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常考的《韓非子》小古文匯總【韓非子篇】鄭武公伐胡昔1者鄭武公2欲伐3胡4,故5先以其女妻6胡君以娛其意。因7問于8群臣曰:“吾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guān)其思9對10曰:“胡可伐!”武公怒而EQ\*jc2\*hps16\o\ad(\s\up13(lù),戮)11之,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可伐,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說難》【注釋】1.昔:從前,以前。2.鄭武公:春秋時鄭國的國君。3.伐:討伐,攻打。4.胡:春秋時期諸侯國名,位于現(xiàn)在的河南省郾城西南。另外,胡在文言文中通常指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5.故:故意。6.妻:以女嫁人。7.因:于是,就。8.于:向。9.關(guān)其思:人名,鄭國大夫。10.對:回答。11.戮:殺。【譯文】從前鄭武公想要討伐胡國,故意先把他的女兒嫁給胡國的君主來使胡國國君感到快樂。于是鄭武公向大臣們詢問說:"我想要打仗,哪個國家可以攻打?"大夫關(guān)其思回答說:"胡國可以討伐。"鄭武公大怒并且殺了關(guān)其思,說:"胡國,是鄭國的兄弟之國。你說攻打它,是什么意思?"胡國君主聽說了這件事,認(rèn)為鄭國是親近自己,就不再防備鄭國。鄭國偷襲胡國,占領(lǐng)了它。智子疑鄰宋有富人,天雨1墻壞。其子曰:“不筑2,必將有盜3。”其鄰人之父4亦云5。暮6而果大亡7其財,其家甚智8其子,而疑鄰人之父。——《說難》【注釋】1.雨:下雨。名詞作動詞。2.筑:修補。3.盜:偷東西的人,小偷。4.父: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這里譯為“老人”,指鄰居家的老人。5.云:說。6.暮:晚上。7.亡:丟失。大亡,丟失了很多。8.智:認(rèn)為……聰明。意動用法。【譯文】宋國有個富人,天下雨把墻毀壞了。他兒子說:“不把墻修筑起來,一定會有盜賊的。”他鄰居家的老人也這么說。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個富人家很認(rèn)為兒子很聰明,卻懷疑鄰居家的老人。彌子瑕有寵于衛(wèi)君昔者彌子瑕1有寵于衛(wèi)君2。衛(wèi)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EQ\*jc2\*hps16\o\ad(\s\up13(yuè),刖)3。彌子瑕母病,人間4往夜5告彌子,彌子矯6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7之,曰:“孝哉!為母之故8,忘其犯刖罪。”異日9,與君游于果園,食桃而甘10,不盡,以其半啖11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12。”及13彌子色衰愛弛14,得罪于君,君曰:“是15固16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馀桃。”故17子瑕之行未變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18見賢而后獲罪者,愛憎之變也。——《說難》【注釋】1.彌子瑕:春秋時期衛(wèi)靈公的寵臣。2.衛(wèi)君:指春秋時期衛(wèi)國的君主衛(wèi)靈公。3.罪刖:罪該處以刖刑。刖,古代砍掉腳的刑罰。4.間往:從小路前往。間,引申為秘密地,悄悄地。5.夜:在夜里。名詞作狀語。6.矯:假托(君命)。7.賢:認(rèn)為……賢良。8.故:原因。9.異日:日后,另一天。10.甘:認(rèn)為……甘甜。意動用法。11.啖:吃。這里指給……吃。12.寡人: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13.及:等到。14.弛:淡薄,減退。15.是:這個(人)。16.固:本來。17.故:因此,所以。18.所以:……的原因。【譯文】從前彌子瑕受到衛(wèi)靈公寵信。衛(wèi)國的法令:偷駕國君車子的要受砍腳的刑罰。彌子瑕母親病了,有人抄小路連夜告訴彌子瑕,彌子瑕假托國君的命令駕著國君的車子出去了。衛(wèi)靈公聽說后認(rèn)為他很賢良,說:“真孝順啊!為了母親的原因,忘記了他犯了砍腳的罪。”另一天,彌子瑕和衛(wèi)靈公在果園游玩,吃桃子覺得甘甜,沒有吃完,把剩下的半個給衛(wèi)靈公吃。衛(wèi)靈公說:“多么愛我啊!忘記了這是他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把剩下的桃子來給我吃。”