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浙江省湖州市重點名校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浙江省湖州市重點名校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浙江省湖州市重點名校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浙江省湖州市重點名校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浙江省湖州市重點名校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浙江省湖州市重點名校中考二模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從“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關系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兩國“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開始于A.1953年簽訂《朝鮮停戰協定》B.1971年聯合國恢復中國合法席位C.1972年簽署《中美聯合公報》D.1979年簽署《中美建交公報》2.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一書中寫道:他強調‘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并要求做到兩者的‘內部統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開宣稱政府的中心任務就是建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材料中鄧小平“打破禁忌”的論斷A.促成農村經濟體制改革B.促使城市經濟體制改革C.推動建立四個經濟特區D.引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3.下表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糧食產量變化情況。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是:1949年1951年1952年100(基數)100(1+28%)100(1+40%),超過抗戰前最高年產量的9%A.“三反”、“五反”運動B.新中國成立徹底消滅了封建制度C.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影響了農業的發展D.土地改革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4.《告同胞書》40周年,“九二共識”“汪辜會談”等流行語的出現,生動再現了改革開放時期我國A.外交事業取得突破B.兩岸關系發展密切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民主法治逐步健全5.為促使國民黨蔣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斷調整政策,從“抗日反蔣”發展為“逼蔣抗日”“聯蔣抗日”,特別是力促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國共兩黨合作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準備了全民族抗戰的前提條件。由此可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是因為A.中共制定正確的政策 B.民族危機的不斷加劇C.民眾民族意識的覺醒 D.兩黨決策者的努力6.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從歐洲階段轉變到全球階段”,其主要依據除了當年美國參戰外,還有俄國發生了()A.工業化運動 B.十月革命 C.八一九事件 D.廢除農奴制改革7.在參觀古田會議舊址時說:“歷史往往經過時間的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古田會議是黨和軍隊建設史上的一件大事”“我們要發揚古田會議精神”。他之所對古田會議作出高度評價是因為:A.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B.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論斷C.糾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傾”錯誤 D.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8.1911年10月的一晚,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奪取了位于中和門附近的楚望臺機械所,吳兆麟被推舉為臨時總指揮。這一起義是A.廣西金田起義 B.武昌起義 C.南昌起義 D.秋收起義9.他一生命運多舛,卻敢于扼住命運的咽喉,譜寫出《英雄交響曲》等傳世名作。這位音樂家是A.伏爾泰B.貝多芬C.莎士比亞D.凡˙高10.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部門的危機。這最能反映危機()A.涉及范圍特別廣 B.持續時間比較長C.破壞性特別大 D.來勢比較猛烈11.第三次世界性的技術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領域有()①原子能②電子計算機③生物工程④航天技術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2.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蘇兩級格局結束。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實質是A.社會制度的變化B.各國執政黨的改變C.國家名稱的變化D.各國領導人的更迭13.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戰爭,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是()A.交戰雙方都是帝國主義國家B.主要交戰國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C.英德矛盾是導致戰爭的主要矛盾D.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打垮老牌資本主義國家14.“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路漫漫其修遠兮,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總書記這首詞稱贊的歷史人物是A.共產主義戰士雷鋒B.“鐵人”王進喜C.黨的好干部焦裕祿D.敬愛的總理周恩來15.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三個主要國家簽署了《開羅宣言》,向世人莊嚴宣告:日本所竊取于中國的領土,如東北、、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這三個國家是A.美國B.日本C.蘇聯D.中國16.“公元1004年,遼國蕭太后領著她的兒子耶律隆緒,率二十萬大軍長驅南下,再次攻打宋朝。……寇準力勸宋真宗御駕親征。宋真宗親率大兵北上抗遼……”材料所述史實為A.巨鹿之戰B.牧野之戰C.澶州之戰D.郾城大捷17.主席指出,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是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下列最能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的是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B.“變法圖強,維新變法”C.“物競天擇,適者生存”D.“外爭國權,內懲國賊”18.中央電視臺曾對“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公布的情況進行報導和評論(下圖)據此判斷,以下對美國當下做法的敘述正確的是A.美國政府正在推行“美國優先的政策B.美國優先使美國爭取到更多合作伙伴C.美國這一做法順應了經濟全球化趨勢D.美國積極推動世界朝多極化方向發展19.“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對“新紀元”的理解,正確的是A.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B.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C.