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三新學術聯盟2024屆高三百校聯考(三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廣西三新學術聯盟2024屆高三百校聯考(三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廣西三新學術聯盟2024屆高三百校聯考(三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廣西三新學術聯盟2024屆高三百校聯考(三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廣西三新學術聯盟2024屆高三百校聯考(三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西三新學術聯盟2024屆高三百校聯考(三模)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畫卷的近二分之一處,以大客船與拱橋為中心構成了全卷的矛盾焦點。這座當時世界最偉大的木構拱橋正面,面臨著一場生死攸關的嚴峻考驗!橋上正上演著險中有險的驚悚大劇:占道經營的小販們擁擠在橋頭和橋的兩側,在橋上擁擠的人群里,壟轎的文官與前面兩個騎馬的武官相遇,轎夫與馬弁各仗其勢,爭吵不休,互不相讓,狹路相逢勇者亦無勝。橋左側還有兩頭毛驢馱著面袋,一路穿行,行人更是無處可讓。尾隨轎子后面的騎驢老者帶著三個挑夫在人群中穿梭,更增添了橋上的擁堵。在拱橋這邊的盡頭是一個販夫在向孩子兜售小玩具,他不知道身后有一輛驢車正疾行下坡,兩個車夫前壓后拽,企圖減輕車輛下滑的慣性,毛驢前進的慣性使它難以自控,打著趔趄,真可謂險象環生!橋上的險情沒有結束,橋下的災難片又上演了!橋下的大客船的桅桿正要撞上這座拱橋的橋身!客船吃水很深,滿載而行,透過艙門可以看到里面的男女乘客,要知道,這樣的大客船在當時可載上百人啊!從高空俯瞰“事故現場”,其險境和船工的處置手段一覽無遺,尤其是船頂上的一個船夫用長桿死死頂住拱橋橫梁,正是這一關鍵性的死頂,使客船無法靠近橋洞,給其他船工留出了放下桅桿的時間。從高空看下去,整個拱橋上下處在無序的爭吵和擁擠的狀態中,畫家在此揭示了因社會管理失控造成的種種社會矛盾,并達到了高潮。造成這起嚴重險情的直接責任者似乎是幾個纖夫,他們本應該在遠離橋梁的時候止步,招呼船工放下桅桿。但真正的原因是缺乏城市的社會管理和服務,在纖夫距離拱橋一定距離的時候,應該有專人或標牌提醒纖夫停止拉纖、放下桅桿。然而,這個開封城,幾乎沒有看到一個管理人員在進行督導。說到這里,不得不進一步分析事故的歷史原由、橋上的險情主要是占道經營、私搭亂建引起的,這在開封是一個久拖不決的歷史問題。司馬光曾說,早在五代后周時期的汴京,占道經營就很嚴重了,擠得大車都過不去。宋真宗詔令要消除這個現象,經辦的官員不敢處理,因為有許多是皇親國戚和朝廷大員出租的商業用房在不停地擠占道路,老百姓占不了街面就占橋梁,構成更嚴重的社會問題。占道經營、私搭亂建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問題,首先是官宦出行麻煩了。真宗在大中祥符元年詔令文武官員不論是在內廷還是在路上,都要各行其道,路上相遇,各靠左行。看看拱橋上擁擠的橋面,哪有什么左右可分?北宋開封城已經凸顯出城市病了,城市管理的水平跟不上社會經濟的發展,首先是官員理政跟不上城市的發展,加上懶政、怠政,使得城市病演化成一個個社會矛盾。(摘編自余輝《走進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里的運河》)材料二:北宋商業十分繁榮,京城汴梁更是商販云集,商鋪林立。隨之而來的是出現了嚴重的違章搭建和占道經營現象,在當時,這叫做“侵街”。汴梁城里侵街現象十分嚴重,以至偌大一個京城找不到一條稍寬的巷子,街面上無法通行車馬(“坊無廣巷,幣不通騎”)。《續資治通鑒長編》(以下簡稱《長編》)記載說,開寶九年(976),宋太祖趙匡胤在會節園宴請大臣之后,經通利坊返回宮殿。出人意料的是,途經通利坊時,擁擠的街道竟然使堂堂皇家儀仗無法展開。為此。趙匡胤勃然大怒,第二天下令要狠狠整治一番侵街現象。宋代制定了專門處罰侵街行為的法規。《宋刑統·侵巷街阡陌》規定,凡是侵占街道、巷道、鄉道來搭建經營的,都要罰以70大板。除此之外,宋代還在京城組建了類似于現代城管的專職執法隊伍——“街道司”。他們統一穿音衫子制服,負責維持市場秩序,維持街道的衛生、整修及日常秩序,包括巡視街道、疏通交通,以及管理與處理侵街現象等具體工作。但從《長編》等史籍的記載來看,至少在北宋,京城侵街現象嚴重且屢禁不止。甚至還出現了“侵河”現象。《宋史》載,“京師并河居民,盜鑿汴堤以自廣”,沿著汴河居住的人家,竟然把違章建筑建到河上去了。面對這樣的形勢,北宋朝廷知難而退。史載,天禧四年5月“開封府請撤民舍侵街陌者,上以勞民,不許”,開封府把整治侵街行為的報告遞上去了,宋真宗卻把報告給駁回來:這可是勞民擾民的行為呀!大概是皇上也知難而退的原因,到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政府開始征收“侵街房廊錢”——你要越過紅線建房是吧?好的。不過先把計劃外土地有償使用費交上來!