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教師版)_第1頁
3.2.2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教師版)_第2頁
3.2.2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教師版)_第3頁
3.2.2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教師版)_第4頁
3.2.2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陸分布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課程標準核心素養目標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并分析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氣候對自然地理景觀形成的影響。1.運用示意圖,理解海陸分布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綜合思維)2.運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原理,解釋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的形成、分布,掌握季風的形成及分布。(綜合思維、區域認知)3.結合資料,說明季風氣候的影響。(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學習任務目標一:閱讀教材,掌握氣壓活動中心的分布和季風的形成、分布。[情境]閱讀教材P.50—P.50“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的圖文內容。任務1:讀圖3.12、圖3.13,分別說出南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分布有何不同特點。參考答案: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基本上呈塊狀,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總體上呈帶狀。任務2:北半球的氣壓帶呈塊狀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參考答案: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且海陸相間分布。任務3:季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參考答案: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任務4:讀圖3.14,說明亞洲1月、7月風向的季節變換情況;比較亞洲冬季風和夏季風在冷暖、干濕性質上的不同,并說明理由。參考答案:亞洲1月東亞吹西北季風,東南亞、南亞吹東北季風;7月份東亞吹東南季風,東南亞、南亞吹西南季風。冬季風來自高緯的大陸,性質寒冷干燥;夏季風來自低緯的海洋,性質溫暖濕潤。任務5:將圖3.12、圖3.13與圖3.14相對照,說明冬季、夏季亞洲大陸和太平洋上氣壓分布的特點,說出亞洲東部季風環流最為典型的原因。參考答案:冬季,副極地低氣壓帶被歐亞大陸的冷高壓切斷,在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副極地低氣壓帶保留在海洋上,在北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夏季,副熱帶高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在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印度低壓),副熱帶高氣壓保留在海洋上,在北太平洋形成了夏威夷高壓(北太平洋高壓)。亞洲東部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歐亞大陸東部,而且面向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南瀕印度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巨大,南部盛行東北季風;夏季亞洲東部盛行東南季風,南部盛行西南季風,在亞洲東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環流。1.北半球冬、夏季氣壓活動中心的形成與分布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對氣壓帶有重大影響,會影響到海陸氣壓的分布,從而破壞氣壓帶的帶狀分布。尤其是北半球的陸地比重相對較大,對氣壓帶的影響更為明顯。(1)北半球7月份的氣壓中心北半球,7月份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所切斷,特別是亞洲大陸夏季增溫強烈,亞洲熱低壓(又叫印度低壓)最為突出,這就使副熱帶高氣壓帶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壓和北大西洋上的亞速爾高壓。(2)北半球1月份的氣壓中心北半球,1月份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所切斷,尤其是亞洲高壓(又叫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勢力最強,控制范圍最廣。亞歐大陸的東部幾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這就使副極地低氣壓帶也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壓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島低壓。2.季風的形成受海陸熱力差異和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的影響形成了季風環流,如下圖所示:(1)冬季(2)夏季3.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的比較讀世界部分區域海平面氣壓(單位:百帕)分布圖,完成1~3題。1.圖中所示的季節應為北半球的()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B【解析】由圖中區域輪廓可以看出,亞洲出現低壓中心,為夏季。2.亞洲低壓中心出現在圖中的()A.①處B.②處C.③處D.④處【答案】A【解析】夏季亞洲低壓中心出現在印度半島附近,為圖中①處。3.此時,我國東部大部分地區的盛行風為()A.東北風B.西南風C.東南風D.西北風【答案】C【解析】我國東部地區屬于東南季風區,夏季盛行東南風。