中國進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D.中國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0.19世紀英國外相巴麥尊曾說:“在國際關系中,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下列最能反映這一觀點的是()A.帝國主義國家建立軍事同盟 B.帝國主義國家爭奪殖民霸權C.英法爭奪殖民地 D.意大利加入協約國作戰21.法國《世界報》在2011年罕見地推出98頁的“中國世紀特刊”,世界傳媒巨頭默多克也坦承:一份報紙希望在全球暢銷最快捷的辦法,就是把中國放在頭版。國際輿論的密切關注表明中國A.成功加入世貿組織B.躋身發達國家行列C.國際影響力在擴大D.注重國際輿論宣傳22.對抗、結盟是傳統國際關系的主要呈現形式,合作、共贏是新型國際關系的需求。下列體現了新型國際關系的組織有①華約組織②北約組織③聯合國④世界貿易組織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2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兩個事件的標志分別是什么?()①新中國成立②渡江戰役③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有學者指出:“在科學成功的背后,我們必須看到一個潛在的危險在顯露出來:人類通過大規模地開發大自然,雖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卻動搖了人類生存的根基”。該學者主要認為科技革命A.影響了人類的生態環境 B.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C.密切了國家之間的關系 D.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觀察下圖,把下列英文字母代號填入相應的空格中:A一戰導火線事件的發生地B一戰中被稱為“絞肉機”、“屠場”的戰役26.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圖一圖二圖一人物是美國總統________,他領導了美國________,實現了國家獨立。圖二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________的路線圖,此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一步擴大。27.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即到_____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_____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朝前期(627年)中國疆域示意圖材料二:(北魏)尚書于果曰:“自先帝以來,久居于此,百姓安之;一旦南遷,眾情不樂。”(孝文)帝曰:“今代(平城)在恒山之北,九州之外,非帝王之都也。”“王者以四海為家,或南或北,何常之有!朕之遠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始都東木根山。……道武皇帝遷于平城。朕幸屬勝殘之運,而獨不得遷乎!——《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三十九材料三:1153年,金遷都燕一反對遷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國旺氣況是根本,何可棄之”。贊同遷都者的理由則是,“上京僻在一隅,轉漕艱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處雄要…近在都畿,易于據守”;“燕京地廣土堅,人物蕃息,乃禮義之所”……1151年,有司據陰陽五行學說來規劃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顏亮言:“國家吉兇,在德不在地。使桀紂居之,雖卜善地何?使堯舜居之,何用卜為?”遷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寢忘舊風”,“燕飲音樂,皆習漢風。”——摘編自《大金國志》等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在圖中B地生活的是今天族的祖先;元政府在AB兩地管轄的機構分別是、。選做題:以下兩個小題請任選一個做答。(如果兩個都答,按第①小題計分)①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孝文帝主張遷都的理由及其歷史影響。②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金遷都燕京的原因及其歷史影響。結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感悟?29.(6分)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王老師以“筑夢前行”為主題設計了下面的學習任務單,請你完成學習任務。任務一(設計方案一一體會中國精神)下面是以“弘揚傳統文化”和“傳承民族精神”為主題的兩條游學線路,請你選擇其中一條,并簡述理由。線路一:山西平遙古城——河南殷墟遺址——陜西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線路二:山西平型關遺址——江西南昌起義紀念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任務二(情境再現——喚起中國覺醒)下面的情境描述中反映出哪些歷史現象?你如何看待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爆發后,南方各省紛紛獨立,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便將剪辮子納入反清革命,剪辨子成了一股風潮。廣東光復后,人們都自覺剪掉辮子,廣州一天剪辮者有20多萬,城里的理發店從早到晚,排起了長隊,非常擁擠。1912年北京2月12日電:“滿清王朝統治中國近300年,其年幼的末代皇帝溥儀于今天宣布退位。”《泰晤士報》評論說,清朝統治不復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已經正式成為一個共和國。任務三(思維導圖——堅定中國道路)請結合史實,闡述近代以來,中國在先進思想理論指導下不斷探索民族復興道路任務四(聯系現實——見證中國力量)下面一組圖片從哪一領域見證了中國的綜合國力?并據此談談其產生的影響。30.(7分)中國古代以抑商為主的商業政策幾經變化,影響了封建社會的發展走向。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商業思想呈百家爭鳴的局面,主要有否定商業,限制商業,肯定商業三種商業思想……孔子不反對人們從事商業活動,也不反對正常的商品流通,而是在許多場合都給予肯定。孟子從社會分工的角度說明了商品交換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他認為個人不能僅靠自己的勞動來生產本人所需要的一切產品,如果否定商品交換,相互依賴的各種生產者的生產和生活都會陷入困境,使社會退回原始時代去。——魏向遠《我國古代商業思想和政策的歷史演變》材料二北宋東京城簡易圖材料三洪武四年十一月丙戌,詔“仍禁瀕海居民不得私出海”,“凡將馬牛、軍需鐵貨、銅錢、緞匹、綢絹、絲綿,私出外境貨賣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擔駝載之人,減一等。物貨船只并入宮”……清朝時為了推行抑商政策,采取大量對商業、手工業、運輸業的禁止或者限制措施,如用行會制度限制工商業自由發展。清政府就是利用這種制度對從事國內貿易的商業資本進行有效的壟斷與控制,從而達到既能使商業資本為封建政治、經濟服務,又能對商業資本瓦解封建經濟的作用進行限制的目的。——史慕華《中國古代的重農抑商思想與政策探究》據材料一,指出春秋戰國時期儒家肯定商業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推斷限制商業的是什么學派,并簡述理由。據材料二所示地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朝城市商業活動的特點,分析其對居民文化生活的影響。據材料三,概括明清時期政府抑制商業的表現和根本目的。綜合上述材料與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古代商業政策變化的認識。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領導人以戰略家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實現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簽署《中美聯合公報》,重新打開中美交往的大門。1979年建立外交關系以來,中美關系歷經風雨,取得了歷史性進展。所以答案選C2、D【解析】

