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課后作業提升3生態脆弱地區的發展-以黃土高原地區為例魯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1頁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課后作業提升3生態脆弱地區的發展-以黃土高原地區為例魯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2頁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課后作業提升3生態脆弱地區的發展-以黃土高原地區為例魯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3頁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課后作業提升3生態脆弱地區的發展-以黃土高原地區為例魯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4頁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課后作業提升3生態脆弱地區的發展-以黃土高原地區為例魯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后作業提升3生態脆弱地區的發展——以黃土高原地區為例【基礎演練】下圖為黃河某河段區域圖。據此完成1~2題。1.圖示區域的主要生態問題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酸雨污染D.濕地被破壞2.防治該生態問題的合理措施有()①合理利用水資源②植樹種草③調整產業結構④防治水污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石臺縣地處皖南山區,山地面積占88.5%,最高峰牯牛降海拔1728m。境內石灰巖分布廣,山上多松散的碎石和土層。本世紀初,全縣陡坡多用于種植茶樹,茶田一般在冬季翻地除草,春夏季節,水土流失非常嚴峻。為治理水土流失,該縣進行了水土保持區劃,在五類不同的水土保持區內,實行不同的治理與開發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下圖為“石臺縣水土保持區劃圖”。據此完成3~4題。3.水土流失對當地水環境的影響是()A.河流水位改變減小B.水庫蓄洪實力加強C.植被覆蓋率降低D.河流含沙量增大4.下列農業耕作區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合理的是()A.植樹造林B.修筑梯田C.深耕保土D.增施有機肥永和縣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地處呂梁山脈南端,黃河中游晉陜大峽谷東岸。境內梁峁重疊,溝壑縱橫,生態環境問題突出。永和縣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最終在生態環境治理上取得了重大進展,打贏脫貧攻堅戰,于2024年2月27日,經山西省政府探討同意,退出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下圖為永和縣境內黃河及地形地貌示意圖。據此完成5~6題。5.永和縣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A.土地鹽堿化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酸雨6.為治理上述生態環境問題,緩坡修筑梯田主要改造的是()A.氣候B.地形C.植被D.水文【實力提升】“前埂后溝+梯壁植草+反坡梯田”調控技術是將生態與經濟、愛護與利用、治理與開發、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一項現代坡地生態農業技術。下圖為采納該技術的梯田果園模式。據此完成7~8題。7.該技術主要用于治理()A.土地荒漠化B.土地鹽堿化C.水土流失D.濕地破壞

8.該技術最適用于()A.內蒙古草原地區B.新疆干旱地區C.黃土高原地區D.南方低山丘陵區我國黃土高原最新的水土保持生態考察結果顯示,黃河的年均輸沙量已從16億噸削減到本世紀初的3億噸左右,減幅達80%。據此完成9~10題。9.黃河年均輸沙量的削減,反映黃河流域綜合治理的核心是()A.水資源綜合利用B.上游水能開發C.中游生態建設D.下游堤壩加固10.黃河年均輸沙量的改變有利于()A.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減輕B.黃河下游“地上懸河”的形成C.華北平原洪澇災難的緩解D.黃河入??谂赃吶侵薜陌l展輸沙模數是指河流斷面上單位面積所輸移的泥沙量。下圖為山西省吉縣蔡家川流域示意圖。據此完成11~12題。11.甲流域輸沙模數小的緣由是()A.森林覆蓋率高,流域面積小B.林冠茂密加劇了雨水的沖刷實力C.因地表枯落物阻礙,地表徑流增加D.地下根系增加了土壤入滲性能12.圖示區域輸沙模數低的季節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毛烏素沙漠(下圖)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沙漠地區,曾被譽為“世界沙漠暴雨中心”。20世紀50年頭,我國起先了大規模的改造沙漠工程。我國在治沙過程中摸索出了多項治沙技術,其中,沙丘“迎風坡種植灌木與草,背風坡凹地種植高大喬木”技術被普遍應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治理,如今的毛烏素沙漠綠化面積超過80%。有人說“毛烏素沙漠已經徹底消逝了”。但也有人說:“我們只是短暫困住了毛烏素沙漠?!?1)簡述毛烏素沙漠降水多的緣由。(2)分析沙丘“迎風坡種植灌木與草,背風坡凹地種植高大喬木”的合理性。(3)試說明“毛烏素沙漠并未消逝,只是短暫被人類困住了”這一觀點的依據。課后作業提升3生態脆弱地區的發展——以黃土高原地區為例1~2.解析:第1題,圖示區域沙地和沙漠分布面積較大,氣候干旱,加之灌區不合理澆灌導致土地鹽堿化嚴峻,所以該區域最主要的環境問題是土地荒漠化,B正確。該區域降水整體偏少,水土流失不是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A錯誤。酸雨主要是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導致,酸雨污染不是該區域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C錯誤。