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銀行風險管理與應急預案TOC\o"1-2"\h\u23160第1章風險管理概述 3258091.1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3309381.2風險管理的基本框架 414838第2章風險識別與評估 4316602.1風險識別方法 4290202.1.1文獻綜述法 4168992.1.2專家訪談法 5215932.1.3問卷調查法 510662.1.4案例分析法 595122.1.5流程分析法 5169032.2風險評估模型 5308032.2.1沃爾評分模型 5187942.2.2CreditRisk 5271702.2.3CreditMetrics 5154072.2.4壓力測試 563602.3風險分類與排序 6317722.3.1風險分類 6208722.3.2風險排序 621202第3章風險防范與控制 632583.1內部控制體系 677743.1.1組織架構 63323.1.2政策與制度 6202593.1.3風險識別與評估 618313.1.4風險報告與監控 6108013.1.5內部審計 742853.2風險防范策略 769893.2.1風險規避 7310923.2.2風險分散 7317903.2.3風險轉移 762443.2.4風險承受 788983.3風險控制措施 7169203.3.1限額管理 7221333.3.2風險評估與審批 7310203.3.3風險監測與預警 732793.3.4應急預案 7197083.3.5風險防范培訓與教育 84071第4章風險監測與報告 878794.1風險監測方法 813974.1.1日常監測 822904.1.2專項監測 8173014.1.3風險評估 8167164.1.4風險監測信息系統 821644.2風險報告制度 8221464.2.1報告頻率 852394.2.2報告內容 8271734.2.3報告流程 8252564.2.4報告使用 9214854.3風險預警與應對 9228824.3.1風險預警 9164244.3.2預警響應 9239604.3.3預警改進 9108604.3.4應急預案 917716第5章信用風險管理 9243245.1信用風險識別與評估 9187655.1.1風險識別 9165695.1.2風險評估 9244025.2信用風險防范與控制 10158395.2.1內部控制體系 10226245.2.2風險防范措施 10304165.3信用風險監測與報告 10246605.3.1風險監測 10269415.3.2風險報告 10599第6章市場風險管理 11202156.1市場風險類型及影響因素 11181746.1.1市場風險類型 1151566.1.2影響因素 11246266.2市場風險防范與控制 11102366.2.1風險防范策略 11147066.2.2風險控制措施 11175346.3市場風險監測與報告 11141446.3.1監測方法 11278386.3.2報告制度 1117016.3.3風險評估與改進 127870第7章操作風險管理 1297837.1操作風險識別與評估 12237907.1.1風險識別 12235687.1.2風險評估 1253187.2操作風險防范與控制 12103727.2.1風險防范 12212717.2.2風險控制 139367.3操作風險監測與報告 13317527.3.1風險監測 13255687.3.2風險報告 1311228第8章流動性風險管理 13158878.1流動性風險類型及影響因素 13202048.1.1流動性風險類型 13297328.1.2流動性風險影響因素 14129308.2流動性風險防范與控制 1433408.2.1資產負債管理 1475388.2.2流動性儲備管理 14105908.2.3業務管理 14139988.2.4風險控制制度 145698.3流動性風險監測與報告 14289538.3.1監測指標 14276848.3.2報告制度 14121438.3.3應急預案 1526107第9章應急預案制定與實施 15102399.1應急預案的編制 15154009.1.1編制原則 1539669.1.2編制程序 15191279.1.3預案內容 1528899.2應急預案的培訓與演練 15320139.2.1培訓 15119739.2.2演練 16246439.3應急預案的啟動與執行 1694139.3.1啟動條件 1614019.3.2啟動程序 16279359.3.3執行要求 167067第10章風險管理與應急演練評價與優化 16609410.1風險管理與應急演練評價方法 16932410.1.