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古代西亞、非洲文化 教學課件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1頁
第3課 古代西亞、非洲文化 教學課件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2頁
第3課 古代西亞、非洲文化 教學課件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3頁
第3課 古代西亞、非洲文化 教學課件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4頁
第3課 古代西亞、非洲文化 教學課件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預習思考:1.從蘇美爾文明起,西亞地區歷代統治者都重視編撰法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摘自教材P16)《漢謨拉比法典》有什么史學價值?提示這部法典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政治、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的情況,是研究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資料。2.閱讀教材P16“學思之窗”:為什么漢謨拉比要宣稱自己是根據神意立法?提示宣揚君權神授,強化王權地位,加強對民眾的統治。第3課古代西亞非洲文化

課程標準: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認識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動人類文化的發展。第二單元

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人教版《中外歷史綱要》選擇性必修三

世界古文明的發源地,如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盆地以及古代中國的黃河流域等,均位于地理條件優越的熱帶、亞熱帶和暖溫帶氣候區。其中兩河流域位于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波斯灣的北部,該平原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沖擊而成,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光照充足,降水不太多,因為這里是熱帶沙漠氣候,但這里有灌溉水源,因此孕育了古兩河流域文明。古埃及90%以上的國土為沙漠所覆蓋,只有尼羅河流域像一條綠色的緞帶從南到北貫穿其間。在極端干旱的環境中,尼羅河泛濫的水資源不僅提供了生產、生活所需要的水,還將上游大量的營養土帶到埃及,從而產生了古埃及的農耕文明。分析古代文明產生的條件?自然地理環境生產生活方式(人的能動性)文明是特定的時空中發展的歷史產物,存在時代和地域的差異性。文明具有多樣性,世界文化具有多元性。古代西亞文化古代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一、古代西亞文化(7世紀以前)閱讀教材,自主歸納古代西亞文化的表現?文字:楔形文字;史詩:《吉爾伽美什》(洪水傳說);建筑:泥偶雕像,專制王宮,人首飛牛;法律:《漢謨拉比法典》蘇美爾人,阿卡德王國、烏爾第三王朝、古巴比倫王國、加喜特人時期、亞述帝國、新巴比倫王國、波斯帝國。概括西亞文明的基本特征?政治:族群眾多,盛行專制統治;經濟:農耕經濟發達,商品經濟活躍;文化:文化多元,異彩紛呈。西亞文明地域分布概況:古代西亞主要包括包括兩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邊地區,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的之一。蘇美爾文明公元前3200-前2300城邦林立阿卡德王國時期公元前2300-前2191統一了巴比倫尼亞烏爾第三王朝公元前2113-前2006古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894-前1595加喜特人時期統治兩河流域400年亞述時期公元前8世紀-前612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626-前539波斯帝國時期公元前6世紀-前324地跨三大洲(1)地位: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是迄今為止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2)時間:公元前3000年左右(3)特點:用削尖的蘆葦稈或木桿刻寫在燒制或曬干的黏土泥板上壓出一道道筆畫,每道筆畫看起來都像楔子,因此這些筆畫組成的文字被稱為楔形文字,也被稱為泥板文書。(4)使用范圍:最早是蘇美爾人使用,后來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和波斯人所使用,是承載兩河文明的主要文字。書寫工具——蘆葦稈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1.文字——楔形文字

“從蘇美爾時代殘留下來、在近代被發掘出來的楔形文字文獻都是抄寫在泥版上的。

楔形文字的書寫材料主要與地理環境有關。兩河流域木材稀少,連石頭也很缺乏,但卻有得天獨厚的兩河沖積平原的泥土。

從書寫的內容來看,這些泥版中,大約90%是商業和行政記錄,其余10%大致可以歸入文學的范疇”。

從文字的發展演變看,楔形文字產生后,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1)地位:《吉爾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詩。(2)產生:起源于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時代,最初為口頭創作,后經詩人們不斷加工而完善,最后定型于古巴比倫王國時期。(3)載體:楔形文字。(4)內容:史詩敘述了蘇美爾地區烏魯克國王吉美伽爾的活動,詩中還穿插大量神話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動反映了兩河流域居民對生活和生命的態度。(5)價值:體現了蘇美爾人對他們偉大英雄的崇拜之情,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2.文學——《吉爾伽美什》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最著名的文學杰作就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史詩《吉爾伽美什》,它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吟游詩人們以烏魯克國王吉爾伽美什為主人公所創造出來的詩歌匯集。

詩中將吉爾伽美什描繪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驕傲暴戾,引起眾神不滿,于是眾神創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懲罰他,但兩人在決斗中成為好朋友,此后吉爾伽美什棄惡從善、為民除害,立下許多功績。

詩中還穿插大量神話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動反映了兩河流域居民對生活和生命的態度。吉爾伽美什捕獲獅子

