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一、二、三競賽分為A、B、C三個模塊、3個時間段,9個小時內完成。在一個公共的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綜合實訓平臺上進行,通過大氣治理工程方案設計,完成工藝比選、圖紙設計、電氣原理圖設計、程序設計、安全生產與應急處置等工作內容;針對煙氣監測,完成煙氣除塵系統和煙氣脫硫系統的部件安裝、管路連接、安裝調試、運行維護、故障排除、pH在線監測、二氧化硫在線監測、氮氧化物在線監測、一氧化碳在線監測、氧氣在線監測、粉塵顆粒物監測、煙塵采樣,以及觸控一體機和配電柜的上電運行操作等內容。(一)模塊A大氣治理工程方案設計(20%)包括工藝比選、工程圖紙設計、電氣原理圖設計、控制程序設計、安全生產與應急處理等。1.工藝比選,包括污染源的識別與處理工藝的掌握等。2.工程圖紙設計,包括工藝流程圖、部件結構圖、采樣點分布圖等識讀與繪制,并完善設計計算。3.電氣原理圖設計,包括基礎電路與控制電路等。4.控制程序設計,包括大氣污染控制系統的解讀與設計等。5.安全生產與應急處理,包括識別危險源,識記安全防護器具使用要求;了解化驗室危險品泄漏應急預案,能及時報告、報警、并實施個人防護。(二)模塊B煙氣監測與除塵系統運維(40%)包括煙氣監測、數據計算、除塵系統部件、管道、電氣線路、程序、組態以及調試運行等。1.除塵系統部件、管道、傳感器安裝連接,包括發塵系統、布袋除塵器系統的安裝連接,硬管管路、氣管管路的連接,以及傳感器安裝。2.除塵系統電源線路連接,包括動力系統線路、傳感器系統線路、通訊系統的連接。3.除塵系統調試,包括電源系統、動力系統的調試,以及系統程序的編寫、組態的設計、參數的設置以及故障排除。4.除塵系統整體運行,包括模擬氣源,鍋爐系統、布袋除塵器系統等的運行與維護。5.除塵系統數據監測,包括溫濕度、風速、煙氣流量、顆粒物、壓力等數據監測。(三)模塊C煙氣監測與脫硫系統運維(40%)包括煙氣監測、數據計算、脫硫系統部件、管道、電氣線路、程序、組態以及調試運行等。1.脫硫系統部件、管道、傳感器安裝連接,包括濕法脫硫系統的安裝連接,脫硫系統硬管管路、氣管管路的連接,以及傳感器安裝。2.脫硫系統電源線路連接,包括動力系統線路、傳感器系統線路、通訊系統的連接。3.脫硫系統調試,包括電源系統、動力系統調試,系統程序編寫、組態設計、參數設置以及故障排除。4.脫硫系統整機運行,包括模擬氣源、脫硫堿液的配制,鍋爐系統、脫硫系統、吸附系統等的運行與維護。5.脫硫系統數據監測,包括溫濕度、煙氣流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濃度及剩余氧含量等數據監測。競賽模塊權重及占比見表1。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賽項競時間內容見表2。表1競賽模塊權重及占比表模塊權重項目名稱占比評分方式A大氣治理工程方案設計20%1工藝比選15%客觀評分2工程圖紙設計25%3電氣原理圖設計10%4控制程序設計30%5安全生產與應急處理20%B煙氣監測與除塵系統運維40%1系統部件、管道、傳感器安裝連接25%主觀+客觀評分2系統電源線路連接10%3系統調試30%4系統整體運行10%5系統數據監測25%C煙氣監測與脫硫系統運維40%1系統部件、管道、傳感器安裝連接25%主觀+客觀評分2系統電源線路連接10%3系統調試30%4系統整體運行10%5系統數據監測25%表2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賽項競時間內容模塊時間內容A大氣治理工程方案設計3小時工藝比選、圖紙設計、電氣原理、程序、安全生產與應急處置等B煙氣監測與除塵系統運維3小時包括煙氣監測、數據計算除塵系統部件管道電線路程序組態以及調試運行、故障排除等C煙氣監測與脫硫系統運維3小時包括煙氣監測、數據計算脫硫系統部件管道電線路程序組態以及調試運行、故障排除等合計9小時四1.本賽項為個人賽。1名選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競賽任務。1名選手為一隊,限1名指導教師。同一學校相同項目不得超過2人,指導教師須為本校專兼職教師。2.