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教學第五冊教曝
一位數乘法
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的例1、例2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的:1.使學生學會用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數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兩種讀法讀一個乘法算式。
3.使學生知道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簡便算法。
教學重點: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口算方法和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理解一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圖;學生準備6捆小棒(每棒10根)。
教學過程:
一、鋪墊
1.聽算。(教師每題讀一遍,學生寫得數,集體訂正。)
6X49X35X39X77X3
8X57X54X86X82X9
2.指名回答問題。
(1)6個十是多少?
10個十是多少?
12個十是多少?
(2)8個百是多少?
10個百是多少?
12個百是多少?
3.先讀數,再回答問題。
(1)4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十?
(2)80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百?
(3)120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百?
二、探究新知
1.導入:
(1)先讓學生擺小棒,每堆擺1捆(每捆10根),擺4堆。(在學生擺的同
時教師也在黑板上擺出來。)
(2)提問: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計算?”(用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樣列式?”(10+10+10+10=)
“用乘法怎樣列式?"(10X4=)
(3)用加法計算我們都會了,那10X4這樣的題目怎樣進行口算呢?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口算乘法。
2.例1
(1)引導學生觀察,探究算理
看圖:說一說“10+10+10+10”,“10X4”這兩個算式的意思。
(每堆有10根小棒,一共有4堆,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加法計算:就是把四堆小棒加起
來。還可以用乘法計算:就是求4個10是多少,列成乘法算式就是10X4。)
(2)“10X4得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想:每捆是10根,4個1捆是4捆,也就是4個10是40,所以10X4=40。)(3)接著請兩個
學生說一說思考的過程。
(4)教師講述乘法的另一種讀法。
乘法的讀法除了已經學過的一種外,還有一種,即10X4還可以讀作“4乘10”。(齊讀兩遍)
(5)理解算理:不擺小棒,直接口算10X4怎么想?(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師巡視指導學生在討論
中探索出口算10X4的方法。)
匯報:口算10X4,可以把10看作1個十,1個十乘4得4個十,4個十是40,所以10X4=40。(指
名說加以強化)
3.反饋練習
(1)做一做1:教師先出示題目讓敘述用兩種讀法讀出3個乘法算式。可以先讓幾個學習好的學生
做示范,然后把每個算式齊讀兩遍。接著再讓學生口算這3道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20X4,訂正時
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然后再做30X4,可提醒學生:你能不能按照剛才學的方法想出怎樣算?
如果學生有困難,還可以啟發他們想:30是幾個十?3個十乘以4是幾個十?使學生明確:12個十是
1個百2個十,也就是120,所以30X4=120。最后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讓學生一欄一欄地做。在學生獨立做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并及時
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輔導。訂正時,指名說一說左邊兩欄的計算過程。在學生說的過程中,
教師可有意讓學生在讀乘法算式時用新學的讀法讀。
3.教學例2。
(1)教師分步出示例2的圖。先出第一組圖。問:“這幅圖中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帶著學生數出
是200個。再出第二組圖。問:“這組里面有多少個小正方體?”(200個)“現在有幾個200了?”
(2個200)類似地,出示第三、第四組圖。最后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可以用什么方
法計算?怎樣列出乘法算式?”(200X4)”這個算式還可以怎樣讀?”(2乘300)
(2)“你能根據前面的計算方法,想出這道題該怎樣計算嗎?”組織學生討論。(分組匯報說一說是
怎樣想的)
計算200X4時,把200看成2個百,2個百乘4是8個百,也就是800,所以200X4=800。(根據
學生已有的經驗,利用知識遷移,使學生體驗,掌握算理。)
4.反饋練習
(1)先讓學生獨立做,訂正時,請幾個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
(2)讓學生一欄一欄地做,然后指名說一說計算過程。
教師簡要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一位數乘幾個十、幾個百、幾個千的口算方法。在計算時,我們一
般把幾十、幾十、幾千分別看成幾個十、幾個百、幾個千,然后用一位數去乘。
三、反饋練習
1.第2頁“做一做”第3題。
教師說明題意,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第2頁“做一做”第4題。
教師提出問題:“通過前面的計算,你發現用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在計算上有什么特點?”
讓學生仔細觀察算式中被乘數、乘數、積在數的組成和寫法上的共同點。”利用這些特點怎樣使計算
簡便?”使學生直觀看到:這樣都是可以看作將被乘數的最高位上的數與一位數相乘,然后看被乘數
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結果后面補上相同個數的0。對學生的語言敘述不必要求過高,只要學生
能基本正確地表達其思想即可。
四、小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用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乘法的另一種讀法。)
2.“計算時我們應該怎樣想?”“有什么簡便算法?”
