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專題訓練----多文本專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口以為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口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
不積蹉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鶯馬十駕,功在
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
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蹦而二整,非蛇繕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節選自《勸學》)
材料二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忌?惑而不
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
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責無賤,
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李氏子靖,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
道,作《師說》以貽之。
(節選自《師說》)
材料三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
弗奉,強而弟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
可謂善喻矣。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教其失者也。凡學之道,
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
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
現登木先其易煮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必解不魯聞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技鐘,叩之以小
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
也。
(節選自《禮記?學記》)
1.下列加點詞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是故君之所不用于其臣者二
A.其理中規B,不恥相師C.君子博學而目參省乎己D.吾從而師之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
B.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
C.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
D.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
3.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稱跨出一腳為“度”,跨出兩腳為“步”。
B.中國古代文章中沒有標點符號,誦讀時稱文句中停頓的地方為“句讀”。“句”是指一
句話中間短暫的停頓,“讀”是指一句話后面的停頓。
C.《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主要記載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
家的哲學、教育、政治、美學等思想,是斫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D.“四書五經”是"四書”與"五經"的合稱。"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勸學》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運用大量的比喻,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態度及學習方法等方面,深刻地論說了有關學習的問題。
B.在《師說》中,作者借為文送學生李蟠來抨擊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風氣,大力
宣揚從師的必要性和正確途徑,“師說”即“說從師的道理”。
C.《禮記?學記》提到了“教學相長”的觀點,學與教相互促進。通過習,豐富學識,促
進教學;在教學中,發現不足,又會促進自己深入學習。
D.《禮記?學記》將“善學者”與“不善學者”進行對比,強調了善學者借助師長的重要性:
以設喻的方式,強調善問者發問應先易后難,循序漸進。
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2)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腐之:不善學者,師勃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6.材料三中,作者善于運用比喻論證。他將善于提問比作什么?覺得怎樣才算善于提問?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題。
材料一s
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景公問孔子曰:“昔泰穆公國小處辟,其霸何也?“對日:“秦國
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段①爵之大夫起累縉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
雖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說。
(節選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注】①五歿:此指百里奚。段,羊皮。秦穆公用五張公羊皮把百里英從受國贖回。
材料二:
吾家在唐為輔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載令聞。念后世不可事偽國、茍富貴,以辱先
人,始棄官不仕。東彼渡江,夷于編氓。孝博行于家,當停著于鄉,家法凜然,久而弗改。
宋興,海內一統。陸氏乃與時俱興,百余年間文儒繼出,有公有野,子孫宦學相承,復為
宋世家,亦可謂盛矣!
然游于此切有懼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的,而敗于奢靡。游童子時,先君諄諄為官,
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終身未姜為越產;家人有少變其舊者,輒不怪;晚歸魯墟,舊廬
一椽不可加也。楚公山少時尤若貧,革帶敝,以繩續絕處。秦國夫人◎姜作新襦,積錢系月
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過涕不食。姑嫁石氏,歸寧,食有寵餅,電起辭謝日:“腎莖不
省是誰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嘆日:“吾家故時,數日乃啜羹,歲時或生日乃食籠餅,
若曾豈知耶?“是時楚公已貴顯,顧以啜羹食餅為泰,愀然嘆息如此。游生晚,所聞已略;
然少于游者,又將不聞。而舊俗方已大壞,厭黎芨,慕膏梁,往往更以上世之事為諱,使
不聞。此風放而不還,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淪于市井、降于皂隸者矣。復思如往時安樂耕
桑之業、終身無愧悔,可得耶?
嗚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為農,亦命也。若夫撓節以求貴,市道以營利,吾家
之所深恥。子孫戒之,尚無里厥初。
(節選自宋?陸游《放翁家訓?序》)
【注】①太傅:陸游的高祖。②楚公:陸游的祖父。③秦國夫人:陸游的祖母。
材料三:
出作入息,農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貿遷有無,商之治生也;膏油繼等,
古之治生也。然士為四民之首,尤當砥礪表率,效古人體天地、育萬物之志,今一生不能
治,何云大丈夫哉!
治生非必營營逐逐、妄取于人之謂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議、幽有鬼神,于心
不安,況其禍有不可勝言者矣,此豈善治生歟?
夫儉者,守案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養,一以節省為本,不可過多。寧使宓有贏余,
毋使倉有告匱。且奢侈之人,神氣必耗,欲念熾而意氣自滿,貧窮至而廉恥不顧。儉之不
可忽也若是夫!
