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民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571_第1頁
2024年人民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571_第2頁
2024年人民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571_第3頁
2024年人民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571_第4頁
2024年人民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57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人民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571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2015?福建廈門)《近代實業(yè)第一人》中說:“他最大的精神支撐是內心崇高的社會理想,是一個狀元告別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興國之夢。“他”·是()A.魏源B.張謇C.陳獨秀D.胡適2、就史料的真實性而言,下列哪一組更能直接反映當時的生活狀況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③3、“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理想。隋唐以后,他們實現(xiàn)這一理想的主要途徑是()A.投筆從戎,獲取軍功B.投靠名門大族C.參加科舉考試D.到各地講學,著書立說4、18、為了解決“斯大林模式”給蘇聯(lián)經濟造成的困難,從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到戈爾巴喬夫都進行了經濟改革,他們改革的共同點是A.優(yōu)先解決農業(yè)生產中的問題B.力圖緩解計劃經濟造成的弊端C.發(fā)展重工業(yè)以進行軍備競賽D.調整所有制結構發(fā)展個體經濟5、如圖反映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情況。“甲線段”所示時期的經濟高速增長,主要得益的經濟理論是()A.社會主義的高度計劃經濟B.自負盈虧的分配管理制度C.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D.和平與發(fā)展的世界形勢觀6、明治維新在促進日本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起到民重要作用.其重要措施有()

①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奴隸制②廢除農奴制,地主不得買賣農民(農奴)

③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發(fā)展近代工業(yè)④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9題,共18分)7、秦國商鞅變法時,在地方上推行了____制。8、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開始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下半葉動力設備蒸汽機內燃機、電動機主要發(fā)明哈格里夫斯發(fā)明珍妮紡紗機;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fā)明火車機車;美國人富爾頓發(fā)明汽船1885,卡爾?本茨創(chuàng)制首輛汽車;1903年,萊特兄弟發(fā)明飛機;愛迪生發(fā)明電燈等能源煤電力、石油特點從英國開始,然后其他國家陸續(xù)開始。許多發(fā)明大多由一些機械師發(fā)明,與科學聯(lián)系不緊密。幾乎同時在一些國家開始。許多發(fā)明與科學緊密聯(lián)系。以下結論是從上表材料中得出的;請在機讀卡相應位置涂“A”;違背了材料信息所表達的意思,請在機讀卡相應位置涂“B”;是材料信息沒有涉及的,請在機讀卡相應位置涂“C”。

(1)第一次工業(yè)革命首先在英國開始。____

(2)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期間汽車的發(fā)明使石油成為新的能源。____

(3)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最早發(fā)生在新興的棉紡織業(yè)。____

(4)兩次工業(yè)革命最顯著的特征都是發(fā)明與科學的有效結合。____

(5)兩次工業(yè)革命都極大的促進了人們出行方式的改變。____。9、根據提示寫出我國境內的原始居民。

生活在周口店一帶,會使用天然火--____;

能夠種植水稻,居住在干欄式的房屋里--____;

能夠種植粟,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____。10、文物是形象的歷史。請根據下列的圖片中的文物;結合你所學的史實,說一說在圖片上你所能獲得的歷史信息有哪些?

(1)圖一:____

(2)圖二:____

(3)圖三:____。11、構建知識結構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項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學根據14世紀-19世紀上半期西方世界所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所做的有關西方近代化歷程的示意圖;請你幫助他完成未填寫的內容。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12、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我國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判斷:____改正:____。13、請根據以下材料;回答問題,共。

材料一如圖1所示。

(1)材料一中圖(A)的人物是____,他的突出成就把人類帶入____時代。

(2)材料一中圖(B)和圖(C)分別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這些交通工具分別采用什么動力裝置?這些動力裝置推動了哪些能源工業(yè)的發(fā)展?

