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新課導學·預習提示
知識點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
知識點二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
知識點三內陸邊疆與明清易代◆教材拓展·素養落實【課標】通過了解明朝時期統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認識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通過了解明朝時期封建專制的發展、世界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認識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學習要點】
明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明朝封建專制的發展知識點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新課導學·預習提示學習聚焦:明朝廢除宰相后,皇帝設立內閣承擔秘書工作,宦官也趁機獲取了更多權力。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稱帝,定都應天府,國號大明。同年,明軍攻占大都,推翻了元朝。2.廢宰相,設內閣(1)廢宰相:明太祖為加強皇權,廢除宰相制度。(2)設內閣新課導學·預習提示背景廢除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領導六部等具體職能部門,工作壓力成倍增加確立
明成祖選拔一些文官到文淵閣值班,充當秘書。一個常設的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形成,稱“內閣”,其官員稱為某殿或某閣大學士職責主要是替皇帝瀏覽百官奏章,草擬處理意見,稱為“票擬”。皇帝在票擬的基礎上,用紅筆正式批復奏章,稱為“批紅”發展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學士深得皇帝信任,權力很大,被比喻為宰相(3)宦官專權:內廷宦官機構司禮監獲得了協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紅的權力,還負責提督東廠,控制錦衣衛,對官民的言行進行監視、偵查,有權逮捕、施刑。[易混易錯]中國古代宦官專權及外戚干政局面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專制皇權的存在,一旦皇帝不能控制權力,就容易大權旁落,被宦官或外戚掌權。不過,這些現象反映的不是皇權的弱化,而是皇權的強化,因為宦官、外戚的權力皆源于皇帝。新課導學·預習提示[問題探究]教材P75,閱讀上述材料,體會明太祖與黃宗羲兩人對廢宰相做法的不同理解。你認為明太祖所闡述的廢除宰相的理由充分嗎?黃宗羲又是從哪些角度來批評廢宰相之舉的?提示:(1)明太祖認為宰相“亂政”,無相則政令通順,政局穩定;黃宗羲則認為宰相能更好地輔佐皇帝,減少政令失誤。(2)不充分。明太祖認為丞相中有小人亂政,不利于統治,其說法并未揭示他的根本目的是加強專制皇權。黃宗羲認為廢除宰相,失去了對皇權的制約,官僚體系遭到破壞,導致明朝開始走向衰落。新課導學·預習提示知識點二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新課導學·預習提示學習聚焦:明朝前期的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倭寇和西方殖民者成為海防的新問題。1.鄭和下西洋(1)主要目的:“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2)概況:15世紀前期,明成祖派遣鄭和遠航海外。鄭和先后七次率領船隊出海,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3)評價①積極方面: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遠洋航行,在資金、裝備、技術等方面大大領先于半個多世紀之后的歐洲遠洋航海家的航行。②消極方面:給明朝帶來較大的財政負擔,后來未能持續。2.沿海形勢新課導學·預習提示“倭患”與“海禁”背景從元朝末年起,倭寇不時在我國東部沿海騷擾;明朝前期,朝廷嚴厲禁止海外貿易。東南沿海地區的一些海盜、奸商等與倭寇勾結,進行走私活動表現
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浙江臺州九戰九捷,并與俞大猷合作抗倭結果連續重創倭寇,東南沿海形勢穩定下來,朝廷遂放松了對私人海外貿易的限制歐洲殖民者的侵略背景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在中國沿海的活動日益頻繁表現
16世紀中期,葡萄牙人獲得了在濠鏡澳的租住權;荷蘭和西班牙分別占據了臺灣島的南部和北部
