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托幼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1頁
DB61T-托幼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2頁
DB61T-托幼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3頁
DB61T-托幼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4頁
DB61T-托幼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附件1ICS11.080.99C63DB61DB61/T1234—2021托幼機構消毒衛生規范HealthstandardfordisinfectioninnurseriesFORMTEXT點擊此處添加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的標識FORMDROPDOWNFORMTEXT?????2021-05-01發布2021-06-01實施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DB61/T1234—2020前言 IV1范圍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消毒原則 15管理要求 26消毒要求 27衛生指標 48消毒方法 49檢驗方法 4附錄A(規范性附錄)托幼機構常用消毒方法 5附錄B(規范性附錄)采樣及檢測方法 8前??言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陜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陜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陜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人口監測與家庭處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陳寶寶、張曉玲、雷毅、程永兵、孟昭偉、董小鋒、寇靜遠、蔣麗娟、呂文、劉建國、樊桂成、孫晉清。托幼機構消毒衛生規范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托幼機構的消毒術語和定義、消毒原則、管理要求、消毒要求、衛生指標、消毒方法及檢驗方法等。本標準適用于各級各類托幼機構。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9193疫源地消毒總則GB1598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37488公共場所衛生指標及限值要求GB1493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消毒餐(飲)具GB19298-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GB8538-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檢驗方法GB4789.1-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總則GB4789.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大腸菌群計數WS/T396-2012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消毒規范GB9667游泳場所衛生標準GB/T18204.9游泳池水微生物檢驗方法細菌總數測定GB/T18204.10游泳池水微生物檢驗方法大腸菌群測定原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2002版)原衛生部教育部: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2012原衛生部教育部: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2010國家衛生健康委: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2019國家衛生健康委:托育機構管理規范(試行),2019術語和定義消毒技術規范(2002版)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均適用于本文件。托幼機構nursery招收0~6歲兒童的各級各類托育機構、幼兒園。預防性消毒preventivedisinfection對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場所和物品進行的消毒。終末消毒disinfectionforinfectiousfocus對傳染源離開疫源地后進行的徹底消毒。疫源地消毒disinfectionforinfectiousfocus對存在或曾經存在傳染源的場所進行消毒。物體表面surfaceofobject幼兒在托幼機構能夠接觸到的環境以及相關物體表面,特指桌面、地面、墻面、玩具、臥具、水龍頭、門把手等表面。