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華師大新版必修2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4年華師大新版必修2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4年華師大新版必修2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4年華師大新版必修2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4年華師大新版必修2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華師大新版必修2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603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在現代農業中,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取決于()A.農業技術條件B.市場C.交通D.勞動力成本2、從“投入-產出”的工業聯系來看,下列工廠宜靠近鋼鐵廠布局的是()A.電視機廠B.化纖廠C.機床廠D.罐頭廠3、對下列各地區環境問題敘述不正確的是A.西北草原退化B.東北平原土壤酸化C.華北平原土壤鹽漬化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4、吠畝法是我國最早出現的農業耕作方法,由吠(溝)和畝(壟)兩部分組成。該方法對土地的利用有“上田棄畝,下田棄吠”兩種方式。下圖示意“我國某地區的兩種吠畝法”。圖甲吠畝法與圖乙吠畝法各自的優勢分別是()

A.甲:抗風透光;乙:土壤水分充足B.甲:保溫通風;乙:晝夜溫差減小C.甲:抗旱保墑;乙:通風透光性好D.甲:排水防澇;乙:風力侵蝕降低5、廣西西林水牛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其個高體大,肢大肉多,皮厚汗腺不發達,高溫時需要浸水散熱。過去水牛被當作耕牛使用。西林水牛經歷了“役用→役肉兼用→乳肉兼用”的過程。完成西林水牛經歷了“役用→役肉兼用→乳肉兼用”過程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更加便利B.農業科技發展C.地方政策變化D.市場需求變化6、讀圖回答城市地面軌道交通對沿線房地產的正負影響分別是()

①提高沿線的房地產價值②降低市中心的房地產價值③造成交通擁擠④產生噪聲污染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7、高技術工業相對于傳統工業()A.增長速度慢B.更新換代周期長C.生產規模大D.研究開發費用高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8、交通線和場站等基礎設施,投資額度大,____時間長。經濟發展水平較落后的區域,資金緊張,交通線和場站建設相對落后,交通線和站點稀疏,質量較低;____的地區,交通線和站點密集,質量高。9、交通運輸需求與交通運輸布局的關系。

交通運輸需求量小,布局交通線標準較____、場站規模____;反之,布局交通線標準高、場站規模大。10、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____、產品、設備、勞動力等要素合理流動,實現____上的優化配置。11、我國可主張的管轄海域面積約____平方千米。12、我國把____與____確定為我國的兩大發展戰略,并制定了《_____》。13、環境管理對不同對象約束方向不同。對個人,建立________觀念;對企業,實行________;對政府,嚴格限制________,審查區域發展和政策的環境影響評價。14、讀某地區規劃示意圖;該地北部是山區,南部是平原瀕臨大海。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d城市坐落在_______(地貌名稱)上。修建b村鎮到d城的公路,較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填“bd”或“bced”)。原因是_______。

(2)山區的交通運輸方式以_______為主,計劃修建a村到b村鎮的交通線路,在①、②兩個線路方案,較為合理的是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選擇填空)。。A.線路①距離短,修建公路工程量小B.線路①路途短,經濟效益高C.線路②沿谷地修建,難度小,成本較低D.線路②工程量大,成本高(3)a與b兩地相比,更有可能發展為城市的是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5、影響高新技術產業布局的主導因素是科技___。A.正確B.錯誤16、一般來說,一個地區經濟越發達,環境人口容量越大。(_____)A.正確B.錯誤17、如果水資源分布均衡,則各地不會出現水資源緊張問題。(_____)A.正確B.錯誤18、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包括經濟、社會和文化可持續發展____A.正確B.錯誤19、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_____)A.正確B.錯誤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B【分析】【分析】

【詳解】

市場的需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作物類型;其需求量大小決定了農業作物生產的規模,B正確。農業技術條件;交通、勞動力成本等均會影響農業生產,但不是影響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主要因素,ACD錯誤。故選B。

【點睛】2、C【分析】【分析】

【詳解】

為一個工業企業提供原料;燃料、半成品、輔助材料的企業;以及加工它的產品的企業,都與之具有“投入一產出”的工業聯系。電視機廠、化纖廠、罐頭廠既不為鋼鐵廠提供原料,也不以鋼鐵廠的產品作為原料,不具有“投入一產出”的工業聯系,排除A、B、D;機床廠主要利用鋼鐵廠的鋼鐵產品而制造機床,具有“投入一產出”的工業聯系,宜靠近鋼鐵廠布局,從而降低運輸成本,C符合題意。故選C。

