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冊12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1頁
江蘇省常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冊12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2頁
江蘇省常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冊12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3頁
江蘇省常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冊12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4頁
江蘇省常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冊12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常州市2022-2023學年高

三上學期12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

人類社會充滿希望。同時,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百年變局和世紀

疫情交織疊加,國際格局深刻復雜演變,人類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

存。在人類命運日益休戚與共的今天,越來越要求加強文明交流互鑒,

深化文明相處之道。

第一,深化文明相處之道,需要堅持平等相待、彼此尊重。習近平主席

指出,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干秋,只有娓紫嫣紅之別,而無

高低優劣之分,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

成了縱向上不同時期文明的發展演化和橫向上不同國家、民族文明的多

元并存,創造了多姿多彩的人生這明,繪就了波瀾壯闊的文明圖譜。

每一種文明都有自己獨特的內涵、特征,都有區別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

處、獨到之處,在價值上是平等的。我們應當堅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

慢和偏見,加深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性的認知,尊重所有國家和

民族傳承發展各自文明的權利,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自身發展道路的探

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

超越文明優越,走出一條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文明交往新路。

第二,深化文明相處之道,需要加強互學互鑒、交流交融。習近平主席

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羊富。中華文明在長期發展的

過程中,從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中獲得了豐富滋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作

出了重要貢獻。比如,明清以后的“東學西漸"和"西學東漸",既給

予西方文明自我反思、復興發展的養料,也對中華文明重新煥發生機起

到了催化作用。這充分表明,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是文明

保持旺盛生命活力的源泉所在。

我們應當采取學習借鑒、交流交融的態度,在保持自身文明歷史主體性

的前提下,使文明在超越制度模式、意識形態差別之上進行兼收并蓄,

充分汲取各種文明的有益成果和積極因素,促進不同文明相通相融,為

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第三,深化文明相處之道,需要倡導開放包容、美美與共。習近平主席

指出,每一種文明都是美的結晶,都彰顯著創造之美;各種文明本沒有

沖突,只是要有欣賞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

區、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如果以"文明進化""文明沖突""文

明隔絕”來認識和對待文明,甚至以所謂"先進文明"打壓、取代其他

文明,那將是歷史的悲劇、文明的災難。中國學者費孝通很早就提出,

文明之間要堅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是中華

文明蘊含的內在追求,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給我們的深刻啟迪。

當今世界,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開放包

容的文明不僅是將不同民族和國家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精神紐帶,更是促

進時代發展潮流滾滾向前的強大動力。我們應當秉持海納百川、有容乃

大的精神,堅持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堅決摒棄文明沖突,消除文明隔

閡,加深對彼此文明的理解和欣賞,在推進自身文明發展的同時,推動

建設一個更加多彩、更有活力的大美世界。

(摘編自黃坤明《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深化文明相處之道》)

材料二:

當今世界,在處理不同文明之間關系的問題上,存在著諸多不和諧的論

調,"文明中心論"和"制度模式單一論"就是典型的代表。新時代深

化文明交流互鑒,既不認同文明有中心和邊緣之分,也不認為文明發展

模式是單調統一的。

一方面,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是對"文明中心論”的批判。西方社

會熱衷于對不同文明進行主客二分,西方的文明必然是中心文明。新時

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倡導的是不同文明平等、包容、和諧相處,認為

文明有特色、地域的差異,但沒有地位、好壞的差別,世界上并不存在

一種超越其他一切民族具有絕對優越性的文化,文化上的盛氣凌人,只

會招來怨恨與鄙夷,絕非文明之間的長久相處之道。我們既要讓本國文

明充滿勃勃生機,又要善于與他國文明交流互鑒,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

芳競艷。

另一方面,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是對"制度模式單一論”的批判。

西方社會習慣把資本主義文明看作人類文明的普遍形式,并竭力推廣資

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強調要尊重

不同民族和國家選擇適合本國、本民族發展的道路和制度模式。各國探

索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是人類文明的多樣呈現,一味引進或效仿西方制

度模式,會引起水土不服,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文明之間不

應該是整齊劃一、千篇一律,而是要求同存異、多元共存、共同發展。

(摘編自陳明琨徐艷玲《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三重邏輯》)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同時期不同國家、民族的文明各有干秋,價值平等,沒有先進與落

后之分、中心與邊緣之別,更無高低優劣之說。

B.經歷漫長歲月積淀而成的人類文明多姿多彩,充分彰顯了創造之美,

是人類珍貴的精神財富。

C.加強交流互鑒,深化文明相處之道,需要做好諸多方面的工作,其中

最重要的是平等相待,彼此尊重。

D.”文明中心論"和"制度模式單一論”等論調極具危害,是妨礙國家

發展和文明交流的錯誤觀念。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兩則材料論述的側重點看,材料一側重正面論述,立中有破;材料

二則正相反。

B.文明因交流互鑒而豐富多彩,我們要超越意識形態的差別以開放包容

的態度兼收并蓄。

C.堅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態度,不同文明能夠臻至"天下大同"

之大美境界。

D.文明交流互鑒并不反對引進或效仿異域文明,前提是要保持自身文明

的主體性。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觀點的一項是

A.鄭板橋《新竹》: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B.盧梅坡《雪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C.趙翼《論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D.《增廣賢文》: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4)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有何意義?請結合材料一簡要概括。

