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鳳嶺南路中學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1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鳳嶺南路中學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2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鳳嶺南路中學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3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鳳嶺南路中學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4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鳳嶺南路中學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秋季學期學業水平質量階段監測(一)七年級歷史(歷史和道德與法治同堂分卷時間:150分鐘本卷滿分:75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學生務必將姓名、準考證號、學校填寫在答題卡上。2.學生作答時,請在答題卡上作答(答題注意事項見答題卡),在本卷上作答無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8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1.1965年我國境內某地區出土了兩顆人類門齒化石,經用古地磁方法測定其絕對地質年代為距今170萬年左右。這一地區最有可能是A.云南元謀B.湖北鄖陽C.陜西藍田D.陜西西安2.中法聯合出品的紀錄電影《北京人:人類最后的秘密》,揭秘了古人類發展進化的重大歷程。下列場景可能出現在影片中的是A.北京人將植物果實放入陶器B.北京人用磨制石箭進行狩獵C.北京人正在縫補破舊的衣服D.北京人過群居生活共同勞動3.山東沂水拔山遺址中出土了一件距今約9.9萬年的“象牙鏟形器”,這件鏟形器的制作需要高超的磨制技術,為研究中國古人類技術演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由此可知,了解古人類歷史的重要依據是A.神話傳說B.考古發現C.文獻資料D.影視資料4.河姆渡人依據南方潮濕的特點設計干欄式房屋(如下圖),從房屋結構的設計上看,干欄式房屋體現了我國遠古居民A.精耕細作的勞動觀B.互利共贏的合作觀C.因地制宜的自然觀D.勤儉節約的價值觀5.崗上遺址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為主體的大型聚落遺址。在崗上墓葬中,隨葬品差異很大,玉鎖或石鎖集中出現在高等級男性墓葬中。這些發現說明A.出現了貧富和階級分化B.該地玉器生產能力較高C.男性貴族壟斷所有玉石D.人類已經進入奴隸社會6.下圖為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人獸面紋線描圖。這一線描圖在良渚文化玉器上普遍出現,并且各類元素相當統一。因此,神人獸面紋也被稱為良渚文化的“神徽”。這反映出A.良渚統治者有較強調動能力B.良渚統治者有較好組織能力C.良渚社會有較高的經濟水平D.良渚可能有統一的崇拜對象7.2024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陜西舉行,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先生率臺灣青年參加。兩岸人民公祭黃帝,是因為他A.是部落聯盟的首領B.被尊崇為人文初祖C.發明了紡織的技術D.建立了第一個王朝8.下圖分別是紅山文化的玉龍、陶寺遺址的龍盤、二里頭遺址的綠松石龍形器。它們的形態存在較大差異,但都具備了“龍”形象的基本元素。這反映了A.史前文明領先于世界B.早期國家雛形已具備C.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D.原始先民的農耕生活9.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認識或評判。下列關于夏朝的選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王朝的產生B.夏朝經歷了約400多年C.夏的中心區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D.夏朝的末代君主是夏桀10.“我一路趕車來到古都安陽,腦海里翻涌著的是洹河堤埝上商王的遷徙,殷墟遺址上殷商巍峨的宮殿群。”材料中“商王的遷徙”指的是A.商湯滅夏B.盤庚遷殷C.國人暴動D.平王東遷11.“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這說明諸侯對周天子的義務是A.進獻貢賦B.朝覲述職C.服從調遣D.鎮守疆土12.西周的禮樂制度日趨完備,內容廣泛,除了有關政刑的各種制度之外,還有祭祀、朝覲、盟會等各種典禮儀式,以及禮儀等級規定。配合這些典禮儀式,還要具備與之相應的舞樂。禮樂制度的確立是為了A.維系等級制度B.便于權力交接C.豐富娛樂生活D.加強地方治理13.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寫到:“周桓王死,因為窮,七年才得以埋葬······周朝最后一代的王周赧王,他無地無民。窮到向人民借貸,不能償還,藏在臺上避債。周人稱這臺為避債臺。”這反映出當時A.生產發展B.賦稅沉重C.王室衰微D.官場腐敗14.下圖是一位同學制作的歷史人物卡片,據卡片信息可判斷此人物是A.齊桓公B.晉文公C.秦穆公D.楚莊王15.“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這是詩人胡曾的詠史詩《流沙》中的詩句。