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常德市官橋坪中學高二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3)題。(17分)陳復禮:耄耋大師赤子情劉偉忠陳復禮先生是著名的世界攝影大師,與吳印成先生、郎靜山先生并稱攝影界“華夏三老”。陳老今年97歲高齡,從事攝影長達六十多年。他的攝影藝術成就得到了海內外文藝界的廣泛認可,飲譽無數。1996年,中國攝影家協會曾專門召開陳復禮攝影藝術研討會。“年方十八高大全,亦父亦師亦友一巨人”——這是當時中國攝影界給予陳復禮的集體評價。那一年,陳復禮80歲。1916年7月20日,陳復禮出生在廣東市潮安縣官塘鎮石湖村,其父陳必名先生飽讀詩書,喜愛潮州音樂、戲曲,尤其醉心于筆墨丹青。陳復禮出生于這樣的家庭,一方面具有天然的藝術基因,一方面從小就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陳復禮八歲啟蒙,上了六年小學后,又讀了一年私塾,讀完了《論語》《孟子》《左傳》等諸多古籍經典。1931年,15歲的陳復禮就讀于潮州韓山“廣東省立第二師范學校”,以“總評甲等”的成績畢業。之后遭逢戰亂,“過番”①東南亞,輾轉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地。直至中年移居香港,生活才算安定下來。陳復禮后來回憶說,到越南后,為生存奔波無暇學畫,后來在一本法國雜志上看到了攝影家郎靜山的攝影作品,感受到攝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畫意,便開始對攝影著迷。畫畫需要安穩的環境,而攝影卻比較靈活,比較適合他當時的生活狀態。“詩情畫意王摩詰,鏡里丹青陳復禮。”這是原廣東省委書記王匡對陳復禮的評價。王匡認為,正如唐朝詩人王維的詩句中滲透著畫意一樣,陳復禮的鏡頭下散發著濃厚的丹青氣息。他將中國畫運用空白和墨線來區分物體的方法融入攝影,在黑白攝影中,運用單色來表現被拍攝物體的質感和立體感,體現出中國傳統繪畫去粗取精、刪繁就簡、虛實相間、藏露結合的精華。在風光攝影彰顯中國畫意的基礎上,陳老進一步吸收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配套元素,將書法、篆刻、詩歌等以題句、落印的方式融入到照片中。他的許多攝影作品,還以著名詩詞或化用詩詞來命名。這個時候,“中國畫意”已經不足以概括他的作品風格,而只能形容為“中國氣派”。高揚著“中國氣派”的旗幟。沿著吸收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道路闊步向前,陳復禮收獲了他的另一大發明——“影畫合璧”。所謂影畫合璧,在兼具中國畫意、書法、詩詞、篆刻等文化元素于一體的照片上,補充中國傳統繪畫,繪畫題材與照片題材有機融合,成為一幅新的合璧作品。陳復禮先后與李可染、吳作人、劉海粟、啟功、古元、范曾、黃胄、李苦禪、黃永玉、程十發等20多位書畫名家合作“影畫合璧”作品。現在,參與合作的書畫家很多已經故去,這些獨特的藝術品變得更加珍貴。在早期作品中,陳復禮通過攝影鏡頭表現出對勞苦大眾的同情、愛憐和期望,也寄托著自己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體悟。他的代表作之一《戰爭與和平》,以鐵絲網中的鴿子為主角,配以布滿烏云的天空背景。其子陳驚雄說:“這與父親的經歷也是緊密相關的。日本侵華戰爭迫使他背井離鄉,日本侵入泰國迫使他輾轉越南,在越南又趕上越法之戰,與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所以通過鏡頭表現出來的對和平的熱愛尤其強烈。”在改革開放之前,陳復禮的作品以拍攝祖國的名山大川為主,展示華夏大地的秀美風光。改革開放后,陳復禮的作品開始捕捉時代的脈搏,記錄社會的變遷,滲透了濃厚的時代色彩。如果說風光攝影著重體現了陳復禮追求的“美”,那么一系列寫實性較強的作品則體現了“真”和“善”。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丑惡社會現象,陳復禮也沒有規避,他以鏡頭為武器,或夸張、或映射,進行犀利的批判。歷盡滄桑的一代大師,如今終于可以靜享天倫,頤養天年。但陳復禮先生對攝影藝術界的影響并沒有停止發酵,就在2011年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他的兩幅作品(《喜雨》《朝暉頌》作為中國藝術精品亮相,引起了海內外攝影藝術界的關注。作為當代攝影中國氣派的代表者,陳老的影響注定是深遠的。(摘自《光明日報》2013年6月,有刪改)【注】①過番:舊時閩南人稱到南洋謀生。相關鏈接①“潮汕一向有藝術之鄉的美譽。自小耳濡目染,受影響非常大。舉一個例,潮汕的屋脊,那些畫,門口的那些畫,盡管是農民的畫、工匠的畫,但都有一定的藝術造就。我自小看這些,深深理解潮汕鄉土文化,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自自然然,不知不覺跟著這條路走。”陳復禮曾這樣敘述他與繪畫的淵源。(陳復禮《我的藝術之路》)②經過一千多年來歷代中國畫家的刻意經營,在山水和風景創作方面,已發展到了高深的境界。從事風景攝影,而不考慮到中國畫的創作方法,將是莫大的損失。(陳復禮《論中國畫意與風景攝影》)③陳復禮先生用他六十年的影藝生涯傾訴著一位藝術家對自己祖國的無限熱愛,用他的無數作品藝術地再現了時代的發展和中國社會的進步。他的作品也因此贏得了廣大民眾的喜愛。