競賽分為3個模塊、3個時間段,由選手個人獨立完成大氣治理工程方案設計,包括工藝比選,工程圖紙、電氣原理圖、控制程序的設計以及安全生產與應急處理等;獨立完成煙氣監測與除塵系統運維,包括除塵系統、管路安裝,電氣線路連接,設備調試,故障排除等;獨立完成煙氣監測與脫硫系統運維,包括試劑配制,脫硫系統、管路安裝,設備調試,故障排除等工作。五、2.競賽流程報到領隊會(分批抽簽、賽前說明)選手熟悉賽場(限定在觀摩區,不進入比賽區)模塊B注:競賽時間和地點安排以賽前發布賽項指南為準。六、競賽命題1.競賽專家組根據2022年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賽項規程組織命題,提前一個月在“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網:/”公布試題庫。2.競賽前在已公布的試題庫基礎上修改不超過30%作為最終的競賽試題。3.正式賽卷于比賽前三天內,把賽卷隨機排序后,在監督仲裁組的監督下,由裁判長指定相關人員抽取正式賽卷與備用賽卷。七、競賽規則(一)報名資格參賽學校按照《山東省教育廳等4部門關于舉辦第十五屆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通知》中的要求組織報名。1.以學校為單位組織報名通過大賽網絡報名系統統一進行。2.每支參賽隊由1名選手組成,配備1名指導教師。3.參賽選手資格及報名要求須根據《山東省教育廳等4部門關于舉辦第十五屆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通知》。(二)賽前準備1.熟悉場地比賽日前一天下午16:30-17:00開放賽場,參賽選手應在競賽日程規定的時間內熟悉競賽場地。2.領隊會議比賽日前一天下午召開領隊會議,由各參賽隊伍的領隊和指導教師參加,會議講解競賽注意事項并進行賽前答疑。3.抽簽儀式領隊會議上確定分批抽簽,比賽前20分鐘內選手賽位抽簽,通過抽簽確定各參賽隊的賽次工位。4.參賽隊入場參賽選手應提前30分鐘到達賽場,接受工作人員對選手身份、資格和有關證件的核驗,賽位由抽簽確定,不得擅自變更、調整;選手在競賽過程中不得擅自離開賽場,如有特殊情況,須經裁判人員同意。選手不得將手機、無線上網卡、移動存儲設備、資料等與競賽無關的物品帶入賽場。(三)正式比賽1.所有人員在賽場內不得有影響其他選手完成工作任務的行為,參賽選手不允許竄崗竄位,使用文明用語,不得言語及人身攻擊裁判和賽場工作人員。2.選手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并接受裁判員的監督和警示,以確保人身及設備安全。選手因個人誤操作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和設備故障時,裁判長有權中止該隊比賽;如非選手個人因素出現設備故障而無法比賽,由裁判長視具體情況做出裁決(調換到備份賽位);如裁判長確定設備故障可由技術支持人員排除故障后繼續比賽,將給參賽選手補足所耽誤的比賽時間。3.選手進入賽場后,不得擅自離開賽場,因病或其他原因離開賽場或終止比賽,應向裁判示意,須經賽場裁判長同意,并在賽場記錄表上簽字確認后,方可離開賽場并在賽場工作人員指引下到達指定地點。4.選手須按照程序提交比賽結果(任務書),在比賽賽位的計算機規定文件夾內存儲比賽文檔,配合裁判做好賽場情況記錄,并簽字確認,裁判提出簽名要求時,不得無故拒絕。5.裁判長發布比賽結束指令后所有未完成任務參賽選手立即停止操作,按要求清理賽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競賽時間。(四)成績評定1.過程評判,所有評分項要由過程裁判簽字,同時選手簽字確認,選手不準簽署自己的姓名。2.結果評判,結果裁判負責所有工位的評判,裁判評分進行算術平均后作為選手最后得分。3.評判結束后,記分員負責在監督人員監督下完成統分工作,統分表由記分員、裁判長、監督仲裁組成員共同簽字確認,在監督仲裁組監督下由裁判長審核簽字后封裝。(五)成績公布閉賽式前,比賽成績經工作人員統計、匯總、排序后交由執委會、裁判組共同檢查,確認裁判工作無誤后對應賽位號與參賽選手對應登記,并由監督組進行核對,無誤后由裁判長、監督人員和仲裁人員簽字確認后公布。記分員將解密后的各參賽隊伍成績匯總成比賽成績,經裁判長、監督組簽字后,公布比賽結果。無異議后將賽項總成績的最終結果錄入賽務管理系統,經裁判長、監督組長和仲裁長在系統導出成績單上審核簽字后,在閉賽式上宣布。(六)競賽紀律1.所有參觀人員的活動必須在參觀通道內,不得進入競賽區域;2.現場保持安靜,不得大聲交談及喧嘩;3.