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中國法制史試題及答案_第1頁
電大中國法制史試題及答案_第2頁
電大中國法制史試題及答案_第3頁
電大中國法制史試題及答案_第4頁
電大中國法制史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1、中國法最早的一個主要形式是戰爭中的(軍法)。2、西周中期,穆王命呂侯制作了(《呂刑》)。3、春秋時期,楚國的最高司法官稱為廷理。4、戰國時期,商鞅“改法為律”。5、湖北云夢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記載秦法律令的竹簡是在1975年發現的。6、漢代規定:“天子詔所增損,不在律上者為令”。7、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逐漸形成了三省制,作為中央中樞機構。8、唐朝給授農民土地的法律稱為均田法。9、金太祖建國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習慣法,而無成文法。10、元朝設置行中書省,作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11、明朝簡化稅制“一條鞭法”是中國賦役制度史上的重大變革。12、清朝將“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稱“科道”,使監察機構一體化。13、《資政新篇》是洪仁玕提出的帶有一定資本主義色彩的太平天國后期綱領性文件。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大理院審判編制法》,就大理院和京師審判組織加以規定。15、《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改《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總統制為責任內閣制。16、北洋政府奉行特別法應先于普通法原則。17、南京國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實行三級立法體制。18、1934年1月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進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中農鞏固地聯合”的內容。19、抗日民主政權保障人權條例規定,除_公安司法機關以外,任何機關團體不得進行逮捕、審問、死刑。20、解放戰爭后期,人民審判機構的體制不斷完善,審判機構一律改稱人民法院。二、單項選擇題1、夏朝中央監獄的名稱是(B)A、圜土B、夏臺C、畿內D、社2、西周時期,法官在審訊中要察言觀色,注意當事人的表情,這種審訊方法被稱為(B)A、五刑B、五聽C、五行D、九刑3、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較系統的、并為以后歷代法典濫觴的封建法典是(B)A、竹刑B、《法經》C、《憲令》D、《大府之憲》4、秦統一天下后,繼續推行法家思想,對秦始皇政權和法制活動影響極大并成為其指導思想的是(C)A、商鞅的思想B、李斯的思想C、韓非的思想D、李悝的思想5、為了限制士族對清議的操縱,南朝法律中設有(B)A、重罪十條B、清議禁錮之科C、八議D、準五服以制罪6、唐律中的“謀危社稷”是指(B)A、謀大逆B、謀反C、惡逆D、謀叛7、凌遲刑作為法定刑始于(A)A、宋B、清C、唐D、明8、元朝由地方官吏自行編制的一部法律匯編是(C)A、《大元通制》B、《泰和律》C、《元典章》D、《至正條格》9、明朝統治者為加重對官吏貪贓受賄罪的處刑,在明律中特設“受贓”一卷于(B)A、《名例律》B、《吏律》C、《禮律》D、《刑律》10、清代以“四格”為標準考核官吏,其中品德操行方面的內容稱為(A)A、守11、清末設立的咨議局,依其章程規定,其性質是(B)A、地方立法議會B、各省采取輿論之所C、督撫的咨詢機構D、地方行政管理機構12、南京臨時政府依據“天賦人權”理論,制頒一系列法令,其中意義最為深遠的是(B)A、禁止買賣人口令B、權利平等令C、禁煙法令D、禁賭法令13、《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規定,行使統一解釋法令及變更判例之權的是(B)A、立法院B、司法院C、最高法院D、行政院14、中國憲政運動史上勞動人民制定的第一部憲法性文件是(B)A、《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B、