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學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學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學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學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學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八年級生物試題(總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注意事項:1.本試題分Ⅰ、Ⅱ兩卷。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2.考生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考試結束,試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3.第Ⅰ卷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ABCD)涂黑,如需改動,必須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答第Ⅱ卷時,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答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意的。1.“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唐·李白《古朗月行》。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桂樹”是高大喬木,花呈綠白色,果實呈卵球形,屬于綠色開花植物B.“白兔”體表被毛;胎生哺乳;具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適于食草C.“蟾蜍”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主要用肺呼吸;變態發育D.“九烏”中的“烏”是指鳥類,身體呈流線型,減少飛行時空氣阻力2.雨后的校園里,常常會在靠近花壇的甬道上看到蚯蚓。關于蚯蚓的敘述正確的是()A.蚯蚓喜歡雨后爬到地面覓食 B.靠身體腹面的剛毛收縮爬行C.蚯蚓和沙蠶、馬陸都屬于環節動物 D.能疏松土壤、提高肥力,還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3.地球上生存的動物是經過長期進化而來的。各種動物都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結構,不同結構可能實現相同的功能。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河蚌的鰓和鳥的氣囊,都能進行氣體交換B.蝦的外骨骼和蛇的角質鱗,都能減少水分蒸發C.蛔蟲身體分節和蜥蜴的頸,都能讓運動更靈活D.渦蟲的咽和蝗蟲的觸角,都能進行捕食4.中國小鯢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珍貴野生動物,已有3億年的歷史,被稱為“活化石”動物。它看上去似蜥非蜥,似魚非魚,跟娃娃魚相似。中國小鯢、娃娃魚、蜥蜴都具有的特征是()A.幼體用鰓呼吸 B.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C.在陸地上產卵 D.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5.蜻蜓的翅長而薄,在翅前緣的上方有翅痣(見圖中圓圈內)。受其啟發,飛機工程師在機翼末端的前緣各設計了1塊類似翅痣的加厚區,增加了飛行的安全性。由此推斷,蜻蜓翅痣的作用是()A.接收外界信號 B.接受太陽能量 C.減輕翅膀顫振 D.增加翅膀震動6.一群非洲獅遇到獵物時,最有戰斗力的雄獅負責指揮,其他個體負責驅趕和捕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非洲獅的運動系統由骨、關節和肌肉組成 B.非洲獅群體捕獵的行為與其遺傳物質無關C.非洲獅捕捉獵物的過程有分工合作的特點 D.胎生、哺乳能夠提高非洲獅后代的成活率7.立定跳遠的動作口訣是一擺二蹲三跳四落地,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一擺中同學的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分別處于收縮、舒張狀態B.二蹲中骨骼肌受到神經傳來的刺激時,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C.運動中關節非常靈活,是因為有關節軟骨和關節腔內的滑液D.同學們在考試時能夠完成立定跳遠這一行為屬于學習行為8.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方式多種多樣。與右圖三種圖示有關的說法錯誤的是()A.圖甲所示成功的關鍵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在一起B.圖乙鳥卵的①內含有細胞核,是胚胎發育的部位C.圖丙中Ⅲ可表示體內受精、卵生D.圖乙與圖丙中的動物發育方式不一樣9.南瓜果實由子房發育形成,果皮的白色和黃色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基因(E、e)控制,果皮白色(E)對黃色(e)為顯性。如圖表示把甲植株(EE)的花粉人工授粉到乙植株(ee)的雌蕊柱頭上,用乙植株果實的種子培育出子一代丙植株的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種子中的胚由受精卵發育而來 B.甲的遺傳信息通過花粉傳遞給丙C.丙植株可結出白色果皮南瓜(EE) D.若種子經太空輻射,則丙可能出現可遺傳的變異10.袁隆平培育的超級雜交稻最高產量達每畝1139千克,為世界糧食生產做出了突出貢獻。下列關于超級雜交稻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大米主要是水稻種子的子葉 B.雜交稻的高產屬于不可遺傳的變異C.雜交稻基因的改變是經人工誘導發生的 D.培育過程存在對雜交后代的不斷選擇11.