依據材料“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開宣稱政府的中心任務就是建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以及計劃和生產都是經濟手段等論斷,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使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1992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可見材料中鄧小平“打破禁忌”是引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以D項符合題意;AB項均發生在1978年底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C項出現在1980年前。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3、D【解析】

依據題干表格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我國進行了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變成了農民土地所有制。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糧食產量,促進了農業的發展,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4、B【解析】

依據題干“九二共識”“汪辜會談”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九二共識提出了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促進了兩岸的友好往來,“汪辜會談”是在兩岸兩會于1992年達成的“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舉行的,“汪辜會談”就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和科技、文化、青年、新聞等領域的交流進行了協商,簽署了四項協議,受到了海峽兩岸和國際社會的普遍好評,由此可知,“九二共識”“汪辜會談”等流行語的出現,生動再現了改革開放時期我國兩岸關系發展密切,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5、A【解析】

根據關鍵信息“中共中央不斷調整政策,從‘抗日反蔣’發展為‘逼蔣抗日’‘聯蔣抗日’,特別是力促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此可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是因為中共制定正確的政策,A選項符合題意;BCD選項與材料無關,未涉及,排除。故答案為A。6、B【解析】

1917年11月,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B與題意相符;A項蘇聯工業化運動開始于1928年;C項八一九事件發生在1991年;D項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發生在1861年。故選B.7、D【解析】