消毒原則托幼機構日常衛生管理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消毒遵照科學、安全、適度原則。當托幼機構所在地區發生傳染病疫情時,應在托幼機構內開展預防性消毒,消毒以物理方法為主,化學方法或其他消毒方法為輔。當托幼機構內發生傳染病疫情時,應按照疫源地消毒相關要求進行消毒。消毒實施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托幼兒童群體的特殊性和消毒劑對環境的不良影響。管理要求托幼機構的建筑、設施、設備、管理、衛生保健應符合最新國家衛健委制定的《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托育機構管理規范(試行)》及《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2010年)、《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2012年)等相關規定。托幼機構應按要求建立消毒衛生、傳染病防控及突發事件處置等規章制度,包括日常衛生與消毒制度、健康檢查制度、傳染病報告和應急處理制度以及重大自然災害、傳染病、食物中毒、踩踏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托幼機構應按照《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設立衛生室或保健室,并配備有幼兒觀察床、藥品柜、流動水、體溫表、聽診器、清潔用具及消毒劑、紫外線消毒燈或其他消毒裝置。衛生室需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托幼機構應當聘用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保健人員。衛生保健人員包括醫師、護士和保健員。醫師應當取得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醫師執業證書》,護士應當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保健員應定期接受當地婦幼保健機構組織的衛生保健專業知識培訓,掌握衛生消毒、傳染病管理和營養膳食管理等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食堂(營養室、廚房)必須獲得《餐飲服務許可證》,炊事人員上崗前須取得《食品從業人員健康證》,設置區域性餐飲具消毒間,并分類清潔消毒,消毒后有專用存放設施。同時,應有紗門、紗窗、擋鼠板等三防設施,符合病媒生物防制要求。托幼機構提供的飲用水或飲水設施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供應開水的,應每日對開水桶進行清洗消毒;供應桶裝飲用水的,每次更換時應對飲水機內膽和管路進行清洗或消毒;供應直飲水的,按照廠家使用要求定期更換濾芯。各類飲水設施應在每學期開學前進行全面清洗消毒或沖洗濾芯后方可投入使用。托幼機構內發現疑似傳染病例時,應當及時設立臨時隔離室,對患兒采取有效的隔離控制措施。臨時隔離室內環境、物品應當便于實施隨時性消毒與終末消毒,控制傳染病在園(所)內暴發和續發。使用的消毒劑及消毒藥械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要求,有專人保管,存放安全,在有效期內正確使用,并有明確標識,不得讓幼兒接觸消毒藥械。托幼機構工作人員上崗前應當經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健康檢查,并取得《托幼機構工作人員健康合格證》。消毒要求日常清潔與預防性消毒餐飲具餐飲具消毒應符合GB14934的要求。餐(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應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宜采用煮沸、流通蒸汽、消毒碗柜消毒或使用消毒劑浸泡等方式。嚴格執行一洗二沖三消毒四保潔制度。切菜板每日用硬刷和清水刷洗1遍,再用沸水燙1遍,生、熟食砧板、刀具分開,傳染病流行季節可用消毒劑浸泡消毒。環境、物體表面桌椅、床架、門把手、水龍頭等兒童易觸摸的物體表面要保持清潔,每日消毒1次。地面每日濕式拖地兩次,消毒1次。玩教具采用專用毛巾每天濕式擦拭,每周用消毒液擦拭或浸泡消毒1次。不能浸泡或擦拭消毒的可選擇在陽光下曝曬或采用紫外線照射。褥具、毛巾專人專用,被褥定期晾曬,床單、被套、枕套和枕巾至少每兩周清洗暴曬1次。對污染的床上用品及時更換及消毒。擦手宜選用擦手紙或個人專用擦手毛巾,擦手毛巾每日清洗消毒1次。室內空氣每日上午下午至少開窗通風1次,每次10~15min以上,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不宜開窗通風的,應安裝機械通風設施;每日用紫外燈或空氣消毒機消毒1次,空氣消毒應在室內無人情況下進行。空調空調啟用前清洗消毒1次,使用期間每月清洗過濾網,必要時進行消毒。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按照WS/T396-2012的衛生要求進行定期清洗消毒。衛生間及衛生潔具衛生間保持清潔通風、無異味,臺面、地面每日定時打掃,保持地面干燥,便器每日消毒,使用后及時清洗干凈;皮膚接觸部位要及時消毒。衛生潔具專用專放,不同場所的抹布、拖把不宜混用,做好標記,用后及時清洗干凈,每日消毒,晾干備用。室外游戲設施幼兒室外滑梯、爬桿等游戲設施應保持清潔,每日擦拭,每周消毒1次,傳染病流行季節可適當增加消毒頻次。