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 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_第1頁
8.2 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 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_第2頁
8.2 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 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_第3頁
8.2 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 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_第4頁
8.2 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 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課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二框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前提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文化交流文化交融基礎發展、升華推動文化發展1.文化交流的含義

文化交流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使文化得以傳播,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文化多樣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一、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補充:文化交流的途徑和手段①文化交流的途徑(文化怎樣傳播)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還包括旅游、聚會、政治、經濟活動等②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文化靠什么傳播)大眾傳媒(例如:電視、網絡、廣播、報刊等)1.文化交流的含義

文化交流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使文化得以傳播,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文化多樣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一、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2.文化交流的特點(1)交流雙向性: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外域文化向中國傳播。引進來(2)交流作用雙重性:

既要歡迎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和借鑒各國的優秀文化,為發展中華文化服務;

又要堅決抵制國外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蝕和滲透,確保中華文化健康發展。走出去≠主導≠引領世界文化2.為什么要進行文化交流①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②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交流不僅不會成為文化發展和創新的障礙,反而會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③正是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動人類文化的發展。

古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更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沿著古絲綢之路,中國將絲綢、瓷器、漆器、鐵器傳到西方,也為中國帶來了胡椒、亞麻、香料、葡萄、石榴等。沿著古絲綢之路,阿拉伯的天文、歷法、醫藥傳入中國,中國的四大發明、養蠶技術也由此傳向世界。更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了觀念創新。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明代,鄭和七次下西洋,留下千古佳話。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船堅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一代一代“絲路人”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思考:在如何進行文化交流方面,材料給了我們哪些啟示?情境探究3.如何進行文化交流

①原則: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動人類文化的發展。

②態度: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明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③文化交流是雙向的,文化交流的作用是雙重的。要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熱烈歡迎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借鑒外來文化有益成果,為發展中華文化服務;堅決抵制外來文化中落后腐朽的侵蝕與滲透,警惕文化輸出,確保中華文化健康發展。1.文化交流≠文化融合走向單一。2.文化交流≠文化輸出、文化滲透、文化霸權。3.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主導≠引領世界文化。BYYUSHEN墨西哥雞肉卷里有番茄丁、生菜絲、蛋黃沙拉醬和墨西哥風味莎拉醬。老北京雞肉卷里有黃瓜條、京蔥絲、甜面醬和漢堡醬。前提、基礎升華、發展傳入中國——文化交流創造出中西合璧的美食——文化交融

4、文化交融的含義

指兩種不同文化接觸后相互影響、相互吸收與整合,進而形成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注意:不能說成文化趨同或逐漸統一。5.為什么要進行文化交融?(1)文化交融的原因

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個性與共性的統一)(2)文化交融的意義

①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

②人類正是通過文化交融,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才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發展汲取豐富營養,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為世界文化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

③推進人類文化交融,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注意:文化交融是指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強調的是不同文化相互借鑒,既豐富本民族文化也能繁榮世界文化。不能說成文化趨同或逐漸統一。6.如何進行文化交融

①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豐富發展汲取豐富營養,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②既要認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的繁榮進步。(P105)

③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補充)知識拓展: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文化交流文化交融表現不同文化交流是一個過程,是彼此間文化的相互溝通,互通文化的有無,促進文化豐富與發展。強調通過一定的方式(語言、報刊、網絡等)使得文化得以傳播。文化交融是一個結果,指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間的吸收和借鑒、取長補短,指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強調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滲透,難分你我。側重不同側重的是把一種文化發揚光大,傳播開來,讓更多的受眾知道、理解的過程。文化交流發生的是量變。側重的是不同民族文化間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甚至是沖突碰撞后的發展升華,產生新文化的過程。文化交融發生的是質變。意義不同文化交流促進了文化自身的發展,也促進了經濟、政治、社會的發展。文化交流間接促進文化發展。文化交融的意義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從而共同推動世界文化創新。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發展與創新。聯系①二者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礎上的。

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礎,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華、發展。②對文化發展的作用:文化交融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結果之一。

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知識總結二:文化交融與文化發展必要性①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②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

的有益成果;它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重要性意義對本國而言:人類通過文化交融,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豐富發展汲取豐富營養,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對世界而言:為世界文化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推進人類文化交融,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要求①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發展汲取豐富

營養,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②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原則;③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的繁榮進步。知識總結一: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意義對民族文化: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

和交流會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對人類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

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偉畫卷。要求背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原則: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積極推進

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動人類文化的發展。態度: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多樣性,

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

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做法: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1、今年的聯合國中文日,外國駐華大使們紛紛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中國的友好與對中國文化的喜愛。如今,對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來說,起中文名已經成為一種新風尚,非華裔的政治人物起中文名也越來越多見。這從一個側面表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在不斷消失③中華文化蘊含著特有的包容性④中華文化可以得到其他民族的認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課堂練習2、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然而關于漢字書寫的簡繁之爭從未終止:有人堅持應該簡化,有人認為應當回歸繁體,有人主張用簡識繁。下列說法正確且對應關系恰當的是()①用簡識繁——尊重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源泉②包容繁體——彰顯出漢字豐富的文化內涵③承認簡體——適應漢字使用中的實際需要④采用西文——克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障礙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C課堂練習3、“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為各國文明之間的交流、發展搭建了新的平臺,讓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由此可見()①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②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文明可以融通發展④商業貿易是文化傳播的唯一途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課堂練習4、中國與非洲國家文化交往歷史悠久,在中非文化交流的字典中,沒有“排斥”“歧視”“居高臨下”這一類詞匯。這體現了(

)A.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B.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活力C.文化交流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排斥、相互取代D.不同國家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C

課堂練習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同時也對世界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由此可見(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不同文化在交流傳播中逐漸趨同④各民族文化既有個性也有共性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D民族性(個性)世界性(共性)課堂練習課堂檢測1.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需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解析】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需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2.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力。【解析】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3.文化交流有助于減少文化差異。【解析】文化交流可以促進本民族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從而有利于體現和發展世界文化的多樣性。4.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而日趨同一、漸趨融合。【解析】世界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交融中相互借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