(節選自宋?葉夢得《石林治生家訓要略》)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段爵之/大夫起累維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
政
B.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段/爵之大夫/起累繼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
政
C.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段爵之/大夫起累維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
政
D.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粉/爵之大夫/起景繼之中/與語三日/授之
以政
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漢時人常以公、卿、大夫等位第序官僚。其中,大夫地位在卿之下、士之上,它
和后來成為行醫者稱呼的“大夫”不是同一個概念。
B.“孝悌”“忠信〃,儒家德行內容。這些內容既是儒家倡導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國傳
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孝順父母。
C."先君〃指的是陸游的父親。“先”是對已經去世的人的尊稱,古人在稱呼前加“先”字,
以示對死者的尊重,如"先父”"先哲”等。
D.“昏耄”,亦作“昏髦”,意思是衰老,老邁,糊涂。“昏耄”一詞,與古人對年齡稱謂
的習慣有關,古人稱八九十歲為“耄耋”。
9.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尚賢是我國優良傳統。秦穆公知賢重用百里奚,稱霸諸侯的這一段歷史,表明賢才
是國家之重寶。
B.陸游借祖先的實例緬懷了舊時家風,針對當時有族人貪圖享樂的現象,表達了對家
風難繼的憂慮。
C.葉氏家訓一方面點出治生的手段,鼓勵子弟積極治生;另一方面又告誡族人治生不
得利己妨人。
D.陸氏家族與時俱興,文儒繼出是緣于堅守家風;葉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士農工商為榜
樣,各安其分.
10.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是時楚公已貴顯,顧以啜羹食餅為泰,愀然嘆息如此。
(2)非唯明有物議、幽有鬼神,于心不安,況其禍有不可勝言者矣。
11.請概括陸游、葉夢得二人對家風的要求有何異同。
答案
1、D例句:“臣”,把……看做臣子,名詞的意動用法。
A.“曲〃,彎曲程度,形容詞作名詞。
B.“恥%形容詞作動詞,意動用法,以......為恥。
C.“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D.“師”,把......當做老師,名詞的意動用法。
2.C本題中,“如攻堅木”,“攻堅木”為完整的動賓結構,“堅木”為〃攻”賓語,故中間不能斷
開,排除BD。
“不善問者反此”為主謂結構,“不善問者”與前文“善問者”為兩類不同的人,不能斷開,排除
Ao
本句譯為:善于提問的人,如同砍伐堅硬的大樹,先砍容易的地方,再砍伐枝干交接、紋
理糾結不順的地方,等到時間久了,問題就得到解決了,不善提問的人與此相反。
3.B”,句,是指一句話中間短暫的停頓.'速,是指一句話后面的停頓〃錯誤,一句話后面的停
頓為“句”,一句話中間短暫的停頓為〃讀”。
4.D”強調了善學者借助師長的重要性〃理解錯誤,原文中強調的是善學者“自我努力”的重要
性。
5.(1)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但能)向上吃塵埃和泥土,向下喝地下水,
是因為用心專一的原因。
(2)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輕松但功效加倍,學生從而認為老師有功勞;不善于學習的人,
老師勤苦但功效只有一半,學生從而埋怨老師。
6.將善于提問比作砍伐堅硬的大樹;認為應先解決簡單、容易的問題,再解決難的問題。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錠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卻比荽草的顏色還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卻比水還
英寒冷。木材筆直,合乎果錢,(如果)它把烤彎煨成車輪,(耶么)木材的彎度(就)合
乎圓的標準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便它成為這樣的。
所以木材經過崖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制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
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聰明多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兒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
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會達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
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
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
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
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靜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鍵的筋骨,卻能向上吃
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布。螃蟹有八只腳,兩只大爪子,(但是)
如果沒有蛇、罐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材料二:
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人不是一生
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困惑的
問題,就始終不能解開。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學習,
以他為老師;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學習,拜他為老