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會議,即古田會議召開,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故D符合題意;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排除A;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論斷,排除B;遵義會議糾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傾”錯誤,排除C。故選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識記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會議的主要內容。8、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奪取位于中和門附近的楚望臺軍械所,吳兆麟被推舉為臨時總指揮,繳獲步槍數萬支,炮數十門,子彈數十萬發,為起義的勝利奠定了基礎,B項符合題意;廣西金田起義的時間是1851年,A項不符合題意;南昌起義的時間是1927年,C項不符合題意;秋收起義的時間是1927年,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9、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貝多芬是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雙耳失聰使他異常痛苦,但他勇于向命運挑戰,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創作出了《英雄交響曲》等不朽樂章,選項B符合題意;而選項A伏爾泰是啟蒙思想家代表;選項C莎士比亞是英國戲劇家;選項D凡˙高是畫家;不符合題意。因此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10、A【解析】根據題干中的“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部門的危機”可知,經濟危機從擴展到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部門各個領域,說明經濟危機涉及范圍特別廣。BCD項與題干反映的特征不相符。故選A。點睛:經濟危機從1929年到1933年經歷了五個年頭,體現了持續時間比較長的特點,波及了多個領域和國家說明涉及范圍比較廣;經濟嚴重倒退,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從這些角度反映了破壞性特別大的特點。11、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人類在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標志著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到來,這次科學技術革命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其核心是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故D①②③④符合題意;ABC包括不全面,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12、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89年下半年,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發生劇變,由社會主義國家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1991年,蘇聯解體,由社會主義國家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由此可知,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實質是社會制度的變化,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13、B【解析】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于各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資本主義列強為了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新興帝國主義國家要重新劃分勢力范圍,為了爭奪殖民地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ACD三項都是一戰時的情況,但不能作為決定戰爭性質的“主要依據”。所以答案選擇B點睛:一戰是一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掠奪戰爭,爭奪世界的殖民地是他們發動戰爭的根本目的,是非正義的戰爭,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災難。14、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焦裕祿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時,該縣遭受到了嚴重的內澇、風沙、鹽堿三害,他同全縣干部和群眾一起,與深重的自然災害進行頑強斗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后身患肝癌,依舊忍著劇痛,堅持工作,最后因病去世被譽為“黨的好干部”,C正確;雷鋒是解放軍好戰士,王進喜是著名石油工人,和為官一任無關,AB排除;周恩來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不是造福一方,D排除。故選C。15、A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美國、中國、英國簽署了《開羅宣言》,向世人莊嚴宣告:日本所竊取于中國的領土,如東北、、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AD符合題意;BC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D。16、C【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1004年、寇準、宋真宗”可知,此內容反映的是澶州之戰。1004年,遼軍對北宋發動大規模進攻,前鋒直指澶州城,直接威脅北宋都城的安全。寇準堅決要求宋真宗率兵親征,宋軍重挫遼軍,故C符合題意;巨鹿之戰、牧野之戰、郾城大捷與題干無關,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1004年、寇準、宋真宗”是解題的關鍵,1004年,遼軍對北宋發動大規模進攻,前鋒直指澶州城,直接威脅北宋都城的安全。寇準堅決要求宋真宗率兵親征,宋軍重挫遼軍。17、D【解析】依據題干“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結合課本所學,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學生舉行示威游行,掀起了五四運動。以“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等為口號。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D項符合題意;“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旨在推翻當時中國由滿族所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政府,恢復中國各民族本身的民族文化傳統,建立由漢族掌權的新政府,無法體現民族團結。A項不合題意;“變法圖強,維新變法”是晚清時期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屬于清政府自上而下的自救運動,不能體現愛國主義精神。B項不合題意;“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嚴復在翻譯的《天演論》中提出的,目的是幫助清政府探索富強之道,與愛國主義精神的關系并不是很大。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18、A【解析】

依據題干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美國優先”的根本意思是美國為了國內的繁榮而拋棄了自己過去70年的外交政策及其同世界的契約,不顧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走貿易保護主義的路線,發動對整個世界的貿易大戰。所以BCD三項均表述不正確,A項是對美國當下做法的敘述,A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19、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成為國家的主人。選項B符合題意;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改革開放使中國進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20、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一戰前因為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因為經濟的發展,要求提高政治地位,重新分割世界,與英、法、俄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展開激烈的爭奪。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組成三國同盟,英國、法國、俄國組成三國協約。一站爆發的時候,意大利為了自身的利益,望風使舵,放棄盟友加入敵國一方,參加到協約國作戰,所以D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21、C【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一份報紙希望在全球暢銷最快捷的辦法,就是把中國放在頭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際輿論的密切關注表明中國國際影響力在擴大。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D與題干內容無關;故選C。22、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結束后,美國為遏制共產主義拉攏資本主義國家對抗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冷戰”.軍事上,1949年北約的成立.為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蘇聯拉攏社會主義國家形成了華沙條約組織。北約和華約的成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兩大對抗軍事集團形成,嚴重威脅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所以①②不符合題意,聯合國是規模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全球性國際組織,以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為基本宗旨,以防止戰爭,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的友好關系,開展國際合作,解決國際的經濟、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性質的問題為職責。③符合題意;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前身是關貿總協定,中國于2001年成功加入該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是通過市場開放、非歧視性和公平貿易等原則,推動世界貿易的自由化。世界貿易組織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④符合題意,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睛】本題也可用排除法解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約和華約的成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兩大對抗軍事集團形成,嚴重威脅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所以①②不符合題意,把包含①、②的選項ABD項排除,故選擇C。23、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時期;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建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①③符合題意;渡江戰役解放了南京,結束了國民黨的統治,排除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排除④。故選B。24、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科技革命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是,科學技術也給人類的發展帶來了消極影響,如生態環境的破壞、環境污染、核戰爭的威脅等。依據題干關鍵詞“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卻動搖了人類生存的根基”可知,該學者主要認為科技革命影響了人類的生態環境,故A符合題意;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密切了國家之間的關系、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表述不符合該學者意圖,故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參考題干圖片【解析】

