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思想史重點復習資料及部分歷年試題答案_第1頁
自考管理思想史重點復習資料及部分歷年試題答案_第2頁
自考管理思想史重點復習資料及部分歷年試題答案_第3頁
自考管理思想史重點復習資料及部分歷年試題答案_第4頁
自考管理思想史重點復習資料及部分歷年試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考管理思想史重點復習資料及部分歷年試題答案資料僅供參考管理思想史--復習資料一、名詞解釋1、★群氓假設:由李嘉圖提出。內容為:1)社會由一群群無組織的個人所組成;2)每個人以一種計算利弊的方式為個人的利益而行動;3)每個人為達到這個目的,盡可能地合乎邏輯地思考和行動。P522、★例外原則:指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把一般日常事務授權給下屬管理人員負責處理,而自己保留對例外的事項,一般也是重要事項的決策權和控制權。P893、★管理哲學:是管理中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是從思維和存在的角度對管理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所作的哲學概括。P904、★甘特圖:是經過對生產日期和產量圖示來控制計劃和生產的進行,也叫生產計劃進度圖或線條圖。P945、★孔茨的職能管理:認為管理是經過別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項職能。強調管理的概念、理論、原則和方法,認為管理工作是一種藝術,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夠應用于任何一種現實情況。管理的各項職能,應劃分為計劃(是五種管理職能中最基本的,其它四種管理職能都必須反映計劃職能的要求)、組織、人事、指揮和控制等五項。P2196、★目標管理:是使管理人員和廣大職工在工作中實行自我控制并達到工作目標的一種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P2867、★學習型組織:是指經過培養彌漫于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組織。P3408、★核心能力:是構成企業競爭能力和競爭優勢基礎的多方面功能技能、互補性資源和運行機制的有機融合,是識別和提供競爭優勢的知識體系。P360-3619、★企業文化:是指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及其物質形態。由三個不同的部分組成:1)企業精神,是核心層;2)企業作風,是中間層;3)企業形象,是外圍層。P36710、

★企業再造:也譯為“公司再造”、“再造工程”,是針對企業業務流程的基本問題進行反思,并對它進行徹底的重新設計,以及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衡量企業業績的這些重要尺度上取得顯著的進展。P37911、

★非正式組織:工人在企業內部共同勞動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一些工作以外的聯系,這種聯系會加深她們的相互了解,從而能形成某種共識,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感情,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相對穩定的非正式組織。P16412、

★行為科學:利用許多學科的知識來研究人類行為的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以預測、控制和引導人的行為,達到充分發揮、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目的。P16613、

★巴納德組織理論: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有意識協調活動和效力的系統。對這個系統要作為整體來看待,因為其中的每個組成部分都以一定方式與其它部分相聯系。P225二、選擇題:1、蘇格拉底:認為管理具有普遍性,但她忽視了管理的特殊性,即管理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P172、柏拉圖:最著名的著作是《理想圖》(又稱為《國家篇》)。//柏拉圖主要經過研究國家范圍內的分工,來體現其獨特的管理思想。她把人分3等,第一等是治國賢者;第二等是衛國武士;第三者是民間藝工。//柏拉圖認為國家是放大的個人,個人是縮小的國家,而人的本性,即靈魂,是由3個部分構成:理性、意志、欲望。P183、亞里士多德:(選擇)著有《政治學》中體現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系問題。//發展了色諾芬的“家庭管理”思想;//她對于事物內的發展規律的提示,對管理思想的發展思想也極具啟發意義。P194、古羅巴的管理思想體現在:1)首先意識到現代企業的某些性質;2)在羅馬帝國建立過程中,羅馬人具有了集權、分權到再集權的實踐經濟。3)羅馬人在長期軍事生涯中,具備了遵守紀律的品格,以及以分工和權力層為其基礎的管理職能設計能力。P205、文藝復興運動對古典管理思想的影響表現在三個方面:1)促使人格得以解放,還人以原來面目;2)為資產階級進入工業革命時期儲備了條件;3)偉大成果是哥白尼發表了《天體運行論》,它標志著近代科學的誕生。P30-316、古典管理理論的背景:1)思想準備:資本主義精神的建立;2)產業準備:人類進入近代科學時代,市場經濟主體地位的逐步建立;3)實踐準備:工廠制度的產生,工業化進程與經濟危機及其對管理提出的客觀要求。4)理論準備: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P36//資本主義精神來源的三大倫理的產生:1)新教倫理;2)個人自由的倫理:是資本主義精神的首要條件;3)市場論理。P38-407、巴貝奇:是英國一位天才的數學家創造家和科學管理的先驅者。P59//她最著名的創造是在1822年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臺實用機械計算機—差分機。P60//(選擇)巴貝奇管理思想主要三個方法:1)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有可能制定出企業管理的一般原則;2)發展了亞當?斯密的關于分工的思想,分析了分工能夠提高效率的原因。3)在解決勞資矛盾方面,巴貝奇是一個工廠制度的保護者,她的論點是固定工資加利潤分成的制度。P618、泰勒:19泰勒擔任了聲譽很高\o"點擊查看在美國拍攝的照片"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主席,她是“科學管理之父”,她最著名的著作是:1)1895年發表的《計件工資》;2)19發表的《工廠管理》;3)19發表的《科學管理原理》。P77//泰勒解決問題的方法主要反映在3個有名的試驗中:1)搬運鐵塊實驗;2)鐵砂和煤炭的鏟掘實驗;3)金屬切削實驗。P80-81//泰勒科學管理的基本假設前提:1)當時勞資矛盾日益尖銳的主要原因是社會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如果能經過科學管理將社會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則勞資雙方都會得到利益,這些矛盾就能夠解決;2)對工人,其基本的假定,即人是“經濟人”。3)單個人是能夠取得最大的效率的,集體的行為反而效率下降。P83//泰勒科學管理實驗始終依據兩個基本原理:1)作業研究原理;2)時間研究原理。3個基本出發點:1)效率至上;2)為了謀求最高的工作效率能夠采取的任何方法;3)勞資雙方應該共同協作。P849、韋伯權力的分類(她指出,任何一種組織都是以某種形式的權力為基礎),權力劃分為三類:①合理的法定權力;②傳統的權力;③神授權力。這三種權力當中只有合理和法定權力是行政組織的基礎,這是保證組織能夠健康發展的最好的權力形成。/10、

沙因的復雜人假設:(1)理性經濟人假說(相當于X理論);(2)社會人的假說;(3)自我實現人的假說(相當于Y理論);(4)復雜人的假說。P18211、

群體行為的研究:勒溫:關于人的行為的“場論”,是她人群體行為研究理論基礎,勒溫是當代實驗社會心理學之父。她提出:人的行為是個性與理解的環境的函數:行為=f(個性′環境);b=f(P.E)。1944年她首先用“群體動力學”的概念來描述群體中的人與人相互接觸、影響所形成的社會關系。她的群體動力學的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人們結成群體,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一個不斷相互作用、相互適應的過程。(2)群體指的是一個非正式的組織,它和正式組織一樣,群體有3個要素:活動、相互影響、情緒。(3)群體處于均衡狀態的各種力的力場中,叫生活場所;(4)群體由于不是正式的組織,因此它有著和正式組織不同的組織目標,以維持群體存在,使群體持續發揮作用。(5)群體也和正式組織一樣有一個組織結構,可是這一組織結構非常不明確也不容易辨認,其中包含正常的成員、非正常的成員、領導者和孤獨者;(6)在這樣的團體中,與正式組織一樣存在著不同的領導方式,分為三種:①專制型的領導方式;②民主式的領導方式;③自由放任式的領導方式;(7)群體的規模一般不大。阿希:認為有四種順從行為:①表面順從,內心也順從;②表面順從,內心不順從;③表面不順從,內心順從;④表面和內心都不同意。P185-18812、

現代管理理論形成的科學技術背景:(1)原子能的應用;(2)計算機的誕生、應用及發展;(3)新材料的不斷發現和應用;(4)人類的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應用與發展。P20413、

