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化學總復習試題分類訓練:硫及其化合物(解析卷)_第1頁
2025年高考化學總復習試題分類訓練:硫及其化合物(解析卷)_第2頁
2025年高考化學總復習試題分類訓練:硫及其化合物(解析卷)_第3頁
2025年高考化學總復習試題分類訓練:硫及其化合物(解析卷)_第4頁
2025年高考化學總復習試題分類訓練:硫及其化合物(解析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26硫及其化合物

1.【2023年北京卷】蔗糖與濃硫酸發生作用的過程如圖所示。

下列關于該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過程①白色固體變黑,主要體現了濃硫酸的脫水性

B.過程②固體體積膨脹,與產生的大量氣體有關

C.過程中產生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體現了濃硫酸的酸性

D.過程中蔗糖分子發生了化學鍵的斷裂

【答案】C

【解析】A.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將有機物中的H原子和O原子按2:1的比例脫除,蔗糖中加入濃硫

酸,白色固體變黑,體現濃硫酸的脫水性,A項正確;B.濃硫酸脫水過程中釋放大量熱,此時發生

反應C+2H2so式濃性CO2T+2SO2T+2Hq,產生大量氣體,使固體體積膨脹,B項正確;C.結合

選項B可知,濃硫酸脫水過程中生成的SO?能使品紅溶液褪色,體現濃硫酸的強氧化性,C項錯誤;

D.該過程中,蔗糖發生化學反應,發生了化學鍵的斷裂,D項正確;故選C。

2.[2023年廣東卷】下列陳述I與陳述II均正確,且具有因果關系的是

選項陳述I陳述n

A將濃硫酸加入蔗糖中形成多孔炭濃硫酸具有氧化性和脫水性

B裝有NO2的密閉燒瓶冷卻后顏色變淺NO2轉化為N2O4的反應吸熱

C久置空氣中的漂白粉遇鹽酸產生C0?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C>3

D1mol-L」NaCl溶液導電性比同濃度醋酸強NaCI溶液的pH比醋酸的高

【答案】A

【解析】A.蔗糖在濃硫酸作用下形成多孔炭主要是蔗糖在濃硫酸作用下脫水,得到碳和濃硫酸反應生成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體現濃硫酸具有氧化性和脫水性,故A符合題意;B.裝有NO2的密閉燒

瓶冷卻后顏色變淺,降低溫度,平衡向生成N?。,方向移動,則NO。轉化為N?。4的反應為放熱,故B

不符合題意;C.久置空氣中的漂白粉遇鹽酸產生CO?是由于次氯酸鈣變質,次氯酸鈣和空氣中二氧

化碳、水反應生成碳酸鈣,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故C不符合題意;D.ImolzNaCl溶

液導電性比同濃度醋酸強,氯化鈉是強電解質,醋酸是弱電解質,導電性強弱與NaCI溶液的pH比醋

酸的高無關系,故D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答案為A。

3.(2021?北京真題)室溫下,1體積的水能溶解約40體積的SO2。用試管收集SO2后進行如下實驗。對實

驗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SO,

H、O

A.試管內液面上升,證明SO2與水發生了反應

B.試管中剩余少量氣體,是因為SO2的溶解已達飽和

C.取出試管中的溶液,立即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顯紅色,原因是:SO2+H2OUH2so3、

H2sO3UH++HSOZ、HSO-#H++SO;-

D.取出試管中溶液,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pH下降,是由于SO2揮發

【答案】C

【解析】A.由信息可知,SO2易溶于水,也能使液面上升,故A錯誤;B.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為可逆反

應,當反應達到限度后,二氧化硫的量不再減少,液面高度也無明顯變化,故B錯誤;C.滴入石蕊

試液,溶液變為紅色,說明溶液顯酸性,SO2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亞硫酸為弱酸,分步電離出氫離

子,故C正確;D.亞硫酸具有較強的還原性,易被氧化為硫酸,弱酸變強酸,也能使pH下降,故

D錯誤;故選C。

4.(2021?遼寧真題)含S元素的某鈉鹽a能發生如圖轉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①足量CL?-BaCL溶液、?一

、--------溶液b------------->沆淀c

鹽a溶液一|②稀鹽噂刺激性氣KMnCU溶七

味氣體d-------------------色褪去

A.a可能為正鹽,也可能為酸式鹽B.c為不溶于鹽酸的白色沉淀

C.d為含極性鍵的非極性分子D.反應②中還可能生成淡黃色沉淀

【答案】C

【解析】由題干信息可知,鹽a與足量的稀鹽酸產生刺激性氣味氣體d,d能使KMnCM溶液褪色,故d為

SO2,則鹽a為Na2sCh或者NaHSCh,也可能是Na2s2O3,鹽a與足量Cb反應后將生成SO:,與

BaCL溶液反應得到沉淀c,故c為BaSCM,據此分析解題。A.由分析可知,鹽a為Na2s。3或者

NaHSO3,也可能是Na2s2O3,故a可能為正鹽,也可能為酸式鹽,A正確;B.由分析可知,c為

BaSCU,故c為不溶于鹽酸的白色沉淀,B正確;C.由分析可知,d為SC)2,由S02易溶于水并根據

“相似相溶”原理可知,d是含有極性鍵的極性分子,C錯誤;D.由分析可知,鹽a為Na2s03或者

NaHS03,也可能是Na2s2O3,當Na2s2O3+2HCl=2NaCl+S|+SO2T+H2O,反應②中還可能生成淡黃色

沉淀,D正確;故答案為:C?