材料二:如圖2所示。

(3)材料二的圖片展示的是第幾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其中是信息時代標志的是哪一幅?(注:寫出字母即可)

材料三:科學技術成果的商品化周期19世紀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為3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縮短為7年,20世紀70年代以后只需3至5年。西方國家工業(yè)生產的年平均增長率,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為1.7%,在1950年--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長的因素中,科技進步的因素在19世紀70年代約占60%,20世紀80年代達到80%。

(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歸納這次革命的特點。

材料四:1955年8月末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是由于汽車排放的廢氣在陽光照射下發(fā)生光化學反應;生成煙霧,損害動植物,使400老人因此而死亡。科技可以帶來戰(zhàn)爭的勝利,影響著戰(zhàn)爭的勝負,但是它卻加劇了戰(zhàn)爭的慘烈。如海灣戰(zhàn)爭是近20年最為殘酷的戰(zhàn)爭,伊拉克竟成為先進武器的試靶場,什么愛國者導彈;戰(zhàn)斧式巡航導彈等先進武器大施淫威,在伊拉克至少有50萬無辜平民喪身。但上帝公正的是,大獲全勝的英美兩國士兵都先后出現(xiàn)了“海灣戰(zhàn)爭綜合癥”、“長期性疲勞”、記憶力喪失、癌癥等怪癥,并且許多士兵的嬰兒成為怪胎。

(5)根據材料二、三、四,結合我國當前的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談談這次科技革命給我們的啟示。14、工業(yè)文明的足跡。

工業(yè)革命以后;人類進入工業(yè)文明時代.

(1)工業(yè)革命中;科學技術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以下是工業(yè)革命的知識結構簡圖,填充其中空缺的內容.

⑥____⑦____

(2)新航路開辟以來;世界面貌經歷了開始走向整體;整體世界最終形成和“地球村”三個發(fā)展階段.如果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那么,工業(yè)革命又對世界面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科技進步;思想突破、制度創(chuàng)新都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推動力量.請任選兩個方面;仿照下面的樣子各舉一例,說明這一結論.(注意史實與影響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

科技進步:如;格拉姆發(fā)明電動機(史實),推動工業(yè)革命進入新階段(影響)

⑧____

思想突破:如;伏爾泰提出“天賦人權”(史實),為法國大革命作了輿論準備(影響)

⑨____

制度創(chuàng)新:如“一國兩制”偉大構想提出(史實);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影響)

⑩____.15、下圖作品的名稱是____。

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6、有史學家認為:“孔子的學說在生前并沒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說貫徹了.公元前2世紀,孔子的學說被宣布為國家的官方教義或官方信仰.”這一改變是從唐太宗開始的.____.(判斷對錯)17、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fā)現(xiàn)電磁感應原理,為人類利用電能提供了科學依據.電能的開發(fā)利用充分說明科學技術在社會發(fā)展中的巨大作用.____(判斷對錯).18、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進行經濟建設,走了不少彎路。()19、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的革命,并由此打開了原子時代的大門。____(判斷對錯)20、一戰(zhàn)是帝國主義戰(zhàn)爭,最終以協(xié)約國的失敗而告終,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____(判斷對錯)21、19世紀80年代,中俄簽訂條約,中國收回伊犁,但俄國割占了中國東北的一塊領土,并索取大量賠款。____(判斷對錯)22、小紅問:“小明;你最喜歡哪個三國人物?”

小明答:“我最喜歡曹操!”____。23、1878年,左宗棠通過“先北后南,緩進急戰(zhàn)”的策略,收復新疆全境,新疆終于重新回到祖國懷抱。____(判斷對錯)24、秦始皇為了安定北邊,維護國家統(tǒng)一,他派蒙恬在北方興修了靈渠。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列舉題(共2題,共12分)25、(1).根據提示,寫出相關的歷史信息。①____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勝利。②____的完成,標志著在我國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廢除。③____的組建和發(fā)展,標志著人民解放軍現(xiàn)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2).根據提示,寫出下列有關的會議名稱。①制定施政方針《共同綱領》,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充分準備的會議是____②正確分析了新中國成立后的國內主要矛盾,為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的是____③我國走向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的會議是____④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科學稱謂,系統(tǒng)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問題的是____(3).根據提示,寫出下列描述的“他”①“他”于公元前18世紀統(tǒng)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____;②“他”建立了羅馬帝國并成為元首____;③“他”被譽為古代希臘的“悲劇之父”____;④“他”把自己在中國的經歷和見聞口述成書____。26、【題文】列舉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2分,共4分。)