【點睛】3、B【分析】【詳解】

我國典型的荒漠化(草原退化)地區主要在西北(新疆、青海、內蒙古等)地區;我國典型的水土流失主要發生在黃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區、云貴高原、東北地區;我國典型的土壤鹽堿化地區主要有黃淮海平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等,我國土壤酸化嚴重的地區主要在南方的貴州、湖南、江西、廣東等省區(有色冶金工業發達,大量排放酸性氣體),滬寧杭、京津唐、遼中南工業基地(工礦企業、家庭爐灶、交通工具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大量排放酸性氣體),四川盆地(石化工業發達,盆地地形酸性氣體不易擴散)等地。東北平原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森林破壞、黑土肥力下降、濕地破壞等。B符合題意。4、C【分析】【詳解】

讀圖可知,圖甲吠畝法的特點是:在地勢高的田里,將作物種在溝里,而不種在壟上,這種吠畝法叫做“上田棄畝”,由于水往低處流,把農作物種在溝里,有利于對農作物抗旱保墑。圖乙為吠畝法的“下田棄吠”,主要是在地勢低的田里,將農作物種在壟上,而不種在溝內,即低田種壟不種溝,有利于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充分的通風透光,所以C正確。ABD錯誤。故選C。5、D【分析】【詳解】

過去水牛被當作耕牛使用;西林水牛經歷了“役用→役肉兼用→乳肉兼用”的過程,這個變化過程是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乳肉產品需求的增多,而且乳肉產品市場價格高,收益高。因此是市場需求變化的結果,D正確;與農業科技發展;地方政策和交通條件的變化關系不大,ABC錯誤。故選D。

【點睛】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分為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因素。自然條件包括:氣候(熱量,光照,降水,晝夜溫差)、水資源、地形、土壤;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需求,交通、國家政策,農業生產技術,勞動力。其中氣候因素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極大,各地區由于熱量、光照、水分條件的差異形成了農業生產極為明顯的地域性。市場的需求量影響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6、D【分析】【詳解】

城市地面軌道交通對沿線房地產的正影響是提供便捷的交通、提高沿線的房地產價值,①正確。負影響是產生噪聲污染,④正確。城市地面軌道交通不會降低市中心的房地產價值,不會造成交通擁擠,②③錯誤。D①④正確,ABC錯誤。故選D。7、D【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長速度快、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研究開發費用比例高;產品面向世界市場。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收回投資經濟較發達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低小1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資源空間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300萬12、略

【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我國的兩大發展戰略。屬于基礎題目。

【詳解】

我國的兩大發展戰略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我國是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

【點睛】【解析】可持續發展科教興國中國21世紀議程13、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環境管理對不同對象約束方向不同。對個人;建立綠色消費的觀念,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物等的排放;對企業,實行清潔生產要求,減少廢水;廢渣、廢氣等的排放,同時對廢棄物進行回收再利用,以實現清潔生產;對政府來說,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監督,嚴格限制企業和事業單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使企業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同時監督企業等單位對廢棄物進行處理后再排放,政府審查區域發展和政策的環境影響評價。

【點睛】【解析】綠色消費清潔生產;企業和事業單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14、略

【分析】【分析】

該題主要考查地形對聚落和交通線路的影響。

【詳解】

(1)d城市位于河流入海口處,地貌是三角洲;村鎮到城市間的公路增大客流量盡可能多經過村鎮,故“bced”方案較為合理。

(2)山區地形起伏大,修建公路成本最低,交通運輸方式以公路為主。a村到b村鎮的交通線路②沿谷地修建;難度小,成本較低,較為合理。

(3)b地位于河流交匯處,有公路經過,交通便利;同時b地位于平原地區,地形平坦,更可能發展成為城市。【解析】三角洲bced連接村鎮較多,運輸效益好公路②Cbb地位于平原地區,地形平坦,且有便利的交通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5、√【分析】【詳解】

決定高新技術產業布局的主導因素是知識和技術,所以本題的描述是正確的。16、√【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經濟與環境人口容量的關系。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資源、科技、經濟、地區開放程度以及文化生活消費水平等。一般來說,一個地區經濟越發達,環境人口容量越大。本題說法正確。17、×【分析】【詳解】

水資源緊張主要原因是水資源分布不均、人口、工農業需水量大,導致水資源供需矛盾凸出,從而因此水資源緊張。水資源分布均衡不能解決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