五、作業
練習一的第1、2題
六板書設計:
口算乘法
例1用加法計算:10+10+10+10=40
用乘法計算:10X4=40
想:1個十義4=4個十=40
例2200X4=800
想:2個百X4=8個百=800
一位數乘兩位數、乘幾百幾十(不進位)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頁的例3和“練一練”
教學目的:使學生學會用一位數乘兩位數、乘幾百幾十數(不進位)的口算。
教學重點: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方法、乘幾百幾十數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一位數乘幾百幾十的簡便算法。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例3的正方體圖。
教學過程:
一、鋪墊
1.指名回答下列問題。
(1)12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2)35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3)120里面有幾個百和幾個十?
(4)240里面有幾個十?
(5)120里面有幾個十?
在指名時,可有意識地讓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
2.口算下面各題。
10X5+6=20X3+9=300X2+60=(分組計算,互相訂正)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1)教師先出示例3圖,第一個集合圈里有多少根小棒?是怎樣擺的?讓學生看清是多少個。然后
用同樣的方法再貼出第2個集合圈。同時間:“又擺了多少根小棒?”,并問:“一共有多少捆小棒?
還余幾根?”怎樣列式?學生列出“23X2”后,教師在圖下面板書:23X2o(試讀算式:23乘2)
(2)問:“你們會計算23X2嗎?得多少?”(組內交流)并說明:這就是今天要學的新內容。讓
學生仔細觀察圖,想一想23X2應該得多少。如果有學生用加法算出得數,應肯定結果的正確,并讓
學生繼續想用乘法解決辦法。
啟發學生看出一共有多少捆小棒?是4個10,就是40;還余幾根?是2個3,就是6;40加6得46。
對照圖,使學生看到:23是由2個十和3個一組成,所以2個23就是4個10和2個3的和。4個
10就是10X4=30,2個3就是3X2=6,它們的和是40+6=46。
2.反饋練習
(1)“要求4個12是多少,該怎樣想?”
“12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4個12可以看作幾個十和幾個2的和?”
“那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X4得多少?”
(2)再讓學生獨立解答24X2和32X3o做題前提醒學生按照新學的方法進行思考,如果一時想不
清楚,可以分步解答。教師巡視,了解巡視的掌握情況。訂正時,針對班里巡視的具體情況,讓幾個
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
三、反饋練習
先讓學生說一說運算順序再獨立做,教師巡視。注意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個別輔導。訂正時,選幾
題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要特別注意學生出現的錯誤,可以讓錯誤的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錯了,以
提醒其他同學。
四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1.“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樣的乘法?”
2.“在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3.“今天學的乘法與上節課學的有什么不同?”
五、板書設計:
例323X2=46想:20X2=30
2X3=6
40+6=46
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不進位)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第5?6頁的例3和例4,第8頁練習二
教學目的: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用一位數乘兩、三位數的筆算的算理和乘的順序,
以及積的寫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通過筆算算理的探究,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計算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鋪墊
1.看卡片口算。
3x22x420x413x3
300x220x46+3023*2
2.板演(與口算同步)。
4X9+75X7+6說說這兩題在計算中有什么共同之處?
3。問:23x2,積是多少?口算時怎樣想?
板書:(根據學生的口答進行。)
10x4=40
2x3=6
40+6=46
教師:求2個23是多少,口算的算理和方法同學們都已掌握。這道題還可以列豎式筆算。筆算的算
理和口算一樣,但筆算時怎樣乘?乘積怎樣寫呢?我們現在來學習筆算乘法。
板書課題:筆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1)由復習板演豎式類推出23x2的豎式寫法。
教師:筆算豎式寫法和表內乘法一樣,先寫被乘數,再寫乘數,乘數的個位要和被乘數的個位對
齊。
板書:23
X2
(2)觀察豎式,小組討論:筆算23X2時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學生在討論中探
究出乘的順序和積的寫法)
(3)結合豎式展示計算過程。
①說明筆算乘法先要從個位乘起,教師先遮住第一個乘數十位上的數。
問:豎式中是幾乘幾?()
教師指出:3乘2得6,表示6個,所以6要寫在積的個位上。
②露出遮住的部分,說明用2乘第一個乘數的個位以后,再乘第一個乘數的十位。
問:豎式中是幾乘幾?(2乘20)
教師指出:2乘十位上的2得4,表示4個十,所以4要寫在積的十位上。(同時對齊個位,用虛線寫
一個0。)
③求乘得的積一共是多少,也就是2個23是多少,還要怎樣算?(把兩次的積相加。)
即:說一說筆算23x2的計算過程。也就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④簡化豎式。
問:用2乘十位上的2得40,這個40的0為什么要寫成0?你知道嗎?
