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_第1頁
工廠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_第2頁
工廠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_第3頁
工廠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_第4頁
工廠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廠機械傷害應急預案TOC\o"1-2"\h\u12937第一章應急預案總則 3283901.1編制目的與依據 4207041.1.1編制目的 4183551.1.2編制依據 4100221.1.3本應急預案適用于工廠范圍內發生的機械傷害的應急處理工作。 4118921.1.4本應急預案適用于工廠內所有與機械傷害相關的崗位、部門及人員。 449331.1.5本應急預案所指機械傷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況: 4290761.1.6應急預案體系包括以下幾個層次: 4311231.1.7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和發布: 4238671.1.8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練: 520996第二章工廠基本情況 572541.1.9工廠基本情況 5275311.1.10工廠組織架構 5150671.1.11工廠企業文化 5327211.1.12主要設備 569611.1.13工藝流程 5167581.1.14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6327481.1.15安全生產投入 685571.1.16安全生產培訓 651701.1.17應急預案 6113221.1.18安全生產檢查 628809第三章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 697531.1.19機械傷害類型 6181451.1.20機械傷害危險源辨識 713631.1.21風險評價方法 7307351.1.22風險分級 792961.1.23預防措施 797601.1.24應急措施 84390第四章預警與信息報告 8128341.1.25預警目標 8201491.1.26預警指標 8187741.1.27預警流程 8152501.1.28信息報告原則 912651.1.29信息報告流程 9136431.1.30應急響應級別劃分 9309251.1.31應急響應措施 9713第五章應急組織與職責 10124751.1.32應急指揮部 1099561.1應急指揮部是應急預案的核心領導機構,由廠長或總經理擔任指揮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 10228731.2應急指揮部負責組織、協調、指揮應急救援工作,保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1011181.2.1應急小組 10308672.1應急小組是應急指揮部下屬的執行機構,根據類型和特點,分為現場救援組、醫療救護組、物資保障組、安全保衛組等。 10181402.2各應急小組在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負責具體實施應急救援工作。 10315472.2.1應急聯絡員 10247353.1應急聯絡員是應急指揮部與各應急小組之間的溝通橋梁,負責及時傳達應急指令、收集現場信息、協調資源等。 10185283.2各部門、車間應指定一名責任心強、業務能力強的員工擔任應急聯絡員。 10110143.2.1應急指揮部職責 10205481.1制定應急預案,明確應急組織架構、職責分配、應急資源保障等內容。 10266601.2組織應急演練,提高應急組織協調能力和員工應急意識。 10317831.3接到報告后,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1056071.3.1應急小組職責 10197742.1現場救援組:負責現場救援工作,包括現場安全防護、傷員救治、設備搶修等。 10183442.2醫療救護組:負責傷員救治工作,包括現場急救、轉院治療等。 10114052.3物資保障組:負責應急物資的調配、供應,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1184822.4安全保衛組:負責現場安全保衛工作,包括現場秩序維護、交通管制、火災撲救等。 11149832.4.1應急聯絡員職責 1197523.1及時傳達應急指令,保證指令得到有效執行。 1193673.2收集現場信息,報告應急指揮部。 