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62927910.1.2評價方法選擇 17175010.2評價結果分析與應用 1736910.2.1評價結果分析 17430410.2.2評價結果應用 181217910.3風險管理與應急預案優化策略 181980010.3.1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18916610.3.2優化應急預案 183054510.3.3提高風險應對能力 18141810.3.4提高應急演練效果 18第1章風險管理概述1.1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在現代金融體系中,銀行作為關鍵性金融機構,承擔著資金配置、支付結算、信用創造等重要職能。但是銀行業務的復雜性和外部環境的變動性使得銀行面臨眾多風險。因此,風險管理在銀行運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保障銀行資產安全。風險管理有助于識別、評估和控制潛在風險,保證銀行資產免受損失。(2)維護銀行經營穩定。通過風險管理,銀行可以降低經營不確定性,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3)提高銀行競爭力。有效的風險管理有助于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從而提升銀行市場競爭力。(4)履行社會責任。銀行風險管理有助于維護金融體系穩定,保護存款人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1.2風險管理的基本框架銀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風險識別。銀行應通過內部數據挖掘、外部信息收集等手段,全面識別各類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2)風險評估。銀行需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量化評估,確定風險等級和優先級,以便合理分配風險應對資源。(3)風險控制。銀行應采取有效措施,對風險進行控制。風險控制手段包括風險分散、風險對沖、風險轉移等。(4)風險監測。銀行需建立風險監測機制,對風險狀況進行持續跟蹤,以便及時發覺并應對風險變化。(5)風險報告與溝通。銀行應建立健全風險報告和溝通機制,保證風險管理信息在內部各部門之間、與外部監管機構之間傳遞暢通。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有機整合,銀行可以構建一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為實現穩健經營提供有力支持。第2章風險識別與評估2.1風險識別方法風險識別是銀行風險管理中的首要環節,對于有效預防和管理風險具有重要意義。本節主要介紹以下幾種風險識別方法:2.1.1文獻綜述法通過研究國內外銀行業風險管理的文獻資料,梳理各類風險的類型、特征及成因,為銀行風險識別提供理論依據。2.1.2專家訪談法邀請具有豐富風險管理經驗的專家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風險類型及應對措施,以充實和完善風險識別體系。2.1.3問卷調查法設計針對銀行內部員工、客戶及其他相關利益方的問卷,收集他們對潛在風險的認知和看法,為風險識別提供實證數據支持。2.1.4案例分析法分析國內外銀行業發生的風險事件案例,總結風險發生的規律和特點,為銀行風險識別提供經驗借鑒。2.1.5流程分析法通過對銀行業務流程的梳理和分析,識別可能存在的風險點,以便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2.2風險評估模型風險評估是通過對風險進行量化分析,為銀行制定風險管理策略提供依據。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風險評估模型:2.2.1沃爾評分模型沃爾評分模型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風險評估方法,通過構建風險指標體系,對銀行各項業務進行綜合評分,以判斷整體風險水平。2.2.2CreditRiskCreditRisk模型是一種基于概率的風險評估模型,通過計算預期損失和非預期損失,為銀行風險管理和資本充足性提供依據。2.2.3CreditMetricsCreditMetrics模型是一種基于信用風險的風險評估模型,通過衡量債務人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等指標,評估銀行的信用風險。2.2.4壓力測試壓力測試是一種模擬極端市場情況下銀行資產質量、盈利能力等指標變化的評估方法,以檢驗銀行風險承受能力。2.3風險分類與排序在對銀行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的基礎上,本節對風險進行分類與排序,以明確風險管理重點。