教師指出:因為積的十位上的4就表示是4個十,所以這個0可以省去不寫,我們可以把3直接寫在
積的十位上。即:
⑤比較兩個算式。
問:兩個豎式,哪個書寫簡便?你喜歡哪一種?
教師指出:因為直接把4寫在積的十位上,與個位上的6合在一起是46,就是我們求得的積,而且
書寫簡便,所以通常筆算豎式就寫成第二種形式。
(4)讓學生說一說用一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即乘的順序)、積的寫法。
(5)專項練習:41x232X3
問:怎樣算?為什么?(讓學生口答乘的順序、積的寫法。)
指名板演,訂正板演,概括算法
2教學例4
例4:冷飲店運來9箱飲料,每箱裝24瓶,一共運來多少瓶?
⑴指名讀題,說說已知條件和問題
⑵分析條件,列式24X9
⑶你能用豎式進行計算嗎?(嘗試)
⑷明確:計算乘法時,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三、反饋練習
1想想6X18怎樣寫豎式計算?
2練練26X35X169X48
四板書設計
例三例四
23X2=46冷飲店運來9箱飲料,每箱裝24瓶,一共運來多少
23瓶?
X224X9=216(瓶)
4624
X39
216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第7?8頁的例5,第8?10頁練習二
教學目的: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用一位數乘三位數的筆算的算理和乘的順序,以
及積的寫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通過筆算算理的探究,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計算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鋪墊
146X4應怎樣計算?獨立計算。
2指名說說乘的順序和積的書寫位置。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五
新新電影院有246個座位,一部新電影上映,第一天放映4場,一共能接待觀眾多少人?
(1)讀題
(2)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
(3)列式計算246X4
(4)引導學生討論:你認為這道題怎么做?試著寫一寫
(5)引導學生推出:用4乘被乘數百位上的2,得8個百,在積的百位上寫8,表示800
(6)引導學生討論:46X4和246X4的計算方法一樣嗎?
1從個位乘起。
2用第二個乘數依次和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的數相乘。
3那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7)強調:檢查乘法計算是否正確,可以再乘一遍看結果是否一致。
三、反饋練習
1先說說運算順序在計算
614X7326X9284X2
2列式計算P9-8
四、板書設計
新新電影院有246個座位,一部新電影上映,第一天放映4場,一共能接
待觀眾多少人?
246X4=984(人)
246
義124
984
答:一共能接待觀眾984人。
一位數與兩位數相乘(積不超過100)的口算乘法
教學內容:第11頁的例6,第11頁練習三
教學目的: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用一位數乘兩位數(積不超過100)的口算乘法
的算理和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通過口算算理的探究,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計算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鋪墊
1口算練習
2口答:
(1)32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2)15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3)3個十是多少?
(4)12個十是多少?
3計算:
10X5+620X3+930X3+2
二、探究新知
1每行有35個方木塊,2行一共有多少個?
2組內交流,列式35X2
3怎樣計算,得多少?組內交流,使學生明確:2個30是6個十,2個2是4個一,2個32是2個
30和2個2的和。
三、反饋練習
115X5怎樣計算?
2練一練12X321X433X214X515X625X4
3P11-1獨立填寫,指名訂正。
四、板書設計
例六
32X2=64想:十位3X2是6個十
個位2X2是4個一
6個十和4個一合起來是64
被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4-16頁上的例7?例8練習四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2.使學生掌握被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
3個盤子,6個蘋果。
教學過程:
一、鋪墊
1.口答。
3X4表示幾個幾相加?
2X5表示幾個幾相加?
