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2023學年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桂園中學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一、選擇題(23小題,每小題2分,共46分)1.(2分)考古學家在北京人遺址發現了近10萬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狀器、石錘等。這些石器從早期到晚期有明顯變化,打制技術逐步提高。這表明北京人()A.會制作工具 B.有愛美意識 C.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磨光技術2.(2分)皮洛遺址位于四川省稻城縣。該遺址中發現了大量距今已有13萬年、兩面打制的手斧。這些手斧產生于()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 C.青銅時代 D.鐵器時代3.(2分)考古挖掘發現,陜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的半坡遺址有密集的房屋、貯藏用的糧穴和飼養牲畜的圈欄。據此推斷,半坡人的生產生活方式是()A.集體群居 B.采集漁獵 C.農耕定居 D.鐵犁牛耕4.(2分)河姆渡人居住干欄式房屋,既可防潮又可以避開野獸蟲蛇;半坡居民的房屋為半地穴式圓形房屋,便于防寒和炊煮。這反映出當時()A.居住形式與自然條件密切相關 B.人類生存環境惡劣 C.南北方經濟文化水平差異巨大 D.貧富差距逐漸擴大5.(2分)“教民植五谷,造字啟民智”,他們被后人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們是()A.炎帝、黃帝 B.黃帝、堯帝 C.舜帝、炎帝 D.舜帝、禹帝6.(2分)直觀的流程圖能幫助我們有效地記憶和理解歷史知識。最適合作如圖流程圖標題的是()A.各部族的統一 B.大禹治水 C.禪讓制的實行 D.華夏族的形成7.(2分)考古學家在洛陽平原發掘出夏王朝的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這里既有嚴整的宮殿建筑群,又有簡樸的平民生活區。依據二里頭遺址可推測夏朝()A.階級分化和等級界限 B.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C.國君與平民平等生活 D.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8.(2分)據甲骨文記載,婦好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等各類重大的祭典活動,并任占卜之官……至于征戰四方,更是婦好的強項,人們公認婦好是有文獻記載的第一位女將軍。材料可以說明甲骨文()A.造字方法多樣 B.記載內容豐富 C.出現年代最早 D.發現數量很多9.(2分)下列文物有助于了解商朝歷史的是()A.打制石器 B.司母戊鼎 C.蹴鞠銅鏡 D.青花扁壺10.(2分)如表博物館的名稱來源于古代一項政治制度。這項制度是()名稱齊文化博物館晉國博物館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省份山東山西北京A.分封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11.(2分)西周末年,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不顧眾臣反對,數次點燃烽火,使各路諸侯長途跋涉,匆忙趕去救駕。結果,被戲而回,各諸侯懊惱不已。周幽王能數次戲弄諸侯源于分封制下()A.諸侯要向周王進獻貢物 B.諸侯需要加強地方控制 C.諸侯需要服從周王調兵 D.諸侯需要擴大統治范圍12.(2分)“夏桀本是亡國君,夏朝歷時四百七。商紂暴虐施酷刑,引來武王正義師。周王無道國人起,西周滅在前771。”上述歷史歌謠主要反映了()A.奴隸制國家的建立 B.暴政導致亡國的規律 C.世襲制取代禪讓制 D.社會等級制度的確立13.(2分)如圖反映了春秋時期的一種社會現象。對如圖解讀最準確的是()A.分封制已經瓦解 B.兼并戰爭連綿不斷 C.社會動蕩不安 D.周王室地位下降14.(2分)《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據考證,該詩為贊美齊桓公幫助衛國人打敗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證了齊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與以上信息相關的史實是()A.牧野之戰 B.春秋爭霸 C.楚漢之爭 D.官渡之戰15.(2分)唐朝詩人胡曾的詠史詩句“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戰國時期()A.周王室衰微 B.兼并戰爭不斷 C.分封制崩潰 D.注重興修水利16.(2分)小明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了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等戰役的資料,據此推斷,他學習的內容最有可能是()A.春秋爭霸 B.戰國七雄 C.商湯滅夏 D.武王伐紂17.(2分)如圖是一位同學繪制的有關戰國時期歷史發展的思維導圖。圖中①處應填寫的正確內容是()A.周平王遷都洛邑 B.社會生產力發展 C.齊桓公稱霸中原 D.百家爭鳴的出現18.(2分)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推動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同時,兼并戰爭日益激烈,要求各國實行君主集權,建立更嚴密的管理體制。以上內容說明的是()A.鐵器牛耕推廣的原因 B.商鞅變法的背景 C.秦國完成統一的過程 D.百家爭鳴的影響19.(2分)“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理念。下列主張與其相近的是()A.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B.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C.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D.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20.(2分)下列選項中,對表格內容理解準確的一項是()諸子百家代表及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部分)儒家:仁、禮、為政以德、仁者愛人墨家:兼愛、非攻法家:注重法治和諧、法治、愛國、誠信、友善A.