管理過程學派又叫管理職能學派、經營管理學派。這個學派在西方是繼古典管理理論學派和行為科學學派之后影響最大、歷史最久的一個學派。法約爾是這個學派的開山鼻祖。P217//主要代表人物:丘奇、穆尼、戴維斯、孔茨、紐曼。P217//★管理過程學派的管理思想及特點:(1)研究對象:管理的過程和職能。(2)基本信條:①管理是一個過程;②根據在各種企業中長期從事管理的經驗,能夠總結出一些基本管理原理;③能夠圍繞這些基本原理開展有益的研究,以確定其實際效用,增大其在實踐中的作用和適用范圍。④這些基本管理原理只要沒有證明不正確或被修正,就能夠為形成一種有用的管理理論提供若干要素;⑤管理是一種能夠依靠原理的啟發而加以改進的技能;⑥有時有實際管理工作中,會違背一管理原理而造成損失,或采用其它辦法來彌補所造成的損失。⑦管理人員在環境和任務受到文化、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影響,管理理論也從其它學科中汲取有關的知識。(3)(4)穆尼的管理思想:組織、協調、階層、職能。P218-22114、

系統管理學派:主要代表人物:系統管理理論的卡斯特、米勒、薩洛維奇。//系統管理學派的管理思想及特點:認為工商企業是一個由相互聯系而共同工作的各個要素所組成的以便達到一定目標的系統。工商企業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同周圍環境之間存在著動態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內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饋網絡,能夠不斷地自動調節,以適應環境和自身的需要。//系統管理:把組織單位作為系統來安排經營時,就叫系統管理。其特點是:以目標為中心;以整個系統為中心;以責任為中心;以人為中心。//系統管理學派的管理方法采用模型分析方法。P244-25015、

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世界格局的變化:1)價值觀的西化,強調個性將是人類社會的主流;2)傳統文化和處來文化的交融;3)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日常消費的聯系日趨緊密;4)生產要素分化、組合、凝結的周期性變化更加明顯。P317-31816、

科特的領導理論:科特在新的形勢力提出了一些新的規則:1)新的現實;2)新的反應;3)新的力量;4)領導藝術。P334-33517、

當代管理思想的缺點:當代管理思想的新發展為管理實踐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指導和可供使用的工具,并未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歷史貢獻:1)對管理加強了環境、社會和經濟各種因素結合的研究,使企業能更快速地反應,也為企業提供了如何提升潛力和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的新思路和新工具。P394

三、簡答題1、色諾芬的管理思想:著有《家庭管理》又稱(經濟論)一書,專門論述經濟問題的第一部著作。這部著作的管理思想是:(1)首先提出了經濟管理的研究對象。(2)提出了管理水平優劣的判別標準問題。(3)首先認識到了管理的中心任務是加強人的管理這一重要思想。(4)分析了分工的重要性。P172、馬基雅維利的管理思想:從唯心主義觀點出發,把“權力欲望”和“財富欲望”看做是人性的基礎。其人性論是“人性本惡論”。//馬基雅維利診的“物質利益決定論”認為,人們沖突的根本原因是物質利益。//她在對政治體制的研究中認識到:人民在國家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馬基雅維利論述了領導者的素質問題,她的名言是:“要比獅子還勇敢,比狐貍還要狡猾”。P263、亞當?斯密的管理思想:最主要的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也稱《國富論》),它標志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理論體系的構筑完成。//(選擇)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的中心是自由市場經濟,她在著作中涉及到許多現代管理的核心問題:1)分工問題,強調分工帶來的經濟利益,勞動是國民財富的源泉,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是國民財富增長的根本;2)控制職能;3)計算投資還本問題;4)經濟人的觀點,經濟現象是具有利已主義的人們活動所產生的。P49-514、泰勒科學管理原理://泰勒科學管理的4項任務:第一項是對作業進行科學研究,以便于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額;第二項則在第一項的基礎上將視野投到了工人身上,試圖從工人素質上找到管理賴以發揮長久作用的基礎;第三項,將管理者與管理對象高度統一起來,以便管理的各項措施得以順利實施;第四項,實際上已將企業中管理的職能與一線工人的作業職能區分開來,而且強調了由于這種分工導致管理者和工人之間承擔的責任不同。P85//7、泰勒科學管理的內容:1)作業管理:A、制定科學的工作方法。泰勒認為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B、制定培訓工人的科學方法,對任何一項工作必須要挑選出“第一流工人”,也就是最適宜的人;C、實行激勵性報酬制度,她在1895年提出了一種具有很大刺激性的報酬制度—“差件工資制”。2)組織管理:A、把計劃的職能和執行的職能分開,改變憑經驗工作的方法,代之以科學的工作方法。B、職能工長制是根據工人的具體操作過程,進一步對分工進行細化而成的;C、為組織管理提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則—例外原則。3)管理哲學。P85-915、2、法約爾的組織管理理論:法約爾的名著是《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她的管理要素是計劃(就是探索未來,制定行動計劃)、組織(建立企業的物質和社會的雙重結構)、指揮(使其人員發揮作用)、協調(連接聯合調動所有的活動及力量)和控制(注意是否一切都已按制定的規章和下達的命令進行)。//法約爾的14項管理原則:(1)勞動分工;(2)權力和責任:權力是指揮和要求別人服從的力量。權力分為制度權力和個人權力,制度權力是由職位和地位產生的,個人權力與個人的智慧、學識、經驗,道德品質和領導能力有關。責任和權力是相互的,凡有權力的地方就有責任。(3)紀律:必須有統一的紀律來規范人的行為;(4)統一指揮:是一條基本的原則,是指一個下屬人員只應接受一個領導人的命令。(5)統一領導:只能有一個領導人和一項計劃,這是統一行動,協調組織中一切力量和努力的必要條件。統一領導和統一指揮的區別在于:人們經過統一領導來完善組織,而經過統一指揮來發揮人員的作用,沒有統一領導,就不可能有統一指揮,可是有統一的領導,也不足以保證統一的指揮。(6)個人利益服務服從集體利益;(7)人員的報酬:必須符合3個條件:①確保報酬公平;②獎勵努力工作者以激發她人熱情;③報酬不應超過合理的限度。(8)集中:討論了管理的集權與分權的問題。影響集權與分析的主要因素是:組織規模、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個人能力和工作經驗以及環境的特點。(9)等級制度:是從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直至基層管理人員的領導系列,它并不是最迅速的途徑。(10)秩序;(11)公平;(12)人員的穩定,對企業管理人員來說尤為重要;(13)首創精神:指人員在工作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14)人員的團結。//管理人員應該具有的特別能力的品質:①身體條件;②智力條件;③精神條件;④通用知識;⑤專門知識;⑥經驗。P116-1266、韋伯的行政集權組織理論:她的名著《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她是繼馬克思之后最有影響的德國社會科學家。是現代社會學的奠基人,在組織管理方面有關行政組織的觀點是她對社會和歷史因素引起復雜組織的發展的研究結果,也是其社會學理論的組成部分,因而在管理思想發展史上被人們稱為組織理論之父。//★韋伯的行政組織理論分為三個部分:(1)理想的行政組織:它的特點是:①任何機構組織都應有確定的目標機構;②組織目標的實現,必須實行勞動分工;③按等級制度形成一個指揮鏈,這種組織是一個井然有序且具有完整的權責對應的組織,下級服從上級;④在人員關系上,表現為一種非人格化的關系;⑤承擔每個職位的人必須是稱職的,同時也是不能隨便免職的;⑥人員實行委任制;⑦管理人員管理企業或其它組織,但她不是這些企業或組織的所有者;⑧管理人員有固定的薪金,而且有明文規定的升遷制度,有嚴格的考核制度;⑨管理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組織中的法規和紀律,這些規則不受個人感情的影響。韋伯認為這種理想的行政組織是最符合理性原則,其效率是最高的,在精確性、穩定性、紀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優于其它組織形式。/理想的行政組織管理制度:①在人身上是自由的,只是在與人身無關的官方職責方面從屬于上級的權力;②她們按明確規定的職務等級系統組織起來;③每一職務都有明確的法律意義上的職權范圍;④職務是經過自由契約關系來承擔的,因此從原則上講存在著自由選擇。⑤候選人是以技術水平為依據挑選的;⑥她們在固定的薪金作為報酬,絕大多數有權享受養老金,雇傭當局只有在某些情況下才有權解雇這些官員,但這些官員則始終有辭職的自由;⑦這個職務是任職者性的,或至少是主要的工作;⑧它成為一種職業,有著一種按年資或成就或兩者兼有之的升遷制度。⑨官員不能濫用其職權;⑩她在行使職務時受到嚴格而系統的紀律約束和控制。P128-1317、古典管理理論的基本原則:(1)為組織機構配備合適的人員;(2)一個最高的主管或一個人管理的原則;(3)統一指揮原則;(4)專業參謀和一般參謀并用的原則;(5)工作部門化原則;(6)授權原則;(7)職權符原則;(8)控制幅度原則。P135-1368、★古典管理理論的缺點:(1)對人性的研究沒有深入進行,對人性的探索僅僅停留在經濟人的范疇之內;(2)僅僅把管理的對象看做是一個客觀存在,沒有把管理對象上升到系統加以認識;(3)著重點是放在管理客觀存在的內部,企業的經營管理主要研究的是人和市場,而這兩點都是古典管理理論沒有進行研究的。(4)對企業發展考慮得非常少。P142-143//7、★古典管理理論的歷史貢獻:(1)是現代管理理論的基礎;(2)對今天的企業管理依然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3)適應于其相應的生產力水平;(4)古典并不意味著過時,它她現代管理理論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而且還在為現代企業管理方法上提供指導師,應該說是不朽的。9、梅奧人際關系學說的內容:梅奧和繆斯特伯格所建立的人際關系學說,提出了與當時流行的泰勒科學管理思想不同的一些新觀點:(1)職工是社會人;(2)企業中存在非正式組織:所謂正式組織是指為了有效地實現企業目標,依據企業成員的職位、責任、權力及其相互關系進行明確劃分而形成的組織體系。(3)新型的領導能力在于提高職工的滿足程度。P163//★梅奧的“社會人”假說:在霍桑實驗的總結中,梅奧特別指出以下幾點:(1)與工人談話有助于她們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和調整自己對于個人問題的態度及情緒;(2)有助于工人們與周圍的人—同事或監督—相處得更容易、更和諧;(3)訪談還會提高工人與經濟人員更好合作的愿望和能力。(4)與職工交談是培訓訓練管理人員的重要方法;(5)與職工交談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源泉。P164-16510、

