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政治知識點復習測試16_第1頁
2018屆高考政治知識點復習測試16_第2頁
2018屆高考政治知識點復習測試16_第3頁
2018屆高考政治知識點復習測試16_第4頁
2018屆高考政治知識點復習測試1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1.文明,不去實踐就不可能抵達;法治,不去奉行就無以彰顯其公正;誠信,不去堅守就難以成其為風尚。這說明實踐是()A.直接現實性的活動B.社會歷史性的活動C.是認識的唯一來源D.具體的有條件的2.2016年8月23日起,為了擴大社會影響,樹立工程的文化形象A.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B.實踐具有能動性C.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D.實踐具有歷史性3.經十余年技術攻關,吉林大學科研團隊攻克了高海拔和嚴寒地區施工等多項技術難題,成功研發了國內外首創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合物冷鉆熱采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這體現了()①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②實踐具有能動性③真理具有客觀物質性④認識具有反復性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出現了代駕、陪購師、網絡主播等新興職業。這些新興職業在給社會帶來效率或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如何規范的問題,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刻不容緩。由此可見()A.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B.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C.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D.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5.右圖漫畫蘊含的哲理是()A.人們的主觀愿望無法變成客觀現實B.主觀認識是對客觀現實的正確反映C.要改變客觀現實必須發揮集體力量D.認識符合實際才能有效地指導實踐6.世界最大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FAST)項目正按計劃有序推進,FAST建成后能將我國空間測控能力由月球延伸到太陽系外緣,把深空通訊數據下行速率提高幾十倍,也能為科學家尋找地外文明提供一個全新平臺。這表明()①事物運動規律具有客觀性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③人類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右圖漫畫《君子動口不動手》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A.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B.認識都對實踐具有促進作用C.實踐是認識的根本目的D.認識是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8.有人說:“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句話的合理之處在于它看到了()①勤于思考有助于獲得真理②認識具有反復性、上升性③真理既源于實踐,又源于思考④客觀性是真理的基本屬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提出了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的定理。但是,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隨后,德國數學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這說明真理是()①因人而異的②具體的③有條件的④客觀的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0.“真理+1=謬誤,謬誤-1=真理。”該等式形象地說明()①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②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③真理包含著謬誤的成分④真理和謬誤沒有嚴格界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進行了一系列涉及數百人的研究后發現,胖人和瘦人眼中的世界截然不同,實際距離為25米的紅綠燈,在瘦人眼中,距離大概是15米,但在胖人眼中,距離為30米①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獲得正確認識②客觀對象的復雜性導致認識發生偏差③認識是主體對客觀對象的能動反映④對同一確定對象的正確認識只有一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詩蘊含的認識論道理是()①真理的屬性是客觀性②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③認識是為了獲得規律④認識是反復的、無限的、上升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判斷題:正確的填“A”,錯誤的填“B”。13.實踐既是一種客觀活動,又是一種主觀活動。()1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明實踐是個人獲得認識的唯一來源。()15.學得一手“屠龍絕技”,卻為天下笑,表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16.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沒有嚴格的界限。()17.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在發展中不斷地推翻和超越自身。()三、簡答題:請緊扣題意,結合所學相關知識,簡要回答問題。18.“草根經濟”以小型企業、微型企業(10個雇員以下)、城鄉個體工商戶、創業者等為主體,屬于非公有制經濟。過去我國強調發展單一的公有制經濟,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逐步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草根經濟”得到了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導,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為城鄉經濟注入了活力。我國對非公有制經濟政策的調整,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哪些道理?四、探究題:請你進入下列情境中,參與問題的探究與分析,并寫出你的觀點與建議。19.材料一:PDCA循環是管理學中的一個通用模型,是能使任何一項活動有效進行的一種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序,特別是在質量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按照PDCA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每轉動一周,質量就提高一步,未解決的問題會進入下一個循環……從而實現質量階梯式的提升。(1)從實踐與認識關系的角度,說明PDCA循環能夠實現質量階梯式提升的原因。材料二:電腦運行中熱量如何散發是困擾半導體和信息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歷經四年,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帶領團隊在中國自己的世界一流的實驗室里利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生長了高質量的磁性摻雜拓撲絕緣體薄膜,首次在實驗中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一發現有效解決了電腦運行中散熱的問題,從而可能推進信息技術巨大的突破。(2)運用“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的知識,分析材料二蘊含的哲學道理。

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1.A2.B3.A4.D5.D6.C7.C8.A9.D10.A11.B12.C13.B14.A15.A16.B17.B18.①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不斷深化,政策不斷完善。②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我國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具有反復性、上升性。③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19.(1)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計劃是在收集分析資料的實踐中形成的。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通過對實施情況的結果進行檢查,使原計劃得以檢驗和完善。③實踐是認識的目的,通過實施環節使計劃得到落實;正確的認識可以推動實踐的發展,通過PDCA循環不斷完善的計劃,有助于指導人們實現質量階梯式提升。(2)①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人們在半導體和信息產業發展中遇到了電腦散熱的問題,產生了新的探索要求,推動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了人類認識的發展,世界一流的實驗室及研究中采用了分子束外延等先進方法以及生長的新材料為最終實現反常霍爾效應的發現提供了條件。③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從而推動認識的不斷深化。反常霍爾效應的發現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