死亡,是神與人不可逾越的界限。當吉爾伽美什意識到生命的渺小而想去珍惜、追尋時—不論他有什么樣強悍的神性—說明他確是一位凡人。當然他更是一位英雄,承載著百姓期望,踏上了探求生命之謎的路途,不論成敗。吉爾伽美什走向尋求長生不死的道路,但無果而終。他從水底深淵中取得了草藥,卻被一條蛇偷食:“他回來一看,這里只有蛇蛻的皮。——《吉爾伽美什》概括《吉爾伽美什》史詩體現的文化內涵?《吉爾伽美什》體現了古代西亞樸素的人生觀和宇宙觀。揭示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勇于建功立業的英雄情結。價值:史詩等文學作品是研究古代歷史的重要史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事實,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但是由于其屬于歷史研究的二手資料,要和考古及其他史料相互印證。(1)蘇美爾人的泥偶雕像生動有趣,壁畫主題多樣。(2)亞述帝國修建了多座規模宏大的王宮。(3)波斯王宮裝飾豪華,雕梁畫棟,體現了專制帝國統治者的威嚴。3.建筑、藝術蘇美爾人的泥偶雕像蘇美爾人的王陵壁畫亞述帝國的標志性人首飛牛石雕烏爾王陵豎琴嵌板畫阿帕達納宮的浮雕蘇美爾人浮雕(1)頒布的時間:公元前18世紀。(2)目的:是漢謨拉比為了向神明顯示自己的功績并鞏固貴族地位而制定的;通過編制完備法典的方式解決矛盾,維護統治。(3)使用的文字:楔形文字。《漢謨拉比法典》得以流傳于今世,主要得于楔形文字的保存。(4)內容:法典前言宣揚君權神授,炫耀國王的功德;正文詳細規定了臣民的義務以及違背法律后具體的懲罰措施,涉及個人道德,兵役和勞役,租賃、借貸、債務,以及奴隸地位等方面。結語要求所有人必須遵守法典,違犯者將遭到嚴厲懲罰。(5)性質:是古巴比倫歷史上一部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的法典。(6)價值:是現存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比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狀況,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倫王國的第一手文獻。4.法典——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包括三個部分:序言、282條法律條文和跋文。序言中有國王為全體臣民確立“正義與幸福”的華美辭句,但他所列舉的事情是些國王對神廟的“善行”:糧食充積于神倉、宏大神廟的建立等等。跋文重復頌揚自己如何關心臣民的幸福,自稱為“正義之王”,并號召大家一起詛咒那些膽敢損壞載有“神圣法律”的罪魁。法典內容包括:刑法、兵役法、親屬法、財產法、繼承法及債務法等,也有關于公社成員的權利和義務及奴隸制度的條文,為法典所特別注意的是保護大奴隸主的利益。特征:體系完整,內容涉及面廣;宗教色彩和專制色彩明顯;帶有奴隸社會的階級屬性。第6條:如果一個人盜竊了寺廟或商行的貨物,處死刑;接受贓物者也應處死刑。第196條、第197條:如果一個人傷了貴族的眼睛,還傷其眼;如果一個人折了貴族的手足,還折其手足。第203條、第205條:如果貴族階層的人打了貴族出身的人,須罰銀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隸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處割耳之刑。保護私有財產同態復仇奴隸社會屬性

《漢謨拉比法典》前言中說:安努與恩利爾為人類福祉計,命令我,榮耀而畏神的君主,漢謨拉比,發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馬什,昭臨黔首,光耀大地。——周一良、吳于廑總主編,林志純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上古部分》史料中的安努、恩利爾和沙馬什都是兩河流域重要的神靈。想一想:為什么漢謨拉比要宣稱自己是根據神意立法?宣揚君權神授,神化漢謨拉比在古巴比倫王國臣民中的地位,從而使專制王權和神權趨于統一,有利于統治人民和鞏固統治。學識之窗(P16頁):漢謨拉比王太陽神沙瑪什權柄二、古代埃及文化閱讀教材,自主歸納古代埃及文化的表現?文字:象形文字(莎草紙);文學:神話故事,宗教詩,哲理故事,寓言;建筑:受宗教影響大,神廟眾多;科技:太陽歷,醫學,數學發達。概括古代埃及文明的基本特征?政治:宗教勢力強大,盛行專制統治;經濟:農耕經濟發達,商品經濟活躍;文化:自成一體,文化繁盛;

歷史遺址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是對歷史史事的見證,具有重要的價值,屬于史料研究的一手資料。前王朝時期公元前4500-前3100早王朝時期公元前3100-前2700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700-前2160第一中間期公元前2160-前2010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106-前1786第二中間期公元前1786-前1550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50-前1069第三中間期公元前1069-前656后期埃及

