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語文課內文言文挖空、知識梳理與過關訓練專題01勸學第1段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第2段)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第3段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第4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一、古今異義:1.蚓無爪牙之利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兇、走狗。2.金就礪則利古義:金屬制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黃金。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檢查;今義:探究并領會。二、通假字:1.輮以為輪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2.雖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曬干。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天賦,資質。三、詞類活用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詞作狀語,每天。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快;輮以為輪/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彎曲")3、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名詞作動詞,游泳,游水。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上。5、下飲黃泉: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四、特殊句式(一)狀語后置句:1、青,取之【于藍】,于,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可譯為“從”。2、青【于藍】: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3、寒【于水】: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乎,相當于介詞“于”,引出動作的對象,可譯為“對”。(二)定語后置句: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利”是“爪牙”的定語;“強”是“筋骨”的定語。“之”,定語后置的標志。(三)判斷句1.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是判斷句式的標志;“者”“也”是語氣詞,“者”用在結果分句后,表示停頓,并提示下面要說的原因;“也”,語氣助詞,表示解釋的原因。)2.臂非加長也。3.聲非加疾也。4.假輿馬者,非利足也。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6.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四)省略句1.輮(之)以(之)為輪。2.輮(之)使之然也。五、固定格式1、無以至千里/無以成江海:無以,表示“沒有用來……的(辦法)”。六、古今異義1、輮以為輪——古義:介詞“以”+動詞“為”,使……成為。今義:認為。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問廣博精深。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義:兩個詞。用,介詞,因為;心,心思。今義: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4、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古義:藏身。今義: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詞多義1、于青,取之于藍。(從,介詞)而青于藍(比,介詞)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對于,介詞)2、而《勸學》(節選)一文中共有16個“而”,弄清它們的用法和意義對研讀課文很有幫助,并且“而”是高考必考的18個文言虛詞中的重點,《勸學》中的“而”的用法和意義歸類如下:(1)連詞,表轉折,可翻譯成“卻”“但是”。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②冰,水為之,而寒于水。③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⑤非能水也,而絕江河。⑥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2)連詞,表遞進,可翻譯成“而且”“并且”。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3)連詞,表因果,可翻譯成“因而”。此句也可表順承。①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4)連詞,表修飾,可翻譯成“地”。①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②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④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5)連詞,表假設,可翻譯成“如果”“假如”。①鍥而舍之,朽木不折。②鍥而不舍,金石可鏤(6)連詞,表并列,可翻譯成“和”“與”。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焉:(1)風雨興焉(兼詞,“于之”,意為在這里)(2)圣心備焉(語氣詞)4.利:(1)金就礪則利(形容詞作動詞,變鋒利)(2)非利足也(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5.之(1)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取獨)(2)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代詞代青)(3)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的標志)(4)非蛇鱔之穴(的)6.假(1)善假于物也(借助)(2)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假裝)(3)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4)因求假暫歸(假期,休假)(5)假以雄權??(授予,給予)7.絕(1)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口技》)(停止)(2)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與世隔絕)(3)以為妙絕(《口技》)(極了)(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橫渡)(5)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傳》)(斷絕關系)1.對下列實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吾嘗跂而望矣
跂:踮起腳B.而聞者彰
彰:清楚C.金石可鏤
鏤:雕刻D.而絕江河
絕:斷絕2.下列畫線的詞中是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
)①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③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④故不積跬步⑤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⑥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A.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⑥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而”字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②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⑤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⑦蟹六跪而二螯
⑧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C.③/①④/⑧②/⑤⑥/⑦ D.②③/①④/⑤/⑥/⑦⑧4.下列各句中畫線的詞語,意思與現代漢語相近的一項是(
)A.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C.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5.指出說法正確的一項(
