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棲霞中學2024屆中考五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南京棲霞中學2024屆中考五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南京棲霞中學2024屆中考五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南京棲霞中學2024屆中考五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南京棲霞中學2024屆中考五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京棲霞中學2024屆中考五模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他是中國當代文壇具有廣泛影響的作家、劇作家,開創了新時期別具一格的創作風格,他的作品以反映故鄉高郵的人和事而引人矚目。他是A.汪曾祺 B.朱自清 C.吳征鎰 D.江上青2.“鳳陽地多不打糧,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見鳳陽女出嫁,不見新娘進鳳陽。”而到1979年,“鳳陽全縣糧食產量比1978年增長49%,賣給國家糧食4450萬千克。”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是A.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B.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C.“大躍進”運動的開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3.毛澤東指出,五四運動是反帝國主義的運動,又是反封建的運動。五四運動的杰出的歷史意義在于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A.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B.由中國共產黨領導C.反對清政府與北洋軍閥統治的不同D.徹底地愛國主義4.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村先后經歷了土地改革,農業社會主義改造,人民公社化運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幾次大的政策調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質由私有制轉專為公有制的是A.土地改革運動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C.人民公社化運動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5.民族區域自治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其作用包括①鞏固祖國統一②維護民族團結③它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④保障少數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6.2018年4月11日,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將一件疑似中國圓明園流失的珍貴文物“青銅虎鎣”(見下圖)進行拍賣,并將當年參與聯軍“火燒圓明園”、劫走該文物的一名英國海軍上校的家信公之于眾。材料中的“參與聯軍”中的空格處應該填寫A.德意B.俄奧C.英法D.美日7.開創了民主政治先河和解放黑人奴隸的兩位美國總統是①華盛頓②杰斐遜③林肯④羅斯福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8.制度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下列屬于秦朝的制度的是A.分封制B.郡縣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度9.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新生資產階級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在此背景下1519—1522年能夠出現的歷史現象是A.《最后的晚餐》問世 B.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C.資產階級革命的浪潮出現 D.無產階級運動風起云涌10.俄國彼得一世改革和中國的洋務運動有很大的相似性,以下對它們共同點理解正確的是A.都注重學習西方政治制度B.都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C.都是為了富國強兵維護封建統治D.都使本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11.導致下圖所示事件爆發的主要原因是A.秦朝的暴政B.商紂王暴政C.周王室衰微D.宦官專權12.在秦國逐漸強大并實現統一六國的道路上,起到推動作用的歷史人物有①孔子②商鞅③李冰④嬴政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3.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與中國古代“絲綢之路”有關的事件是A.張騫通西域 B.鑒真東渡C.玄奘西游 D.鄭和下西洋14.陳旭麓說:“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這場戰爭”中戰敗,清政府被迫簽訂了()A.《尼布楚條約》 B.《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15.2018年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對約600億美元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關稅。面對美國無視世貿規則的行為,中國也采取了相應措施擬對自美國進口的產品加征關稅。關稅是一國政府維護本國利益的利器之一,而在中國近代時期,這一利器卻被外國侵略者給砸鈍了。下列與砸鈍中國關稅利器同時發生的是()A.允許外國在中國開設工廠B.割香港島給英國C.火燒圓明園D.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16.近代中國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編寫目的的著作是()A.《海國圖志》 B.《天演論》C.《新青年》 D.《每周評論》17.近十幾年來,在馬來西亞發掘出與漢代陶片紋飾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亞出土了漢代的錢幣和陶器,這些考古發現說明漢代開辟了()A.絲綢之路 B.海上絲綢之路C.通往西域的道路 D.通往漠北的道路18.一位巨人俯瞰著世界,洪亮的聲音,全世界都聽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那勝利的旗帆,在朗朗的空中迎風飄揚,人民揚起了頭顱,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對上述描述的歷史事件說法錯誤的是A.標志著中國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B.標志著我國從此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C.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D.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終結19.1927年,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指出:“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他們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這段話旨在強調A.農民已成為中國革命的主力B.中國農村所蘊藏的革命力量C.聯合各個革命階級的重要性D.對中國革命對象的正確認識20.總書記曾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下列關于我國古代文化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元朝軍隊用火炮攻打臨安城B.唐太宗閱讀《資治通鑒》尋求治國方略C.東漢時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史記》D.鑒真東渡日本時船上帶有指南針21.美國漢學家費正清在談到中國清朝時期某一政策時說:“歸根到底,它是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評論的政策是A.對外開放政策B.休養生息政策C.閉關鎖國政策D.漢化政策22.《孤獨的超級大國》中說:“當前我們處于一種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個超級大國與若干大國并存的‘單極+多極’的世界格局中。”這表明當前世界A.已進入單極化時代 B.已形成多極化格局C.兩極格局依然存在 D.已出現多極化趨勢23.了解因果關系,是歷史學習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關系表述錯誤的是A.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B.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C.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D.辛亥革命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24.九三同學探討一戰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形成的過程,他們搜集了一下資料可以選取的是()①巴黎和會②雅爾塔會議③華盛頓會議④慕尼黑會議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1993年在歐洲建立的區域性組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1919年________的爆發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56年,_________的完成,標志著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7.觀察下圖,把下列英文字母代號填入相應的空格中:A一戰導火線事件的發生地B一戰中被稱為“絞肉機”、“屠場”的戰役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判斷分析史實結論A魏晉南北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B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經歷了14年艱難曲折的斗爭,特別是8年全民族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C1972年2月,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并與中國簽署中美《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D1919~1920年協約國分別與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亞簽訂一系列條約,構成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列強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1)上表A~D四項中,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不正確的一項是。理由分析(只分析你所選之項)。29.(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9年5月4日,北京高校學生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的口號走上街頭,為拯救民族危亡奔走呼號。6月3日大逮捕之后,學生的愛國斗爭一度面臨夭折的危險,工人階級和其它民眾走到斗爭前臺,局面就立即改觀。就如上海學聯在告同胞書中指出:“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工界罷工不及五日,曹、章、陸去”。——摘自羅荔戴平安《五四運動中的青年學生和工人階級》(1)據材料,指出五四運動的性質。(2)小歷同學認為,在中國民主革命進程中,五四運動起到了分水嶺的作用。你同意他的看法嗎?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30.(7分)歷史一般是指構成人類往事的事件和行動,研究歷史可以采取不同的歷史角度。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他們認為在1500年前后的經濟、科學技術、航海、貿易以及探索開拓方面,亞洲與中東國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領者,而那時歐洲剛走出中世紀進入文藝復興時期。——杰克·戈德斯通《為什么是歐洲?——世界史視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材料二明朝自宣宗(1398-1435)以后,很少皇帝能專注于國事,朝廷作為主要操在官僚手中,而皇帝則被賦予濃厚的神秘性格,仲裁百官間的爭執,強迫性地執行開明專制。當時的士紳官僚,習慣于一切維持原狀,而在這種永恒不變的環境中,形成注重內省的宇宙觀,使今人看來,晚明時期顯得停滯而無生氣。——黃仁宇《中國大歷史——晚明:一個停滯但注重內省的時代》材料三有歷史學者認為,用“閉關自守”來形容清朝的海外貿易政策是不夠恰當的,更不能籠統地說清代前期的海外貿易是閉關鎖國政策,它實行的是開海設關、嚴格管理貿易的政策,從貿易增長的角度來看,清代海外貿易額比宋、明兩朝是有發展的。乾隆中期以后的70年間,中西貿易實際上有了真正的發展,整個海外貿易的商品總值不斷增加。如1689–1722年輸往歐洲等國的生絲為1833擔,1820–1829年增至51662擔,茶葉也由1722–1739年的102795擔增至1820–1829年的12209534擔。——摘自吳劍雄《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黃啟臣《清代前期海外貿易的發展》請回答:據材料一指出1500年前后引領世界的地區。請以宋代經濟為例,說明宋朝引領世界的具體表現。請結合所學知識從思想文化角度指出材料二中明朝“注重內省”宇宙觀形成的原因:你是否同意黃仁宇“停滯”的判斷,請說明理由。據材料三指出概述歷史的角度。請從不同于材料三的角度,簡述“閉關鎖國”政策的歷史影響。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汪曾祺是中國當代文壇具有廣泛深遠影響的作家和劇作家,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他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鉆研。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2、D【解析】