現場參觀人員(除裁判長指定人員外)不允許拍照;4.競賽開始前安排選手熟悉自己的比賽工位和設備;5.在裁判宣布開始前禁止觸碰競賽設備、或開啟電源、或開始實驗,否則做扣分處理;6.競賽期間選手禁止攜帶存儲及通信設備,如帶到賽場,需要交給本單位場外人員保管或由賽場工作人員集中保管;7.選手上交的電子文檔由選手自行用賽場指定U盤進行拷貝并上交給現場裁判;8.各參賽單位場外人員在競賽過程中嚴禁與任何選手交談或做出任何提示、影響、干擾行為,如被發現將相應扣除當事人所在參賽隊的成績;9.任務下發后比賽開始前,禁止裁判員與選手做任何形式的交流與溝通,僅限于選手與裁判長指定人員的公開問答形式;10.競賽期間,選手需要通過舉手與現場裁判進行應答或交流;11.選手如懷疑設備問題,可向裁判示意,并選擇兩種處理方式:(1)技術工作人員檢查設備時同時工作,不予補時;(2)離開工位讓技術工作人員檢查設備,如設備有問題給予相應補時,如設備無問題則不予補時;12.嚴禁在競賽過程中向賽場內傳遞任何物品,如有需要必須經過現場裁判確認后由裁判轉交;13.在相關操作過程中,選手需要佩戴必要的防護用品,嚴禁違規操作;14.競賽現場發布的試卷禁止帶出場外,競賽結束后由現場裁判統一收回存檔;15.競賽過程中除記者外,禁止定點長期攝像與逗留;16.競賽現場任何位置嚴禁吸煙。八、根據我省《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方案(第九版)》相關規定,合理布局競賽區域和環境,保證競賽操作區和非操作區符合相關法規規范規定。(一)競賽操作區1.比賽賽位:每個賽位占地不小于21㎡(6m×3.5m),且標明賽位號,布置競賽平臺1套、工作臺1張、凳子1張。工作臺供選手書寫、擺放工、量、刀具、玻璃儀器、安裝材料等。每個比賽賽位配有相應數量的清潔器具。2.賽場內每個賽位提供三相380V電源一路,功率不小于4KW;提供獨立于單相220V電源一路,功率不小于0.5KW。競賽場地布線要采用扣線板。3.比賽賽位有隔離標示或護欄,確保選手不受外界影響參加比賽。賽場提供穩定的照明、水、電、氣源和供電應急設備等。4.競賽場地要寬敞明亮,地面要干燥。賽場提供進水和排水口,賽場要通風。5.賽場設有安保、消防、設備維修和電力搶險人員待命,以防突發事件。賽場配備維修服務、醫療、生活補給站等公共服務設施,為選手和賽場人員提供服務。6.競賽場地要有網絡攝像機,能夠攝錄比賽全過程。7.各代表隊往返駐地和賽場參加比賽和會議等活動,由組委會安排交通車接送。(二)非操作區1.保密室:帶鎖四門儲物柜,電腦桌,椅子,二、三插座(220V電源)。2.裁判會議室:帶鎖四門儲物柜、35把椅子、8張桌子(長1.8米,寬0.8米)、打印機和電腦、液晶顯示屏、220V電源,預留網口。3.選手休息區:桌椅、帶鎖儲物柜。4.備品備件區:設備、貨架、備品備件、耗材、桌椅。5.技術支持區:桌椅、帶鎖儲物柜。6.應急急救區:桌椅、急救箱。九、(一)專業教育教學要求競賽項目符合高職“環境監測與控制技術”、“環境工程技術”、“室內環境檢測與控制技術”、“環境信息技術”、“資源綜合利用與管理技術”、“清潔生產與減排技術”、“大氣科學技術”、“安全健康與環保”、“農村環境保護”、“環境評價與咨詢服務”、“化工安全技術”、“電廠化學與環保技術”以及“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等相關專業實訓教學內容的需求。滿足高職環境類等相關專業所規定的教學內容中涉及到大氣污染控制技術、大氣環境監測技術、煙氣除塵技術、煙氣脫硫技術、活性炭吸附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二)行業、職業技術標準1.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2.鍋爐煙塵測試方法GB5468-19913.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T16157(附2017年第1號修改單)4.固定污染源排氣中氮氧化物的測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42HJ/T42-19995.固定污染源排氣中氮氧化物的測定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43-19996.固定污染源排氣中二氧化硫的測定碘量法HJ/T56-20007.