《清明上河圖》中的畫面顯示,在一個門洞前,街道司的人在歪著身子睡大覺,面對侵街占道現象,他們是不想作為還是有心無力?我們現在不得而知。(摘編自段立新《北宋的商業繁榮與“城管”難題》)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根據材料一來看,造成橋上嚴重險情的直接責任者就是幾個纖夫。B.作者認為,五代后周時期的汴京占道經營就很嚴重了,阻礙交通。C.宋太祖趙匡胤親歷的交通擁堵是他下決心整治侵街現象的最重要原因。D.京城侵街現象屢禁不止,宋徽宗時期,政府開始征收“侵街房廊錢”。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用大量筆墨細致描寫的橋上場景,一方面反映了人員的復雜和交通的混亂,另一方面也間接體現出汴梁的經濟繁榮。B.畫卷中船撞拱橋的險情,暴露出當時城市社會管理和服務的缺失,說明專人督導或標牌提醒在預防事故中具有重要作用。C.宋代為整治侵街亂象,制定了專門的處罰規定,還組建了專職的執法隊伍,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朝廷想整治侵街亂象的態度。D.宋徽宗時期收繳計劃外土地有償使用費,是對侵街現象的妥協,是街道司不作為的結果,宣告了治理侵街占道現象的失敗。3.下列選項不能反駁材料一“缺乏城市的社會管理和服務”的說法的一項是()A.北宋沿襲唐代的《儀制令》“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的十二字交通規則。B.《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鋪屋一所,鋪兵五人,夜間巡警。”C.《宋文鑒·汴都賦》記載:“城中則有東西之阡,南北之陌。其衢四達,其途九軌。”D.《宋刑統·侵巷街阡陌》記載:“當巷街阡陌,其穿穴垣墻以出污穢之物者,杖六十。”4.根據材料二的內容,下列選項對圖表內容的解讀不恰當的一項是()現象措施材料①坊無廣巷,市不通騎②盜鑿汴堤以自廣③街道司的人白天街上睡大覺①訂立相應法規②組建專職隊伍①史籍②畫卷A.“侵河”者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偷鑿河堤,給當時的汴梁城帶來了重大的安全隱患。B.北宋朝廷為解決汴梁城市規劃中道路狹窄、通行困難的問題,曾采取積極措施。C.畫卷上“睡大覺”的人的服飾特點應該是作者判斷其為街道司工作人員的重要依據。D.作者援引大量史料,介紹了北宋經濟繁榮背后的城市管理的相關問題,客觀可信。5.請結合材料,分析北宋京城侵街現象十分嚴重的原因。【答案】1.D2.D3.C4.B5.①五代后周時期占道經營情況嚴重,積重難返。②權貴階層不服從管理,導致占道經營的風氣蔓延。③官員理政跟不上城市的發展,官員的懶政、怠政現象嚴重。④朝廷和皇帝本人對這一現象的退縮和妥協。【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直接責任者就是幾個纖夫”錯,根據“直接責任者似乎是幾個纖夫”,可知直接責任者“似乎”是幾個纖夫,而不“就是”幾個纖夫。B.“作者認為”錯,根據“司馬光曾說,早在五代后周時期的汴京,占道經營就很嚴重了”,可知并不是“作者認為”。C.“下決心整治侵街現象的最重要原因”錯,根據“擁擠的街道竟然使堂堂皇家儀仗無法展開”“第二天下令要狠狠整治一番侵街現象”,可知“親歷交通擁堵”是趙匡胤下決心整治侵街現象的直接原因。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D.“是街道司不作為的結果”錯,根據“大概是因為皇上也知難而退的原因”可知,并非“街道司不作為”。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BD屬于不同領域的城市管理措施,可以用來反駁“缺乏城市的社會管理和服務”的說法。C.是城市建設和規劃問題,沒有體現城市管理,不能用來反駁“缺乏城市的社會管理和服務”的說法。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分析圖表的能力。B.“汴梁城市規劃中道路狹窄、通行困難的問題”錯,“道路狹窄、通行困難”不是城市規劃的問題,是“侵街”導致的城市管理問題。故選B。【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由“早在五代后周時期的汴京,占道經營就很嚴重了,擠得大車都過不去”可知,五代后周時期占道經營情況嚴重,積重難返。②由“經辦的官員不敢處理,因為有許多是皇親國戚和朝廷大員出租的商業用房在不停地擠占道路”可知,權貴階層不服從管理,導致占道經營的風氣蔓延。③由“官員理政跟不上城市的發展,加上懶政、怠政,使得城市病演化成一個個社會矛盾”可知,官員理政跟不上城市的發展,官員的懶政、怠政現象嚴重。④由趙匡胤曾下令狠狠整治“侵街”現象,“宋代制定了專門處罰侵街行為的法規”“京城侵街現象嚴重且屢禁不止,甚至還出現了‘侵河’現象”“面對這樣的形勢,北宋朝廷知難而退”等內容可知,朝廷和皇帝本人對這一現象的退縮和妥協。(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惠嫂王宗元在柴達木盆地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上,我認識了一位名叫李婉麗的上海姑娘。