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考專題復習兩次世界大戰及戰后的世界局勢練習題(含答案)_第1頁
四川省中考專題復習兩次世界大戰及戰后的世界局勢練習題(含答案)_第2頁
四川省中考專題復習兩次世界大戰及戰后的世界局勢練習題(含答案)_第3頁
四川省中考專題復習兩次世界大戰及戰后的世界局勢練習題(含答案)_第4頁
四川省中考專題復習兩次世界大戰及戰后的世界局勢練習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專題復習兩次世界大戰及戰后的世界局勢1.《全球通史》中寫道:“1914年以前,歐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發源地。……然而,戰爭的浩劫使歐洲人士氣沮喪,失去信心,在歐洲大陸的各個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懷疑和挑戰。”這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A.造成了歐洲國家巨大的經濟損失B.導致了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C.推動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D.沖擊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社會秩序2.下圖為1918年4月美國政府的宣傳海報。畫面中的地圖上,德國領土占主導;海報中寫到:“這個世界上不能存在一半奴隸,一半自由”。該海報旨在(

)A.分析戰爭形勢的走向B.動員美國民眾參戰C.增強協約國戰勝信心D.規劃戰后歐洲格局3.在20世紀上半期,有兩個國家扮演了世界革命者的角色。一個國家憑借經濟和軍事實力公然向現存世界秩序挑戰;另一個國家則充當意識形態挑戰者,同時積蓄在經濟和軍事上進行挑戰的實力。這兩個國家最有可能是()A.德國和美國B.美國和蘇聯C.德國和蘇聯 D.蘇聯和中國4.由于忙于一戰,歐洲經濟衰退,印度的塔塔家族發展了為數眾多的制造業企業,其中一個企業成為英帝國眾多殖民地中最大的鋼鐵廠。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A.削弱了歐洲世界霸主地位 B.促進殖民地經濟的發展C.激化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 D.推動世界和平穩定發展5.1922年,華盛頓會議通過《九國公約》規定:“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友邦人民之權利,并不得獎許有害友邦安全之舉動。”這一規定主要是由于(

)A.友邦要保護一戰戰勝國中國的獨立B.美國想要在太平洋上的行動自由C.友邦要聯手制止中國人民反帝斗爭D.美國反對日本獨霸中國6.日本乘歐化東漸,在歐風美雨中,利用科學新法發展國家,維新五十年,便成當時亞洲最強盛的國家,和歐美各國并駕齊驅,歐美人不敢輕視。材料中“歐美人不敢輕視”表現在(

)A.19世紀50年代日本開放港口 B.巴黎和會上對山東權益的處置C.雅爾塔會議上的大國強權 D.冷戰開始后美國積極扶持日本7.法國對巴黎和會沒有徹底肢解德國感到不滿,繼續采取削弱德國的政策;英國則在政治、經濟上支持德國,以此來削弱法國;美國沒有實現稱霸世界的野心,拒絕批準《凡爾賽條約》。這反映出(

)A.歐洲徹底喪失其優勢地位 B.巴黎和會是一次分贓會議C.凡爾賽體系內部矛盾重重 D.戰后世界秩序已經確立了8.《二戰秘史》中寫道:“關于反法西斯戰爭……著重于強調不同力量的協調與合作,認為邪惡軸心國家的政權被推翻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不同力景的協調與合作”開始于(

)A.日本偷裝珍珠港 B.斯大林格勒保衛戰C.《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D.聯合國正式成立9.英國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在《極端的年代》一書中指出:“蘇聯勝利的真正根基在于蘇聯主要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大俄羅斯民族總是紅軍的核心,蘇聯政府在危急關頭求助于他們。事實上,蘇聯官方把第二次世界大戰命名為,偉大的衛國戰爭,它確實恰如其分。”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蘇聯對二戰的命名富有創見B.法西斯的入侵激發了蘇聯的民族主義C.蘇聯紅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D.蘇聯社會主義優越10.“進攻是最好的防御”,這是希特勒信奉的名言。在1942年的夏天,他發起了一場震驚世界的攻勢。他過高估計了德軍的作戰能力,過低估計了蘇軍的力量。此次軍事行動()A.開辟歐洲第二戰場 B.徹底擊敗德國法西斯C.成為二戰轉折點 D.標志著歐洲戰事結束11.《國家關系的三重鏡像》一文將二戰后國際關系的演變概括為三重鏡像——“見山是山,界限分明;見山不是山,世界變平;見山還是山,利益優先”。其中,由“界限分明”到“世界變平”的標志是()A.新中國建立 B.歐盟成立 C.兩極對峙 D.蘇聯解體12.《不平衡發展:20世紀歷史與現代化》一文稱:“……西方現代化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其優勢與弊端都已經十分清楚。二戰后人們企圖修補這個社會,修補在兩個方向上進行:一是修補資本主義,二是修正民族國家”。“修正民族國家”是指(