固定污染源排氣中二氧化硫的測定定電位電解法HJ57-20178.固定污染源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技術規范(試行)HJ/T373-20079.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HJ/T397-200710.固定污染源排放煙氣黑度的測定林格曼煙氣黑度圖法HJ/T398-200711.固定污染源廢氣汞的測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暫行)HJ543-200912.固定污染源廢氣二氧化硫的測定非分散紅外吸收法HJ629-201113.固定污染源廢氣中氮氧化物的測定非分散紅外吸收法HJ692-201414.固定污染源廢氣中氮氧化物的測定定電位電解法HJ693-201415.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28號)16.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39號)17.煙塵采樣器技術條件HJ/T48-199918.煙氣采樣器技術條件HJ/T47-199919.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653-2013(附2018年第1號修改單)20.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附2018年第1號修改單)21.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標準GB50168-2018十、技術平臺采用浙江天煌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的THEMDQ-1型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綜合實訓平臺,包括大氣環境在線監測、旋風除塵工藝、袋式除塵工藝、煙氣脫硫工藝、活性炭吸附技術、煙道及煙囪的取樣檢測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等。技術平臺配置見表4,配套工具明細見表5,賽場提供軟件名稱版本見表6。競賽平臺、軟件、計算器、工量具、玻璃儀器、耗材、安全帽、護目鏡、防護手套、工作服、防塵口罩由比賽現場統一提供,三防安全鞋(防觸電、防砸、防穿刺)由參賽選手自帶。圖1THEMDQ-1型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綜合實訓平臺表4技術平臺組成明細序號器材名稱器材規格或型號數量單位1不銹鋼鋼架配有中間連接器(170mm×800mm×50mm);尺寸:2200mm×800mm×980mm和2200mm×800mm×1180mm;材料:50×50mm不銹鋼管材制作;功能:用于結構部件、動力部件的固定和擺放。1套2不銹鋼堿液水箱配有攪拌機、物位儀、液位管、pH電極、氧化風管和可視化保護蓋;尺寸:540mm×400mm×430mm;材料:1.5mm不銹鋼板材焊接制作;功能:用于脫硫堿液的配置。1套3不銹鋼清水箱配有液位管;尺寸:250mm×200mm×430mm;材料:1.5mm不銹鋼板材制制作;功能:用于對堿液水箱的補給和除霧器的反沖。1套4鍋爐系統配有φ170mm*15mm有機玻璃進風口封板、φ240mm*15mm有機玻璃視鏡與紅色彩燈;尺寸:φ306mm×855mm;材料:304不銹鋼材質,厚度1.5mm;功能:模擬焚燒鍋爐,作為系統污染源。1套5靜態混合器旋片式;尺寸:φ158mm×100mm;材料:304不銹鋼材質,厚度2mm;功能:載氣與污染物的均勻混合。1套6射流器(文丘里管)4分;材料:304不銹鋼材質;功能:用于氣態污染物的抽吸和混合。1套7旋風除塵器尺寸:φ120mm×590mm;材料:304不銹鋼材質,厚度1.5mm;功能:去除10μm以上的粉塵。1套8袋式除塵器配有六個φ125mm×750mm的滌綸針刺袋、振打電機、640mm×460mm×15mm有機玻璃頂板、兩塊440mm×320mm×15mm有機玻璃上視鏡和440mm×140mm×15mm有機玻璃下視鏡;尺寸:640mm×460mm×1300mm;處理方式:內濾式;清灰方式:機械振打;材料:304不銹鋼材質,厚度1.5mm;功能:可凈化含微米或亞微米數量級的粉塵粒子。