(1)舉出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兩項成果。

(2)列舉19世紀反抗殖民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領導人。評卷人得分五、其他(共5題,共40分)27、【題文】(9分)閱讀下列反映國際格局演變的相關材料;然后回答問題。

材料一。

巴黎和會“三巨頭”華盛頓會議。

材料二:“美國在世界上處于領導地位。凱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侖或其他任何一個偉大的領袖所擔負的責任;都不能同美國總統(tǒng)今天所擔負的責任相比擬。”

――1945年4月16日杜魯門總統(tǒng)的談話。

材料三:“世界新秩序有很多權力中心;每一個都獨立活動。美國僅僅是一個大國,還有可與美國匹敵的其他國家,如日本;歐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這樣,再過幾年還有中國,以及前蘇聯(lián)中的某些國家。”――1993年亨利·基辛格的談話。

請回答:

(1)通過材料一中兩次會議的召開;形成了怎樣的國際關系格局?(2分)

(2)材料二中拿破侖被稱為“偉大的領袖”;請結合所學知識舉一例說明。(2分)杜魯門的這段談話表明了美國有何企圖?(2分)

(3)根據材料三說明當今世界格局呈現(xiàn)出怎樣的發(fā)展趨勢?(1分)請簡述中國在當前世界格局中所處的地位。(2分)28、【題文】請仔細閱讀下列圖片;回答問題:計6分。

⑴寫出以上圖片中圖B;圖C各自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名稱以及共同作用。(3分)

⑵簡要敘述圖A中為解放農奴采取的措施。(任寫一點即可)(1分)

⑶圖B中日本使團訪問歐美國家的目的是什么?(1分)

⑷圖C中審閱的文件在當時有什么影響?(1分)29、【題文】近代以來;重視法制建設成為世界歷史發(fā)展的重要潮流,以下幾段文字選自近代幾部法令,閱讀后請回答問題:

材料一: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zhí)行;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征稅;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議會必須定期召開;議員的選舉不受國王的干涉。

材料二:人們生來是自由的;在權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壓迫是天賦的權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材料三:“我們以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義和權力;謹莊嚴宣告:這些聯(lián)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它們解除對于英王的一切隸屬關系。而且它們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lián)系也應從此完全廢止。”

材料四:憲法規(guī)定:這個國家是一個聯(lián)邦國家;實行總統(tǒng)制,總統(tǒng)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

材料五:這部法令是法國的;第一編是人法,第二編是物法,第三編是關于取得所有權的各種方法。這部法令是資產階級的第一部民法典,它對后來很多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產生了很大影響。很多國家在制定本國的民法典時是以這部法典為藍本或是作參考。

請回答:

⑴材料一這個法令使該國確立了什么政治體制?實行這一體制的國家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有很多;請你再舉出一個例子。(2分)

⑵材料二文獻出自哪國法令?為什么說它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2分)

⑶材料三中“這些殖民地”指什么?(1分)

⑷材料四“憲法”是指什么?材料五誰統(tǒng)治法國時期制定的?(2分)

⑸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以上五則法令有何共同之處?(1分)30、【題文】近代以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不斷傳播,使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近代最早的資產階級思想解放潮流是什么?(2分)首先在哪一國家興起?(2分〕

(2)17一18世紀歐洲出現(xiàn)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什么?(2分)在這一運動影響下,18世紀后半期發(fā)生了哪兩次資產階級革命?(4分)31、【題文】閱讀下列相關圖片;回答問題:

(1)圖1中“引領時代”的歷史人物是誰?(1分)他“引領時代”的發(fā)明是什么?(1分)

(2)圖2中“汽車之父”贊譽的是哪位歷史人物?他在交通工具動力方面的發(fā)明是什么?(2分)