該區域濕地面積不大,濕地破壞不是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D錯誤。故選B。第2題,結合上題分析可知,該區域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土地荒漠化。合理利用水資源,發展噴灌、滴灌技術,可減輕土地鹽堿化,減輕土地荒漠化進程。因地制宜植樹種草,封山育草,遏制沙漠擴張,有利于緩解土地荒漠化。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在不相宜發展農業的地區退耕還草,減輕土地荒漠化,①②③正確;防治水污染有利于改善水生生態環境,但對防治土地荒漠化影響不大,④錯。故選A。答案:1.B2.A3~4.解析:第3題,水土流失會使河流水位改變增大,A錯誤。泥沙淤積導致水庫蓄洪實力減弱,B錯誤。植被不屬于水環境,C錯誤。河流含沙量增大,D正確。故選D。第4題,農耕區要進行農業生產,植樹造林會削減耕地面積,A錯誤。修筑梯田,可以降低坡度﹐削減水土流失,B正確。深耕會增加土壤疏松程度,簡單產生水土流失,C錯誤。增施有機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D錯誤。故選B。答案:3.D4.B5~6.解析:第5題,該地地處呂梁山脈南端,黃河中游晉陜大峽谷東岸,境內梁峁重疊,溝壑縱橫,其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嚴峻,溝壑縱橫,B正確;該地溝壑縱橫,排水條件好,土地鹽堿化不嚴峻,A錯;地處季風區,再結合圖示信息可知,相比于水土流失而言,土地荒漠化不是當地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C錯;當地工業不發達,酸性氣體排放量不大,酸雨危害不嚴峻,D錯。故選B。第6題,緩坡修筑梯田,改造了地形坡度,減緩地表徑流速度,降低流水侵蝕,B正確;緩坡修筑梯田并未改造氣候,A錯;對植被和水文有肯定影響,但不是主要改造的地理要素,C、D錯。故選B。答案:5.B6.B7~8.解析:第7題,依據圖示信息可知,“前埂后溝+梯壁植草+反坡梯田”調控技術有效增加蓄水,削減地表徑流,削減水土流失,C正確;對于治理土地鹽堿化、土地荒漠化、濕地破壞作用不大,A、B、D錯誤。所以選C。第8題,內蒙古草原、新疆干旱地區水土流失很少,A、B錯誤;依據上題分析可知,該技術主要用于防治坡地水土流失,我國黃土高原地區不是坡地水土流失,C錯誤;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地區,多為侵蝕殘丘,坡度較大,適合用圖示技術治理該地區的水土流失,D正確。所以選D。答案:7.C8.D9~10.解析:第9題,黃河年均輸沙量的削減,說明河流含沙量削減,黃河泥沙來源于中游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黃河年均輸沙量的削減,反映黃河流域綜合治理的核心是中游生態建設,進行了水土保持,C正確。水資源綜合利用、上游水能開發、下游堤壩加固和黃河年均輸沙量的削減關系不大,A、B、D錯誤。故選C。第10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減輕,利于黃河年均輸沙量的削減,A項因果關系顛倒,A錯誤。黃河下游“地上懸河”的形成是由于泥沙大量沉積形成的,黃河年均輸沙量的削減不是黃河下游“地上懸河”的形成的緣由,B錯誤。黃河年均輸沙量的削減,河床泥沙削減,利于泄洪,利于華北平原洪澇災難的緩解,C正確。黃河年均輸沙量的削減,入海泥沙削減,河口泥沙沉積削減,不利于黃河入??谂赃吶侵薜陌l展,D錯誤。故選C。答案:9.C10.C11~12.解析:第11題,輸沙模數取決于侵蝕力與地面抗蝕力的對比關系,是反映流域水土流失的重要指標,據圖可知,甲處南部支流流域的植被是以封禁26年的山楊、白樺為主,植被覆蓋率高,地下根系發達,增加了土壤入滲性能,削減了地表徑流,減輕了水土流失,使輸沙模數小,故D正確;甲流域流程較長,有支流匯入,流域面積較大,故A錯;林冠茂密會削減雨水對地表的沖刷實力,故B錯;因地表枯落物阻礙,會減小地表徑流,故C錯。故選D。第12題,據材料可知該地位于山西省,流經黃土高原區,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嚴峻,區域輸沙模數最高,冬季氣溫低,河流有結冰期,且降水少,對地表的侵蝕作用最弱,區域輸沙模數最低,故D正確,B錯。春秋季區域輸沙模數比冬季要高些,故A、C錯。故選D。答案:11.D12.D13.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毛烏素沙漠位于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地處我國東部季風區的邊緣地帶,夏季受夏季風的影響。沙漠降水較多主要是因為鄂爾多斯高原以及其四周特別的地理條件所致。結合圖示可看出在鄂爾多斯高原西部分布著南北走向的賀蘭山山脈,北部則是東西走向且呈現為彎月形態的陰山山脈,東部是南北走向的呂梁山、蘆芽山等山脈,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三面環山、向東南開口的喇叭口地形。在夏季7、8月份,由東南海面對北推動的東南季風,雖然經過長途跋涉到達毛烏素沙漠邊緣的時候已成“強弩之末”,但是因為這里特別的三面環山的喇叭口地形,季風中攜帶的水汽便會在此產生匯流和輻合,造成大量的水汽堆聚。由于夏季氣溫高,水汽沿著山坡向上爬升作用劇烈,從而產生了較大的降雨云系,使毛烏素沙漠有了相對于其他沙漠更多的降水。第(2)題,迎風坡種植植被一般是為了固沙或者降低沙速,背風坡種植植被一般是為了降低沙丘高度。迎風坡一般風力較大,蒸發較強,土壤水分條件較差,喬木難以存活,栽種灌木可以固沙,降低沙速,使沙丘不再向前移動,所以在迎風坡栽種灌木。背風坡一般風力較小,蒸發較弱,水分條件較好,需水量大的喬木可以存活,栽種耐旱喬木可以減小風速,削減沙丘高度,所以一般在背風坡栽種喬木。第(3)題,結合毛烏素沙漠的地理位置進行分析。讀圖可知,毛烏素沙漠地處我國半潮濕區向半干旱區的過渡地區,氣候改變產生的影響大;距冬季風源地近,大風天氣多,風力作用強;且地處我國農耕區和畜牧區的過渡地帶,人類活動影響還是很大;雖然植被有了肯定的復原,但當地生態環境依舊脆弱,對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實力低,抵擋自然災難的實力弱。答案:(1)毛烏素沙漠位于東部季風區邊緣,夏季受東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