依據題干的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槍殺,這次事件導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故A應該填寫在最下面;1916年,在法國的凡爾登德法發生了激戰,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于索姆河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故B應該填寫在最左邊的位置。26、華盛頓獨立戰爭珍珠港【解析】

(1)依據所學可知,圖一人物是美國總統華盛頓,華盛頓由平民出身,在美國獨立戰爭中顯現出杰出的領導和軍事指揮才能,他領導了美國獨立戰爭,實現了國家獨立。(2)依據所學可知,圖二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的路線圖,l941年12月7日日本軍隊突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一步擴大。27、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即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藏;嶺北行省、宣政院。(2)①理由:鞏固北魏統治,促進經濟發展;改變鮮卑族落后的狀態,緩和社會矛盾;民族融合成為歷史發展的潮流;先輩遷都促進了民族發展等;影響:加強了北魏的實力;促進了鮮卑對漢文化的認同;實現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豐富和發展;促進了民族交融等。②原因:上京偏僻,漕運不便;燕京地勢險要,易于據守;燕京物產豐富、文化先進,有利于加強金國實力。影響:加強了金國的實力;促進了金國對漢文化的認同;實現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豐富和發展;促進了民族交融等。(3)感悟:符合國情的社會變革推動歷史進步,促進經濟發展;民族交融有利于民族文化文化融合等。【解析】

(1)依據材料一“唐朝前期(627年)中國疆域示意圖”可知,B地是今天的西藏地區,唐朝時吐蕃人生活在這一帶地區,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元朝疆域遼闊,為了對邊疆地區實行有效的管轄,元政府在A地設嶺北行省,在B地設立宣政院。(2)①孝文帝主張遷都的理由:鞏固北魏統治,促進經濟發展;改變鮮卑族落后的狀態,緩和社會矛盾;民族融合成為歷史發展的潮流;先輩遷都促進了民族發展等;影響:加強了北魏的實力;促進了鮮卑對漢文化的認同;實現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豐富和發展;促進了民族交融等。②金遷都燕京的原因:上京偏僻,漕運不便;燕京地勢險要,易于據守;燕京物產豐富、文化先進,有利于加強金國實力。影響:加強了金國的實力;促進了金國對漢文化的認同;實現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豐富和發展;促進了民族交融等。(3)綜上所述可知,符合國情的社會變革推動歷史進步,促進經濟發展;民族交融有利于民族文化融合等。29、(1)線路一示例:山西平遙古城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全面展現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發展,也見證了明清以來以誠信為本的晉商精神;河南殷墟遺址發掘出來的甲骨文,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于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陜西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曾是唐朝最宏偉的宮殿建筑群,見證了大唐的盛世景象。這條線路展現了古代中國輝煌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成就,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線路二示例:山西平型關遺址,八路軍在這里取得了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江西南昌起義紀念館,這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在這里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這條路線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爭取民族獨立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2)武昌起義打擊了清朝統治,清王朝統治結束,溥儀退位宣告清朝統治的滅亡,封建帝制被推翻;辛亥革命后,中國人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剪發辮成為了時尚潮流;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國。看法: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是中國歷史上真正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20世紀中國社會的巨變;在世界上產生了一定影響等。(3)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前期,大力宣傳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經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等,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帶領中國人民先后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中共七大確立的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實踐的結合,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理論,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取得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外交領域。這三幅圖片共同反映了中國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國際合作;中國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解析】

(1)依據所學可知,山西平遙古城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全面展現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發展,也見證了明清以來以誠信為本的晉商精神;河南殷墟遺址發掘出來的甲骨文,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于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陜西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曾是唐朝最宏偉的宮殿建筑群,見證了大唐的盛世景象。這條線路展現了古代中國輝煌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成就,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山西平型關遺址,八路軍在這里取得了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江西南昌起義紀念館,這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在這里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標志著中國共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