(5)"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出自《禮記中庸》,有

論者認為"這是國與國共處之道,也是人與人相處之道",請結合材料

內容談談你對此的理解與認識。

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雞肋

徐懋庸

曹操的大軍屯扎在斜谷界口,已經一個多月了。

在中軍帳里,曹操心亂得很。這一天的下午,又開了軍事會議。部下的

文武們,仍然有意見分歧,卻沒有提出一點新的理由。曹操左手托著前

額,很少說話,最后右手一擺,叫大家散會。

軍事會議散了之后,曹操的心更煩亂了。環境很靜,外面除了時而傳入

一陣陣的刁斗之聲,萬籟俱寂。頭還是痛,腦筋卻非常興奮。他煩躁地

在帳中踱來踱去,不斷地用右手叩著頭皮。偶然間,他看到一個燭臺上

的蠟燭快要燒盡了,正在上下地掙扎跳動。他忽然于此得到啟示,明白

了那煩擾他的問題,正是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已經同這殘燭一樣了。

"唉「他長嘆了一聲,"能夠作出‘東臨碣石’的那個時代一去不復

返了,能夠作出月明星稀’的那個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于是,

他頹然地躺到榻上去。

他回憶了一生的經歷,他認為自己在五十六歲以前所做的事情,是沒有

一件可以后悔的。他從小是有志氣的人,想做一個英雄,但并不是那種

一味追求權勢的英雄,他有治國安民的理想。雖然在戰爭中多次遭遇生

命的危險,但有"投死為國”的決心,整個的生活充滿了生氣……然而,

隨著事業的成功,權勢日益擴大,事情就起了變化。

他又想起當年跟他起兵的那一批干部,是多么可愛啊!他們不論文武,

也大抵不是單純追求權勢的人,都有治國安民的大志,想得出于國計民

生有效有利的主意,他們能夠開誠布公,對自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有建議,有批評。但是,現在圍繞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

然忿怒起來,他想殺盡這些人。

"阿瞞,”曹操對著燭光下的影子自呼小名道,"你本是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他悲哀忿怒得想不下去了,倏地從榻上跳了起來。他覺得在帳中待不下

去了,想出去走走,吸些清涼的夜氣,以清醒自己的頭腦。于是拿起一

把鋼斧,披上一件罩袍,連侍衛也不帶,走出帳去。

全軍已經休息了,大營昏暗靜肅,但夏侯惇的帳中,卻亮著燈光,許多

人影在晃動,似乎很忙亂。他就走了進去。

"啊,大王……"夏侯惇驚異地叫道。"元讓,你們在干什么?""在

收拾行裝哪!"

"為什么收拾行裝?"曹操詫異地問。

"大王不是傳令準備退兵了嗎?"夏侯惇也詫異地問。"誰說的?"曹

操帶著怒意了。

"稟大王,"夏侯惇惶恐地說,"傍晚我請示口令的時候,大王不是說

了‘雞肋‘兩個字么?我回來傳達下去,楊主簿聽了,來對我說,‘雞

肋’是吃起來沒有肉,丟了又可惜的東西。他說大王傳下此令,早晚必

要退兵,所以叫我預做準備。我就把要緊的東西先收拾一下……"

"胡說!"曹操勃然變色道,"又是楊修那小子造謠生事嗎?可惡!通

知他明天來見我。"

他緊握著鋼斧,大踏步走回自己帳中去了。

楊修進了大帳,意外地看到高級文武官員都已齊集在那里,他原來以為

是魏王要同他單獨談話的。魏王尚未升帳,楊修向大家施了禮,大家只

冷冷地答了禮,他便坐下。他感到情況有點嚴重。但是他自恃家世的高

貴,才華的優越并且一向蒙魏王的賞識,而這次的過失也不算太大,只

要隨機應變,總可以滑得過去的。因此,他故作鎮靜,而且還做出微露

驕傲的樣子,他知道魏王是更不喜歡那種沒有骨氣的怯懦者的。

魏王升帳了。大家參拜已畢,肅然歸座。楊修抬眼去望曹操,恰好曹操

炯炯的目光直逼著他。

"楊修,你為什么說要退兵了?"

"根據大王的口令。"

"我的什么口令?"

”夏侯將軍昨晚傳達大王的口令是‘雞肋‘。臣以為,雞肋是食之無肉、

棄之有味的東西,用兵的人發生了這樣的心理,可知是要退卻了。"

"呵呵。"曹操冷笑了一聲,"你倒是一個猜謎的老手,又在猜謎了。"

"臣知罪了。在大王還沒有下退兵的明令的時候,我就勸夏侯將軍做退

兵的準備,這是我的錯誤。可是,大王的意思,臣想是猜得不錯的。"

"嘿!眾位,你們看他多么自以為是!"曹操對著大家說,"以人心之

復雜,誰敢說能夠窺盡別人的底蘊呢?"他又對著楊修,"這回你卻猜

錯了!"

"啊大王……"

"這‘雞肋’,我是指你和你一類的人的。"

"大王……”楊修委屈地叫了一聲。

"你自以為了不起,很聰明,又仗著是楊家的兒子,袁氏的外甥,目空

一切。可是你,究竟有什么真才實學?你唯一的本領,不是只會猜謎么?

除此以外,你還有什么本領?你想出過一條治國安民的良策沒有?"

"唉……”楊修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現在的人們,大抵自恃聰明,但目的只在升官發財。方法呢,只憑心

意,去猜測別人的心意,不顧世間的實情。只在你我的心意中間用功夫,

怎么辦得了事?哪里會有出路!"在座的文武,似乎都受了這一番話的

打擊,臉色一紅,啞口無言。

楊修見曹操泛論到大家,便知機似的連忙說:"大王明諭,實開茅塞。

臣徹底認識錯誤了。臣承認對于大王,實在不過是雞肋,今后要努力學

習,提高認識,不再弄那猜謎式的玩意兒了。"

"不!"曹操厲聲說,"你還不是雞肋,比雞肋都不如。你是一條毒蟲!"

"大王……”楊修失色了。

”這樣的人,是容不得的。我容忍他已經太久了,希望他改悔,總是不

改,這回竟對軍國大事都搗起亂來了。"他用目光掃射了全場一遍,問

道,”對于他,眾官有什么意見?"