1套9吸收塔(洗滌塔、噴淋塔)逆流式,配有三個2分螺旋噴頭、φ250×100mm的絲網除霧器、隔板、兩個φ163mm*15mm有機玻璃視鏡和兩個φ125mm×20mm不銹鋼料口蓋;可內裝塑料填料,改造成填料塔;尺寸:φ250mm×1660mm;材料:304不銹鋼材質,厚度1.5mm;功能:用于噴淋脫硫和除塵。1套10活性炭吸附塔配有螺旋噴頭、鉑熱電阻、鵝卵石、顆?;钚蕴?、兩個φ163mm×15mm有機玻璃視鏡和兩個φ125mm×20mm不銹鋼料口蓋;尺寸:φ300mm×1620mm;材料:304不銹鋼材質,厚度1.5mm;功能:用于裝填填料吸附煙氣。1套11緩沖罐配有不銹鋼漏斗;尺寸:φ190mm×400mm;材料:304不銹鋼材質,厚度1.5mm;功能:用于補氣的緩沖穩壓和充當有機廢氣發生器。1套12消音系統內置消音棉;尺寸:φ169mm×500mm;材料:304不銹鋼材質;功能:用于降低風機的噪音分貝。1套13SO2氣體鋼瓶4L鋁瓶,帶不銹鋼減壓閥;固定在氣體流量計支架上,功能:氣態污染物的發生系統。1套14粉塵罐配有調速電機、聯軸器和疏松桿;尺寸:φ150mm×230mm;材料:304不銹鋼材質;功能:顆粒污染物存放。1套15發塵裝置配有調速電機、聯軸器、軸承和螺旋桿;尺寸:φ90mm×290mm;材料:304不銹鋼材質;功能:顆粒污染物的發生系統。1套16粉塵回收裝置配有調速電機、聯軸器、軸承和螺旋桿;尺寸:φ105mm×700mm;材料:304不銹鋼材質;功能:用于對除塵系統去除的粉塵進行回收利用。1套17煙囪配有檢測平臺、粉塵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氣體傳感器(SO2、NOX、CO、CO2、O2)和φ163mm×15mm有機玻璃灰蓋;尺寸:φ114mm×2100mm;材料:304不銹鋼材質,厚度1.5mm;功能:用于煙氣的排放和尾氣監測。1套18風機雙級高壓離心風機;流量:320~560m3/h;功率:1.5KW;供電電源:AC380V,功能:用于系統煙氣輸送。1臺19水泵工業型;供電電源:AC380V;流量:0~1.1m3/h;揚程:20~30m;吸程:6~8m。3臺20電磁式空氣泵電磁式;供電電源:AC220V;功率:520W;最大風量:450L/min;最大風壓:9kPa;功能:用于鍋爐系統的補氣輸送。1臺21電動調節閥對夾式,不銹鋼閥體,可手/自動操作;DN50,具有4~20mA輸入信號,4~20mA閥門反饋信號輸出,總線通訊功能。1臺22質量流量控制器介質:SO2;流量:0~100SCCM;輸入輸出信號:4~20mA;功能:用于二氧化硫氣體的計量控制。1臺23調速電機帶標準減速箱,供電電源:AC220V。3臺24振打電機供電電源:AC380V;功率:70W;激振力:400N;振次:3000r/min。1臺25面板流量計氣體流量計2個,量程:0.4-4m3/h;液體流量計3個,量程:1-11L/min。5個26溫濕度傳感器配φ60mm黑色POM安裝法蘭;溫度范圍:0~50℃;濕度范圍:0~100%RH;輸出信號:4~20mA。2套27鉑熱電阻鎧裝PT100;安裝螺紋:2分。1套28壓力傳感器安裝螺紋:4分;測量范圍:-10~10KPa;輸出信號:4~20mA。1套29差壓傳感器測量范圍:0~3KPa;輸出信號:4~20mA。3套30粉塵傳感器供電電源:DC5V;檢測粒徑:0.5~10μm;測量量程:0~499μg/m3。1套31二氧化硫傳感器配φ80mm不銹鋼安裝法蘭;測量范圍:0~100ppm;輸出信號:4~20mA;帶LCD液晶背光顯示。2套32氮氧化物傳感器配φ80mm不銹鋼安裝法蘭;測量范圍:0~100ppm;輸出信號:4~20mA;帶LCD液晶背光顯示。1套33一氧化碳傳感器配φ80mm不銹鋼安裝法蘭;測量范圍:0~100ppm;輸出信號:4~20mA;帶LCD液晶背光顯示。1套34二氧化碳傳感器配φ80mm不銹鋼安裝法蘭;測量范圍:0~2000ppm;輸出信號:4~20mA;帶LCD液晶背光顯示。1套35氧氣傳感器配φ80mm不銹鋼安裝法蘭;測量范圍:0~30%VOL;輸出信號:4~20mA;帶LCD液晶背光顯示。1套36物位儀超聲波,配有有機玻璃穩流管和兩塊四氟隔離墊;測量范圍:0.06~1m;輸出信號:4~20mA。1套37在線pH儀安裝螺紋:6分;傾斜式安裝,量程:0~14;輸出信號:4~20mA。具有總線通訊功能。