5.【2022年上海卷】制備二氧化硫并檢驗其性質,用銅和濃硫酸在試管中制得二氧化硫,先通到品紅溶

液中,然后通到新制氯水中,最后尾氣處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SO,是氧化產物B.品紅溶液褪色體現SO,的漂白性

C.新制氯水褪色體現so2的氧化性D.用飽和亞硫酸鈉溶液處理尾氣

【答案】B

【解析】A.用濃硫酸與銅反應制備SO2,發生反應Cu+2H2s濃):=CUSO4+SO2T+2H2O,SO?是

還原產物,A錯誤;B.SO,能與品紅結合生成不穩定的無色物質,從而使品紅溶液褪色,體現SO?的

漂白性,B正確;C.SO?與新制氯水發生反應CU+SO2+2Hq=2HCl+H2sO,使新制氯水褪色,體現

了SO。的還原性,C錯誤;D.S0,在飽和亞硫酸鈉溶液中溶解度很小,應選用氫氧化鈉溶液來處理尾

氣,D錯誤;故選B。

6.【2022年上海卷】下列關于硫酸工業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純氧中燃燒黃鐵礦B.在高壓條件下制SC>3

C.用98%濃硫酸吸收SO3D.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尾氣

【答案】C

【解析】A.硫酸的工業制備硫酸工業中,在沸騰爐中通入空氣煨燒黃鐵礦制備二氧化硫,A錯誤;

B.硫酸工業中催化氧化SO2制備SO3,在常壓條件下進行即可,因為該反應在常壓下的轉化率已經很

大,加壓雖然可以使轉化率增大,但同時對設備要求提高、經濟成本增大,B錯誤;C.采用98%的

濃硫酸吸收SO3,可避免產生大量酸霧降低吸收效率,C正確;D.硫酸工業產生的尾氣主要是SO-

工業上通常采用石灰乳進行吸收,澄清石灰水中Ca(OH)2濃度太低,不適合處理工業尾氣,D錯誤;

故選Co

7.【2022年江蘇卷】實驗室制取少量SO2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實驗裝置和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的是

C.用裝置丙吸收尾氣中的so,D.用干燥pH試紙檢驗so?水溶液的酸性

【答案】C

【解析】A.60%硫酸和NaHSO3(s)可發生反應:H2SO4+2NaHSO3=Na2SO4+2SO2T+2H2O,因此裝置甲可

以制取SO?氣體,A正確;B.氣體通入液體時“長進短處”,裝置乙可以制取SO2水溶液,B正確;

C.SO2不會與飽和NaHSCh溶液發生反應,因此裝置丙不能吸收尾氣中的SO?,C錯誤;D.SO?水

溶液顯酸性,可用干燥的pH試紙檢驗其酸性,D正確;答案選C。

8.[2022年廣東卷】若將銅絲插入熱濃硫酸中進行如圖(a~d均為浸有相應試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實驗,

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品紅濃NaOH

bd

ac

i紫色酸性安全

石蕊KMnO4氣球

A.Cu與濃硫酸反應,只體現H2sCt」的酸性

B.a處變紅,說明SO?是酸性氧化物

C.b或c處褪色,均說明SO2具有漂白性

D.試管底部出現白色固體,說明反應中無H?。生成

【答案】B

【解析】A.銅和濃硫酸反應過程中,生成CuSCU體現出濃硫酸的酸性,生成SO2體現出濃硫酸的強氧化

性,故A錯誤;B.a處的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其原因是SO2溶于水生成了酸,可說明SO2是酸性氧

化物,故B正確;C.b處品紅溶液褪色,其原因是SO2具有漂白性,而c處酸性高銃酸鉀溶液褪

色,其原因是SCh和KMnCU發生氧化還原反應,SCh體現出還原性,故C錯誤;D.實驗過程中試管

底部出現白色固體,根據元素守恒可知,其成分為無水CuSC)4,而非藍色的CUSO#5H2。,其原因是

濃硫酸體現出吸水性,將反應生成的H20吸收,故D錯誤;綜上所述,正確的是B項。

9.【2022年全國乙卷】某白色粉末樣品,可能含有Na2s0八Na2SO3,Na2s2O3和Na2c。?。取少量樣品

進行如下實驗:

①溶于水,得到無色透明溶液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溶液變渾濁,有刺激性氣體逸出。離心分離。