"楊修罪重如山,大王明斷。"全場異口同聲地說了一句。

曹操對癱瘓著的楊修注視了一下,沉吟了一會,然后把右手一揮,喝令

刀斧手把楊修推出斬首,將首級掛于轅門之外。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楊修的"自作聰明”來自對曹操心理性格的熟悉,也因為他有一貫

以來的優越感。

B.曹操年紀已大,精力不足,在軍事會議上遲遲不能做出決斷,這讓

他產生挫敗感。

C.曹操本來就希望殺掉身邊不成器的下屬,因而楊修的死在很大程度

上是機緣巧合。

D.由于楊修向來恃才傲物,與群臣關系冷淡,所以在關鍵時刻也無人

愿意替他說情。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善于使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如曹操的今昔對比、夏侯惇和楊

修的對比等,夏侯惇的直率襯托出了楊修的精明。

B.小說節奏有張有弛,前半段較為舒緩,后半段則通過曹操和楊修的

對話推動情節發展,明顯加快了節奏,扣人心弦。

c.小說整體語言明快曉達,又在幾處借用、化用曹操相關的古詩文,

這種文白夾雜符合人物身份經歷,并不顯突兀。

D.小說以曹操斜谷屯兵的史實為依托展開想象,既與時代背景相連,

又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邏輯,因而具有藝術真實。

(3)小說以"雞肋”為題,具有豐富的含義,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4)《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對"楊修之死”的敘述主要側重于回顧

楊修以往弓I發曹操疑忌的幾件事,而本文則把大量的筆墨放在了曹操巡

營前的心理描寫,這一改寫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談談你的理解。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3.(20分)閱讀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秦,張儀曰:"不如伐韓。"

王日:"請聞其說。"

對日:"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贛轅綏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

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

鼎寶器必出。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

業也。今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

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

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去王業遠矣。"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

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貧,

故臣愿從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

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彳導其財足以富民,

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

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今攻韓,劫

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

危!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齊韓,周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

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國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

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謂危,不如伐秦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聽子。"卒起兵伐秦,十月取之,遂定秦,秦主更

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

(選自《戰國策秦策》)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醴轅綏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

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B.親魏善楚/下兵三〃11塞帽轅綏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

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c.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if轅綏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

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D.親魏善楚/下兵三〃11塞it轅轅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

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2)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是國家王權至高無上的象征,與成語"一言

九鼎"中"九鼎"意義相同。

B."從事于易"中"易”指容易,與《愚公移山》中"寒暑易節,始一

反焉"中"易"的意義不同。

C."故拔一國"中"拔"指攻克、攻取,與《出師表》中"是以先帝簡

拔以遺陛下"的"拔”意義相同。

D.”韓自知亡三川"中"亡"指丟失、失去,與《過秦論》中“秦無亡

矢遺鍍之費"的"亡"意義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圍繞秦王擴充軍事、推進王業的問題,張儀和司馬錯展開軍事辯論,

二人針鋒相對各陳己見,最終秦王采納司馬錯的建議,出兵平定蜀國。

B.張儀建議秦王可以先與魏、楚兩國親善,再讓秦軍借道兩國來切斷通

路,進而逼迫周天子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這就能建立王業了。

C.司馬錯認蜀國是西邊偏僻的國家、以戎狄為首領,而且有像夏桀、商

紂一樣的禍亂,現在讓秦軍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驅趕羊群一樣容易。

D.張儀與司馬錯的觀點迥異,從兩人的辯論中能夠看出,張儀的主張多

主觀唯心的空想,司馬錯則是從實際出,知己知彼,提出積極穩妥的辦

法。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去王業遠

矣。

②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

(5)針對張儀伐韓的主張,司馬錯從哪些方面進行反駁?請結合原文

簡要概括說明。

4.(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祭常山回小獵

蘇軾

青蓋前頭點皂旗,黃茅岡下出長圍。

弄風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

回望白云生翠崛①,歸來紅葉滿征衣。

圣明若用西涼簿②,白羽猶能效一揮。

【注】①峨:大山上的小山。②西涼簿:謝艾,西涼名將,儒生出身,

曾任主簿。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參加了黃茅岡舉行的一次習射會獵,狩獵場面相當氣派。

B.詩人從狩獵全景中選取兩個最為英武的場面,著重加以描寫。

C.歸來時,蒼翠的山峰煙霧繚繞,漫天的紅葉暗示著獵物豐碩。

D整首詩感情激昂,氣勢飛動,對仗工整,遣詞用字尤見功力。

(2)蘇軾的詞作《江城子密州出獵》題材與本詩接近,詞的下片有“持

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幾句,與本詩

尾聯互相闡發,請分析這幾句和本詩尾聯在手法和情感上的相似之處。

5.(6分)名篇名句默寫: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一句詩人運用多個動詞寫彈奏的手法,從正面

體現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藝;""一句則運用自然環境描寫,側面表現

琵琶女彈奏技藝的高超。

(2)面對不合理的門閥制度,鮑照在《擬行路難(其四)》中無比憤

懣,但最后選擇成為沉默的大多數的句子是"?"。

(3)一個物象可以構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許多意象。林庚在《說“木葉"》

一文中提到"落木”這一意象,體現語言的精妙和意境的宏大。我們學

過如杜甫《登高》的“,。"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6.(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工裝制造車間機器轟鳴,火花飛濺。"刀具要磨削得極其鋒利,車工具

時要彳散量地觀察和進刀。"洪家光,正在加工用于航空發動機零件的

工裝工具。

1979年出生的洪家光,是中國航發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

高級技師。在洪家光看來,車工的一項關鍵技能便是磨車刀,許多高精

度的零部件沒有現成的刀具,他就從最基礎的技術做起。白天工作之余,

他上手練磨刀;晚上回家,他看書琢磨。為了研究不同刀具的特性,他

曾花3個月時間跟不同師傅學習,練習磨出上百把質量好、精度高、不

同功能和材質的刀具,邊實踐邊總結,積累的心得筆記已有幾萬字。

"真正的工匠不僅要坐得住‘冷板凳’,還要能巧思創新。"洪家光

說。航空發動機是航空器的心臟,其高速運轉時,不能有任何偏差,近

千片不同的葉片必須做到與葉盤完全精準對接。

經過5年1500多次探索嘗試,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煎熬,洪家海口

同事一次次記錄、比對、觀察、調整,終于成功突破了技術瓶頸,研發

出航空發動機葉片滾輪精密磨削技術,授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經過5年1500多次探索嘗試,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煎熬,洪家