等到彌子瑕容貌衰老寵愛減退時,他得罪了衛(wèi)靈公。衛(wèi)靈公說:“這個人本來就曾經(jīng)假傳我的命令偷駕我的馬車,又曾經(jīng)把吃剩的桃子給我吃。”所以彌子瑕的行為和當(dāng)初沒有什么變化,以前被認(rèn)為是美德的行為后來卻獲罪的原因,是國君喜愛與憎惡的感情改變了。和氏之璧楚人和氏1得玉EQ\*jc2\*hps16\o\ad(\s\up13(pú),璞)2楚山中,奉而獻(xiàn)之厲王。厲王使3玉人4相5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EQ\*jc2\*hps16\o\ad(\s\up13(kuáng),誑)6,而EQ\*jc2\*hps16\o\ad(\s\up13(yuè),刖)7其左足。及8厲王EQ\*jc2\*hps16\o\ad(\s\up13(hōng),薨)9,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xiàn)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10,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11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qū)氂穸}12之以石,貞士13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14悲也。”王乃使玉人理15其璞而得寶焉,遂命16曰:“和氏之璧”。——《和氏》【注釋】1.和氏:卞和,春秋時期的楚國人。2.璞:含玉的石頭或未經(jīng)雕琢的玉石。3.使:派,讓。4.玉人:治玉的工匠。5.相:查看,鑒定。6.誑:欺騙。7.刖:砍去腳。古代的一種酷刑。先秦時期的刑法規(guī)定:初犯砍左腳,因左腳不為主要用力者。再犯,砍右腳。刑后做EQ\*jc2\*hps16\o\ad(\s\up11(hūn),閽)人,看大門。8.及:等到。9.薨:古時諸侯死叫薨。10.故:原因。11.奚:何,為什么。12.題:名,叫。13.貞士:精誠的人。14.所以:……的原因。15.理:去掉玉外層的石質(zhì),加工玉石。16.命:命名。【譯文】楚國人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塊璞玉,把它獻(xiàn)給楚厲王。厲王讓玉匠鑒定它。玉匠說:“這是一塊石頭”。厲王認(rèn)為卞和是欺騙自己,砍掉了他的左腳。等到厲王死了,武王接替了王位。卞和又捧著那塊璞玉獻(xiàn)給武王。武王讓玉匠鑒定它。玉匠又說:“這是塊石頭。”武王又認(rèn)為卞和是欺騙自己,又砍掉了他的右腳。武王死了,文王接替了王位。卞和就抱著那塊璞玉在楚山下痛哭,哭了三天三夜,淚哭干了又哭出了血。文王聽說這件事,派人去詢問是什么原因,說:“天下被治罪砍掉腳的人很多,你為什么哭得這么悲痛呢?”卞和說:“我并不是悲傷失去了雙腳,我悲傷的是寶玉被稱為石頭,正直的人被稱作騙子,這是我悲傷的原因。”文王就派玉匠加工那塊玉璞,從里面得到了寶貝,于是就把它命名為“和氏之璧”。扁鵲見蔡桓公扁鵲1見蔡桓公2,立有間3。扁鵲曰:“君有疾4在EQ\*jc2\*hps16\o\ad(\s\up13(còu),腠)理5,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6無。”扁鵲出。桓侯曰:“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7。”居8十日,扁鵲復(fù)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9深。”桓侯不應(yīng)。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fù)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yīng)。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EQ\*jc2\*hps16\o\ad(\s\up13(xuán),還)走10,桓侯故11使12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13之所及14也;在肌膚,針石15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16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17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18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喻老》【注釋】1.