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浙教新版選擇性必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西漢酷吏的遷轉;官職表;從下表中可知,漢代酷吏。
。酷吏名。
升遷事由。
官職。
寧咸。
長安左右宗室多犯法;寧治之。
武帝即位。徒為內史。
尹齊。
督盜賊.所斬伐不避貴成.上以為能。
遷為關內都尉;中尉。
叉縱。
以捕案太后外孫情成君子仲;上以為能。
遷長陵及長安令。
A.加強了政府權威B.削弱了親親貴族的影響C.打擊了諸侯勢力D.推動了依法治國的實施2、宗法社會等級與特權的結合,使得法有等差。宗族對成員不僅擁有超越法的權力,甚至還具有抗拒法律的權力,影響了法律的執行過程和程序;對宗族內部事務的處理,人們信賴的是宗族的裁判,而不是官方的法庭和法律。中國古代社會這一現象A.成為專制制度形成的歷史根源B.有利于基層宗族力量的發展C.嚴重破壞了社會秩序和社會安定D.造成了中國社會結構的畸形3、晚清時期,清政府始終控制著封疆大吏以及軍政機構關鍵職位的任免權,對于中央與地方之間財政收入的再分配,也有最終的決定權。地方疆吏只能在中央許可的前提下,在自己的轄區內便宜行事。清政府的這一做法()A.推動了中央權力的下移B.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領土完整C.加快了中國現代化進程D.一定程度上延續了清王朝統治4、商湯討伐夏桀時的誓詞中有“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之語,盤庚遷殷后的訓示中有“先王有服,恪謹天命”之辭。據此可知,商代A.君王權力日益集中B.開始實行分封制度C.依據血緣分配權力D.借助神權強化王權5、《大清律例》由體現法律總則的“名例律"和按照六部管理范圍劃分的“六律”組成,是清代最為系統的成文法典。在財產繼承方面,戶律規定:“分析家財田產,不問妻、妾、婢生,止以子數均分”。材料反映出當時A.專制主義空前強化B.法律制定程序趨向近代化C.傳統宗法觀念淡化D.土地兼并之風日益盛行6、1970年,聯合國大會在《國際法原則宣言》中強調,“一個民族自由決定建立自主獨立國家,與某一獨立國家自由結合或合并,或采取任何其他政治地位,均屬該民族實施自決權之方式”,但“每一國均不得采取目的在局部或全部破壞另一國國內統一及領土完整之任何行動”。這一宣言()A.促使民族意識開始覺醒B.有利于新興力量的崛起C.加速了兩大陣營的瓦解D.推動了第三世界的興起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5題,共10分)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研究隋唐以前中國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機制的沿襲與變革情況:。朝代。
特點。
地方。
沿革情況。
秦。
傳承開創。
郡縣制。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縣制,形成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
漢。
漢承秦制。
西漢初年:
(1)_________(制度名稱);
東漢:州;郡、縣。
漢初(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來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基礎上,漢武帝頒布(3)“_____”,_______。
東漢時“州”由監察區變為行政區;成為郡以上的一級政區。
隋。
承前啟后。
州;縣。
隋廢郡;由州直轄縣。
唐。
發展完善。
道;州、縣。
州的行政權力萎縮;
監察區“道”(4)________________。
8、中國古代的國家政治治理。
國家治理體系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其中治理國家的政治制度體系是共中的一個重耍組成部分。(1)完成下列提綱。(將字母分別填入相應空格中)
A.削弱地方權力與加強中央集權的地方官制。
B.選擇標準的演變與不斷制度化的趨勢。
C.君主專制下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
D.由官員兼任到設立專門機構的演變趨勢。
E;“家國一體”政治特點的先秦政治制度。
(2)若就提綱中的“二”展開論述;可選擇下列哪三則材料?(選字母)
9、(一)官員的選拔。制度時期內容世官制西周至。
春秋官位世襲的制度,____世代壟斷高官薦舉功勞制春秋。
戰國舉薦有才能的人為官,或依據____授予官職“以法為教”
“以吏為師”秦朝向官吏學習____而為官察舉制漢代含義察舉指先____而后____形成漢武帝時期形成漢武帝時期內容察舉指先考察而后推舉,重點考察被舉者在鄉里的輿論評價和為官能力,然后推薦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歲舉)和____(無固定時間)常科為歲舉,有人數規定,有具體標準,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體標準但無固定時間,如賢良方正、賢良文學、明經等。內容察舉指先考察而后推舉,重點考察被舉者在鄉里的輿論評價和為官能力,然后推薦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歲舉)和____(無固定時間)常科為歲舉,有人數規定,有具體標準,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體標準但無固定時間,如賢良方正、賢良文學、明經等。評價為兩漢政權選拔了大批人才評價為兩漢政權選拔了大批人才此外,積____為官和____等也是兩漢官員選拔制度的重要補充此外,積____為官和____等也是兩漢官員選拔制度的重要補充九品中正制魏晉。