光和同事一次次記錄、比對、觀察、調整,終于成功突破了技術瓶頸,

研發出航空發動機葉片滾輪精密磨削技術,授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

等獎。

B.經過5年1500多次探索嘗試,洪家光和同事一次次觀察、記錄、

比對、調整,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煎熬,終于成功突破了技術瓶頸,

研發出航空發動機葉片滾輪精密磨削技術,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

等獎。

C.經過5年1500多次探索嘗試,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煎熬,洪家

光和同事一次次記錄、比對、觀察、調整,終于成功突破了技術瓶頸,

研發出航空發動機葉片滾輪精密磨削技術,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

等獎。

D.經過5年1500多次探索嘗試,洪家光和同事一次次觀察、記錄、

比對、調整,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煎熬,終于成功突破了技術瓶頸,

研發出航空發動機葉片滾輪精密磨削技術,授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

等獎。

(3)請將劃橫線的句子改寫成一個句式相對整齊的排比句,可以改變

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字數控制在100字以內。

7.(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8月初,一場時間跨度長達半年、以宋朝為生活背景的大型沉浸式"宋

潮國風體驗活動”在古鎮啟動。從融合古今的文創產品、宋式街頭游藝,

到小食香飲子、當爐賣酒,再到風雅四藝、占卜游樂,。打卡宋潮市

集,迅速在各大社交平臺走紅。

“宋人的生活情趣令人向往,我在網上看到這項活動,特意跟朋友一起

來體驗。"游客陳先生說。

"千年古縣城文化底蘊深厚,我們通過創新宋韻消費新場景,把握青春

脈動,對宋韻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打造文旅消費新標桿。比如,宋潮

市集就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前來打卡消費。投壺、占卜等很受年輕人喜愛。"

古鎮所在區負責人說。

o古鎮所在區積極謀劃高能級文化項目和品牌活動,培育文化生產和消

費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打通文化軟實力向文化生產力的轉化通道。目

前,該區正著力培育"古鎮國潮文創歷史街區""鄉村休閑達人村街區"

"不夜老外灘”等夜間文化坐標,以宋韻文化為創新驅動力,開發古鎮

夜游、主題公園夜游、文化場館夜游等夜間文旅業態,實現夜間經濟迭

代升級。

古鎮附近的村落,也在深入挖掘宋韻遺存,加快農旅融合,對文化景觀

進行提升改造。"鞍山村這幾年發展較快,但"網紅村"要實現"長紅",

須不斷更迭產品,宋韻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街道黨工委書記表示,

該街道將加強宋韻文化保護、挖掘、提升工作,打造宋韻文化鄉村體驗

場景,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文韻味,讓千年宋韻在新時代流動起來。

既能"活化”宋韻,再現宋韻包涵的歷史文化;又能拉動消費,使得更

多富有煙火氣的宋韻融入日常、深入人心:。

(1)仿照示例,解釋文中加點的網絡新詞。

示例:真香,這一網絡新詞來源于某電視真人秀節目,是指一個人下定

決心不去或去做一件事情,最后的行為卻截然相反。

打卡:

(2)總分結構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言語表達策略,它可以先總后分,

也可以先分后總。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相應的總起句或總結句(每處不

超過20字)。

四、寫作(60分)

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紅樓夢》中劉姥姥告誡女婿:咱們莊稼人,守多大碗,吃多

大飯。

材料二: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榮獲兩金一銀的運動員谷愛凌曾在自己

的微博上這樣寫道:創造歷史,突破個人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

綜合理解以上兩則材料,聯系現實寫一篇文章,敘寫你的經歷和體驗,

或表達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文體不限,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

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

人類社會充滿希望。同時,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百年變局和世紀

疫情交織疊加,國際格局深刻復雜演變,人類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

存。在人類命運日益休戚與共的今天,越來越要求加強文明交流互鑒,

深化文明相處之道。

第一,深化文明相處之道,需要堅持平等相待、彼此尊重。習近平主席

指出,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娓紫嫣紅之別,而無

高低優劣之分,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

成了縱向上不同時期文明的發展演化和橫向上不同國家、民族文明的多

元并存,創造了多姿多彩的人生這明,繪就了波瀾壯闊的文明圖譜。

每一種文明都有自己獨特的內涵、特征,都有區別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

處、獨到之處,在價值上是平等的。我們應當堅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

慢和偏見,加深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性的認知,尊重所有國家和

民族傳承發展各自文明的權利,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自身發展道路的探

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

超越文明優越,走出一條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文明交往新路。

第二,深化文明相處之道,需要加強互學互鑒、交流交融。習近平主席

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羊富。中華文明在長期發展的

過程中,從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中獲得了豐富滋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作

出了重要貢獻。比如,明清以后的“東學西漸"和"西學東漸",既給

予西方文明自我反思、復興發展的養料,也對中華文明重新煥發生機起

到了催化作用。這充分表明,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是文明

保持旺盛生命活力的源泉所在。

我們應當采取學習借鑒、交流交融的態度,在保持自身文明歷史主體性

的前提下,使文明在超越制度模式、意識形態差別之上進行兼收并蓄,

充分汲取各種文明的有益成果和積極因素,促進不同文明相通相融,為

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第三,深化文明相處之道,需要倡導開放包容、美美與共。習近平主席