2.3.1風險分類根據風險來源和性質,將銀行風險分為以下幾類:(1)信用風險:包括債務人違約風險、擔保風險、表外業務風險等。(2)市場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股票價格風險等。(3)操作風險:包括內部流程風險、人員風險、系統風險等。(4)流動性風險:包括資產流動性風險、負債流動性風險等。(5)合規風險:包括法律法規風險、監管風險等。2.3.2風險排序根據風險發生概率、影響程度、損失大小等因素,對各類風險進行排序,以便銀行在資源配置、風險管理策略制定等方面有所側重。第3章風險防范與控制3.1內部控制體系為了有效防范與控制銀行風險,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本節主要闡述以下五個方面:3.1.1組織架構建立合理的組織架構,明確各部門職責,形成相互制衡、協同合作的機制。保證各類風險在組織內部得到有效識別、評估、監控和應對。3.1.2政策與制度制定全面的風險管理政策和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信貸、投資、市場、流動性、操作、合規、信息科技等方面的風險管理規定,以保證銀行各項業務活動合規、穩健、高效。3.1.3風險識別與評估建立完善的風險識別與評估機制,對銀行各類業務活動進行風險評估,保證在風險發生前及時識別并采取相應措施。3.1.4風險報告與監控建立風險報告與監控體系,對風險狀況進行持續跟蹤、監測和分析,保證各類風險處于可控范圍內。3.1.5內部審計加強內部審計,評估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性,發覺潛在風險,提出改進措施,保證內控體系不斷完善。3.2風險防范策略針對不同類型的風險,本節闡述以下四種風險防范策略:3.2.1風險規避在識別潛在風險時,采取風險規避策略,避免參與可能引發重大損失的業務活動。3.2.2風險分散通過多元化業務、投資、客戶和地區布局,降低單一風險因素的影響,實現風險分散。3.2.3風險轉移利用保險、衍生品等金融工具,將部分風險轉移給第三方,降低銀行承擔風險的壓力。3.2.4風險承受在可控范圍內,合理承受一定風險,以實現業務發展和收益增長。3.3風險控制措施本節從以下五個方面闡述風險控制措施:3.3.1限額管理設定各類風險的限額,包括信用、市場、流動性、操作等風險限額,并對限額執行情況進行監控。3.3.2風險評估與審批對新增業務和項目進行風險評估,實行嚴格的審批流程,保證風險可控。3.3.3風險監測與預警建立風險監測與預警機制,對潛在風險進行及時預警,保證在風險發生前采取相應措施。3.3.4應急預案制定應急預案,針對不同類型的風險事件,明確應急處理流程和責任主體,保證在風險事件發生時迅速應對。3.3.5風險防范培訓與教育加強員工風險防范培訓與教育,提高員工風險意識,保證風險防范措施得到有效執行。第4章風險監測與報告4.1風險監測方法4.1.1日常監測銀行應建立健全日常風險監測機制,對各類風險指標進行定期監測,保證風險狀況得到有效控制。日常監測主要包括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以及風險偏好等維度的監測。4.1.2專項監測針對特定業務、產品或區域,銀行應開展專項風險監測,以識別潛在風險。專項監測包括但不限于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合規風險等。4.1.3風險評估銀行應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對風險狀況進行全面、深入的識別和分析。風險評估應涵蓋各類風險,結合定量和定性方法,以保證評估結果的準確性。4.1.4風險監測信息系統銀行應建立完善的風險監測信息系統,實現風險信息的實時收集、處理和分析,提高風險監測的效率和準確性。4.2風險報告制度4.2.1報告頻率銀行應根據風險狀況和業務特點,制定合理的風險報告頻率。風險報告分為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定期報告包括月報、季報、年報等。4.2.2報告內容風險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風險狀況概述、主要風險指標及變化趨勢、風險事件及應對措施、風險預警及建議等。4.2.3報告流程銀行應建立健全風險報告流程,明確報告的編制、審核、審批和分發等環節。風險報告應保證及時、準確、完整地反映風險狀況。4.2.4報告使用風險報告主要用于銀行內部風險管理、決策支持和外部監管報告。各級管理人員應充分利用風險報告,提高風險管理水平。4.3風險預警與應對4.3.1風險預警銀行應建立風險預警機制,通過設置預警指標、閾值和預警級別,對潛在風險進行早期識別。風險預警應涵蓋各類風險,保證及時發覺并采取應對措施。