游泳池、戲水池水使用中游泳池、戲水池水應符合GB9667有關要求,游泳池水每日消毒,保持清潔無異味,根據使用頻率,定期更換。戲水池水應每日消毒內壁并更換池水。出現疫情時的消毒出現傳染病患兒時,應依據GB19193要求,在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做好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在日常清潔與預防性消毒的基礎上,增加消毒頻次及適當提高消毒劑濃度。出現呼吸道傳染病患兒時,應加強開窗通風及空氣消毒,同時對患兒可能接觸過的物體表面進行消毒。出現腸道傳染病患兒時,應加強對工作人員及托幼兒童的手衛生,及時對病人可能接觸過的物體表面進行消毒,加強衛生間及衛生潔具的消毒,同時做好直接入口食品的加熱處理及其衛生管理、飲用水安全措施。出現其他傳播途徑的傳染病患兒時,應根據傳染病傳播途徑的特點開展消毒工作。衛生指標消毒對象日常狀態下衛生指標應符合表1。衛生指標對象項目衛生指標室內空氣細菌菌落總數:沉降法(動態)/(CFU/皿?5min)撞擊法(動態)/(CFU/m3)≤20≤1500物體表面細菌菌落總數/(CFU/cm2)≤10工作人員手細菌菌落總數/(CFU/cm2)≤10餐飲具大腸菌群(CFU/50cm2)沙門氏菌(CFU/50cm2)不得檢出不得檢出擦手毛巾細菌菌落總數/(CFU/25cm2)大腸菌群≤200不得檢出游泳戲水池水細菌菌落總數/(CFU/mL)大腸菌群/(MPN/L或CFU/L)游離性余氯/(mg/L)≤1000≤180.3~0.5包裝飲用水大腸菌群/(CFU/mL)銅綠假單胞菌(CFU/250mL)不得檢出不得檢出托幼機構發生傳染病疫情時,在上述衛生要求的基礎上,還應符合GB19193的消毒要求。消毒方法托幼機構常用消毒方法參照附錄A,所使用的消毒產品也可以是其他合法消毒產品。檢驗方法采樣及檢驗由第三方檢測公司或疾控部門來完成,每年至少兩次,采樣及檢驗方法按附錄B執行。

(規范性附錄)

托幼機構常用消毒方法餐(飲)具的消毒流通蒸汽消毒常用的流通蒸汽消毒設備有蒸汽消毒柜、蒸汽消毒車等,按其使用說明書操作。餐具應垂直放置,防止空氣留存在死腔內,消毒時注意排除消毒柜內的冷空氣,同時,注意設備的日常清潔。煮沸消毒適用于少量餐飲具、奶瓶等的消毒。煮鍋內的水應將物品全部淹沒。水沸開始計時,持續10min~30min。計時后不得再新加入物品,否則應從重新加入物品煮沸時算起。遠紅外線消毒箱溫度需達到120~150℃,維持15min~20min,消毒后溫度降至40℃以下后再開箱,以防碗盤炸裂。化學消毒不具備熱力消毒條件的托幼機構或不能使用熱力消毒的食具,可采用化學消毒法。用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15min~30min,消毒液應浸沒全部物品,腔管類物品應使消毒溶液充滿管腔,消毒容器加蓋。消毒后的餐具用自來水沖洗去除殘留消毒劑。患兒餐具應單獨消毒處理。存放消毒后的餐具,應存放在清潔密閉的容器內,以免再次污染。物體和環境表面的消毒適用范圍適用于幼兒生活、就餐、活動的各種場所,如桌面、床面、地面、墻面、水龍頭、臥具、玩具等物體和環境表面的消毒。地面消毒常規保潔每天濕式拖地兩次,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拖地1次。當地面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時,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拖地或噴灑地面,作用30min,然后用清水拖擦。墻面消毒保持墻面清潔,高頻接觸部位可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每日擦拭消毒1次,未接觸部位或未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時,可不用做消毒處理,保持清潔即可。當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時,可采用化學消毒劑噴霧或擦洗。常用有效氯1000mg/L消毒劑溶液噴霧和擦洗處理,墻面消毒一般為2.0m高即可。噴霧量根據墻面結構,以濕潤不流為度,一般100mL/m2~300mL/m2。玩教具可水洗的,先用清水洗滌,耐熱的木制玩教具可在開水中煮沸或流通蒸汽15min~30min,塑料和橡膠玩教具可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1000mg/L季銨鹽類消毒劑中浸泡15min~30min后再用清水沖洗干凈,不宜洗滌及浸泡消毒的玩具可在烈日下曝曬6h以上,高檔電動電子玩具可定期用75%酒精棉球擦拭觸摸部位。臥具、毛巾的消毒優先選擇陽光下曝曬消毒,暴曬時不得相互疊放,時間不少于6h,也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min后再清洗。擦手毛巾可用暴曬、煮沸消毒15min或蒸汽消毒10min。桌椅及其他物體表面保持清潔,每日消毒1次,可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1000mg/L季銨鹽類消毒劑擦拭或噴灑,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洗,以去除殘留消毒劑。衛生潔具的消毒臉盆消毒保持清潔,專人專用,每周用250mg/L~500mg/L有效氯的消毒劑溶液浸泡消毒1次,取出沖洗干凈,傳染病流行季節可適當增加消毒頻次。