指出,每一種文明都是美的結晶,都彰顯著創造之美;各種文明本沒有

沖突,只是要有欣賞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

區、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如果以"文明進化""文明沖突""文

明隔絕”來認識和對待文明,甚至以所謂"先進文明"打壓、取代其他

文明,那將是歷史的悲劇、文明的災難。中國學者費孝通很早就提出,

文明之間要堅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是中華

文明蘊含的內在追求,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給我們的深刻啟迪。

當今世界,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開放包

容的文明不僅是將不同民族和國家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精神紐帶,更是促

進時代發展潮流滾滾向前的強大動力。我們應當秉持海納百川、有容乃

大的精神,堅持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堅決摒棄文明沖突,消除文明隔

閡,加深對彼此文明的理解和欣賞,在推進自身文明發展的同時,推動

建設一個更加多彩、更有活力的大美世界。

(摘編自黃坤明《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深化文明相處之道》)

材料二:

當今世界,在處理不同文明之間關系的問題上,存在著諸多不和諧的論

調,"文明中心論"和"制度模式單一論"就是典型的代表。新時代深

化文明交流互鑒,既不認同文明有中心和邊緣之分,也不認為文明發展

模式是單調統一的。

一方面,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是對"文明中心論”的批判。西方社

會熱衷于對不同文明進行主客二分,西方的文明必然是中心文明。新時

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倡導的是不同文明平等、包容、和諧相處,認為

文明有特色、地域的差異,但沒有地位、好壞的差別,世界上并不存在

一種超越其他一切民族具有絕對優越性的文化,文化上的盛氣凌人,只

會招來怨恨與鄙夷,絕非文明之間的長久相處之道。我們既要讓本國文

明充滿勃勃生機,又要善于與他國文明交流互鑒,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

芳競艷。

另一方面,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是對"制度模式單一論”的批判。

西方社會習慣把資本主義文明看作人類文明的普遍形式,并竭力推廣資

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強調要尊重

不同民族和國家選擇適合本國、本民族發展的道路和制度模式。各國探

索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是人類文明的多樣呈現,一味引進或效仿西方制

度模式,會引起水土不服,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文明之間不

應該是整齊劃一、千篇一律,而是要求同存異、多元共存、共同發展。

(摘編自陳明琨徐艷玲《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三重邏輯》)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不同時期不同國家、民族的文明各有千秋,價值平等,沒有先進與落

后之分、中心與邊緣之別,更無高低優劣之說。

B.經歷漫長歲月積淀而成的人類文明多姿多彩,充分彰顯了創造之美,

是人類珍貴的精神財富。

C.加強交流互鑒,深化文明相處之道,需要做好諸多方面的工作,其中

最重要的是平等相待,彼此尊重。

D.”文明中心論"和"制度模式單一論”等論調極具危害,是妨礙國家

發展和文明交流的錯誤觀念。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C

A.從兩則材料論述的側重點看,材料一側重正面論述,立中有破;材料

二則正相反。

B.文明因交流互鑒而豐富多彩,我們要超越意識形態的差別以開放包容

的態度兼收并蓄。

C.堅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態度,不同文明能夠臻至"天下大同"

之大美境界。

D.文明交流互鑒并不反對引進或效仿異域文明,前提是要保持自身文明

的主體性。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觀點的一項是D

A.鄭板橋《新竹》: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B.盧梅坡《雪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C.趙翼《論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D.《增廣賢文》: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4)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有何意義?請結合材料一簡要概括。

(5)"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出自《禮記中庸》,有

論者認為"這是國與國共處之道,也是人與人相處之道",請結合材料

內容談談你對此的理解與認識。

【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相關內容的能力。這類題目首

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

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

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

(2)本題考查根據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

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內容,做好選項和文章內容的比較辨別,

確認正確選項。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論點論據的分析能力,答題前先通讀原文,

整體理解把握文本的內容,明確文章的觀點是什么,文章從哪些角度和

層面進行分析論證的,使用了哪些論據,然后結合選項所給的材料進行

分析,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

(4)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篩選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根據

提干要求通讀文本,找出相關內容,并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分析。

(5)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

類題一般的答題模式為:第一步,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語,確定篩選對

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內容要點的基礎上,在文中找到題干信息對應

的語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解答】(1)C.”其中最重要的是平等相待,彼此尊重"錯誤。材料

一原文為"深化文明相處之道,需要堅持平等相待、彼此尊重”來看,

材料并沒有說那種方式更重要。

(2)C."不同文明能夠臻至‘天下大同‘"錯誤。根據材料一原文"中

國學者費孝通很早就提出,文明之間要堅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

與共、天下大同"分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與"天下大同”是并

列關系,不是因果關系。

(3)A.鄭板橋的這首《新竹》詩,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用以說明

新的一代之所以有超出前一代的成績,是靠前一代打下的基礎和積極扶

持。常用來贊頌前一代在培養新一代方面的貢獻。不能支撐"文明交流

互鑒”的觀點。

B.”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意思是:就潔白而言,梅比雪

要差一些,但是雪卻沒有梅花的香味。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具有比

較的意味。不能支撐"文明交流互鑒”的觀點。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意思是:歷史上每一朝代都

會有有才華的人出現,各自開創一代新風,領導詩壇幾百年。常用來激

勵人們努力學習,取得成績。不能支撐"文明交流互鑒”的觀點。

D."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比喻缺少各種不同形式和風格

的藝術作品就不算繁榮,主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符合材料"文明交

流互鑒”的觀點。

故選:

Do

(5)根據材料一"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

織疊加,國際格局深刻復雜演變,人類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存。在

人類命運日益休戚與共的今天,越來越要求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深化文

明相處之道"可以概括出:有助于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為

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根據材料一"我們應當堅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和偏見,加深對自身

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性的認知,尊重所有國家和民族傳承發展各自文明

的權利,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自身發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