竹作為花中四君子之一,在中國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內涵,象征著多種美德和品質。其是大熊貓的主要食物,竹纖維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吸水性、耐磨性等特性,可以制作成各種家具或工藝品;竹筍、竹米、竹鞭均可食用或入藥,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竹生長周期短,四季常青,也可以作為城市綠化植物。下列關于竹的敘述,錯誤的是()A.“歲寒三友”種子外都有果皮包被B.竹可通過竹鞭(地下莖)進行無性繁殖C.筍有多大,竹有多粗,竹子不能逐年加粗是因為莖中沒有形成層D.竹葉長而狹窄,有利于減少水分蒸發12.果蠅繁殖能力強,相對性狀明顯,常作為遺傳學研究的實驗材料。其性別決定方式與人類相似,如圖是一只果蠅體細胞內的染色體組成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Y染色體內包含兩個盤旋在一起的DNA分子B.該果蠅為雄性C.其雌性子代一定遺傳了它的X染色體D.紅眼果蠅群體內偶然產生了一只白眼個體的現象屬于變異13.關于人類遺傳病及其預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在特定人群中調查遺傳病的發病率B.遺傳病患者一定攜帶致病基因C.人類基因組的研究可有針對性地預防和治療遺傳病D.攜帶致病基因一定患遺傳病14.研究者從擬南芥的DNA分子上切取一段,導入棉花受精卵中,培育出具有抗旱耐鹽性狀的棉花植株(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抗旱耐鹽性狀由環境控制 B.這段DNA只存在于棉花根細胞中C.該棉花的獲得使用了轉基因技術 D.抗旱耐鹽性狀不可遺傳15.同一品種的結球甘藍(圓白菜),在北京栽培,長成的葉球重1~3千克;引種到西藏后,葉球的重量普遍增加,最大的竟達到6.5千克。產生這種差異現象的原因是()A.環境 B.基因 C.海拔高度 D.基因和環境16.除草劑等化學產品的廣泛使用,不僅對生物產生直接作用,也會帶來一些未知的長期影響。科研人員研究發現,隨著草甘膦(一種除草劑)的長期使用,牽牛花對草甘膦的抗性逐漸增強。運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進行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草甘膦使牽牛花產生了抗性變異 B.牽牛花與草甘膦之間進行著生存斗爭C.牽牛花抗性增強是由于產生了定向變異 D.牽牛花對草甘膦的抗性永遠有利于自身生存17.科學探究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關探究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A.“探究螞蟻的通訊”實驗中,最好讓螞蟻處于饑餓狀態B.在觀察蚯蚓的實驗中,經常用濕棉球擦拭其體表,是為了保證其正常呼吸C.為了阻礙草履蟲運動以便于觀察,蓋蓋玻片前可以在液滴上放幾絲棉花纖維D.模擬“精子和卵細胞隨機結合”實驗中,黑、白圍棋子分別代表含X、Y染色體的生殖細胞,則各用20枚分別代表精子和卵細胞18.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觀察到不同種類的地雀,部分雀喙的形狀與它們的食性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雀喙形狀a喙短而粗b喙長而細c喙大小適中食物來源堅果和種子昆蟲種子和昆蟲A.三種雀喙不同的地雀都是由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B.b雀喙形狀在以堅果和種子為食物的環境中屬有利變異C.以昆蟲為食的地雀,喙長而細有利于啄開樹皮捕食昆蟲D.三種雀喙形狀的形成是生物與環境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19.如圖是部分生物的進化樹,從進化樹能夠推測出的結論是()A.晚期地層中,可能找到e的化石,但不能找到f的化石B.a、b、c、d四種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C.a與b的親緣關系比a與e的親緣關系更近D.a比d、c高等且更加適應環境20.2500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這與現代生物學中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觀點不謀而合。下列關于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說法,錯誤的是()A.生命的搖籃是原始海洋,米勒模擬實驗支持了生命起源的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階段B.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支持了生命起源的有機小分子物質合成有機大分子物質階段C.比較不同生物的細胞色素C在氨基酸排列順序上的差異,可以判斷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D.古老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都低等、簡單,晚近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都高等、復雜21.將某地區100多年間(a~c)樺尺蛾體色和數量的調查繪制成圖,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調查初期樺尺蛾都為淺色 B.樺尺蛾出現深色屬于可遺傳變異C.據圖分析可知淺色樺尺蛾必定滅絕 D.樺尺蛾數量變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22.近期,蘭科調查隊在西藏墨脫縣發現一種綠色開花的植物,被鑒定為單子葉植物綱蘭科異型蘭屬新種,命名為墨脫異型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墨脫異型蘭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體B.墨脫異型蘭有真正的花和果實,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C.