百家爭鳴流派眾多 B.諸子思想影響深遠 C.百家爭鳴禁錮思想 D.古今思想南轅北轍21.(2分)春秋期間,中原地區因社會發展較周邊各部族先進而自稱華夏。進入戰國后,內遷的各族部落逐步與華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視為蠻夷。說明春秋戰國時期()A.社會轉型完成 B.生產工具革新 C.社會變革劇烈 D.民族交融加速22.(2分)據史書記載,西周初年的諸侯國有800多個,春秋初年還剩下170多個,到了戰國之初只有十幾個了。這個現象反映了我國歷史發展的趨勢是()A.諸侯爭霸 B.走向統一 C.戰爭頻繁 D.國家消亡23.(2分)學習歷史應注重時空概念.以下是某同學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分別填的是()A.西周、春秋 B.西周、戰國 C.春秋、戰國 D.西周、東周二、非選擇題(2大題,共24分)24.(12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成就輝煌,對人類進步作出了偉大貢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圖是河姆遺址和半坡遺址出土的文物材料二:西周王朝通過對四土,四國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注:“邦畿”指天子所在的京城及周圍屬其管轄的地域)和遼闊的四土四國之地已緊密地聯為一體,……一統于周天子的統治之下。——周書燦《從早期國家結構的基本形式看秦漢大一統政治的社會基礎》(論文)材料三:秦國李冰為根治岷江水患,發展川西農業,率蜀地人民選擇高山與平原的交接處,利用地勢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經灌縣的岷江修魚嘴,分為內、外江,調節兩江水量,枯水季節將水調入內江,以利用灌溉,漲水季節將水調往外江,保證灌縣縣城的安全。——摘編自趙毅主編《中國古代史》請回答:(1)請你仿照示例,利用材料一中的文物,完成一組推論。示例:史實:河姆渡遺址出土的中國最早的象牙雕刻。推論:說明河姆渡人已掌握了雕刻技術。史實:。推論:。(2)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實行的什么制度?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一制度的作用。(3)都江堰建造于哪一歷史時期?根據材料三指出秦國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都江堰的功能。(4)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你的學習經歷,談談了解歷史的途徑有哪些?(至少說出兩種)25.(12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推動著歷史向前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戰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實現巨大飛躍,促進這一巨大飛躍的,便是鐵制農具的廣泛使用。隨著鐵制農具的推廣,牛耕在農業中得到更普遍的運用。牛耕不僅能較大程度地提高農業耕作效率,而且可以做到深耕,有利于農作物生長。——摘編自趙毅、趙軼峰主編《中國古代史》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漢書?食貨志》材料三: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社會政治經濟急劇變動的時代,也是哲人輩出的時代,又是中國古代文化思想興盛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國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樣的社會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圍繞這些問題,諸子各派紛紛亮出自己的觀點,各抒己見,爭鳴辯論,為后世留下了一座極為豐富珍貴的思想寶庫。——《高中語文讀本(必修三)》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這一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實現巨大飛躍”的原因。(2)材料二體現了“商君”改革的哪些措施?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次改革對秦國產生了什么影響?(3)材料三中諸子各派爭論的共同問題是什么?他們“爭鳴辯論”的局面,歷史上稱為什么?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這一局面產生的影響。(4)通過分析上述材料,請你圍繞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建設,談談你獲得哪些認識?(至少寫出兩點)
2022-2023學年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桂園中學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23小題,每小題2分,共46分)1.(2分)考古學家在北京人遺址發現了近10萬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狀器、石錘等。這些石器從早期到晚期有明顯變化,打制技術逐步提高。這表明北京人()A.會制作工具 B.有愛美意識 C.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磨光技術【分析】本題考查北京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考古學家在北京人遺址發現了近10萬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狀器、石錘等。這些石器從早期到晚期有明顯變化,打制技術逐步提高。這表明北京人會制作工具。山頂洞人有愛美意識,懂得人工取火,掌握磨光技術。排除BCD。故選:A。2.(2分)皮洛遺址位于四川省稻城縣。該遺址中發現了大量距今已有13萬年、兩面打制的手斧。這些手斧產生于()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 C.青銅時代 D.