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走出一

條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文明交往新路"可以概括出:可以解決不同文

明間存在的隔閡、沖突及傲慢與偏見,開辟文明交往新路。

根據材料一"明清以后的‘東學西漸‘和‘西學東漸’,既給予西方文

明自我反思、復興發展的養料,也對中華文明重新煥發生機起到了催化

作用。這充分表明,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是文明保持旺盛

生命活力的源泉所在"可以概括出:可以使文明更加豐富多彩,促進文

明的發展并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

根據材料一"我們應當秉持海納百JII、有容乃大的精神,堅持求同存異、

和而不同,堅決摒棄文明沖突,消除文明隔閡,加深對彼此文明的理解

和欣賞,在推進自身文明發展的同時,推動建設一個更加多彩、更有活

力的大美世界"可以概括出:可以加深不同文明間互相理解和欣賞,助

力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5)"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意思是"就像天地那

樣沒有不能掌控承載的,沒有不被包括施惠的,就像四季交錯運行,日

月照亮天空。然后天下萬物能一同發育而不相互危害,各種行為準則能

同時進行而不相互矛盾"。"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體

現了中庸之道中的"守中致和"的思想,其本質就是和諧之道。就人類

各種不同文明而言,就是要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尊重差異,理解個性,

才能消除隔閡,和諧共處。

材料二原文為"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強調要尊重不同民族和國家

選擇適合本國、本民族發展的道路和制度模式。各國探索適合本國國情

的道路是人類文明的多樣呈現,一味引進或效仿西方制度模式,會引起

水土不服,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文明之間不應該是整齊劃一、

千篇一律,而是要求同存異、多元共存、共同發展","萬物并育而不

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超越時代、國界,也適用于人際交流,為當今

世界不同文明間消除隔閡,摒棄沖突,實現多元共存、共同發展提供了

有益啟迪,有助于人類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的命運共同體。

答案:

(DC

(2)C

(3)D

(4)①有助于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

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②可以解決不同文明間存在的隔閡、沖突及傲慢與偏見,開辟文明交往

新路。

③可以使文明更加豐富多彩,促進文明的發展并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

④可以加深不同文明間互相理解和欣賞,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5)①此語彰顯了儒家中庸之道萬物和諧相處的"中和"思想,體現

了中華文明對"和而不同”的大同社會的追求。

②它超越時代、國界,也適用于人際交流,為當今世界不同文明間消除

隔閡,摒棄沖突,實現多元共存、共同發展提供了有益啟迪,有助于人

類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的命運共同體。

【點評】信息篩選題的答題步驟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內容,從整體和局

部找出表明作者觀點的語句,形成整體印象,尤其要注意對選文中心句

的理解;②把握題干,確定答題區間;③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容進

行對應比較。選項信息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內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別,命

題者常通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

出符合題干的選項。

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雞肋

徐懋庸

曹操的大軍屯扎在斜谷界口,已經一個多月了。

在中軍帳里,曹操心亂得很。這一天的下午,又開了軍事會議。部下的

文武們,仍然有意見分歧,卻沒有提出一點新的理由。曹操左手托著前

額,很少說話,最后右手一擺,叫大家散會。

軍事會議散了之后,曹操的心更煩亂了。環境很靜,外面除了時而傳入

一陣陣的刁斗之聲,萬籟俱寂。頭還是痛,腦筋卻非常興奮。他煩躁地

在帳中踱來踱去,不斷地用右手叩著頭皮。偶然間,他看到一個燭臺上

的蠟燭快要燒盡了,正在上下地掙扎跳動。他忽然于此得到啟示,明白

了那煩擾他的問題,正是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已經同這殘燭一樣了。

"唉!"他長嘆了一聲,"能夠作出‘東臨碣石’的那個時代一去不復

返了,能夠作出月明星稀’的那個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于是,

他頹然地躺到榻上去。

他回憶了一生的經歷,他認為自己在五十六歲以前所做的事情,是沒有

一件可以后悔的。他從小是有志氣的人,想做一個英雄,但并不是那種

一味追求權勢的英雄,他有治國安民的理想。雖然在戰爭中多次遭遇生

命的危險,但有"投死為國”的決心,整個的生活充滿了生氣……然而,

隨著事業的成功,權勢日益擴大,事情就起了變化。

他又想起當年跟他起兵的那一批干部,是多么可愛啊!他們不論文武,

也大抵不是單純追求權勢的人,都有治國安民的大志,想得出于國計民

生有效有利的主意,他們能夠開誠布公,對自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有建議,有批評。但是,現在圍繞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

然忿怒起來,他想殺盡這些人。

"阿瞞,”曹操對著燭光下的影子自呼小名道,"你本是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他悲哀忿怒得想不下去了,倏地從榻上跳了起來。他覺得在帳中待不下

去了,想出去走走,吸些清涼的夜氣,以清醒自己的頭腦。于是拿起一

把鋼斧,披上一件罩袍,連侍衛也不帶,走出帳去。

全軍已經休息了,大營昏暗靜肅,但夏侯惇的帳中,卻亮著燈光,許多

人影在晃動,似乎很忙亂。他就走了進去。

"啊,大王……"夏侯惇驚異地叫道。"元讓,你們在干什么?""在

收拾行裝哪!"

"為什么收拾行裝?"曹操詫異地問。

"大王不是傳令準備退兵了嗎?"夏侯惇也詫異地問。"誰說的?"曹

操帶著怒意了。

"稟大王,"夏侯惇惶恐地說,"傍晚我請示口令的時候,大王不是說

了‘雞肋‘兩個字么?我回來傳達下去,楊主簿聽了,來對我說,‘雞

肋’是吃起來沒有肉,丟了又可惜的東西。他說大王傳下此令,早晚必

要退兵,所以叫我預做準備。我就把要緊的東西先收拾一下……"

"胡說!"曹操勃然變色道,"又是楊修那小子造謠生事嗎?可惡!通

知他明天來見我。"

他緊握著鋼斧,大踏步走回自己帳中去了。

楊修進了大帳,意外地看到高級文武官員都已齊集在那里,他原來以為

是魏王要同他單獨談話的。魏王尚未升帳,楊修向大家施了禮,大家只

冷冷地答了禮,他便坐下。他感到情況有點嚴重。但是他自恃家世的高

貴,才華的優越并且一向蒙魏王的賞識,而這次的過失也不算太大,只

要隨機應變,總可以滑得過去的。因此,他故作鎮靜,而且還做出微露

驕傲的樣子,他知道魏王是更不喜歡那種沒有骨氣的怯懦者的。

魏王升帳了。大家參拜已畢,肅然歸座。楊修抬眼去望曹操,恰好曹操

炯炯的目光直逼著他。

"楊修,你為什么說要退兵了?"