(摘自趙陽在“陳復禮攝影藝術六十年座談會”上的致辭)(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A.陳復禮是著名的攝影大師,與吳印成、郎靜山齊名,他們涉足攝影藝術的時間大體相同,藝術成就也難分伯仲,因而并稱為攝影界“華夏三老”。B.陳復禮雖然家境貧寒,但自幼飽讀古籍史書;青年時代就讀于韓山師范,成績非常優異,后來遭逢戰亂輾轉于東南亞多個國家,卻不曾放棄對藝術的追求。C.陳復禮迷上攝影,既是生活環境使然,也與偶然遭逢的機遇有關。在跨入這一行之后,他就從未懈怠,直至耄耋之年,還不斷有藝術精品問世。D.陳復禮與多位第一流的書畫名家合作“影畫合璧”作品,現在,參與合作的書畫家很多已經謝世,這些獨特的藝術品就更是價值連城。E.陳復禮的攝影作品展示華夏大地的秀美風光,捕捉時代的脈搏,也犀利地批判社會的丑惡現象,他的作品始終堅持的是“真”“善”“美”的有機結合和完美統一。(2)請概括說明陳復禮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攝影藝術的主要成就。(6分)(3)陳復禮成為享譽中外的攝影藝術大師,有哪些因素促成了他的成功?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6分)參考答案:(1)D給3分,C給2分,B給1分;答AE不給分。(2)①將中國畫運用空白和墨線來區分物體的方法融入攝影,體現出中國傳統繪畫去粗取精、刪繁就簡、虛實相間、藏露結合的精華。②將傳統繪畫藝術如書法、篆刻、詩詞等融入攝影,高揚起“中國氣派”的旗幟。③在兼具各種文化元素于一體的照片上,補充中國傳統繪畫,有了“影畫合璧”的發明與獨創。(答出一點給2分)(3)①具有天然的藝術稟賦,醉心丹青,誦讀古籍,從小就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民間藝術的影響;②受到了臺灣攝影家郎靜山的攝影作品的啟發,感受到攝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畫意,便開始對攝影著迷;③熱愛國家和人民,作品藝術地再現了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④人生閱歷豐富,視野開闊,因而能獲得永不枯竭的創作素材;⑤具有藝術創新的自覺精神,終生矢志不移追求藝術的新境界、高格調。(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其中三點給6分)(2)試題分析:本題信息主要集中在第四段到第六段,仔細閱讀可篩選出下列信息:第四段,寫“陳復禮的鏡頭下散發著濃厚的丹青氣息”“體現出中國傳統繪畫去粗取精、刪繁就簡、虛實相間、藏露結合的精華”,第五段寫“陳老進一步吸收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配套元素,將書法、篆刻、詩歌等以題句、落印的方式融入到照片中”,第六段,寫“吸收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道路闊步向前,陳復禮收獲了他的另一大發明——‘影畫合璧’”。把這些信息總結分點列出可得出答案。【考點定位】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名師點睛】本題考查對傳記中的重要信息進行篩選和整合的能力。本題從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的角度考查對傳記的信息概括。解答這類題目要結合文本的所有內容篩選概括,首先要仔細閱讀題干,找出關鍵詞,明確題目要求,確定答題區間,然后仔細閱讀相應文本,依據關鍵詞篩選出相關信息,然后歸納整合得出答案。(3)試題分析:本題信息需要從全文尋找,第二段寫了陳復禮的家庭影響,及豐富的經歷;第三段寫到陳復禮看到攝影家郎靜山的作品開始對攝影著迷;第四段到第六段寫陳復禮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攝影藝術,表現出藝術創新的自覺精神;第七段寫陳復禮早期作品表現出對勞苦大眾的同情、愛憐和期望;第八段寫改革開放后,陳復禮的作品開始捕捉時代的脈搏,記錄社會的變遷,滲透了濃厚的時代色彩;“相關鏈接”①寫出陳復禮受到的環境影響;“相關鏈接”②寫陳復禮已發展到了高深的境界;“相關鏈接”③寫出陳復禮作品表達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再現了時代的發展和中國社會的進步。把這些信息歸納后分點列出,就可以得出答案。【考點定位】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名師點睛】本題是一道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題目,這是傳記類文本常考的題目,此類題的答題步驟是:第一步,仔細審題,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確定題干考查傳主的優秀品質還是貢獻、成就。第二步,確定信息所在區間,仔細閱讀,從文中篩選關鍵句子、詞語。第三步,分條歸納,得出答案。2.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7—8題。富強與文明都是現代性的內在要素。所謂富強,包含三個層面,首先是器物的現代化,其次是國民精神的提升,第三個旨在實現社會與經濟機器的合理化。而文明則是一種特定的價值目標和烏托邦理想,比如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等,這些都是現代文明的普遍價值。富強是世俗的訴求,而文明是倫理、道德的價值理想。