南北朝背景東漢末年政治與社會秩序大亂,豪強大族控制地方選人權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內容在各州、郡設置____、____,中正根據家世、道德和才能評定州、郡士人的資品,分為九等,寫出評語。獲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內容在各州、郡設置____、____,中正根據家世、道德和才能評定州、郡士人的資品,分為九等,寫出評語。獲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評價將選官權收歸中央,加強了____。但后來逐漸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評價將選官權收歸中央,加強了____。但后來逐漸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10、民族交融往往通過戰爭;和親、改革與管理、經濟交往等方式實現。按照這種分類;與下列事件對應,填寫在答題紙上(填寫序號和文字)。
①征伐匈奴②設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
④文成公主進藏⑤建立榷場⑥設宣政院。
。民族交融的方式事件戰爭
和親
改革與管理
經濟交往
11、中國古代的賦役制度。秦漢時期田賦秦朝“收泰半之賦”;漢高祖實行十五稅一的稅率,漢景帝改為三十稅一人頭稅秦朝的主要有口賦。漢朝的分口賦、算賦。漢朝還征收________稅秦朝的主要有口賦。漢朝的分口賦、算賦。漢朝還征收________稅徭役秦漢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種秦漢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種隋唐時期隋朝主要向民眾征收租調役唐朝實行________制,租、調之外的役,用“庸”代替唐朝實行________制,租、調之外的役,用“庸”代替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畝征收地稅,按人丁、資產征收戶稅,分夏、秋兩次征收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畝征收地稅,按人丁、資產征收戶稅,分夏、秋兩次征收宋朝征收兩稅,但________繁雜多變,往往超過正稅數倍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還經常再派發各種徭役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還經常再派發各種徭役王安石推行________王安石推行________元朝基本上沿襲唐朝的租庸調與兩稅法,分別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元朝在稅糧外又有“科差”明朝明初賦稅分夏稅、秋糧兩次征收。正統年間,江南部分稅糧折銀征收送赴北京,稱“________”明朝后期,張居正在全國推行________明朝后期,張居正在全國推行________清朝康熙帝規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帝實行“________”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約2000年的人頭稅徹底廢除,國家對百姓的人身束縛進一步減弱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約2000年的人頭稅徹底廢除,國家對百姓的人身束縛進一步減弱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2、魏晉時期開始實行租庸調制。A.正確B.錯誤13、開創郡縣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秦朝與元朝,行省制度的創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化,是中國省制的開端。A.正確B.錯誤14、布雷頓森林體系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世界金融貨幣秩序。A.正確B.錯誤15、中國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以建設和平的周邊環境。如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中國積極參與上海合作組織的活動,并發揮了主導作用。A.正確B.錯誤16、從租調制到租庸調制,保證了農民有充分的生產時間,有利于國家賦稅收入。A.正確B.錯誤17、地理環境并非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決定性因素。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題(共3題,共18分)18、材料:中國共產黨蘇區與邊區的政權建設。內容。
中華蘇維埃政權所建設的;是工人和農民的民主專政國家。蘇維埃政權是屬于工人;農民、紅色士兵及一切勞苦民眾的。在蘇維埃政權下,所有工人、農民紅色士兵及一切勞苦民眾都有權選派代表掌握政權的管理。只有軍閥、官僚、地主豪紳、資本家、富農及一切剝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沒有選舉代表參加政權和政治上自由的權利的。
本黨愿與各黨各派及一切群眾團體進行選舉聯盟;并在候選名單中確定共產黨員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黨各派及無黨無派人士均能參加邊區民意機關之活動與邊區行政之管理。在共產黨員被選為某一行政機關之主管人員時,應保證該機關之職員有三分之二為黨外人士充任,共產黨員應與這些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辦。
出處。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1934年)
《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1941年)