她是代表一個女子勘探組出席這次會議的——她們在唐古拉山區經歷了極艱苦的七天七夜,出色地完成了一個大礦區的初探工作。“你現在蠻像個高原人了,”我說,“南方來的女孩子們,剛來很不習慣吧?”“噯唷,你問這個嗎?”她活潑地挑起了右眉,“怎么說呢?給你說說高原給我的第一課吧!”她就給我講了這么一個故事: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一天的傍晚,一輛貨車駕駛室里坐著一個剛畢業的十七歲的姑娘,那就是我。自從噶爾穆上了車,我就覺得渾身發冷,許多關節作疼。想起人們傳說的“高山病”,我心里有點怕,照這樣疼下去,可怎么工作呢?司機小劉說:“晚上趕到昆侖山口,”大約我的面色很難看,他又補充道,“不遠,一百多公里!”剛搭車的時候,小劉聽說我是地質學校畢業的,自愿到高原工作,對我非常熱情,滔滔不絕地給我講了一串高原探寶的故事。可我身上難受,實在沒精神多說話。記得最難受時,我問過這樣一句話:“劉同志,在那個什么山口,會不會有回去的車?”他扭頭看了看我,冷冰冰地說:“我怎么知道?我又不是汽車站長!”過了一會,他又嘟嘟囔囔:“哼,還不如昆侖山上的一棵草!”當時我沒聽清他說什么草,只盤算著:是堅持往前走?還是真的返回呢?不知過了多久,猛聽得小劉說:“喂,下車吧!”我提著掛包邁出車門,腿一軟,差點碰在車廂上,小劉趕緊伸手把我扶住了。在明亮的月光下,對面有一排小窯洞,兩三只窗口閃出燈光。我迷迷糊糊地跟著小劉走到一個燈光明亮的地方,一掀門簾,就有一股熱氣撲上身來。小劉說:“惠嫂,給你引來一位女同志!”隱約看見一個身材壯健的女人走過來。“喲,真的,哪里來的這么個俊閨女?不舒服,先在我這躺一會吧!”說著像一陣風似的,扶我躺下去。我忽然想起來的路上,有人說一個普通農村婦女,在遠離人煙的高山上經營了一個“司機之家”,使長途跋涉的人們得到無限溫暖。不知過了多久,我醒過來,忘記了自己在什么地方。“你就在我這里睡吧,陪我說說話,老惠不在,領著勘察隊找煤油去了!”惠嫂一面鋪著炕,一面這樣說。“現在好些嗎?”我點點頭說:“好多啦!”“就是這么回事,撐兩天就過去了。”惠嫂把下巴擱在枕頭上,開始了她的講述。“我剛來的時候,說起來笑死人!一下汽車我就哭了:這里成年八輩子穿棉襖,不長五谷,連棵樹都瞧不見!老惠慢騰騰地說:‘眼下不好,咱們不會建設么!’我說。‘呸!等你這地方建設好,老娘的腿巴骨能當打鑼捶了!’他生了氣,罵我‘你還不如昆侖山上的一棵草!’”“什么草?”我突然記起小劉的話。惠嫂說:“他罵我:‘不如昆侖山上的一棵草’。啊!這是這塊地方最厲害的一句罵人話了,你也聽見過嗎?”我連忙搖了搖頭,臉“刷”一下紅到了脖根。“惠嫂,這棵草到底是怎么回事?”“去年,我那老頭子修青藏公路,得了壞血病,帶七個病號來這昆侖山休養。那會,這里是個轉運站,只有兩頂帳篷,許多人都想家了。他是個領導,想家也不能說啊,就自己到山坡上轉,看見了這棵草。昆侖山上暖和的日子有數幾天,你看這草,地面剛一解凍,它就急急忙忙鉆出來,連葉子也顧不得長,就抽苔,躥個三寸四寸,趕快開花、結籽,等到下第一次霜,它倒已經勝利地完成任務了。老惠在草跟前發狠地說:‘你不過是一棵柔弱的草,你還能在高原上扎下根,開花結籽。我堂堂的共產黨員,難道不如你!’后來他就拔下這棵草,像捧著寶貝似的回到帳篷里,跟大伙開了個會,大家都像發誓似的說:‘不信我們不如這棵草,老惠。你把它掛在咱們頭頂!’這些人硬憑著狠心把窯洞修成了,從此就留下了這句話……”我聽著,緊咬著牙齒,心里非常激動,問惠嫂:“那你就留下來了?”“是啊,就這么留下了。姑娘,這公路上,最辛苦的就算司機了!好幾回我見他們來,衣服外頭一層冰盔冰甲,一走路冰碴亂響。我由不得趕快給他們找衣更換,趕快給他們做口熱湯熱水的。真是些鋼捶鐵打的小伙子們呀!”惠嫂看了看鐘,吃驚地說:“嘿,看我這絮叨勁兒,都忘了你是病人!”“好嫂子,你再給我說一說!”“算啦,話還說得完?明天你還要走路呢!”惠嫂坐起來,給我披了披被子。這一夜,我想得很多很多。想著想著,聽見雞叫了。我趕緊坐起來穿衣服,一看惠嫂不見了,大約是在我迷糊的時候出門了,我提著掛包走到院里,看見小劉在發動車。“你來做什么?”小劉冷冰冰地問。“走呀,我要到前面去!”“算啦,你就在這住下吧,有順車把你帶回去!”“這是什么話,我還不如昆侖山上的一棵草?”我有些生氣地提高聲音說。小劉聽見這話一怔,用眼睛盯住我看了半天,漸漸露出一種難以捉摸的笑容,伸手打開車門……這件事,在李婉麗頭腦中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所以她一口氣對我講了兩三個鐘點。“那么,現在惠嫂還在那里嗎?”我問。“在啊,我來來往往總要在那里住一夜。有些新來的同志們,我總喜歡引他們到那里,聽一聽高原第一課。”我說:“這倒是一個很好的開頭,現在,講一講你自己的事吧!”“噯唷,我自己有什么好講?”這位上海姑娘臉紅了,“我們的事情非常簡單,材料上不是都寫有么!”1960年(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婉麗畢業后自愿到高原工作,這既是個人的選擇也是響應國家建設號召的行為,彰顯了對青春價值的自我追求。B.作為一名貨車司機,小劉長年累月地奔波在昆侖山沿線,飽嘗艱辛,但是從“司機之家”獲得了所需的溫暖與關懷。C.惠嫂初到轉運站時發現當地環境十分惡劣,因而心灰意冷,之后被老惠及其病友們的精神感動,思想發生了轉變。D.“我堂堂的共產黨員,難道不如你!”