★馬斯洛的人類需要層次理論:她的著作為《人類的動機理論》。她把人的各種需要歸納為五大類,這五大類需要是互相作用的,按其重要性和發生的先后次序,可排成一個需要的等級圖。第一級:生理上的需要。第二級:安全上的需要;第三級:感情和歸屬上的需要;第四級: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第五級: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是最高一級的需要,指一個人需要做她最適宜的工作,發揮她最大的潛力,實現理想,并能不斷地自我創造和發展。P169-170。11、

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激勵因素-保健因素雙因素理論。把企業中有關因素分為滿意和不滿意兩類。滿意因素能夠使人得到滿足,它屬于激勵因素,這是適合人的心理成長因素,如成就、贊賞、工作內容本身、責任感、上進心等。不滿意因素是指缺乏這些因素時容易產生不滿和消極的情緒,即保健因素,包括:金錢、監督、地位、個人生活、安全、工作環境、政策即人際關系等。P172-17312、

★弗魯姆的期望理論:在工作中的積極性或努力程度是效價和期望值的乘積:M=V′E;式中M表示激發的力量;V表示效價;E表示期望值。效價:指一個人對某項工作及其結果能夠給自己帶來滿足程度的評價,即對工作目標有用性的評價。期望值:是指人們對自己能夠順利完成這項工作的可能性估價,對工作目標能夠實現的概率的估計。期望理論指出:當行為者對某項活動及其結果的效用評價很高,而且估計自己獲得這種效用的可能性很大,那么領導者用這種活動和結果來激勵她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P17413、

★麥格雷戈的X-Y理論:(1)X理論:這種觀點對人性的假設是:①好逸惡勞,逃避工作;②不求上進,不愿負責,寧愿聽命于人;③人生而以我為中心,漠視組織需要;④人習慣于保守,反對改革,把個人安全看得高于一切;⑤只有少數人才具有解決組織問題所需要的想像力和創造力;⑥缺乏理性,易于受騙。X理論的要點:①管理者應以利潤為出發點來考慮對人、財、物諸生產要素的運用。②管理者對員工的工作要加以指導、控制并糾正其不適當的行為,使之符合組織的需要;③管理者把人視為物,忽視人的自身特點和精神的需要,把金錢當做人們工作的最主要的激勵手段。④嚴格管理的制度和法規,運用領導的權威和嚴密的控制來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⑤采取胡蘿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2)Y理論:這種觀點對人性的假設是:①人并非性懶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②一般人在適當的鼓勵下,不但能接受而且追求擔負責任,逃避責任并非是人的正確性,而是經驗的結果;③外力的控制和處罰,并不是使人朝著組織的目標而努力的方法;④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泊統一,是人們對組織目標的承諾,就能運用自我指導和自我控制來使二者協調;⑤所謂的承諾:與達到目標后獲得的報酬是直接相關的,它是達成目標的報酬函數。⑥一般人都具有相當高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想像力P179-18014、

領導方式理論:(1)連續統一體理論:內容概括為:一個好的領導方式是取決于領導者和被領導者所處的環境、任務的性質、職權的關系和團體的動力等。因此領導方式決策的基本變量便是經理運用職權程度與留給下屬享有的自由度之間的比例。(2)★二維領導的模式:把領導行為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主動的結構,指以工作為中心;二為體諒的結構,指以人際關系為中心。在管理方格圖中:1.1表示貧乏的管理,對生產和人的關心程度都很小;1.9表示任務管理;9.1型表示所謂俱樂部式管理;5.5表示中間型的管理;9.9表示理想型管理。(3)★Z理論:大內提出,她主張以坦白、開放和溝通作為基本的原則來實行民主管理。Z型組織的特點是:①實行長期或終身雇傭制,使員工與企業同甘苦、共命運;②對員衽長期考核和逐步提升的制度;③培養適應各種工作環境的多專多能的人才;④合理過程既運用統計報表、數字信息等清晰鮮明的控制手段,又注重對人的經驗和潛能進行細致而積極的啟發誘導;⑤采取集體研究與個人負責相結合的決策方式;⑥樹立牢固的整體觀念,員工之間平等對待,每個人對事物均可作出判斷,并能獨立工作,以自我指揮代替等級指揮。P191-19415、

行為科學理論的缺點:(1)她們過于強調人的作用,忽視了經濟技術等方面的考慮;(2)行為科學家在研究人類行為時,將人類行為原因的復雜系統視為是結構間相互依賴、且具功能性關系網絡,而行為科學的角色是去“孤立”這些結構,來查找行為的原因。P198//行為科學理論的歷史貢獻:(1)行為科學出現緩和了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o"點擊查看在美國拍攝的照片"美國經濟危機中的勞資關系;(2)基本功能是能夠使一些不可測量或本身無意義的資料產生意義。(3)是管理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重要方面。(4)行為科學的研究成果對今天的企業管理仍有巨大的現實指導作用,特別是在人力資源的管理上。P198-19916、

現代管理理論叢林產生的深層原因: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起著重的作用和以下幾點:(1)生產力導致生產方式變化,促進管理思想的發展;(2)宏觀經濟的調節作用,推動管理思想的發展;(3)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深化了對人的認識;(4)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強化了市場觀念,導致內外協調的管理思想的產生;(5)自然科學思想對管理科學的滲透,導致了以系統科學為理論基礎的管理思想的產生。P200-21017、

社會系統學派理論的特點:①管理人員有些什么職能以及應當如何行使這些職能,是由組織的本質、特征和過程決定的;②對組織的本質進行描述性的分析;③社會系統理論把決策作為主要研究對象。P22518、