11277003.3協調應急救援資源,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支持。 11307193.3.1人力資源保障 11268581.1保證應急組織成員、應急小組人員充足,具備相應的業務能力和應急技能。 11257811.2建立應急人員培訓制度,定期開展應急知識和技能培訓。 1190571.2.1物資資源保障 11143722.1制定應急物資清單,明確應急物資的種類、數量、存放位置等。 1147842.2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制度,保證應急物資的充足、完好。 11222712.3定期檢查應急物資,保證物資質量可靠。 11294222.3.1技術資源保障 11303323.1建立應急技術支持體系,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11286533.2建立信息溝通渠道,保證應急信息的及時、準確傳遞。 1163343.2.1資金保障 11149934.1保證應急救援所需的資金投入,保障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11115724.2制定應急資金使用管理制度,保證資金使用的合規、高效。 111575第六章應急響應 11320464.2.1現場評估 1154144.2.2現場隔離 1235904.2.3現場救援 12310374.2.4現場保護 12116504.2.5組織架構 1222114.2.6人員培訓 12169924.2.7應急響應流程 12232914.2.8物資調度 1226014.2.9人員調度 12292624.2.10設備調度 13304024.2.11信息調度 136380第七章應急救援 13126244.2.12報警與信息上報 138144.2.13現場救援 13136714.2.14人員疏散 13318554.2.15調查與處理 13201364.2.16心肺復蘇 13247674.2.17止血與包扎 14215454.2.18骨折固定 14289414.2.19救援工具 1462494.2.20醫療設備 14158504.2.21通訊設備 14311354.2.22防護設備 141290第八章應急疏散與撤離 1475754.2.23組織架構 14514.2.24人員分工 15321364.2.25疏散與撤離準備 15225864.2.26確定疏散與撤離路線 15188204.2.27標識疏散與撤離路線 15177174.2.28維護疏散與撤離路線 15103484.2.29確定疏散與撤離信號 15279264.2.30信號發布 15165344.2.31信號接收與傳遞 1623627第九章應急恢復與調查處理 1657604.2.32現場清理與修復 1641114.2.33環境治理與監測 16313064.2.34調查 1621934.2.35處理 16168434.2.36教訓總結 17187234.2.37改進措施 1715481第十章預案演練與培訓 1779474.2.38演練目的 17305994.2.39演練計劃 1729894.2.40演練實施 17235144.2.41培訓內容 18217954.2.42培訓方法 18155624.2.43評估方法 1862734.2.44評估標準 18第一章應急預案總則1.1編制目的與依據1.1.1編制目的為保證工廠機械傷害的應急處理工作有序、高效、快速地進行,降低造成的損失和影響,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維護工廠的正常生產秩序,特制定本應急預案。1.1.2編制依據(1)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2)國家及地方安全生產管理部門的相關規定和標準;(3)工廠安全生產規章制度;(4)工廠機械設備操作規程;(5)其他與工廠機械傷害應急預案相關的文件和資料。第二節適用范圍1.1.3本應急預案適用于工廠范圍內發生的機械傷害的應急處理工作。1.1.4本應急預案適用于工廠內所有與機械傷害相關的崗位、部門及人員。1.1.5本應急預案所指機械傷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況:(1)機械設備故障導致的傷害;(2)操作不當導致的傷害;(3)機械設備維修保養過程中發生的傷害;(4)其他可能導致機械傷害的突發事件。第三節應急預案體系1.1.6應急預案體系包括以下幾個層次:(1)工廠總體應急預案:涵蓋工廠范圍內的各類突發事件,包括機械傷害應急預案;(2)專項應急預案:針對工廠內特定設備、特定崗位或特定類型制定的應急預案;(3)現場處置方案:針對具體現場制定的應急處理措施和流程。1.1.7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和發布:(1)工廠總體應急預案由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負責制定、修訂和發布;(2)專項應急預案由相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修訂和發布;(3)現場處置方案由現場負責人或相關部門制定、修訂和發布。