老惠這句擲地有聲的話語,后來成為他與病友們共同戰勝病魔的精神動力。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從“我”與李婉麗的結識寫起,以她的謙虛應答收束全篇,首尾照應,使得故事結構嚴謹有序。B.小說中老惠自始至終沒有出場,而是借助作者之口敘述,反而給讀者留下更為豐富的想象空間。C.小說既著意于人物的肖像描寫,又通過對話以及細節來展現他們美好的形象與高貴的品質。D.小說語言風格與《百合花》頗為相似,不論敘述、描寫還是對話都給人自然清新之感,充滿詩意。8.圍繞“還不如昆侖山上的一棵草”這句話,小說展現了李婉麗的心理變化。請簡要概括說明。9.小說以“講故事”的方式來行文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簡要分析。【答案】6.D7.A8.①初聞小劉嘟囔這句話時,因沒有聽清且身上難受,沒有在意。②聽說惠嫂提及老惠用這句話罵她,記起小劉在路上說的話,感到疑惑。③聽惠嫂解釋這是最厲害的一句罵人話,回想起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④聽惠嫂講述這句話的來歷后,內心激動,陷入深思。⑤第二天用這句話來反問小劉時,信念堅定。9.①豐富故事內容和細節,使得情節環環相扣,曲折動人。②通過上海女孩李婉麗的講述引出可親可敬的惠嫂,又由惠嫂引出扎根高原的老惠,巧妙自然,相互映襯。③敘寫建設邊疆的系列故事,歌頌了對建國初期廣大民眾克服艱難、積極投身邊疆建設,接續奮斗的寬闊胸懷和高尚品格。④使故事講述更顯親切;設置懸念,增加故事的復雜度和趣味性,吸引讀者的興趣。【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共同戰勝病魔的精神動力”錯誤。無中生有。原文是憑著一棵草的精神,大伙自力更生建起來窯洞,表達了在此長期奮斗的決心和意志。故選D。【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借助作者之口敘述”錯誤。借惠嫂之口,而非作者之口,如借惠嫂之口講述了老惠和病友一起建窯洞,讓讀者感受到了老惠頑強堅韌的形象。C.“著意于人物的肖像描寫”錯誤。小說通過“我”和李婉麗的對話、李婉麗回憶她和惠嫂的交談來刻畫人物形象,通過“后來他就拔下這棵草,像捧著寶貝似的回到帳篷里”“衣服外頭一層冰盔冰甲,一走路冰碴亂響”“我聽著,緊咬著牙齒,心里非常激動”等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沒有著意于人物的肖像描寫。D.“充滿詩意”錯誤。本文語言不具備詩意美。故選A。【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心理變化的能力。原文“他又嘟嘟囔囔:‘哼,還不如昆侖山上的一棵草!’當時我沒聽清他說什么草”可知,李婉麗第一次聽說這句話時因為初來并且身體不適的情況下,感到詫異,不明所以的心理。原文“他生了氣,罵我‘你還不如昆侖山上的一棵草!’‘什么草?’我突然記起小劉的話”可知,當李婉麗在惠嫂嘴里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想起小劉罵她的話,疑惑為什么都會用這句話來評價人。原文“惠嫂說:‘他罵我:‘不如昆侖山上的一棵草’。啊!這是這塊地方最厲害的一句罵人話了,你也聽見過嗎?’我連忙搖了搖頭,臉‘刷’一下紅到了脖根”可知,當李婉麗得知這是句厲害的罵人的話的時候,對小劉罵她的事情感到羞愧慌張。原文“去年,我那老頭子修青藏公路,……這些人硬憑著狠心把窯洞修成了,從此就留下了這句話……”“這一夜,我想得很多很多”可知,當李婉麗理解了這句話的來歷和含義后,不僅對其中的故事倍感興趣,隨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原文“走呀,我要到前面去!”“這是什么話,我還不如昆侖山上的一棵草?”“小劉聽見這話一怔,用眼睛盯住我看了半天,漸漸露出一種難以捉摸的笑容,伸手打開車門……”可知,最后李婉麗被這句話深深感動,決定留下來,當小劉以輕視的態度問“你來做什么?”的時候,李婉麗反問小劉“我還不如昆侖山上的一棵草?”,表達了她堅定了信念的心理特征。【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的能力。小說開篇以“她就給我講了這么一個故事”開啟小說的敘事,“怎么說呢?給你說說高原給我的第一課吧!”,讀完小說可知“第一課”是以故事的方式講述,講述了李婉麗如何從畏縮退守到堅定信念扎根邊疆,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構建了引人入勝,曲折動人的小說情節。小劉把李婉麗帶到“司機之家”,故事中出現的人物——惠嫂,她講述了“不如昆侖山上的一棵草”的含義,用“講故事”的方式引出扎根高原的老惠,以及老惠的故事,由人而事,相互映襯,使得故事結構嚴謹有序。小說講述了建國初期老惠等人積極投身邊疆建設,在邊疆勘察“找煤油”,克服困難,挖窯洞;惠嫂經營“司機之家”,“使長途跋涉的人們得到無限溫暖”。現在,李婉麗畢業后自愿到高原工作,這既是個人的選擇也是響應國家建設號召的行為,彰顯了對青春價值的自我追求。用“講故事”的方式表達了對積極投身邊疆建設,接續奮斗精神的贊美。