鐵器時代【分析】本題考查歷史文化常識,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皮洛遺址……中發現了大量距今已有13萬年、兩面打制的手斧”可知,這些手斧產生于舊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以使用打制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明發展階段,從距今約300萬年前開始,延續到距今1萬年左右止。B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3.(2分)考古挖掘發現,陜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的半坡遺址有密集的房屋、貯藏用的糧穴和飼養牲畜的圈欄。據此推斷,半坡人的生產生活方式是()A.集體群居 B.采集漁獵 C.農耕定居 D.鐵犁牛耕【分析】本題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半坡文明是早期農耕文明的代表,其中發現了粟的種植痕跡,中國是最早種植粟的國家。【解答】由材料“半坡遺址有密集的房屋、貯藏用的窖穴和飼養牲畜的圈欄”可看出,半坡原始居民過農耕定居生活。故選:C。4.(2分)河姆渡人居住干欄式房屋,既可防潮又可以避開野獸蟲蛇;半坡居民的房屋為半地穴式圓形房屋,便于防寒和炊煮。這反映出當時()A.居住形式與自然條件密切相關 B.人類生存環境惡劣 C.南北方經濟文化水平差異巨大 D.貧富差距逐漸擴大【分析】本題考查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活,識記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活相關知識。【解答】A.根據題干材料“河姆渡人居住干欄式房屋,既可防潮又可以避開野獸蟲蛇;半坡居民的房屋為半地穴式圓形房屋,便于防寒和炊煮。”可知,遠古時期中國境內半坡居民的房屋為半地穴式建筑,好處是冬暖夏涼,適應北方干燥、寒冷的自然環境;而河姆渡人則住“干欄式”房子,可以防水、防潮、便于通風、防炎熱,適合南方的自然環境,A項正確。B.題干主要強調居住形式與自然條件的關系,未涉及人類生存環境惡劣,排除B項。C.題干主要強調居住形式與自然條件的關系,未體現南北方經濟文化,排除C項。D.題干主要強調居住形式與自然條件的關系,未闡釋貧富差距,排除D項。故選:A。5.(2分)“教民植五谷,造字啟民智”,他們被后人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們是()A.炎帝、黃帝 B.黃帝、堯帝 C.舜帝、炎帝 D.舜帝、禹帝【分析】本題考查黃帝和炎帝,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距今約四五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在涿鹿一戰中打敗蚩尤部落,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黃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A符合題意,堯、舜和禹不是人文初祖,排除BCD。故選:A。6.(2分)直觀的流程圖能幫助我們有效地記憶和理解歷史知識。最適合作如圖流程圖標題的是()A.各部族的統一 B.大禹治水 C.禪讓制的實行 D.華夏族的形成【分析】本題考查禪讓制,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相傳在黃帝之后,黃河流域有許多部族。為了增強實力,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個部族結成聯盟,堯、舜、禹依次成為聯盟的首領。當時實行禪讓制,即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傳給賢德之人。堯鼓勵人們開墾農田,發展歷法,適時耕種。堯年老時,征求各部族首領的意見,推舉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繼承人。舜在位時,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穩定局勢,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時讓位于禹。故C符合題意;ABD與圖片無關,排除。故選:C。7.(2分)考古學家在洛陽平原發掘出夏王朝的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這里既有嚴整的宮殿建筑群,又有簡樸的平民生活區。依據二里頭遺址可推測夏朝()A.階級分化和等級界限 B.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C.國君與平民平等生活 D.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二里頭遺址,關鍵信息是“這里既有嚴整的宮殿建筑群,又有簡樸的平民生活區”。【解答】夏朝的中心地區主要在今山西的南部、河南西部一帶。考古學者在洛陽平原發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這里有宮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業作坊,還有平民生活區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階級分化和等級界限。夏朝筑有以城墻和護城河作為防護的城堡和大型宮殿,建立政府機構,組建軍隊,并制定刑法,設置監獄。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故選:A。8.(2分)據甲骨文記載,婦好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等各類重大的祭典活動,并任占卜之官……至于征戰四方,更是婦好的強項,人們公認婦好是有文獻記載的第一位女將軍。材料可以說明甲骨文()A.造字方法多樣 B.記載內容豐富 C.出現年代最早 D.發現數量很多【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關史實。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解答】據材料“據甲骨文記載,婦好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等各類重大的祭典活動,并任占卜之官……至于征戰四方,更是婦好的強項,人們公認婦好是有文獻記載的第一位女將軍”可知,材料可以說明甲骨文記載內容豐富。據課本所學可知,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故選:B。9.(2分)下列文物有助于了解商朝歷史的是()A.打制石器 B.司母戊鼎 C.蹴鞠銅鏡 D.青花扁壺【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能反映商朝文化的文物的相關史實。