在歐洲的現代性歷史過程之中,富強與文明是一個同時展開的兩面。富強為現代性提供了物質生產與制度合理化的基礎,使得人類在短短的幾個世紀之內能夠創造出比過去所有歷史的總和都要大得多的物質財富;文明則為現代性提供了精神與制度的價值與意義,并以此發展出現代的心靈秩序與政治秩序。缺乏富強的現代性是一種虛弱的、貧乏的道德烏托邦,而沒有文明的現代性則是可怕的、具有內在破壞力的蠻力。富強與文明,是現代性不可缺少的兩面,它們滿足了人性深處世俗欲望與精神超越兩個矛盾性的追求,是心靈秩序中神魔二元性在社會秩序中的現實展現。當代中國的發展,創造了三十年迅速崛起的奇跡,但在現代性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負面影響。現代人為現世享樂主義激勵,要的只是自己看得見的欲望滿足。古代人、中世紀人對自然與上帝有敬畏之心,生活有節制。現代人活得太囂張,肆無忌憚。如果地球有一天毀于人類自身,那就有可能是人類一次漫不經心的偶然失誤。世界末日也好,最后的審判也好,抑或彌賽亞時刻也好,都有一個對現世有所制約的神圣(或恐怖)的終端,讓人懂得審慎、畏懼和有敬仰之心。然而,現代人在縱欲與虛無之間無限循環,這恐怕就是現代人內在的野蠻性。
現代人靠什么與內在的野蠻性作戰?當代中國現代性的過程,一方面滋生著不斷變種的野蠻流感,同時也不斷生產著對它們的抗體。從歐洲現代性的歷史來看,自由、民主、法治、平等各種價值以及相應的社會政治建制,還有人類幾千年的人文與宗教傳統,都是制約現代性負面的有效因素。文明之所以依然給我們希望,啟蒙之所以沒有死亡,乃是建立在這種現代性抗體的自我生產機制之上的。按照歷史的辯證法,野蠻的流感讓文明產生抗體,但同時也不斷對抗體作出反應,產生新的流感病菌。如同加繆所說,鼠疫是不可能終極地被戰勝的,因為鼠疫在人心之中。但人之偉大,乃是有一種西西弗斯的精神,與之不斷地抗爭。對于人類文明的前景,我們應該抱有一種審慎的樂觀或有節制的悲觀態度。
7.下列關于“富強與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富強是器物的現代化,國民精神的提升,以及旨在實現社會與經濟機器的合理化。B.文明是自由、民主、平等、公正這些現代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烏托邦理想,以及由此發展出的現代精神與文明制度。C.富強與文明都是現代性的內在要素,富強是世俗的訴求,文明是倫理、道德的價值理想。D.富強與文明滿足了人性深處世俗欲望與精神超越兩個矛盾性的追求,是心靈秩序中神魔二元性在社會秩序中的現實展現。8.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在歐洲的現代性歷史過程之中,富強與文明是一個同時展開的兩面,這使得人類在短短的幾個世紀之內能夠創造出比過去所有歷史的總和都要大得多的物質財富。B.文明為現代性提供了精神與制度的價值與意義,并以此發展出現代的心靈秩序與政治秩序,因此,缺乏文明的現代性是一種虛弱的、貧乏的道德烏托邦。C.人類內在的野蠻不可能終極地被戰勝,但人之偉大,乃是有一種不斷與之地抗爭的精神。對于人類文明的前景,我們應該抱有一種審慎的樂觀或有節制的悲觀態度。D.如果地球有一天毀于人類自身,世界末日真的來臨,那必定是人類在縱欲與虛無之間無限循環的野蠻性所造成的。參考答案:7.B(文明是一種特定的價值目標和烏托邦理想,比如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等,這些都是現代文明的普遍價值。文明為現代性提供了精神與制度的價值與意義,并以此發展出現代的心靈秩序與政治秩序。)8.C(A:在歐洲的現代性歷史過程之中,富強與文明是一個同時展開的兩面。富強為現代性提供了物質生產與制度合理化的基礎,使得人類在短短的幾個世紀之內能夠創造出比過去所有歷史的總和都要大得多的物質財富。B:缺乏富強的現代性是一種虛弱的、貧乏的道德烏托邦,而沒有文明的現代性則是可怕的、具有內在破壞力的蠻力。D:如果地球有一天毀于人類自身,那就有可能是人類一次漫不經心的偶然失誤。世界末日也好,最后的審判也好,抑或彌賽亞時刻也好,都有一個對現世有所制約的神圣(或恐怖)的終端,讓人懂得審慎、畏懼和有敬仰之心。然而,現代人在縱欲與虛無之間無限循環,這恐怕就是現代人內在的野蠻性。)3.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龍虎斗陳玉蘭
民國初期,保定府直隸督軍曹錕六十大壽,傳令:全城各戲班比試,得頭名者進宅唱堂會。一時間,各路英雄風起云涌,殺得天渾地暗,最后,剩秦、袁兩家決一雌雄。
總督府門前有兩支大旗桿,直插云霄,一旗飄著國民黨青天白日旗,一旗飄著總督府五色督軍條旗。據傳,旗桿從無人敢攀,旗桿頂只有俠盜燕子李三常去棲息。
曹錕手下傳令:兩班主徒手攀大旗桿,誰先到頂,扯起大旗為贏。
秦班主心里掂量著,那五色督軍條旗,曹錕視為命根子,昭示自己的權利、氣勢,如神位般供奉,現正競選大總統,動其大旗,豈有好果子吃?便猶豫遲遲未動。袁班主一旁譏笑:戲班四五十人的飯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腳,心一狠,揣上腦袋拼條活路。