閱讀題文所給提示信息:“鳳陽全縣糧食產量比1978年增長49%,賣給國家糧食4450萬千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安徽省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生產隊包干到戶的生產契約,實行的是包干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以后,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提高了農民的勞動熱情,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只有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3、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辛亥革命是一場辛亥革命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由此可知五四運動帶有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態是反帝。故A正確。五四運動爆發時中國共產黨還沒有誕生,故排除B項。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反對的是封建統治,體現不出來不曾有過的姿態,故排除C項。兩者都是愛國的,故排除D項。故選A。4、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1953年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方式是引導農民、手工業者加入生產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使中國農村士土地所有制從私有制轉変為公有制,1956年底,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農村基本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B項符合題意;土地改革是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變成了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所有制的性質沒有改變,A項不合題意;人民公社化運動,沒有改變土地所有制的性質,之前之后都是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C項不合題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沒有改變土地所有制性質,農民擁有土地經營權、使用權。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5、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設立,有利于鞏固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它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保障少數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故C正確。ABD不全面,故排除ABD項,故選C。6、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60年,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公開搶劫圓明園的珍貴文物,最后火燒圓明園。故C符合題意;德意、俄奧、美日與火燒圓明園無關,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7、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后,華盛頓開創了民主共和的國家政體,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并且在擔任兩屆總統后,堅決不參加第三次競選,開創美國民主政治先河,所以①正確。結合所學知識,林肯領導了美國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解放了黑人奴隸,所以③正確。①③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本題屬于組合型選項。組合型選項一般用排除法可快速選出正確答案。8、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秦統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權的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中央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縣制,太尉掌管軍事、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故B符合題意;西周實行分封制,故A不合題意;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故C不合題意;元代實行行省制度,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秦朝的制度”是解題的關鍵,秦朝在地方推行郡縣制。9、B【解析】