[思考點]教材P72,應當如何看待明朝統治者“下西洋”政策的變化?提示:由積極對外、宣揚國威,到實行“海禁”;鄭和下西洋,一方面加強了中外文化交流,另一方面給明朝帶來了較大的財政負擔;“海禁”一方面維護了海疆安全,另一方面抑制了中外交流,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
[概念闡釋]朝貢貿易(鄭和下西洋是其典型代表)朝貢貿易就是中國政府與海外諸國官方的朝貢和賞賜關系。朝貢貿易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間組織禁止參與,通過朝貢與賞賜完成交易。政府這樣做不是為了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而是要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新課導學·預習提示新課導學·預習提示知識點三內陸邊疆與明清易代學習聚焦:長期以來,蒙古是明朝內陸邊疆的主要威脅。明末,滿洲崛起所建立的清朝,成為繼明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1.邊疆管理蒙古防御明朝重新修筑了長城,防御韃靼、瓦剌南下戰爭明中期,瓦剌和韃靼不斷威脅明朝北部邊防,瓦剌還曾經俘虜了明英宗議和
1571年,韃靼首領俺答汗與明朝訂立和議,接受明朝冊封西藏冊封藏族地區在明朝時稱為烏思藏。明廷封授給當地的僧俗首領法王、王等稱號設機構設立了行都指揮使司等機構管理西藏軍民事務,任用藏族上層人士進行管理東北明朝前期,在黑龍江流域設立奴兒干都司;對東北女真各部落首領封授官號
新課導學·預習提示2.明清易代(1)女真建金: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國號大金。(2)清朝建立:皇太極將女真族名改為滿洲,并于1636年稱帝,改國號為大清。(3)明朝滅亡: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隨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縊,明朝滅亡。(4)清軍入關:清朝攝政王多爾袞統軍進入山海關,打敗李自成,進占并遷都北京。新課導學·預習提示[學思之窗]教材P74,《大明會典》是明朝的行政法典,這段上奏提出了什么主張?提示:作為漢族降官,寧完我認為,當時后金在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盲目照搬明朝行政法典《大明會典》的傾向。他指出:《大明會典》固然值得學習,但書中內容在明朝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過多次修改,況且明朝的國情與后金又有差別,所以將其奉為金科玉律盲目照搬是不對的。教材拓展·素養落實明朝形勢圖(1433年)[解讀](1)長期以來,蒙古各部是明朝北方邊疆的主要威脅;到明朝后期,后金(清)逐漸成為明朝北方邊疆的主要威脅。(2)為加強北部邊防力量,明成祖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促進了跨區域貿易的繁榮。(3)為防御蒙古人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長城,并置“九邊”,明朝在長城沿線的軍鎮如遼東、大同等地開放馬市,與蒙古、女真各族展開貿易。(4)明長城與農牧分界線重合度較高。(5)同時,明朝還通過貢賜、茶馬貿易與西藏進行經濟交流。【典題試練1】明朝注重對邊疆地區的管理與開發,針對不同的地區和民族,因地制宜進行行政管理,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對于明代的邊疆管理政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在①地設奴兒干都司,管理蒙古各部B.冊封②地首領,與其訂立和議C.在③地設立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D.在④地設宣政院管理軍政事務教材拓展·素養落實B[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571年,韃靼首領俺答汗與明朝訂立和議,接受明朝冊封,B項正確;明朝前期,在東北黑龍江流域設立了奴兒干都司,但其不管理蒙古各部,排除A項;清朝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元朝設宣政院管理西藏軍政事務,排除D項。教材拓展·素養落實史料①實行“海禁”,濱海人民被“斷其生活”“于是所在連結為亂,潰裂以出”。嘉靖年間(1522—1566年),東南沿海一帶出現頗有實力的海寇、海商集團,走私貿易興盛,“海禁愈嚴,賊伙愈盛”。有識之士認識到“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②隆慶年間(1567—1572年),應福建巡撫涂澤民之請,明廷“準販東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興起,“農賈雜半,走洋如適市”“閩人以其地近,且饒富”,商販移居于呂宋(今菲律賓)者甚眾。有學者估計,隆慶開海后輸入中國的白銀至少有1億兩,促成了稅收等政策的改變。[解讀]史料①指出“海禁”政策于國于民都有害,如導致倭寇猖獗、走私興盛等;史料②從貿易、百姓生計、人口遷移、制度改革等方面分析了開禁的積極作用。教材拓展·素養落實【典題試練2】