兩人各立了生死狀,搓兩鬮,一為青天白日旗,一為五色督軍條旗,抓哪鬮,攀哪旗。秦班主記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彌陀佛,閉眼一抓,戰戰兢兢半天才敢打開,竟是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陣竊喜,蒼天有眼,佑我不死,平時連樹都不敢上的秦班主,竟不知哪來的邪勁,“噌噌噌”如猴子般躥到旗桿頂。低頭一看,袁班主并沒有動靜,站在旗桿下,揚揚手,高喊一聲,后會有期,掉頭便走,離了古城門,揚長而去。
秦班主贏了這場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錕府的常客。自此,眼睛長到腦袋頂,一般人眼里夾都不夾,話音自是鼻子里哼出。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覺愧對。
一日,一個年輕人來到秦家班,叫板秦班主。秦班主見他人高馬大,膀闊腰圓,好一副人才,似曾相識,便有幾分喜歡。秦班主不曾理他,任他叫罵。不曾想,年輕人拿秦班主對他的遷就,當軟弱可欺,竟放出話來,縮進烏龜殼不出來,徒有其名,怕了不成?秦班主當下血沖腦門,撕旗迎戰。
全城人聞此消息,把二人圍得里三層外三層。據說,保定軍校傅作義將軍也在人群中。
但見秦班主一身夜行裝束,裹了腿腳;烏黑平頭,透著干凈利索;頭頂十八只青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滿了水,把二胡立于腰間,拉滿弓弦,開弓有聲,如萬馬奔騰,似瀑布飛濺,氣勢滂沱,頭頂碗中的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
年輕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輕輕拉動手中二胡,如訴如泣,竟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見年輕人席地而坐,挽起褲腿,脫掉鞋子,一只腳夾起胡弦,一只腳夾緊弓子,雙腳拉起二胡,弓弦和一,上下翻動,或高或低,或張或弛。秦班主見他技藝十分嫻熟,心說這人倒有些本事,又見年輕人雙手撐地,雙腳離地,頭朝下拿起大頂,卻仍用雙腳把二胡拉得山響。秦班主似覺一股殺氣逼來,連打幾個冷戰。忽見年輕人仍用雙手撐地,雙腳拉著二胡,穩穩繞場一周,二胡聲越發悠揚嘹亮。
這就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江湖神仙腳!
寂靜中一聲驚呼,雷鳴般掌聲刺破青天,銅板如冰雹飛向年輕人。
秦班主猛見年輕人腳心一朵紫梅花,分外刺眼,忽地想起,袁班主腳心與此一模一樣,那句“后會有期”,霎時如雷貫耳,只覺內心如翻江倒海一般。
年輕人走到秦班主跟前說,得饒人處且饒人,當年我爹是有名的“猴爬桿”,而且,曹錕已私下應允我爹唱堂會,所抓兩鬮都為青天白日旗,曹錕意在激起各戲班互斗,為他大壽烘托氣氛。我爹不忍,解散戲班,后奔延安抗日劇團,在戰斗中犧牲。今兒,我特來為父明志。說著把整整一口袋銅子遞給了秦班主。
秦班主羞愧淚流:年輕人,請留步,我有話請教。
那年,一九四九年,陽光分外燦爛,兩戲班合二為一,就是古城劇團前身。(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A.“龍虎斗”既指當年為大壽堂會,秦、袁兩家班主展開的生死對決,也指后來秦班主與年輕人的精彩比武。B.文中“旗桿從無人敢攀,旗桿頂只有俠盜燕子李三常去棲息”一句,既寫出了旗桿之高,也為下文秦、袁二人攀頂扯旗的比武做鋪墊。C.為了給自己的大壽烘托氣氛,直隸督軍曹錕傳令:兩班主徒手攀大旗桿,誰先到頂,扯起大旗為贏。這足見其是個貪圖權勢之人。D.秦班主贏了比武后,“眼睛長到腦袋頂,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覺愧對”,這表明秦班主雖志得意滿,但內心對技高一籌卻主動退讓的袁班主抱有愧疚。E.年輕人尋到秦班主,跟他叫板比武,不是為錢而來,如將比試所得的銅子遞給秦班主,而是為了炫藝而來,如亮出江湖神仙腳。(2)小說第9段對秦班主的功夫作了細致的描寫,作者這樣安排有何用意?(3)秦班主這一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參考答案:答案:(1)DA(2)①正襯,以秦班主的了得功夫襯托出年輕人的絕倫技藝;②為年輕人出場比武做鋪墊;③為下文情節“兩戲班合二為一”發展蓄勢.(3)①技藝超群:在慶祝曹錕六十大壽的堂會上,秦班主拔得頭籌;與年輕人比試,秦班主展示一身功夫.②寬容大度,憐才惜才:面對年輕人的叫板,秦班主看“他一副好人才”,又覺似曾相識,便有幾分喜歡,還任其叫罵.③有羞愧心,知錯能改:每當想起袁班主,秦班主便覺羞愧;在得知年輕人來意后,秦班主羞愧的流淚并向年輕人請教.④識大體,明大義:在袁班主事跡的感召下,秦班主與年輕人的兩個戲班合二為一,成為古城劇團的前身.(答出三點即可)【考點】小說閱讀.【分析】(1)此題綜合考查小說的主題和技巧.(2)此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的能力.(3)此題考查學生欣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1)此題綜合考查小說的主題和技巧.首先要通讀文本,把握如下幾個問題,幾個人物,主要人物是誰,主要事件是什么,通過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選項對文本的分析.選項一般會針對形象、主旨、情節、細節描寫主題.C項“這足見其…”屬于強加因果.從這一情節可以看出曹錕是一個自私殘忍的人.E項年輕人來此的目的不是炫耀技藝,主要是為父明志.B項也有襯托出秦、袁二人的超群武藝之意.故選DA.