(3)圖3中“網絡長椅”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B【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閱讀分析能力;材料中的“他”指的是“狀元實業(yè)家”張謇,因為張謇是晚清狀元,他提出了“實業(yè)救國”的口號,并身體力行,主動放棄高官厚祿,毅然回鄉(xiāng)創(chuàng)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yè),被譽為“狀元實業(yè)家”,而魏源則是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并沒有創(chuàng)辦實業(yè),陳獨秀主要是打著“民主”“科學”的旗號,掀起新文化運動,后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任中央局書記,他也沒有創(chuàng)辦實業(yè),胡適也是新文化運動的發(fā)起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校長,他也沒有創(chuàng)辦過實業(yè)。故答案選B。

【點評】掌握張謇的有關史實。2、C【分析】本題考查的史料的價值。我們研究歷史的資料來源很多,如:歷史文物,歷史遺跡、遺址,文史書籍,傳說等,其中最有價值的是沒有經過加工處理的原始資料,可靠性強。考古發(fā)掘的遺址和實物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能直接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甲骨文和司母戊鼎是實物,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那直接反映商朝的社會生活。《清明上河圖》和《資治通鑒》是作者對的是社會狀況的描述,融入了作者的個人情感,屬于第二手資料。因此①③是正確的,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解析】【答案】C3、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科舉制相關知識。結合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知識分子、隋唐”可以判斷是科舉制度。隋文帝廢除了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隋煬帝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形成。科舉制,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讀書人可以自由報考,人才不斷更新,增加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讀書人可以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為士子創(chuàng)造了相對公平的競爭機會,激發(fā)了他們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chuàng)造精神。綜合分析,C符合題意。故選C。【解析】【答案】C4、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蘇聯(lián)二戰(zhàn)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魯曉夫上臺。他針對斯大林時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經濟;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變蘇聯(lián)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后,針對蘇聯(lián)經濟發(fā)展所面臨的停滯局面,進行改革,但由于改革措施不當,造成蘇聯(lián)的經濟增長速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下降,經濟改革受挫。總之,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到戈爾巴喬夫都進行了經濟改革力圖緩解計劃經濟造成的弊端,但最終都沒有脫離斯大林模式,導致蘇聯(lián)解體。故選B。

【解析】【答案】B5、C【分析】據“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可知;“甲線段”所示時期是1990--1995年,經濟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10月在北京舉行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此后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進入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新階段,促進了經濟的高速增長,所以C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C.

本題以“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為切入點;主要考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相關史實.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黨召開的重要會議的相關史實.【解析】C6、D【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維新.應重點掌握明治維新的內容.【解析】【解答】①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奴隸制是美國內戰(zhàn)期間頒布的.

②廢除農奴制;地主不得買賣農民(農奴)是俄國農奴制改革中的內容.

③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發(fā)展近代工業(yè)是日本明治維新在經濟上的措施.

④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是日本明治維新在政治上的措施.

③④符合題意.

故選D.二、填空題(共9題,共18分)7、縣【分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商鞅變法.【解析】【解答】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法令規(guī)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zhàn),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故答案為:

縣.8、ACCBC【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開始的國家.

(2)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相關知識.

(3)本題考查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相關知識.

(4)本題考查的是工業(yè)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知識.

(5)本題考查的是兩次工業(yè)革命在出行方面的成就.【解析】【解答】(1)依據所學知識;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最先開始于英國,開始的標志是18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fā)明了一種一次可以紡出多根紗線的珍妮紡紗機,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所以“第一次工業(yè)革命首先在英國開始”從上表材料中得出的.故涂A.

(2)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成就有“電燈”“電話”“內燃機”“汽車”“飛機”等;這些發(fā)明的出現(xiàn)與電力的廣泛應用與石油這種新能源的使用有關系.所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期間汽車的發(fā)明使石油成為新的能源”是材料信息沒有涉及的.故涂C.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工業(yè)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是從英國棉紡織業(yè)珍妮機的發(fā)明開始的.所以“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最早發(fā)生在新興的棉紡織業(yè)”材料信息沒有涉及的.故涂C.