扁鵲:古代名醫(yī),姓秦名越人。2.蔡桓公:春秋時期蔡國君主,名封人。一說是齊國國君,田齊桓公,因遷移國都至河南上蔡被稱為蔡桓公。3.有間:一會兒。4.疾:小病、輕病。5.腠理:中醫(yī)學(xué)名詞,指人體肌膚之間的空隙和肌肉、皮膚紋理。6.寡人:古代君主對自己的謙稱。7.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醫(y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來作為自己的功勞。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8.居:過了。9.益:更加。10.還走:轉(zhuǎn)身就跑。還,通“旋”,轉(zhuǎn)身,旋轉(zhuǎn)。11.故:特意。12.使:派,讓。13.湯熨:中醫(yī)治病的方法之一。湯,用熱水或藥水敷治。這個意義后寫作“燙”。熨,用粗鹽或艾草等東西外用熱敷。14.及:達(dá)到。15.針石:古代針灸用的金屬針和用砭石制成的石針,這里指用針刺治病。16.火齊:火劑湯,一種清熱去火、治腸胃病的湯藥。齊,同“劑”。17.司命:傳說中掌管生命的神。18.是以:以是,因此。【譯文】扁鵲拜見蔡桓公,站了一會兒。扁鵲說:“您有病在表皮里,不治療恐怕將會加深。”蔡桓侯說:“我沒有病。”扁鵲出去了。蔡桓侯說:“醫(y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來當(dāng)作自己的功勞。”過了十天,扁鵲又拜見蔡桓侯,說:“您的病在肌肉里,不醫(yī)治將會更加嚴(yán)重。”蔡桓侯不答應(yīng)。扁鵲出去,蔡桓公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又來拜見說:“您的病在腸胃里了,不及時治療將要更加嚴(yán)重。”蔡桓侯又不答應(yīng)。扁鵲出去。蔡桓侯又不高興。過了十天,扁鵲遠(yuǎn)遠(yuǎn)地看見桓侯轉(zhuǎn)身就跑,蔡桓侯特意派人問他。扁鵲說:“疾病在表皮里,湯熨所能達(dá)到的;疾病在肌肉和皮膚里面,用針灸可以治療到;疾病在腸胃里,用火劑湯可以治療到;疾病在骨髓里,那是屬于掌管生命的神的領(lǐng)地,醫(yī)生是無可奈何了。現(xiàn)在疾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請求了。”過了五天,蔡桓侯身體疼痛,派人尋找扁鵲,扁鵲已經(jīng)逃到秦國了,蔡桓侯就病死了。子罕不受玉宋之鄙人1得璞玉2而獻(xiàn)之子罕3,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寶也,宜4為君子器,不宜為細(xì)人5用。"子罕曰:"爾以玉為6寶,我以不受子玉為寶。"是7以8鄙人欲9玉,而子罕不欲玉。故10曰:"欲不欲11,而不貴難得之貨12。"——《喻老》【注釋】1.鄙人:邊鄙之人,鄉(xiāng)下人。鄙,邊疆,邊遠(yuǎn)的地方。2.璞玉:沒有經(jīng)過加工的玉石。3.子罕:春秋時期宋國人。4.宜:應(yīng)該,應(yīng)當(dāng)。5.細(xì)人:小人。6.以……為:把……當(dāng)作,把……作為。7.是:這。8.以:因為。9.欲:想要。10.欲不欲:把沒有欲望當(dāng)作欲望。11.貨:錢,財物。【譯文】宋國有個鄉(xiāng)下人獲得了一塊璞玉把它獻(xiàn)給子罕,子罕不接受。鄉(xiāng)下人說:“這是一件寶玉,應(yīng)該成為君子的器物,不應(yīng)該被小人使用。”子罕說:“你把璞玉當(dāng)成寶物,我把不接受你的璞玉當(dāng)成寶物。”這是因為鄉(xiāng)下人想要得到寶玉,可子罕不想要寶玉。所以說:“把沒有欲望當(dāng)成欲望,不看重難得的財物。”趙襄主學(xué)御趙襄主1學(xué)御2于王子于期3,俄而4與于期逐5,三易6馬而三后7。襄主曰:“子之教我御,術(shù)未盡8也?”對9曰:“術(shù)已盡,用之則過10也。凡御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diào)11于馬,而后可以進(jìn)速致12遠(yuǎn)。今君后則欲逮13臣,先則恐逮于14臣。夫15誘道爭遠(yuǎn)16,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上17何以調(diào)于馬?此君之所以18后也。”