《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C、《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D、《抗日救國十綱大綱領》15、人民代表會議制度確立于(C)A、工農民主政權時期B、抗日戰爭時期C、解放戰爭時期D、建國后三、多項選擇題1、春秋時期,鄭國和晉國公布成文法后,反對者有(CE)A、鄧析B、子產C、孔子D、趙鞅E、叔向2、唐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四種即(ABCE)A、律B、令C、格D、比E、式3、元代不動產買賣必須具備的要件是(ABCD)A、經官給據B、先問親鄰C、印契稅契D、過割賦稅4、《資政新篇》在社會改革方面提出的措施有(ABCDE)A、革除迷信B、禁吸鴉片C、禁止溺殺子女D、興建醫院E、禁驕奢之習5、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社會改革方面的法令有(ABE)A、禁煙令B、禁賭令C、權利平等令D、慎重農事令E、改革稱呼舊制法令四、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2分)1、禹刑:傳說為夏朝法律的總稱。大抵是啟及其后繼者根據氏族晚期習俗陸續積累的習慣法,具體內容無可詳考2、公室告:秦律規定允許告官的案件,如賊殺傷、盜他人財物。凡公室告,官府應予受理。3、《天壇憲草》:即《中華民國憲法草案》,1913年10月由憲法起草委員會通過,因該委員會辦公地點設在北京天壇祈年殿,故稱“天壇憲草”內容包括:繼續肯定三權分立的國家形式,肯定責任內閣制,對大總統的權力做了較多限制,嚴格限制總統任期,體現了國民黨企圖以法律制袁的要求4、《井岡山土地法》:1928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頒行的土地法規;規定:沒收一切土地,以鄉為單位按人口平均分配,但所有權屬于政府五、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24分)1、簡述西周的法制指導思想。答:1、“敬天保民”,“明德慎罰”。敬天被落實于保民,并以“德”嚴格要求統治者內部,慎重適用法律;2、“親親”、“尊尊”。前者以維護家庭內部智育,后者以維護社會及家庭內部的尊卑關系;要求孝父、忠君簡述三國時期曹魏《新律》的主要特點。答:1、增加了篇條,彌補了以往的缺陷;2、體例規范,改《具律》為“刑名”置于篇首;3、改革了刑制,為舊五刑向新五刑過渡創造了條件、4“八議”入律,使禮貌,使禮律進一步融合。簡述宋朝鞫讞分司制。答:1、宋朝將審理與判決分開,把司法官審理稱為“鞫”,把司法官判決稱為“讞”,審、判由不同官員承擔;2、按照宋朝法律規定,審問案情的官員無權量刑。檢法量刑工作則由專任官員負責;3、按照宋朝規定,審理官吏稱為鞫司(又稱“推司”與“獄司”),宣判官吏則稱“讞司”或“法司”;4、上述規定,在宋朝府州地區可以實行,但在“州小事簡”的地方難以實施。簡述清末訴訟審判制度之改革。.1、實行四級三審終審制;2、實行刑事公訴、民事代理制,證據制度,保釋制度。律師制度也同時建立;3、實行審判公開、法官回避以及預審、合議、公判、復判等程序;4、實行法官檢察官考試任用制;5、設罪犯習藝所,對罪犯實行感化教育。六、論述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1.試論漢代法律的主要特點。答:1、以“德主刑輔”為法制指導思想;2、加強君主權威及中央集權;3、改革刑制,向新五刑制過渡;4、推行抑商政策2.試述抗日民主政權土地立法的內容和意義。答:主要內容:1、保護土地所有權的規定;2、減輕地租百分之二十五的規定及保護佃權的規定;3減輕債務利息的規定;意義:調整了農村中的階級關系,加強了民族的團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一、單項選擇題1.中國古代法制的雛形形成于(A)A.夏B.商C.周D.秦2.商朝已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C)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斷手、刖、劓、宮、大辟C.墨、劓、刖、宮、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3.西周的買賣契約稱為(A)A.質劑B.傅別C.合同D.券書4.春秋時期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各諸侯國公布了成文法,這些成文法的中心內容是(A)A.保護私有財產B.保護公有財產C.保護工商業D.保護周王的土地所有權5.商鞅變法時期,為改變秦國父子無別、同室而居的舊習俗,頒布了(

