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參考課件6_第1頁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參考課件6_第2頁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參考課件6_第3頁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參考課件6_第4頁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參考課件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羅森塔爾

一、寫作背景:

有人說過去的100年是血腥的世紀?,F在請同學們點擊“20世紀十大天災”。這是天災部分,也就是大自然造成的災難。面對天災,不論危害多大,在不可抗力的情形下,人們只能一邊痛惜天災所帶來的傷痛和損失,一邊坦然承受。還有人禍,人禍指人為造成的災難。

相關資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約3千萬人,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大戰死亡人數則超過5千萬人,著名的例子有,日本法西斯在中國制造的、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慘劇——“南京大屠殺”。當時的南京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大屠殺中遇難的中國人達30多萬人,二戰期間,中國軍民的死傷人數達到3500萬,相當于如今一個福建省的總人口數。

在日本法西斯橫行中國的同時,在歐洲,納粹德國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在以奧斯維辛集中營為代表的德軍專門設置的人間地獄里,約有400萬猶太人被嚴刑拷打,肆意殺戮。二次大戰后至今,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大小戰事而造成的死亡人數已不少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了。

通過剛才的數據我們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人禍遠比天災讓人恐慌

20世紀的種種“人禍”告訴我們,很多時候,讓人類傷亡慘重、生靈涂炭的,不是天災而是人禍。關于奧斯維辛:奧斯維辛是一座令人傷感的小鎮,它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萬人在這里被德國法西斯殺害,它又被稱為“死亡工廠”。集中營的第一批受害者是波蘭的政治犯。從1941年起,蓋世太保向集中營運送了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俄國人、法國人等24個國家的囚犯,其中包括反對第三帝國的德國人以及所有被占領國的大批猶太人和吉卜賽人。1945年1月27日,蘇軍解放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當時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著的囚徒,其中包括200多名兒童。1947年7月,波蘭政府把奧斯維辛集中營改為殉難者紀念館,展出揭露了希特勒黨衛軍在集中營犯下的種種罪行的實證和圖片,包括他們從囚徒身上掠奪的財物以及囚徒在集中營進行地下斗爭的各種實物和資料。

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那段血腥的歷史……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大門上寫著:勞動使你自由集中營內陰森的牢房奧斯維辛集中營密布的電網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囚房囚房內部集中營11號樓和12號樓之間的“死亡墻”處絞刑時站的木塊巨大的焚尸爐納粹士兵將囚犯分類走向“白樺林”毒氣室集中營里的“萬人坑”堆積如山的死難者遺物集中營的幸存者渴望自由幸存者回憶過去紀念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56周年

同學們,當看到這些圖片的時候,你們有何感受?

可怕、恐怖、慘絕人寰……

剛才是圖片給我們帶來的震撼,現在,讓我們跟隨美國記者羅森塔爾的新聞稿沉重的步伐走進布熱金卡,用我們富有良知的心靈去碰觸那段不忍血腥的歷史,看看這篇文章是否也能給我們帶來相同的感受。作者簡介:

羅森塔爾:羅森塔爾1911年生于美國首都華盛頓,從小他就酷愛攝影。在美國經濟大蕭條的上世紀20年代末,他來到舊金山投奔哥哥。1930年,他在“新聞業聯合會”找到了一份工作,開始了記者生涯。1944年,他被美聯社派往太平洋地區,成為一名戰地攝影記者。

二、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作者將主要的筆墨放在哪里?

參考者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經過與感受;

參觀毒氣室、焚尸室、女監房、試驗室、紀念墻和絞刑室。

二戰后關于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新聞報道很多,羅森塔爾的報道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卻成了新聞史上的名作,這是為什么?三、細部揣摩

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3~5個觸動自己心靈的語句。1.“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生難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p>

2.“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布熱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這里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波娑起舞?!?/p>

3.為什么對于參觀者來說,“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

4.參觀者們用懇求的眼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對解說員說:“夠了?!?/p>

……請你發表其他不同意見。

請想想,為什么在諸多報道奧斯維辛的新聞中,這篇“奧斯維辛沒有新聞”成了上乘之作呢?

奧斯維辛為什么沒有新聞?奧斯維辛有什么?為什么要寫下這一篇沒有什么新聞的新聞?

從作者的角度:

記者的使命使然,不得不寫下該文。參觀后覺得不應該讓奧斯維辛曾經發生過的慘案成為舊聞?!皧W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但能引起世人的警戒。寫下這篇文章,希望我們牢記災難,銘記歷史。因為忘記苦難就是新的苦難的開始。突破了“客觀報道(即真實性,新聞工作者應竭力抹去主觀意識,使報道接近客觀存在的新聞事實)”“零度寫作(即消解言語所指,按照作品本身的組織原則和內部結構揭示文本種種因素的深層含義和背景)”的框架,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在奧斯維辛訪問時的感受當做文章的主要內容來寫,傳達出每一個有良知者的共同心聲。

全文總結:

文章沒有陰森恐怖的鏡頭,沒有血腥的畫面,只是重現了新聞的事實真相,但透過細節卻能引發人們對生命、對人性的思考。在作者看似平靜的敘述中抒發了對德國納粹殘酷暴行的沉重控訴,更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平與祥和的向往。另外:文章多處運用到了細節描寫,同樣耐人尋味。四、拓展延伸

請思考: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曾獲得普利策獎,這一作品本身的價值在哪?社會價值又在哪,能不能從這兩個角度思考,試寫一段頒獎詞?

參考范例: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突破了新聞“零度寫作”的原則,著眼細節,以冷峻的視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在恐怖與快樂、戰爭與和平、歷史與現實的反差中,它召喚起人們關于災難的記憶、關于生命的思考、關于人性的自省。它的發表充分表現了一個新聞記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靈,成為新聞史不朽的名篇。五、銘記

奧斯維辛是一個尺度:關于時代的、道德的和人性的尺度,無法棄置的尺度;即使作家所寫的題材毫不涉及戰爭和殺戮,時至今日,也都與奧斯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