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美術上冊-古樸精美的圖騰柱-課件-人教新課標版(與“華表”有關文檔共21張)_第1頁
五年級美術上冊-古樸精美的圖騰柱-課件-人教新課標版(與“華表”有關文檔共21張)_第2頁
五年級美術上冊-古樸精美的圖騰柱-課件-人教新課標版(與“華表”有關文檔共21張)_第3頁
五年級美術上冊-古樸精美的圖騰柱-課件-人教新課標版(與“華表”有關文檔共21張)_第4頁
五年級美術上冊-古樸精美的圖騰柱-課件-人教新課標版(與“華表”有關文檔共21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新課標美術五年級上冊第七課古樸精美的華表執教人:張玉良第1頁,共21頁。

華表是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國一種傳統的建筑形式。相傳華表既有道路標志的作用,又有為過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出現了。那時,人們在交通要道設立一個木柱,作為識別道路和標志,后來的郵亭、傳舍也用它作標識,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來統稱為“桓木”,因為古代的“桓”與“華”音相近,所以慢慢讀成了“華表”。在這根木柱上,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寫意見,因此它又叫“謗木”或“誹謗木”。“誹謗”一詞在古代是議論是非的意思,就是現代的提意見,所以它又具有現代“意見箱”的作用。據史書上記載,堯時的誹謗木以橫木交于柱頭,指示大路的方向,天安門前的華表仍然保持了堯時誹謗木的基本形狀。

第2頁,共21頁。北京明清故宮天安門前華表

天安門前有一對漢白玉的柱子,名字叫華表。該華表與天安門同建于明永樂年間,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天安門前的華表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柱頭、柱身和基座。華表柱頭上的部分又叫“承露盤”。華表的柱頭上也有瑞獸,名字叫“犼”。“犼”是一種形似犬的瑞獸,天安門后面的一對華表上的石犼面朝北方,望著紫禁城,寓意是希望皇帝不要久居深宮不知人間疾苦,應該經常出宮體察民情,所以稱“望君出”。華表的柱身呈八角型,一條巨龍盤旋而上,龍身外布滿云紋,漢白玉的石柱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真有巨龍凌空飛騰的氣勢。柱身上方橫插一塊云板,上面雕滿祥云。華表的基座稱為須彌座,這是借鑒了佛教造像的基座形式,而且在基座外添加了一圈石欄桿,欄桿的四角石柱上各有一只小石獅,頭的朝向與上面的石犼相同。欄桿不但對華表起到保護作用,還將華表烘托得更加高聳和莊嚴。第3頁,共21頁。第4頁,共21頁。第5頁,共21頁。明十三陵華表第6頁,共21頁。盧溝橋華表第7頁,共21頁。契丹圖騰柱第8頁,共21頁。(云南)景頗族圖騰柱第9頁,共21頁。壯族圖騰柱第10頁,共21頁。第11頁,共21頁。第12頁,共21頁。第13頁,共21頁。牧情谷薩滿圖騰柱

第14頁,共21頁。第15頁,共21頁。那時,人們在交通要道設立一個木柱,作為識別道路和標志,后來的郵亭、傳舍也用它作標識,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來統稱為“桓木”,因為古代的“桓”與“華”音相近,所以慢慢讀成了“華表”。天安門前的華表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柱頭、柱身和基座。北京明清故宮天安門前華表柱身上方橫插一塊云板,上面雕滿祥云。人教版新課標美術五年級上冊第七課天安門前的華表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柱頭、柱身和基座。那時,人們在交通要道設立一個木柱,作為識別道路和標志,后來的郵亭、傳舍也用它作標識,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來統稱為“桓木”,因為古代的“桓”與“華”音相近,所以慢慢讀成了“華表”。在這根木柱上,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寫意見,因此它又叫“謗木”或“誹謗木”。天安門前有一對漢白玉的柱子,名字叫華表。相傳華表既有道路標志的作用,又有為過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出現了。人教版新課標美術五年級上冊第七課華表柱頭上的部分又叫“承露盤”。“誹謗”一詞在古代是議論是非的意思,就是現代的提意見,所以它又具有現代“意見箱”的作用。第16頁,共21頁。第17頁,共21頁。天安門前的華表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柱頭、柱身和基座。“誹謗”一詞在古代是議論是非的意思,就是現代的提意見,所以它又具有現代“意見箱”的作用。“犼”是一種形似犬的瑞獸,天安門后面的一對華表上的石犼面朝北方,望著紫禁城,寓意是希望皇帝不要久居深宮不知人間疾苦,應該經常出宮體察民情,所以稱“望君出”。人教版新課標美術五年級上冊第七課華表的柱身呈八角型,一條巨龍盤旋而上,龍身外布滿云紋,漢白玉的石柱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真有巨龍凌空飛騰的氣勢。相傳華表既有道路標志的作用,又有為過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出現了。天安門前的華表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柱頭、柱身和基座。天安門前的華表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柱頭、柱身和基座。那時,人們在交通要道設立一個木柱,作為識別道路和標志,后來的郵亭、傳舍也用它作標識,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來統稱為“桓木”,因為古代的“桓”與“華”音相近,所以慢慢讀成了“華表”。相傳華表既有道路標志的作用,又有為過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出現了。北京明清故宮天安門前華表天安門前的華表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柱頭、柱身和基座。天安門前的華表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柱頭、柱身和基座。那時,人們在交通要道設立一個木柱,作為識別道路和標志,后來的郵亭、傳舍也用它作標識,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來統稱為“桓木”,因為古代的“桓”與“華”音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