——《喻老》【注釋】1.趙襄主:趙襄子,春秋時期晉國的六卿之一。2.御:駕車。3.王子于期:王良,古時善于駕車的人。4.俄而:不久。5.逐:追趕,這里指駕車賽馬。6.易:更改,更換。7.后:方位名詞做動詞,落后。8.盡:窮盡。9.對:回答。10.過:錯誤。11.調(diào):相協(xié)調(diào)。12.致:達(dá)到。13.逮:追捕。這里是“追趕”的意思。14.于:被,表被動。15.夫:句首發(fā)語詞,不譯,表示將發(fā)議論。16.誘道爭遠(yuǎn):把馬拉到大道上去長途競賽。誘,引導(dǎo),這里指沿著同一路線奔跑。17.上:同“尚”,尚且,還。18.所以:……的原因。【譯文】趙襄主向王子于期學(xué)習(xí)駕車技術(shù),不久之后就和于期比賽,他多次更換馬匹卻多次落后。趙襄主說:“你教我駕車,技術(shù)沒有全都教給我嗎?”于期回答說:“技術(shù)已經(jīng)全都教給您了,只是您使用它時有錯誤。凡是駕車需要注重的是:馬的身體要跟車輛配合穩(wěn)妥,人的注意力要和馬的動作相協(xié)調(diào),然后才可以快速奔跑到達(dá)很遠(yuǎn)的地方。如今您落后了就想追趕上我,領(lǐng)先了又怕被我追趕上。引導(dǎo)馬在路上進(jìn)行遠(yuǎn)程賽跑,不是跑在前面就是落在后面。但是您跑在前面跑在后面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還怎么讓自己和馬匹的奔跑協(xié)調(diào)一致?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了。”涸澤之蛇EQ\*jc2\*hps16\o\ad(\s\up13(chī),鴟)夷子皮1事2田成子3。田成子去4齊,走而之5燕,鴟夷子皮負(fù)EQ\*jc2\*hps16\o\ad(\s\up13(zhuàn),傳)6而從7。至望邑8,子皮曰:“子獨9不聞涸澤10之蛇乎?澤涸,蛇將徙。有小蛇謂大蛇曰:‘子行而我隨之,人以為蛇之行者耳,必有殺子。不如相銜負(fù)我以行,人以我為神君也。’乃相銜負(fù)以越公道11。人皆避之,曰:‘神君也’。今子美而我惡,以子為我上客,千EQ\*jc2\*hps16\o\ad(\s\up13(shèng),乘)12之君也;以子為我使者,萬乘13之卿也。子不如為我舍人14。”田成子因負(fù)傳而隨之。至逆旅15,逆旅之君待之甚敬,因獻(xiàn)酒肉。——《說林上》【注釋】1.鴟夷子皮:田成子的謀士。2.事:侍奉,為……服務(wù)。3.田成子:田常,春秋時期齊國的執(zhí)政,后來殺掉齊簡公控制了齊國的政權(quán)。4.去:離開。5.之:到,往。6.負(fù)傳:背著出入國境的文牒、憑證。負(fù),背。傳,憑證,信符。7.從:跟從。8.望邑:地名。9.獨:表示反問,相當(dāng)于難道。10.涸澤:干枯了的湖澤。11.公道:公共道路。12.千乘:千輛兵車,指中等諸侯國家。13.萬乘:萬輛兵車,指諸侯國里的大國。14.舍人:左右親信或門客的通稱。15.逆旅:客店,旅館。【譯文】鴟夷子皮侍奉田成子。田成子離開齊國,逃跑到燕國去,鴟夷子皮背著出入國境的文牒跟隨著他。到了望邑,子皮說:“您難道沒聽說過干涸的湖澤中的蛇嗎?湖澤干涸了,蛇將要遷徙。有小蛇對大蛇說:‘您行走我跟隨在后面,人們認(rèn)為是在行走的蛇,一定會有人殺了您。不如我們嘴叼著嘴背著我行走,人們會認(rèn)為我是神君。’于是兩條蛇就互相用嘴叼著背負(fù)著來越過大道。人們都避開他們,說:‘這是神君’。現(xiàn)在您樣子華美而我丑陋,把您作為我上等的客人,人家只會把您看成中等國家的君主;把您作為我的使者,人家會把您看成大國的卿相。您不如做我的門客。”田成子于是就背著出入國境的文牒跟隨著他。到了旅店,旅店的主人招待他們非常恭敬,就給他們獻(xiàn)上酒肉。老馬識途管仲、EQ\*jc2\*hps16\o\ad(\s\up13(xí),隰)朋1從2于桓公而伐3孤竹4,春往冬反5,迷途失道6。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7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8,夏居山之陰9。蟻壤10一寸而仞11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12師13于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14乎?——《說林上》【注釋】1.管仲、隰朋:齊桓公時的大臣。2.從:跟從,跟隨。3.伐:討伐,攻打。4.孤竹:古國名,在今河北。5.反:同“返”,返回。6.失道:迷路。7.遂:于是,就。8.陽:山的南面水的北面。9.陰:山的北面水的南面。10.蟻壤:又叫“蟻封”,是蟻穴周圍高出地面的防水的浮土。11.仞:古代八尺或七尺為一仞。12.難:以……為難。13.師:把……當(dāng)作老師,學(xué)習(xí)。14.過:錯誤。【譯文】管仲、隰朋跟隨齊桓公討伐孤竹國,春天前去冬天返回,歸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于是(管仲)就放開老馬跟在它的后面,就找到了道路。