③?、诘纳蠈忧逡海蚱渲械渭覤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

該樣品中確定存在的是

A.Na2soQNa2S2O3B.Na2so3、Na2S2O3

C.Na2so4、Na2co3D.Na2so3、Na2CO3

【答案】A

【解析】由題意可知,①取少量樣品溶于水得到無色透明溶液,說明固體溶于水且相互之間能共存,②向

①的溶液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溶液變渾濁,有刺激性氣體放出,說明固體中存在Na2s2O3,發生反應

+

S2O;+2H=S;+H2O+SO2t,離心分離,③?、诘纳蠈忧逡?,向其中滴加BaCb溶液,有沉淀生成,則

沉淀為BaSCU,說明固體中存在Na2sO4,不能確定是否有Na2sCh和Na2cO3,Na2sO3與過量鹽酸反

應生成二氧化硫,Na2c03與過量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而這些現象可以被Na2s2。3與過量鹽酸反應

的現象覆蓋掉,綜上分析,該樣品中確定存在的是:Na2sCM、Na2s2O3,答案選A。

10.(2021.湖南真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糖類、蛋白質均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B.FeO粉末在空氣中受熱,迅速被氧化成Fes。,

C.SO?可漂白紙漿,不可用于殺菌、消毒

D.鍍鋅鐵皮的鍍層破損后,鐵皮會加速腐蝕

【答案】B

【解析】A.糖類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其中屬于多糖的淀粉、纖維素的相對分子質量上萬,屬于天然

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質也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而單糖和二糖相對分子質量較小,不屬于天然

高分子化合物,A錯誤;B.氧化亞鐵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在空氣中受熱容易被氧氣氧化為穩定的四

氧化三鐵,B正確;C.二氧化硫除了具有漂白作用,可漂白紙漿、毛和絲等,還可用于殺菌消毒,

例如,在葡萄酒釀制過程中可適當添加二氧化硫,起到殺菌、抗氧化作用,C錯誤;D.鍍鋅的鐵皮

鍍層破損后構成原電池,鋅作負極,鐵作正極被保護,鐵皮不易被腐蝕,D錯誤;故選B。

11.(2021?山東真題)工業上以SO2和純堿為原料制備無水NaHSCh的主要流程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濕料氣流干燥NaHSO3

so2

純堿、水

A.吸收過程中有氣體生成B.結晶后母液中含有NaHCCh

C.氣流干燥濕料時溫度不宜過高D.中和后溶液中含Na2so3和NaHCCh

【答案】B

【解析】根據工藝流程逆向分析可知,以二氧化硫和純堿為原料,得到結晶成分為NaHSCh,則母液為飽

和NaHSCh和過量的二氧化硫形成的亞硫酸,溶液呈酸性,所以加入純堿進行中和,涉及的反應為:

H2so3+2Na2c03=Na2sO3+2NaHCO3,NaHSO3+Na2cCh=Na2sO3+NaHCO3,所以調節pH為8進行中

和后得到Na2sCh和NaHCCh,通入二氧化硫氣體進行混合吸收,此時吸收過程中發生反應為:

Na2SO3+SO2+H2O=2NaHSO3;,SO2+NaHCCh=CO2+NaHSChJ,此時會析出大量NaHSCh晶體,經過

離心分離,將得到的濕料再進行氣流干燥,最終得到NaHSCh產品,據此分析解答。A.根據上述分

析可知,吸收過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A正確;B.結晶后母液中含飽和NaHSCh和過量的二氧化硫

形成的亞硫酸,沒有NaHCCh,假設產物中存在NaHCCh,則其會與生成的NaHSCh發生反應,且

NaHCCh溶解度較低,若其殘留于母液中,會使晶體不純,假設不成立,B錯誤;C.NaHSCh高溫時

易分解變質,所以氣流干燥過程中溫度不宜過高,C正確;D.結合上述分析可知,中和后溶液中含

Na2so3和NaHCCh,D正確;故選B。

12.(2017?江蘇高考真題)下列制取SO2、驗證其漂白性、收集并進行尾氣處理的裝置和原理能達到實驗

【解析】A.根據金屬活動順序表可知稀H2s04與銅片不反應,錯誤;B.SO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體現其

漂白性,正確;C.SO2密度比空氣大,應“長進短出",錯誤;D.SO2不與NaHSCh反應,所以無法

用NaHSCh溶液吸收SO2,錯誤。答案:Bo

13.(2017?全國高考真題)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PM2.5是指粒徑不大于2.5Jim的可吸入懸浮顆粒物

B.綠色化學要求從源頭上消除或減少生產活動對環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減少酸雨的形成及溫室氣體的排放

D.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是我國目前推廣使用的清潔燃料

【答案】C

【解析】A.PM2.5是指微粒直徑不大于2.5pn的可吸入懸浮顆粒物,正確;B.綠色化學要求從源頭上

消除或減少生產活動對環境的污染,正確;C.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減少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