2.填空。(出示小黑板。)
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法則:
①從位起,用乘數依次乘被乘數的一位數;
②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7
(1)教師在課桌上擺3個盤子,每個盤子放2個蘋果。
教師:這里有幾個盤子?(3個)
每個盤子里放了幾個蘋果?(2個)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222
教師:3個盤子里一共有多少個蘋果?用加法怎樣算?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原板書上寫出2+2+2=6
教師:用乘法怎樣算?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2X3=6
教師:2義3表示幾個幾相加?(3個2相加。)
(2)教師:現在我從每個盤子里拿走1個蘋果(說的同時從每個盤子里拿走1個蘋果),現
在每個盤子里有幾個蘋果?(1個)
教師:3個盤子里一共有幾個蘋果?用加法怎樣算?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黑板上板書:1+1+1=3
教師:用乘法怎樣算?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X3=3
教師:這個算式表示幾個幾相加?(3個1相加。)
(3)教師:注意觀察,我現在再從每個盤子里拿走1個蘋果(說的同時從每個盤子里拿走最
后1個蘋果),現在每個盤子里有幾個蘋果?(0個或回個也沒有。)
教師:要求3個盤子里一共有多少個蘋果,用加法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0十0十0=0
教師:用乘法怎樣算?想一想是求幾個幾相加。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0X3=0
教師:“0義3”表示什么呢?(3個。相加。)
教師:“0X3”表示3個0相加,結果得0。想一想,0X5等于多少呢?為什么?(0義5表
示5個0相加,結果得0。)
2.試一試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下面兩組算式:
3X4=5X6=
4X3=6X5=
讓學生說出得數后問:每一組的得數怎么樣?(都相等。)
教師:我們剛學過0X3=0,那么3X0得多少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0義3=0下面板書出3X0=0。
再出一組算式0X9和9X0讓學生回答得數是多少。
最后出0義0讓學生填,得出0X0=0。
教師小結:大家看這些算式(指著上面的算式),0乘一個數和一個數乘0都得0,0乘0也
得0,所以。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教師把寫好的“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這句話的小黑板掛出來,讓學生一齊讀一遍。
4.教學例8
(1)教師先出示213X3,讓學生用豎式計算。訂正時,讓學生說說用一位數乘多位數乘的順
序和積的書寫位置。(2)然后將被乘數213改為203試試你會計算嗎?(3)教師:203X3,
被乘數中間有0,乘的順序和積的書寫位置同213X3是一樣的。乘的時候也要用乘數去乘被
乘數的每一位數,被乘數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積是0,要在積的十位上寫0。教師邊說
邊把算式的得數寫出來。
三、反饋練習
1練習四中的第1、2題:口算
2練習四中的第3題:讓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教師進行個別輔導。然后集體訂正。指名讓一
二個學生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四、作業
讓學生做練習四中的第4題。
五板書設計
例七例八
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203X3=309
積的十位上得幾?為什么?
被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6-17頁例9練習五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被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計算。
教學過程:
一、鋪墊
20X3=12X4=
200X3=120X4=
2000X3=1200X4=
1學生口算,教師逐題從上到下分別寫出左右兩組題的得數。
2提問:觀察每一組題,第一個乘數有什么特點?乘積有什么特點?怎樣算比較簡便?
3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第一個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乘數乘第一個乘數中0前面的數,
再看第一個乘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后面添幾個0。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9
(1)出示例題270X3,提問學生:這道題怎樣用筆算?然后讓學生先按一般方法計算。同時
指名學生在黑板上板演。然后集體訂正。
(2)提問:還有更簡便的算法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告訴學生;被乘數末尾的0可以先不計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數,然
后再把被乘數末尾的0落下來。然后讓學生列豎式用簡便算法計算。教師指名學生在黑板上
演示。
集體訂正時,先讓學生看兩個豎式,說明簡便算法的豎式寫法,并用虛線表示被乘數右面的0
最后再落下來。然后提問學生:用一般方法計算和用簡便算法,結果一樣不一樣?(兩種算
法結果一樣。)
(3)出示2500X3,讓學生用簡便方法試算。同時讓一二個學生在黑板上板演。
(4)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怎樣計算簡便。然后再讓學生看兩個例子,引導學生回答:
被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怎樣算?(先用乘數去乘被乘數末尾。前面的數,再看被乘數末尾有
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
(5)著重強調:在用簡便方法計算時,乘數要寫在被乘數末尾的0前面一位的下面,被乘數
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為了表示清楚,可以用豎虛線把被乘數末尾的0分
開。
2.試一試380X5乘數5寫在那一位上?
三、反饋練習
1.練習五的第1題。
讓學生獨立做,教師注意行間巡視,了解學生豎式寫得對不對,有什么問題。然后集體訂正,
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加以說明。
2.練習五的第2題。
讓學生獨立做,直接把得數寫在教科書上。教師了解學生2分15秒時全做完的學生有多少,
哪些學生還沒有做完。然后集體訂正。
3.練習五中的第3題。
學生做前教師提問:“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就是求18的4倍是多少,
180的4倍多少,1800的4倍是多少。然后讓學生列式解答。)
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從18的4倍是72,怎樣推出180的4倍是多少,1800的4倍是
多少。
4.練習五中的第4題。
讓學生獨立用堅式計算。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然后集體訂正。
5.練習五中的第5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四板書設計
例九270X3==810
270270
X3X-
810810
在教學第一單元一個乘數是一傳教的乘法時,我著重做了以下幾
方面的思考:一個乘數是一傳教的乘法是小學教學教學最基本的知識
與技能,因此學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
理解算理上。通過直觀操作、擺小格,使學生明確乘法是幾個幾相加
的簡便運算:學生對進位比較難以理解,我在教學中把小棒的分法與
豎式的寫法結合起來聚助學生理瞥:在故學中我還重視運用知識的遷
移、類推規律,引導學生我取新知。如教學一個乘數乘兩三傳教時,
我引導學生在口算的基礎上想想應怎樣乘?乘得的積寫在鄴一傳上?