隊伍走在山里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螞蟻窩的洞口高一寸,向下挖一仞深就有水。”就挖掘土地,找到了水。憑借著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遇到他們不知道的問題,不以把老馬和螞蟻當(dāng)成老師為難。現(xiàn)在的人不知道用他們愚笨的心去學(xué)習(xí)圣人的智慧,不也是錯誤的嗎?不死之藥有獻(xiàn)不死之藥于1荊王2者,EQ\*jc2\*hps16\o\ad(\s\up13(yè),謁)者3操4之以入。中射之士5問曰:“可食6乎?”曰:“可。”因7奪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8人說9王曰:“臣問謁者,曰‘可食’,臣故10食之,是11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xiàn)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是客欺王也。夫12殺無罪之臣而明13人之欺王也,不如釋14臣。”王乃15不殺。——《說林上》【注釋】1.于:向。2.荊王:楚王。3.謁者:古代宮廷中主管通報傳達(dá)的官。4.操:拿,持。5.中射之士:君主的武職侍從。6.食:吃。7.因:于是,就。8.使:讓。9.說:勸說,說服。10.故:因此,所以。11.是:這。12.夫:句首發(fā)語詞。13.明:證明,說明。14.釋:放,釋放。15.乃:于是,就。【譯文】有人向楚王獻(xiàn)上長生不死的藥,負(fù)責(zé)傳達(dá)的官員拿著藥走入宮中。楚王的武職侍從問:“可以吃嗎?”官員說:“可以。”武職侍從于是就搶過來吃了它。楚王非常生氣,派人來殺這個武職侍從。武職侍從讓人勸說楚王說:“我問負(fù)責(zé)傳達(dá)的官員,他說‘可以吃’,我因此吃掉了它,這是我沒有罪而罪過在負(fù)責(zé)傳遞的官員身上。況且客人獻(xiàn)的是長生不死藥,我吃了藥大王殺掉我,這說明仙藥是死藥,是客人欺騙大王。大王殺死一個沒有罪的臣子就證明客人在欺騙大王,不放了我。”楚王就不殺他了。魯人徙越魯人身1善2織EQ\*jc2\*hps16\o\ad(\s\up13(jù),屨)3,妻善織EQ\*jc2\*hps16\o\ad(\s\up13(gǎo),縞)4,而欲徙于越。或5謂之曰:“子必窮6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之也,而越人EQ\*jc2\*hps16\o\ad(\s\up13(xiǎn),跣)行7,縞為冠之也,而越人EQ\*jc2\*hps16\o\ad(\s\up13(pī),被)8發(fā)。以9子之所長,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10可得乎?”——《說林上》【注釋】1.身:自身,自己。2.善:善于,擅長。3.屨
:古時用麻葛等織成的草鞋。4.縞:古代的一種白絹,可以做帽子。5.或:有人,有的人。6.窮:困境,沒有出路。文言文中,不得志,沒有出路叫“窮";缺乏衣物錢財一般叫“貧”。7.跣行:赤腳走路。跣,赤腳。8.被:通假字,同“披”。9.以:憑借。10.其:語氣詞,表示揣測、反問、期望或命令。【譯文】魯國人自己善于織草鞋,妻子善于紡織白絹,想要遷徙到越國去。有人對他說:“你一定會陷入困境的。”魯國人說:“為什么呢?”那人說:“草鞋是為了穿在腳上,但是越國人光著腳走路,白絹是做帽子戴在頭上的,但是越國人披散著頭發(fā)。憑借你擅長的東西,游歷到不使用它的國家,想要不陷入困境,難道可以做得到嗎?”三人成虎龐恭1與2太子質(zhì)3于邯鄲4,謂魏王曰:“今一人言5市有虎,王信之6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7信之。”龐恭曰:“夫8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9魏也遠(yuǎn)于10市,議臣者過11于三人,愿12王察之。”龐恭從邯鄲反13,竟不得見。——《內(nèi)儲說上七術(shù)》【注釋】1.龐恭:人名,生平不祥。2.與:和。3.質(zhì):做人質(zhì)。4.邯鄲:趙國的都城。5.言:說。6.之:代詞,指集市上有老虎這件事。7.寡人:古代諸侯對自己的謙稱。8.夫:句首發(fā)語詞。9.去:距離。10.于:比。11.過:超過。12.愿:希望。13.反:同“返”,返回。【譯文】龐恭和太子到趙國的邯鄲去做人質(zhì),龐恭對魏王說:“現(xiàn)在有一個人說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這件事嗎?”魏王說:“不信。”