(4)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fā)明都來源于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而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期間,自然科學的新發(fā)展,開始同工業(yè)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科學在推動生產力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它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所以“兩次工業(yè)革命最顯著的特征都是發(fā)明與科學的有效結合.”可以違背了材料信息所表達的意思.故涂B.

(5)兩次工業(yè)革命都極大的促進了人們出行方式的改變.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新式交通工具有蒸汽機車;汽船;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出現(xiàn)了汽車、飛機.它們都給人們出行帶來了方便.所以“兩次工業(yè)革命都極大的促進了人們出行方式的改變”是材料信息沒有涉及的.故涂C.

故答案為:

(1)A.

(2)C.

(3)C.

(4)B.

(5)C.9、北京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識點.

(2)本題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識點.

(3)本題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識點.【解析】【解答】(1)北京人生活于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使用打制石器,已懂得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

(2)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著干欄式房屋;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3)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已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故答案為:

(1)北京人.

(2)河姆渡原始居民.

(3)半坡原始居民.10、生活在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的云南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北京人使用打制的石器.山頂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用骨針縫制衣服,懂得愛美【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解析】【解答】(1)圖一為元謀人牙齒;表明生活在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的云南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會不會制造工具這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元謀人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粗糙石器表明他們已會制造工具.

(2)圖二為北京人的石器;這屬于非常粗糙的打制石器.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使用打制的石器,過群居生活,共同勞動(采集;狩獵)共同分享勞動成果.

(3)圖三為山頂洞人的裝飾品和骨針;這表明他們已經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三萬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頂洞穴里,他們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經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用骨針縫制衣服,懂得愛美和死后埋葬.他們生活的集體由血緣關系結合在一起──氏族.

故答案為:

(1)圖一:生活在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的云南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2)圖二:北京人使用打制的石器.

(3)圖三:山頂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用骨針縫制衣服,懂得愛美.11、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工業(yè)革命【分析】【分析】①本題考查文藝復興運動;要重點掌握文藝復興運動的作用;

②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新航路開辟;要重點掌握新航路開辟的作用;

③本題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要注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性質;

④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法國大革命;

⑤本題考查英國工業(yè)革命,要注意掌握英國工業(yè)革命的本質.【解析】【解答】①本題考查識圖能力;依據示意圖中思想文化和啟蒙運動判斷是文藝復興,因為文藝復興猛烈沖擊了封建神學,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取得了輝煌的成果,孕育了西歐近現(xiàn)代資產階級文化,為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思想文化條件.

②依據圖示信息“開始形成整體世界”判斷是新航路開辟;因為新航路的開辟,溝通了歐;亞、非、美四大洲,開始把世界聯(lián)結成一個整體,擴大了各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同時,也引發(fā)了西歐人殖民掠奪的狂潮.

③依據圖示信息“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獨立戰(zhàn)爭”;判斷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因為為限制王權,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一個新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政權在英國建立起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法國大革命是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階段.

④依據圖示信息“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獨立戰(zhàn)爭”;判斷可知,這是法國大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法國大革命是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階段.

⑤依據圖示“大機器生產”判斷是工業(yè)革命;因為工業(yè)革命的實質是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

故答案為:

①文藝復興.

②新航路開辟.

③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④法國大革命.

⑤工業(yè)革命.12、×將“土地公有制度”改成“農民土地私有制”【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1950至1952年進行的土地改革.【解析】【解答】1950-1952年底;我國進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guī)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農民土地所有制是土地的私有制,而不是土地的公有制.

故答案為:

×;將“土地公有制度”改成“農民土地私有制”.13、瓦特蒸汽【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相關知識.

(2)本題考查了火車和飛機的相關知識.

(3)本題考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關知識.

(4)本題考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5)本題是啟示類題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解答】(1)觀察圖(A)可知;圖中人物是瓦特,他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改良了蒸汽機,使其在工業(yè)生產中被廣泛應用,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

(2)觀察材料一圖片可知;圖(B)是火車,這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時期,由英國人史蒂芬孫發(fā)明的,火車是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蒸汽機的大量使用,推動了煤炭工業(yè)的發(fā)展.圖(C)是飛機,這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fā)明的.飛機是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內燃機的廣泛應用推動了石油工業(yè)的發(fā)展.