A

為2CaO+2so2+O2=2CaSO4),但在加熱時生石灰不能吸收CO2,不能減少CCh的排放,不能減少溫

室氣體的排放,錯誤;D.天然氣(主要成分為CH4)和液化石油氣(主要成分為C3H8、C4H10)是我

國目前推廣使用的清潔燃料,正確;答案選C。

14.(2017?海南高考真題)分別將足量下列氣體通入稀Na2s溶液中,可以使溶液變渾濁的是

A.COB.SO2C.HC1D.CO2

【答案】B

【解析】A、CO不與Na2s發生反應,因此沒有沉淀產生,錯誤;B、SC>2具有弱氧化性,與Na2s發生氧

化還原反應,即SCh+2S2-+4H+=3S1+2H20,正確;C、利用酸性強的制取酸性弱的,即發生2寸

+S2-=H2S,沒有沉淀產生,錯誤;D、不產生沉淀,錯誤。

15.(2018?浙江高考真題)下列反應中能產生二氧化硫的是

A.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B.亞硫酸鈉和氧氣反應

C.三氧化硫和水反應D.銅和熱的濃硫酸反應

【答案】D

【解析】A.生成物為硫酸銅和水,不產生二氧化硫,故不選A;B.亞硫酸鈉和氧氣反應生成硫酸鈉,該

反應不產生二氧化硫,故不選B;C.三氧化硫和水反應生成硫酸,反應中無法產生二氧化硫,故不

選C;D.Cu與濃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水和硫酸銅,故選D。綜上所述,本題正確選項為D。

16.(2020?北京高考真題)硫酸鹽(含SO:、HSO;)氣溶膠是PM2.5的成分之一。近期科研人員提出了霧

霾微顆粒中硫酸鹽生成的轉化機理,其主要過程示意圖如圖: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過程有H2O參與B.N02是生成硫酸鹽的氧化劑

C.硫酸鹽氣溶膠呈酸性D.該過程沒有生成硫氧鍵

【答案】D

【解析】A.根據圖示中各微粒的構造可知,該過程有H2O參與,正確;B.根據圖示的轉化過程,NO2

轉化為HNO2,N元素的化合價由+4價變為+3價,化合價降低,得電子被還原,做氧化劑,則Nth

的是生成硫酸鹽的氧化劑,正確;C.硫酸鹽(含SO:\HSO;)氣溶膠中含有HSO],轉化過程有水

參與,則HSO:在水中可電離生成H+和SO1,則硫酸鹽氣溶膠呈酸性,正確;D.根據圖示轉化過

程中,由SO7轉化為HSO;,根據圖示對照,有硫氧鍵生成,錯誤;答案選D。

17.(2020?天津高考真題)檢驗下列物所選用的試劑正確的是

待檢驗物質所用試劑

A海水中的碘元素淀粉溶液

BS02氣體澄清石灰水

C溶液中的Cu2+氨水

D溶液中的NH;NaOH溶液,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

【答案】C

【解析】A.淀粉溶液可以檢驗碘單質,不能檢驗碘元素,錯誤;B.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可以是

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應該用品紅檢驗二氧化硫氣體,錯誤;C.銅離子遇到氨水會先產生氫氧化銅

藍色沉淀,繼續加氨水會生成四氨合銅離子,檢驗銅離子可以用氨水,正確;D.鏤根離子遇氫氧化

鈉溶液(加熱)生成氨氣,氨氣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不能使用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檢驗氨

氣,錯誤;答案選C。

18.(2015.上海高考真題)二氧化硫能使澳水褪色,說明二氧化硫具有()

A.還原性B.氧化性C.漂白性D.酸性

【答案】A

【解析】澳水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能使濱水褪色,說明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答案選A。

19.(2015.上海高考真題)與氫硫酸反應有沉淀生成的電解質是()

A.硫酸銅B.氫氧化鈉C.硫酸亞鐵D.二氧化硫

【答案】A

【解析】A.CuSCU是鹽,屬于電解質,加入氫硫酸,會發生反應:CuSO4+H2S=CuSJ+H2so4,產生黑

色沉淀,A正確;B.氫氧化鈉是堿,屬于電解質,與氫硫酸發生反應:2NaOH+H2S=Na2S+2H20,

產生的Na2s是可溶性的物質,沒有沉淀產生,B錯誤;C.硫酸亞鐵是鹽,屬于電解質,由于酸性:

硫酸>氫硫酸,因此二者不能發生反應,無沉淀產生,C錯誤;D.二氧化硫與硫化氫會發生反應:

SO2+2H2s=3SJ+2H2。,產生沉淀,但是SCh是非電解質,不符合題意,D錯誤。答案選A。

20.(2018?上海高考真題)關于硫酸工業中的催化氧化反應,敘述正確的是()

A.是吸熱反應B.在常壓下進行

C.在沸騰爐中進行D.使用鐵觸媒作催化劑

【答案】B

【解析】A.硫酸工業中的催化氧化反應是放熱反應,錯誤;B.硫酸工業中的催化氧化反應選擇在常壓下

進行,正確;C.硫酸工業中的催化氧化反應是在接觸室中發生反應,錯誤;D.硫酸工業中的催化氧

化反應使用V2O5作催化劑,錯誤;答案選B。

21.(2018?上海高考真題)下列轉化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的是()

