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密封線 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下冊試卷題號一二三四五六閱卷人總分得分注意事項:1.全卷采用機器閱卷,請考生注意書寫規范;考試時間為120分鐘。2.在作答前,考生請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準考證號涂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定位置。
3.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請按照題號在答題卡上與題目對應的答題區域內規范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A卷(第I卷)(滿分:100分時間:120分鐘)一、選擇題
1、大運河的開鑿沖破我國東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決了開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難題;其卓越運能的實現,展示了我國土地測量和水利水運等科技成就和創新能力。材料強調大運河的開通(
)A.維護了社會秩序的安定B.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C.加強了南北地區的聯系D.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
2、明朝時期,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曾說:“國家主持的考試將給每一位有知識的人提供參政的機會。秀才相當于學士,舉人相當于碩士,而進士相當于博士。”這種“公開競爭、平等擇優”的精神具有超越封建時代的特征,為世界所接納。這種制度是A.郡縣制B.分封制C.行省制D.科舉制
3、有位歷史老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歷史,編寫了以下歌謠,其中描寫武則天的是(
)A.開明君主吸隋訓,貞觀之治創唐榮B.武周政治得發展,無字之碑任后評C.調整政策呈開元,沉淫酒色誤王國D.陳橋兵變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4、開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指安定),物殷俗阜(指物產豐富,風俗淳厚)。以下說法,準確的是(
)A.“上留心理道”的“上”指唐太宗B.“天下大理”局面靠嚴刑酷法實現C.“河清海晏”指武則天創立了殿試D.“物殷俗阜”指開元年間經濟繁榮
5、唐朝著名的詩人有很多。有一位詩人創作了大量的憂國憂民,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詩作,后人稱他為“詩圣”。他是A.王維B.杜甫C.李白D.白居易
6、古典名句是中華文化長河中歷經砥礪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載體,下列名句所關聯的人物及事件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A.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嬴政與秦國建立B.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與《資治通鑒》C.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玄宗與安史之亂D.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與抗金斗爭
7、著名文化學者王立群這樣評價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陳橋驛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間銷兵權。”他評價的是(
)A.秦王嬴政B.宋太祖趙匡胤C.宋高宗趙構D.漢高祖劉邦
8、下列關于宋代農業經濟發展的正確表述是(
)A.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在黃河流域得到推廣B.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的糧倉C.小麥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的首位D.棉花種植區由江南擴展到中原地區
9、下列資料是某位同學準備的歷史手抄報資料,能夠反映出宋代(
)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在南方普遍種植;北方的粟、麥、黍、豆等在南方種植日漸增多;棉布成為長江下游地區的著名土特產
A.南方經濟的繁榮B.發達的農業生產C.手工技藝的高超D.獨特的活字印刷
10、有學者認為:“北宋時期,中國仿佛進入現代,物質文化蓬勃發展。”下列不能體現這一觀點的史實是A.交子的出現B.早市、夜市和草市的出現C.熱鬧的瓦子D.江南地區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
11、下圖所示對聯描述的人物主要功績是(
)
A.統一蒙古B.建立元朝C.西游天竺D.東渡日本
12、元朝時,來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交融,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這一現象最能反映元朝統一(
)A.促進了民族交融B.形成了國家認同C.推動了經濟發展D.促進了文化發展
13、經濟重心南移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國古代南北經濟發展的巨大變化。對“經濟重心南移”的表述最準確的是(
)A.進程:經濟重心南移從南宋開始到清朝最終完成B.原因:經濟重心南移最主要原因是政府政策導向C.表現:由越南傳入的占城稻在北方地區得到推廣D.結果:南方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超過了北方
14、兩宋之交著名的女詞人是A.武則天B.慈禧C.太平公主D.李清照
15、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王階稱:“中醫對新冠肺炎的治療取得了顯著療效。”明朝時期成書的醫學著作是(
)A.《天工開物》B.《資治通鑒》C.《本草綱目》D.《農政全書》
16、他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百戰不敗掃平倭寇之患,他指的是A.鄭成功B.岳飛C.文天祥D.戚繼光
17、它真正的價值不是永絕漠北大軍而是防御漠北游騎,因為沒有它,整個華北平原就沒有可能進行正常農業生產及生活。材料中的“它”是(
)A.都江堰B.明長城C.靈渠D.大運河
18、圖片承載著鮮活的歷史。某班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搜集到以下圖片,與這些人物相關的歷史史實所反映的主題是
張騫
鑒真
鄭和
戚繼光A.祖國統一B.中外交往C.民族團結D.抵抗侵略