)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義。B.白居易《憶江南》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里的“藍”和“取之于藍”中的“藍”相同。C.《勸學》是《荀子》里的第一篇。節選的三段著重論述了學習應持的態度。D.《勸學》的作者荀況,是春秋后期趙國人,他強調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6.下列加橫線的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1)雖有槁暴(曬)(2)以為輪(使……彎曲)(3)吾嘗跂而望矣(抬起腳尖)(4)君子生非異也(通“性”,資質、稟賦)(5)非利足也(走路)(6)筋骨之強(強壯)(7)而致千里(送達)(8)而絕江河(隔斷)(9)聲非加疾也(強,這里指聲音宏大)(10)而聞者彰(清楚)(11)勸學(勉勵)A.⑴⑵⑷⑸⑹ B.⑵⑶⑹⑼⑽ C.⑴⑷⑸⑺⑾ D.⑹⑻⑼⑽⑾7.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A.君子:本是對古代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文中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B.金:特指金子。“金就礪則利”中的“金”指古代的金銀銅一類的錢。C.跬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兩腳為“步”。D.《荀子》是戰國末期思想家荀況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現存32篇。8.下列各句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B.不復挺者,使之然也C.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君子生非異也9.下列各項中,對加點詞語活用情況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②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④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⑥其曲中規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10.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及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①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②水為之而寒于水③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④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11.理解性默寫(1)在《勸學》中,“,”兩句強調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學習收獲大的道理。(2)《勸學》中,“,”通過“木”與“金”的變化來進一步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3)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個句子是:“,。”(4)《勸學》中強調學習應當專一,反面舉例的句子是:“,,。”(5)《勸學》中強調了積累的重要。以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可以興風雨、生蛟龍設喻,引出“,,的觀點。(6)古人議論喜用對比。比如荀子的《勸學》中將螃蟹的“”與蚯蚓的“”相比照,強調了學習必須用心專一,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7)《勸學》中的“”是說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并沒有什么不同,然而學識卻超過一般人,是因為“”,說明了善于利用客觀條件可以彌補自身不足的道理。(8)荀子在《勸學》中指出木頭經過火烤做成車輪后,再被曬干也無法挺直的原因是“”,并提示人們“”才能智慧明達,行為沒有過失。(9)《勸學》中以在順風中呼喊為喻,形象闡明學習能借助外物提高自己的道理時說“”,聲音并沒有加大,“”。(10)《勸學》中“”一句,以金屬變化來說明學習可以使人改變和提升,而“”一句,則說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為無過的原因。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勸學荀子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2.下列對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勸學》作者是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先秦儒家學派的最后代表。B.“金就礪則利”中的“金”代指金屬制的刀斧等。C.與孟子的“性善論”相對,荀子提出“性惡論”,認為人的本性是“惡”。D.《詩》《書》指《詩經》和《尚書》,與《禮》《易》《春秋》并稱為道家“五經”。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課文首先提出“學不可以已”這個觀點,足見學習的意義重大。B.課文第2段連用了五個比喻論述學習的重大意義。C.課文第5段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度,強調要逐步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D.文章條理清晰,論述嚴密,全文圍繞“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展開論述。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2)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15.《勸學》第二段中運用的幾個比喻在意義上有何內在聯系?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節選自《荀子·勸學》)文本二:學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厭,所以治人也。夫繭,舍而不治,則腐蠹而棄;使女工繅之,以為美錦,大君服而朝之。身者,繭也,舍而不治,則知行腐蠹。使賢者教之,以為世士,則天下諸侯莫敢不敬。是故子路,卞之野人;子貢,衛之賈人;顏涿聚,盜也;顓孫師,駔也。孔子教之,皆為顯士。夫學,譬之猶礪也。昆吾之金,而銖父之錫,使干越之工,鑄之以為劍,而弗加砥礪,則以刺不入,以擊不斷。磨之以礱礪,加之以黃砥,則其刺也無前,其擊也無下。自是觀之,礪之與弗礪,其相去遠矣。今人皆知礪其劍,而弗知礪其身。夫學,身之礪砥也。(節選自尸子《勸學》,有刪改)文本三: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養親者,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怡聲下氣,不憚劬勞,以致甘軟,惕然慚懼,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見危授命,不忘誠諫,以利社稷,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歷茲以往,百行皆然。縱不能淳,去泰去甚。學之所知施無不達世人讀書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不足加以斷一條訟,不必得其理;宰千戶縣,不必理其民;問其造屋,不必知楣橫而棁豎也;問其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遲也;吟嘯談謔,諷詠辭賦,事既優閑,材增迂誕,軍國經綸,略無施用。故為武人俗吏所共嗤詆,良由是乎!夫學者所以求益耳。(節選自顏之推《勉學》,有刪改)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學之/所知施無不達/世人讀書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不足/B.學之所知/施無不達/世人讀書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不足/C.學之所知/施無不達/世人讀書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不足/D.學之/所知施無不達/世人讀書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不足/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大君,古時常作為天子、國君的別稱,也用作對尊長的敬稱,此處指前者。B.賈人,指商人,也指古時官府掌管采購物品的人員,文中“賈人”指后者。C.社稷,“社”為土地神,“稷”為谷神,“社稷”合用則常用來代指國家。D.經綸,整理絲縷、理出絲緒和編絲成繩的統稱,引申為籌劃、治理國家大事。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和手法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尸子在《勸學》中列舉了子路、子貢、顏涿聚、顓孫師等人的事例,是為了說明孔子的賢能。B.從顏之推提到的“未知養親者”等情形可知,學習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C.《荀子·勸學》和尸子《勸學》都運用了比喻論證,使論證形象生動,淺顯易懂。D.尸子和顏之推都寫到了學習者在學習后所產生的變化,并以此來強調學習的重要性。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課內文言翻譯)(2)故為武人俗吏所共嗤詆,良由是乎!20.三段文字都論述了學習的作用,請分別加以概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勸學秦觀予少時讀書,一見輒能誦。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游,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比數年來頗發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每閱一事,必尋繹數終,掩卷茫然,輒復不省。故雖有勤勞之苦,而常廢于善忘。嗟夫!敗吾業者,常此二物也。比讀《齊史》,見孫搴答邢詞曰:“我精騎三千,足抵君羸卒數萬。”心善其說,因取“經”“傳”“子”“史”之可為文用者,得若干條,勒為若干卷,題曰《精騎集》云。噫!少而不勤,無知之何矣。長而善忘,庶幾以此補之。(節選自《精騎集·序》)(乙)勸學《荀子》①君子曰:學不可以已。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③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④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1.秦觀《勸學》文中第①段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FRP筋-重晶石防輻射混凝土粘結性能試驗研究
- 關漢卿《救風塵》的電視劇改編研究
- 創客大賽培訓
- 兒童肺炎合并心衰補液診療要點
- 肺患者健康宣教
- 家庭科學教育實施策略
- 頤和園介紹課件
- 健康傳播常用方法
- 小班培訓詐騙案例分享
- 預防要先行班會課件
- 化工公司安全知識競賽題庫(共1000題)
- 中國移動公開競聘考試題庫(含答案)
- DLT 572-2021 電力變壓器運行規程
- HJ 636-2012 水質 總氮的測定 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 成都市2022級(2025屆)高中畢業班摸底測試(零診)數學試卷(含答案)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幼兒園班級管理課程教學探索
- 《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微課
- 四年級下冊混合計算400題及答案
- 餐廳值班管理培訓
- OQC出貨檢驗技能培訓
- 旅游產業行業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