1.1.8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練:(1)對應急預案的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保證其熟悉應急預案的內容和操作流程;(2)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檢驗應急預案的實戰效果,提高應急處理能力。第二章工廠基本情況第一節工廠概況1.1.9工廠基本情況我國某工廠始建于20世紀80年代,占地面積約200畝,是一家專業從事機械制造與加工的大型企業。工廠位于交通便利的城市工業區,擁有豐富的資源優勢和良好的地理環境。1.1.10工廠組織架構工廠設有生產部、技術部、質量部、安全部、人力資源部等職能部門,形成了完善的管理體系。各部門之間相互協作,保證工廠生產、技術、質量、安全和人員管理的有序運行。1.1.11工廠企業文化工廠秉承“以人為本、科技創新、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第二節主要設備與工藝流程1.1.12主要設備工廠擁有各類先進的生產設備,包括數控機床、激光切割機、焊接、自動化生產線等。這些設備為工廠提供了強大的生產能力和技術保障。1.1.13工藝流程(1)設計與研發: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產品設計與研發,保證產品符合市場需求。(2)原材料采購:采購優質原材料,保證產品質量。(3)生產準備:對原材料進行檢驗、加工、焊接、組裝等工序,為生產做好準備。(4)生產過程:按照工藝流程,組織生產,保證生產進度和質量。(5)質量檢驗:對產品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保證產品合格。(6)產品交付:按時交付產品,為客戶提供售后服務。第三節安全生產現狀1.1.14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工廠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等,保證安全生產的有序進行。1.1.15安全生產投入工廠不斷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工廠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購置安全設備、開展安全培訓、提高員工安全意識等方面。1.1.16安全生產培訓工廠定期組織員工進行安全生產培訓,提高員工的安全知識和技能,保證員工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能夠迅速、正確地應對。1.1.17應急預案工廠制定了應急預案,明確了處理程序、應急措施和救援隊伍。在發生時,能夠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降低損失。1.1.18安全生產檢查工廠定期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對生產現場、設備設施、安全防護設施等進行全面檢查,保證安全生產條件符合要求。同時對檢查中發覺的問題進行整改,防止發生。第三章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第一節機械傷害危險源辨識1.1.19機械傷害類型機械傷害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1)壓傷:由于機械運動部件的擠壓、剪切等作用導致的傷害。(2)切割傷:由于機械運動部件的切割、刮擦等作用導致的傷害。(3)碰撞傷:由于機械運動部件與人體碰撞導致的傷害。(4)粉塵傷害:由于機械作業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對人體呼吸系統、皮膚等部位造成的傷害。(5)噪音傷害:由于機械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噪音對人體聽力造成的傷害。1.1.20機械傷害危險源辨識(1)機械設備的運動部件:如旋轉部件、往復運動部件、直線運動部件等。(2)機械設備的安全防護設施缺失或損壞:如防護罩、限位器、緊急停止按鈕等。(3)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操作不當:如未按照操作規程操作、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等。(4)機械設備維護保養不及時:如潤滑不良、緊固件松動等。(5)工作環境不良:如照明不足、地面積水、通風不良等。第二節風險評價與分級1.1.21風險評價方法(1)定性評價:通過分析機械傷害的類型、原因、后果等,對機械傷害風險進行定性描述。