由小說“她就給我講了這么一個故事”“你就在我這里睡吧,陪我說說話”“惠嫂,這棵草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嫂子,你再給我說一說!”“這一夜,我想得很多很多”,小說使用了嵌套式敘事結構,它的特點是將一個或多個小故事嵌套在一個大故事中,每個小故事都可以獨立于大故事之外,但又在大故事的整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從而豐富了故事內容,創造更多的細節和情節線,增加故事的復雜度,從而吸引讀者的興趣。此外,它可以增加故事的深度和多樣性,使得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人物之間的關系、故事的內涵和主題等。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澹臺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久而行不稱其貌。宰予之辭雅而文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久面智不充其辯。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實之聲。今之新辨濫乎宰予,而世主之聽眩乎仲尼,為悅其言,因任其身,則焉得無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辯,而有華下之患;趙任馬服之辯,而有長平之禍。此二者任辯之失也。夫視鍛錫而察青黃,區冶不能以必劍;水擊鵠雁,陸斷駒馬,則臧獲①不疑鈍利。發齒吻形容,伯樂不能以必馬;授車就駕,而觀其末涂,則臧獲不疑駑良。觀容服,聽辭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試之官職,課其功伐,則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賞,則爵祿厚而愈勸;遷官襲級,則官職大而愈治。夫爵祿大而官職治,王之道也。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之心而可以為治,則是伊尹、管仲無所用也,將聽民而已矣。民智之不可用,猶嬰兒之心也。夫嬰兒不剔首則腹痛,不?痤則寢益。剔首、?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猶啼呼不止嬰兒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今上急耕田墾草以厚民產也而以上為酷;修刑重罰以為禁邪也,而以上為嚴;征賦錢粟以實倉庫,且以救饑饉、備軍旅也,而以上為貪;境內必知介而無私解,并力疾斗,所以禽虜也,而以上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悅也。(節選自《韓非子·顯學》)材料二:(武帝)詔曰: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②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③之馬,跅弛④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節選自《漢書·武帝紀》)[注]①臧獲:古稱奴婢。②奔踶(dì):奔馳,踢人。③泛(fěng)駕:把車子弄翻,指不受駕馭。④跅(tuò)弛:放縱不羈。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然猶啼呼A不止B嬰兒不知犯C其所小苦D致其所大E利也F今上急耕田墾草G以厚民產也H而以上為酷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功伐,指功勞、功勛,與成語“自矜功伐”中的“功伐”含義不同。B.起,指起用,與《過秦論》中“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的“起”含義不同。C.非常,指非同尋常,與《鴻門宴》中的“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中的“非常”含義不同。D.絕,指偏僻的、遼遠的,與《蜀道難》中“可以橫絕峨眉巔”的“絕”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澹臺子羽有君子儀容,宰予言辭高雅有文采,孔子與其相處后發現他們的行為和智慧比不上儀容和言辭,可見圣人也會有失誤。B.魏國聽信孟卯的花言巧語,帶來了華陽之戰的慘禍;趙國聽信趙括的紙上談兵,造成了長平之戰的大禍。這都是任用能說會道的人而鑄成了大錯。C.在韓非子看來,“發齒吻形容”,即通過馬的毛發、牙齒和形體外貌來判定馬的優劣,就是伯樂也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D.韓非子認為如果得民心就可以治理好國家,那么伊尹、管仲就沒有用處了,只要聽任民眾就可以了。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夫有功者必賞,則爵祿厚而愈勸;遷官襲級,則官職大而愈治。