★決策理論學派的管理思想及特點:她們提出“令人滿意的準則”代替“最優化”準則作為決策的準則。//由四個方面組成:(1)關于組織的理論:組織就是作為決策的個人所組成的系統,決策貫徹于管理的全過程,管理就是決策;(2)關于決策過程中的信息問題:信息聯系在決策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信息聯系是決策的前提。(3)關于決策的準則和標準:應當用令人滿意的準則代替最優化的原則。(4)關于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分為兩類:一類是例行活動,這是些重復出現的例行公事。有關這類活動的決策是經常重復的,而且有一定的結構,這類決策能夠建立一定的程序,當這類活動重復出現時予以應用,不必每次都做新的決策,這類決策叫做程序化決策。另一類是非例行活動,這類活動不是重復出現的,也不能用對待例行公事的辦法來處理,這類活動往往是比較重要的活動。有關這類活動決策是新出現的,不能程序化地處理,這類決策叫做非程序化決策。決策理論學派的管理定義就是:管理就是決策。//P232-23619、

數量管理科學學派的管理思想及特點:1)從系統觀點出發研究各種功能關系;2)應用多種學科交叉配合的方法;3)應用模型化和定量化來解決問題;4)隨著情況變化而修改模型,求出新的最優解,經過模型來解決問題一般對問題有著較為深入的了解。25720、

經驗主義學派的主要管理思想:1)管理性質:認為管理是對人進行管治的一種技巧,是一種特殊的獨立的活動,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知識領域;2)管理的任務:A、取得經濟成果;B、使企業具有生產性,并使工作人員有成就感;C、妥善處理企業對社會影響和企業承擔對社會的責任的問題。3)管理的職責:①樹立目標并決定達到這些目標要做些什么;②進行組織工作;③進行鼓勵和聯系工作;④對企業的成果進行分析,并對企業的所有人員的工作進行評價;⑤使職工得到成長和發展。4)組織結構:它的規范是要明確性、經濟性、遠景方向、理解本身的任務和目的任務、決策、穩定性和適應性、永存性和自我更新。包括職能制、事業部制、矩陣制等。P283-28521、

經理角色學派的管理思想及特點:1)經理工作的6個特點:①工作量大,節奏緊張;②活動短暫、多樣而瑣碎;③把現實的活動放在優先的地位;④愛用口頭交談的方式;⑤重視同外部和下屬的信息聯系;⑥權力和責任的結合//經理的角色圖:人際關系方面的角色是:掛名首腦、領導者、聯絡者;信息方面的角色是:信息接受者、信息傳遞者、發言人;決策方面的角色是:企業家、故障排除者、資源分配者、談判者。//經理的六項基本目標:①主要的目標是保證組織實現其基本目標;②必須設計和維持她的自治業務的穩定性;③必須負責組織的戰略決策系統,并使組織以一種可控制的方式適應于變動的環境;④必須保證組織為那些對組織有影響的人服務;⑤必須在組織同環境之間建立起關鍵信息聯系;⑥負責她所在組織的等級制度運行。P293-29722、

現代管理理論的缺點:1)語義上的混亂;2)對管理和管理學的定義所包含的范圍沒有取得統一的意見;3)把前人對管理經驗的概括和總結看成先驗而加以拋棄;4)曲解和拋棄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則;5)管理大師缺乏溝通。//現代管理理論的貢獻:為管理提供了各種工具,模型的運用能夠使我們更清楚地了解組織的復雜性及所處的環境,也使我們更精確地控制和管理。P310-31223、

波特的競爭戰略理論:決定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和根本因素是行為的吸引力,有5種競爭力:1)新入侵者;2)決定供方力量的因素;3)決定替代威脅的因素;4)競爭的決定因素;5)決定買方力量的因素。//波特基本競爭戰略三種:1)成本事先戰略;2)標新立異戰略;3)目標集聚戰略。P327-33024、

圣吉的學習型組織理論:圣吉提出了“五項修煉”為基礎的學習型理念,她的代表作《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圣吉的學習型組織5個組織部分為:1)系統思考,這是五項修煉的核心;2)自我超越,這是五項修煉的基礎;3)心智模式;4)共同愿景;5)團隊學習。//學習型組織的八個特征:1)組織成員擁有一個共同的愿景;2)組織由多個創造性個體組成;3)善于不斷學習;4)地方為主的扁平式結構;5)自管理;6)組織的邊界將被重新界定;7)員工家庭與事業的平衡;8)領導者的新角色。P339-34125、

6δ理論:韋爾奇被稱為“全球第一CEO”。6δ的6個主題:1)真正關注顧客;2)以數據和事實驅動管理;3)針對流程采取相應措施;4)預防性管理;5)無邊界合作;6)力求完美但容忍失敗。6δ的三個基本途徑:1)業務變革;2)戰略改進;3)解決問題。P386-387。26、

西方管理理論的發展的內在規律:1)把管理的科學性即理性方面同管理的藝術性即非理性有機地結合起來;2)把管理中正式組織的作用和非正式組織的作用結合起來;3)把管理中的系統性、計劃性、程序化等方面特征與靈活性、權變性、非程序化等方面特征相結合;4)把管理中的精確性和模糊性相結合。P399-40027、

儒家管理思想:1)核心是“治人”,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2)儒家對組織的獨到認識,即誰來管理的問題;3)為政以德和仁政思想:對管理是“仁”、“德”、“禮”。P409-41128、

道家思想中的飽含的管理規律:1)循環律;2)成長律;3)得失律;4)時間律;5)調節律;6)容忍律。P415-41629、

\o"點擊查看在中國拍攝的照片"中國(東方)管理思想的特征:1)以人為政治管理的中心;2)以家為生活及日常活動的中心;3)以計謀為交往的中心。P420-423管理思想史--歷年試卷部分7月一、單選題1、管理思想史發展過程中,用來說明“職業”管理角色最古老的是(B)P15頁A、法老

B、宰相

C、大臣

D、皇帝2、下元旦經過國家范圍內的分工體現其管理思想的是(C)P18A、蘇格拉底

B、色諾芬

C、柏拉圖

D、亞里士多德3、構成資本主義精神的首要條件是(D)A、市場倫理

B、新好倫理

C、制度倫理

D、個人自由的倫理4、下列關于工業革命表述錯誤的是(D)A、工業革命徹底摧毀了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

B、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C、工業革命的直接成果是工廠制度的建立

D、工業革命最先從\o"點擊查看在美國拍攝的照片"美國開始5、下列不屬于泰勒著作的是(D)A、《科學管理原理》

B、《計件工資》

C、《工廠管理》

D、《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6、\o"點擊查看在美國拍攝的照片"美國科學管理先驅中最早注意到人的因素并主張經過教育然后提高生產的管理大師(B)A、巴恩

B、甘特

C、埃默森

D、吉爾布雷思7、在管理思想發展史上被人們稱為組織理論之父的是(A)A、韋伯

B、法約爾

C、古立克

D、厄維克8、管理理論中的Z理論提出者是(B)A、坦南鮑姆

B、威廉。大內

C、施密特

D、布萊克9、繼古典管理理論學派和行為科學之后影響最大的,歷史最久的一個學派是(C)P217A、社會系統學派

B、決策理論學派

C、管理過程學派

D、系統管理學派10、世界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質量管理的先驅者(A)A、威廉。戴明

B、約瑟夫。朱蘭

C、迪爾。肯尼迪

D、歐內斯。戴高二、多項選擇題11、下列關于馬基雅維利管理思想表述正確的有(ABC)A、“權力欲望”和“財富欲望”是人性的基礎;

B、人民在國家生活中有重要作用;C、領導者要比獅子更勇敢,比狐貍更狡猾;