C

)A.《墾草令》B.《為田開阡陌令》C.《分戶令》D.連坐法6.秦朝的法律形式有(C)A.律、令、比、式B.律、令、科、比C.律、令、式、課、程D.律、令、格、式7.漢《九章律》是在《法經》六篇的基礎上增加了《戶律》、《興律》和(D)A.《具律》B.《盜律》C.《雜律》D.《廄律》8.曹丕稱帝時,以書中監、令為長官,始設(B)A.尚書省B.中書省C.門下省D.尚書臺9.《晉律》頒行后,張斐、杜預兩大律學家為之作注,經朝廷批準頒行天下,稱為(D)A.《法律答問》B.《大杜律》C.《小杜律》D.《張杜律》10.將《新律》之《刑名》篇分為《刑名》與《法例》兩篇的律典是(B)A.《九章律》B.《晉律》C.《北魏律》D.《北齊律》11.南朝規模最大的一次立法活動是(C)A.宋對律、令、科的修撰B.齊對律、令、科的修撰C.梁對律、令、科的修撰D.陳對律、令、科的修撰12.以“法令明審,科條簡要”而著稱的律典是(C)A.《新律》B.《泰始律》C.《北齊律》D.《大律》13.首創流刑五等之制,并為后世所沿用的律典是(C)A.《新律》B.《泰始律》C.《大律》D.《北魏律》14.隋朝的律有《開皇律》和(D)A.《大律》B.《泰始律》C.《武德律》D.《大業律》15.唐律中大致相當于現今刑法總則篇的是(A)A.《名例》B.《刑名》C.《法例》D.《具律》16.宋代頒行的條法事類流傳至今的是(C)A.《淳熙條法事類》殘本B.《淳礻右條法事類》殘本C.《慶元條法事類》殘本D.《淳化條法事類》殘本17.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編制的一部法律匯編是(D)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經世大典》D.《元典章》18.為防止臣下結黨營私,明律專門設立(B)A.“謀叛”罪名B.“奸黨”罪名C.“盜賊窩主”罪名D.“謀反”罪名19.中國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為名的法典為(C)A.《武德令》B.《開皇令》C.《大明令》D.《大清令》20.清朝絕大多數文字獄判刑且都是比照(C)A.謀反B.謀叛C.謀大逆D.內亂21.在清朝,地位進一步上升種類繁多、實用性強,成為主要法律形式的是(B)A.律B.例C.會典D.誥22.太平天國的刑罰簡單而殘酷,包括(D)A.笞、杖、死刑B.廷杖、死刑C.發遣、充軍、死刑D.枷、杖、死刑23.《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公布于(D)A.1908年B.1909年C.1910年D.1911年24.《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B)A.法國式民法B.德國式民法C.英國式民法D.美國式民法25.南京臨時政府在總統之下設法制局,負責起草重要法令,其主持人是(A)A.宋教仁B.孫潤宇D.雷奮D.馬君武26.北洋政府的刑法典是(A)A.《暫行新刑律》B.《暫行刑律》C.《中華民國刑法》D.《暫行現行刑律》27.在南京國民政府的法律體系中,所占比重很大、地位極隆的是(D)A.民法B.刑法C.訴訟法D.行政法28.《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頒布于(D)A.1927年B.1929年C.1930年D.1931年29.抗日民主政權邊區、縣的最高權力機關是(D)A.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B.參議院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D.參議會30.《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專門審理違抗、破壞土地改革案件的機構是(B)A.人民法院B.人民法庭C.農民法庭D.農民代表大會二、多項選擇題31.古人經常兵刑并提,兵即是戰爭,刑起于兵說的是(ABD)A.刑與戰爭分不開B.兵刑同制C.刑與戰爭無關D.司法與兵政的掌管者一身二任E.兵起于刑32.春秋時期,晉國制定法律的活動有(ABCE)A.趙盾制定《常法》B.范宣子制定刑書C.晉文公稱霰時作“被廬之法”D.鄧析作“竹刑”E.趙鞅、荀寅“鑄刑鼎”33.漢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則有(ABCD)A.按年齡確定刑事責任B.親親得相首匿C.貴族官員有罪先請D.先自告除其罪E.準五服以制罪34.