曲;中上游或支流建壩蓄水發電,削弱河流側向發展動力;水士流失加劇,河流含沙量變大,泥沙沉積增多,有利于曲流發育故排除

ABC,選D10.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地質年代與生物演化規律。由材料可知,百歲蘭是一種多年生的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繁盛B正確。早古生代后期陸地才開始出現低等植物,與材料信息不符,A錯誤。晚古生代興盛的是蕨類植物,C錯誤。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D錯誤。11.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地質年代生物進化的特征。海洋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是在早古生代,A錯誤;族類植物繁盛是在晚古生代B錯誤;中生代,聯合古陸開始解體,各陸塊向現在的位置漂移,但這不是生物進化的主要特點C錯誤;該時期生物進化的過程中有大量的新物種出現,加強物種多樣性D正確。12.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植被與環境的關系。由材料可知,百歲蘭原產于近海的非洲納米布沙漠,沿海有寒流流經,會形成大量的海霧,而百歲蘭的葉片在夜間張開,可吸收海霧形成的露水,故百歲蘭葉片巨大是為了更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D正確。A、B、C錯誤。13.答案:A解析:影響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因素有:植被的枯枝落葉,氣溫、降水等。紅壤在我國南方地區,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淋溶作用強,氣溫高,有機質分解快,積累少,所以導致紅壤有機質含量低,A正確,B錯誤;地形崎嶇影響較小,C錯誤;南方地方植被覆蓋率較高,D錯誤,故選A。14.答案:D解析:水稻土是指在長期淹水種稻條件下,受到人為活動和自然成土因素的雙重作用,而產生水耕熟化和氧化與還原交替,以及物質的淋溶、淀積,形成特有剖面特征的土壤。人類活動起到重要作用,D正確;氣候、生物、成土母質對水稻土的形成影響較小,ABC錯誤,故選D。15.答案:B解析:在我國東部季風區,東北黑土廣布,土壤肥沃,主要是因為東北地區緯度高,氣溫低,有機質分解慢,土壤中儲存了大量的有機質,形成黑土,B正確;在我國東部季風區,除了東北平原外,還有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但是這兩大平原并沒有形成黑土,說明地形平坦不是影響東部季風區黑土形成的主要因素,A錯誤;東北地區降水較多,C錯誤;南方地區同樣植被茂盛,枯枝落葉多,但是并沒有形成黑土,因此枯枝落葉也不是東北黑土廣布的主要原因,D錯誤,故選B。16.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近年來該地黑土退化嚴重,為此當地農民才實行“免耕”,因此“免耕”主要是為了防治黑土退化。要防治黑土退化,就要防治水土流失,免耕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水分,有利于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因此“免耕”主要是為了增加土壤中的水分,B正確;“免耕”能夠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但這不是主要原因,A錯誤;“免耕”不能增加土壤中的礦物質和空氣,C、D錯誤。故選B。17.答案:C解析:熱帶云霧林是指潮濕熱帶地區被持續性或季節性云霧覆蓋的森林,一般分布在熱帶狹窄的海拔較高的小范圍區域,地勢起伏較大,地形相對閉塞,與周圍地區物種交換較少,熱帶云霧林特有物種豐富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C正確;熱量、降水不是物種豐富的主要原因,A、B錯誤;該地區海拔較高,人類活動較少,D錯誤。所以選C。18.答案:C解析:讀圖可知,該區域夏季高溫,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較少,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故該地區應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植被類型以荒漠草原為主,C正確,ABD

錯誤;故選C。19.答案:C解析:荒漠草原的生長季始期在春季,生長季末期在秋季,當春季氣溫偏低,生長季始期會推遲,A錯誤;生長季始期在春季,當夏季降水增多,不會影響生長季始期,B錯誤:當秋季溫度偏低時,生長季末期會提前,C