談談你對中國共產黨蘇區與邊區政權建設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觀點明確,論證充分,邏輯清晰。)19、中國古代民族關系材料一漢武帝時期新置郡、縣(部分)。設郡地區新置郡、縣河西走廊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遼東地區樂浪(朝鮮)、臨屯(朝鮮)等南越南海(廣州)、郁林(廣西)、交趾(越南)等東甌、閩越冶(福建)、回浦縣(浙江)西南汶山(四川)、武都(甘肅)、益州(云南)等海南珠崖、儋耳材料二唐代中原政權與周邊部族、政權關系。部族、政權重要事件突厥唐初,突厥頡利、突利可汗舉國南下,唐太宗親征。貞觀二年,突利可汗降,于邪州至靈州分突利故地置順、祐、化、益四州都督府;分頡利之地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回紇龍朔元年,回紇犯邊,唐破之于天山,設瀚海都護府。貞元三年,德宗以親女咸安公主妻回紇王西域貞觀十三年,唐軍入吐魯番,高昌亡,次年唐于其地設西州,置安西都護府吐蕃貞觀十二年,吐蕃攻吐谷渾,取青海西南地。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中宗景龍三年,金城公主入藏。“安史之亂”后,西域陷于吐蕃。建中四年,唐蕃清水會盟,盟文規定唐蕃界限云南756年,吐蕃、南詔聯兵入寇,據清溪關。唐德宗時出兵,敗蕃、詔聯盟,南詔臣于唐朝鮮半島貞觀年間,唐太宗親征高麗,高宗再征朝鮮半島,置安東都護府于平壤——以上材料均摘編自韓茂莉《中國歷代疆域變化及其地理基礎》
(1)依據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漢、唐時期對邊疆地區進行管轄的相同點。依據材料二,概括唐代中原政權在處理與周邊部族、政權關系時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或措施)。
(2)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漢、唐時期邊疆管理所帶來的歷史影響。2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屹立于世界東方。從此,中國徹底結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開了對外關系的新篇章。
(1)下表為新中國不同階段的外交成就;請將序號①;②、③、④分別填入表中相應位置。
。50年代。
日內瓦會議。
日內瓦會議。
70年代。
中美關系正常化。
中美關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中日建交。
改革開放后。
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
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
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
①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③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
④萬隆會議。
(2)下面是編輯中的“新中國外交”三張資料卡片。參照范例;從以上①一④中分別挑選一項,完成“50年代”和“70年代”的資料卡片。簡介限100字內。
改革開放后。
條目: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
簡介: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后;積極參加了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活動,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對世界和平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50年代。
條目:
簡介:
70年代。
條目:
簡介:評卷人得分五、論述題(共2題,共4分)21、英國文官制度的歷史;既是一部中外交流史,又是一部政治史。閱讀材料,回答。
材料中國的科舉制度早在16世紀就通過英文版的《大中華帝國史)一書被介到英國;從1570年到1870年關于中國科舉制的英文版論文和專著就有78種之多,在英文體《紳士雜志》,《倫雜志》《霧雜志》等紛紛刊載著關于中國科舉制的文章。19世紀,英國對中國問題的研究方興未艾。科舉制是一個熱點,英國學者如郭士立;麥都思、密邊樂在介解科舉制的同時,都強烈呼吁英國政府按科舉制原則對選官制度進行改革。密迪樂還運用竟爭性考試的辦法進行了對英駐廣州機構辦事員的錄用工作,這成為當時西方學習的典范。科舉制之所以受到英國人的推崇,是因為它適應了英國當時社會的需要,而英國現存的政黨分肥制使從事具體事務的文官也往往因議員或內成員的更替而更換1853年《關于建立常任英國文官制度的報告》為基礎、以1855年英國文官委員會主持普通文職文員公開竟爭性考試為雛形、以1870年樞密院令為標志的與科舉制形式非常相似的英國文官制度基本確立。
——編自劉海波《英國文官制度與科舉制的淵源)等(1)編寫一幕19世紀初期英國學者在議會宣傳改進選官制度的人物對話場景。(要求:先寫出對話主題;主題要緊扣英國當時政治或經濟領域的重大事件;對話內容要圍繞主題展開,觀點明確;對話過程完整,邏輯清晰。)
(2)結合英國文官制度的確立,說明英國文官制度的確立史就是中國科舉制度的“宣傳史”。22、中國使用貨幣的歷史悠久,形成了一部豐富多彩的貨幣發展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時期典型貨幣基本描述夏商周
在考古發掘中,夏商遺址出土了大量天然貝,貝作為貨幣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春秋戰國
青銅貨幣大量出現,貨幣形狀繁多,其中趙國布幣、齊國刀幣、秦國圓形方孔錢、楚國蟻鼻錢較著名。秦漢
秦始皇規定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圓形方孔的半兩錢;漢武帝廢除漢初郡國制幣權,由中央統一鑄五銖錢。唐
唐高祖下令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結束了秦漢以來以重量定名的錢幣體系,此后貨幣以通寶、元寶相稱。北宋
宋仁宗下令設益州交子務,由京朝官一二人擔任監官主持交子發行,并“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嚴格其印制過程,這便是我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官交子”。
根據材料,談談你對以上時期貨幣形制演變特點的理解。(要求:持論有據,論述充分,邏輯清晰。)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3題,共12分)23、新中國成立后;在外交領域取得重大成就,請回答:
(1)面對兩大陣營尖銳對立的形勢;新中國采取的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最能體現這一特點的方針是什么?
(2)20世紀50年代中期;新中國外交政策不斷走向成熟,其成熟的標志是什么?哪次會議表明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身份參加國際重要會議?
(3)20世紀70年代;新中國打開建國以來的外交僵局,說出70年代前期我國在外交領域取得的三項重大外交成就。
(4)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奉行的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體表現為什么政策?24、“美國費城州議會大廈東會議廳”,思考:在此地誕生了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文獻,它是什么?它有什么缺陷?是怎么解決的?25、P56左下角的“思考點”,思考: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設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什么作用和影響?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B【分析】【分析】
【詳解】
漢代酷吏因其敢于懲治違法的皇室宗親而得到皇帝的賞識,且不斷升遷。據此可知,漢代酷吏削弱了宗親貴族的影響,B項正確;懲治違法的皇室宗親,加強的是皇帝權威,不是政府權威,A項不選;材料沒有提及打擊諸侯勢力,C不選;酷吏實行嚴刑峻法,不是依法治國和法治,仍屬于人治,D項錯誤。2、B【分析】【分析】
【詳解】
依據材料,宗族可以可以越過官方的法庭和法律,逃避法律制裁,這有利于宗族勢力的擴張和發展,B項正確。材料的現象只是有利于宗族勢力的發展,宗族力量的發展對社會秩序的穩定是一把雙刃劍,排除C項;中國古代社會不是一個畸形的社會,排除D項。3、D【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晚清時期,清政府始終控制著封疆大吏以及軍政機構關鍵職位的任免權,同時有權決定中央與地方之間財政收入的再分配,這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延續了清王朝統治,D項正確;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不會推動中央權力的下移,排除A項;材料信息與領土完整無關,排除B項;清政府的這一做法不能體現加快中國現代化進程,排除C項。故選D項。4、D【分析】【詳解】
材料“今夏多罪,天命殛之”、“先王有服,恪謹天命”體現的是先秦時期統治者借助神權來強化王權統治的特征,D正確;先秦時期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A排除;分封制是在西周時期推行的,B排除;C是西周宗法制的特征,排除。故選D。5、C【分析】【詳解】
此題強調法律在財產繼承方面不再明確繼承對象的嫡庶之分,體現出清代嫡長子觀念的淡化,故C項正確;材料不涉及專制主義,故A項與題目無關,排除;材料無法體現近代化,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在家庭內部繼承中逐漸分化,與D項相反,故D項排除。6、B【分析】【詳解】
題干所示為聯合國的相關宣言,肯定了民族自決的合理性,要求國與國之間應該相互尊重領土完整,這有利于推動民族解放運動的開展,有利于新興力量的崛起,B項正確;題干不能說明民族意識“開始”覺醒,A項不符合題干主旨和史實,排除A項;題干不能說明兩大陣營瓦解加速,排除C項;第三世界興起的標志是1961年不結盟運動的出現,排除D項。故選B項。二、填空題(共5題,共10分)7、略
【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初年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國并行制;推行郡國并行制,使中央集權受到威脅,最終引發了七國之亂;后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強化了中央集權;唐朝時期州的行政權力萎縮,監察區“道”逐漸演變為行政區,權力擴大。【解析】郡國并行制推行郡國并行制,使中央集權受到威脅“推恩令”中央集權得到加強逐漸演變為行政區,權力擴大。8、略
【分析】【詳解】
(1)一;貴族政治指的是先秦時期的政治體制;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夏商周的制度都具有“家國一體”特點,所以1)應填E;二、根據材料中的皇權加強、地方管理由中央垂直管理等可知,這里強調的是中央集權,所以二出應填C;且2)處應填A;三、標題是選官制度的演變,而中國的選官制度的標準經歷了從血緣到德才、門第和才學的演變,且不斷制度化,所以1)處應填B;四、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在封建社會初期往往由官員兼任,隨著歷史發展,后來設立專門機構進行監察,所以1)處應填D。
(2)根據材料可知,“秦代行政圖“,反映的是秦代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與君主專制下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有關,故B項正確;“清掣簽金瓶”反映的是清朝利用民族政策加強中央集權,與君主專制下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有關,故C項正確;都護府是漢、唐時期中原王朝為監護邊境各族而設置的軍事機構,有利于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故E項正確;“清民間匾額”反映的是科舉制的發展,與君主專制下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無關,故A項錯誤;西周著作反映的是西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歷史,當時還未產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故D項錯誤。【解析】(1)一;1):E;二、C;2):A;三、1):B;四、1):D