太平天國實行行政、司法合一制度,在中央除天王為最高裁判者外,還有(ABCD)A.各王B.侯C.丞相D.檢點E.推官35.抗日戰爭時期為保護承租人的利益,法律規定出租人必須在下列情況下才能收回土地(ABCDE)A.契約期滿B.承租人非因不可抗力而一年不耕種、不交租C.承租人轉佃土地給他人,從中取利D.承租人在減租后,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E.承租人死亡而無繼承人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36.六禮:(1)西周婚姻成立的條件。(2)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37.封守(秦律):1封,指查封財產。、守,指看守家屬。3、封守要詳細記錄財產的情況,并輪流看守家屬。38.大宗正府;(1)元朝類似前代大理寺的中央審判機關。(2)元世祖二年設置。(3)審理上都、大都所屬蒙古人、色目人與漢人相犯的案件。39.“天壇憲草”:(1)1913年10月31日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草案》。體現了國民黨以法律制袁的要求。(2)因委員會的地點設在北京天壇祈年殿,故這部憲法草案又稱“天壇憲草”。(3)1913年11月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會,故“天壇憲草”并未頒布。40.“五四指示”:1、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布的《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的簡稱;2、將抗戰時期以減租減息為主要內容的土地政策改為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實行土地改革的土地政策。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7分,共21分)41.簡述夏朝法律關于“昏、墨、賊”三種犯罪的規定。答:(1)“昏”,是指自己做了壞事而竊取別人的美名。(2)“墨”,是貪得無厭,敗壞官紀。(3)“賊”,是肆無忌憚地殺人。(4)這三種犯罪,都要處死刑。42.簡述“八議”入律。答(1)魏《新律》將《周禮》中的“八辟”,改為“八議”,首次入律。(2)“八議”指作八類人犯罪,依法可以享有免刑或減刑的規定。(3)指“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43.簡述1949年華北人民政府頒布的《解散所有會道門封建迷信組織的布告》的主要內容。答:(1)解散一切會道門封建迷信組織,不得再舉行活動。(2)會道門首要分子必須向公安部門登記,如與匪特勾結進行破壞活動,必須逮捕嚴懲。(3)一般會員如停止參加活動,即不予以追究。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44.試述唐朝《貞觀律》的主要變化。答:(1)增設加役流作為死罪的減刑。貞觀初,確定用加役流作為寬恕死刑的刑罰。為封建立法提供了死罪減刑較現實的辦法。(2)區分兩類反逆罪,縮小緣坐處死的范圍。唐太宗認為反逆有兩類:一是“興師動眾”;一是“惡言犯法”,兩者情節輕重不同,處理應有區別。確定“反逆者,祖孫與兄弟緣坐;惡言犯法者,兄弟配流而已。”(3)確定了五刑、十惡、八議、請、減、贖,以及類推、斷罪失出入、死刑三復奏、五復奏等斷罪量刑的主要原則。試述南京國民政府民事訴訟法的主要內容特點。答:(1)實行“不干涉原則”,又稱“不干涉審理主義”或“當事人進行主義”也可稱為“絕對的處分原則”。(2)特定案件的法院調解制度。①調解事件。一是強制調解事件;二是任意調解案件。②調解日期。調解應于起訴前進行。③調解組織。由調解法官和調解人組成。④調解方式。不用開庭形式,得不公開。⑤調解結果。不能成立調解,轉入訴訟程序;調解成立。(3)規定瑣細,文字晦澀。一、單項選擇題1.夏朝的法制觀是(A)A.奉“天”罰罪B.威侮五行C.禹刑D.“昏、墨、賊、殺”2.商朝思想政治范疇的罪名是(B)A.腹非罪B.“亂政”、“疑眾”C.“奸黨”D.妄言罪3.贖刑作為一個制度始于(C)A.夏B.商C.西周D.春秋4.春秋時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國家是(A)A.鄭B.晉C.齊D.楚5.戰國時期,提出“刑無等級”法治主張的是(B)A.韓非B.商鞅C.李悝D.吳起6.秦時主張在全國實行郡縣制的是(A)A.李斯B.韓非C.商鞅D.李悝7.《鹽鐵論》稱之為“論心定罪”的司法審判方式指(B)A.