正確;生長季末期在秋季,冬季降水增多,不會影響生長季末期,D錯誤;故選C20.答案:B解析:由于該地區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地處我國西北地區,土壤堿性較強,B正確。該地區氣候干早,降水少,土壤含水量小;植被稀疏,土壤有機質含量少;降水少,土壤淋溶層厚度小,ACD錯誤,故選B。21.答案:C解析:依據圖文材料分析可知,1991年的河流彎曲程度較大,在1995年時,河流整體變短,說明已經被裁彎取直,到1998年時,河流形態變化不大,說明并未發生裁彎取直現象,到2000年,河流形態更加彎曲,說明河流持續變彎,2003年,河流再次縮短,說明上部彎曲河流再次被裁彎取直,到2004年時,河流又一次變短,說明河流第三次被裁彎取直。整體來看,河流從1991年到2004年期間,至少被裁彎取直3次。故C項正確,ABD三項錯誤。故選C。22.答案:B解析:從圖中信息可知,ab段之間的河岸從1991-2004年期間并未發生變化可以推測,該段河岸巖石較堅硬,雖受到流水侵蝕作用,但其河岸抗侵蝕能力強,應當是地形束縛的作用,B項正確;若地形起伏較大,河流流速較急,對河岸的侵蝕能力強,側蝕能力增強,ab段河岸應當會發生彎曲,A項錯誤;從圖中信息可以看出,該河段多次被裁彎取直,說明其地轉偏向力較大,C項錯誤;河流泥沙若減少,流水流速可能會增大,側蝕作用應當會增強,從而沖刷河岸,更容易會使ab河段發生形變,D項錯誤。故選B。23.答案:C解析:根據圖1,該山地海拔為3100米,山麓地帶分布的植被類型應為闊葉林,但受人類活動影響,被開發成農業用地,但由于降水少,農業用地為旱地,北方地區的太行山符合該垂直帶譜分布,C正確;結合所學知識,阿爾泰山、橫斷山的海拔高于3100米,且阿爾泰山位于溫帶大陸氣候區,降水少,山麓地帶為荒漠,BD錯誤;武夷山位于南方地區,降水多,山麓地帶的農業用地以水田為主,A錯誤;故選C。24.答案:B解析:如圖,該山地頂部為高山草甸帶,沒有積雪帶分布,A錯誤;根據圖2,灌木林、針葉林、闊葉林中,針葉林土壤碳密度最高,B正確:該地位于北方地區,降水少,山麓地帶水資源缺乏,受人類活動影響,土地被開墾為旱地,農業活動需大量用水,使山麓水資源短缺更嚴重,C錯誤;只能根據材料信息分析出各海拔處的植被類型占比,不能分析出各植被類型的面積,D錯誤;故選B。25.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坡向、海拔、水熱等條件會影響到植被生長狀況,從而影響碳密度的分布,但不能根據材料分析出三者對該地土壤層碳密度分布產生直接影響,ABC錯誤;根據材料“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倉庫”,由圖可知,該地森林植被以濯木林、針葉林、闊葉林為主,不同的森林植被類型其碳密度不同,因此該山地土壤層碳密度分布差異的直接因素是植被,D正確;故選D。26.答案:A解析:A

據圖分析可知,若兩河間山脈隆起,則古柴汶河上下游的落差增大,河流的溯源侵蝕增強,會加快河流襲奪的形成。古沂河的河谷下沉或古柴汶河河谷隆起,會導致古沂河與古柴汶河的落差變小,不利于河流襲奪現象的發生;古沂河某段倒淌是河流襲奪現象后發生的結果,不是條件。27.答案:C解析:據圖分析可知,古柴汶河向上游溯源侵蝕并切穿分水嶺,使古沂河上游改道流入柴汶河,襲奪現象發生;古柴汶河襲奪古沂河后,古沂河上游變成了柴汶河的上游,故柴汶河的流量增加、流速變快。沂河因古沂河上游流人柴汶河,流量減少,流程變短,源頭逐漸下移:古沂河并未消失,留有部分河段即右圖中的沂河。28.答案:B解析:據圖文信息分析可知,河流襲奪是地勢較低的河流通過溯源侵蝕襲奪地勢較高的河流,故圖中古沂河流域地勢相對較高,古柴汶河流域地勢相對較低,兩河之間高差較大,古柴汶河襲奪古沂河之初,襲奪點b(大拐彎點)因濟差大而形成瀑布。29.答案:A解析:河流階地是地殼抬升和下切侵蝕共同作用導致早形成的河床不斷被抬高廢棄,新河床逐漸向下發育形成,故越高的階地越早形成,階地序列代表了區域多次河流下切和地貌夷平過程。理論上階地最頂部的沉積巖是最早形成的沉積物堆積而成,A符合題意;其他較矮的階地形成較晚,與題意不符,BCD錯誤。故選A。30.答案:B解析:礫石層屬于河流搬運沉積地貌,其形成應是以沉積環境為主,礫石層的沉積物較砂泥質層的顆粒粗大一些,說明這期間河流搬運能力強,流量大,流速高于平常,氣候應該是溫暖濕潤,B正確,ACD錯誤。故選B。31.答案:(1)斷裂沿線巖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蝕,發育河流。(2)金礦與斷裂空間分布一致。圖示區域山高谷深(地殼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巖層較多,金礦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較多,金礦石出露的空間范圍增大。解析:(1)圖示區域斷裂發育顯著,斷裂沿線巖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蝕,在流水侵蝕作用下發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斷裂分布。(2)讀材料“金沙江流域金礦較多,多呈帶狀分布并與斷裂的空間分布一致”可知,斷裂空間分布處金礦石出露較多,圖示區域受地殼抬升,河流深切影響,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態,河谷出露的巖層較多,多沿斷裂分布,故金礦石出露幾率較大;且圖示地區山河相間,以列分布,河流眾多,使金礦石可出露的空間范圍較大。32.答案:(1)結論:地勢低平處,土層厚度更大(結論不具化,不給分,比如地形不同,土壤特征不同)。位于山麓、古河道采樣點的土層厚度分別為50cm、35cm,山頂和山坡采樣點的土層厚度分別為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