1套38皮托管配鎖緊螺母和3#橡皮塞;尺寸:φ4*200mm;材料:304不銹鋼材質1套39風速儀配φ60mm黑色POM安裝法蘭;測量范圍:0~20m/s;輸出信號:4~20mA。2套40粉塵采樣器雙路,供電電源:AC220V,配充電器;采用流量:5~35L/min;定時設定:0~99分59秒。1套41檢測配件裝置主要由過濾器支架、過濾取樣器和裝有變色硅膠的過濾器組成,并配有手柄、機箱底腳、雙金屬溫度表和球閥等。尺寸:300mm×250mm×140mm;功能:干燥樣氣,配合粉塵采樣。1套42電氣控制柜四面開門(前門帶470mm×1200mm的透明玻璃),帶頂,且內置換氣扇和工具箱;尺寸:700mm×600mm×1800mm;材料:鋼板靜電噴塑工藝;功能:實現與對象連接和控制以及電腦的通訊連接編程功能。1個43電控面板白色噴塑,文字與圖案皆為腐刻,尺寸分為:580mm×420mm;580mm×400m和580mm×440mm。3塊44PLC控制器CPUSR40主機,24點漏型/源型輸入、16點繼電器輸出以太網:1個串行端口:1個(RS485)24KB程序存儲器/16KB數據存儲器/10KB保持性存儲。1個45模擬量輸出模塊EMAE04,4路12位模擬量輸入,輸入類型:電壓或電流,輸入范圍:±10V,±5V,±2.5V,或0-20mA。5個46模擬量輸入輸出模塊EMAM06,4路12位模擬量輸入,輸入類型:電壓或電流,輸入范圍:±10V,±5V,±2.5V,或0-20Ma;2路11位模擬量輸出,輸入類型:電壓或電流,輸入范圍:±10V或0-20mA。1個47變頻器FR-D740-1.5K-CHT,額定容量3.0KVA、額定電流3.6A,輸入電源:3相380-480V50Hz/60Hz,使用電機容量1.5KW,控制方式:柔性PWM控制/高載波PWM控制(V/F控制、通用磁通矢量控制、最佳勵磁控制)。1個48隔離變壓器三相,容量:1.5kVA,尺寸:240mm×115mm×230mm1個49漏電保護器DZ47-63LEP-4P-20A1個50交流接觸器LC1-D1810M5N1個51電機調速器SF系列,數顯式4個52蜂鳴器LA42SMFA-DC24V,紅1個53中間繼電器ARM系列,透明21個54工作狀態指示燈黃、綠、紅19個55溫度變送器SBWZP-01(0-200℃)1個56監控中心鈑金結構框架,白色烤漆,90°翻轉鍵盤鼠標操作平臺,配音箱、鼠標、鍵盤和鼠標墊;供電電源:AC220V;觸控一體機尺寸:42寸液晶,用于監測數據顯示。1套57監控軟件采用MCGS組態軟件設計,包括系統工藝流程演示,設備結構展示,數據顯示采集處理,設備運行控制。1套58實訓操作臺尺寸:1500mm×800mm×820mm。1臺表5配套工具明細名稱主要組成器件數量配套工具包含采樣槍、畢托管、復合管割刀、卷尺、扳手、尖嘴鉗、生料帶、內六角扳手、記號筆、十字螺絲刀、一字螺絲刀、插線板、萬用表、剝線鉗、斜口鉗、焊錫絲、電烙鐵、烙鐵架、剪刀、勞保用品等。1套表6賽場提供軟件名稱版本序號系統及軟件名稱版本號備注1計算機操作系統Windows72編程軟件STEP7-MicroWINSMART3MCGS觸摸屏軟件MCGS嵌入版6.54辦公軟件Office2003(Word/Excel)十一(一)評分標準的制訂原則按照“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相關行業職業能力要求,結合國家及行業的相關標準、規范要求進行評分,全面評價參賽選手職業能力的要求,本著“科學嚴謹、公開、公正、公平、可操作性強”的原則制定評分標準,競賽項目滿分為100分。(二)評分方法1.裁判組實行“裁判長負責制”,設裁判長1名,全面負責賽項的裁判與管理工作。2.裁判員根據比賽工作需要分為檢錄裁判、加密裁判、過程裁判和結果裁判。檢錄裁判、加密裁判、過程裁判不得參與評分工作。(1)檢錄裁判負責對參賽隊伍(選手)進行點名登記、身份核對等工作;(2)加密裁判負責組織參賽隊伍(選手)抽簽并對參賽隊伍(選手)的信息、現場記錄數據進行加密、解密;(3)過程裁判按規定做好賽場記錄,維護賽場紀律;(4)結果裁判負責對參賽隊伍(選手)的技能展示、現場記錄數據、操作規范和競賽任務等按賽項評分標準進行評定。3.賽項裁判組負責賽項成績評定工作,過程裁判由2位裁判員組成,負責4個賽位,組員互助,過程裁判對檢測數據、操作行為進行記錄,不予以評判;結果裁判員按小組負責對現場裁判的記錄、設計的參數、程序、操作任務進行流水線評判;賽前對裁判進行一定的培訓,統一執裁標準。4.