商周是我國青銅文明的燦爛時期。【解答】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選項ACD與商朝文化無關。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10.(2分)如表博物館的名稱來源于古代一項政治制度。這項制度是()名稱齊文化博物館晉國博物館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省份山東山西北京A.分封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分析】本題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知道題干中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建立后,周天子把土地、奴隸和平民分封給親屬和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建立諸侯國。當時分封到今天山東省的有齊國和魯國,分封到今天山西省的主要是晉國,分封到今天北京的是燕國。故這項制度是分封制。故A正確;BCD不符合題意,故排除BCD項。故選:A。11.(2分)西周末年,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不顧眾臣反對,數次點燃烽火,使各路諸侯長途跋涉,匆忙趕去救駕。結果,被戲而回,各諸侯懊惱不已。周幽王能數次戲弄諸侯源于分封制下()A.諸侯要向周王進獻貢物 B.諸侯需要加強地方控制 C.諸侯需要服從周王調兵 D.諸侯需要擴大統治范圍【分析】本題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知道周幽王能數次戲弄諸侯源于分封制下諸侯需要服從周王調兵。【解答】西周分封制規定,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覲天子,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周天子作戰等。故周幽王能數次戲弄諸侯源于分封制下諸侯需要服從周王調兵。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2.(2分)“夏桀本是亡國君,夏朝歷時四百七。商紂暴虐施酷刑,引來武王正義師。周王無道國人起,西周滅在前771。”上述歷史歌謠主要反映了()A.奴隸制國家的建立 B.暴政導致亡國的規律 C.世襲制取代禪讓制 D.社會等級制度的確立【分析】本題考查夏商周的更替,知道夏、商、西周的滅亡是由于統治者的暴政。【解答】根據材料“夏桀本是亡國君,夏朝歷時四百七。商紂暴虐施酷刑,引來武王正義師。周王無道國人起,西周滅在前771”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夏、商、西周的滅亡是由于統治者的暴政,B項正確;最早的“奴隸制國家的建立”者是禹,排除A項;啟繼承禹的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排除C項;材料不能體現“社會等級制度的確立”,排除D項。故選:B。13.(2分)如圖反映了春秋時期的一種社會現象。對如圖解讀最準確的是()A.分封制已經瓦解 B.兼并戰爭連綿不斷 C.社會動蕩不安 D.周王室地位下降【分析】本題考查春秋爭霸的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春秋時期王室衰微,統治力大大降低。【解答】如圖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時期的一種社會現象。對該圖解讀最準確的是周王室衰微,統治力大大降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我國進入春秋時期,周王室的統治勢力大減,直接管轄的地區僅在洛邑一帶。周王雖然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無力控制諸侯,諸侯國勢力崛起,不再聽從王命,諸侯競相稱霸,D選項符合題意。故選:D。14.(2分)《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據考證,該詩為贊美齊桓公幫助衛國人打敗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證了齊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與以上信息相關的史實是()A.牧野之戰 B.春秋爭霸 C.楚漢之爭 D.官渡之戰【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爭霸的知識點,應把握春秋爭霸的歷史。【解答】依據題干信息“齊桓公”“尊王攘夷”,結合所學知識: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通過改革,齊國國富兵強。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故選:B。15.(2分)唐朝詩人胡曾的詠史詩句“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戰國時期()A.周王室衰微 B.兼并戰爭不斷 C.分封制崩潰 D.注重興修水利【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戰國七雄的知識點,應把握戰國七雄的有關歷史.【解答】唐朝詩人胡曾的詠史詩句反映的是我國戰國時期的社會現象,由“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可知,戰國時期的主要階段特征是兼并戰爭不斷,B符合題意。故選:B。16.(2分)小明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了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等戰役的資料,據此推斷,他學習的內容最有可能是()A.春秋爭霸 B.戰國七雄 C.商湯滅夏 D.武王伐紂【分析】本題考查戰國時期的著名戰役,依據課本知識分析問題要求選擇即可。【解答】依據所學,桂陵之戰、長平之戰都發生在戰國時期,是戰國七雄之間進行的戰爭。故選:B。17.(2分)如圖是一位同學繪制的有關戰國時期歷史發展的思維導圖。圖中①處應填寫的正確內容是()A.周平王遷都洛邑 B.社會生產力發展 C.齊桓公稱霸中原 D.百家爭鳴的出現【分析】本題考查戰國時期社會發展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據思維導圖并結合所學知,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地主階級勢力增強,各國紛紛變法改革,促進了社會的轉型,中國逐步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ACD三項與圖中“地主階級勢力增強”沒有必然聯系,排除。