(2)B、C、E9、略
【分析】【詳解】
①結合所學可知;西周至春秋實行官位世襲的制度,貴族世代壟斷高官;
②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為薦舉功勞制,即舉薦有才能的人為官,或依據軍功大小授予官職;
③結合所學可知;秦朝實行“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的官員選拔制度,即向官吏學習律令而為官;
④⑤結合所學可知;漢代實行察舉制,察舉指先考察而后推舉;
⑥⑦結合所學可知;察舉制分常科(歲舉)和特科(無固定時間)常科為歲舉,有人數規定,有具體標準,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體標準但無固定時間,如賢良方正、賢良文學、明經等;
⑧⑨結合所學可知;積功勞為官和征辟等也是兩漢官員選拔制度的重要補充;
⑩??結合所學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即在各州;郡設置資品、大中正,中正根據家世、道德和才能評定州、郡士人的資品,分為九等,寫出評語。獲得中正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結合所學可知,九品中正制將選官權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后來逐漸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解析】貴族軍功大小律令考察推舉常科特科功勞征辟資品大中正中正中央集權10、略
【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征伐匈奴屬于戰爭方式;文成公主進藏屬于和親方式;設河西四郡、孝文帝改革和設宣政院屬于改革與管理的方式;建立榷場屬于經濟交往的方式。【解析】戰爭:①征伐匈奴;和親:④文成公主進藏;改革與管理:②設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⑥設宣政院;經濟交往:⑤建立榷場。11、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朝的分口賦;算賦。漢朝還征收財產稅。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實行租庸調制,租;調之外的役,用“庸”代替。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80年,唐朝政府改行兩稅法,按田畝征收地稅,按人丁;資產征收戶稅,分夏、秋兩次征收。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征收兩稅,但附加稅繁雜多變,往往超過正稅數倍。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王安石推行募役法。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初賦稅分夏稅;秋糧兩次征收。正統年間,江南部分稅糧折銀征收送赴北京,稱“金花銀”。明朝后期,張居正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康熙帝規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帝實行“攤丁入畝”。【解析】財產租庸調兩稅法附加稅募役法金花銀一條鞭法攤丁入畝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2、B【分析】【詳解】
唐朝開始實行租庸調制,故題目錯誤。13、B【分析】【詳解】
郡縣制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并非秦朝開創,故該說法錯誤。14、A【分析】【詳解】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二戰后建立的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世界金融貨幣秩序。故正確。15、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黨全國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始實行改革開放,這就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為此,中國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以建設和平的周邊環境。如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中國積極參與上海合作組織的活動,并發揮了主導作用,所以材料說法正確。16、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租庸調制下規定輸庸代役,保障了農民有充分的生產時間,有利于國家賦稅收入。故題干表述正確。17、A【分析】【詳解】
自然環境對文明的產生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決定性因素。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決定性因素是海外貿易和工商業比較發達,所以該說法正確。四、材料分析題(共3題,共18分)1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沒有固定答案。根據材料時間及其時代特征分析兩個政權的特點,在此基礎上結合所學知識,從背景、內容、意義等方面進行闡述。最后,總結概括出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過程中政權建設的特點。即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過程中注重民主政權建設;中國共產黨根據革命形勢(或社會矛盾)的變化不斷調整方針政策,政權建設具有靈活性和創新性。【解析】理解: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獨立探索中國革命道路;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蘇區政權代表工農及勞苦民眾的利益,取消富農等階層人員的民主權利,具有革命色彩;蘇區政權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有益嘗試。