文字獄B.春秋決獄C.秋審D.三司推事8.中國古代社會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是(C)A《九章律》B《傍章》C《泰始律》D.《唐律疏議》9.科舉制首創于(A)A.隋B.唐C.元D.清10.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官史選任采取(C)A.任子B.察舉C.九品中正制D.征召11.中國古代經濟立法最活躍的時期是(C)A.秦B.唐C.宋D.元12.封建五刑和“十惡”最早規定于(D)A.《北齊律》B.《晉律》C.《唐律疏議》D.《開皇律》13.漢朝提出一套唯心主義“君權神授”理論的思想家是(A)A.董仲舒B.班固C.蔡邕D.叔孫通14.唐律規定,毆打或謀殺祖父母、父母的行為構成(B)A.不孝B.惡逆C.大不敬D.不義15.首創以程朱理學為程式的經義取士制度的朝代是(C)A.唐B.宋C.元D.清16.元朝地方官吏編制的一部法律匯編是(A)A.《元典章》B.《大元通制》C.《經世大典》D.《至元新格》17.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機關是(D)A.理藩院B.宣政院C.大宗正府D.中書省18.充軍作為正式刑名,始自(B)A.宋朝B.明朗C.清朝D.元朝19.明代中央的審判機關是(C)A.大理寺B.都察院C.刑部D.御史臺20.首創市舶制度的朗代是(A)A.唐B.宋C.明D.清21.清朝特別創立的刑罰有(A)A.發遣B.充軍C.枷號D.刺字22.中國歷史上最后一部以刑為主、諸法合體的法典是(B)A.《大清律集解附例》B.《大清律例》C.《大清新刑律》D.《大清會典》23.清朝在廣州設立的對外壟斷代理商行稱(B)A.申明亭B.十三行C.官本船D.市舶司24.清末立法中帶有商法總則性質的是(A)A.《商人通例》B.《公司律》C.《獎勵華商公司章程》D.《大清商律草案》25.首次規定廢除帝制、確立共和制的立法是(B)A.《臨時約法》B.《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C.“天壇憲草”D.“賄選憲法”26.《臨時約法》規定的立法機關是(B)A.立法院B.參議院C.參政院D.國會27.南京國民政府普通法院的審級制度為(B)A.二級二審制B.三級三審級制C.四級三審制D.四級四審制28.南京國民政府實施時間最長的憲法性文件是(D)A.《中華民國憲法》B.“五.五憲草”C.《訓政綱領》D.《訓政時期約法》29.抗日民主政權的最高權力機關是(B)A.黨中央B.參議會C.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D.人民代表會議30.新民主主義時期,規定少數民族自治權的立法是(C)A.《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B.《華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針》C.《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D.抗戰施政綱領多項選擇題1.《九章律》在《法經》六篇基礎上增加了(BCD)A.《傍章》B.《戶律》C.《興律》D.《廄律》E.《張杜律》2.唐律規定的贓罪有(ABCDE)A.受財枉法B.受所監臨C.強盜D.竊盜E.坐贓3.元代科舉包括的級別是(ACD)A.鄉試B.差遣C.會試D.殿試E.致仕4.明初“刑亂國用重典”的內容包括(ABD)A.“重典治史”B.鎮壓“犯上作亂”C.德主刑輔D.治亂世用重典E.推行法治5.南京國民政府的民法篇目包括(ABCDE)A.總則B.債C.物權D.親屬E.繼承三、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宗法制: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緣關系為紐帶,與國家制度相結合,維護貴族世襲統治的制度。周初系統地確立了宗法制。西周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而受封的諸侯對天子是為小宗,但在本諸侯國則為大宗,以下的卿大夫同理。對于異姓貴族,通過聯姻也納入宗法關系。全國上下以周天子為核心,由血緣親疏不同形成了競相拱衛的等級體制。編敕:編敕是宋代編纂歷年所頒敕文的立法活動,由此所產生的敕文集也稱編敕。編敕屬于一般法,具有普遍適用的效力。朝貢貿易:朝貢貿易是明朝官方允許的一種對外貿易,是受到嚴格限制的政治性貿易。通商國家要受明朝的冊封、經明廷發給朝貢“勘合”方可來華朝貢,同時允許附帶與中國商人貿易,這一阻礙海外貿易的落后制度一直被明堅持。