聚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算理和計算方法。
倍的認識
教學內容:倍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倍,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含意
3能正確分析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
教學用具:彩繩
教學過程:
一、鋪墊
1出示圖1(紅花、黃花圖)
問:看到這副圖,你想到了什么?
(1)紅花比黃花多3
(2)黃花比紅花少3
(3)黃花的枝數是1份,紅花枝數有這樣的2份。
(板書:。是一份,()有這樣的()份)
2出示圖2(綠線、白線圖)
綠
白
白線和綠線比,誰比誰長,誰比誰短?
3談話:
我們已經學過了比較兩個數量的多少,長短。兩個事物間還可以比較什么?(大小、高矮、胖瘦、
快慢)除了你們說的這些,兩個事物之間還有“倍數關系”(板書:倍)在比較倍數時,我們一般說
誰是誰的幾倍。(板書:()是()的幾倍)
二、探究
㈠操作感知倍的概念
1、先讓學生來猜一猜,這兩根紙條,誰是誰的幾倍?學生猜完后,出示:白紙條的長是綠紙條的2
倍。誰在說一說這句話。
2、問:說完這句話,你有什么疑問嗎?(你懂這句話的意思嗎?)
下面我們就來研究為什么說白紙條的長是綠紙條的2倍。
3、給三分鐘時間,讓學生動動手,比一比,動動腦,想一想,再動動嘴,跟周圍的小朋友說一說。
(1)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2)學生交流匯報。(兩個綠紙條就有1個白紙條那么長;綠紙條的長是白紙條的一半;白紙條有兩
個綠紙條那么長。)
(3)投影顯示
4、出示紅紙條和綠紙條:
(1)這次給你們一分鐘時間,你在比比紅紙條的長是綠紙條的幾倍。說說為什么?
(2)投影顯示
5、這3根彩條之間還有沒有倍數關系?
(1)紅紙條的長是白紙條的()倍,為什么?
(2)投影顯示
㈡訓練語言,理解倍的含義。
1、引導:這里的三組紙條,小朋友已經會比較誰是誰的幾倍了,不過,最好還能把道理說清楚,說
明白。(出示紙條圖1)象這兩根紙條,如果把綠紙條的長看作1份,白紙條的長就有這樣的2份,
所以我們就說白紙條的長是綠紙條長的2倍。誰能自己說說?
2、同時出示紙條圖2、3,誰能自選一組彩條比較著說說。提示:把誰看作1份,誰有這樣的幾份?
3、試著說給同桌小朋友聽一聽。
4、再說給大家聽一聽。
㈢聯系具體數量,建立幾倍與幾個幾的聯系。
1、過渡:剛才我們會比較了兩種紙條長度之間的倍數關系,而且還能說清道理。下面我們再來比較
一下兩種花的朵數。
出示圖3(圓圈、三角圖)
三角:OO
圓圈:OOOOOO
問:三角的個數和圓圈比,也能說誰是誰的幾倍嗎?為什么?
給學生兩分鐘時間,討論一下。
2、交流得出:圓圈的個數是三角的3倍。
①三角有2個,圓圈有3個2。
②把三角的個數看作1份,圓圈的個數有這樣的3份。
強調指出:要把2個三角看作1份。相機逐一加上集合圈,讓學生看清1份2個,3份是3個2。
3、再添上兩個圓圈:圓圈的個數是三角的()倍,為什么?
小結:三角有2個是一份,如果圓圈個數有這樣的3份,圓圈的個數就是三角的3倍;如果圓圈的個
數有這樣的4份,圓圈的個數就是三角的4倍。
三、練習
1、看看說說。
OOO
OOOOOO
草莓的個數是蘋果的()倍,為什么?
隨學生回答,相機添加集合圈。
2、擺擺說說
⑴第一行擺3根小棒,第二行擺的小棒的個數是第一行的3倍。(一生板演)說說你是怎樣擺的?
⑵第二行拿去3根小棒,第二行小棒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幾倍?
