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330-2016 生物防治產品應用技術規程 大唼蠟甲_第1頁
DB11-T 1330-2016 生物防治產品應用技術規程 大唼蠟甲_第2頁
DB11-T 1330-2016 生物防治產品應用技術規程 大唼蠟甲_第3頁
DB11-T 1330-2016 生物防治產品應用技術規程 大唼蠟甲_第4頁
DB11-T 1330-2016 生物防治產品應用技術規程 大唼蠟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

B15

備案號:49592-2016DB11

北京市地方標準

DB11/T1330—2016

生物防治產品應用技術規程

大唼蠟甲

Technicalregulationsforapplyingofbiocontrolproduction

RhizophagusgrandisGyllenhal

2016-04-27發布2016-08-01實施

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DB11/T1330—2016

生物防治產品應用技術規程大唼蠟甲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大唼蠟甲(RhizophagusgrandisGyllenhal)的防治對象、防治時期、釋放量、釋

放方法、防治效果和紅脂大小蠹的危害情況調查等內容。

本標準適用于利用大唼蠟甲防治紅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

2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2.1

大唼蠟甲

屬鞘翅目(Coleoptera)唼蠟甲科(Rhizophagidae),是檢疫性有害生物--紅脂大小蠹的捕食性

天敵,成蟲和幼蟲均可捕食紅脂大小蠹的卵、幼蟲、蛹和初羽化成蟲。識別特征參見附錄A。

2.2

紅脂大小蠹

曾用名強大小蠹,屬鞘翅目小蠹科(Scolytidae)。主要為害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

其次為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華山松(PinusarmandiFranch.)、樟子松(Pinussylvestris

var.mongolicaLitv.)和華北落葉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Mayr.)等。識別特征參見附

錄B。

2.3

凝脂turpentine

紅脂大小蠹侵染樹木后,蟲道內的蟲糞、木屑隨松脂從侵入孔處溢出形成紅褐色(后逐漸變成灰白

色)凝結物。

2.4

侵入孔entrancehole

紅脂大小蠹雌性成蟲侵入寄主植物時在樹干表皮留下的圓形蛀孔。

3防治對象

紅脂大小蠹的卵、幼蟲、蛹和初羽化成蟲。

1

DB11/T1330—2016

4防治時期

5月至9月為紅脂大小蠹的防治時期,6月至8月為防治適期,在紅脂大小蠹2齡~3齡幼蟲期防治最佳。

5紅脂大小蠹危害情況調查

調查枯死樹和衰弱樹,調查部位在樹干2m以下,重點調查1m以下,特別是根頸部位。記錄出現的

侵入孔,記錄表見附錄C。

6釋放蟲態

大唼蠟甲成蟲。

7釋放量

以紅脂大小蠹每個侵入孔釋放10頭大唼蠟甲成蟲為基數,根據侵入孔數量計算釋放量;預防性防治,

每畝釋放100頭~150頭。

8釋放方法

去除被害樹干侵入孔周邊的凝脂,將大唼蠟甲成蟲的釋放容器固定在侵入孔附近或樹干基部,被害

木逐株釋放;預防性防治,點與點之間距離不超過20m。

9防治效果

以侵入孔減退率表示防治效果,侵入孔減退率越高,表示防治效果越好。計算公式見(1):

U?N

R=?100%...............................(1)

U

式中:

R——侵入孔減退率;

N——防治后侵入孔數,單位為個;

U——防治前侵入孔數,單位為個。

2

DB11/T1330—2016

AA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大唼蠟甲的形態特征及生物學特性

A.1形態特征

卵:白色,半透明,長橢圓形,長度不到2mm。

幼蟲:乳白色,體節明顯,老熟幼蟲體長6mm~8mm,體寬1.8mm~2mm,第9腹節具分支的尾突。

蛹:乳白色,裸蛹,體長約10mm~15mm。

成蟲:身體淺褐色,具光澤,體長4mm~6mm;觸角第10節、第11節愈合成一個棒節;鞘翅端部橫

切,僅露1節背板;雄蟲腹部末端突出,雌蟲鈍圓。

A.2生物學特性

大唼蠟甲成蟲在樹皮內定居,沿紅脂大小蠹坑道進入取食,在樹皮中產卵;幼蟲在紅脂大小蠹坑道

里取食;老熟后從坑道中脫出進入土壤,在土壤中化蛹;成蟲羽化出土。

3

DB11/T1330—2016

BB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紅脂大小蠹的形態特征及生物學特性

B.1形態特征

卵:卵圓形至長橢圓形,乳白色,有光澤,長0.9mm~1.1mm,寬0.4mm~0.5mm。

幼蟲:象蟲形,無足,體白色,頭部褐色,共5齡。老熟幼蟲體長平均11.8mm,頭寬1.8mm。蟲

體兩側各有一列肉瘤,肉瘤上著生兩片黃褐色毛片,每個毛片上有一根褐色剛毛。腹部末端有一褐色胴

痣,上著3列7根褐色刺鉤,此特征為該小蠹幼蟲的獨有特征,幼蟲借助于此爬行。

蛹:蛹平均體長7.8mm,翅芽、足、觸角貼于體側。初蛹為乳白色,之后漸變淺黃色,頭胸黃白

相間,翅污白色,直至紅褐、暗紅色,即羽化為成蟲。

成蟲:雄成蟲體長6.0mm~9.6mm,體長約為體寬的2.1倍,褐色。雌蟲個體較雄蟲大。后頭及

頰光滑,有不明顯刻點,后頭中間有一極明顯的黑褐色蛻裂線。額面不規則隆起,長滿較短黃毛及黑色

小瘤突。前胸背板呈梯形,長寬比為0.7:1,長有較密的黃色剛毛,后端2/3平行。顎前沿有兩個明顯

扁平狀黑色瘤狀突起。觸角錘狀,5節,被有稀疏短小的剛毛,末端膨大,扁平狀。上顎寬大,近上顎

處有一排較長的毛刷。鞘翅的長為寬的1.5倍,兩側直伸,被有8列明顯刻點及小瘤突。8列刻點在鞘

翅的末端處交匯。

B.2生物學特性

該蟲1年發生1代。以成蟲、幼蟲及少量的蛹在樹干基部或根部的皮層內越冬。成蟲產卵期始于5月

中旬,6月上旬為產卵盛期。初孵幼蟲始見于5月下旬,6月中旬為孵化盛期。7月下旬開始化蛹,8月中

旬化蛹盛期。8月上旬成蟲羽化,8月下旬羽化始盛期,9月上旬為盛期,成蟲羽化后棲息于韌皮部與木

質部之間,補充營養后進入越冬階段。越冬老熟幼蟲大部分在樹基和根部皮層內越冬,且蟲齡不整齊,

地下溫度低、濕度大,幼蟲發育較慢,羽化后的成蟲出孔揚飛期較長。越冬成蟲的子代和越冬幼蟲于翌

年發育成子代,兩者世代交替、重疊。除冬春季見不到卵外,其它蟲態可在一年四季都能見到。

4

DB11/T1330—2016

CC

附錄C

(規范性附錄)

紅脂大小蠹危害情況調查記錄表

C.1紅脂大小蠹危害情況調查記錄表見表C.1。

調查地點:經度:緯度:海拔:

坡向:林分類型:調查區面積:調查人員:

調查時間:年月日

表C.1紅脂大小蠹危害情況調查記錄表

樹勢

被害木序號侵入孔(個)備注

枯死衰弱

1

2

3

4

5

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