(2)此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的能力.答題之前應先審題,用切的方法切出關鍵的信息,比如本題,“小說第9段”提示題目針對的區域,“對秦班主的功夫作了細致的描寫”是設題的方向,“安排有何用意”說明這個題目是考查情節的作用;然后明確答題的角度,一般是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作答,內容上寫了…,表現了…,結構上,主要與下文的關系,一般為為下文…做鋪墊,埋下伏筆等等;因為題干中已經告訴學生第九段所寫的內容,故內容上的作用就可以從表現人物功夫…的角度作答,再看這一內容與下面內容的關系即可.(3)此題考查學生欣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題干問的是“秦班主這一形象有哪些特點”,這是考查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特點.分析時,要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行分析.考生可以到文中找出描寫秦班主的內容,然后再辨析其性格特點.本文主要是通過對秦班主的正面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堂會上對秦班主功夫的描寫,體現其技藝高超;對年輕人叫板的反應,體現其寬容大度;得知年輕人來意后的反應,體現其知錯能改,等等.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元行欽,幽州人,為劉守光裨將。與李嗣源戰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拔矢而戰,反中嗣源。屢敗,乃降嗣源。嗣源謂其壯士,以為養子。從戰,數立功。莊宗聞其驍勇,取之為散員都部署。莊宗與梁軍戰,軍敗而潰,梁兵數百追及,攢槊圍之。行欽馳一騎,奪劍斷其二矛,斬首一級,梁兵解去。莊宗持行欽泣曰:“富貴與卿共之!”由是寵絕諸將。趙在禮反,莊宗以為鄴都行營招撫使,將二千人討之。行欽以詔書招在禮。在禮登城謂行欽曰:“將士經年離去父母,不取敕旨奔歸,追悔何及?若公善為之辭,尚能改過自新。”行欽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過必當赦宥。”在禮再拜,以詔書示諸軍。皇甫暉從旁奪詔書壞之,軍士大噪。行欽攻鄴無功,莊宗欲自將以往,群臣皆諫止,乃遣明宗①討之。明宗軍城西,行欽軍城南。而明宗軍變,與在禮合。行欽聞之,退屯衛州,以明宗反聞。莊宗遣李從璟馳詔明宗計事。從璟,明宗子也。行至衛州,而明宗已反,行欽乃系從璟,將殺之,從璟請還京師,乃許之。明宗引兵南,行欽率兵趨還京師。從莊宗幸汴州,行至滎澤,聞明宗已渡黎陽,莊宗復遣從璟通問于明宗,行欽以為不可,因擊殺從璟。明宗入汴州,莊宗不得進。莊宗謂行欽曰:“卿等從我久,富貴急難無不同也。今茲危蹙,而默默無言,坐視成敗。我至滎澤,欲單騎渡河,自求總管,卿等各陳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欽泣而對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撫養,位至將相。危難之時,不能報國,雖死無以塞責”。因與諸將百余人,皆解髻斷發,置之于地,誓以死報,君臣相持慟哭。莊宗崩,行欽出奔,為野人所執。刺史石潭折其兩足,載以檻車,送京師。明宗見之,罵曰:“我兒何負于爾!”行欽瞋目直視曰:“先皇帝何負于爾!”乃斬于洛陽市。嗚呼!死之所以可貴者,以其義不茍生爾。方明宗之兵變諸將未知去就而行欽獨以反聞至于斷發自誓其誠節有足嘉矣及莊宗崩不能自決而反逃死以求生終于被執而見殺其言雖不屈,而死非其志也,烏足貴哉!(節選自《新五代史·元行欽傳》)【注】①明宗:李嗣源。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方明宗之兵變/諸將未知/去就而行欽獨以反聞/至于斷發自誓/其誠節有足嘉矣/及莊宗崩/不能自決而反逃/死以求生/終于被執而見殺/B.方明宗之兵變/諸將未知去就/而行欽獨以反聞/至于斷發自誓其誠節/有足嘉矣/及莊宗崩/不能自決/而反逃死以求生/終于被執而見殺/C.方明宗之兵變/諸將未知去就/而行欽獨以反聞/至于斷發自誓/其誠節有足嘉矣/及莊宗崩/不能自決/而反逃死以求生/終于被執而見殺/D.方明宗之兵變/諸將未知/去就而行欽獨以反聞/至于斷發自誓其誠節/有足嘉矣/及莊宗崩/不能自決/而反逃死以求生/終于被執而見殺/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后來“社稷”成為國家的象征。B.“斷發”,古人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此處指元行欽想保全生命。C.“刺史”是中國古代官職名,“刺”,有檢核問事之意,主要負責對地方政府進行監察。D.“先皇帝”是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經去世的父親,這里用“先”表示對已經亡故君主的尊敬,也用來區別現任皇帝。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元行欽作戰勇敢,不懼危險。與李嗣源作戰時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繼續作戰,反而射中李嗣源;莊宗被梁軍包圍,元行欽匹馬擊退敵軍。B.元行欽忠心為君,深受寵信。莊宗曾抱著元行欽哭著說:“富貴和你共享!”趙在禮在鄴城謀反,元行欽沒有攻下,也并未因此受到斥責。C.元行欽頗有謀略,眼光長遠。在和明宗李嗣源合力討伐趙在禮時,他預見到李嗣源兵變,率軍撤退至衛州,并上奏皇帝李嗣源謀反一事。D.元行欽誓死報國,但晚節不保。形勢危急時,他和眾大臣斷發發誓,以死報主;唐莊宗遇害后,他卻倉皇出逃,后被捉拿,斬于洛陽。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將士經年離去父母,不取敕旨奔歸,追悔何及?若公善為之辭,尚能改過自新。(2)臣本小人,蒙陛下撫養,位至將相。危難之時,不能報國,雖死無以塞責。參考答案:10.C