⑶第二行再拿去3根小棒,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幾倍?說說想法。
3、拍手游戲,要求學生拍的是老師的3倍。
(1)師:X
(2)師:XX
(3)師:XXX
4、在美麗的大森林里有許多美麗的動物,還有千變萬化的植物,你們看漂亮嗎?漂亮的麋鹿想考考
你們,它說:小朋友們,你們能發現我們中的倍數關系嗎?
四、小結評價
1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叫一一(指板書讓學生說一說)。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或者說懂了什么?
3你在生活中發現過“倍”嗎?(原來數學知識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希望你做個有心的人,
認真觀察,說不定那一天我們班會出現一批小科學家呢!)
五、板書設計
倍
()是()的()倍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
教學內容: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
教學目標:理解和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
教學重難點:學生能有條理的口述“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教學過程:
一、鋪墊
1.老師這有些口、△,要把它擺在黑板上,你們愿意和老師一塊擺嗎?
好,請把你的口、△準備好,注意聽老師的要求。請你在第一行擺上3個4,老師和你們一起擺,開
始吧!
(1)三角形你擺了幾個?(3個4)
好,大家看,我們把幾個△看作一份。老師把它圈起來表示一份。
誰來說說把幾個△看作一份?
(2)好,請你在第二行擺口,口擺6個,也是每3個一份,能擺這樣的幾份呢?(開始),(找一
個到前面來擺)
(3)問:3個△是一份,正方形擺了這樣的幾份?(2份)
對了,大家看,這是幾個口?(3個口)
1個3個是1份。這是幾個口?(3個口)
2個3個圈起來是2份。
誰來說正方形有這樣的幾份?(2份)。
2.同學們,這時,□和△比,有一種新的關系,就是倍的關系。因為,把3個△看作1份,正方形
有這樣的2份,所以我們就說,正方形的個數是三角形的2倍。
誰來說說,正方形個數是△的幾倍?(2倍)
(板書,口的個數是△的2倍)
3.好,請你們看桌面,還是把3個△看作1份,請你在第二行再擺上3個口,把它看作1份,怎么
擺呢?
你們看,正方形3個1份,有幾份呢?(3份)
誰能看著桌面說說,把幾個△看作1份,□有這樣的幾份呢?
(3個△是1份,正方形有這樣的3份)
這時正方形的個數是△的幾倍?(3倍)
4.好,大家看,現在還是把3個△看作1份,請你動動腦,要讓口的個數有△這樣的四份,應該怎
樣擺呢?(完后)追問:你是怎么擺的?
這時口的個數是△的幾倍?(4倍)
你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來的呢?
(3個△是1份,□有這樣4份,所以……)
好!為什么現在口的個數是△的4倍呢?請同桌之間就象這位同學這樣互相說說。
(說完)誰愿意再給大家說說?
5.很好,請大家注意,要把桌面的圖形變化一下,如果把正方形后面的3份拿掉,正方形剩下幾份
了呢?動手試一試。問:正方形還剩下幾份呢?(1份)
這時,口和△比,口的個數是△的幾倍?(1倍)
非常好,我們就擺到這,收好學具。
通過剛才動手擺,大家會用“倍”來表示兩個數量關系了,下面我們做一個練習。
二、探究
1.請大家看屏幕,誰愿意讀一下題,并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出示例二)
2.好,從已知條件中知道,大猴有幾只?(4只)
3.請大家齊讀第二條件。馬上問:是誰和誰比?把誰看作1份?(大猴和小猴比,大猴看作1份)
4.說對了,把4只大猴看作1份,我們把它圈起來。誰來說一說1份有幾只大猴?(4只)
5.“小猴的只數是大猴的3倍”,從這句話中你可以知道什么?(有四份)。對了小猴有3份,每
一份有幾只大猴?(4只)
6.好,我們在屏幕上一起來數一數。
(1個4只,2個4只,3個4只)。
問:白兔有幾個幾只?(3個2只,板書),
3個4只是幾只?(12只)板書,所以小猴有()只?(12只)
7.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得出小猴有12只,誰來說這道題,我們是怎么做的呢?誰能象他那樣用自己
的再來說一說。
過度:剛才我們初步認識了什么是倍,知道了兩種數量關系用倍來表示時,關鍵是把什么看作1份,
誰和它比,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它的幾倍。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做些練習,看看哪些同學掌握的好。
三、練習:
1.請同學們看屏幕。
大球和小球比把誰看作1份?(小球)
大球里有。個()球呢?這兩個空怎么填呢?所以大球個數是小球的幾倍?(2倍)
2.接下來我們一起動手擺一道題,請同學們把口、。準備好。
(1)請你在第一行擺上2個口,開始。把這兩個口看作一份,
問:幾個□是1份?請你在第二行擺O,。的個數是正方形的6
倍。要擺多少個。呢?動手擺吧。第二行擺了多少個。呢?(12個)
(2)對了,注意看,第二行圓形的個數不變,還是12個,如果在第一行再添上1個口,怎么擺呢?