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新生資產階級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在此背景下1519—1522年能夠出現的歷史現象是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1519年—1522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麥哲倫率領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B正確;ACD與題干無關,排除。故選B。10、C【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洋務運動沒有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也沒有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故ABD均錯誤。俄國農奴制改革和中國的洋務運動主觀上都是為了富國強兵維護封建統治,并不是為了發展資本主義,故C符合題意。故選C。11、A【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大澤鄉”,可知與秦末農民起義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9年,由于秦的暴政;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選項A符合題意;商紂王暴政導致商朝滅亡;周王室衰微,出現春秋爭霸;宦官專權,東漢衰亡;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2、B【解析】

秦國時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使秦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②符合題意;李冰在秦昭王年間,修建了都江堰,該工程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奠定堅實的基礎,③在秦國逐漸強大并實現統一六國的道路上,起到了推動作用,符合題意;嬴政于公元前221年,滅掉六國,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建立了秦朝,④符合題意;由此可知②③④符合題意,B正確;①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主張“仁”,與秦國統一六國無關,不符合題意;排除含有①的ACD;故選B。【點睛】解題的關鍵是學生掌握秦國統一的過程,掌握秦國的主要事件,利用排除法解答問題。13、A【解析】

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在西漢張騫通西域的基礎上,開創了絲綢之路。古代的“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到西亞,再轉運歐洲。“絲綢之路”成為橫穿歐亞的陸上交通要道。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答案選擇A。14、B【解析】