11.B
12.C
13.(1)將士們離開家鄉父母多年,沒有皇帝的旨意就急切歸家,后悔哪里來得及呢?倘若您在皇帝面前替他們說說好話,將士們還能改過自新。(2)臣原本只是一個卑賤之人,承蒙陛下愛護體恤,官至將相之位。如今危難之時,卻不能報效國家,即使死了也無法推脫自己的責任。1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首先把語句放入文本,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方明宗之兵變/諸將未知去就/而行欽獨以反聞/至于斷發自誓/其誠節有足嘉矣/及莊宗崩/不能自決/而反逃死以求生/終于被執而見殺”,這句話的含義是“在李嗣源發動兵變之時,諸將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而只有行欽把謀反的消息及時上報,至于斷發自誓,他的節義實在值得嘉獎。等到唐莊宗駕崩后,他不能自我決斷,反而逃跑來茍且偷生,最終被抓住處死”,先圈出名詞代詞,如“明宗”“諸將”“行欽”“莊宗”;然后利用語法知識來斷句,“去就”作“未知”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D。“其誠節”作“有足嘉矣”的主語,故不能斷開,排除B。1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平常的學習中,考生應有意識的進行分類識記,比如科考類、官職升遷貶謫類、官職名稱類等等。B項,“此處指元行欽想保全生命”錯誤,“斷發”,表達的是誓死報君的決心。1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應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然后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C項,“他預見到李嗣源兵變”不正確,原文是“而明宗軍變,與在禮合。行欽聞之,退屯衛州”,意思是“李嗣源兵變,與趙在禮會合。元行欽聽聞此事,率軍撤退屯駐衛州”,可見“預見”之說純屬猜測。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可以先到文中找到C項對應的內容,考生可以借助選項中的人名、地名等快速找到對應的文字,如“明宗李嗣源”“趙在禮”“衛州”等,找到之后再進行比對,即可知道“預見到李嗣源兵變”這一說法錯誤。1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文言文翻譯能力。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第一句中,“經年”,多年;“敕旨”,帝王的詔旨。“奔歸”,急切歸家;“善為之辭”,替他們說說好話。第二句中,“小人”,卑賤之人;“撫養”,愛護體恤;“無以”,沒有用來……;“塞責”,推脫責任。文言文參考譯文:元行欽,幽州人,是劉守光的偏將。和李嗣源在山北作戰,身中七箭。元行欽拔出箭繼續作戰,反而射中李嗣源。多次失敗,于是投降李嗣源。李嗣源認為他是猛士,把他收為養子。跟隨李嗣源作戰,屢立戰功。莊宗李存勖聽說元行欽驍勇善戰,收納在身邊做散員都部署。莊宗與梁軍作戰,戰敗而潰逃,被數百梁兵追趕,重重兵器包圍。元行欽單馬馳來,奪劍砍斷敵軍長矛兩支,斬首一級,包圍的梁兵退去。李存勖抱著行欽哭道:“富貴和你共享!”從此,元行欽在諸將中最受寵信。趙在禮謀反。唐莊宗于是任命元行欽為鄴都行營招撫使,率領二千兵馬前去討伐。元行欽用詔書勸降趙在禮。趙在禮登城對行欽道:“將士們離開家鄉父母多年,沒有皇帝的旨意就急切歸家,后悔哪里來得及呢?倘若您在皇帝面前替他們說說好話,將士們還能改過自新。”元行欽道:“天子將你們視為對國家有功之人,一定會赦免你們的小過錯。”趙在禮拜了兩次,把詔書給士兵們看。皇甫暉從一旁奪過詔書,將之撕毀,軍士都吵鬧不止。元行欽久攻鄴城不下,而莊宗想親自帥兵前往,群臣都進諫阻止,于是唐莊宗只得派明宗李嗣源前去平叛。李嗣源駐扎在城西,而元行欽則駐軍城南。不久,李嗣源兵變,與趙在禮會合。元行欽聽聞此事,率軍撤退屯駐衛州,上奏皇帝李嗣源已經謀反。莊宗派遣李從璟快速趕到李嗣源處核實事情真偽。李從璟,是李嗣源的兒子。到了衛州,當時明宗已經反叛,行欽于是拘禁從璟,將殺他。從璟請求回到京師,行欽于是同意了。不久,李嗣源率軍南下,元行欽便返回京師。后來,元行欽又隨唐莊宗前往汴州(今河南開封),行至滎澤時,聞聽李嗣源已經到達黎陽(今河南浚縣)。莊宗便欲派李從璟去面見并勸降李嗣源,但元行欽認為不可,并將李從璟殺死。這時,李嗣源進入汴州,唐莊宗不能前進。唐莊宗對元行欽說:“你跟隨我這么久,榮華富貴險急患難共同經歷。如今情勢危急,你們默默無言,坐視成敗。我到滎澤,要單槍匹馬自己去求見李嗣源,你們各自陳說利害關系。如今讓我到了這樣的境地,你們怎么辦呢?”