“兩個人說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這件事嗎?”魏王說:“不信。”“三個人說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這件事嗎?”魏王說:“我相信這件事。”龐恭說:“集市上沒有老虎是很明確的,但是三個人都說就變成有老虎了。現(xiàn)在邯鄲距離魏國比市場要遠(yuǎn)得多,議論我的人也超過了三個,希望大王明察他們的話。”龐恭從邯鄲回來,最終不能見到魏王。魯人燒積澤魯人燒積澤1。天北風(fēng),火南倚,恐燒國2。哀公懼,自將3眾趣4救火。左右5無人,盡6逐獸而火不救,乃召問仲尼7。仲尼曰:“夫8逐獸者樂而無罰,救火者苦而無賞,此火之所以9無救也。”哀公曰:“善10。”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賞;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于人。請徒11行罰。”哀公曰:“善。”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12降北13之罪;逐獸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內(nèi)儲說上七術(shù)》【注釋】1.積澤:日久形成的沼澤,指一個大柴蕩。2.國:都城。魯國的都城在現(xiàn)在的山東曲阜。3.將:帶領(lǐng),率領(lǐng)。4.趣:同“促”,督促。5.左右:旁邊。6.盡:全部,都。7.仲尼: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8.夫:句首發(fā)語詞。9.所以:……的原因。10.善:好。表示同意。11.徒:只,僅僅。12.比:比擬,和……一樣。13.降北:投降和敗逃。北,打了敗仗往回跑,失敗。【譯文】魯國人焚燒日久積聚而成的沼澤。天刮北風(fēng),火勢向南延伸,恐怕會燒到都城。魯哀公害怕了,親自率領(lǐng)眾人去督促救火。他旁邊沒有人了,都去追逐野獸而不去救火,于是哀公就把孔子召來詢問。孔子說:“追逐野獸的人快樂又沒有懲罰,救火的人辛苦又沒有獎賞,這就是火沒人救的原因。”哀公說:“說得對。”孔子說:“事情緊急,來不及談獎賞了;救火的人全都給予獎賞,那么把魯國拿來也還不夠獎賞救火的人。我請求只用刑罰。”哀公說:“好的。”于是孔子就下命令說:“不救火的人,和在戰(zhàn)場上投降敗逃的人同罪;追逐野獸的,和擅入禁地的人同罪。”命令下達(dá)后還未傳遍,火已經(jīng)被撲滅了。濫竽充數(shù)齊宣王1使2人吹竽3,必4三百人。南郭5處士6請7為8王吹竽,宣王說9之,EQ\*jc2\*hps16\o\ad(\s\up13(lǐn),廩)
EQ\*jc2\*hps16\o\ad(\s\up13(sì),食)以數(shù)百人10。宣王死,EQ\*jc2\*hps16\o\ad(\s\up13(mǐn),湣)王11立12,好13一一聽之,處士逃。——《內(nèi)儲說上七術(shù)》【注釋】1.齊宣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國君。姓田,名辟疆。2.使:讓。3.竽:一種古代樂器,即大笙。4.必:一定,必須,總是。5.南郭:復(fù)姓。住在南城的人就以自己的住處作為姓氏。類似的還有東郭、南宮、西門等。6.處士:古代稱有學(xué)問、有品德而沒有做官的人為處士,相當(dāng)于“先生”。7.請:請求,要求。8.為:給,替。9.說:通“悅”,對……感到高興。10.廩食以數(shù)百人:拿數(shù)百人的糧食供養(yǎng)他。廩,糧食。食,供養(yǎng)。數(shù),幾。11.湣王:齊國國君,宣王的兒子。12.立:繼承王位。13.好:喜歡,喜悅。【譯文】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合奏)。南郭先生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對這件事感到很高興,用幾百個人的糧食來供養(yǎng)他。齊宣王死了,齊湣王登上王位,喜歡聽一個一個地獨奏,南郭先生逃跑了。商太宰使少庶子之市商太宰1使2少庶子之3市4,顧反5而問之曰:“何見于市?”對6曰:“無見也。”太宰曰:“雖然7,何見也?”對曰:“市南門之外甚眾8牛車,僅可以行耳。”太宰因9誡使者:“無敢告人吾所問于女10。”因召市吏而EQ\*jc2\*hps16\o\ad(\s\up13(qiào),誚)11之曰:“市門之外何多牛矢12?”市吏甚怪太宰知之疾13也,乃EQ\*jc2\*hps16\o\ad(\s\up13(sǒng),悚)懼14其所也。——《內(nèi)儲說上七術(shù)》【注釋】1.太宰:宋國官名,相當(dāng)于其他諸侯國的相。2.使:讓,派。3.之:到,往。4.市:集市。5.顧反:回來。