4.3.2預警響應一旦觸發風險預警,銀行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相應措施降低風險。預警響應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風險排查、業務調整、風險分散等。4.3.3預警改進銀行應定期對風險預警機制進行評估和改進,提高預警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預警改進包括優化預警指標、調整預警閾值、完善預警流程等。4.3.4應急預案銀行應制定應急預案,明確風險應對的組織架構、職責分工、應對措施等。應急預案應涵蓋各類風險,保證在風險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應對。第5章信用風險管理5.1信用風險識別與評估5.1.1風險識別本節主要對銀行信用業務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借款人信用狀況:評估借款人的還款能力、還款意愿及信用歷史;(2)擔保措施:分析擔保物的價值、流動性及擔保人的信用狀況;(3)行業風險:研究借款人所處行業的市場前景、政策環境及競爭態勢;(4)宏觀經濟風險:關注宏觀經濟波動、政策調整等因素對信用風險的影響;(5)法律風險:評估法律法規、合同條款等方面對信用風險的影響。5.1.2風險評估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信用風險進行評估:(1)定量評估:運用信用評分模型、財務分析等方法,對借款人的信用風險進行量化分析;(2)定性評估:結合借款人的經營狀況、管理水平、市場競爭地位等因素,對信用風險進行綜合判斷。5.2信用風險防范與控制5.2.1內部控制體系建立健全信用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體系,保證各項業務操作規范、合規:(1)制定明確的信貸政策和操作流程;(2)設立獨立的信貸審批和風險管理部門;(3)實施嚴格的信貸授權和責任追究制度;(4)加強內部審計和檢查,保證信貸業務合規。5.2.2風險防范措施采取以下措施降低信用風險:(1)分散貸款對象,降低單一借款人的風險暴露;(2)提高擔保要求,保證擔保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3)加強貸后管理,及時發覺并處理風險隱患;(4)與借款人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提高借款人的守信意識。5.3信用風險監測與報告5.3.1風險監測對信貸業務進行全面、動態的監測,保證及時發覺風險:(1)建立風險監測指標體系,包括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等;(2)定期對借款人進行貸后檢查,了解其經營狀況、財務狀況等;(3)關注行業風險、宏觀經濟風險等外部因素變化,分析其對信用風險的影響。5.3.2風險報告及時、準確地向上級管理層和相關部門報告信用風險情況:(1)定期編制信用風險報告,反映信貸業務的總體風險狀況;(2)對于重大風險事項,及時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3)根據監管要求,向監管部門報告信用風險相關信息。第6章市場風險管理6.1市場風險類型及影響因素6.1.1市場風險類型市場風險主要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股票價格風險和商品價格風險。各類市場風險相互關聯,共同影響銀行業務的穩定性和盈利性。6.1.2影響因素市場風險的影響因素包括宏觀經濟政策、市場供需關系、國際金融市場波動、突發事件等。投資者情緒、市場預期和風險偏好等心理因素也會對市場風險產生重要影響。6.2市場風險防范與控制6.2.1風險防范策略(1)分散投資:通過多元化資產配置,降低單一市場風險的影響;(2)對沖策略:利用金融衍生品等工具對市場風險進行對沖;(3)風險限額管理:設定市場風險限額,控制各類風險在可承受范圍內;(4)風險教育:加強員工風險意識培訓,提高風險防范能力。6.2.2風險控制措施(1)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保證各項業務活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監管要求;(2)風險定價:對市場風險進行合理定價,提高風險補償能力;(3)風險監測:定期對市場風險進行評估,及時發覺潛在風險;(4)風險應對:針對不同市場風險制定應急預案,保證在風險事件發生時迅速應對。6.3市場風險監測與報告6.3.1監測方法(1)風險指標監測:通過設置風險指標,實時監測市場風險狀況;(2)風險價值(VaR)監測:計算風險價值,評估市場風險承受能力;(3)壓力測試:模擬極端市場情況下,評估銀行承受市場風險的能力。