全面抗戰爆發后,國共兩黨重新合作;為適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以及鞏固抗日根據地的現實需要,陜甘寧邊區政府提出“三三制”原則,成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各階層廣泛參與的民主協商政權(或各階級聯合專政的政權);邊區的政權建設鞏固了根據地,廣泛調動了各階層的抗日積極性,有利于抗日戰爭的勝利,保障了根據地人民的民主權利,為此后政協制度的建立積累了經驗。
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過程中注重民主政權建設;中國共產黨根據革命形勢(或社會矛盾)的變化不斷調整方針政策,政權建設具有靈活性和創新性。19、略
【分析】【詳解】
(1)相同點:根據材料一“漢武帝時期新置郡;縣(部分)”“唐代中原政權與周邊部族、政權關系”和所學知識可知從在邊疆地區設置郡縣;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軍事征服;和親政策;實行羈縻政策等方面回答相同點。
措施:根據材料二“分頡利之地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置安西都護府”“置安東都護府于平壤”得出設立機構;唐太宗在東突厥舊地設置都督府,任命突厥貴族為都督或將軍來管理;唐太宗和武則天時期在西突厥地區分別設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可知,冊封首領,唐玄宗冊封鞠羯族粟末部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根據材料二“唐太宗親征”“唐破之于天山,設瀚海都護府”“唐軍入吐魯番,高昌亡”“唐德宗時出兵,敗蕃;詔聯盟,南詔臣于唐”“唐太宗親征高麗,高宗再征朝鮮半島”得出武力征服,唐朝初年,唐太宗大敗東突厥,俘獲頡利可汗,維護北部邊境安定。根據材料二“德宗以親女咸安公主妻回紇王”“文成公主入藏”得出,政治和親文成公主入藏。根據材料二“唐蕃清水會盟,盟文規定唐蕃界限”“詔聯盟,南詔臣于唐”得出,會盟通好,唐政府與吐蕃會盟鞏固了雙方友好關系,也符合當時雙方關系的實際。
(2)關于分析漢、唐時期邊疆管理所帶來的歷史影響,根據材料一、二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擴大了王朝統治的版圖,加強了中央王朝對各民族地區的管轄,漢族與邊疆民族的的交往空前頻繁,有利于統一民族國家的發展,有利于經濟文化往來,民族交融【解析】(1)相同點:在邊疆地區設置郡縣,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軍事征服;和親政策;實行羈縻政策。
措施:①設立機構:唐太宗在東突厥舊地設置都督府;任命突厥貴族為都督或將軍來管理;唐太宗和武則天時期在西突厥地區分別設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②冊封首領:唐玄宗冊封鞠羯族粟末部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③武力征服:唐朝初年,唐太宗大敗東突厥,俘獲頡利可汗,維護北部邊境安定。④政治和親:文成公主入藏。⑤會盟通好:唐政府與吐蕃會盟鞏固了雙方友好關系,也符合當時雙方關系的實際。
(2)擴大了王朝統治的版圖,加強了中央王朝對各民族地區的管轄,漢族與邊疆民族的的交往空前頻繁,有利于統一民族國家的發展,有利于經濟文化往來,民族交融。20、略
【分析】【詳解】
(1)結合所學知識;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屬于70年代的外交成就;1953年,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屬于50年代的外交成就;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如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等;1955年,周恩來參加萬隆會議,并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屬于50年代的外交成就。因此填入表中相應位置的是②④①③。
(2)開放性問題,如果選擇50年代的外交成就,那就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或萬隆會議,再結合這一外交成就的背景、概況和意義予以說明。如:萬隆會議。簡介:在亞非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形勢下,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會議取得圓滿成功。萬隆會議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聯系。會后,中國與更多的亞非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如果選擇70年代的外交成就,那就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再結合這一外交成就的背景、概況和意義予以說明。如: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簡介: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求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屆聯大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此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解析】(1)②④①③
(2)參考示例:50年代1