D、用民主的方式選舉官吏,治理國家

E、整個社會經濟按照一定統一原則進行管理12、關于亞當。斯密的思想,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BCDE)A、強調分工能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B、主張加強控制職能;C、提出計算投資還本問題;D、認為經濟現象是利已主義的;E、提高勞動者素質是國民財富增長的根本原因13、經過霍桑實驗,梅奧建立了人際關系學說其主要內容有(ACD)A、職工是社會人;B、職工是經濟人;C、企業中存在非正式組織;D、新型的領導能力在于提高職工的滿足程度;E、領導者能力在于提高勞動生產率14、關于馬克思。韋伯理想的行政集權組織的特點表述正確的有(ABCDE)A、任何機構組織都有明確的目標;B、組織目標的實現必須實行勞動分工;C、按等級制度形成一個指揮鏈;D、人員關系非人格化;E、人事管理科學合理;15、埃德加。沙因在其《組織心理學》一書中對人性進行的假設有(ABDE)A、理性經濟人;B、社會人假說;C、管理人假說;D自我實現的人假說;E、復雜人假說;16、巴納德認為作為正式組織協作系統應包括的要素有(ABE)A、形同的目標;B、協作的意愿;C、嚴格的分工;D、正規的決策;E、信息的溝通17、80年代后,世界格局動蕩不安主要體現在(ABCD)A、價值觀的西化,強調個性;B、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融合;C、科技生產力成為共識;D、競爭條件下生產要素分化、重組;E、出現大規模的經濟危機18、下列關于系統管理學派的管理思想表述正確的有(ABC)A、從系統觀點出發,認為工商企業是一個由相互聯系而相互合作的系統;B、認為工商企業與周圍環境存在動態的相互作用;C、工商企業具有內外信息反饋網絡;D、以定量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E、該學派盛行于70年代19、波特認為企業的基本戰略有:(ACD)A、成本事先戰略B、成本導入戰略C、標新立異戰略D、目標集聚戰略E、市場分級戰略20、下列關于企業戰略表述正確的是(BCDE)A、企業應該有明確的戰略;B、企業戰略是一種革命;C、戰略計劃必須推陳出新;D、制定戰略必須講究民主;E、戰略必須是對全局的一種把握三、填空題21、管理過程學派的研究對象是管理的(過程)和職能;22、權變理論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盧桑斯)。23、“質量無須驚人之舉”,這句頗有哲理的名言出于(戴明)24、把責任加到管理人員身上同時要求把相應的權力賦予她,這屬于管理中的(職權相符)原則。25、\o"點擊查看在美國拍攝的照片"美國心理學家赫茲伯格在1966年首次提出(激勵)--保健因素理論;26、巴納德認為(組織)是兩個或兩個以上人有意識協調活動和活動的系統;27、(決策)理論學派管理定義是“管理就是決策”。28、系統管理學派管理方法的一個主要特征是采用(模型分析)方法。29、波特認為每一個企業的設計、生產、營銷、交貨及對產品起輔助作用的各種活動都能夠用(價值鏈)表示。30、\o"點擊查看在日本拍攝的照片"日本企業發展的三**寶是(生產方式)、財務政策和企業制度的創新。四、名詞解釋31、麥克米蘭的成就需要理論:她對三類需要作了相當多的研究和測試:(1)對權力的需要;(2)對社會交的需要;(3)對成就的需要。P177頁32、哈羅德、孔茨的職能管理:把管理提示為經過別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項職能。強調管理的概念、理論、原則和方法,認為管理工作是一種藝術,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夠應用于任何一種現實情況。管理的各項職能,應劃分為計劃(是五種管理職能中最基本的,其它四種管理職能都必須反映計劃職能的要求)、組織、人事、指揮和控制等五項。P21933、目標管理:是使管理人員和廣大職工在工作中實行自我控制并達到工作目標的一種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P28634、核心能力:是構成企業競爭能力和競爭優勢基礎的多方面功能技能、互補性資源和運行機制的有機融合,是識別和提供競爭優勢的知識體系。P360-361五、簡答題:35、簡述亨利。法約爾所劃分的企業活動內容:

答:分六種:1)技術活動;2)商業活動;3)財務活動;4)安全活動;5)會計活動;6)管理活動。P11936、古典管理理論的缺點有哪些?

答:(1)對人性的研究沒有深入進行,對人性的探索僅僅停留在經濟人的范疇之內;(2)僅僅把管理的對象看做是一個客觀存在,沒有把管理對象上升到系統加以認識;(3)著重點是放在管理客觀存在的內部,企業的經營管理主要研究的是人和市場,而這兩點都是古典管理理論沒有進行研究的。(4)對企業發展考慮得非常少。P142-143六、論述題37、試論費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的內容及意義

答:內容及意義為:1)作業管理:A、制定科學的工作方法。泰勒認為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B、制定培訓工人的科學方法,對任何一項工作必須要挑選出“第一流工人”,也就是最適宜的人;C、實行激勵性報酬制度,她在1895年提出了一種具有很大刺激性的報酬制度—“差件工資制”。2)組織管理:A、把計劃的職能和執行的職能分開,改變憑經驗工作的方法,代之以科學的工作方法。B、職能工長制是根據工人的具體操作過程,進一步對分工進行細化而成的;C、為組織管理提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則—例外原則。3)管理哲學(名解):是管理中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是從思維和存在的角度對管理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所作的哲學概括。。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也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的范圍比較小,內容比較窄,側重于生產作業管理,這和泰勒本人的經歷有直接關系。更為重要的是,她對人性的假設,即認為人僅僅是一種經濟人,這一局限性無疑限制了泰勒的視野和高度。P85-91。38、試述道家思想中的管理規律及意義

答:1)循環律;2)成長律;3)得失律;4)時間律;5)調節律;6)容忍律。P415-416

7月試卷一、單項1、歷史上首先意識到“管理跨度”的實踐者是:(A)A、古埃及人;B、古希臘人;C、古巴比倫;D、古羅馬人2、關于領導者素質的名言:“我們要比獅子還勇敢,比狐貍還狡猾”的提出者是(D)A、馬斯。阿奎那;B、托馬斯。莫爾;C、漢密爾頓;D、馬基雅維利3、英國古典經濟學體系的建立者亞當。斯密其最主要的代表是(A)A、《國富論》;B、《理想國》;C、利維坦;D、《政治學》4、下列提出著名的管理思想:“人是環境的產物”的是(D)

A、安德魯。龍爾;B、查爾斯。杜平;C、查斯。巴爾奇;D、羅柏特。歐文5、管理思想史上,素有“科學管理之父”之稱的是(B)

A、法約爾;B、泰勒;C、厄維克;D、密爾6、行為科學產生于(C)

A、19世紀30年代;B、19世紀80年代;C、20世紀20-30年代;D、20世紀407、按照赫茲伯格激勵—保健因素的理解系,下列屬于激勵因素的是(D)

A、金錢;B、地位;C、工作環境;D、成就8、現代管理理論中,社會系統學派的創始人是(B)

A、拉斯韋爾;B、巴納德;C、德洛爾;D、林德布洛姆9、赫伯特、西蒙所代表的現代管理理論學派是(D)

A、經驗主義學派;B、社會系統學派;C、系統管理學派;D、決策理論學派10、最早把帕雷托引入質量管理的是(C)

A、威廉戴明;B、歐內斯特。戴爾;C、約瑟夫。朱蘭;D、彼德。德魯克二、多選題11、古希臘的管理思想十分豐富,這一時期涌現出一批出眾的管理者,她們是(ABCE)

A、蘇格拉底;B、柏拉圖;C、亞里士多德;D、希羅多德;E、色諾芬12、資本主義精神的主要內涵是(ACE)

A、新教倫理;B、制定倫理;C、個人自由的倫理;D、個體倫理;E、市場倫理13、關于大衛。李嘉圖,下列表述正確的有(ABCD)A、她是19世紀初英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杰出代表;B、在資本和管理技術的關系上提出所謂的“工資規律”C提出了關于“經濟人”的“群氓”假設D、主張用絕對、集中的權力進行管理E、首次提出“經濟人”觀點14、\o"點擊查看在歐洲拍攝的照片"歐洲著名的管理學家法約爾所論述的管理要素包括:(ABCDE)

A、計劃;B、組織;C、指揮;D、協調;E、控制15、下列表述中屬于古典理論歷史貢獻的有(ABCDE)A、古典管理理論是現代管理理論的基礎;B、對如今的企業管理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C、古典管理理論適應了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D、對提高產量,提高生產和工作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E、古典管理理論是當時生產力發展的產物16、布萊克和默頓的管理方格理論對事的關心與對人的關心兩個角度將領導方式ABCDE)

A、貧乏型管理B、任務型管理C、俱樂部式管理;D、中間型管理;E、理想型管理17、下列關于數量管理科學學派的特點表述錯誤的是(DE)