6.3.2報告制度(1)定期報告:按照監管要求,定期向董事會、高級管理層和相關部門報告市場風險狀況;(2)臨時報告:在市場風險發生重大變化或突發事件時,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以便迅速采取應對措施;(3)內部報告:建立內部報告機制,保證市場風險信息在銀行內部充分溝通和共享。6.3.3風險評估與改進(1)定期進行市場風險評估:分析市場風險防范與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查找不足;(2)根據風險評估結果,調整風險防范策略和控制措施,不斷提高市場風險管理水平。第7章操作風險管理7.1操作風險識別與評估7.1.1風險識別本節主要闡述在銀行日常運營過程中,如何識別操作風險。操作風險主要包括內部流程、人員、系統及外部事件等方面。具體方法如下:(1)通過內部審計、風險管理、合規等部門收集操作風險信息;(2)運用風險清單、風險矩陣等工具,系統梳理業務流程中的潛在風險;(3)結合行業案例,分析本行可能面臨的操作風險。7.1.2風險評估本節主要介紹操作風險評估的方法和過程。具體內容包括:(1)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識別出的操作風險進行評估;(2)建立操作風險評估模型,對各類風險進行量化評分;(3)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確定風險等級,為風險防范與控制提供依據。7.2操作風險防范與控制7.2.1風險防范本節主要闡述銀行在操作風險防范方面的措施,包括:(1)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保證業務流程的合規性和有效性;(2)制定完善的操作規程,規范員工行為;(3)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風險意識和操作技能;(4)建立風險防范的激勵機制,鼓勵員工積極參與風險防范。7.2.2風險控制本節主要介紹操作風險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包括:(1)實施風險分類管理,針對不同風險等級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2)建立風險限額制度,對操作風險進行量化控制;(3)加強風險監測,及時發覺并糾正操作風險;(4)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對突發操作風險的能力。7.3操作風險監測與報告7.3.1風險監測本節主要闡述銀行在操作風險監測方面的措施,包括:(1)建立風險監測指標體系,實時監控操作風險狀況;(2)運用數據分析工具,對風險數據進行分析,發覺風險趨勢;(3)定期開展風險排查,保證風險控制措施的落實。7.3.2風險報告本節主要介紹操作風險報告的編制和報送流程,包括:(1)制定風險報告制度,明確報告內容、格式和報送時間;(2)定期向風險管理委員會、高級管理層等報送操作風險報告;(3)根據監管要求,及時向監管部門報送相關風險信息;(4)加強風險報告的跟蹤管理,保證風險應對措施的落實。第8章流動性風險管理8.1流動性風險類型及影響因素8.1.1流動性風險類型流動性風險是指銀行在短期內無法以合理成本獲取足夠的資金,以滿足其債務償還和業務發展需求的風險。流動性風險主要包括以下類型:(1)市場流動性風險:市場流動性不足導致的資產買賣困難,使銀行無法在預期時間內以合理價格完成交易。(2)資產流動性風險:銀行持有的資產不能在較短時間內變現,導致資金來源緊張。(3)負債流動性風險:銀行負債到期無法續期或提前贖回,導致銀行面臨償債壓力。(4)凈流動性風險:銀行資產與負債的流動性不匹配,導致流動性缺口。8.1.2流動性風險影響因素(1)外部因素:宏觀經濟環境、市場利率、貨幣政策、金融監管政策等。(2)內部因素:銀行資本充足程度、盈利能力、資產質量、業務結構、風險管理水平等。8.2流動性風險防范與控制8.2.1資產負債管理(1)匹配原則:通過優化資產和負債的期限結構,實現流動性風險的有效管理。(2)久期管理:降低資產和負債的久期缺口,減少利率變動對流動性的影響。8.2.2流動性儲備管理(1)保證流動性儲備充足,以滿足日常業務需求。(2)優化流動性儲備結構,提高流動性儲備的變現能力。8.2.3業務管理(1)限制單一客戶、單一行業、單一區域的貸款集中度。(2)控制表外業務規模,降低潛在的流動性風險。8.2.4風險控制制度(1)制定流動性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明確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目標和責任。(2)設立流動性風險管理部門,負責流動性風險的日常監控和報告。