故選:B。18.(2分)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推動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同時,兼并戰爭日益激烈,要求各國實行君主集權,建立更嚴密的管理體制。以上內容說明的是()A.鐵器牛耕推廣的原因 B.商鞅變法的背景 C.秦國完成統一的過程 D.百家爭鳴的影響【分析】本題考查商鞅變法、百家爭鳴,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概括材料可知,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且諸侯國在兼并戰爭的刺激下進行改革以增強自身實力,加強君主集權。在各國的變法中,秦國的商鞅變法成效最大。題干表述的是商鞅變法的背景。B項正確;鐵器牛耕的推廣是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提高的表現。排除A項;秦完成統一得益于商鞅變法和對外戰爭。排除C項;百家爭鳴促進了戰國時期思想的繁榮。與題不符。排除D項。故選:B。19.(2分)“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理念。下列主張與其相近的是()A.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B.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C.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D.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分析】本題考查百家爭鳴,知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反映了以民為本的思想,與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最相近。【解答】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反映了以民為本的思想,與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最相近。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0.(2分)下列選項中,對表格內容理解準確的一項是()諸子百家代表及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部分)儒家:仁、禮、為政以德、仁者愛人墨家:兼愛、非攻法家:注重法治和諧、法治、愛國、誠信、友善A.百家爭鳴流派眾多 B.諸子思想影響深遠 C.百家爭鳴禁錮思想 D.古今思想南轅北轍【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百家爭鳴相關知識,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推動社會變革;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解答】根據題干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諸子百家的思想存在很多相似點,一脈相承,說明歷史上諸子百家的思想影響深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源之一。故選項B符合題意;題干旨在說明諸子百家代表思想對我們今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的影響,并不是強調百家爭流派眾多或禁銅思想,故選項AC不符合題意;諸子百家的思想出現在古代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而我們今天強調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兩者有本質區別,不能說認知一致,只能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繼承和發展諸子百家傳統思想文化的某些合理成分,故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1.(2分)春秋期間,中原地區因社會發展較周邊各部族先進而自稱華夏。進入戰國后,內遷的各族部落逐步與華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視為蠻夷。說明春秋戰國時期()A.社會轉型完成 B.生產工具革新 C.社會變革劇烈 D.民族交融加速【分析】本題考查春秋爭霸和戰國紛爭的史實,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民族交融加速。【解答】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春秋戰國時期的這一變化說明民族認同感增強,民族交融加速。在春秋爭霸、戰國紛爭的過程中,中原的“諸華”“諸夏”在同周邊的戎、狄、蠻、夷等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故選:D。22.(2分)據史書記載,西周初年的諸侯國有800多個,春秋初年還剩下170多個,到了戰國之初只有十幾個了。這個現象反映了我國歷史發展的趨勢是()A.諸侯爭霸 B.走向統一 C.戰爭頻繁 D.國家消亡【分析】本題考查西周到春秋歷史發展的趨勢,結合所學即可作答。【解答】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西周初年的國家有800多個,春秋初年還剩下170多個,到了戰國之初只有十幾個了”。可知,西周到春秋諸侯國越來越少,歷史向統一的方向發展。故選:B。23.(2分)學習歷史應注重時空概念.以下是某同學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分別填的是()A.西周、春秋 B.西周、戰國 C.春秋、戰國 D.西周、東周【分析】本題考查西周的滅亡和東周的建立.【解答】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東方六國,東周結束,建立秦朝,因而空框中應分別填西周、東周。故選:D。二、非選擇題(2大題,共24分)24.