公元前656-前332(1)這種文字來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號、表意符號和限定符號組成。(2)象形文字約形成于公元前4千紀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紀。在此期間,象形文字經歷了多種變化,總的趨勢是簡化。1.文字——象形文字牛象月山羊龜魚鳥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十分復雜,只有少數祭司和書吏掌握,所以人們稱象形文字為“神說的字”。當時書吏的職責就是以象形文字抄寫、記錄文件和農產品的產量。2.文學古代埃及人創作出豐富的文學作品,如神話、詩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神話包括世界誕生和人類起源等內容;詩歌大多是宗教詩,也有愛情詩;哲理故事傳達著埃及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傳記等。奧西里斯:冥王和農業之神伊西斯:生命、魔法、婚姻和生育女神荷魯斯:復仇之神,法老的守護者,外形為鷹。賽特:戰爭、沙漠、風暴之神阿努比斯:死神......古代埃及的建筑藝術受到宗教較大影響。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財富用在理葬死者上,給死者修建豪華的陵墓,準備豐厚的隨葬品。如金字塔、神廟等。3.建筑藝術①建造條件:古埃及的奴隸制經濟迅速發展;法老對全國實行專制統治;古埃及文化的基礎,幾何、天文等技術的發展。②建筑的特點:外部—規模巨大,勻稱壯觀;內部—構造復雜,藝術精美;科技含量—精確度高,結構精密。③歷史價值:金字塔是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昭示著古埃及人高超的技術與成就,承載著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歷史,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1)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拉美西斯一世墓壁畫》

在這幅壁畫中間是拉美西斯一世,他的右邊頭戴王冠,頭部呈鷹形的是荷魯斯神(法老的守護者-復仇之神),他的雙眼分別代表太陽和月亮,成為后來基督的雛形,他是上帝的化身;左邊那個長著豺狼頭人身的神叫阿努比斯,它是陵墓之神,還負責管理把尸體制成木乃伊。它在陰間審判庭上擔任重要角色,他手中握有進入冥世大門的鑰匙。這是一幅將國王引入冥世的畫。3.建筑藝術為求得來世的好生活,法老們還修建了眾多神廟,表達自己對神的敬畏。祭司們宣揚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則賜予神廟大量財富。有些神廟富甲一方,勢力強大。(2)神廟卡爾納克神廟埃及神殿的特征是在殿門口矗立著一對象征太陽的方尖碑。碑尖用金屬包裹,當太陽照到碑尖時,會像耀眼的太陽一樣閃閃發光,人們感覺到有一種炫目的色彩和光亮,肅然起敬,使大家更加相信法老就是太陽神的兒子。神殿門口的方尖碑木乃伊4.科學技術古埃及太陽歷(1)古代埃及人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太陽歷是古代世界最精確的歷法之一。古羅馬的凱撒在制定作為今天公歷重要基礎的儒略歷時,吸收了埃及歷法的成就。(2)在數學、醫學等方面,埃及人也頗有建樹。波斯帝國宮廷中,就有許多埃及醫生。

金字塔在埃及語中的意思是“上升之地”,……毫無疑問,所有文明都通過建造這種大型公共象征物來證明他們統治大眾的合理性。還有什么能夠讓國王的真實權力受到更多敬畏呢?不過,金字塔不僅僅是威權主義建筑的早期表現。現在,學者們相信,在埃及金字塔之中,死去的國王是太陽神的化身。……這是埃及人想象力的典型特征——以物質形式呈現不朽觀念。在冬季的吉薩,人們經常可以看到陽光刺破云層,光輝呈金字塔形灑向大地:這是太陽的光芒形成的天堂之梯,“聰敏英明的國王可以由此升華為不朽的星辰”。