A.H2S+O2TSO2

B.SCh+H20TH2s。3

C.S+Ch—SCh

D.SO3+H20TH2so4

【答案】C

【解析】A.H2s和O2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SO2和H2O,能夠一步反應實現轉化,A選項不滿足題意;

B.常溫下,Sth與H2O直接反應生成H2s。3,能夠一步反應實現轉化,B選項不滿足題意;C.S在

氧氣中燃燒生成SO2,SO2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進一步氧化生成SO3,所以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

轉化,C選項滿足題意;D.SO3可與H2O反應直接生成H2s04,能夠一步反應實現轉化,D選項不

滿足題意;答案選C。

22.(2018?上海高考真題)下列變化說明濃硫酸具有脫水性的是()

A.鐵遇濃硫酸發生鈍化B.蔗糖遇濃硫酸變黑

C.加熱時碳與濃硫酸反應D.加熱時銅與濃硫酸反應

【答案】B

【解析】A.鐵遇濃硫酸發生鈍化是因為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A選項不符合題意;B.蔗糖遇濃硫酸變黑

是因為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將蔗糖中的H元素和O元素按照水分子的比例(H:O=2:1)脫出來,乘U下黑

色的碳單質,B選項符合題意;C.加熱時碳與濃硫酸反應是因為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可將碳單質

氧化成二氧化碳,而自身被還原為二氧化硫,C選項不符合題意;D.加熱時銅與濃硫酸反應是因為

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可將Cu單質氧化成Cu2+,而自身被還原為二氧化硫,在此反應中硫酸還會表

現酸性,D選項不符合題意;答案選B。

23.(2020?浙江高考真題)100%硫酸吸收SO3可生成焦硫酸(分子式為H2s2。7或HzS。4?$。3)。下列說

法不正確的是()

A.焦硫酸具有強氧化性

B.Na2s2O7水溶液呈中性

c.Na2s2。7可與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新鹽

D.100%硫酸吸收$。3生成焦硫酸的變化是化學變化

【答案】B

【解析】A.濃硫酸中+6價的硫元素具有強氧化性,可知焦硫酸具有強氧化性,正確;B.Na2s2。7溶于

水生成硫酸氫鈉,溶液呈酸性,錯誤;C.Na2s2O7可與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新鹽,例如

Na2S2O7+CaO=Na2SO4+CaSO4,正確;D.焦硫酸和三氧化硫、硫酸是不同物質,所以該變化為化

學變化,正確;故答案為B。

24.(2019?上海高考真題)能證明亞硫酸鈉樣品部分變質的試劑是

A.硝酸鋼,稀硫酸B.稀鹽酸,氯化領

C.稀硫酸,氯化領D.稀硝酸,氯化領

【答案】B

【解析】在空氣中,亞硫酸鈉易被氧化成硫酸鈉。證明亞硫酸鈉樣品部分變質,須檢驗樣品中的亞硫酸根

和硫酸根。A.樣品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可證明有亞硫酸根,但引入硫酸根會

干擾硫酸根的檢驗。酸性溶液中,硝酸鋼溶液中硝酸根會將亞硫酸根氧化為硫酸根,錯誤;B.樣品

溶液中加入過量稀鹽酸,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可檢出亞硫酸根。再滴入氯化鋼溶液有白色沉淀生

成,證明有硫酸根離子,正確;C.樣品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可檢出亞硫酸根,但引入的硫酸根會干

擾硫酸根檢驗,錯誤;D.稀硝酸能將亞硫酸根氧化為硫酸根,干擾硫酸根檢驗,錯誤。本題選B。

25.(2019?海南高考真題)我國古代典籍中有“石膽……淺碧色,燒之變白色者真”的記載,其中石膽是指

()

A.CUSO4-5H2OB.FeSO4-7H2O

C.ZnSO4-7H2OD.KA1(SO4)9-12H2O

【答案】A

【解析】在選項給出的四種物質中只有CuSO/SH?。、FeSO,IH?。晶體有色,而ZnSOdOH?。和

KAl(SO4)212H2O均為無色晶體,CuSO「5H2。加熱分解生成CuSO4和H2O,CuSO4呈白色;

而FeSO,IH?。加熱發生分解反應,生成的Fe2O3呈紅棕色,所以符合題意的物質是

CuSO4-5H2O,故合理選項是Ao

26.(2017?浙江高考真題)已知固體Na2sCh受熱易分解,實驗流程和結果如下:

己知:氣體Y是一種純凈物,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L518g-L-1請回答:

(1)氣體Y分子的電子式,白色沉淀的化學式

(2)該流程中的Na2sCh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取固體X試樣和Na2s03混合,加水溶解后與稀鹽酸反應,有淡黃色沉淀產生。寫出產生淡黃色沉