題文的戰爭是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中,1842年中國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和領土完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CD和鴉片戰爭無關,故此題選擇答案B。15、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關稅是一國政府維護本國利益的利器之一,而在中國近代時期,這一利器卻被外國侵略者給砸鈍了”是指中英協定關稅。這一內容是鴉片戰爭戰敗后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的《南京條約》。允許外國在中國開設工廠是《馬關條約》中的內容,火燒圓明園發生于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斗爭是《辛丑條約》的內容,因此ACD均不正確。《南京條約》中規定中國要與英國商定進出口的關稅,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等內容。因此B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掌握《南京條約》的內容和危害。能夠區分近代史上不平等條約的內容及影響。16、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魏源生活在鴉片戰爭時期,主張設立工廠,制造輪船、槍炮,興辦民用工業;學習西方練方法用新式武器裝備軍隊,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并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17、B【解析】

聯系已學知識可知新疆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從這些地方考古發掘漢代的絲織品、錢幣和陶器,不僅證實當時絲綢之路的存在,而且說明當時我國的對外貿易已相當繁榮。故選B。18、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萬軍民齊集天安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所以ACD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B標志著我國從此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表述錯誤,這是在三大改造后的事情。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9、B【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他們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認為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反映中國農村所蘊藏的革命力量,強調進行農村革命的偉大意義。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與題干內容不符,故選B。20、A【解析】

據所學知,元朝時期已經有用火炮,A符合題意;《資治通鑒》出現于宋朝,唐太宗不可能閱讀《資治通鑒》尋求治國方略,B排除;活字印刷術出現在北宋,C排除;指南針也出現在北宋時期,D排除。故選擇A。21、C【解析】

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因此,“歸根到底,它是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評論的政策是閉關鎖國政策。故選C。22、D【解析】

依據題干《孤獨的超級大國》中說:“當前我們處于一種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個超級大國與若干大國并存的‘單極+多極’的世界格局中。”結合所學知識,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不復存在,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趨勢),但是一個新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迄今還沒有定型。D選項符合題意;兩極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已進入單極化時代的說法不正確,A選項不符合題意;兩極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并未形成多極化格局。B選項不符合題意;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C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23、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符合題意,ABC項表述正確,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24、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一戰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開了巴黎和會.協約國集團分別和德國及其盟國簽訂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為了解決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在美國的倡議下,1921-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國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華盛頓會議是凡爾賽會議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通過這兩次國際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所以①③符合題意,慕尼黑會議和雅爾塔會議跟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形成沒有關系,②④不符合題意,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歐洲聯盟【解析】

1993年在歐洲成立的是歐洲聯盟,歐洲聯盟屬于區域性組織。26、五四運動三大改造【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從此,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7、參考題干圖片【解析】

依據題干的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槍殺,這次事件導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故A應該填寫在最下面;1916年,在法國的凡爾登德法發生了激戰,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于索姆河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故B應該填寫在最左邊的位置。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B。(2)答案一①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首次完全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②抗日戰爭的勝利,并未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或并未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統治中國的局面).所以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沒有結束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答案二①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②新中國的成立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所以說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解析】

(1)依據課本所學,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經歷了14年艱難曲折的斗爭,特別是8年全民族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最后的勝利;新中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不正確的是B。(2)依據課本所學,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首次完全勝利,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抗日戰爭的勝利,并未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所以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沒有結束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②新中國的成立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所以說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點睛】對表格中的史實和結論是解題的關鍵。表格中“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經歷了14年艱難曲折的斗爭,特別是8年全民族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反映了史實是抗日戰爭;“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是新中國成立的意義,結論相關的史實新中國的成立。29、(1)反帝反封建。(2)判斷:同意。理由:五四運動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五四運動在斗爭中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口號,體現出這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成為運動的主力,是五四運動的初步勝利的重要因素,顯示出偉大力量。五四運動后中國無產階級先鋒隊——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有了強有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