A、從系統出發研究各種功能關系;B、應用多種學科交叉結合的方法;C、模型化和定量化來解決問題;D、以復雜人為人性假設;E、主張因時因地進行管理18、關于托馬期。彼得斯表述正確的有(ABCD)

A、她是\o"點擊查看在美國拍攝的照片"美國最富有盛名的管理學大師;B、與她合著《追求卓越》和《志在成功》;C、出管理的8條原則;D、用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以尋求調動人的最大替力;

E、她本人擁有堅實的學術背景19、新形勢下科特提出了新規則,其內容包括(ABCE)

A、新的現實;B、新的反應;C、新的力量;D、新的問題;E、新的領導藝術20、\o"點擊查看在日本拍攝的照片"日本企業文化的精神支柱是(CDE)

A、儒家文化;B、民族特性;C、企業工會制;D、年功序列制;E、終身雇傭制三、填空題21、泰勒認為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22、\o"點擊查看在美國拍攝的照片"美國第一個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的女士,被稱為“管理第一夫人”的是(莉蓮。吉爾布雷斯)。23、韋伯指出,任何組織都是某種形式的(權力)為基礎的;24、權變學派的理論基礎是(超Y)理論;25、弗魯姆的期望理論公式表示為M=VXE,其中V表示(效價)。26、被大家認可的米蘭三部曲包括質量計劃,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27、構成資本主義精神的首要條件是(個人自由)倫理;28、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基人性假設是(經濟人)。29、把管理職能系統,提出管理七職能論的是(古立克)。30、所謂(行為)科學,是利用許多學科的知識來研究人類行為的產生、發展、變化和規律,以預測、控制和引導人的行為。達到充分發揮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目標。四、名詞解釋

31、馬斯洛的人類需要層次論:她的著作為《人類的動機理論》。她把人的各種需要歸納為五大類,這五大類需要是互相作用的,按其重要性和發生的先后次序,可排成一個需要的等級圖。第一級:生理上的需要。第二級:安全上的需要;第三級:感情和歸屬上的需要;第四級: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第五級: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是最高一級的需要,指一個人需要做她最適宜的工作,發揮她最大的潛力,實現理想,并能不斷地自我創造和發展。P169-170。32、目標管理:是使管理人員和廣大職工在工作中實行自我控制并達到工作目標的一種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P28633、企業文化:是指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及其物質形態。由三個不同的部分組成:1)企業精神,是核心層;2)企業作風,是中間層;3)企業形象,是外圍層。P36734、企業再造:也譯為“公司再造”、“再造工程”,是針對企業業務流程的基本問題進行反思,并對它進行徹底的重新設計,以及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衡量企業業績的這些重要尺度上取得顯著的進展。//企業再造是由哈默和錢皮共同出版的《企業再造—工商管理革命宣言書》標志著企業再造理論的產生。P378-379五、簡答題35、簡述亞當。斯密的管理思想內容

答: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的中心是自由市場經濟,她在著作中涉及到許多現代管理的核心問題:1)分工問題,強調分工帶來的經濟利益,勞動是國民財富的源泉,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是國民財富增長的根本;2)控制職能;3)計算投資還本問題;4)經濟人的觀點,經濟現象是具有利已主義的人們活動所產生的。P49-5136、泰勒科學管理的任務有哪些:

答:泰勒科學管理的4項任務:第一項是對作業進行科學研究,以便于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額;第二項則在第一項的基礎上將視野投到了工人身上,試圖從工人素質上找到管理賴以發揮長久作用的基礎;第三項,將管理者與管理對象高度統一起來,以便管理的各項措施得以順利實施;第四項,實際上已將企業中管理的職能與一線工人的作業職能區分開來,而且強調了由于這種分工導致管理者和工人之間承擔的責任不同。P8537、經理角色學派管理思想中對經理基本目標的規定有哪些?

經理的六項基本目標:①主要的目標是保證組織實現其基本目標;②必須設計和維持她的自治業務的穩定性;③必須負責組織的戰略決策系統,并使組織以一種可控制的方式適應于變動的環境;④必須保證組織為那些對組織有影響的人服務;⑤必須在組織同環境之間建立起關鍵信息聯系;⑥負責她所在組織的等級制度運行。P293-29738、簡述波特的行業結構框架的五種作用力?

答:行業結構框架的5種作用力:1)新入侵者;2)決定供方力量的因素;3)決定替代威脅的因素;4)競爭的決定因素;5)決定買方力量的因素。P327-328六、論述題39、試述法約爾14條管理原則內容。

答:1)勞動分工;(2)權力和責任:權力是指揮和要求別人服從的力量。權力分為制度權力和個人權力,制度權力是由職位和地位產生的,個人權力與個人的智慧、學識、經驗,道德品質和領導能力有關。責任和權力是相互的,凡有權力的地方就有責任。(3)紀律:必須有統一的紀律來規范人的行為;(4)統一指揮:是一條基本的原則,是指一個下屬人員只應接受一個領導人的命令。(5)統一領導:只能有一個領導人和一項計劃,這是統一行動,協調組織中一切力量和努力的必要條件。統一領導和統一指揮的區別在于:人們經過統一領導來完善組織,而經過統一指揮來發揮人員的作用,沒有統一領導,就不可能有統一指揮,可是有統一的領導,也不足以保證統一的指揮。(6)個人利益服務服從集體利益;(7)人員的報酬:必須符合3個條件:①確保報酬公平;②獎勵努力工作者以激發她人熱情;③報酬不應超過合理的限度。(8)集中:討論了管理的集權與分權的問題。影響集權與分析的主要因素是:組織規模、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個人能力和工作經驗以及環境的特點。(9)等級制度:是從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直至基層管理人員的領導系列,它并不是最迅速的途徑。(10)秩序;(11)公平;(12)人員的穩定,對企業管理人員來說尤為重要;(13)首創精神:指人員在工作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14)人員的團結。//管理人員應該具有的特別能力的品質:①身體條件;②智力條件;③精神條件;④通用知識;⑤專門知識;⑥經驗。P116-12640、試論彼得。圣吉的學習型組織內容及意義

答:圣吉提出了“五項修煉”為基礎的學習型理念,她的代表作《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圣吉的學習型組織5個組織部分為:1)系統思考,這是五項修煉的核心;2)自我超越,這是五項修煉的基礎;3)心智模式;4)共同愿景;5)團隊學習。//學習型組織的八個特征:1)組織成員擁有一個共同的愿景;2)組織由多個創造性個體組成;3)善于不斷學習;4)地方為主的扁平式結構;5)自管理;6)組織的邊界將被重新界定;7)員工家庭與事業的平衡;8)領導者的新角色。//學習型組織(名解):是指經過培養彌漫于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組織。P339-3417月一、單選題1、下列經過國家范圍的分工體現其管理思想是:(B)A、蘇格拉底;B、柏拉圖;C、色諾芬;D、亞理士多德;2、提出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能保證資源得到最佳的配制是(D)A、利維坦;B、馬克斯。韋伯;C、約翰。洛克;D。亞當。斯密3、\o"點擊查看在美國拍攝的照片"美國科學管理先驅中最早注意到人的因素的是(C)A、吉爾布雷斯;B、埃默森;C、甘特;D、泰勒4、在人性研究有代表性成果的X-Y理論的提出者是(A)A、麥格雷戈;B、馬斯洛;C、麥考利蘭;D、沙因5、主要著作是《組織管理》,并認為組織是一種“純屬的過程”的過程管理學派代表人物B)A、哈羅德。孔茨;B、詹姆斯。穆尼;C、威廉。紐曼;D、丘奇6、經理角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A、巴納德;B、孔茨;C、明茨伯格;D、德魯克7、最早實施6δ管理的公司是(D)A、通用電氣;B、IBM;C、DELL;D、摩托羅拉8、5項修煉的核心是(B)A、自我超越;B、系統思考;C、共同愿景;D、團隊學習9、彼得斯的管理哲學中對人性認識的歸納:人們需要受到一定的(A)A、控制;B、指導;C、監督;D、管理10、世界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質量管理的先驅者是(A)A、威廉。戴明;B、迪爾。米蘭;C、約瑟夫。肯尼迪;D、錢德勒二、多選題11、古希臘最出眾的改革家、思想家有(ABD)A、色諾芬;B、亞里士多德;C、馬基雅維利;D、蘇格拉底12、關于大衛。李嘉圖的思想,下列表述正確的有(AE)