淀的離子方程式(不考慮空氣的影響)。

22+

【答案】⑴H:$:HBaS04(2)4Na2so3"Na2s+3Na2s。4(3)SO3-+2S"+6H=3S1

+3H2O

【解析】氣體Y是一種純凈物,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1.518g.L“,Y的摩爾質量為

1.518g/Lx22.4L/mol=34g/mol,結合Na2sO3中的元素可知,Y為H2S,固體X與鹽酸反應生成硫化氫

和溶液,溶液中加入氯化鋼反應生成白色沉淀,說明固體X中含有Na2s和硫酸鈉,據此分析作答。

(1)氣體Y為硫化氫,電子式為白色沉淀為硫酸鋼,故答案為H:=:H;BaSO

????4;

(2)根據上述分析,流程中的Na2s03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4Na2s。3今Na2s+3Na2SC>4,故答案為

4Na2sChdNa2s+3Na2so4;

(3)固體X和NazSCh混合,加水溶解后與稀鹽酸反應,有淡黃色硫沉淀產生,產生淡黃色沉淀的離子方

22+22+

程式為SO3-+2S-+6H=3H2O+3S;,故答案為SO3+2S-+6H=3H2O+3S;0

27.(2018?浙江高考真題)某同學用下列裝置完成了濃硫酸和SO2性質實驗(夾持裝置已省略)。請回答: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后,將試管I中的白色固體加入水中,溶液呈藍色

B.取下試管III并不斷振蕩,試管中出現渾濁,是因為生成了BaSCh

C.試管IV中KMnO4溶液褪色,說明SO2具有氧化性

D.試管V中的NaOH溶液可用Na2cCh溶液代替

(2)取下試管II,在該試管口套上氣球,將無色溶液加熱恢復至紅色,冷卻后,發現溶液顏色再次

變淺。解釋“無色―紅色―顏色變淺”變化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ABD(2)SO2遇品紅生成不穩定的無色物質,受熱釋放SO2,溶液恢復紅色;溫度降

低,S02在品紅溶液中溶解度增大,溶液顏色變淺。

A

【解析】Cu+2H2sCU(濃)=CuSO4+2H2O+SO2t,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硫,該題考察的是二氧化硫的相

關性質o

(1)試管I的白色固體為CuSCU,加入水中,溶液會變藍,選項A正確;IIIS02通入BaCL中,但是取下

試管,不斷振蕩時發生反應2BaC12+2SO2+O2+2H2O=2BaSO4j+4HCl,試管中出現渾濁是因為生成了

BaSCU,選項B正確;W中高銃酸鉀褪色是因為S02具有還原性,選項C錯誤:V是尾氣吸收裝置,

Na2c03可以吸收S02,選項D正確。答案選ABD;

(2)SCh遇品紅生成不穩定的無色物質,受熱釋放SO2,溶液恢復紅色;溫度降低,SO2在品紅溶液中溶

解度增大,溶液顏色變淺。

28.(2013?北京高考真題)某學生對SCh與漂粉精的反應進行實驗探究:

操作現象

取4g漂粉精固體,加入100mL水部分固體溶解,溶液略有顏色

過濾,測漂粉精溶液的pHpH試紙先變藍(約為12),后褪色

—f兒二處同

i、液面上方出現白霧;

ii、稍后,出現渾濁,溶液變為黃綠色;

A出、稍后,產生大量白色沉淀,黃綠色褪去

(1)C1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學方程是。

(2)pH試紙顏色的變化說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質是

(3)向水中持續通入SCh,未觀察到白霧。推測現象i的白霧由HC1小液滴形成,進行如下實驗:

a.用濕潤的碘化鉀淀粉試紙檢驗白霧,無變化;

b.用酸化的AgNCh溶液檢驗白霧,產生白色沉淀。

①實驗a目的是o

②由實驗a、b不能判斷白霧中含有HC1,理由是o

(4)現象ii中溶液變為黃綠色的可能原因:隨溶液酸性的增強,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1-發生反應。通過

進一步實驗確認了這種可能性,其實驗方案是。

(5)將A瓶中混合物過濾、洗滌,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1,無明顯變化。取上層清液,加入BaC1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沉淀X

中含有的物質是o

②用離子方程式解釋現象iii中黃綠色褪去的原因:o

【答案】(1)2Cl2+2Ca(OH)2=Ca(ClO)2+CaC12+2H2O(2)漂白性(3)①檢驗氯氣②SCh

也能和酸化的硝酸銀生成白色沉淀(4)要證明現象n中黃綠色為溶液酸性的增強引起的,可以

在原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觀察溶液的顏色變化即可(5)CaSO4C12+SO2+2H2O===2C1+

2

4H++SO4-

【解析】

(1)氯氣和堿反應,利用氫氧化鈣和氯氣發生反應生成次氯酸鈣、氯化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cl2+2Ca(OH)2=CaCb+Ca(ClO)2+2H2O;