(2)征賦錢粟以實倉庫,且以救饑饉、備軍旅也,而以上為貪。1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了選拔人才,韓非子和漢武帝觀點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答案】10.BFH11.A12.C13.(1)有功勞的人必定給予獎賞,那么爵位越高俸祿越優厚他們就越受到激勵;逐級提升官職,那么官職越高,政事就越有成效。(2)君主征收賦稅和錢糧來充實糧倉國庫,將用它們來救濟災荒、供養軍隊,民眾卻認為君主太貪婪。14.①韓非子認為選拔人才不能“以言取人”,應注重實際能力,從基層提拔。②漢武帝則強調選拔人才應不拘一格,任人唯賢,對人才不要求全責備。【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即使這樣他還會哭喊不止,因為嬰兒并不知道給他吃點小苦會帶來大的好處。如今君主加緊督促民眾開荒種田來增多民眾的家產,而民眾卻認為君主太殘酷。“嬰兒”是“不知”的主語,故B處斷開;第一個虛詞“也”是句末語氣助詞,“今”是時間狀語,放在下句句首,故F處應斷開;第二個虛詞“也”是句末語氣助詞,“也”與“而”兩個虛詞不能兩用,中間H處斷開。故選BFH。【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錯誤。相同,“功伐”,功勞、功勛。句意:考核他辦事的功勛。/自以為有功勞而驕傲自大。B.正確。不同,“起”,起用;/起事。句意:宰相必定是從地方小吏中起用的。/東方諸國的英雄豪杰就一齊起事,滅亡了秦朝。C.正確。不同,“非常”,非同尋常;/意外的變故。句意:必須依靠非同尋常的人才。/防備其他盜賊進入和意外變故。D.正確。不同,“絕”,偏僻的、遼遠的;/度過、越過。句意:我命令各州各郡要發現官吏和百姓中那些有優秀才能,超群出眾,可擔任將相及出使遠方的人才。/可越過峨眉山頂。故選A。【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通過馬的毛發、牙齒和形體外貌來判定馬的優劣”錯,“發齒吻形容”的意思是掰開馬口看牙齒和看馬的外表,“發”是“打開、掰開”,而不是“毛發”。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勸”,激勵;“遷”,提升,升職;“治”,有成效。(2)“征”,征收;“饑饉”,災荒;“以……為”,認為。【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今之新辯濫乎宰予,而世主之聽眩乎仲尼,為悅其言,因任其身,則焉得無失乎……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可知,韓非子認為選拔人才不能“以言取人”,應注重實際能力,從基層提拔。②由“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可知,漢武帝則強調選拔人才應不拘一格,任人唯賢,對人才不要求全責備。參考譯文材料一:澹臺子羽,有君子的儀容,孔子察看了他的容貌就接納他為弟子,與他相處久了,發現他的品行與儀表不相稱。宰予說話高雅有文采,孔子考察了他的言辭就接納他為弟子,與他相處久了,才發現他的智慧不如他的口才。因此孔子說:“以貌取人,在子羽身上我出了差錯;以言取人,在宰予身上我出了差錯。”所以憑借孔子這樣的智慧,也還有考察結果不能符合實際的感慨。現在出現的辯說之辭,比宰予的措辭更加浮夸動聽,而當代君主在聽辨時比孔子更加糊涂,因為喜歡他的言論,就任用他,這怎能不出現失誤呢?所以魏國聽信孟卯的辯詞,導致了華陽之戰的慘禍;趙國聽信趙括紙上談兵,釀成了長平之戰的滅頂之災。這兩次禍患都是任用能言善辯之徒失誤造成的惡果。鑄劍只看摻錫的多少和爐火的顏色,就是區冶子也不能憑此斷定寶劍的質量;用它到水面上砍殺鵠雁,在陸地上劈斬馬匹,就是奴婢也不會對它的利鈍判斷錯誤。只是掰開馬口看牙齒和看馬的外表,就是伯樂也無法憑此判斷馬的好壞;要是給馬套上車駕車上路,看馬跑到終點,就是奴婢對馬的優劣也會看得清清楚楚。只看人的相貌、衣著,只聽他說話議論,孔子也難以斷定士人的能力大小;用官職來試用他,考核他辦事的功勛,就是平常人也能分辨出他是愚笨還是聰明的。所以明君任用的官吏,宰相必定是從地方小吏中起用的,勇猛的將領必定是從士兵中挑選的。有功勞的人必定給予賞賜,那么爵位越高俸祿越豐厚他們就越受到激勵;逐級提升官職,那么官位越高,政事就越有成效。爵位高俸祿厚,官吏都會把政事辦妥,這才是稱王天下之道。現在不懂得治理國家的人一定會說:“要得民心。”如果得民心就可以治理好國家,那么伊尹、管仲就沒有用處了,只要聽任民眾就可以了。民眾的見解不可以采用,就像嬰兒的想法不可以采用一樣。嬰兒不用針砭挑刺他頭部的穴位就不能醫治他的腹痛,不割治癤子就會使病情加重。而要給嬰兒挑刺頭部的穴位和割治癤子,必須由一個人抱著,由慈母給他處理;即使這樣他還會哭喊不止,因為嬰兒并不知道給他吃點小苦會帶來大的好處。如今君主加緊督促民眾開荒種田來增多民眾的家產,而民眾卻認為君主太殘酷;整治刑法加重懲罰用來禁止奸邪,而民眾卻認為君主太嚴厲;君主征收賦稅和錢糧來充實糧倉國庫,將用它們來救濟災荒、供養軍隊,而民眾卻認為君主太貪婪;使國內民眾必須知道披甲上陣,而不準私自免除兵役,必須齊心協力奮勇作戰,是為了擒獲敵人,而民眾卻認為君主太兇狠。