這時還是把口看作1份,1份有幾個口?
好,能不能通過你動手移動圓形,讓我們一眼就看出來。的個數是口的幾倍?(動手試一試)
誰來說。的個數是口的幾倍?(4倍)
好這道題我們就擺到這。
3.下面我們共同來創編一道題,注意!創編的要求是,請你任意選兩種圖形,通過你動手擺,讓我
們一眼就看出,它們有倍數關系,同時要求同學們要有自己獨特的擺法,不要模仿別人。
開始擺吧!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擺的?同學們擺的非常好,我們就擺到這,請把學具收好。
4.請同學看屏幕:
(1)誰說說這幅圖的圖意。
小松鼠采的蘑菇是小兔的幾倍。
(2)看這幅圖。
小猴采的是小兔的3倍,小猴采了()個蘑菇?你是怎樣想的?
(3)看,小兔采的是小熊的2倍,小熊采了()個蘑菇。(填2只)
5.下面老師帶領同學們去參加一個動物音樂會,你們愿意嗎?
公園里,有一群小動物正在開音樂會,圖上畫著哪些小動物呢?(猴子、小雞……)
各有幾只呢?(2只猴,6只小雞,1只公雞,2只母雞)
對了,你們看這些小動物多快樂呀?聰明的小猴,東看看,西瞧瞧,它向伙伴們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
我們這些小動物之間有什么倍數關系呢?請你們幫助它說說好嗎?(公雞有1只,母雞有2只,所以
母雞只數是公雞的2倍)
四、板書設計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
猴山上有4只大猴,小猴的只數是大猴的3倍,小猴有多少只?
大猴-----------
k____________J
小猴的只數號大猴的3倍
小猴[一一2y
?
4X3=12(只)
答:有小猴12只。
連乘
教學內容:連乘
教學目標:能正確計算連乘試題,并能掌握小括號的用法。按正確的運算順序計算有小括號的連乘試
題。
教學重難點:按正確的運算順序計算有小括號的連乘試題。
教學過程:
一、鋪墊
3X4X53X(4X5)
1比較兩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說說這兩題的運算順序
二、探究
145X4X7106X(3X2)
1指名說說一題的運算順序,獨立計算
2在本上做做二題,指名板演
3指名說說他做的對嗎?
4在計算連乘試題時應注意什么?(在計算連乘試題時,從左到右按順序計算,有括號時,先做括號里
面的)
三、練習
1看誰做的又對又快P27—3
2P27-K2題做本上
四、板書設計
連乘
145X4X7106X(3X2)
=580X7=106X6
=4060=636
在計算連乘試題時,從左到右按順序計算,有括號時,先做括號里面的
薛后小和
在教學僖的認識一課時,運用多媒體請晰地呈現黃、紅兩根紙條,從學
生已有的比較兩個數量大小的知識經驗入手,引導學生進入新的概念----
“偌”的學習中,讓學生知道“信”也是有兩個數量比較得到的。給學生
廣闊的思維,空間,先讓學生猜一猜兩極紙條長的信教關東,激起學生的學
習興趣;然后讓學生質疑,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為自主釋疑增加動力;接
著提供材料,讓學生動手操作,把現代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利于讓學
生通過實踐解決問題,在實踐中我得成功體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稚樸的語
言表述自己的見瞥,能體現出學生個性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和真實的思維
過程,有助于促進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分體現多媒體的優勢,隨學生的學
習流程,相機分層添加有關數據和集合圖,讓學生看的請,悟的透,郝助
學生建立表象,并進一步內化,構建知識體系。多媒體動畫式呈現了小貓
小狗圖,該練習難度有所提升,但是學生喜歡小動物,有興趣,也就樂意
去思考了,這樣可以聚助學生深層次地理解幾僖與幾個幾的緊密聯余。
二毫米和千米的認識
毫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2?34頁的例1、例2、例三,練習9
教學目的: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帶子;學生每人準備一把小尺子,一根帶子和一枚一分硬幣。
教學過程:
一、鋪墊
教師:我們以前都學過什么長度單位?1米是多少厘米?