元行欽哭著回答道:“臣原本只是一個卑賤之人,承蒙陛下愛護體恤,官至將相之位。如今危難之時,卻不能報效國家,即使死了也無法推脫自己的責任。”于是和眾將一百多人,都解開發髻,剪斷頭發,放在地上,發誓以死報主,君臣相擁痛哭。唐莊宗遇害后,元行欽出逃,被村夫捉拿,刺史石潭打斷元行欽的雙腳,用囚車將他送到洛陽。李嗣源見到元行欽后,大罵道:“我兒有什么對不起你的!”元行欽怒目直視道:“那先帝又有什么對不起你的!”于是李嗣源將元行欽斬于洛陽鬧市。唉!死亡可貴的原因,是能為道義(而死)而不茍且偷生。在李嗣源發動兵變之時,諸將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而只有行欽把謀反的消息及時上報,至于斷發自誓,他的節義實在值得嘉獎。等到唐莊宗駕崩后,他不能自我決斷,反而逃跑來茍且偷生,最終被抓住處死。他的言辭雖然慷慨不屈,但是他的死并不是他自愿的,哪里有什么可貴之處呢?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題。臣聞事有若緩而其變甚急者,天下之勢是也。天下之人,幼而習之,長而成之,相咻而成風,相比而成俗,縱橫顛倒,紛紛而不知以自定。當此之時,其上之人刑之則懼,驅之則聽,其勢若無能為者。然及其為變,常至于破壞而不可御。故夫天子者,觀天下之勢而制其所向,以定其所歸者也。
夫天下之人,弛而縱之,拱手而視其所為,則其勢無所不至。其狀如長江大河,日夜渾渾,趨于下而不能止,抵曲則激,激而無所泄,則咆勃潰亂,蕩然而四出,壞堤防、包陵谷,汗漫而無所制。故善治水者,因其所入而導之,則其勢不至于激怒坌涌而不可收。既激矣,又能徐徐而泄之,則其勢不至于破決蕩溢而不可止。然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無事之不足畏也,而不為去其所激;觀其激作相蹙,潰亂未發之際,而以為不至于大懼,不能徐泄其怒,是以遂至橫流于中原而不可卒治。
昔者天下既安,其人皆欲安坐而守之,循循以為敦厚,默默以為忠信。忠臣義士之義憤悶而不得發,豪俊之士不忍其郁郁之心,起而振之。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輕進、喜氣而不懾者,皆樂從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顧,直行犯上而不忌。今之君子累累而從事于此矣。然天下猶有所不從,其余風故俗猶眾而未去,相與抗拒,而勝負之數未有所定,邪正相搏,曲直相犯,二者潰潰而不知其所終極,蓋天下之勢已小激矣。而上之人不從而遂決其壅,臣恐天下之賢人,不勝其忿而自決之也。夫惟天子之尊,有所欲為,而天下從之。今不為決之于上,而聽其自決,則天下之不同者,將悻然而不服。而天下之豪俊,亦將奮踴不顧而決之,發而不中,故大者傷,小者死,橫潰而不可救。譬如東漢之士,李膺、杜密、范滂、張儉之黨,慷慨議論,本以矯拂世俗之弊,而當時之君,不為分別天下之邪正以快其氣,而使天下之士發憤以自決之,而天下遂以大亂。由此觀之,則夫英雄之士,不可以不少遂其意也。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則雖有蛟龍鯨鯢之患,亦將順流奔走,奮迅悅豫,而不暇及于為變。茍其潴畜渾亂,壅閉而不決,則水之百怪皆將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御。故夫天下亦不可不為少決,以順適其意也。
選自《唐宋名家文集·蘇轍集.君術策五》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壞堤防、包陵谷
包:淹沒B.相比而成俗
比:勾結
C.觀其激作相蹙
蹙:通“蹴”,踩、踏
D.曲直相犯
犯:沖突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李膺、杜密、范滂、張儉之黨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因其所入而導之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C.臣聞事有若緩而其變甚急者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D.本以矯拂世俗之弊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10.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夫天下之人,弛而縱之,拱手而視其所為,則其勢無所不至。(4分)譯文:(2)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輕進、喜氣而不懾者,皆樂從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顧,直行犯上而不忌。(4分)
譯文:11.第一卷文言文中,蘇轍針對“君術”提出了哪些建議?請簡要概括。(5分)參考答案:8、答案B(比,接近,隨從)
9、答案C.均表轉折關系連詞(B.用在動詞前,構成名詞性短語/與“為”呼應,構成“為…所…”句式,表示被動;A.這,代詞/的,助詞;D.用/把)10.(1)譯文:天下的人民,如果讓他們寬弛而放縱,拱手不管,任其為所欲為,那么他們勢必會什么壞事都做得出。(“馳”1分,“視其所為”1分,其他2分)(2)譯文:而世上那些喜好勇敢輕于進取、氣盛而不容易被震懾的士大夫都樂于跟從他們群起而唱和,正直敢言忤逆世俗而在所不顧,剛直而行觸犯圣上而毫不忌諱。(“懾”1分,“和”1分,“忤”1分,其他1分)11、(1)為人君者要善于把握天下的大勢。(2)做到防微杜漸。(3)對天下的英雄豪杰,要適當地順從他們的意愿。(4)治理天下要適當疏通民意,使人們郁積的心情得到順應和快適。(答出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4分,四點5分)【參考譯文】