地丁合一:地丁合一是雍正年間,在全國推行“攤丁入地”的賦役改革,即以省為單位,將已固定的丁銀數額平攤至田賦銀之上,使丁銀成為田賦銀的附加稅。丁銀的征收與田賦銀的征收完全合一。總稱“地丁銀”,也被稱作為“地丁合一”。地丁合一制完成了唐兩稅法以來賦役合并的演變,是中國賦役制度的重大發展,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一定意義。三三制:三三制是為團結各階層人民參加抗戰,抗日根據地的施政綱領規定,在政權建設中貫徹“三三制”的原則,即在抗日政權中,共產黨員占三分之一,代表無產階級和貧農;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農民和小資產階級;中間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四、簡答題(每小題7分,共21分)1.“準五服以制罪”的原則是什么?答:《晉律》第一次將之列入律典,作為定罪量刑的原則。封建禮制以喪服為標志表示親屬間的遠近關系,共有五等,即“五服”制。按五服制的標準,愈親近者,卑犯尊,處罰越重;尊犯卑,處罰越輕。愈疏遠者,卑犯尊,處罰較親近者為輕;尊犯卑,處罰較近者為重。這一原則使法律成為“峻禮教之防”的工具,從而確立了后世法定親等制度簡述清末修律的指導思想。答:1902年,清廷命沈家本等為修律大臣,并下達下諭,規定修律的指導思想是:“參酌各國法律,悉心考訂,妥為擬議,務期中外通行。”此后又陸續發布上諭,反復強調其指導思想,表示絕不能動搖“三綱五常”這一“數千年相傳之國粹,立國之大本。”簡述《中國土地法大綱》的主要內容。答:.宣布廢除封建性、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確定以鄉村為單位、按人口平分一切土地的土地分配方法;確認農民對所分得土地的所有權;確定土地改革的合法執行機關為鄉村農民大會、貧民團大會、區縣省級農民代表大會;確定保護工商業原則。五、論述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1.試論唐朝法制的指導思想。答:(1)唐太宗繼位前夕,確定了“安人理國”的總方針,初房法制的指導思想,便是這一總方針在立法、執法上的體現。(2)唐初的法制指導思想有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德主要是指君主要以“寬仁治天下”;禮,主要是指以封建綱常對臣民進行教化。強調治國必須兼有德禮和刑罰,二者的關系是“本”和“用”的關系,德是根本的、主導的,刑是輔助的、派生的。其二,立法要寬簡、劃一、穩定。寬,是寬大,主要指立法內容方面,其基本點是輕刑,盡可能使人不致陷于犯罪,或犯罪后得到較輕的處理;簡,是簡約,主要指立法形式方面,其基本點是簡明,使百姓通俗易懂,使官吏便于掌握。立法劃一是保證斷罪量刑準確的必要前提,不但要將律文統一,還要將律條的解釋統一,還要求保持法律的穩定性。其三,執法要求審慎。強調辦案必須嚴肅、慎重,審斷應有證據;對于死刑的執行尤其慎重。2.試述《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主要特點及意義答:《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特點是,試圖從各個方面限制和防范袁世凱的復辟,鞏固辛亥革命的成果。其中包括:第一,改《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總統制為責任內閣制,以“防總統之獨裁”;其二,進一步擴大了參議院的權力,加強國會對總統的監督;其三,規定了嚴格的修改程序,以防袁世凱隨意撕毀約法。(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唯一一部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憲法性文獻,其主流是好的,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具有積極的意義;但也有局限性,其旨在約束反革命力量,卻又拱手交出政權,沒有涉及土地問題,沒有充分地發動群眾,因而最終被袁世凱所背棄。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1.禹刑是夏朝法律的總稱。2.夏代的中央監獄叫夏臺。3.呂刑是西周穆玉時呂侯所作。4.戰國時期商秧在秦國變法:曾改法為律,5.秦朝確定刑事責任年齡以身高,而下以年齡。6.《大業律》是隋煬帝時期的法典。7.唐朝對重大案件由人理寺卿、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共同審理,叫做“三司推事”。