詩中描述的是中國歷史上的A.夏朝時期B.商朝時期C.春秋時期D.戰國時期16.春秋時期,北方有樓煩、林胡、赤狄、北戎、山戎等民族部落,而南方有巴、楚、吳、越等諸侯國:至戰國后期,北方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匈奴、東胡,而南方也僅余楚、越兩個諸侯國。這一變化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A.中原文化影響力擴大B.南北方經濟得到發展C.社會孕育著統一因素D.各民族文化交流頻繁17.戰國時期,李悝在魏國制定新法,發展生產,穩定市場,任用人才;吳起針對楚國積弊,剝奪舊貴族政治、經濟特權,同時發展經濟,增強軍力;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以上各諸侯國變法的共同目的是A.發展經濟B.增強軍事C.富國強兵D.打壓貴族18.《史記·商君列傳》中記載,商鞅的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這段敘述體現的是A.商鞅變法的背景B.商鞅變法的內容C.商鞅變法的特點D.商鞅變法的影響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39分。)19.(10分)文物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是我們認識歷史的重要史料。七年級歷史社團圍繞“文物中的歷史”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以下是他們搜集到的部分文物圖片,請你一起完成任務。材料一第一組文物原始時期文物(1)文物有多種分類,如按照時期、材質、反映的內容等。仔細觀察第一組文物,將它們按照以下標準進行分類整理。(填序號即可,多選、少選均不得分)(4分)第一類:(原始人類懂得音樂)。第二類:_(原始人類能制作陶器)。材料二第二組文物夏商周時期文物(2)從材料二中選一件文物。解讀其蘊含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4分)(3)綜合以上探究,歸納進行文物研究時需要注意的事項。(至少答兩點)(2分)20.(11分)農業的興起與發展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史前時代的發展表現,并分析這一發展帶來的影響。(2分)材料二我國的鐵器使用始于春秋初年。······鐵器應用于農業,出現了鐵犁牛耕······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有可能開辟更多的“私田”,······諸侯、貴族和周天子爭奪“公田”······從貴族奴隸主中分化出來的一批地主······采用征收實物地租的辦法剝削農民。-摘編自《簡明中國歷史讀本》(2)根據材料二,概括春秋時期我國農業生產領域的變革及其引起的社會變化。(4分)材料三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個以灌溉為主,兼具防洪、運輸功能的綜合性的水利樞紐。它工程布置合理,配套嚴密完整,修建就地取材,整個系統自流灌溉,用工省而效益大,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都江堰的主要功能及主持修建者。(3分)(4)綜上所述,談談你對農業興起與發展的認識。(2分)21.(9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創新與改革推動歷史的發展進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將圖1的①②處補充完整。(2分)材料二西周王朝通過對四土、四國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遼闊的四土、四國之地已緊密地聯為一體。······一統于周天子的統治之下。——摘編自周書燦《從早期國家結構的基本形式看秦漢大一統政治的社會基礎》(2)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哪一制度?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西周實行這一制度的作用。(3分)材料三作為戰國各國變法中最為全面、最為徹底的一次變法,商鞅變法規模大、措施全、歷時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變法推動了秦國的社會轉型。廢除了舊的經濟、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經濟、政治體制,從而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摘編自《中國古代史稿》(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商鞅變法中“廢除了舊的政治制度,建立全新的政治體制”中的相關措施。(2分)并歸納材料三中作者認為商鞅變法“取得大的成功”的主要原因。(1分)(4)綜上所述,談談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變更帶來的啟示。(1分)22.(9分)七年級某班同學針對我國先秦時期的歷史發展情況整理一份大事年表,請參與研討。材料我國先秦時期歷史大事記(部分)時間事件時間事件距今約5300-4300年①良渚古城遺址公元前771年⑦西周滅亡距今約4300-4000年②陶寺古城遺址公元前770年⑧平王遷都洛邑,春秋時期開始約公元前2070年③夏朝建立公元前475年⑨戰國時期開始約公元前1600年④商湯滅夏,商朝建立公元前356年⑩商鞅開始變法約公元前1046年⑤武王滅商,西周開始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公元前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