"根據大王的口令。"

"我的什么口令?"

”夏侯將軍昨晚傳達大王的口令是,雞肋’。臣以為,雞肋是食之無肉、

棄之有味的東西,用兵的人發生了這樣的心理,可知是要退卻了。"

"呵呵。"曹操冷笑了一聲,"你倒是一個猜謎的老手,又在猜謎了。"

"臣知罪了。在大王還沒有下退兵的明令的時候,我就勸夏侯將軍做退

兵的準備,這是我的錯誤。可是,大王的意思,臣想是猜得不錯的。"

"嘿!眾位,你們看他多么自以為是!"曹操對著大家說,"以人心之

復雜,誰敢說能夠窺盡別人的底蘊呢?"他又對著楊修,"這回你卻猜

錯了!"

"啊大王……"

"這‘雞肋’,我是指你和你一類的人的。"

"大王……”楊修委屈地叫了一聲。

"你自以為了不起,很聰明,又仗著是楊家的兒子,袁氏的外甥,目空

一切。可是你,究竟有什么真才實學?你唯一的本領,不是只會猜謎么?

除此以外,你還有什么本領?你想出過一條治國安民的良策沒有?"

"唉……”楊修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現在的人們,大抵自恃聰明,但目的只在升官發財。方法呢,只憑心

意,去猜測別人的心意,不顧世間的實情。只在你我的心意中間用功夫,

怎么辦得了事?哪里會有出路!"在座的文武,似乎都受了這一番話的

打擊,臉色一紅,啞口無言。

楊修見曹操泛論到大家,便知機似的連忙說:"大王明諭,實開茅塞。

臣徹底認識錯誤了。臣承認對于大王,實在不過是雞肋,今后要努力學

習,提高認識,不再弄那猜謎式的玩意兒了。"

"不!"曹操厲聲說,"你還不是雞肋,比雞肋都不如。你是一條毒蟲廣

"大王……”楊修失色了。

”這樣的人,是容不得的。我容忍他已經太久了,希望他改悔,總是不

改,這回竟對軍國大事都搗起亂來了。"他用目光掃射了全場一遍,問

道,”對于他,眾官有什么意見?"

"楊修罪重如山,大王明斷。"全場異口同聲地說了一句。

曹操對癱瘓著的楊修注視了一下,沉吟了一會,然后把右手一揮,喝令

刀斧手把楊修推出斬首,將首級掛于轅門之外。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

A.楊修的"自作聰明”來自對曹操心理性格的熟悉,也因為他有一貫

以來的優越感。

B.曹操年紀已大,精力不足,在軍事會議上遲遲不能做出決斷,這讓

他產生挫敗感。

C.曹操本來就希望殺掉身邊不成器的下屬,因而楊修的死在很大程度

上是機緣巧合。

D.由于楊修向來恃才傲物,與群臣關系冷淡,所以在關鍵時刻也無人

愿意替他說情。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

A.小說善于使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如曹操的今昔對比、夏侯惇和楊

修的對比等,夏侯惇的直率襯托出了楊修的精明。

B.小說節奏有張有弛,前半段較為舒緩,后半段則通過曹操和楊修的

對話推動情節發展,明顯加快了節奏,扣人心弦。

C.小說整體語言明快曉達,又在幾處借用、化用曹操相關的古詩文,

這種文白夾雜符合人物身份經歷,并不顯突兀。

D.小說以曹操斜谷屯兵的史實為依托展開想象,既與時代背景相連,

又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邏輯,因而具有藝術真實。

(3)小說以"雞肋”為題,具有豐富的含義,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4)《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對"楊修之死”的敘述主要側重于回顧

楊修以往弓I發曹操疑忌的幾件事,而本文則把大量的筆墨放在了曹操巡

營前的心理描寫,這一改寫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談談你的理解。

【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

懂全文,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本和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答題時要對小說

整體通讀后,針對每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標題含義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結合文本,

既要分析標題的表層含義,又要挖掘其深層含義。

(4)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處理表達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題時

要讀懂文本相關內容,根據題干的提示,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解答】(1)A.正確。

B."精力不足,在軍事會議上遲遲不能做出決斷,這讓他產生挫敗感"

錯誤。從"他忽然于此得到啟示,明白了那煩擾他的問題,正是感覺到

自己的生命已經同這殘燭一樣了"可知,曹操并不是因為精力不足不能

做出決定而心煩,他心亂的原因在于年紀老邁、激情不再。

C."楊修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是機緣巧合"錯誤。楊修的死有其必然性,

不能認為是機緣巧合。

D."所以在關鍵時刻也無人愿意替他說情"錯誤,從文本中并不能看出

這層因果關系。

故選:

Ao

(2)A.”夏侯惇和楊修的對比"錯誤。夏侯惇聽信了楊修的說法,準

備退兵,引發了曹操的不滿,推動了后續情節的發展,這個人物形象的

設計并不在于和楊修構成對比。

故選:Ao

(3)由"大王不是說了‘雞肋‘兩個字么我回來傳達下去""夏侯將

軍昨晚傳達大王的口令是‘雞肋‘"可知,"雞肋"指曹操頒發的口令;

由"他忽然于此得到啟示,明白了那煩擾他的問題,正是感覺到自己的

生命已經同這殘燭一樣了""他長嘆了一聲,‘能夠作出‘東臨碣石'