)A.掀起了不結盟運動 B.發展為福利國家C.實行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 D.建立了歐洲共同體13.《非洲通史》中寫道:1962,在阿爾及利亞的歐洲人外逃,被棄的農場、工廠和地產由阿爾及利亞的農場勞工、工人等接管。自我管理的農業合作社組織形成,經過國有化后取得合法地位。隨后,制造業、采礦業和石油部門也進行了國有化。到20世紀60年代末,公營部門的產值占全國總產出的三分之一以上。這反映阿爾及利亞(

)A.經濟發展的非殖民化 B.是“非洲年”獨立的典型C.發展成為工業化國家 D.宣告歐洲對非洲殖民統治的終結14.“冷戰”結束后,《京都議定書》《國際刑事法院規約》等全球性國際制度在美國反對的情況下,仍然成功建立起來。“冷戰”后國際制度的形成不由美國所愿,說明了(

)A.兩極格局解體后,美國整體實力下降 B.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全不再依賴美國C.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加強 D.美國對一些國際事務已經不再感興趣15.世界局勢風云變幻,國際關系錯綜復雜。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某些報紙認為,除掉這個一貫主張對斯拉夫國家進行侵略的斐迪南,將緩和巴爾干的緊張氣氛。但是,兩大帝國主義侵略集團都想利用這一事件來實現其罪惡目的,特別是一心想發動戰爭的德國和奧匈帝國。兩國立即利用這一事件為借口,挑起世界大戰。—一張佩俠《薩拉熱窩事件與“一戰”的爆發》(1)材料一中的“這一事件”對這場世界大戰有何影響?兩大帝國主義侵略集團分別指的是什么?材料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過是帝國主義上一輪爭奪的總結,下一輪爭奪的開始。正如列寧所指出的,“不管是一個帝國主義聯盟,還是一切帝國主義強國結成一個總聯盟,都不可避免地只會是前后兩次戰爭之間的‘暫時休戰!’”。一旦……他們必將重開爭奪之戰,那個時候也就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壽終正寢之時。——陶詩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贓》(2)維護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工具是什么?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暫時休戰”的理解。材料三:20世紀30年代國際局勢的發展,有三種趨向。第一種是以蘇聯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國家結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遲和避免世界大戰的發生;第二種是法西斯勢力同西方民主國家暫時達成妥協,法西斯國家不斷蠶食中小國家,并在向英法開戰之前首先進攻蘇聯;第三種是蘇聯孤立自保,希特勒實現聲東擊西,在進攻蘇聯之前首先進攻西歐國家。——摘編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編》(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與材料三中推測的哪一種趨向吻合?第一種趨向中提到的“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成立對二戰進程有何影響?對我們有什么啟示?16.材料一兩次世界大戰,中國都是戰勝國。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提出歸還德國在山東侵占的各種權利,但是英、法、美三國操縱會議,竟把原來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轉讓給日本。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簽訂《關于日本的協定》,其中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條件是中國要承認外蒙古獨立,蘇聯租用旅順滿倉為海軍基地等。——摘編自王春良《論國際關系中的山東、旅大問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兩次世界大戰后中國外交失利的共同原因。材料二冷戰史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國家利益競爭和國際關系中的霸權之爭,更具實質性的是兩種對抗性社會制度及其指導性意識形態的斗爭,冷戰格局對于推動世界體系的重構具有正面的歷史作用,主要是加速了殖民體系的瓦解,為原殖民地國家和其他受制于西方的落后國家走上獨立自主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來自“社會主義體營”的支持和援助。——摘編自余偉民《“冷戰”的起源與終結》(2)根據材料二,簡述“冷戰”的特征,概括“冷戰”的影響。材料三戰后半個多世紀出現了比比前半個世紀大得多的具有歷史轉折性的變化,很多變化是出人意料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經濟飛躍;喪失殖民地的戰敗國很快又重新成為世界強國;強大的蘇聯東歐集團突然解體;東亞出現“經濟奇跡”并重新崛起。