上述四項措施,本是為了治國安民,可是民眾卻不歡迎。材料二:(武帝)下詔說:要建立不同一般的事業,必須依靠非同尋常的人才。有的馬奔跑踢人,卻能行千里;有的人受到世俗譏諷,卻能建立功名。這些不受駕馭的馬和放縱不羈的人,也在于如何駕馭他們罷了。我命令:各州各郡要發現官吏和百姓中那些有優秀才能,超群出眾,可擔任將相及出使遠方的人才。(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念奴嬌·壽薛稼堂①蔣捷稼翁居士,有幾多抱負,幾多聲價。玉立繡衣霄漢表,曾覽八州風化。進退行藏,此時正要,一著高天下。黃埃撲面,不成②也控羸馬?人道云出無心,才離山后,豈是無心者?自古達官酣富貴,往往遭人描畫。只有青門,種瓜閑客③,千載傳佳話。稼翁一笑:“吾今亦愛吾稼。”【注】①本詞作于宋亡后詞人避世歸隱時。②不成:難道。③種瓜閑客:指秦朝東陵侯召平,漢初他在長安青門外種瓜為生,隱居不仕。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詞作開篇稱贊了薛稼堂的抱負和聲望,隨后指出其做過高官,游歷八方飽覽各地民情,曾擁有顯赫的地位。B.下片“云出無心”句化用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云無心以出岫”的典故,借以表現出亂世之人的身不由己。C.篇末“吾今亦愛吾稼”與前面的“種瓜閑客”形成呼應,尋常的耕稼行為因此超越時空而別具文化意味。D.本詞為薛稼堂賀壽而作,從“黃埃撲面”到“稼翁一笑”,詞人借此對易代之際的進退選擇表明了自己的看法。16.詞人將“達官”與“閑客”作對比,表達了怎樣的觀點態度?請簡要分析。【答案】15.B16.①借“達官”遭人指摘的歷史教訓,表達對沉醉富貴之人的鄙夷;②借青門種瓜的佳話,表達對隱居不仕的“閑客”稱許;③兩相比較,傳達出知進退、守氣節的觀點。【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B.“借以表現出亂世之人的身不由己”錯誤。“云出無心”借以表現無名利之念。故選B。【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本題要能夠先分別分析“達官”與“閑客”蘊含的情感,然后分析將兩者進行對比傳達出的情感。“自古達官酣富貴,往往遭人描畫”意思是自古以來,那些職位高的官吏常常沉醉在榮華富貴之中,往往會遭受到他人的評價指點,批評指摘。這兩句有側面規勸之意,詞人總結達官貴人熱愛富貴的結局往往都不好,借達官貴人遭人指摘的歷史教訓,表達對沉醉富貴之人的鄙夷。“只有青門,種瓜閑客,千載傳佳話”意思是只有在青門外栽植瓜果的那位閑客,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美好的名聲,成為傳誦一時的美事。這幾句詩借召平在青門種瓜的典故,表達對退居鄉里、不肯出仕的閑淡之人的贊許。作者有對達官的批評,有對閑客的贊揚,在兩者的對比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易代之際的進退選擇的看法,傳達出詞人規勸薛稼堂應該懂得進退,在出仕和退隱之間合理選擇,知道行藏,不要在元朝做官,要能夠像東陵侯召平一樣隱居不仕,守住自己的清白節操,守住自己的高尚氣節。(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賈誼在《過秦論》中認為,諸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使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蘇洵在《六國論》中與之相似的論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們常常說“風從虎,云從龍”,杜牧《阿房宮賦》中便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體現了這種認識。(3)“馬”作為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經常出現在唐宋詩詞中,和其他意象組合成一個意境,成為古代文人墨客抒發情感的重要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有如此之勢②.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③.長橋臥波④.未云何龍⑤.樓船夜雪瓜洲渡⑥.鐵馬秋風大散關(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劫”“洲”“渡”“薄”“紗”“飲”。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賞牡丹、吃香椿、飲谷雨茶,當人們在鮮花和美食中細品幸福生活的滋味、感受這個春天的最后一次回眸時,春天最后一個節氣——谷雨已經近在咫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子水也”,即“雨生百谷”。谷雨因此得名,可謂A。“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煙。”猶記每年的谷雨節,母親都要去茶園摘茶。