(2)定量評價:根據機械傷害發生的概率、嚴重程度等指標,對機械傷害風險進行定量計算。1.1.22風險分級(1)低風險:發生概率低,嚴重程度低的機械傷害風險。(2)一般風險:發生概率一般,嚴重程度一般的機械傷害風險。(3)較高風險:發生概率較高,嚴重程度較高的機械傷害風險。(4)高風險:發生概率高,嚴重程度高的機械傷害風險。第三節風險控制措施1.1.23預防措施(1)完善機械設備的安全防護設施:保證防護罩、限位器、緊急停止按鈕等安全防護設施齊全、完好。(2)加強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培訓:提高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保證其熟悉操作規程,遵守安全操作規程。(3)定期對機械設備進行維護保養:保證機械設備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減少故障發生。(4)改善工作環境:提高照明度,保持地面積水干凈,加強通風等。1.1.24應急措施(1)制定機械傷害應急預案:明確處理流程、救援措施、責任分工等。(2)配備救援設備:如急救包、擔架、防護服等。(3)建立報告制度:保證發生后能夠及時報告、處理。(4)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提高應對機械傷害的能力。第四章預警與信息報告第一節預警體系1.1.25預警目標為保證工廠機械傷害的預警工作有效開展,預警體系的主要目標包括:(1)及時發覺可能導致機械傷害的潛在風險;(2)對風險進行科學評估,確定發生的可能性及影響范圍;(3)有針對性地制定預防措施,降低發生的概率;(4)提高工廠員工的安全意識,增強預防和應對能力。1.1.26預警指標預警體系應包括以下預警指標:(1)機械設備安全狀況:包括設備維護保養、安全防護設施、設備操作規程等方面;(2)人員安全意識與操作技能:包括員工培訓、安全知識掌握、操作規程遵守等方面;(3)生產環境安全:包括作業現場環境、安全通道、應急設施等方面;(4)安全管理狀況: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檢查、處理等方面。1.1.27預警流程預警流程包括以下環節:(1)數據采集:定期對預警指標進行監測、采集;(2)數據分析: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評估風險;(3)預警發布: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發布預警信息;(4)預防措施:針對預警信息,制定并落實預防措施;(5)預警解除:當風險消除或降低至可接受范圍時,解除預警。第二節信息報告流程1.1.28信息報告原則信息報告應遵循以下原則:(1)及時性:發覺風險后,應在第一時間內向相關部門報告;(2)準確性:報告內容應真實、準確,不得故意隱瞞或歪曲事實;(3)完整性:報告應包含風險的相關信息,包括類型、地點、時間、涉及人員等;(4)連續性:對風險的發展變化進行持續報告。1.1.29信息報告流程信息報告流程包括以下環節:(1)初步報告:發覺風險后,現場負責人應立即向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報告;(2)詳細報告: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應在接到初步報告后,組織人員進行現場調查,形成詳細報告;(3)報告審批:詳細報告需經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負責人審批;(4)上報公司領導:經審批后的報告,應及時上報公司領導;(5)信息發布:根據風險等級,按公司規定進行信息發布。第三節應急響應級別1.1.30應急響應級別劃分根據風險等級和可能造成的影響,應急響應級別分為以下四級:(1)Ⅰ級響應:可能導致嚴重人員傷亡、設備損壞、環境污染等嚴重后果的風險;(2)Ⅱ級響應:可能導致較大人員傷亡、設備損壞、環境污染等后果的風險;(3)Ⅲ級響應:可能導致一般人員傷亡、設備損壞、環境污染等后果的風險;(4)Ⅳ級響應:可能導致輕微人員傷亡、設備損壞、環境污染等后果的風險。1.1.31應急響應措施根據應急響應級別,采取以下措施:(1)Ⅰ級響應:啟動公司級應急預案,全面開展應急救援工作;(2)Ⅱ級響應:啟動部門級應急預案,組織相關部門開展應急救援工作;(3)Ⅲ級響應:啟動車間級應急預案,組織車間內部開展應急救援工作;(4)Ⅳ級響應:啟動班組級應急預案,組織班組成員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第五章應急組織與職責第一節應急組織架構1.1.32應急指揮部1.1應急指揮部是應急預案的核心領導機構,由廠長或總經理擔任指揮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1.2應急指揮部負責組織、協調、指揮應急救援工作,保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1.2.1應急小組2.1應急小組是應急指揮部下屬的執行機構,根據類型和特點,分為現場救援組、醫療救護組、物資保障組、安全保衛組等。