8.明《大浩》共四編,即《御制大浩》《大誥續編》、《大浩三編》和《大誥武臣》。9.袁世凱統治時期,曾將《大清新刑律》改為《暫行新刑律》。10.南京國民政府的《中華民國刑法》分總則、分則兩編。11.西周時中央直轄地區的司法機關稱為小司寇。12.以過去的事例指責現時的各項政策和制度,在秦朝視為以古非今罪。13.據《尚書呂刑》記載,中國古代的贖刑制度始于夏朝。14.因為《中華民國約法》是袁世凱主持待制定的,所以也叫袁記約法。15.《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規定的刑罰種類有:死刑、監禁、沒收財產、剝奪公民權和驅逐出境。二、單項選擇題1.史書上說夏朝已經有了五種刑罰,共(D)條。A.五百條B.一千條C.二千條D.三千條2.西周的判例叫(A)。A.成B.判C.例D.券書3.春秋時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C)。A.晉國B.楚國C.鄭國D.齊國4.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是在(B)。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3年5.中央司法機關由遷尉必為大理寺是在(C)。A.南陳B.北魏C.北齊D.東魏6.唐律共十二篇,其中第十一篇是(B)。A.衛禁律B.捕亡律C.斷獄律D.雜律7.清末的官制改革始于(A)。A.1901年B.1902年C.1903年D.1904年8.太平天國提出“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原則,規定在(A)。A.《天朝田畝制度》B.《資政新篇》C.《太平條規》D.《十款天條》9.最早把“奸黨”罪列入法典的是(D)。A.唐律B.宋刑統C.元典章D.大明律10.關于土地問題的“五四指示”,頒布于(B)。A.1945年B.1946年C.1947年D.1948年多項選擇題1.商朝的肉刑有(ABCD)。A.墨B.劓C.刖D.宮E.笞2.西周的買賣契約叫(AC)。A.質B.傅別C.劑D.券書E.契券3.南北朝時,北朝的法典有(ABCDE)。A.北魏律B.北齊律C.大統式D.麟趾格E.北周律4.唐律所規定的五刑包括(ABCDE)。A.笞刑B.杖刑C.徒刑D.流刑E.死刑5.《九章律》在《法經》基礎上增加(ABE)。A.興律B.廄律C.盜律D.賊律E.戶律6.清朝適用于少數民族聚居區的法律有(ABCE)。A.《回疆則例》B.《西寧番子治罪條例》C.《蒙古律》D.《大清律例》E.《苗律》7.太平天國刑罰有(ACD)。A.死刑B.徙刑C.杖刑D.枷刑E.流刑8.抗日民主政權刑罰中的從刑,包括(DE)。A.無期徒刑B.罰金C.訓誡D.沒收E.褫奪公權9.工農民主政權上地革命前期的上地認主要有(AB)。A.《井岡山土地法》B.《土地問題決議案》C.《興國土地法》D.“五四指示”E.《土地法大綱》l0.隋朝頒布的法典主要有(AE)。A.《耳電往》B.《貞觀律》C.《武德律》D.《永徽佯》E.《大業律》四、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16分)1.湯刑:商朝法律(或刑法)的總稱2.三不去:有所娶無所歸,不去;與更三年喪,不去;前貧賤后富貴,不去。凡妻子具備上述三種情況之一者,丈夫不得休棄妻子。3.具五刑:秦影肉刑與死刑并用的刑罰。其法為:先黥、剜、斬左右趾、苔殺之。梟其首、菹其骨肉于中4.《元典章》:九鍘地方政府纂集的法令匯編。全名《大元圣政國朝典章》五、簡答題(每小題7分,共28分)1.簡述“重罪十條”。答:北齊律中規定的十種重大犯罪。即反逆、大逆、叛、降、惡逆、不道、不敬、不孝、不義,內亂。簡述南京國民政府普通法院的審級制度。答:三級三審制,即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認院。凡當事人不服地方法院及其分院判決之案件,可上訴于高等法院,高等法院判決后,如再不服,可上訴于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即為終審。高等法院作為第一審的案件,當事人如不服,可上訴于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即為終審簡述《大清民律草案》答:共五編。前三編總則、債權、物權由日本法學家起草。后兩編親屬、繼承由修訂法律館會同禮學館起草。是舊中國第一部獨立的民法典,但未及頒布清朝便被推翻。唐律對涉外案件的處理原則。答:外國人在唐朝發生法律關系時的處理原則。凡同一個國家的外國人相侵犯。則按該國法律處理。