反,同“返”。6.對:回答。7.然:這樣。8.眾:多。9.因:于是,就。10.女:同“汝”,你。11.誚:責(zé)備。12.矢:同“屎”。13.疾:快,迅速。14.悚懼:害怕。【譯文】宋國(宋國是商朝后裔的封國)的太宰派少庶子到集市去,回來后問他說:“你在市場上見到什么?”少庶子回答說:“沒有看到什么。”太宰說:“雖然這樣,你究竟見到了什么?”少庶子回答說:“集市南門的外邊有很多牛車,僅僅可以走過人去。”太宰就告誡使者說:“不要告訴別人我向你問了什么。”于是就召來管理市場的小吏并責(zé)備他說:“集市的門外為什么有這么多牛屎?”管理集市的小吏對太宰那么快就知道了集市的情況感到很奇怪,就小心惶恐地對待自己的職守。買櫝還珠楚人有賣其珠于鄭1者,為2木蘭3之櫝4,薰5以桂椒6,綴以珠玉,飾以玫瑰7,輯8以翡翠9。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10賣櫝矣,未可謂善EQ\*jc2\*hps16\o\ad(\s\up13(yù),鬻)11珠也。——《外儲說左上》【注釋】1.鄭:鄭國。春秋時期諸侯國之一。2.為:制作。3.木蘭:樹名,皮有香氣,木質(zhì)優(yōu)良。4.櫝:木柜,木匣。5.薰:同“熏”。6.桂椒:指肉桂和花椒兩種香料。7.玫瑰:紅色的玉。8.輯:連綴。9.翡翠:綠色的玉。10.善:善于,擅長。11.鬻:賣。【譯文】楚國有個在鄭國賣珠寶的人,制作了一個木蘭樹材質(zhì)的匣子,用肉桂和花椒兩種香料熏過,用珠子和寶玉點綴,用紅色的寶石裝飾,用綠色的玉石連綴。鄭國人買了他的匣子歸還了他的寶珠。這個楚國人可以說是善于賣匣子的,不可以說是善于賣寶珠的。畫鬼最易客1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曰:“畫EQ\*jc2\*hps16\o\ad(\s\up13(shú),孰)2最難者?曰:“犬馬難。”“孰易3者?”曰:“鬼EQ\*jc2\*hps16\o\ad(\s\up13(mèi),魅)4最易。”EQ\*jc2\*hps16\o\ad(\s\up13(fú),夫)5犬馬,人所知也,旦6暮EQ\*jc2\*hps16\o\ad(\s\up13(qìng),罄)7于前,不可類8之,故9難。鬼魅,無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外儲說左上》【注釋】1.客:門客。寄食于貴族門下并為之服務(wù)的人。2.孰:何,什么。3.易:容易。4.鬼魅:鬼怪。魅:舊時迷信認(rèn)為物老后變成的精怪。5.夫:句首發(fā)語詞。6.旦:早上,早晨。7.罄:顯現(xiàn)。8.類:類似,像。9.故:因此,所以。【譯文】有個給齊王畫畫的門客。齊王問他說:“畫畫,畫什么是最難的?”門客說:“畫狗畫馬是最難的。”“畫什么是最容易的?”門客說:“畫鬼怪最容易。”狗、馬,是人們都知道的東西,從早到晚都在眼前出現(xiàn),不容易畫得像它,所以難畫。鬼怪是無形的,不在眼前顯現(xiàn),所以容易畫它。【道理】胡編亂造,胡寫亂畫,很容易;但要真正認(rèn)識客觀事物,并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它,就很難。吳起吮膿吳起1為2魏將3而攻中山。軍人有病EQ\*jc2\*hps16\o\ad(\s\up13(jū),疽)4者,吳起跪而自EQ\*jc2\*hps16\o\ad(\s\up13(shǔn),吮)其膿。傷者之母立泣,人問曰:“將軍于5若6子如是7,尚8何為9而泣?”對10曰:“吳起吮其父之創(chuàng)而父死,今是子又將11死也,今吾是以12泣。”——《外儲說左上》【注釋】1.吳起:戰(zhàn)國時期兵家代表人物,著名的軍事家,和孫子并稱為孫吳。2.為:擔(dān)任。3.將:將領(lǐng)。4.疽:一種毒瘡。5.于:對。6.若:你,你的。7.如是:像這樣。是,這,這樣。8.尚:尚且,還。9.何為:為什么。10.對:回答。11.將:將要。12.是以:因此。【譯文】吳起擔(dān)任魏國的將領(lǐng)去攻打中山國。軍人中有個人生了毒瘡,吳起跪下親自吸吮軍人毒瘡里的膿血。受傷軍人的母親立刻哭了,別人問他說:“將軍對你的兒子像這樣(好),你為什么還哭呢?”軍人的母親回答說:“吳起吸吮他父親的創(chuàng)口他父親就戰(zhàn)死了,如今這個兒子又將要戰(zhàn)死,我因此哭泣。”鄭人買履鄭人有且1置2履者,先自EQ\*jc2\*hps16\o\ad(\s\up13(duó),度)3其足而置4之其坐5,至之6市而忘操7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8EQ\*jc2\*hps16\o\ad(\s\up13(dù),度)9。”反10歸取之。及11反,市罷12,遂13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14足?