[2024·浙江寧波期中]元末以來,日本海盜不斷騷擾中國東部沿海。東南沿海地區一些海盜、奸商等與倭寇勾結,進行走私活動,出沒沿海,燒殺搶掠。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包括(
)A.戚繼光率軍在臺州九戰九捷B.俞大猷等在福建、廣東重創倭寇C.放松對私人海外貿易的限制D.嚴厲禁止海外貿易以封鎖日本經濟教材拓展·素養落實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對日本實行經濟封鎖的目的,嚴厲禁止海外貿易,東南沿海地區的一些海盜、奸商等與倭寇勾結,進行走私活動,出沒沿海,燒殺搶掠,造成巨大破壞,“嚴厲禁止海外貿易以封鎖日本經濟”屬于原因,而不是措施,D符合題意,D項正確;明廷派遣大將戚繼光等人平倭,戚繼光率軍在浙江臺州九戰九捷,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根據所學,明朝政府派俞大猷等在福建、廣東重創倭寇,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據所學,明朝中后期逐漸放松了對私人海外貿易的限制,東南沿海的形勢穩定下來,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教材拓展·素養落實1.正確認識明朝的內閣制度(1)內閣沒有行政權:內閣不能正式統率六部百司,內閣首輔也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長官。(2)內閣權力來自皇權:閣臣的升降和職權的大小全由皇帝決定,雖有內閣首輔大權在握的現象,但其權力并不是來自制度和職位,而是來自皇帝的支持與信任,一旦失寵,地位便一落千丈。(3)內閣不能對皇權起到制約作用:內閣票擬必須符合皇帝心意,票擬的采納與否也取決于皇帝的批紅。(4)內閣的建立實際上加強了君主專制,強化了中央集權。教材拓展·素養落實2.明朝對外交往的特點(1)發展趨勢:從整體上看,明朝初期實行相對開放的外交政策,最典型的例子是鄭和下西洋;明朝中后期,因為倭寇之患,實行“海禁”政策,逐漸走向“閉關”,清朝延續了這一趨勢。(2)新舊交替:明朝統治時期,世界經歷了從古代到近代的演化。中國傳統的朝貢體系依然存在,同時,西方列強已經開始侵擾中國,西學開始傳入中國,明朝對外交往出現了新的特點。(3)和平外交:鄭和下西洋體現了明朝友好往來、和平相處的對外交往理念,與西方殖民者的燒殺搶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外交政策與中國的文化與經濟基礎有著一定的關系。教材拓展·素養落實(4)政治優先:鄭和下西洋和朝貢貿易更多地體現了宣揚“天朝大國”的政治目的,這是明朝對外交往的顯著特點,但是,明朝對外交往中缺乏深層的經濟動力,阻礙了中國融入世界的進程,是中國在近代逐漸落伍的重要原因。(5)優勢明顯:明朝在與西方國家的貿易中占據著絕對的優勢,處于出超地位,瓷器、絲綢、茶葉等商品大量輸往世界,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這一局面一直延續到工業革命前。教材拓展·素養落實【典題試練3】
[2024·浙江湖州月考]明仁宗以后,內閣大學士的品級逐漸上升,并且被賦予“公”“保”等虛銜,獲得“票擬”職權;同時,皇帝以司禮監代皇帝批閱奏章,奏章除“御筆親批數本外,皆眾太監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紅”職權。這表明(
)A.明代皇權呈現出日益衰落的趨勢B.宦官權力惡性膨脹且呈失控之勢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民事調解協議員協議書
- 老師工作協議書
- 自行保存協議書
- 股東套餐協議書
- 美式和平協議書
- 自愿捐卵協議書
- 管轄范圍協議書
- 綠化清理協議書
- 股票抵債協議書
- 美國隱私協議書
- 綠化遷移施工方案
- 航空與航天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工行個人房屋貸款協議模板
- 擔任學生干部證明
-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第4部分:分布式光伏》知識培訓
- 2024年《13464電腦動畫》自考復習題庫(含答案)
- 【核心素養目標】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教案七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
- 保證斷絕關系的保證書
- 選拔卷-:2024年小升初數學模擬卷三(北師大版)A3版
- 快遞云倉合同范本
- 2024年高考語文作文第一輪復習:掌握常用的寫作結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