——摘自羅榮渠《第二次世界大戰若干問題的再認識》(3)綜合以上材料,簡析導致世界格局變化的因素。18.不同的文化影響著不同國家對國際關系的認識。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演講中說“全世界都在注視著我們。要我們肩負起領導的責任.形勢的發展使我們必須肩負起這個責任;1953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就職演說中強調美國有“領導自由世界的責任”;1961年美國總統肯尼迪:“在這個世界上,上帝的任務肯定就是我們自己所應肩負的任務。”美國總統尼克松指出“美國是自由世界的領導者,而自由世界在共產主義面前不容退卻。”1991年美國總統布什:“正是這一領導重任以及實力,使美國在一個尋找自由的世界中成為自由的燈塔。”美國總統奧巴馬:“未來最重要的問題是美國如何領導世界,”美國總統拜登三次提到“領導世界”,稱“21世紀將是美國世紀”。(1)根據材料一,分析美國對世界秩序的認識,并舉出二戰后兩例史實加以說明。材料二一種生活方式是基于多數人的意志,其特點為自由制度,代議制政府,自由選舉,個人自由之保障,言論與信仰之自由,免于政治壓迫。——1947年杜魯門國會咨文節選特朗普就發推特指責鮑威爾在2003年的時候編造借口讓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特朗普在推特中寫道:“鮑威爾是一個頑固分子,他要為我們卷入中東地區的戰爭承擔大部分責任,他宣布要把選票投給另一個昏昏欲睡的民主黨候選人拜登。鮑威爾不是說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嗎,然而那里什么也沒有,但我們還是去打了一仗。”香港警方(2021)2月28日下午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今年1月被拘捕的47人,包括香港大學法律系前副教授戴耀廷,“社會民主連線”岑子杰,立法會前議員梁國雄、胡志偉、林卓廷及正在服刑的前“港獨”組織“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3月28日在推特上發文,聲稱對此事“表示譴責,并要求立即釋放這些人”,他還宣稱“政治參與和言論自由不應被當成‘犯罪'”,“美國與香港人民站在一起”。(2)分析材料二,從不同角度認識美國怎樣推進材料一的認識。材料三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類也只有一個共同的未來。無論是應對眼下的危機,還是共創美好的未來,人類都需要同舟共濟、團結合作。實踐一再證明,任何以鄰為壑的做法,任何單打獨斗的思路,任何孤芳自賞的傲慢,最終都必然歸于失敗!讓我們攜起手來,讓多邊主義火炬照亮人類前行之路,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邁進!——習近平2021年1月25日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的特別致辭(3)根據材料三,概況中國對國際關系的認識,并分析美國與中國對國際關系不同認識的原因?參考答案:1.D根據材料“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發源地”、“戰爭的浩劫,失去信心,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懷疑和挑戰。”反映了一戰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破壞,人們的信心受損,沖擊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社會秩序。D項正確;經濟損失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項;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材料無法體現,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推動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排除C項。故選D項。2.B1918年4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根據“畫面中的地圖上,德國領土占主導”“這個世界上不能存在一半奴隸,一半自由”可知,海報意在動員美國民眾參與一戰,協同協約國一起抗擊德國,B項正確;AC項不是該海報的主要目的,排除;地圖不是對戰后歐洲格局的規劃,排除D項。故選B項。3.C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兩個國家最有可能是德國和蘇聯,德國為了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以及克服經濟危機先后發動兩次世界大戰,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信奉馬列主義,對資本主義構成嚴重挑戰,C項正確;在20世紀上半期,美國、中國既不是現存世界秩序挑戰者,也不是意識形態的挑戰者,排除ABD項。故選C項。4.B根據材料可知由于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方列強暫時放松了對殖民地的侵略,印度有了大鋼鐵廠,故選B項;材料不涉及歐洲地位的變化,排除A項;材料不涉及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排除C項;材料的信息并沒有推動世界和平,排除D項。