故答案為2C12+2Ca(OH)2=CaCl2+Ca(ClO)2+2H2O;

(2)pH試紙先變藍(約為12)溶液呈堿性,后褪色溶液具有漂白性,所以說明溶液呈堿性,具有漂白性;

(3)向水中持續通入S02,未觀察到白霧.推測現象的白霧由HC1小液滴形成,

①用濕潤的碘化鉀淀粉試紙檢驗白霧,無變化;為了檢驗白霧中是否含有氯氣,因為含有氯氣在檢驗氯化

氫存在時產生干擾;故答案為檢驗白霧中是否含有C12,排除CL干擾;

②用酸化的AgNCh溶液檢驗白霧,產生白色沉淀,若含有二氧化硫氣體,通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

會被硝酸氧化為硫酸,硫酸和硝酸銀反應也可以生成硫酸銀沉淀,所以通過實驗不能證明一定含有氯

化氫;故答案為白霧中混有SO2,S02可與酸化的AgNCh反應產生白色沉淀;

(4)現象ii中溶液變為黃綠色的可能原因:隨溶液酸性的增強,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1一發生反應.通過

進一步實驗確認了這種可能性,漂粉精中成分為次氯酸鈣、氯化鈣,次氯酸根具有強氧化性在酸性溶

液中可以氧化氯離子為氯氣;

故答案為: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觀察溶液是否變為黃綠色;

(5)①取上層清液,加入BaC1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SO2被氧化為SCU、故沉淀X為CaSCU;

②溶液呈黃綠色,有C12生成,。2與SO2反應生成鹽酸與硫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

SO2+C12+2H2O=SO4-+2C1-+4H0

29.(2015?安徽高考真題)某研究小組將純凈的SO2氣體通入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

BaSCU沉淀,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種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該小組突出了如下假設:

假設一:溶液中的NO3-

假設二:溶液中溶解的。2

(1)驗證假設一

該小組涉及實驗驗證了假設一,請在下表空白處填寫相關實驗現象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

實驗1:在盛有不含O2的25mlO」mol/LBaC12溶液的

燒杯中,緩慢通入純凈的SO2氣體

假設一成立

實驗2:在盛有不含02的25mlO」mol/LBa(NO3)2

溶液的燒杯中,緩慢通入純凈的S02氣體

(2)為深入研究該反應,該小組還測得上述兩個實驗中溶液的pH隨通入SO2體積的變化曲線入下圖

V--.,實驗I

實臉2

u

實驗1中溶液pH變小的原因是;Vi時,實驗2中溶液pH小于實驗1的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

示)。

(3)驗證假設二

請設計實驗驗證假設二,寫出實驗步驟,預期現象和結論。

實驗步驟、預期現象和結論(不要求寫具體操作過程)—

(4)若假設二成立,請預測:在相同條件下,分別通入足量的。2和KNCh,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溶

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充分反映后兩溶液的pH前者(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

【答案】(1)無明顯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2)SO2溶于水后生成H2sCh3so2+2NO3-

2+

+2H2O=3SO4+4H+2NO(3)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

實驗1:作為參考實驗

假設二成立

實驗3:將純凈的S02氣體通入未經脫02處理的有白色沉淀生成

25mL0.1mol/L的BaCb溶液中

(4)小于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02和NO3-分別氧化相同的H2s03,生成的H+的物質

的量前者多余后者

【解析】

(1)根據強酸制弱酸的原理,亞硫酸是弱酸不能制備鹽酸,故實驗1無現象,S02溶于水后生成H2s03,

亞硫酸顯酸性,電離出H+,和NO3-結合生成硝酸,具有強氧化性,將SO32-氧化成SO42一,故生成白

色的BaSCU沉淀;

2+

(2)S02溶于水后生成H2sCh,亞硫酸顯酸性,故pH值減小;3SO2+2NO3-+2H2O=3SO4+4H+2NO;

(3)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

實驗1: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無現象

燒杯中,緩慢通入純凈的S02氣體

假設二成立

實驗2:在盛有富含02的25ml0.1mol/LBaC12溶液的有白色沉淀生成

燒杯中,緩慢通入純凈的S02氣體

(4)小于,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02和N03-分別氧化相同的H2sCh,生成的H+的物質的量前

者多余后者。

30.(2019?北京高考真題)化學小組實驗探究S02與AgN03溶液的反應。

(1)實驗一:用如下裝置(夾持、加熱儀器略)制備S02,將足量S02通入AgNCh溶液中,迅速反應,

得到無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①濃H2s04與Cu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試劑Ia是。

(2)對體系中有關物質性質分析得出:沉淀B可能為Ag2sO3、Ag2sCU或兩者混合物。(資料:Ag2SO4

微溶于水;Ag2s03難溶于水)