便器的消毒日常清潔可用500mg/L~1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浸泡30min,用清水沖洗干凈備用。傳染病患兒用過的便器,以5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浸泡30min,然后用清潔劑刷洗干凈。抹布、拖把的消毒每日使用后的抹布、拖把浸泡消毒30min,抹布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拖把可將濃度提高到500mg/L~1000mg/L,浸泡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晾干備用。體溫計一用一消毒,使用75%酒精浸泡消毒3~5min。室內空氣的消毒紫外線消毒在室內無人條件下,紫外線燈懸吊式或移動式直接照射。采用室內懸吊式紫外線燈消毒時,將紫外線殺菌燈安裝于距地面2m~2.5m高處,安裝燈的數量按不少于1.5W/m3計算,在燈管紫外線輻射強度符合要求的情況下,照射時間不少于30min。消毒時應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線,并應達到足夠的照射劑量.消毒效果受環境溫度、相對濕度、空氣中懸浮粒子、消毒對象有機物污染的影響。消毒室內空氣時,房間內應保持清潔干燥,減少塵埃和水霧;溫度低于20℃時或高于40℃,相對濕度大于60%及有機物影響時,應適當延長照射時間。應保持紫外線燈表面的清潔,每1~2周用酒精紗布或棉球擦拭1次,發現燈管表面有灰塵、油污時,應隨時擦拭。應定期測定消毒紫外線的輻射照度,當使用中紫外線燈管(30W)輻照度值小于70uW/cm2或降低到原來新燈強度的70%或累計使用時間超過產品說明書要求,應及時更換。嚴禁在室內有人情況下開啟紫外線殺菌燈,不得使紫外線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損傷。紫外線燈開關應與照明燈開關保持一定距離并做明顯標識,安裝在學齡前兒童不能觸及處。空氣消毒機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空氣消毒。物理因子的空氣消毒機利用靜電吸附、過濾技術和紫外線等方法殺滅或去除空氣中微生物,常見的如靜電吸附式空氣消毒機、高效過濾器(HEPA)、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等,可用于有人情況下的室內空氣消毒。化學因子的空氣消毒機利用產生的化學因子殺滅空氣中微生物,如二氧化氯空氣消毒機、臭氧空氣消毒機、過氧化氫空氣消毒機、過氧乙酸空氣消毒機等,僅用于無人情況下室內空氣的消毒。其他因子的空氣消毒機利用其他因子殺滅空氣中微生物,常見的有等離子體空氣消毒機、光觸媒空氣消毒機等。消毒劑熏蒸或噴霧消毒一般僅用于終末消毒,常用的消毒劑及消毒劑量為:采用0.5%~1.0%(5000mg/L~10000mg/L)過氧乙酸水溶液(1g/m3)或二氧化氯(10mg/m3~20mg/m3),加熱蒸發或加激活劑,消毒時關閉門窗,到達作用時間后開窗通風。采用3%過氧化氫、5000mg/L過氧乙酸、500mg/L二氧化氯等消毒液,按照20ml/m3~30ml/m3的用量加入到電動超低容量噴霧器中,接通電源,即可進行噴霧消毒。消毒前關好門窗,噴霧時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由里向外,先表面后空間,循序漸進的順序依次均勻噴霧。作用時間:過氧化氫、二氧化氯為30min~60min,過氧乙酸為60min,作用至規定的時間,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去除空氣中殘留的消毒劑霧粒及氣味。洗手與手消毒洗手方法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擦上洗手液,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清水沖洗干凈,用一次性紙巾或個人專用毛巾擦干。手消毒可選用含乙醇、季銨鹽、氯己定或碘伏消毒產品,按使用說明進行手消毒。若不慎手直接接觸到污物,應先洗手后消毒。對乙醇或碘過敏者需慎重選擇手消毒劑。

(規范性附錄)

采樣及檢測方法采樣及檢驗原則在清潔或消毒處理后2h內進行采樣。微生物指標的檢驗應在采樣后4h內盡快進行,如不能在4h內檢驗,樣品應保存于0℃~4℃條件下,在24h內進行檢驗。室內空氣微生物采樣及檢驗方法沉降法室內面積不超過30m2,在一條對角線上設里、中、外3點,里、外點位置距墻1m;室內面積﹥30m2,設4角及中央5個點,4角的布點部位應距墻壁1m。將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平板(直徑為90mm)置于距地面0.8m~1.5m高度,避開通風口、通風道等,打開平板蓋,使平板在空氣中暴露5min,蓋上平板蓋。將采樣平板置于36℃±1℃培養48h觀察結果,計數平板上細菌菌落數,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數報告:CFU/(min?5min)撞擊法采樣點按均勻布點原則,房間大于10m2者,每增加10m2增設一個采樣點,按使用說明操作采樣器,置于采樣點0.8m~1.5m高度,打開采樣器進氣口的口蓋,啟動采樣器采樣5min,培養計數,計算空氣中菌落總數。空氣中菌落總數(CFU/m3)=采樣器各平皿菌落數之和(CFU)×10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