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40883-2021 微合金鋼鍛件 通 用技術條件_第1頁
(高清版)GBT 40883-2021 微合金鋼鍛件 通 用技術條件_第2頁
(高清版)GBT 40883-2021 微合金鋼鍛件 通 用技術條件_第3頁
(高清版)GBT 40883-2021 微合金鋼鍛件 通 用技術條件_第4頁
(高清版)GBT 40883-2021 微合金鋼鍛件 通 用技術條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合金鋼鍛件通用技術條件Microalloyedsteelforgings—Generalspecification2021-11-26發布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前言 I1范圍 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4技術要求 25試驗方法 46檢驗規則 4 5附錄A(規范性)補充要求 6參考文獻 7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全國鍛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74)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湖北三環鍛造有限公司、北京機電研究所有限公司、洛陽智能農業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冶特殊鋼有限公司、西寧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廣東韶鑄鍛造有限公司、第一拖拉機股份有限公司、金馬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邯鄲峰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湖北三環車橋有限公司。1微合金鋼鍛件通用技術條件本文件適用于最大截面厚度不大于200mm的微合金鋼鍛件。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22鋼的成品化學成分允許偏差GB/T223(所有部分)鋼鐵及合金化學分析方法GB/T224鋼的脫碳層深度測定法GB/T228.1金屬材料拉伸試驗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GB/T229金屬材料夏比擺錘沖擊試驗方法GB/T231.1金屬材料布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GB/T2975鋼及鋼產品力學性能試驗取樣位置及試樣制備GB/T6394金屬平均晶粒度測定方法GB/T8170—2008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541鍛壓術語GB/T10561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含量的測定標準評級圖顯微檢驗法GB/T12361鋼質模鍛件通用技術條件GB/T12362鋼質模鍛件公差及機械加工余量GB13318鍛造生產安全與環保通則GB/T13320鋼質模鍛件金相組織評級圖及評定方法GB/T15712非調質機械結構鋼GB/T15822(所有部分)無損檢測磁粉檢測GB/T20123鋼鐵總碳硫含量的測定高頻感應爐燃燒后紅外吸收法(常規方法)GB/T20124鋼鐵氮含量的測定惰性氣體熔融熱導法(常規方法)GB/T20125低合金鋼多元素含量的測定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GB/T21469錘上鋼質自由鍛件機械加工余量與公差一般要求JB/T9179(所有部分)液壓機上鋼質自由鍛件機械加工余量與公差3術語和定義GB/T8541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微合金鋼鍛件microalloyedsteelforgings使用微合金鋼,通過鍛造過程控制和鍛后冷卻過程控制等方法,達到力學性能要求的鍛件。24技術要求4.1一般要求4.1.1.1微合金鋼鍛件(以下簡稱“鍛件”)所用鋼材有晶粒度要求時,可檢驗奧氏體晶粒度,具體要求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并在合同中注明。4.1.1.2鍛件所用鋼材的脫碳層應符合GB/T15712的規定。4.1.2.1鍛件所用鋼材中碳、錳、磷元素含量應符合GB/T15712的規定,需方對鋼材有特殊要求時,應以需方要求為準。4.1.2.2為提高鍛件的可加工性,可增加硫含量,硫含量范圍應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也可添加其他提高可加工性的增強元素,如鉛、鉍、硒或碲,所添加的元素及元素含量應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4.1.2.3硅含量宜采用0.15%~0.35%。供方與需方協商一致時,可增加硅含量,硅含量不應大于4.1.2.4微合金化元素釩、鈮、鈦或鉬可單獨或組合添加,添加的微合金化元素及其范圍應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元素含量應符合表1的規定。成品分析允許的偏差值應符合GB/T222的規定。表1微合金元素的化學成分(質量分數)%元素熔煉分析成品分析釩0.02~0.250.01~0.26鈮0.005~0.0700.004~0.080鉬0.01~0.30鈦4.1.2.5允許添加氮作為釩、鈮或鈦元素的補充。當氮作為釩的補充元素時,釩元素含量與氮元素含量的最小質量比應為4:1。