題干中涉及到的分類單位,由大到小依次是:門、綱、目、科、屬、種D.墨脫異型蘭花瓣的花青素與植物細胞結構的葉綠體有關23.非物質文化遺產“漆器”,生動展現了中國漆藝的獨特美學和工匠精神。生漆取自漆樹,是制作漆器的重要原料。漆樹屬于無患子目漆樹科植物,下列是漆樹、腰果和雞爪槭的分類等級,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漆樹所在的單位是生物分類中最基本的單位 B.無患子目的植物種類比漆樹科的多C.漆樹與腰果的親緣關系比雞爪槭近 D.漆樹與雞爪槭的共同點比腰果的多24.科研人員研究了不同放牧方式對牧草高度的影響,結果如右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放牧對牧草的生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B.放牧的時間越長,牧草的高度越高C.動物啃食牧草促進了草場的物質循環 D.確定最佳放牧方式還需進行其他方面的研究25.2024年4月22日是第55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為“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愛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選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地球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包括水圈、大氣圈和巖石圈B.“自然”是指直接影響人類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C.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需減少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負面影響D.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人工繁育瀕危物種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6個小題,每空1分,共50分。26.(8分)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我們也自稱“龍的傳人”。寒假期間,生物社團的同學進行了相關的研學活動。圖1 圖2 圖3(1)龍年話“祥龍”。中國龍圖騰起源于距今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有關龍的形象,《爾雅翼》記載“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shèn,古代指大蛤蜊)、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上述動物中以______為標準,可以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群;蜃所屬類群的特征是______;真正適應陸地環境的動物是從上述中的______所在的動物類群開始的。(2)龍年看“龍藥”。《神農本草經》中記載“龍齒”味澀、味甘,性涼有很好的鎮心安神的作用,是治療失眠的一味良藥。“龍齒”真的是龍的牙齒嗎?觀察圖1,推測龍齒是進化樹(圖3)中[]______動物牙齒的化石,判斷依據是______。(3)龍年尋“恐龍”。在萊陽出土的棘鼻青島龍是新中國發掘出的第一具恐龍化石,該恐龍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因此該恐龍屬于圖3進化樹中的[]______動物。研究表明始祖鳥(圖2)是恐龍中的虛骨龍類中的分支分批次演化而來,請依據這一信息對恐龍的進化與滅絕做出的推測:______。從動物進化的大致歷程來看,動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______。27.(11分)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資料一:《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的主題是“珍愛濕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進濕地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目前我國濕地面積達到5635萬公頃,很多城市同濕地融為一體,生態宜居。資料二:黃河三角洲濕地是世界上最年輕、最壯美的濕地。保護區內分布有各種生物1917種,其中鳥類271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丹頂鶴等7種,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大天鵝等34種。(1)生物多樣性的內涵非富。資料中畫線內容是指生物多樣性中______的多樣性。生物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______。(2)鏡檢分析發現,黃河三角洲濕地丹頂鶴糞樣中有螃蟹、魚類和貝類等殘體。其中,螃蟹殘體占比最多,由此推測,螃蟹是丹頂鶴的主要食物來源。在動物分類上,螃蟹屬于______動物,其主要特征為______。(3)每年春季2月下旬到3月初,越冬的丹頂鶴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北遷之旅。一路沿線飛行2000多公里,最后抵達黑龍江、俄羅斯等地。丹頂鶴隨季節有規律的遷徙行為,是由______決定的。飛行時,丹頂鶴通過鳥類特有的呼吸方式______來獲得充足的氧氣。(4)3月中下旬,留在濕地內的丹頂鶴進入繁殖季節,交配產卵,孵育后代。圖18為丹頂鶴受精卵的模式圖。其外形一端鈍圓,一端稍尖,這是鳥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這樣的形態有何意義?______。圖18中能發育成雛鳥的結構是[]______;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物質的是______(填圖中序號)。(5)人工繁育能有效提高丹頂鶴種群數量,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保護生物的______。