埃及文明的類型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類型形成對照,是一種帝國文明而非城市文明。這一文明之所以頗為穩固且延續很長時間,主要得益于其地理環境。埃及是一個長時間處于同一王朝統治下的統一的大河流域國家。……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不同,沒有因不時的外族入侵而引起的萬花筒似的帝國更換。……埃及文明是穩定而保守的。此外,它還是一個自信而樂觀的文明,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與每年會爆發毀滅性的、不可預測的洪水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不同,尼羅河是一條溫和的可預測的大河。雖然美索不達米亞人將他們的洪水之神視為冷酷無情的惡神,但埃及人卻把他們的洪水之神看作是“它的到來會給每個人帶來歡樂”的喜神。古代埃及文明與古代西亞文明有何差異?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差異?古代西亞文明是一種城市文明,抗爭悲觀,注重現世,古代埃及文明是一種帝國文明,自信樂觀,注重來世。原因:地理環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的差異。三、阿拉伯文化7世紀,阿拉伯帝國開始興起,到8世紀已征服從伊比利亞半島到印度北部的廣大地區。阿拉伯人繼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區的文化遺產,結合阿拉伯人的風俗語言和傳統,創造了阿拉伯文化。閱讀教材,自主歸納阿拉伯文化的表現?文學:懸詩,《天方夜譚》;科學:代數,《薩比天文歷表》,《醫典》,阿拉伯數字;宗教:伊斯蘭教......“懸詩”:阿拉伯各部落經常派人到麥加附近舉行詩歌比賽,比賽中獲勝的詩歌會用金水寫在布上,,懸掛在克爾白神的墻壁上,名為“懸詩”。阿拉伯半島統一前,阿拉伯人每年要到麥加附近舉行賽詩會,詩人朗誦自己的作品,獲勝的詩用金水抄寫在麻布上,掛到古廟的墻上,宛如一串明珠掛在脖子上,人們稱之為“懸詩”。其內容主要反映的是阿拉伯各部落貴族的社會生活狀況(1)文學故事集《天方夜譚》:又稱《一千零一夜》,內容:其中很多故事來源于古埃及和西亞等地的民間傳說,通過王后講故事的形式串聯在一起。促進了歐洲的文藝復興和近代自然科學的建立,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功不可沒,對世界文學和藝術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在18世紀初,研究東方文化的迦蘭首次把敘利亞的一些故事譯成法文出版,并由此對法國、英國、德國、俄羅斯、西班牙、意大利和中國等國家的文學藝術產生積極作用,世界文學巨匠伏爾泰、司湯達、拉封丹、薄伽丘、歌德、喬叟等人,都曾不止一遍地閱讀《一千零一夜》并從中喜獲啟迪。它還激發了東西方無數詩人、學者、畫家和音樂家的靈感。甚至于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普希金的童話故事,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它的有關內容的影響,中國少數民族哈薩克黑薩故事中,有些是與它雷同的。阿拉伯數字

數學:伊本·穆薩的《積分和方程計算法》附有800多個實例,代數學發展為獨立學科。

天文學:白塔尼修正了計算太陽和部分行星軌道的方法,證明了發生日環食的可能性。他的《薩比天文歷表》傳入歐洲后,對歐洲天文學產生很大影響,曾經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醫學:伊本·西那的《醫典》是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傳入歐洲被譯成拉丁語,長期用作醫學的標準教科書。

阿拉伯數字:印度的數字符號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至今仍被稱為“阿拉伯數字”(2)科學伊本·西那34

阿拉伯數字源于印度,起源時間相當于中國漢代,之后流傳于印度周邊國家,唐時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傳入亞洲、非洲、歐洲部分地區。阿拉伯數字包括東、西兩種形式,亞洲用東式,非洲、歐洲用西式。“至北宋則西式字漸傳于歐羅巴洲諸國,于是名阿拉伯數目字也。歷世微加變體,于今猶未廢墜,故市井及數學中咸重之,其法與中華算術字碼同類。”

——據《中西聞見錄》“全世界都感謝阿拉伯語在傳播中世紀高度發展的阿拉伯科學知識方面所帶來的媒體作用……如果沒有阿拉伯語這個媒介,得到這些知識是不可想象的,或者說無論如何也不會了解得那么早。——赫伯特·格特沙爾克《震撼世界的伊斯蘭教》1、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的遺產,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2、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的貢獻:保存并傳播了古代文化;阿拉伯人的足跡遍布亞、歐、非三大洲,成為東西方文化溝通的媒介;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還在鉆研的基礎上加以發展,阿拉伯科學形成的過程本身就是東西方的一次大融合。3、阿拉伯文化的現世價值:關注古代世界優秀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深刻認識當下中國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意義和世界文明的多元共生價值。阿拉伯文化的特點:(1)既有鮮明的特點,又有很強的包容性。(2)注重把學習和創新結合。阿拉伯文化的特點與世界價值: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個西起比利牛斯山脈,東至中國邊境的帝國。……帝國建立后的經濟繁榮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跡踏遍了亞、非、歐三洲。商業貿易頻繁交往的同時,科學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強了。阿拉伯的統治者對異族文化的寬容態度促成了中世紀阿拉伯科學的進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聯系了東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東西方之間承擔了科學文化交流的橋梁—中國、印度的科學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阿拉伯傳入歐洲的;在歷史上,阿拉伯文化在歐洲科學的發展上也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時吸收了古希臘和古東方文化的基礎上產生的,阿拉伯科學形成的過程本身就是東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張帥《阿拉伯文明的起落》阿拉伯文化的含義:(1)阿拉伯人融合了征服地區的文化遺產;(2)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希臘、西亞、羅馬以及印度文化典籍翻譯為阿拉伯語,結合阿拉伯人的風俗、語言和傳統創造了阿拉伯文化。

每一種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