實驗二:驗證B的成分

6mHL倒水....過kBa(N0J.溶液?沉淀呻需

沉淀B-----------?溶液C--------------!------

「沉淀F

①寫出Ag2s03溶于氨水的離子方程式:O

②加入鹽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推斷D中主要是BaSCh,進而推斷B中含有

Ag2so3。向濾液E中加入一種試劑,可進一步證實B中含有Ag2so3。所用試劑及現象是

(3)根據沉淀F的存在,推測S0:的產生有兩個途徑:

途徑1:實驗一中,S02在AgNCh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2so4,隨沉淀B進入D。

途徑2:實驗二中,S0;被氧化為S0:進入D。

實驗三:探究S0:的產生途徑

①向溶液A中滴入過量鹽酸,產生白色沉淀,證明溶液中含有:取上層清液繼續滴加BaCb溶

液,未出現白色沉淀,可判斷B中不含Ag2so4。做出判斷的理由:0

②實驗三的結論:。

(4)實驗一中SO2與AgNC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o

(5)根據物質性質分析,S02與AgNCh溶液應該可以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將實驗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

時間,有Ag和SO:生成。

(6)根據上述實驗所得結論:。

【答案】(1)①Cu+2H2so4(濃)金CUSO4+SO2T+2H2O②濃硫酸或飽和的NaHSCh溶液

(2)①Ag2so3+4NH3?H2O=2Ag(NH3)2++SO32-+4H2O②H2O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證明B中含有

Ag2SO3

(3)①Ag+因為若含有Ag2so4,加入BaCb溶液會生成難溶的BaSCU白色沉淀②實驗一中,

S02在AgNCh溶液中未被氧化生成Ag2s04;實驗二中,SO32-被氧化為SCV-

(4)2Ag++SO2+H2O=Ag2so3+2H+(6)二氧化硫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銀的速率大于生成銀

和硫酸根離子的速率,堿性溶液中亞硫酸根離子更易被氧化為硫酸根離子

【解析】本題的實驗目的是探究SO2與硝酸銀溶液的反應,實驗過程先用銅片和濃硫酸反應制備SO2,再

將SO2通入硝酸銀溶液中,對所得產物進行探究,可依據元素化合物知識解答。

(1)①銅和濃硫酸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u+2H2s04(濃)會

C11SO4+SC)2T+2H2O,

故答案為Cu+2H2so4(濃)4CUSO4+SO2T+2H2O;

②由于燒瓶中的空氣沒有排出,反應生成的SO2可能會被氧氣氧化為S03,S03會干擾后續的實驗,所以

試劑a應為除去雜質S03的試劑,可以用飽和NaHS03溶液;

故答案為飽和NaHSO3溶液;

(2)①Ag2sCh溶于氨水得到Ag(NH3)2+,離子方程式為:Ag2so3+4NH3?H2O=2Ag(NH3)2++SO32-+4H2。,

+2

故答案為Ag2SO3+4NH3?H2O=2Ag(NH3)2+SO3+4H2O;

②推測沉淀D為BaSCh,加過量稀鹽酸溶解得濾液E和少量沉淀F,則E中可能含有溶解的S02,可加入

雙氧水溶液,若加入雙氧水溶液可以將亞硫酸或亞硫酸根離子氧化為硫酸根離子,從而生成白色的硫

酸鋼沉淀,則證明B中含有Ag2so3;

故答案為H2O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證明B中含有Ag2so3;

(3)①加入過量鹽酸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Ag+;B中不含Ag2SO4,因若含有Ag2SO4,加入BaCL溶

液會生成難溶的BaSO4白色沉淀,

故答案為Ag+;因若含有Ag2so4,加入BaCh溶液會生成難溶的BaSO4白色沉淀;

②實驗三的結論:實驗一中,SCh在AgNCh溶液中未被氧化生成Ag2so4;實驗二中,SO32-被氧化為

SO42-;

+

(4)根據以上分析,二氧化硫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銀沉淀,離子方程式為:2Ag+SO2+H2O=

Ag2so3+2H+,

故答案為2Ag++SO2+H2O=Ag2so3+2H+;

(6)綜合實驗一、實驗二和實驗三的分析,可以得出該實驗的結論為:二氧化硫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

亞硫酸銀的速率大于生成銀和硫酸根離子的速率,堿性溶液中亞硫酸根離子更易被氧化為硫酸根離

子。

故答案為二氧化硫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銀的速率大于生成銀和硫酸根離子的速率,堿性溶液中亞

硫酸根離子更易被氧化為硫酸根離子。

31.(2019?上海高考真題)某實驗小組同學為了探究銅與濃硫酸的反應,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在反應過程

中會發生一些副反應,生成不溶于水和酸的CuS、Cu2So

(l)處于安全和綠色化學考慮,在制取硫酸銅時,可選用下列的物質是一o

a.Cub.CuOc.CuSd.CuSO4Cu(OH)2H2O

(2)裝置a的作用是—。反應過程中,因為濃硫酸的吸水作用,燒瓶中出現白色固體物質,如何簡便檢

驗反應后圓底燒瓶里有Cl+存在?—。在實際反應中,由于條件控制不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