①茶葉摘回,放在鍋里炒焙,母親用手慢慢揉搓,就形成了谷粒大小的尖葉,曰“谷雨尖”。②置熱水浸泡于玻璃杯中,茶葉舒展,纖毫畢現,茶香四溢,B。③逢年過節,母親就拿出這些茶葉招待客人,禮儀隆重。④谷雨這個詞,就從母親嘴中吐出,像是節氣的痕跡還刻在時間的深處。夜晚,父親肯定C,難以入睡。農事堆積在那里,把父親拽向節氣的深處。再過三個月,谷子就該成熟了。雖然它們還沒移植到水田中,但它們的青苗正在壟間茁壯。然后,它們發芽、抽穗、揚花、結實,被陽光烤熟,接著收割、晾曬、凈秕、入倉,滋養著我們的腸胃。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下列句子中的“該”與文中加點的“該”,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您這么大歲數了,站了一天柜臺,夠嗆啊,該歇歇了。B.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該路過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C.其通俗自然的用語和深入淺出的闡述,大大增強了該書的可讀性。D.人家該咱們的,咱們該人家的……算一算,看看還能剩下幾個錢。20.“母親一遍遍地念著,這是谷雨尖,是谷雨茶。”這句話出現的位置,最恰當的是()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答案】18.A.順理成章(名正言順,理所應當)B.沁人心脾(惹人垂涎,滿室生香)C.輾轉反側19.B20.D【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處,根據“雨生百谷”說明谷雨得名是很自然的,可填“順理成章”“名正言順”“理所應當”。順理成章:比喻寫文章、說話、辦事順著條理或合乎情理,就能順利地做好。名正言順: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理所應當:指應該怎么做,而這件事還沒做。B處,是“茶葉舒展,纖毫畢現,茶香四溢”的結果,可填“沁人心脾”“惹人垂涎”“滿室生香”。沁人心脾:形容詩歌和文章優美動人,給人清新爽朗的感覺。惹人垂涎:引人羨慕。滿室生香:香氣充滿著整個屋子。C處,形容父親難以入睡,可填“輾轉反側”。輾轉反側: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同詞異境的含義的能力。文中加點的“該”表示根據情理或經驗推測應該如此。A.應當。B.表示根據情理或經驗推測應該如此。C.指示代詞,指上文說過的人或事物。D.欠。故選B。【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母親一遍遍地念著,這是谷雨尖,是谷雨茶”,這句話強調的內容有:母親,反復說,谷雨尖、谷雨茶。①介紹母親“揉搓”茶葉,沒有提到“母親說”,排除①;②沒有涉及這些內容,排除②;③是母親用這些茶葉招待客人,排除③;“母親一遍遍地念著,這是谷雨尖,是谷雨茶”和④后面“谷雨這個詞,就從母親嘴中吐出”主語一致,內容銜接緊密,出現在這里最合適。故選D。(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一棵大樹,①?我們知道,從一粒種子到一棵大樹,要經歷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種子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生根、發芽、長葉,變成根莖葉齊全的幼苗。幼苗的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和無機物,葉片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積累有機物養料供自身細胞不斷地分裂、生長。莖干變高、變粗,開始開花結果、產生種子,變成根深葉茂的大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生長繁衍之后,成熟植株的長勢逐漸衰弱,樹體殘敗,最后衰老死亡。其枯枝落葉等殘體被微生物逐漸分解,又轉化成為無機物,返回自然界,供其他植物重新利用。這是一個物質循環過程,地球上無數個這樣的物質循環,匯合成生物圈總的物質循環。從種子到大樹,是一個吸收固碳過程。從大樹衰亡到種子,又是一個釋放碳的過程。就是說,單株樹木生命周期輪回是一個②,這種碳循環在自然條件下,一般都處于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那么,單株樹木又能固定多少二氧化碳呢?研究發現,樹木的固碳本領與其遺傳因素密切相關。③,如:北京地區胸徑20厘米的側柏、油松、樺木、刺槐、榆樹,儲存的CO2量分別為170.2、191.9、242.3、419.4、447.2千克。我國是全球恢復森林植被最快的國家。近40多年來,我國大規模地植樹造林和保護森林,這不僅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還為全球氣候治理做出了巨大貢獻。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