2.2各應急小組在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負責具體實施應急救援工作。2.2.1應急聯絡員3.1應急聯絡員是應急指揮部與各應急小組之間的溝通橋梁,負責及時傳達應急指令、收集現場信息、協調資源等。3.2各部門、車間應指定一名責任心強、業務能力強的員工擔任應急聯絡員。第二節職責分配3.2.1應急指揮部職責1.1制定應急預案,明確應急組織架構、職責分配、應急資源保障等內容。1.2組織應急演練,提高應急組織協調能力和員工應急意識。1.3接到報告后,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1.3.1應急小組職責2.1現場救援組:負責現場救援工作,包括現場安全防護、傷員救治、設備搶修等。2.2醫療救護組:負責傷員救治工作,包括現場急救、轉院治療等。2.3物資保障組:負責應急物資的調配、供應,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2.4安全保衛組:負責現場安全保衛工作,包括現場秩序維護、交通管制、火災撲救等。2.4.1應急聯絡員職責3.1及時傳達應急指令,保證指令得到有效執行。3.2收集現場信息,報告應急指揮部。3.3協調應急救援資源,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支持。第三節應急資源保障3.3.1人力資源保障1.1保證應急組織成員、應急小組人員充足,具備相應的業務能力和應急技能。1.2建立應急人員培訓制度,定期開展應急知識和技能培訓。1.2.1物資資源保障2.1制定應急物資清單,明確應急物資的種類、數量、存放位置等。2.2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制度,保證應急物資的充足、完好。2.3定期檢查應急物資,保證物資質量可靠。2.3.1技術資源保障3.1建立應急技術支持體系,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技術支持。3.2建立信息溝通渠道,保證應急信息的及時、準確傳遞。3.2.1資金保障4.1保證應急救援所需的資金投入,保障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4.2制定應急資金使用管理制度,保證資金使用的合規、高效。第六章應急響應第一節現場處置4.2.1現場評估(1)發生后,現場負責人應立即組織人員進行現場評估,了解的性質、范圍和可能造成的傷害。(2)根據現場評估結果,迅速確定類型,如機械傷害、電氣傷害等,以便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4.2.2現場隔離(1)保證現場安全,對區域進行隔離,防止擴大。(2)設置警示標志,提醒無關人員遠離現場。4.2.3現場救援(1)對受傷人員進行初步救治,如止血、包扎等。(2)保證受傷人員的安全,避免二次傷害。(3)及時將受傷人員送往醫院救治。4.2.4現場保護(1)保護現場,防止破壞現場證據。(2)對設備、工具等進行封存,以備后續調查。第二節應急救援隊伍4.2.5組織架構(1)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協調、指揮應急救援工作。(2)設立現場救援組、醫療救護組、物資保障組等,明確各組職責。4.2.6人員培訓(1)對應急救援隊伍成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提高救援能力。(2)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提高隊伍的應急響應速度和協同作戰能力。4.2.7應急響應流程(1)發生后,現場負責人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2)指揮部根據性質和現場情況,迅速組織相關救援隊伍前往現場。(3)救援隊伍到達現場后,按照預案要求,迅速展開救援工作。第三節應急資源調度4.2.8物資調度(1)保障救援所需的醫療設備、藥品、物資等。(2)與相關單位協調,保證救援物資的供應。4.2.9人員調度(1)根據救援需要,合理調配救援隊伍人員。(2)保障救援隊伍的休息和輪換,保證救援工作的連續性。4.2.10設備調度(1)調配救援所需的機械設備、運輸工具等。(2)與相關部門協調,保證救援設備的使用和維修。4.2.11信息調度(1)建立應急救援信息平臺,實時掌握進展和救援情況。(2)與上級部門、相關部門保持密切溝通,保證信息的及時傳遞和共享。第七章應急救援第一節救援流程4.2.12報警與信息上報(1)發生后,現場工作人員應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并迅速啟動應急預案。