”曰:“寧信EQ\*jc2\*hps16\o\ad(\s\up13(dù),度),無自信15也。”——《外儲說左上》【注釋】1.且:將要。2.置:購置,添置。3.度:測量。4.置:放置,擱在。5.坐:同“座”,座位。6.之:到,往。7.操:拿,持。8.持:拿。9.度:尺碼,尺子。10.反:同“返”,返回。11.及:等到。12.罷:結(jié)束,完了。13.遂:就。14.以:用。15.無自信:不相信自己。【譯文】鄭國有個將要購置鞋子的人,先自己測量好他的腳的尺碼放到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時候卻忘記了拿著它。已經(jīng)得到了鞋子,才想起來說:“我忘記拿尺碼了。”他返回家里去取尺碼。等到回來,集市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就沒有買到鞋子。有人說:“為什么不用腳試試它呢?”鄭國人說:“我寧愿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齊桓公好服紫齊桓公1好2服3紫,一國盡服紫。當(dāng)是時也,五素4不得一紫。桓公患5之,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貴甚,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6,寡人奈何7?”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試勿衣8紫也?謂左右9曰:‘吾甚惡10紫之EQ\*jc2\*hps16\o\ad(\s\up13(xiù),臭)11。’于是左右適12有衣紫而進(jìn)者,公必曰:‘少卻13!吾惡紫臭。’”公曰:“諾!”于是日,郎中14莫衣紫;其明日15,國16中莫衣紫;三日,境內(nèi)17莫衣紫也。——《外儲說左上》【注釋】1.齊桓公:春秋時齊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姓姜,名小白。2.好:喜好。3.服:穿,名詞作動詞。4.素:未染色的絹。5.患:擔(dān)心,憂慮。6.已:停止。7.奈何:怎么辦。8.衣:穿。9.左右:旁邊的人,身邊的近臣。10.惡:討厭,厭惡。11.臭:氣味。12.適:正好,恰好。13.少卻:稍微后退(一點兒)。14.郎中:官名,君主的侍從官,掌管通報和警衛(wèi)。15.明日:第二天。16.國:國都。17.境內(nèi):國境內(nèi),整個國家。【譯文】齊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衣服,整個國家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在這個時候,五匹沒染色的布都抵不上一匹紫色的布。齊桓公對此感到憂慮,對管仲說:“我喜歡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貴,整個國家的百姓喜歡穿紫色衣服的風(fēng)氣不停止,我該怎么辦?”管仲說:“您想制止這種情況,為什么不試試不穿紫色衣服呢?您對身邊的侍從說:‘我非常厭惡紫色衣服的氣味。’在這個時候身邊的侍從正好有穿紫色衣服來進(jìn)見,您一定要說:‘稍微退后點,我厭惡紫色衣服的氣味。’”齊桓公說:“好。”從這天開始,郎中沒有人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國都中沒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國境之內(nèi)沒有人再穿紫色衣服了。吳起守信吳起出,遇故人1而止2之食3。故人曰:“諾,今返而御4。”吳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5早,令6人求7故人。故人來,方8與9之食。——《外儲說左上》【注釋】1.故人:老朋友。2.止:使……停下來。3.食:吃,吃飯。4.返而御:回來和你一起吃飯。御,有侍奉的意思。5.明日:第二天。6.令:讓,派。7.求:找。8.方:才。9.與:和。【譯文】吳起外出,遇到老朋友于是讓他留下來吃飯。老朋友說:“好,今天我回來就和你一塊兒吃飯。”吳起說:“我等待你回來吃飯。”老朋友到晚上沒有來,吳起不吃飯等待他。第二天早上,吳起讓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來了,才和他一起吃飯。曾子殺彘曾子1之妻之2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EQ\*jc2\*hps16\o\ad(\s\up13(rǔ),女)3還,顧反4為女殺EQ\*jc2\*hps16\o\ad(\s\up13(zhì),彘)5。”適6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7與嬰兒8戲9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10也,待11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12成教13。”遂烹彘也。——《外儲說左上》【注釋】1.曾子:曾參,孔子的弟子,被儒家稱為“宗圣”。2.之:到,往。3.女:同“汝”,你。4.顧反:回來。反:同“返”,返回。顧與返同義。5.彘:豬。6.適:到,往。7.特:只,不過。8.嬰兒:兒童,幼兒。9.戲:開玩笑。10.知:同“智”,心智,此指判斷能力。11.待:依靠。12.所以:用來……的。13.成教:教育有效果。【譯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兒子跟隨在后面哭泣。他的母親(曾子的妻子)說:“你回去,我回來給你殺豬吃。”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后回來,曾子想要去抓豬殺掉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說:“我只不過是和小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紅鳳工程協(xié)議書
- 文物看護(hù)員委托協(xié)議書
- 簽師帶徒協(xié)議書
- 老人離院協(xié)議書
- 承辦工作站合作協(xié)議書
- 遂川離婚協(xié)議書
- 紅字發(fā)票協(xié)議書
- 資產(chǎn)出租協(xié)議書
- 精通退課協(xié)議書
- 簽訂拆除協(xié)議書
- 《內(nèi)蒙古乳制品出口貿(mào)易發(fā)展現(xiàn)狀、問題及完善對策研究》10000字
- 研究生開題報告評審表
- 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黃帝的傳說》教學(xué)課件
- SCA涂膠機定量機維護(hù)作業(yè)指導(dǎo)書
- 《網(wǎng)絡(luò)安全與個人信息保護(hù)》主題班會課件
- 建筑集團(tuán)公司商務(wù)管理手冊(投標(biāo)、合同、采購)分冊
-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磁鐵的磁力》課件
- 幼兒園課件小小銀行家
- 美的空調(diào)制造工藝手冊
- 會議實務(wù)之收集與會人員對會議的意見和建議
- 大班社會教案看不見的世界教案及教學(xué)反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