A、工人勞動創造的價值是工資、利潤等的源泉,這是經營管理的核心問題;B、強調勞動分工能夠帶來經濟利益;C、個性的解放是資本主義精神的首要條件;D、計算投資還本問題;E、經濟人的群氓假設。13、關于查爾斯。巴貝奇的思想,下列表述正確的是:(BCD)

A、計算投資還本問題;B、進一步分析勞動分工能夠帶來的經濟利益;C、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制定企業管理的一般原則;D、固定工資加利潤分成的分配制度;E、在管理中重視人的因素。14、關于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學管理內容正確的是(ACD)

A、制定科學的工作方法;B、把領導的職能和執行的職能分開;C、科學管理實質是一場全面的心理革命;D、實施激勵性的報酬制度;E、科學管理實質是一種獲得效率的方法。15、韋伯的理想行政集權組織的主要特點有(ADE)

A、組織目標的實現必須實行勞動分工;B、組織上應該統一領導;C、合理的法定的權力是行政組織的基礎;D、按等級制度形成一個指揮鏈;E、管理者不是企業的所有者16、霍桑實驗包括以下(BCDE)A、搬運鐵塊實驗;B、車間照明實驗;C、繼電器裝配實驗;D、繼電器繞組的工作室實驗;E、大規模的訪談計劃;17、巴納德認為正式組織的協調系統應該包括的要素有(ACD)

A、協助的意愿;B、正確的決策;C、共同的目標;D、信息的溝通;E、嚴格的分工;18、系統管理的特點是(ACDE)A、以目標為中心B、以任務為中心C、以責任為中心D、以人為中心E以整個系統為中心19、經理的信息方面的角色包括(BCD)

A、聯絡者;B、信息接受者;C、信息傳遞者;D、發言人;E、談判者20、企業文化學派的代表人物有(ABE)

A、威廉。大內B、迪爾。肯尼迪C、彼得。圣吉;D、約翰。科特;E、埃德加。沙因三、填空題21、馬基雅維利的人性論是(人性本惡論);22、工業革命包括(工廠制度)的生產組織方式的革命;23、管理方格理論是一種二維領導模式,是以對(事和人)的關心度來表示;24、權變理論認為,在組織管理中要根據組織所處的環境和內部條件的發展變化(隨機應變);25、經驗主義學派又被稱為(經理主義學派);26、經理的主要目標是保證組織實現其基本目標(有效生產出的某些產品或服務)。27、波特的5種競爭力包括:行業競爭者的競爭、供應商的侃價能力、買方的侃價能力、潛在入侵者的威脅以及(替代品的威脅)。28、朱蘭的80/20原則指出發生的質量問題中,80%的質量問題是來自(領導責任)。29、企業再造是針對企業業務流程的基本問題進行反思,并對它進行(徹底的)重新設計。30、核心能力是識別和提供競爭優勢的(知識體系)。四、名詞解釋31、雙因素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激勵因素-保健因素雙因素理論。把企業中有關因素分為滿意和不滿意兩類。滿意因素能夠使人得到滿足,它屬于激勵因素,這是適合人的心理成長因素,如成就、贊賞、工作內容本身、責任感、上進心等。不滿意因素是指缺乏這些因素時容易產生不滿和消極的情緒,即保健因素,包括:金錢、監督、地位、個人生活、安全、工作環境、政策即人際關系等。P172-17332、程序化的決策:決策是經常重復的,而且有一定的結構,這類決策能夠建立一定的程序,當這類活動重復出現時予以應用,不必每次都做新的決策,這類決策叫做程序化決策。33、目標管理:是使管理人員和廣大職工在工作中實行自我控制并達到工作目標的一種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P28634、學習型的組織理論:是指經過培養彌漫于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組織。五、簡答題35、簡述人際關系學院的主要觀點。

答:梅奧和繆斯特伯格所建立的人際關系學說,提出了與當時流行的泰勒科學管理思想不同的一些新觀點:(1)職工是社會人;(2)企業中存在非正式組織:所謂正式組織是指為了有效地實現企業目標,依據企業成員的職位、責任、權力及其相互關系進行明確劃分而形成的組織體系。(3)新型的領導能力在于提高職工的滿足程度。P16336、簡述現代管理的叢林產生的深層原因

答: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起著重的作用和以下幾點:(1)生產力導致生產方式變化,促進管理思想的發展;(2)宏觀經濟的調節作用,推動管理思想的發展;(3)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深化了對人的認識;(4)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強化了市場觀念,導致內外協調的管理思想的產生;(5)自然科學思想對管理科學的滲透,導致了以系統科學為理論基礎的管理思想的產生。P200-21037、簡述數量管理科學學派的管理思想

答:數量管理科學學派的管理思想及特點:1)從系統觀點出發研究各種功能關系;2)應用多種學科交叉配合的方法;3)應用模型化和定量化來解決問題;4)隨著情況變化而修改模型,求出新的最優解,經過模型來解決問題一般對問題有著較為深入的了解。38、簡述彼得斯的管理8原則:

答:彼得斯的管理八條原則:1)看準就干、行動果斷、以求發展;2)接近顧客;3)自主創業;4)以人促產;5)深入基層;6)專心搞本行;7)精兵簡政;8)張弛互濟。//彼得斯的管理哲學:1)人們需要有意義生活;2)人們需要受一定的控制;3)人們需要受到鼓勵和表揚;4)人們的行動和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態度和信念,而不是態度和信念形成行動和行為。P322-324六、論述題39、論述法約爾的管理思想

她的管理要素是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計劃:在法約爾看來,管理即意味著展望未來,預見是管理的一個基本的因素,任何行動計劃都以下列幾項為基礎:①公司的資源,即建筑物、工業、材料、人員、銷售渠道、公共關系等等;②當前正在進行的工作性質。③公司所有的各種活動無法預料的未來發展趨勢。好計劃的特點:統一性、連續性、靈活性。//組織:就是為企業的經營提供所有必要的原料、設備、資本、人員。其中分為物質組織和社會組織。//指揮:是一種以某些工人品質和對管理一般原則的了解為基礎的藝術。要求指揮人員做到:①透徹了解自己的手下人員;②淘汰不勝任的工作人員;③十分通曉約束企業和雇員的協議;④做好榜樣;⑤對組織帳目定期進行檢查,并使用概括的圖表來促進這項工作。…//協調:是使企業的一切工作和諧配合,以利于企業經營的順利進行,而且有助于企業取得成功。//控制:要證實企業的各項工作是否已經和計劃相符。控制的目的在于指出工作的缺點和錯誤。//法約爾的14項管理原則:(1)勞動分工;(2)權力和責任:權力是指揮和要求別人服從的力量。權力分為制度權力和個人權力,制度權力是由職位和地位產生的,個人權力與個人的智慧、學識、經驗,道德品質和領導能力有關。責任和權力是相互的,凡有權力的地方就有責任。(3)紀律:必須有統一的紀律來規范人的行為;(4)統一指揮:是一條基本的原則,是指一個下屬人員只應接受一個領導人的命令。(5)統一領導:只能有一個領導人和一項計劃,這是統一行動,協調組織中一切力量和努力的必要條件。統一領導和統一指揮的區別在于:人們經過統一領導來完善組織,而經過統一指揮來發揮人員的作用,沒有統一領導,就不可能有統一指揮,可是有統一的領導,也不足以保證統一的指揮。(6)個人利益服務服從集體利益;(7)人員的報酬:必須符合3個條件:①確保報酬公平;②獎勵努力工作者以激發她人熱情;③報酬不應超過合理的限度。(8)集中:討論了管理的集權與分權的問題。影響集權與分析的主要因素是:組織規模、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個人能力和工作經驗以及環境的特點。(9)等級制度:是從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直至基層管理人員的領導系列,它并不是最迅速的途徑。(10)秩序;(11)公平;(12)人員的穩定,對企業管理人員來說尤為重要;(13)首創精神:指人員在工作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14)人員的團結。//管理人員應該具有的特別能力的品質:①身體條件;②智力條件;③精神條件;④通用知識;⑤專門知識;⑥經驗。P116-12640、如何評價古典管理理論:

★古典管理理論的缺點:(1)對人性的研究沒有深入進行,對人性的探索僅僅停留在經濟人的范疇之內;(2)僅僅把管理的對象看做是一個客觀存在,沒有把管理對象上升到系統加以認識;(3)著重點是放在管理客觀存在的內部,企業的經營管理主要研究的是人和市場,而這兩點都是古典管理理論沒有進行研究的。(4)對企業發展考慮得非常少。7、★古典管理理論的歷史貢獻:(1)是現代管理理論的基礎;(2)對今天的企業管理依然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3)適應于其相應的生產力水平;(4)古典并不意味著過時,它她現代管理理論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而且還在為現代企業管理方法上提供指導師,應該說是不朽的。

1月一、選擇題1、對于亨利。福特的評價,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A)A、大規模生產的第一位倡導者;B、新型“效率工程師”的代表人物;C、生產計劃進度圖的創造者;D、科學管理之父2、工業心理學作為管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被牢固地樹立起來,是在(C)A、1880年左右;B、19左右;C、1920年左右;D、1940年左右;3、古希臘最出眾的改革家和思想家提出了有關管理思想,她們是:蘇格拉底、色諾芬、亞里斯多德和(D)

A、賈圖;B、瓦羅;C、阿奎那;D、柏拉圖;4、首先意識到現代企業的某些性質,首創性地采取類似現代股份制公司的形式,向公眾出售股票的是(B)

A、古希臘;B、古羅馬;C、日耳曼;D、中世紀的英國5、在馬斯洛的人類需要層次論中,作為人類最基本的也是推動力的最強大的需要是(A)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感情和歸屬需要;D、自我實現的需要;6、在管理方格圖中,9。1型表示的是(C)

A、貧乏的管理;B、任務管理;C、俱樂部式管理;D、理想型管理;7、以下人物中,不屬于管理職能學派的是:(D)

A、詹姆斯。穆尼;B、威廉。紐曼;C、哈羅德。孔茨;D、弗里蒙特。卡斯特8、經驗主義學派認為,按組織設計所依據的準則來劃分,職能制結構和矩陣的組織設計繞的中心是(A)

A、工作和任務;B、成果;C、關系;D、權力9、彼得斯在分析\o"點擊查看在美國拍攝的照片"美國的許多大小企業之后,提出了成功的公司必須遵循的8條原則。原則中屬于其中8條原則之一的是:(C)

A、授權原則;B、便于領導原則;C、以人促產原則;D、統一指揮原則10、以下戰備中,不屬于波特所提出的三種基本競爭戰略的是(C)

A、成本事先戰略;B、標新立導師戰略;C、多元化戰略;D、目標集聚戰略11、下述觀點和內容屬于戴明提出的是:(A)

A、PDCA循環;B、五項修煉;C、企業再造;D、五種競爭力;12、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朱蘭三部曲”的是:(B)

A、質量計劃;B、質量意識;C、質量控制;D、質量改進13、“構成企業競爭能力和競爭優勢基礎的多方面技能、互補性資源和運行機制的有機融合,是識別和提供競爭優勢的知識體系”,指的是企業的(B)

A、戰略規劃;B、核心能力;C、質量管理;D、經驗曲線14、一定歷史條件下,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及物質形態,稱為(A)

A、企業文化;B、企業作風;C、企業形象;D、企業品牌15、沙因認為,解釋組織文化的生成過程要綜合使用群體力學理論、領導理論和(A)

A、學習理論;B、Z理論;C、X理論;D、進化理論16、人類進入21世紀后,成為最重要的資源的是(D)

A、石油;B、信息;C、土地;D、知識17、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色諾芬管理思想的是(B)A、首先提出了經濟管理的研究對象;B、認為管理具有普遍性,但忽視了其特殊性;C、認識到了管理的中心任務是加強人的管理;D、分析了分工的重要性18、\o"點擊查看在美國拍攝的照片"美國行為科學家麥克利蘭認為人有三類基本激勵需要:對權力的需要、對社交的需要以及(D)

A、對安全的需要;B、對自我實現的需要;C、對關系的需要;D、對成就的需要19、實用系統理論的代表人物是(D)

A、比爾;B、薩洛維奇;C、維納;D、米勒20、根據權變理論,在領導情境系統中,最重要的是(C)

A、職位權力;B、任務的結構性;C、領導者的與成員的關系;D、領導者個性二、填空題21、被稱為管理第一夫人,且作為管理心理學的先驅者的人是(利蓮。吉爾布雷斯)。22、韋伯認為,理想的行政組織是經過職務和(權力)來管理的,而不是經過傳統的世襲地位來管理的。23、厄威克指出,組織設計的作用之一是決定從事經營各個成員的(職務)24、古典管理理論的著重點是放在管理客觀存在的內部,即所研究的是(生產部門)的內部。25、霍桑實驗是一項以(科學管理)的邏輯為基礎的實驗。26、在西方,對于人的行為的研究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觀點和流派,歸納起來可分為個體行為研究、群體行為研究、領導行為研究和(組織行為)研究。27、巴納德認為(組織)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有意識協調活動和效力的系統。28、決策理論學派的管理定義是(管理就是決策)。29、權變學派的理論基礎是所謂的(超Y理論)30、經驗學派的創始人是(明茨伯格)三、名詞解釋31、甘特圖:是經過對生產日期和產量圖示來控制計劃和生產的進行,也叫生產計劃進度圖或線條圖。P9432、正式組織:所謂正式組織是指為了有效地實現企業目標,依據企業成員的職位、責任、權力及其相互關系進行明確劃分而形成的組織體系。(3)新型的領導能力在于提高職工的滿足程度。P16333、滿意因素:滿意因素能夠使人得到滿足,它屬于激勵因素,這是適合人的心理成長因素,如成就、贊賞、工作內容本身、責任感、上進心等34、系統分析:就是對一個系統內的基本問題用邏輯的思維推理,科學分析計算的方法,在確定的或不確定的條件下,找出各種可行的備擇方案,加以分析比較,進而選出一種最優的方案。P249四、簡答題35、根據法約爾的觀點,說明統一領導和統一指揮的區別:

答:統一指揮:是一條基本的原則,是指一個下屬人員只應接受一個領導人的命令。(5)統一領導:只能有一個領導人和一項計劃,這是統一行動,協調組織中一切力量和努力的必要條件。統一領導和統一指揮的區別在于:人們經過統一領導來完善組織,而經過統一指揮來發揮人員的作用,沒有統一領導,就不可能有統一指揮,可是有統一的領導,也不足以保證統一的指揮。P12436、簡述期望理論的基本內容

答:★弗魯姆的期望理論:在工作中的積極性或努力程度是效價和期望值的乘積:M=V′E;式中M表示激發的力量;V表示效價;E表示期望值。效價:指一個人對某項工作及其結果能夠給自己帶來滿足程度的評價,即對工作目標有用性的評價。期望值:是指人們對自己能夠順利完成這項工作的可能性估價,對工作目標能夠實現的概率的估計。期望理論指出:當行為者對某項活動及其結果的效用評價很高,而且估計自己獲得這種效用的可能性很大,那么領導者用這種活動和結果來激勵她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P174

37、簡述行為科學理論的缺點:

答:(1)她們過于強調人的作用,忽視了經濟技術等方面的考慮;(2)行為科學家在研究人類行為時,將人類行為原因的復雜系統視為是結構間相互依賴、且具功能性關系網絡,而行為科學的角色是去“孤立”這些結構,來查找行為的原因。P19838、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企業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

答:壟斷企業規劃巨型化、混合化、大中小企業協作化、股份分散化、國際化進程加快。39、簡述數量管理科學學派的管理思想:

答:數量管理科學學派的管理思想及特點:1)從系統觀點出發研究各種功能關系;2)應用多種學科交叉配合的方法;3)應用模型化和定量化來解決問題;4)隨著情況變化而修改模型,求出新的最優解,經過模型來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