氮含量不應大于0.03%,并在合同中注明。鍛件的尺寸公差及機械加工余量應符合GB/T12362、GB/T21469及JB/T9179(所有部分)的規定。4.1.5表面質量要求4.1.5.1鍛件應經磁粉檢測,且表面應無裂縫狀磁痕、獨立分散狀磁痕、連續狀磁痕等缺陷。4.1.5.2鍛件剩磁不應大于5GS。4.1.5.3鍛件表面質量應符合GB/T12361的規定。34.1.6顯微組織要求4.1.6.1當需方有要求時,鍛件的晶粒度應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并在合同中注明。4.1.6.2當需方有要求時,鍛件的脫碳層應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并在合同中注明。4.1.6.3對于鐵素體-珠光體鍛件,金相組織中的鐵素體-珠光體含量不應低于90%。對于貝氏體鍛件,金相組織中的貝氏體含量不應低于90%。4.1.7力學性能要求4.1.7.1鍛件的力學性能應符合表2的規定。表2力學性能要求強度等級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布氏硬度注:200mm和50mm為標距。4.1.7.2當供需雙方協商一致,鍛件允許只符合硬度要求時,硬度等級可標注“H”,如“60H”、“80H”等。4.2其他要求4.2.1.1訂單中應包括:化學成分、產品的強度等級、測試方法和每一批次力學性能測試的數量。4.2.1.2當需方有要求時,訂貨要求可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4.2.1.3當需方有特殊要求時,應按附錄A在訂單上注明。4.2.2工藝要求4.2.2.1鍛件應選擇合適的熱加工工藝和冷卻方式以獲得滿足要求的力學性能。4.2.2.2當需方有要求時,供方應提供鍛造過程中熱加工參數的記錄,包括但不僅限于以下參數:材料化學成分(包含所有的微合金元素)、鍛件的下料規格、鍛造溫度和鍛后冷卻時間等。4.2.2.3經供需雙方協商后:a)鍛件的硬度高于規定的最大值或斷面伸長率低于規定的最小值時,應進行回火并再測試;b)鍛件的硬度低于規定的最小值或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低于規定的最小值時,應進行熱處理。4.2.2.4首次加熱后未生產的坯料,經再次加熱鍛造所獲得的鍛件,其力學性能、脫碳層深度、硬度、晶粒度等應與需方協商,經需方同意后方可使用。4.2.3生產安全及環保鍛件的生產安全及環保要求應符合GB13318的規定。45試驗方法5.1材料化學成分化學成分分析應按GB/T223(所有部分)、GB/T20123、GB/I20124、GB/T20125等通用方法執行,也可采用直讀光譜儀檢測。5.2尺寸尺寸檢驗宜采用通用量具、三坐標儀或三維掃描儀檢測。5.3鍛造流線鍛造流線宜采用熱酸蝕或冷酸蝕方法檢測。5.4表面質量5.4.1外觀檢驗可采用目測法。5.4.2折疊、裂紋等表面缺陷宜采用磁粉檢測,磁粉檢測方法應符合GB/T15822(所有部分)的規定。5.4.3鍛件剩磁宜采用高斯計檢測。5.5顯微組織5.5.1晶粒度的測定方法應符合GB/T6394的規定。5.5.2脫碳層深度檢測方法和評價應符合GB/T224的規定。5.5.3金相組織取樣位置及評定應符合GB/T13320的規定。當需方有要求時,取樣位置應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5.6.1需方沒有特殊要求時,試驗試樣應在完成鍛造及控溫冷卻后的鍛件中制取。5.6.2試驗試樣的截取方向應與鍛件金屬流動方向平行,取樣位置及試樣制備應符合GB/T2975的規定,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和伸長率的試驗方法應符合GB/T228.1的規定。5.6.3鍛件的硬度檢測方法應符合GB/T231.1的規定。6檢驗規則6.1鍛件檢驗組批應由同爐號、同生產批次的鍛件組成。6.2鍛件檢驗項目、頻次和數量應按表3中的規定執行。當需方有要求時檢驗項目、頻次和數量應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表3鍛件檢驗項目、頻次和數量必檢項目選檢項目材料成分尺寸表面質量無損檢測硬度顯微組織鍛造流線力學性能每爐號抽100%或抽檢100%或抽檢100%或抽檢每鍛造批次進行2次抽檢新產品開發階段和每次工藝變更抽每鍛造批次進行2次抽檢57.1標志鍛件應具有永久性可追溯標志。7.2隨行文件7.2.1鍛件應附有制造廠檢驗部門簽發的產品合格證,且合格證上應注明:a)產品名稱;b)產品型號;c)檢驗員;d)檢驗日期;e)每箱件數;f)批次號;g)制造廠名稱;h)制造廠廠址及聯系方式。7.2.2需方有要求時,供方提供的發貨報告中應注明產品材料是根據本文件的要求進行生產和測試的,并且應附上針對需方指定元素和銅、鉻、鎳、鉬、釩和鈮元素的熔煉分析報告。檢驗結果應采用修約值比較法修約,保持與規定值本位數字所標識的數位一致,修約規則應符合GB/T8170—2008第3章的規定。7.2.3發貨報告中應包括根據本文件所進行的所有力學性能試驗結果,需方有特殊要求時,應按附錄A中的要求執行。7.3包裝鍛件的包裝規范應滿足供需雙方確認的方案要求。7.5貯存貯存產品可按QC/T238的規定執行。鍛件應按品種、型號整齊存放在通風、干燥的倉庫內。正常保管條件下,鍛件應進行防銹處理,至少保證產品6個月內無銹蝕。6(規范性)A.1限制性化學成分需方應對一個或多個元素的產品分析公差進行限制。A.2限制性附帶元素A.3非金屬夾雜物需方應對非金屬夾雜物進行限制,非金屬夾雜物含量的測定方法應符合GB/T10561對加硫微合金鋼,硫化物夾雜的最大含量應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的規定。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