19、如表為明朝末年天災情況,對這些歷史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1626年前十多年間的全國南北各地幾乎年年發生大水災、早災和災、瘟疫。“人民饑死者三,疫死者三,為盜者四。米石銀二十四兩,人死取以食。”1626年5月北京王恭廠一帶發生了神秘的大爆炸,數萬房屋盡毀,死傷兩萬余人。1643年北京、天津地區瘟疫大爆發,“死亡枕籍,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
A.各種災害頻繁發生加速了明朝滅亡B.土地過度開發導致生態環境嚴重破壞C.成為天人感應理論的重要歷史依據D.說明古代王朝的更迭有一定歷史規律
20、元朝是我國第一個統一全國的少數民族政權。下列事件發生在元朝的是(
)
①鐵木真統一蒙古
②回族形成
③建立行省制度
④青花瓷燒制成功
⑤確立金瓶掣簽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21、在面對與外國的貿易糾紛時,乾隆帝采取縮減通商口岸,由多口通商變為一口通商,同時通商還受到行商和海關制度的嚴格限制。這說明清朝統治者當時(
)A.重視鼓勵商業發展B.實行閉關鎖國政策C.推行自由貿易政策D.加強中央集權統治
22、下邊圖片上的臉譜來源于哪一藝術種類()
A.藏劇B.皮影戲C.京劇D.二人轉
23、具備時空觀念是學習和理解歷史的基礎。以下示意圖中①②③④處依次應填寫的史實是
A.①雅克薩之戰②平定噶爾丹叛亂③設駐藏大臣④設置臺灣府B.①平定噶爾丹叛亂②雅克薩之戰③設駐藏大臣④設置臺灣府C.①設駐藏大臣②雅克薩之戰③平定噶爾丹叛亂④設置臺灣府D.①設置臺灣府②設駐藏大小③雅克薩之戰④平定噶爾丹叛亂二、綜合題
2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倘使我們說,中國傳統政治是專制的,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這一說法,用來講明清兩代是可以的。——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材料二:“吳民(蘇州)生齒(人口)最繁(多),恒產絕少,家杼軸而戶纂組(每家每戶從事絲織業)。機戶(早期資本家)出資,機工(早期工人)出力,相依為命久矣……——據《明萬歷實錄》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信函中的幾句話: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農為天下之務本,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則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雍正帝材料四:這一時期(明清)大為繁榮的小說,戲劇也競相以普通人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們的情感、追求作為題材,屠夫、小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好漢,以及三教九流進入文學殿堂,成為文學中的主人公,“好貨”“好色”成為許多作品的共同主題。——馮天瑜、何曉明《中華文明史》材料五:明清是中國歷史上社會秩序穩定的一個偉大時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間歐洲卻經歷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現代化發展……不過這并不表明明清兩代便是歷史的倒退,此間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認。如果能更好地了解這幾百年來的中國歷史,我們應能發現不少的革新和發展。中國社會遠非停滯不前,不過與西方相比其步伐較慢,程度較淺罷了。——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革》
(1)材料一中“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的觀點,請你分別列舉一個你所學明清時期的相關史實,來說明一下。
(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時期我國一些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結合材料三指出清朝阻礙其發展的政策性原因。
(3)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指出明清時期文學發展的主流形式說明其得以發展的主要因素。
(4)根據上述五則材料的探究,請你概括明清時期歷史發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設置機構,有效管轄
(1)根據材料一的兩幅圖并結合所學,分別指出元朝和清朝管轄西藏地方事務的機構或官員,并指出元朝設置的機構的意義。材料二
因俗而治,興教安眾
(2)請參照示例,從圖片二、三中任意選擇一幅圖片,說明清朝對西藏采取的管轄措施,并歸納元清兩朝對西藏采取管轄措施的共同特點。
示例:元朝時,元世祖冊封西藏宗教領袖八思巴為帝師,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材料三
漢藏交流,相互促進由于元代西藏被正式納入元朝版圖和元朝對西藏的具體施政以及西藏和祖國內地之間官員、僧人、商貫的相互來往,進一步推動了西藏和內地經濟、政治和文化科技的全面交流發展,共同促進和繁榮了包括了藏族、蒙古族在內的統一的多元的中華民族文化。……清朝時期,西藏與內地的交往更加緊密,大批藏僧進京城學習、供職、主持寺廟法事等,把藏族的傳統文化與宗教帶入中原。同時內地的大臣、軍隊駐扎西藏,漢族商人入藏貿易等都為藏漢經濟、文化交流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摘編自《西藏在線·元明清朝時期》
(3)根據材料三,歸納元、清兩朝對西藏有效管轄產生的共同影響。
(4)綜上,談談你的認識。
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2013年8月,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CCTV1播出,這個活動凝聚了傳承華夏文明的信念,更傳遞了漢字書寫美德的觀念。而最初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筆一劃都蘊含著炎黃子孫的智慧和希望,一代一代流傳至今。材料二
中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近幾年,隨著健康觀念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中成藥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療效確切、價格低廉等特點和優勢,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材料三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魯迅先生對我國古代一部史學著作的評價之語,該書在史學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