下圖為世界季風明顯地區地理分布圖,圖中箭頭顯示了一些地區的季風風向。據此,完成4~6題。4.1月,圖中A地盛行()A.東南季風B.西南季風C.東北季風D.西北季風【答案】D【解析】根據經緯度及海陸輪廓判斷,A地位于亞洲東部,1月份是冬季,該地盛行西北季風。5.下列關于B地季風的說法,正確的是()A.夏季風性質暖熱、干燥B.冬季風的形成主要與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有關C.夏季風來得遲、退得早易產生洪澇災害D.冬季風勢力弱于夏季風【答案】D【解析】B地位于南亞,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西南季風來自熱帶印度洋地區,高溫濕潤,A錯;B地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其形成主要與海陸熱力差異有關,B錯;夏季風來得遲、退得早易產生干旱災害,C錯;B地因受山脈阻擋,冬季風勢力弱于夏季風,D對。6.當C地盛行西北季風時()A.A地高溫多雨B.正值1月份前后C.C地形成高壓中心D.B地寒冷干燥【答案】B【解析】C地位于澳大利亞西北部,該地的西北季風是北半球的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向左偏轉形成的。當C地盛行西北季風時,北半球是冬季,A地此時寒冷干燥,A錯;正值1月份前后,符合北半球冬季,B對;C地形成低壓中心,C錯;B地此時溫暖干燥,D錯。目標二:結合資料,理解季風的形成,并運用季風環流原理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情境1]下圖是大氣環流的學習路徑的示意圖。任務1:該學習路徑對大氣環流內在邏輯的把握是否準確?說明理由。參考答案:準確,通過假設條件,從簡單到復雜逐步增加影響因素,一步一步接近實際狀況。任務2:如果要在圖中有疑問號的色塊內填上相關內容,你準備填寫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參考答案:形成復雜的天氣變化和典型的季風氣候。任務3:對大氣環流的學習你還有“軟肋”嗎?說出來向老師請教或與同學交流?參考答案:略。[情境2]600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鄭和歷經28年,7次遠航,出訪30多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和美洲,堪稱史無前例的航海之旅。研究表明,在沒有“發動機”的時代,鄭和船隊的航行動力主要來自季風活動。他七下西洋所經過的地區都是全球顯著的季風區,風向的季節變化不僅驅動了帆船,還帶動了海流變化,為航行提供動力。可以說,季風創造了最古老的海上商路。正如英國的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里所寫的那樣:15世紀上半葉,在地球的東方,從波濤萬頃的中國海面,直到非洲東岸的遼闊海域。任務1:用季風的原理分析一下,要順風順水到達目的地,鄭和船隊出發和返航分別選在什么季節比較好?為什么?參考答案:鄭和船隊出發時要跨越我國的南海及印度洋海域,必須借助冬季的東北季風,才能保證順風順水,而返航時要從北印度洋海域東來,因此必須選擇在夏季西南季風盛行時。任務2:鄭和借助亞洲季風的變化從中國出發,從非洲東海岸運回一頭長頸鹿到北京,被明成祖朱棣命名為“麒麟”,引起北京城全民轟動,請你根據鄭和航線和季風的變化,推測鄭和本次航線時間大約是多久。參考答案:鄭和下西洋,冬季出發,順著冬季風向南行航行越過赤道到達爪哇島,后經印度洋到達非洲東海岸;第二年夏季順夏季風北上回國。冬季順風南下西行,第二年夏季順風返回,用時共1年半。讀“某月氣壓中心分布示意圖”,完成1~3題。1.此季節,圖中①處的風向為()A.東北風B.西北風C.西南風D.東南風【答案】D【解析】讀圖可知,圖中①處南側為高氣壓(副熱帶高氣壓與陸地上的冷高壓融合而成),①處水平氣壓梯度力應由南指向北,在南半球水平氣流相對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左偏轉,從而形成東南風,即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因此D正確,A、B、C錯誤。故選D。2.此季節,圖中②處季風的主要成因是()A.澳大利亞與亞歐大陸之間的氣壓差異B.赤道低氣壓帶與亞洲低壓之間的氣壓差異C.印度洋與亞歐大陸之間巨大的海陸熱力差異D.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答案】D【解析】圖中②處位于印度半島附近,此季節亞洲大陸上形成低氣壓(熱低壓),因此該季節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氣壓帶、風帶隨之北移,赤道低氣壓帶移至北半球,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則北移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右偏轉形成西南風,即為②處的夏季風,由此判斷,D符合題意;印度洋與亞歐大陸之間的海陸熱力差異也是②處夏季風的形成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②處夏季風形成,與澳大利亞與亞歐大陸之間的氣壓差異、赤道低氣壓帶與亞洲低壓之間的氣壓差異關系不大,排除A、B。故選D。3.關于此季節圖中③處氣候特征的敘述,錯誤的是()A.寒冷干燥B.降水豐沛C.高溫多雨D.雨熱同期【答案】A【解析】圖中③處位于我國東部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降水豐沛,冬季溫和少雨,A錯誤,B、C、D描述正確。根據題意,故選A。我國地處東亞季風區,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加之地形復雜,導致暴雨頻繁發生。下圖為2021年各流域降水量及與常年同期對比(4月1日至10月16日)圖。據此完成4~5題。4.2021年,我國汛期()A.南方各流域降水較往年均在減少B.北方各流域降水量由南向北遞減C.長江流域降水量較往年增長最少D.海河流域降水量較往年增長最大【答案】D【解析】讀圖可知,2021年,我國汛期時,南方太湖、長江流域降水較往年增加,珠江流域降水較往年減少,A錯誤;北方各流域中,黃河流域降水量比北側的海河流域的降水量少,由南向北,由黃河流域到海河流域到遼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降水量是先增加再減少,B錯誤;松花江流域降水量往年為500mm,2021年為550mm左右,較往年增長50mm左右,最少;長江流域降水量往年約為900mm,2021年約為1000mm,較往年增長了100mm左右。C錯誤;海河流域降水量較往年增長最大,大約增長了350mm。D正確。故選D。5.推測2021年我國早澇災害的空間分布并分析原因()A.北澇南旱,鋒面雨帶勢力強、移動速度快B.北澇南旱,鋒面雨帶勢力弱、移動速度慢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