(12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成就輝煌,對人類進步作出了偉大貢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圖是河姆遺址和半坡遺址出土的文物材料二:西周王朝通過對四土,四國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注:“邦畿”指天子所在的京城及周圍屬其管轄的地域)和遼闊的四土四國之地已緊密地聯為一體,……一統于周天子的統治之下。——周書燦《從早期國家結構的基本形式看秦漢大一統政治的社會基礎》(論文)材料三:秦國李冰為根治岷江水患,發展川西農業,率蜀地人民選擇高山與平原的交接處,利用地勢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經灌縣的岷江修魚嘴,分為內、外江,調節兩江水量,枯水季節將水調入內江,以利用灌溉,漲水季節將水調往外江,保證灌縣縣城的安全。——摘編自趙毅主編《中國古代史》請回答:(1)請你仿照示例,利用材料一中的文物,完成一組推論。示例:史實:河姆渡遺址出土的中國最早的象牙雕刻。推論:說明河姆渡人已掌握了雕刻技術。史實:河姆渡出土的豬紋陶缽上繪有家畜豬的形象。推論:說明河姆渡人已經開始飼養家畜。(2)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實行的什么制度?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一制度的作用。(3)都江堰建造于哪一歷史時期?根據材料三指出秦國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都江堰的功能。(4)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你的學習經歷,談談了解歷史的途徑有哪些?(至少說出兩種)【分析】本題以文字、圖片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西周實行的分封制度以及這一制度的作用、秦國建造都江堰的目的以及都江堰的功能、了解歷史的途徑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1)本小題為開放性試題,按照要求仿寫,推論合理即可。如可以選擇材料一中的圖片三豬紋陶缽,闡述史實為“河姆渡出土的豬紋陶缽上繪有家畜豬的形象”。由此可得出的推論是“說明河姆渡人已經開始飼養家畜”。(2)根據材料二中的“西周王朝通過對四土,四國之地的大批封建”可知,西周實行的是分封制。根據材料二中的“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遼闊的四土四國之地已緊密地聯為一體……一統于周天子的統治之下”可知,分封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3)根據所學可知,都江堰修筑于戰國時期。根據材料三中的“李冰為根治岷江水患,發展川西農業……建造了都江堰”可知,秦國修筑都江堰的目的是根治岷江水患,發展川西農業。根據材料三中的“枯水季節將水調入內江,以利用灌溉,漲水季節將水調往外江,保證灌縣縣城的安全”,結合所學可知,都江堰發揮了防洪、灌溉等多種功能,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4)本小題為開放性試題,觀點正確,言之有理即可。從材料一可知,出土文物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從材料二中的“論文”可知,研究論文可以幫助深入地了解歷史;從材料三中的“《中國古代史》”可知,圖書也是我們了解歷史的途徑之一。故答案為:(1)史實:河姆渡出土的豬紋陶缽上繪有家畜豬的形象。推論:說明河姆渡人已經開始飼養家畜。(2)制度:分封制。作用: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3)時期:戰國時期。目的:根治岷江水患,發展川西農業。作用:發揮出防洪、灌溉等多種用途,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4)途徑:出土文物,圖書資料,研究論文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25.(12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推動著歷史向前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戰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實現巨大飛躍,促進這一巨大飛躍的,便是鐵制農具的廣泛使用。隨著鐵制農具的推廣,牛耕在農業中得到更普遍的運用。牛耕不僅能較大程度地提高農業耕作效率,而且可以做到深耕,有利于農作物生長。——摘編自趙毅、趙軼峰主編《中國古代史》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漢書?食貨志》材料三: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社會政治經濟急劇變動的時代,也是哲人輩出的時代,又是中國古代文化思想興盛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國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樣的社會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圍繞這些問題,諸子各派紛紛亮出自己的觀點,各抒己見,爭鳴辯論,為后世留下了一座極為豐富珍貴的思想寶庫。——《高中語文讀本(必修三)》請回答:(1)根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豫北方言處所介詞研究
- 發熱查因病例討論
- 科學做好入學準備活動銜接教育
- 小班健康勇敢告訴老師
- 頜下腺護理課件
- 牙體牙髓科護理
- 股骨骨折患者護理查房
- 領克品牌介紹
- 2025年四川省德陽市中考招生考試數學真題試卷(真題+答案)
- 預防毒品班會課件
-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設備運行維護技術規范
- 血管加壓藥物在急診休克中的應用專家共識2021解讀課件
- 《個人信息保護法》知識考試題庫150題(含答案)
- 高一化學達標訓練:第一單元化石燃料與有機化合物
- 反食品浪費法培訓
- 2025版國家開放大學法學本科《知識產權法》期末紙質考試總題庫
- 2025年行政執法人員執法證考試必考多選題庫及答案(共300題)
- 嗜鉻細胞瘤危象的救治策略
- 《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2002年修訂本)
- 2024年度瀝青水穩混合料銷售代理合同
- 《汽車尾氣治理技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