條目: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簡介:新中國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的民族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50年代2
條目:萬隆會議。
簡介:在亞非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形勢下;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會議取得圓滿成功。萬隆會議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聯系。會后,中國與更多的亞非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70年代。
條目: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簡介: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求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屆聯大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此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五、論述題(共2題,共4分)21、略
【分析】【詳解】
(1)場景:本題相對開放;需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及科舉制的特征進行分析即可,從1832年議會改革;責任內閣制的形成、科舉制的選拔方式及公平公正的特征等角度進行展開。
(2)說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關于說明可從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工業革命推動英國進行文官制度改革、英國民主政治的發展及科舉制的特征等角度展開分析即可。【解析】(1)示例主題:英國文官制度的建立必須借鑒科舉制度。
密迪樂:各位議員;我們必須改革我們的文官制度,現有文官制度不利于議會與內閣工作的正常運轉。
議員1:為什么這么說?
密迪樂:我舉兩個例子。一是1832年議會改革;因為議員成分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大量進入,必然需要更多懂經濟的事務官,只有通過考試才能選出人才;二是自1721年沃爾波爾組閣后,首相權力不斷擴大,而文官也隨著政黨的輪替而更替,影響了政府政策的執行。(舉出一例即可)
議員2:那該怎么改?
密迪樂:我建議學習中國的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有四大優勢:一是標準公開,可防止私下售官;二是方式獨特,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結果公正;三是過程嚴密,保證了公正公平;四是重視教育,有利于整個社會文化素質的提升。議員們:有道理。(紛紛鼓掌)
(“示例”僅作閱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
(2)示例說明:16世紀以來;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西歐各國的對外擴張,當時仍是世界大國與強國的中國成為西方國家了解和研究的重要對象,中國的科舉制等傳入西方。
19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不斷深入,啟蒙思想不斷宣傳,英國對國家政治發展的規范化;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同時由于傳統文官制度弊端不斷凸顯,英國更希望找到一種更加公平合理的文官制度。于是講究公平公正的科舉制得到更多的青睞,英國興起了科舉制度宣傳熱。
進入19世紀中期;隨著英國內閣制;政黨制和議會制度的發展,英國文官制度的改革日益切,同時英國對中國科舉制的宣傳與實踐更為充分,最終促成了英國科舉制——文官制度的確立。
(“示例”僅作閱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2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解答本題首先要根據材料總結出夏商周至北宋貨幣形制變化的基本特征。根據材料可知,貨幣經歷了貝→金屬貨幣→紙幣的演變歷程,體現出從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轉變的特征;根據材料“秦始皇規定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可知,由形制雜亂繁多向統一的貨幣形制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用設備在促進日用品行業產業升級中的作用考核試卷
- 街舞社團面試題及答案
- 假期規劃測試題及答案
- 酒量趣味測試題及答案
- 小學生的考試試題及答案
- 沙洲中學面試題及答案
- 導管室考試題及答案
- 浙江省金華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測試英語試卷
- 統一大市場的倉儲布局規劃
- 《 現代質量管理(第3版)》-04 服務質量管理
- 非歐幾何形體的曲率分析
- 2024年鄂爾多斯市中考英語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DL-T+5174-2020燃氣-蒸汽聯合循環電廠設計規范
- DL-T+961-2020電網調度規范用語
- 鋼琴調律合同模板
- 期末可愛思維導圖評語模板62個
-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噪聲及其控制技術
- 2023年版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 水利工程部分
- JBT 14857-2023 氧化鋁焙燒煙氣脫硝裝置 (正式版)
- 大數據技術與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
- 23《海底世界》 第二課時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