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長沙 》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沁園春 長沙 》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沁園春 長沙 》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沁園春 長沙 》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沁園春 長沙 》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毛澤東天地始肅秋者,陰之始,故曰天地始肅沁園春·長沙學習目標1

.

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2.

學習詩詞鑒賞的方法技巧。

3.

感受詩人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

4.

背誦課文。沁園春:詞牌名。詞,又稱為曲子詞、長短句、詩余、樂府等,是我國傳統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于隋唐之際,大盛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樂曲調的歌辭,在發展過程中漸與音樂分離,成為純粹的文學樣式。詞牌,最初是特定的詞樂曲調的名稱,后來成為特定的詞體格式的標目。長沙:題目。詞的題目,可用可不用。作者介紹: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湖南湘潭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代表作:《七律·長征》《沁園春·雪》等1.1911年,18歲的毛澤東同志來到湖南省會長沙,開始了他在此地長達13年之久的求學和革命斗爭生活。2.自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3.1918年4月,與何叔衡等同志創立了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奮斗目標的新民學會。4.“五四”時期,他組織領導了長沙學生和市民的愛國運動,主編《湘江評論》,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文,引起了全國進步思想界的重視。隨后,又領導了驅逐湖南督軍兼省長、皖系軍閥張敬堯的斗爭。5.1920年9月,他與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產主義小組。6.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又組建了中共湘區委并任書記。7.1923年4月,他離開長沙,赴上海、廣州等地繼續從事革命工作。寫作背景: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但同時,國民黨右派陰謀篡奪革命領導權,共產黨人陳獨秀也認為革命應由資產階級領導。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懷著由對中國革命的思慮所引發出來的激情,寫下這首詞。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首詞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詞人什么情感?詞中蘊含了作者怎樣的人生追求?該詞上片描繪長沙秋景,下片作者回憶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抒發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根據詞的寫作特點,找出相關內容。詞上片-----寫景(何時何地何景)下片-----敘事、抒情(何人何事何情)寒秋,湘江,橘子洲頭山,林,江,舸,鷹,魚,萬類霜天百侶曾游,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誦讀詩詞上片內容,詞人所寫秋景和一般秋景有何不同?在橫線上填入合適的詞語。看

之景生

之情生機勃勃濟世蒼生你知道哪些寫秋景的詩詞?與本詞有何不同?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范仲淹《蘇幕遮》)蕭瑟凄涼悲愁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開頭三句,點明時間、地點何寫景抒情的獨特環境,把自己置身于秋天的廣闊背景之中,把讀者帶進一個高遠的深秋境界。“獨立”既表明一個人,更顯示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高大偉岸、躊躇滿志。思考:“獨立”能否換為“站立”、“直立”?為什么?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中間七句: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后。鷹在廣闊的天空飛,魚在清澈的水里游,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思考:在這幾句詩句中,你認為那些字用的比較好?為什么?(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紅廣擬人,秋深水澄澈潔凈熱鬧魚的自在快活山多因山勢起伏而成的樹木的高低水深而寬船多鷹的矯健有力哪一個字引出詞人所見之景?有什么特點?角度有什么不同?近觀——江中——近景看遠眺——山上——遠景仰視——天空——高景俯瞰——水底——低景靜景動景萬類霜天競自由詞人面對生機勃勃,美麗壯闊的秋景,生發出什么感慨?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詩人見山川的壯闊美麗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國命運和革命未來,進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誰是大地主宰的問題:革命領導權問題。“悵”寫出詞人思緒萬端,百感交集。“問”又表達了對自然榮枯和社會盛衰由誰來主宰的追問,表現了詩人的胸懷與抱負。“詩的品評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決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毛主席具有博大的胸襟,奮發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故其詩歌也充滿豪情壯志。體現了主席博大的胸襟與凌云壯志。究竟是誰主沉浮?讓我們到下文中尋找答案。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到底什么樣的人才能夠主宰國家的沉浮?詞人是否做了回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一個“恰”字,統領下片的七句,形象地概括了當時年輕一代雄姿英發的風貌和氣概。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意氣風發,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敢說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評論國家大事,把權貴視為糞土。以設問句結尾: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對上片“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革命青年以天下為己任,有肩負著國家興亡、主宰民族命運的豪情壯志。藝術地回答了“誰主沉浮”這一問題。合作探究:有人認為毛澤東筆下的湘江秋景圖是實寫,有人認為是虛實結合,既寫毛澤東當時眼前的實景,又暗含當時中國各地的自然景觀和政治形勢,你怎么看?觀點一:實景。因為當時作者只是站在湘江的橘子洲上,不可能看到全國各地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