(6)保護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你會怎么做?______。(寫出一條即可)28.(10分)家蠶起源于中國的野桑蠶。家蠶對于整個人類文明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蠶絲編織著整個人類社會,不僅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物質需求,而且由絲綢之路打開了中外交流的新篇章,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的魅力與文化。回答下列問題。圖1 圖2(1)由圖1可知,家蠶的一生經歷了四個階段,由此可知家蠶的發育方式為______。飼養員欲提高蠶絲產量應延長的時期是______(填序號)。(2)家蠶可將桑葉中的營養物質消化吸收并進行轉化,進一步合成蠶絲。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查閱資料得知這一過程主要受兩種激素影響,為說明不同激素的施加方式對家蠶產絲量的影響,結果如下表。組別對照組方案1施加激素A方案2施加激素A+激素B5齡期時長(天)81010繭層率(%)28.7029.2929.88注:繭層率越高家蠶產絲量越大①據表結果可知施加激素可以______家蠶5齡期的時長,由此可推測這樣就使得5齡蠶的進食總量______,為其制造蠶絲提供充足的原料,從而提高家蠶產絲量。②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也想提高自己飼養的幾十條家蠶產絲量,據表實驗結果建議采用方案______,效果會更好。(3)在家桑蠶的遺傳中,幼蠶體色的黑色與淡赤色是由一對等位基因(D、d)控制的相對性狀,科研人員做了如下表所示的實驗,實驗二中,親代黑蠶的基因型為______。實驗一實驗二實驗三親代淡赤色×淡赤色黑色×淡赤色黑色×黑色子代全為淡赤色黑色:淡赤色≈1:1黑色:淡赤色≈3:1(4)家蠶的性別決定方式與人的不同。雌蠶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W,雄蠶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Z。自然界中,雌蠶和雄蠶的數量基本相等。分析其原因:______(2分)。(5)我國的桑蠶育種專家將水母的綠色熒光蛋白基因轉移到桑蠶的體內,培育出能吐綠色熒光蠶絲的新品種。這項現代生物技術稱為______,這個事例說明______。29.(7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經太空誘變培育出了水稻新品種“航育1號”;在2022年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在軌期間,又完成了水稻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開花結籽的空間科學實驗,這是國際上首次在軌獲得水稻種子。材料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榮獲“共和國勛章”,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為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水稻有高稈,也有矮稈,現用純種高稈水稻和純種矮稈水稻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圖所示。(1)由上述信息判斷,水稻的生殖方式是______。在正常情況下,水稻的體細胞中有24條染色體,則卵細胞中有______條染色體。經太空誘變可以培育出“航育1號”水稻新品種,是因為在太空條件下染色體中的______發生了改變。(2)材料二中水稻的高稈和矮稈在遺傳學上稱為一對______;根據雜交實驗中的______組可判斷出矮稈是隱性性狀。(3)若控制水稻高稈、矮稈的基因分別用B、b表示,則甲組子代的基因組成是______。(4)農業農村部發布《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2023年)》,重點推介10種農作物、241個優良品種。其中推介水稻優良品種36個,這體現了生物______多樣性。30.(6分)兔是十二生肖之一,也是人們喜愛的一種動物。 圖1 圖2(1)兔在分類上屬于脊索動物門、______、兔形目。雪兔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從圖1判斷與它親緣關系最近的是______。(2)雪兔是唯一冬毛變白的野兔,被戲稱“冬季限定大白兔”,它的毛色變白也與其體內的Agouti基因有關,可見雪兔毛色變化是______共同作用的結果。即使有些年份下雪時期很晚,雪兔的毛色依然按時發生改變,說明______具有相對性。(3)兔的牙齒為圖2中的______,這與它以植物為食的食性有關,充分體現了______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31.(8分)某生物興趣小組為了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設計了一個迷宮如圖所示,圖A和圖B中的小鼠正在通過相同的迷宮。圖B的出口有一些炒香的花生米,圖A的出口則沒有,請據圖回答問題。(1)將一份食物放在動物面前,動物會直奔食物而去。從動物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這種行為是一種______行為,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則是______行為。(2)小鼠是用______(填“嘗試與錯誤”或“推理”)的方法學會通過迷宮的。多次重復實驗后,如果圖B中的小鼠學得快些,則說明實驗變量能______小鼠學習。本實驗的變量是______,多次重復實驗的目的是______。(3)以上研究,除了實驗法,還主要應用了哪種生物學研究方法?______。(4)本實驗若增加C組與D組,分別用小雞和壁虎進行相應實驗,實驗結果為小鼠學會通過迷宮的時間最短,壁虎學會通過迷宮的時間最長,說明______。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八年級生物試題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所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