的那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能夠作出月明星稀’的那個時代也一去不

復返了……’于是,他頹然地躺到榻上去"可知,"雞肋"體現了曹操

既不滿意自己喪失了往日的激情,又無法改變現狀的無奈;

由"他又想起當年跟他起兵的那一批干部,是多么可愛啊!……但是,

現在圍繞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然忿怒起來,他想殺盡這

些人"“這‘雞肋‘,我是指你和你一類的人的""你還不是雞肋,比

雞肋都不如。你是一條毒蟲!"可知,"雞肋"體現了曹操不滿身邊如

楊修等阿諛奉承的部下,懷念以前的下屬,但又無可奈何。

(4)由"他忽然于此得到啟示,明白了那煩擾他的問題,正是感覺到

自己的生命已經同這殘燭一樣了""能夠作出‘東臨碣石’的那個時代

一去不復返了,能夠作出月明星稀’的那個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

"他回憶了一生的經歷,他認為自己在五十六歲以前所做的事情,是沒

有一件可以后悔的.但是,現在圍繞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

操忽然忿怒起來,他想殺盡這些人""他悲哀忿怒得想不下去了,倏地

從榻上跳了起來。他覺得在帳中待不下去了,想出去走走,吸些清涼的

夜氣,以清醒自己的頭腦"等處可知,從人物塑造的角度看,這段心理

描寫展現了曹操的內心世界,使曹操的形象從單純的"多疑"變得更為

豐滿立體。

由"他忽然于此得到啟示,明白了那煩擾他的問題,正是感覺到自己的

生命已經同這殘燭一樣了""能夠作出‘東臨碣石’的那個時代一去不

復返了,能夠作出月明星稀’的那個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他

又想起當年跟他起兵的那一批干部,是多么可愛啊!……但是,現在圍

繞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然忿怒起來,他想殺盡這些人”

可知,從情節發展的角度看,使情節的發展更充分,曹操最后決定殺死

楊修不僅僅因為楊修本人,更是因為曹操在當時的困惑和焦慮。

由"他又想起當年跟他起兵的那一批干部,是多么可愛啊!……但是,

現在圍繞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然忿怒起來,他想殺盡這

些人"可知,從揭示主題的角度看,現實寓意增強,諷喻了社會中存在

的不求務實,但求迎合上級甚至陽奉陰違的現象,也展現了人在權勢下

的異化。

答案:

(1)A

(2)A

(3)①指曹操頒發的口令;

②體現了曹操既不滿意自己喪失了往日的激情,又無法改變現狀的無奈;

③曹操不滿身邊如楊修等阿諛奉承的部下,懷念以前的下屬,但又無可

奈何。

(4)①展現曹操的內心世界,使曹操的形象從單純的"多疑"變得更

為豐滿立體。

②情節的發展更充分,曹操最后決定殺死楊修不僅僅因為楊修本人,更

是因為曹操在當時的困惑和焦慮。

③現實寓意增強,諷喻了社會中存在的不求務實,但求迎合上級甚至陽

奉陰違的現象,也展現了人在權勢下的異化。

【點評】理解標題的含義可從表面意義與真實意義、指代意義與比喻意

義、一語雙關、雙層含義等角度思考。鑒賞小說的主題,需要從不同角

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文學作品的意蘊是指文本所蘊含的思想、感

情等各種內容,是指讀者從作品中領悟到的意義。文章所表現出來的意

蘊,有社會的、政治的、道德的意義,有現實的、歷史的意義,有民族

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義。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3.(20分)閱讀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秦,張儀日:"不如伐韓。"

王日:"請聞其說。"

對日:"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贛轅綏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

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

鼎寶器必出。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

業也。今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

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

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去王業遠矣。"

司馬錯日:"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

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貧,

故臣愿從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

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彳導其財足以富民,

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

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今攻韓,劫

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

危!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齊韓,周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

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國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

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謂危,不如伐秦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聽子。"卒起兵伐秦,十月取之,遂定秦,秦主更

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

(選自《戰國策秦策》)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

A.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贛轅綏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

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B.親魏善楚/下兵三〃11塞贛轅綏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

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C.親魏善楚/下兵三J11/塞蜜轅維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

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D.親魏善楚/下兵三〃11塞贛轅轅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

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2)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

A.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是國家王權至高無上的象征,與成語"一言

九鼎"中"九鼎"意義相同。

B."從事于易"中"易”指容易,與《愚公移山》中"寒暑易節,始一

反焉"中"易"的意義不同。

C."故拔一國"中"拔"指攻克、攻取,與《出師表》中"是以先帝簡

拔以遺陛下"的"拔”意義相同。

D."韓自知亡三川"中"亡"指丟失、失去,與《過秦論》中“秦無亡

矢遺鑲之費"的"亡"意義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D

A.圍繞秦王擴充軍事、推進王業的問題,張儀和司馬錯展開軍事辯論,

二人針鋒相對各陳己見,最終秦王采納司馬錯的建議,出兵平定蜀國。

B.張儀建議秦王可以先與魏、楚兩國親善,再讓秦軍借道兩國來切斷通

路,進而逼迫周天子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這就能建立王業了。

C.司馬錯認蜀國是西邊偏僻的國家、以戎狄為首領,而且有像夏桀、商

紂一樣的禍亂,現在讓秦軍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驅趕羊群一樣容易。

D.張儀與司馬錯的觀點迥異,從兩人的辯論中能夠看出,張儀的主張多

主觀唯心的空想,司馬錯則是從實際出,知己知彼,提出積極穩妥的辦

法。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去王業遠

矣。

②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

(5)針對張儀伐韓的主張,司馬錯從哪些方面進行反駁?請結合原文

簡要概括說明。

【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該題可以根據句意、虛詞和結

構判斷。

(2)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重點考查一詞多義。考生要根

據課內的積累并結合語境,認真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