(2)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立即組織相關人員開展現場救援,并向當地應急管理部門報告情況。4.2.13現場救援(1)救援人員抵達現場后,應迅速評估現場安全狀況,保證自身安全。(2)對受傷人員進行初步救治,包括止血、包扎、固定等,并根據傷情判斷是否需要轉送至醫療機構。(3)設立現場警戒區,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保證救援工作有序進行。(4)保證現場通風良好,避免有毒有害氣體積聚。(5)對設備進行隔離,防止擴大。4.2.14人員疏散(1)救援人員應組織現場工作人員及附近群眾有序疏散,避免擁擠和踩踏。(2)疏散過程中,救援人員應引導人員沿安全路線撤離,保證人員安全。4.2.15調查與處理(1)救援結束后,調查組應迅速成立,對原因、責任進行深入調查。(2)根據調查結果,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處理,并制定整改措施,防止類似再次發生。第二節救援技術4.2.16心肺復蘇(1)救援人員應熟練掌握心肺復蘇技術,對呼吸困難和心臟驟停的傷者進行緊急救治。(2)在進行心肺復蘇時,救援人員應按照規范操作,保證救治效果。4.2.17止血與包扎(1)救援人員應熟練掌握止血和包扎技術,對受傷人員進行及時救治。(2)根據傷情,選擇合適的包扎材料和方法,保證傷口得到有效處理。4.2.18骨折固定(1)救援人員應掌握骨折固定的基本方法,對骨折傷者進行臨時固定。(2)在固定過程中,注意保護傷者的神經和血管,避免加重傷情。第三節救援設備4.2.19救援工具(1)救援人員應配備必要的救援工具,如破拆器材、切割器材、擴張器等。(2)救援工具應定期檢查和維護,保證其功能良好。4.2.20醫療設備(1)救援人員應配備急救包、急救藥品等醫療設備,以應對各種突發情況。(2)醫療設備應定期更新,保證其符合救治要求。4.2.21通訊設備(1)救援人員應配備對講機、手機等通訊設備,保證救援指令和信息傳遞暢通。(2)通訊設備應定期檢查,保證其在救援過程中正常使用。4.2.22防護設備(1)救援人員應配備防護服、防毒面具、安全帽等防護設備,保證自身安全。(2)防護設備應按照國家標準配備,并定期檢查、更換。第八章應急疏散與撤離第一節疏散與撤離計劃為保證工廠機械傷害發生時,員工能迅速、有序地進行疏散與撤離,制定以下疏散與撤離計劃:4.2.23組織架構(1)成立應急疏散與撤離指揮部,負責組織、指揮、協調疏散與撤離工作。(2)各部門、車間設立疏散與撤離小組,負責具體實施本部門、車間的疏散與撤離工作。4.2.24人員分工(1)指揮部負責總體協調,確定疏散與撤離順序、時間、路線等。(2)各小組負責人負責組織本部門、車間員工按照預定路線進行疏散與撤離。(3)安全員負責現場安全監督,保證疏散與撤離過程中不發生二次傷害。4.2.25疏散與撤離準備(1)對員工進行應急疏散與撤離培訓,保證員工熟悉疏散與撤離程序、路線、信號等。(2)定期開展應急疏散與撤離演練,提高員工應對突發的能力。(3)準備應急物資,如急救包、手電筒、哨子等。第二節疏散與撤離路線4.2.26確定疏散與撤離路線(1)結合工廠地形、建筑布局,合理規劃疏散與撤離路線。(2)保證疏散與撤離路線暢通,無障礙物。4.2.27標識疏散與撤離路線(1)在工廠內部明顯位置設置疏散與撤離指示牌。(2)利用地面標識、建筑物等,引導員工按照預定路線進行疏散與撤離。4.2.28維護疏散與撤離路線(1)定期檢查疏散與撤離路線,發覺問題及時整改。(2)保持疏散與撤離路線暢通,保證發生時能迅速疏散。第三節疏散與撤離信號4.2.29確定疏散與撤離信號(1)采用聲光信號、廣播、短信等方式通知員工。(2)明確信號含義,如警報聲代表發生,開始疏散與撤離。4.2.30信號發布(1)指揮部根據情況,及時發布疏散與撤離信號。(2)各小組負責人接到信號后,立即組織本部門、車間員工進行疏散與撤離。4.2.31信號接收與傳遞(1)員工聽到疏散與撤離信號后,迅速按照預定路線進行疏散與撤離。(2)各小組負責人負責將信號傳遞給本部門、車間員工,保證每個人都收到信號。第九章應急恢復與調查處理第一節現場恢復4.2.32現場清理與修復發生后,應立即啟動現場清理與修復程序。具體措施如下:(1)確定現場范圍,設立警戒區域,保證現場安全;(2)對現場進行初步清理,移除散落的廢棄物、設備殘骸等;(3)檢查并修復設備,保證設備恢復正常運行;(4)對現場進行徹底清理,消除安全隱患;(5)恢復生產設施及生產線,保證生產秩序盡快恢復正常。4.2.33環境治理與監測(1)對現場進行環境監測,評估對環境的影響;(2)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現場的環境污染問題;(3)對周邊環境進行長期監測,保證環境質量達標。第二節調查與處理4.2.34調查(1)成立調查組,負責調查工作;(2)調查組應全面收集相關信息,包括發生時間、地點、原因、經過等;(3)對現場進行詳細勘察,分析原因;(4)查明責任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