參賽選手根據賽項任務書的要求進行操作,注意操作要求,需要記錄的內容要記錄在比賽試題中,需要裁判確認的內容必須經過裁判員的簽字確認,否則不得分;評價項目主要有工量具的規范使用、裝配工藝、裝配質量、電氣連接、參數設置、設備聯調等。5.文明生產評價為扣分項,包括工作態度、安全意識、職業規范、環境保護等方面。選手有下列情形,需從參賽成績中扣分:(1)在完成競賽任務的過程中,因操作不當導致事故,扣10~20分,情況嚴重者取消比賽資格。(2)因違規操作損壞賽場提供的設備,污染賽場環境等不符合職業規范的行為,視情節扣5~10分。(3)擾亂賽場秩序,干擾裁判員工作,視情節扣5~10分,情況嚴重者取消比賽資格。6.賽項裁判組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科學、規范、透明、無異議”的原則,按照模塊A、B、C順序分別加權求和得出最終成績,模塊的權重由A至C的順序,分別為20%,40%,40%。7.按比賽成績從高到低排列參賽選手的名次。比賽成績相同,完成競賽任務所用時間少的名次在前;比賽成績和完成競賽任務用時均相同,按職業素養成績高的名次在前;比賽成績、完成競賽任務用時、職業素養成績相同,按模塊A成績高的名次在前;比賽成績、完成競賽任務用時、職業素養、模塊A成績相同,按模塊B成績高的名次在前;比賽成績、完成競賽任務用時、職業素養、模塊A、模塊B成績相同,按模塊C成績高的名次在前。8.評分方式以小組為單位,裁判相互監督,對檢測、評分結果進行一查、二審、三復核。確保評分環節準確、公正。9.成績復核。為保障成績評判的準確性,監督仲裁組將對賽項總成績排名前30%的所有參賽選手的成績進行復核;對其余成績進行抽檢復核,抽檢覆蓋率不得低于15%。如發現成績錯誤以書面方式及時告知裁判長,由裁判長更正成績并簽字確認。復核、抽檢錯誤率超過5%的,裁判組將對所有成績進行復核。10.賽項最終得分按100分制計分。最終成績經復核無誤,由裁判長、監督仲裁組長簽字確認后公布。(三)評分標準本項目評分標準分為測量和評價兩類。凡可采用客觀數據表述的評判稱為測量;凡需要采用主觀描述進行的評判稱為評價。1.評價分(主觀)評價分打分方式:3名裁判為一組,各自單獨對每一評分項評分,3名裁判員的平均分為該評分項的實際得分。裁判相互間分差必須小于等于1分,否則需要給出確切理由并在小組長或裁判長的監督下進行調分。每個模塊的評價評分必須先于測量分評分進行。評價分準則樣例見表7。
表7評價分準則樣例分值要求描述0分低于行業標準,包括“未做嘗試”1分達到行業基本標準2分達到行業標準,且在某些方面高于行業標準3分全方位超過行業標準,接近完美2.測量分(客觀)測量分打分方式:按模塊設置若干個評分組,每組由3名裁判構成。每個組所有裁判一起商議,在對該選手在該項中的實際得分達成一致后最終只給出一個分值,見表8。表8測量分評分準則樣例類型示例最高分值正確分值不正確分值滿分或零分傳感器安裝尺寸正確110十二、賽場預案1.在大賽之前,由安全保衛處對安保隊員組織培訓,提前進行安全教育,明確具體職責和具體分工。2.賽場安全區域管理,大賽前嚴格檢查各部位消防設施,做好安全保衛工作,控制閑雜人員進入,防止火災、盜竊現象發生,確保大賽期間賽場區域的安全與穩定。3.如發生安全事故,應立即報告現場總指揮,各類人員按照分工各盡其責,立即進行現場搶救和組織人員疏散,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4.電力供應如存在不穩定的因素,配備應急發電車,保證大賽順利進行,如中途斷電等現象,啟用電力應急車并對停電工位進行補時,確保公平公正。5.設備和計算機等配置備用機,如計算機出現卡頓等現象立即進行更換,對選手進行適當時間的補時。6.設備運行調試時,應對每個系統分別調試,規范操作,避免設備短路故障出現??忌谶M行計算機編程操作時要及時存盤,避免數據丟失。7.比賽過程中,技術保障組全程待命,如果出現設備或器件故障,及時給予維修或更換備用設備,裁判人員記錄時間并報告裁判長,所產生的時間,經裁判長同意給予補時。十三、申訴與仲裁1.大賽采取二級仲裁機制。本賽項成立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賽項仲裁工作組。仲裁工作組在賽項執委會領導下開展工作,并對賽項執委會負責。2.申訴與仲裁的程序(1)本賽項各參賽隊對不符合賽項規程規定的儀器、設備、工裝、材料、物件、計算機軟硬件、競賽使用工具、用品,競賽執裁、賽場管理、競賽成績,以及工作人員的不規范行為等,可向賽項仲裁工作組提出申訴。(2)申訴主體為參賽隊領隊。