(3)觀察材料二圖片可知;圖A;圖D反映了人類在航天技術領域的成就、圖B是計算機、圖C是原子能,這些都屬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其中,圖B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它把人類帶入了“信息化時代”.

(4)由材料三“科學技術成果的商品化周期19世紀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為3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縮短為7年,20世紀70年代以后只需3至5年”可知,這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科學技術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技術轉化為產品和形成產業(yè)的周期大為縮短.由材料“在(經濟)增長的因素中,科技進步的因素在19世紀70年代約占60%,20世紀80年代達到80%.”可知,這反映了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發(fā)展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結合所學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相互轉化,在各領域間相互滲透.

(5)本題是啟示類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大力發(fā)展高新技術;科技也是把雙刃劍,也有嚴重的負面作用,在發(fā)展中要注意可持續(xù)發(fā)展,揚長避短.

故答案為:

(1)瓦特;蒸汽時代.

(2)圖(B):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蒸汽機,煤炭;圖(C):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內燃機,石油.

(3)第三次科技革命;B.

(4)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發(fā)展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學技術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技術轉化為產品和形成產業(yè)的周期大為縮短;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相互轉化,在各領域間相互滲透.

(5)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大力發(fā)展高新技術;科技也是把雙刃劍,也有嚴重的負面作用,在發(fā)展中要注意可持續(xù)發(fā)展,揚長避短.(言之有理即可)14、電燈英國愛迪生發(fā)明電燈,推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科學社會主義,指導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分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兩次工業(yè)革命的成就及影響.

(2)本題考查了工業(yè)革命對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

(3)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重要事件之間因果關系的掌握情況.【解析】【解答】(1)據所學知;美國著名發(fā)明家愛迪生被稱為“發(fā)明大王”,他最主要的發(fā)明就是電燈,給人類帶來了電的光明.英國是第一個進行工業(yè)革命的國家,同時也是第一個完成工業(yè)革命的國家,1840年前后,英國就率先完成了工業(yè)革命,成為第一個工業(yè)化國家.

(2)據所學知;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伴隨著西方國家在世界范圍內搶占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伴隨著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的過渡,它們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整個世界都納入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之內,世界市場(整體世界)最終形成.

(3)在科技進步方面;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成功,把人類帶入“蒸汽時代”.愛迪生發(fā)明電燈,推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在思想突破方面,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科學社會主義,指導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孫中山創(chuàng)立三民主義指導辛亥革命取得了階段成功,推翻了清政府.在制度創(chuàng)新方面,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蘇俄實施新經濟政策,國民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等.其他作答言之有理也可.

故答案為:

(1)⑥電燈;⑦英國.

(2)整體世界最終形成.

(3)科技進步:⑧愛迪生發(fā)明電燈,推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思想突破:⑨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科學社會主義,指導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制度創(chuàng)新:⑩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15、《向日葵》【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美術畫家的準確識記。結合圖片;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圖中作品的名稱是畫家梵高的《向日葵》。

【點評】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世界的文化杰作·美術名家。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6、×【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措施.【解析】【解答】西漢漢武帝時;采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使儒家學說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故題干的說法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17、√【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應重點掌握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重要發(fā)明.【解析】【解答】法拉第;世界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發(fā)明家即發(fā)電機和電動機的發(fā)明者.1831法拉第發(fā)現(xiàn)第一塊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一般認為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是他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

故答案為:

√.18、√【分析】【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匈牙利的改革史實的識記。依據人教初史九年級下冊第11課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第一子目匈牙利的改革中的內容:“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一些歐洲和亞洲國家相繼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由一國擴大為十幾個國家。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進行經濟建設,走了不少彎路。”可知,題目表述是正確的。考點:匈牙利的改革【解析】【答案】正確19、√【分析】【分析】本題考查愛因斯坦.【解析】【解答】愛因斯坦的主要貢獻是提出相對論;相對論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為原子彈的發(fā)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由此打開原子時代的大門.相對論還揭示了空間;時間的辯證關系,加深了人們對物質運動的認識,在科學、哲學上都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故答案為:√.20、×【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知識點.【解析】【解答】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一場帝國主義戰(zhàn)爭;最終以協(xié)約國的勝利,同盟國的失敗而結束.一戰(zhàn)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故答案為:

×.21、×【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俄國侵華的史實.【解析】【解答】19世紀80年代;中俄簽訂《中俄改定條約》,中國收回伊犁,但俄國割占了中國西部的一塊領土,并索取大量賠款.

故答案為:×.22、×【分析】【分析】解答本題從“三國人物”切入,結合所學三國時期有關知識進行思考,三國時期代表人物有:諸葛亮、劉備、陸遜、孫權、司馬懿、曹丕等等.【解析】【解答】三國時期開始于220年.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進入三國時期.當時曹操已經去世,他是東漢末年人,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故答案為:

×.23、×【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左宗棠收復新疆的知識點.【解析】【解答】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率兵進軍新疆,討伐阿古柏,1876年,左宗棠率兵進入新疆,清軍采取“緩進急戰(zhàn)”的戰(zhàn)術,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廣大地區(qū),在左宗棠的武力震懾下,1881年,中俄兩國簽訂條約,中國收回伊犁.根據左宗棠的建議,清政府1884年在新疆設立行省.

故答案為:×.24、×【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秦朝修建的長城.【解析】【解答】秦始皇為了抵御匈奴的進攻;安定北邊,維護國家統(tǒng)一,他派蒙恬在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城防,蜿蜒萬余里的萬里長城,不是靈渠.

故答案為:×.四、列舉題(共2題,共12分)25、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新中國的成立、土地改革和我國的國防成就的相關知識點。①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至此結束,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勝利。故填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②新中國成立以后所進行的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生產力,為工業(yè)的發(fā)展準備了條件。故填土地改革。③人民解放軍導彈部隊的組建和發(fā)展,標志著人民解放軍現(xiàn)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故填人民解放軍導彈部隊。(2)本題主要考查了我國重要會議的相關內容。①1949年9月,召開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通過了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簡稱《共同綱領》,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充分準備。故填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②中共“八大”為我國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八大”做出正確決策的基礎是對國內主要矛盾的分析,成為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故填中共八大。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我國從此走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故填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④中共十五大以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21世紀為主題,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科學稱謂,并把這一理論作為指引黨繼續(xù)前進的旗幟。故填中共十五大。(3)本題主要考查了世界古代重要人物的相關史實。①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tǒng)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故填漢謨拉比。②公元前27年,屋大維實行元首制,獨攬政治、軍事、司法、宗教大權,統(tǒng)治羅馬長達四十年以上。成為羅馬帝國的創(chuàng)始人,故填屋大維。③埃斯庫羅斯,公元前525年出生于希臘阿提卡的埃琉西斯。他是古希臘悲劇詩人,與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一起被稱為是古希臘最偉大的悲劇作家,有“悲劇之父”、“有強烈傾向的詩人”的美譽。代表作有《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等,故填埃斯庫羅斯。④馬可·波羅,13世紀來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途經中東,歷時四年多到達蒙古帝國。他在中國游歷了17年,曾訪問當時中國的許多古城,到過西南部的云南和東南地區(qū)。口述下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對以后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故填馬可·波羅。【解析】(1)①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②土地改革;③人民解放軍導彈部隊.(2)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②中共八大;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④中共十五大。(3)①漢謨拉比;②屋大維;③埃斯庫羅斯;④馬可·波羅。26、略

【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了學生的識記能力。第(1)題列舉工業(yè)革命中的重大發(fā)明或創(chuàng)造即可;可以從棉紡織業(yè);動力、交通工具方面列舉;第(2)題列舉亞洲印度民族大起義中的領導人和拉丁美洲領導民族獨立的領導人即可。

考點: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歷史上冊·步入近代·“蒸汽時代”的到來;人教版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