讓學生具體比畫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長度。
二、探究
教學例1。
教師:我們以前量比較小的物體的長度或比較短的距離,是用厘米作長度單位。如果我們要
量更小的物體的長度或更短的距離,該用什么作長度單位呢?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種新的比厘
米還小的長度單位一一毫米(引出新課)。
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小尺子觀察一下。
教師:尺子上的刻度除了我們以前學過的厘米外,還有什么刻度?(還有比厘米更小的格。)
教師: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教師指導學生數小格。)
教師:五厘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那么小1厘米是多少毫米?(因為1厘米中
間有1,2,10個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所以1厘米是10毫米。)板書:1
厘米=10毫米
教師:請同學們用手勢表示一下1毫米有多長。(看一看學生表示的是否合適。)
2.做“練一練”中的習題。
(1)第1題,讓學生拿出一分硬幣,量一量有多厚。教師巡視,注意量的方法對不對。訂正
時,強調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以加強對1毫米的直觀認識。
(2)第2題,也要注意量的方法。訂正時,對量的結果不太正確的學生進行糾正。
(3)第3題,這次測量的長度都超過了10毫米,要注意觀察讀數有誤的學生,以便及時糾
正。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9的第1、2題。
1.第1題,先讓學生自己量,注意觀察量得不夠準確的學生。看一看是量的方法不對,還是
讀數不對。
2.第2題,教師先說明題意,然后讓學生思考一下再把合適的單位名稱填在橫線上。還可以
再舉些例子讓學生說出合適的單位名稱。
四、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誰能說一說,1厘米是多少毫米?
千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5頁千米的認識練習十
教學目的:
使學生在學習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礎上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中的應用,初
步建立I千米(公里)長度的觀念,知道I千米(公里)=1000米。
教具、學具準備:
卷尺,運動場掛圖。
教學過程:
一、鋪墊
教師:我們都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
讓學生具體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長度。
二、探究
1教師: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比較大的是米。比如說,我買了2米布,這根木頭長4米等,
這些都是用米作單位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比米大的長度單位,那就是“千米”,
千米也叫公里。比如,我們說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從某地到某地的路程是100千米
等等,這些都是用千米作單位的。
讓學生看書上70頁的第一幅圖。說明公路邊上里程碑上的“50千米”指的是從某地到這個里
程碑的路程是50千米。
教師:同學們都喜歡體育嗎?你們知道運動員跑400米要在運動場上跑幾圈嗎?下面我們來
看一幅一般運動場的示意圖。
2教師:運動場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是800米,那么2圈半是多少米呢?(1000
米。)
教師板書:1千米(公里)=1000米
3教師:同學們上學,有步行的,有騎自行車的,還有坐公共汽車的。人步行每小時可走5
千米,騎自行車每小時可行15千米。你們能估計一下從自己家到學校有多少千米嗎?
4教師拿著卷尺帶學生到操場上,以人或樹的位置為起點最出100米的距離,讓學生仔細觀
察一下。并讓學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走一走,所需時間大約是1分十幾秒。然后告訴學生10
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千米,一股步行12分左右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并讓學生想像一下10
個100米有多遠。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的第1?2題。
1.第1題,讓學生自己用筆畫一畫。并讓學生說一說從小林家到什么地方的路程是1000米。
2.第2題,讓學生自己連線。訂正時,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這些交通工具每小時大約行多少
千米。
千米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6頁例1、例2;練習十中的第3?9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加深對千米的認識,知道長度單位在實際中的應用;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千米=()米1000米=()千米
2.4米=()分米1分米=()厘米
6厘米=()毫米500毫米=()分米
二、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例1:5千米=()米
教師在小黑板上出示這樣兩個問題。
(1)1千米是多少米?
(2)5千米是幾個1000米?
學生回答了這兩個問題之后,教師繼續提問:那么誰知道例1的空格里應填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使學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5千米是5個1000米,就是5000米。
2.教學例2。
教師出示例2:4000米=()米?
請同學們思考并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多少米是1千米?
(2)4000米是幾個“1000米”。
學生回答問題時,引導學生想出:1000米是1千米,4000米是4個1000米,就是4千米。所以空格
里填4。
3.做“練一練”中的題目。
(1)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提示他們想一想例1和例2是怎樣思考的。
訂正時,可指名說一說推理過程。
(2)第2題,學生做題之前,教師可說明題意,然后再讓學生做。如果有些學生有困難,教師可稍
作提示:題里給出的兩個條件單位名稱一樣嗎?列式進該怎么辦?讓學生自己列式解答。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中的第3?9題。
1.第3題,教師先說明題意,再讓學生做。
2.第4題,讓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了解差生的做題情況,并讓他們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第5題,可先讓學生說一說這幾幅圖畫的是什么。然后,教師說明題意,讓學生把單位名稱填在
括號里。訂正之后,可以再舉一些例子讓學生說一說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以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