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還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就從師問道來
說,沒有貴和賤的區分,沒有長和幼的區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在的地方。
李家的孩子蟠,年齡十七,喜歡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遍地學習了,不受時俗的
拘束,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寫這卷《師說》來送給他。
材料三:
君子既懂得教育成功的原因,又懂得教育失敗的原因,然后才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
所以說老師的教學就是啟發開導,(對學生)引導而不強迫,勸勉而不強制,啟發而不把答
案直接告訴學生。(對學生)引導而不強迫,則(師生)關系融洽;勸勉而不強制,則平易
近人;啟發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則引人思考。能做到關系融洽、平易近人,并能引
人思考,可以說是做到了善于啟發開導讓人明白了。
學習的人有四種過失,施教的人必須要知道。人們在學習中,有的過失在于貪多,有
的過失在于學得少,有的過失在于輕視學問,有的過失在于淺嘗輒止。這四種過失,是(學
生)不同的心理狀態造成的。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才能挽救他們的過失。教育,就是發
揚學生的優點而糾正學生的過失。大凡學習,尊重教師是難以做到的。老師受到尊重,這
之后他所教授的道理才能受到尊崇,道理受到尊崇,這之后百姓才懂得以敬重的心態對待
學習。所以君王不以對待臣子的態度來對待臣子的情況有兩種:一是請臣子在祭祀中代表
死者受祭的時候,不把他當臣子對待;一是教師,不把他當臣子對待。根據大學的禮制,
老師即使被天子召見,也不必面北稱臣,以此來表示對教師的尊重。
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輕松而功效加倍,學生從而感激老師;不善于學習的人,老師勤
苦,但功效只有一半,學生從而埋怨老師。善于提問的人,如同砍伐堅硬的大樹,先砍容
易的地方,再砍伐枝干交接、紋理糾結不順的地方,等到時間久了,問題就得到解決了;
不*提問的人與此相反。作于對待提問的人,如同被撞的鐘一樣,用小力敲打,響聲就小,
用大力敲打,響聲就大,待祓撞的鐘從容不迫地回響,這樣之后鐘才會緩緩地響完它的余
音;不善于回答問題的人與此相反。以上這些,都是增進學問的方法。
7、D句意:秦國,國土雖然小,志向卻很大:地方雖偏僻,但施政卻很恰當。秦穆公啟用
用五張羊皮贖來的百里奚,授給他大夫的官爵,把他從拘禁中解救出來,與他一連談了三
天的話,隨后就把執政大權交給他。
“國雖小,,與“其志大,,是對稱結構,前后和中間均要斷開,排除AB。
“處雖辟,,與“行中正,,也是對稱結構,前后斷開:“身舉五歿”"爵之大夫”都是四字句,不能斷
開,排除C。
8.孝悌,指的是孝順父母”不正確。〃孝”是孝順父母,“悌”是敬愛兄長。
9.D"葉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土農工商為榜樣,各安其分”錯誤,原文”出作入息,農之治生也;
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貿遷有無,商之治生也;膏油繼唇,士之治生也。然士為四民之
首,尤當砥礪表率,效古人體天地、育萬物之志”,只是列舉了農工商士四種人的不同謀生
辦法,同時更強調要發揮“士”的表率作用,也就是說成為“圣賢”仍是葉氏對子弟的期望,因
此不是“以先祖中的土農工商為榜樣”。
10.(1)這時楚公已經顯貴了,卻還是以喝湯吃餅作為美食,像這樣憂愁嘆息。
(2)不但明里有他人非議,暗中有鬼神降罪,對于自己來說也心中不安,何況這災禍是不
能說得盡的。
11.兩人都認為要節儉,不能營營逐利。陸游側重有氣節,道義。葉夢得側重作世人治生
表率。
參考譯文:
材料一:
齊景公和晏嬰來到魯國,景公問孔子:“以前秦穆公國家小,地方又偏僻,他能夠稱
霸,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說:“秦國,國土雖然小,志向卻很大;地方雖偏僻,
但施政卻很恰當。秦穆公啟足用五張羊皮贖來的百里莫,授紿他大夫的官將,把他從拘禁
中解救出來,與他一連談了三天的話,隨后就把執政大權交給他。以此推斷,就是統治整
個天下也是可以的,他當個霸主還算是小的呢。”景公聽了很高興。
(節選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材料二:
我家在唐朝作過宰相的一共有六人,都廉潔正直、忠誠孝順,世代流傳下美好的名聲。
想到后世子孫不能夠侍奉偽朝,茍且地貪圖富貴,因而羞辱先生名聲,便棄官不入仕。向
東遷徙度過長江,淪為一般老百姓。孝順友愛的品行在家中推行,忠誠守信的名聲在鄉里
顯揚,家法令人敬畏,很久都沒有改變。宋朝興起后,天下一統,陸家于是與時代一道興
盛,此后百余年間,文豪名儒相繼出現,或位列三公,或官拜九卿,子孫也都致力于仕途
或潛心于治學,代代相承,從此,又成為宋朝世家大族,可以說是昌盛無比了。
然而我對于這種情況私下里仍有懼意,天下之事,常常在困頓貧乏中成功,而在杳侈
享受中失敗。我在童子時,先父曾諄諄教導說,太便出入朝廷四十多年,終身未曾積累更
多的財產;家人有稍微改變舊俗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版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學生輔導計劃
- 咨詢企業財務報銷制度及報銷流程
-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公共安全研修計劃
- 虛擬化安全意識培訓的沉浸式體驗設計-洞察及研究
- 學校保衛科校園防疫物資儲備計劃
- 幼兒園保育員幼兒心理培訓計劃
- 電力項目進度控制方案及措施
- 環保項目施工準備和資源配置計劃
- 高三數學第一輪復習沖刺計劃
- 廣東省廣州第七中學2025屆高二物理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酒店衛生管理自查報告和整改措施
- 安全教育培訓:實現安全文明施工
- 2025至2030分布式能源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規劃及有效策略與實施路徑評估報告
- 反邪教宣講課件
- 2025年全國統一高考英語Ⅰ卷(含答案)
-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課件-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統編版
- 中醫集市活動方案
- 2025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歷史試卷(含解析)
- 腫瘤隨訪登記培訓
- 勞動仲裁內部培訓
- 2025年云南普洱市墨江天下一雙文旅體育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