8.3流動性風險監測與報告8.3.1監測指標(1)流動性比率:如流動性覆蓋率、凈穩定資金比例等。(2)壓力測試:模擬極端市場情況下,銀行的流動性狀況。(3)融資成本:關注市場融資成本變化,評估銀行融資風險。8.3.2報告制度(1)定期報告:向高級管理層和董事會報告流動性風險狀況。(2)異常情況報告:發覺流動性風險問題時,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采取相應措施。8.3.3應急預案制定流動性風險應急預案,保證在面臨流動性風險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采取應對措施,降低流動性風險對銀行的影響。第9章應急預案制定與實施9.1應急預案的編制9.1.1編制原則應急預案的編制應遵循合法性、實用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保證預案內容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適應銀行風險管理的實際需求。9.1.2編制程序(1)成立應急預案編制小組;(2)收集相關資料,進行風險評估;(3)制定應急預案框架;(4)編寫應急預案;(5)組織專家評審;(6)修訂完善;(7)報批發布。9.1.3預案內容(1)總則:明確預案的目的、適用范圍、依據、基本原則等;(2)組織架構:設立應急領導機構、工作機構及職責;(3)預警與信息報告:明確預警機制、信息收集、處理和報告流程;(4)應急響應:制定應急響應程序、措施和分級響應標準;(5)后期處置:明確后期處置措施、恢復與重建等;(6)保障措施:包括人力、物力、財力、技術、培訓等方面的保障;(7)預案管理與更新:明確預案的管理、修訂、培訓、演練等要求。9.2應急預案的培訓與演練9.2.1培訓(1)制定培訓計劃;(2)組織針對性培訓;(3)評估培訓效果;(4)持續改進培訓內容和方法。9.2.2演練(1)制定演練計劃;(2)設計演練場景;(3)組織演練;(4)評估演練效果;(5)總結改進。9.3應急預案的啟動與執行9.3.1啟動條件當發生或可能發生突發事件,對銀行業務運營、資產安全、聲譽等造成影響時,應啟動應急預案。9.3.2啟動程序(1)確認突發事件;(2)評估影響程度;(3)報告應急領導機構;(4)發布啟動命令;(5)啟動應急響應措施。9.3.3執行要求(1)嚴格執行預案規定;(2)及時、準確、全面地報告信息;(3)保證應急資源充足;(4)加強協調配合;(5)及時調整應急措施。第10章風險管理與應急演練評價與優化10.1風險管理與應急演練評價方法10.1.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在本章節中,首先構建一套全面、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與應急演練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應涵蓋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應急演練等多個方面,具體包括以下指標:(1)風險識別指標:風險識別的全面性、準確性、及時性等。(2)風險評估指標:風險評估的科學性、合理性、動態調整等。(3)風險應對指標:風險應對措施的有效性、可行性、成本效益等。(4)應急演練指標:應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遼寧撫順東洲區七年級下冊5月期中考試數學試題
- 潔具生產能源審計對企業能效認證的影響考核試卷
- 糧食儲存通風設備批發商合作政策考核試卷
- 心理危機干預中的心理急救知識普及考核試卷
- 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性能評估考核試卷
- 勞務派遣服務中的企業戰略規劃與執行考核試卷
- 住宿救助機構的社會企業風險管理考核試卷
- 跑道擴建項目勘察成果與工程設計銜接研究考核試卷
- 農業資源環境保護政策與農村環境教育推廣考核試卷
- 金屬涂層技術考核試卷
- 2025年高考化學總復習試題分類訓練:硫及其化合物(解析卷)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八年級(下)期末英語試卷
- 濕疹護理課件教學課件
- 相關方需求和期望表
- 胃腸內鏡護士進修匯報
- 23J916-1 住宅排氣道(一)
- 生物基復合材料的LCA(生命周期評估)
- 【核心素養目標】人教版物理九年級 13.1分子熱運動 教案
- 第四課 拗音 課件初中日語人教版七年級第一冊
-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模擬試卷
- 甲乙方施工合同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