故選B項。5.D根據材料“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友邦人民之權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友邦人民”指的是帝國主義列強,條約要求各國在華權利均等,實際上使中國回到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打破了日本對中國獨占,即美國反對日本獨霸中國,D項正確;材料所述規定的主要目的是為維護帝國主義在華的利益,而不是為保護中國的獨立,排除A項;美國通過《九國公約》反對日本獨霸中國,從而維護帝國主義在華利益,而不是想要在太平洋上自由行動,排除B項;材料所述內容體現了美國反對日本獨霸中國,而不是聯手制止中國人民反帝斗爭,排除C項。故選D項。6.B依據材料“維新五十年”可知,1919年,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會。這次會議由英法美掌控,想要重新劃定世界秩序,德國在戰前取得中國山東膠州灣的權益是中國和日本爭執的問題點。中國代表提出收回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但是,列強不愿開罪日本,于是無視中國的正當要求,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轉給了日本。中國代表最后拒絕在條約上簽字,B項正確;A項屬于日本被侵略,排除A項;C項屬于二戰的內容,日本是戰敗國,排除C項;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7.C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在一戰后召開的巴黎和會上英法美出于各自利益的考慮,矛盾重重,法國力圖削弱德國,而英國擔心法國過分強大,力圖支持德國來牽制法國,美國企圖實現稱霸世界的野心,但又遭到英法的抵制,據此得出這反映出凡爾賽體系內部矛盾重重,C正確;歐洲徹底喪失其優勢地位是在二戰結束之后,A排除;巴黎和會是一次分贓會議,主要表現為英法美等國瓜分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與題干不符,B排除;題干重點不是反映戰后世界秩序的確立,而是反映凡爾賽體系內部英法美之間矛盾錯綜復雜,D排除。故選C。8.C根據“不同力量的協調與合作”,結合所學可知,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相互支援,協同作戰,逐漸扭轉了戰爭的形勢。C項正確;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次日,美、英對日宣戰德、意也對美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排除A項;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排除B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聯合國正式成立,排除D項。故選C項。9.B據“蘇聯勝利的真正根基在于蘇聯主要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大俄羅斯民族總是紅軍的核心,蘇聯政府在危急關頭求助于他們。”可知,法西斯的入侵激發了蘇聯的民族主義,B項正確;ACD項在題干中無法體現,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項。10.C根據材料“1942年的夏天,他發起了一場震驚世界的攻勢。他過高估計了德軍的作戰能力,過低估計了蘇軍的力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2-1943年,蘇德之間進來了斯大林格勒戰役,這次戰役之后,德國無力組織大規模的進攻,戰爭形勢有利于反法西斯聯盟一方,C項正確;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排除A項;1945年,柏林戰役打敗德國,排除B項;1945年,德國宣布投降,標志歐洲戰事結束,排除D項。故選C項。11.D根據關鍵信息“界線分明”和“世界變平”等,解讀題干,題干反映的是二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界線分明是指兩極格局,世界變平是指兩極格局瓦解,而蘇聯解體是兩極格局瓦解的標志,D項正確;AB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項。12.D根據材料“二戰后人們企圖修補這個社會,修補在兩個方向上進行:一是修補資本主義,二是修正民族國家”結合所學可知,“二戰后”西方國家面對戰爭的破壞、傳統優勢地位的喪失和美蘇兩極的威脅,一方面完善本國資本主義,另一方面走向聯合,故“修正民族國家”是指歐洲開啟一體化進程,建立歐洲共同體,D項正確;不結盟運動為發展中國家主導,排除A項;BC項均為內部政策,是西方國家完善資本主義的措施,排除。故選D項。13.A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阿爾及尼亞取得民族獨立,在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