臣聽說,有的事情看起演化似乎很緩慢,但它一旦發生變化的時候,卻又異常迅速。天下的大勢就是這樣的。天下人,幼年的時候讓他們學習,長大以后教他們按照成人的標準行事。大家在彼此的喧鬧呼叫聲中慢慢養成一種風氣,在相互隨從當中逐漸造就一種習俗。但這樣的群體卻是渙散的。人們向各個方向涌動的都有,亂紛紛的一片,難以形成一股勢力。在這種時候,那上面的統治者懲罰他們,他們就會恐懼;驅逐他們,他們就會順從,那樣子看起好像不能有所作為。然而一旦等到他們出變亂,常常至于破壞巨大而不可防御。所以,做天子的,應該是觀察天下的趨勢然后制定發展的方向,確定天下歸從的人。
那天下的人民,如果讓他們寬弛而放縱,拱手不管,任其為所欲為,那他們勢必會無所不至。那情形就像長江大河,日日夜夜,渾浩流轉,流向下游不能止息。一旦受到阻擋,轉變流向,就會激蕩不已,激蕩不已又得不到宣泄,就會向四處漫溢。結果,沖垮了堤岸,淹沒了丘陵山谷,浩瀚汪洋,再也無法控制。所以,善于治水的人,總是順著水的流向而疏導它。這樣,水流就不至于變得湍急奔涌而不可駕馭。而假如水流已經出現了湍急的情況,則又能夠慢慢地讓它排泄。這樣,就不至于發生沖決堤岸、四處漫溢而不可控制的局面。然而天下的人們常常在長江大河安然流淌沒有什么災禍的時候,輕視狎玩,認為沒有什么可怕的,而不去考慮去除那造成激蕩的隱患;當看到水流相激蕩,相蹙踏,還未發生潰亂的時候,認為不值得過于恐懼,這個時候不能緩緩地宣泄水流的怒氣,因此最終造成了橫流原野而無法根治。
過去天下安定以后,那些人想要安坐無為保守天下,把循規蹈矩當做敦厚,把默默無言當做忠信。使得忠臣義士的憤怒郁悶之氣不得發泄,豪邁俊杰之士忍不住心中的郁怒,起振作士氣。而世上那些喜好勇敢輕于進取、氣盛而不容易被震懾的士大夫都樂于跟從他們群起而唱和,正直敢言忤逆世俗而在所不顧,剛直而行觸犯圣上而毫不忌諱。現今的君子成群結隊地做這種事。只不過天下的人們還沒有全部起響應他們。這是因為,舊的風俗習慣還在許多方面留存著,并沒有完全消除。這樣,新舊兩種思想和勢力就在社會上形成對抗,誰勝誰負,一時還難以預料。結果,邪正曲直的雙方互相搏擊,互相沖突,兩種力量交織在一起,亂作一團,誰也不知道最后將會出現什么局面。這種狀況說明,天下的形勢已經由平靜而稍稍轉向激蕩了。然而,身居高位的人卻不順應趨勢,對這種堵塞現象加以疏導。臣恐怕天下一些賢能的人將抑制不住他們的憤怒情緒,要自己起沖決堵塞的障礙了。世上只有國君憑借自己的威嚴,想干什么事情的時候,天下的人們才會全部聽從。現在上邊不加疏導,卻聽任下邊的人們自己沖突。這樣,那部分并不贊同的人便會憤憤不平,心中不服;而天下的豪杰俊邁之士,也會奮勇不顧而沖決堤壩,怒氣噴發如果不能成功,大的就會受傷,小的也會死亡,橫然潰決無法挽救。比如,東漢時的李膺、杜密、范滂、張儉這些人,慷慨議論,本意只是想用此矯正世俗的弊病。然而,當時的國君卻對那正和邪的勢力不加區分,使正氣得不到伸張,天下的有識之士不得不奮起而自行沖決障礙,結果便造成了天下大亂的局面。由此看,對天下的英雄豪杰,是不能不適當地順從他們的意愿的。
所以治水的人,只要能使水流日夜不停地流淌,那即使有蛟龍和鯨鯢那樣巨大的怪物,也會順流奔走,踴躍愉悅,沒有工夫得及制造變亂。即使水流蓄積渾濁,壅塞而不疏決,那水中各種各樣的怪物都將會勃然興起,放肆作怪,尋求自己的快意而致使水流不可阻擋。所以治理天下也不可不稍微地疏通民意,使人們郁積德心情得到順應和快適。6.
參考答案:1.B應是“跟隨”之意2.D:介詞,不譯,或都譯作“替”(A:就/才,僅僅;B:率領/把;C:的/句中助詞,取消獨立性,不譯)3.D4.C(項羽并非“持短兵器”與漢軍接戰,斬二將,殺數十百人)三、語言文字運用(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邊緣邊緣智能感知融合-洞察及研究
- 2024年桐廬縣青少年宮招聘筆試真題
- 基于Transformer的高效多語言機器翻譯模型研究-洞察及研究
- 休閑建筑設計中的聲環境優化研究考核試卷
- 乳飲料碳水化合物改性工藝研究考核試卷
- 事故報告與通報機制考核試卷
- 福利制度創新與員工離職率降低策略考核試卷
- 合規與保險代理業務法律法規遵守合規操作手冊制定考核試卷
- 高溫陶瓷材料微結構調控技術考核試卷
- 消費者對乳品品質的認知研究考核試卷
-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數學計算題每日一練帶答案(共30天)
- 河南省建筑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
- 二零二五年度校方責任險賠償協議書:校園食品安全事故責任賠償合同
- 捷科醫藥物流管理系統(SCM)手冊資料講解
- 病理科生物安全培訓
- 2025年立普妥行業深度研究分析報告-20241226-185650
- 家庭教育中的創客教育與孩子創新思維
- 《金融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探究的文獻綜述》3300字
- 新生兒科安全教育宣教
- 扶梯設備安全操作培訓
- 2025年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含進度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