(3)申訴啟動時,參賽隊以該隊領隊親筆簽字同意的書面報告的形式遞交賽項仲裁工作組。報告應對申訴事件的現象、發生時間、涉及人員、申訴依據等進行充分、實事求是的敘述。非書面申訴不予受理。(4)提出申訴應在賽項比賽結束后2小時內提出。超過2小時不予受理。(5)賽項仲裁工作組在接到申訴報告后的2小時內組織復議,并及時將復議結果以書面形式告知申訴方。申訴方對復議結果仍有異議,可由市(高職院校)領隊向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仲裁委員會的仲裁結果為最終結果。申訴方可隨時提出放棄申訴。(6)申訴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接收仲裁結果;不得以任何理由采取過激行為擾亂賽場秩序;仲裁結果由申訴人簽收,不能代收;如在約定時間和地點申訴人離開,視為自行放棄申訴。十四、競賽觀摩1.大賽期間,視賽場實際情況,允許各有關企業、單位、行業協會組織專家、技術人員團體、參賽隊領隊、指導教師在指定觀摩區進行公開觀摩。2.觀摩人員只能在觀摩區行動,不得大聲講話、不能撥打接聽電話,不能在參賽選手崗位前停留,不得與選手有任何交流,不得干擾選手比賽,不準向場內裁判及工作人員打招呼、提問。凡違反規定者,立即取消參觀資格。3.新聞媒體等進入賽場必須經過大賽執委會允許,由專人陪同并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安排和管理,不能影響比賽進行。十五、競賽直播本賽項除抽簽加密外,對比賽全過程、全方位直播,并安排比賽直播觀摩室。1.在組委會的領導下,成立專業工作小組。2.利用現代網絡傳媒技術對賽場的全部比賽過程直播,設置比賽直播觀摩室。3.利用多媒體技術及設備錄制視頻資料,記錄競賽全過程,為宣傳、仲裁、資源轉化提供全面的信息資料,賽后制作課程媒體資源。十六、競賽須知(一)參賽隊須知1.參賽隊名稱統一使用學校名稱,不得使用其他組織的名稱。2.參賽隊選手在報名獲得確認后,原則上不再更換,如籌備過程中,選手因故不能參賽,報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執委會辦公室統一并出具書面說明并按相關參賽選手資格補充人員并接受審核;競賽開始后,參賽隊不得更換參賽選手,若有參賽隊員缺席,則視為自動放棄競賽。3.各參賽隊須安排為參賽選手購買大賽期間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4.參賽隊對大賽組委會以后發布的所有文件都要仔細閱讀,確切了解大賽時間安排、評判細節等,以保證順利參加大賽。5.參賽隊按照大賽賽程安排,憑大賽組委會頒發的參賽證和有效身份證件參加競賽及相關活動。6.參賽隊將通過抽簽決定比賽場地和比賽順序。7.本規則沒有規定的行為,裁判組有權做出裁決。在有爭議的情況下,仲裁工作組的裁決是最終裁決,任何媒體資料都不做參考。(二)指導教師須知1.做好賽前抽簽工作,確認比賽出場順序,協助大賽承辦方組織好本單位比賽選手的各項賽事相關事宜。2.做好本單位比賽選手的業務輔導、心理疏導和思想引導工作,對參賽選手及比賽過程報以平和、包容的心態;共同維護競賽秩序。3.自覺遵守競賽規則,尊重和支持裁判工作,確保比賽進程的公平、公正、順暢、高效。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決策咨詢工作管理辦法
- 銀行金融產品的精準營銷策略
- 內部孵化項目管理辦法
- 中水回用技術在建筑領域的應用與實踐
- 工程停工方案參考模板
- 設計單位安全生產責任
- 醫院抓好安全生產工作
- 推進安全生產五進
- 網絡安全技術技術培訓
- 物業公司內部規章制度
- 知行合一-王陽明傳奇課件
- 鍋爐澆注料施工方案
- GB/T 17394.1-2014金屬材料里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
- GB/T 1606-2008工業碳酸氫鈉
- 葛的栽培技術
- 《綠色建筑概論》整套教學課件
- 山東中醫藥大學2020-2021學年內科護理學試題及答案2
- 2022年綿陽江油市社區工作者招聘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經驗交流
- 工程測量、定位放線控制點復核記錄表
- 申辦出入境證件的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