凡不是同一國家的外國人或外國人與唐朝人發生糾紛,則按唐律處理。六、論述題(共21分)1.試述漢朝刑事立法指導思想。(10分)答:約法省禁是漢初的立法指導思想,德刑并用是漢武帝以后的立法指導思想。順天行刑,是指判處死刑者一般要在霜降以后執行。理論分析較好者。試述《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主要內容。答:1912年3月11日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公布。主要內容:規定中華民國為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規定中華民國領上的范圍。根據資產階級三權分立原則,規定中華民國的政治制度。規定了人民的權利和義務。規定保護私有財產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原則。一、單項選擇題1、中國法最早的一個主要形式是戰爭中的(A)A、軍法B、祀C、刑法D、士師2、夏朝解釋和誰罪與刑的基本依據是(A)A、奉“天”罰罪的法制觀B、“明德慎罰”C、“親親”、“尊尊”D、“行刑,重其輕者”3、商朝法制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特點是(B)A、“刑名從商”B、“聽命于神”C、“敬天保民”D、“明德慎罰”4、西周時,定罪量刑要考慮犯罪的主觀要件,將偶犯稱為(B)A、非眚B、非終C、唯終D、眚5、春秋末期,鄭國公布成文法,這是中國歷史上(A)A、第一次公布成文法B、第二次公布成文法C、第三次公布成文法D、第四次公布成文法6、戰國時期,史稱“改法為律”者是(B)A、李悝B、商鞅C、韓非D、吳起7、秦朝九卿中負責司法審判之官是(B)A、衛尉B、廷尉C、少府D、奉常8、在漢朝,由秦的“課”發展而來的針對某類事的一個方面制定的單行法規稱為(C)A、律B、令C、科D、比9、三國時期的法制指導思想是(A)A、“撥亂之政,以刑為先”B、“撥亂之政,以禮為先”C、“撥亂之政,以德為先”D、“撥亂之政,以律為先”10、將《九章律》中的《具律》改為《刑名》,死于律首,起提綱挈領作用的律典是(A)A、《新律》B、《晉律》C、《北魏律》D、《北齊律》11、“以格代科”,格成為一種法律形式始于(C)A、北魏B、北齊C、東魏D、西魏12、“官當”之名始出現于(D)A、《新律》B、《晉律》C、《北魏律》D、南朝陳律13、第五次將“服制”列入律典中,作為定罪量刑原則的是(D)A、《新律B、《大律C、北魏律D、《晉律》1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樞機構的重要變化是逐漸形成了(B)B、三省制C、四省制D、五省制15、首次區別了律與令的性質的律典是(B)A、《新律》B、《晉律》C、《北魏律》D、《北齊律》16、唐代的律書始作于(C)A、武德年間B、貞觀年間C、永徽年間D、開元年間17、唐代最早增設加役流作為死罪減刑的是(B)A、《武德律》B、《貞觀律》C、《永徽律D、《開元律》18、宋代將對審判有指導意義的判例編纂成集的立法活動,叫做(B)A、編敕B、編例C、條法事類D、《宋刑統》19、金國第一部成文法典是(A)A、《皇統制》B、《續降制書》C、《大定重修制條》D、《泰和律義》20、元朝類似前代大理寺的中央審判機關是(B)A、刑部B、在宗正府C、宣政院D、審刑院21、《大明律》共有(B)A、6篇B、7篇C、9篇D、12篇22、中國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刑為主、諸法合體的傳統法典是(A)A、《大清律例》B、《大清律集解附例》C、《大清律集解》D、《大清新刑律》23、太平天國后期的綱領文件是(B)A、《天朝田畝制度》B、《資政新篇》C、《十款天條》D、《太平刑律》24、中國近代第一部專門的刑法典是(B)A、《大清現行刑律》B、《大清新刑律》C、《暫行新刑律》D、《中華民國刑法》25、中國近代唯一一部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憲法性的文獻是(B)A、《欽定憲法大綱》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C、《中華民國約法》D、《中華民國憲法》26、中國近代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憲法”是(D)A、《欽定憲法大綱》B、《十九信條》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D、《中華民國憲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